淡之美教案

三、分析“女性美”——看美女(六种美全班分组讨论分析)

1.(PPT显示)范冰冰浓妆的两张照片

提问:她是谁?范冰冰

2.看来你们和老师都是比较关注美女的。两张艺术照有什么共同点呢?你们

PPT显示范

3.对于女性的美,作者的观点时怎么样的呢?全班齐读第2自然段。

(齐读第2自然段)

明确:相对于借助化妆品的浓艳,我们更喜欢朴素的、自然的美,这给人一

自然本色的美,才是有内涵的,才是韵味深远的,才是回味悠长的。

板书:女性美 自然本色

四、分析“风景美”——赏西湖

1.自古苏杭出美女,西湖除了人美,其景也是吸引眼球的。让我们一起领略

(PPT出示)西湖冬韵图

一幅“西湖冬韵图”很好的展现了西湖的美景。怪不得苏东坡会写诗《饮湖。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引导学生分析此诗。

在晴日的阳光照射下,西湖水波荡漾,闪烁着粼粼的金光,风景美丽;在阴

“把西湖比作西子”的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

3.不管是晴日下的西湖,还是雨后的西湖,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呢?天然

4.读文章第7段。作者对此有了自己的见解。

(齐读第7段。)

板书:风景美 天然淡雅

〈1〉学生自

学探究

①展示教学

目标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领悟“淡之美”中蕴含的哲理

②提出自学教学过程

一、导入 要求、方法及回顾上节课内容 自学时间(也二、分析“绘画美”——鉴国画 就是学案)

PPT显示三幅画(每幅画都设置超链接) ③模拟练习

1.以下几幅画,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分组讨论) 〈2〉学生分

水墨画——寥寥数笔,经营出一个意境。省略艺术,虽没有画出来,却给人以想象的空间,无尽的遐想。 教师点拨讲

解 工笔画——浓墨重彩 一览无遗

〈3〉达标练

习(分层次)教师个别辅

导。 油画——色彩浓重 突显自己 2.作者又是如何来谈自己绘画的看法的呢?齐读第11段。 齐读“浓到好处,不易;不过,淡而韵味犹存,似乎更难”。

记得曾经有人说过:“简单就是美。”我们也可借助“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这句话来评说“水墨画”。淡泊是中国泼墨大写意画的丰腴,外表不着色彩而色彩自在其中。

板书:绘画美 意境遐想

三、分析“滋味美”——品茶水

1.和大家聊了那么多,要是现在有杯饮料就好了。老师也很想知道你们喜欢什么样的饮料?

2.给这些饮料分分类?

味浓(重) 味淡(轻)

3.现在选取有代表性的两种饮料:咖啡和茶,与同学们一起品尝。 讨论(略)

小结:

咖啡——色泽浓烈

强劲持久的兴奋

茶 ——怡悦清新

回味清甘

明确:有人喜欢喝咖啡,有人喜欢喝茶。确实浓是一种生存的方式,淡也是一种生存的方式。作者更欣赏淡,对自己的身心有裨益。

4.请以“茶”为话题,想象一个人生场景。分组讨论

(引导学生提升)人生在世,什么才是至美的境界?一定是轰轰烈烈,惊天动地吗?不用。人生犹如一幅水墨画,不需要多么浓烈的色彩,只要淡淡的几笔点睛即可。人生犹如一杯清茶,要细细品尝,才能回味无穷,于身心更是(读第14.15段。)

板书:滋味美 回味清甘

四、分析“哲理美”——谈情感

1.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处理情感问题呢?

出示辩论题:看得浓好 VS 看得淡好

辩论(注意分组同质,组内异质)

参考:1.感情是靠联系的,所以看得浓好。

2.危难时的“雪中送炭”

3.友谊就像弹簧一样,保持适度的距离以及适度拉伸和压缩,都会使之保持永久的弹性美。

请全班同学读17.18段,看看作者的主张吧。(读第17.18段 )

2.作者主张“浓”好,还是“淡”好?

淡好。

3.那句话最能体现作者这一主张?

君子之交淡如水。

“君子之交淡如水”:君子之间的交往,就像水一样的清澈、干净。这就要我们在对待自己的朋友、亲人,一定要像水一样的清澈明了,而不是单单的为了某种利益而活着。

淡的是交往,而不是情谊。如水一样平静的交往方式,却在心底时时的牵挂,时时想起。或许一个电话,或许一封邮件,或许一条短信,已表明了各自的心意。

真正的朋友会在你需要的时候帮你一把。

五、分析“哲理美”——轻名利

“君子之交淡如水”淡的是交往,不淡的是情和义。由此及彼,在“物质财富”和“精神境界”上,我们也应能处理好“浓”和“淡”。

生读:(PPT显示)

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左宗棠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诸葛亮

(解释:不追求名利,生活简单朴素,才能显出自己的志趣;心境安宁清净,才能达到远大目标。)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

