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是已经枯燥的文字游戏,但是也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孩子们只有认识到了写作的快乐,才能写出更好的作文,那么,家长如何挖掘孩子的快乐写作技巧呢?
第一,当孩子遇到写作挫折时,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时要注意自己的外显态度(如:声音、语调、表情等)要平和,不要大惊小怪,一惊一咋,本来很小的事,反而把宝宝吓坏,以为遇到什么大事了呢。
第二,分清轻重,学会让孩子自己面对问题处理问题。
孩子也有处理问题的潜力,孩子对一些事物的了解和认识还很肤浅,他们常常做他们想做的事而又不能成功,并且心理上没成熟到可以独立做某些事情的地步。
所以,他们经常不可避免地遭受挫折,家长们常常对他们不成熟的独立意识和要求加以阻止,从而使孩子经常受到不愉快的负面情绪影响。
如:自己摔倒了,自己站起来;积木碰倒了,不着急,重新搭&&让孩子感到自己有能力去对付一切。
第三,解决不了的问题共同面对,有的挫折是孩子一个人所处理不了的,家长要与孩子共同面对。
如:遭到同伴的粗暴行为和拒绝或发生争执,家长与孩子要及时分析受到同伴拒绝的原因,多米作文与孩子家长商讨和教育孩子与同伴交流的技能、发生争执