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 ——颜氏家训

1.请谈谈你对这几句话的理解。(分组讨论)

(引导)人生在世,不去过分地追逐名利,只执着于自己的兴趣爱好,这是一种对世事的淡然心理。所谓“物来则应,物去则空,心如止水,了无滞碍”,即一个人抖落后呈现出的平和心态。

因而名与利,成与败,我们要学会“适度”的放弃,“放弃也是一种美就没必要烦恼。

板书:哲理美 淡泊致远

六、小结提升

“淡泊致远”已然是一种难得的境界了。请齐读第22-24段。

(小结):淡之美,某种程度近乎古人所说的禅,而那些禅偈中所展示的

三、分析“女性美”——看美女(六种美全班分组讨论分析)

1.(PPT显示)范冰冰浓妆的两张照片

提问:她是谁?范冰冰

2.看来你们和老师都是比较关注美女的。两张艺术照有什么共同点呢?你们

PPT显示范

3.对于女性的美,作者的观点时怎么样的呢?全班齐读第2自然段。

(齐读第2自然段)

明确:相对于借助化妆品的浓艳,我们更喜欢朴素的、自然的美,这给人一

自然本色的美,才是有内涵的,才是韵味深远的,才是回味悠长的。

板书:女性美 自然本色

四、分析“风景美”——赏西湖

1.自古苏杭出美女,西湖除了人美,其景也是吸引眼球的。让我们一起领略

(PPT出示)西湖冬韵图

一幅“西湖冬韵图”很好的展现了西湖的美景。怪不得苏东坡会写诗《饮湖。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引导学生分析此诗。

在晴日的阳光照射下,西湖水波荡漾,闪烁着粼粼的金光,风景美丽;在阴

“把西湖比作西子”的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

3.不管是晴日下的西湖,还是雨后的西湖,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呢?天然

4.读文章第7段。作者对此有了自己的见解。

(齐读第7段。)

板书:风景美 天然淡雅

〈1〉学生自

学探究

①展示教学

目标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领悟“淡之美”中蕴含的哲理

②提出自学教学过程

一、导入 要求、方法及回顾上节课内容 自学时间(也二、分析“绘画美”——鉴国画 就是学案)

PPT显示三幅画(每幅画都设置超链接) ③模拟练习

1.以下几幅画,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分组讨论) 〈2〉学生分

水墨画——寥寥数笔,经营出一个意境。省略艺术,虽没有画出来,却给人以想象的空间,无尽的遐想。 教师点拨讲

解 工笔画——浓墨重彩 一览无遗

〈3〉达标练

习(分层次)教师个别辅

导。 油画——色彩浓重 突显自己 2.作者又是如何来谈自己绘画的看法的呢?齐读第11段。 齐读“浓到好处,不易;不过,淡而韵味犹存,似乎更难”。

记得曾经有人说过:“简单就是美。”我们也可借助“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这句话来评说“水墨画”。淡泊是中国泼墨大写意画的丰腴,外表不着色彩而色彩自在其中。

板书:绘画美 意境遐想

三、分析“滋味美”——品茶水

1.和大家聊了那么多,要是现在有杯饮料就好了。老师也很想知道你们喜欢什么样的饮料?

2.给这些饮料分分类?

味浓(重) 味淡(轻)

3.现在选取有代表性的两种饮料:咖啡和茶,与同学们一起品尝。 讨论(略)

小结:

咖啡——色泽浓烈

强劲持久的兴奋

茶 ——怡悦清新

回味清甘

明确:有人喜欢喝咖啡,有人喜欢喝茶。确实浓是一种生存的方式,淡也是一种生存的方式。作者更欣赏淡,对自己的身心有裨益。

4.请以“茶”为话题,想象一个人生场景。分组讨论

(引导学生提升)人生在世,什么才是至美的境界?一定是轰轰烈烈,惊天动地吗?不用。人生犹如一幅水墨画,不需要多么浓烈的色彩,只要淡淡的几笔点睛即可。人生犹如一杯清茶,要细细品尝,才能回味无穷,于身心更是(读第14.15段。)

板书:滋味美 回味清甘

四、分析“哲理美”——谈情感

1.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处理情感问题呢?

出示辩论题:看得浓好 VS 看得淡好

辩论(注意分组同质,组内异质)

参考:1.感情是靠联系的,所以看得浓好。

2.危难时的“雪中送炭”

3.友谊就像弹簧一样,保持适度的距离以及适度拉伸和压缩,都会使之保持永久的弹性美。

请全班同学读17.18段,看看作者的主张吧。(读第17.18段 )

2.作者主张“浓”好,还是“淡”好?

淡好。

3.那句话最能体现作者这一主张?

君子之交淡如水。

“君子之交淡如水”:君子之间的交往,就像水一样的清澈、干净。这就要我们在对待自己的朋友、亲人,一定要像水一样的清澈明了,而不是单单的为了某种利益而活着。

淡的是交往,而不是情谊。如水一样平静的交往方式,却在心底时时的牵挂,时时想起。或许一个电话,或许一封邮件,或许一条短信,已表明了各自的心意。

真正的朋友会在你需要的时候帮你一把。

五、分析“哲理美”——轻名利

“君子之交淡如水”淡的是交往,不淡的是情和义。由此及彼,在“物质财富”和“精神境界”上,我们也应能处理好“浓”和“淡”。

生读:(PPT显示)

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左宗棠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诸葛亮

(解释:不追求名利,生活简单朴素,才能显出自己的志趣;心境安宁清净,才能达到远大目标。)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

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 ——颜氏家训

1.请谈谈你对这几句话的理解。(分组讨论)

(引导)人生在世,不去过分地追逐名利,只执着于自己的兴趣爱好,这是一种对世事的淡然心理。所谓“物来则应,物去则空,心如止水,了无滞碍”,即一个人抖落后呈现出的平和心态。

因而名与利,成与败,我们要学会“适度”的放弃,“放弃也是一种美就没必要烦恼。

板书:哲理美 淡泊致远

六、小结提升

“淡泊致远”已然是一种难得的境界了。请齐读第22-24段。

(小结):淡之美,某种程度近乎古人所说的禅,而那些禅偈中所展示的


相关内容

  • [书法的点画之美]教案1
  • <书法的点画之美>教案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尊重汉字,体会汉字的生命感. 2.传承汉字书法,体会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汉字书法点画的发展变化及个别字体点画的独特之处. 2.自然生活艺术与汉字书法点画之间的联系. 3.体会汉字书法点画的形态.质感.节奏 ...

  • [桥之美]教案3
  • <桥之美>教案 一.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美感.驻足'等词语. 2.认识桥的美学原则.美学价值,掌握与'桥之美'有关的美学常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作者喜爱桥的原因,学会欣赏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和作 用. 2.理清全文思路 ...

  • 黑白世界之美教案
  • 一.1.教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湘版>教材八年级下册 2.课题:黑白世界之美(版画创造与表现) 3.教材分析:本课是以"造型•表现"为主,并结合作品欣赏的综合课型.主要学习黑白木刻版画的基本制作方法及表现技巧,它的创作要经过画,刻,印等过程, ...

  • [答谢中书书]教案
  • <答谢中书书>教案设计 主讲:蔡山二中殷光稳 2011-11-15 学习目标 •1.朗读,理解文意,背诵课文. •2.研读,品味语言之美.意境之美. •3.探究,体会作者沉迷山水之怡然自得. 教学过程 教学设备:录音机和磁带 课件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释题,简介作者.写作背景,明确学 ...

  • 三下可爱的榆林教案
  • <可爱的榆林>教案 年 级:三年级(下)备课教师:张如梅 2015.3 第一课 发现榆林之美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让学生认识和发现我们的家乡--榆林的美景.其中包括自然之美.人文之美.都市之美,并可以从榆林看到世界之美.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发现榆林的美景. 教学难点: 学生不能亲 ...

  • 可爱的榆林教案
  • 可爱的榆林 陈 玲 第一课 发现榆林之美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让学生认识和发现我们的家乡--榆林的美景.其中包括自然之美.人文之美.都市之美,并可以从榆林看到世界之美.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发现榆林的美景. 教学难点: 学生不能亲眼看到和身临其境的体会榆林各地的美景. 教学过程: 一.自然之美 ...

  • 三年级下册可爱的榆林教案
  • 第一课 发现榆林之美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让学生认识和发 现我们的家乡--榆林的美景.其中包括自然之美.人文之美.都市 之美,并可以从榆林看到世界之美.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发 现榆林的美景. 教学难点: 学生不能亲眼看到和身临其境的体会 榆林各地的美景. 教学过程: 一.自然之美 黄土高原. ...

  • [山中避雨]教案
  • 课 时 授课日期 课题 教 学 目 的 要 求 教 学 重 点 教 学 难 点 教 学 环 节 年 月 日 山中避雨 计 划 总第 5 课时 课型 新授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阅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经验来感受.体验文 中的意境和道理:并出疑问,共同探究,研究进一步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 把握 ...

  • 我与集体共发展教案
  • 内容标准一2.1 知道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体会生命的可贵.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大自然之美,增进亲近大自然.爱护大自然的情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二)能力:从自我做起,培养鉴赏自然.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能力.(三)知识:感受大自然之美,了解鉴 ...

  • 初中语文七年级作文教案
  • 初中语文七年级作文教案--诗歌写作 教学目的与要求: 1.学习借诗歌来濡染心灵,陶冶性情,培养文学纯正趣味,提高学生的文学综合素养. 2.展开联想和想象创造悠远意境. 3.借助诗歌精炼的语言来抒发真情实感,抒写生活感悟. 教学重点: 1.学会用想象与联想来创造意境. 2.借诗歌语言抒发真情实感.抒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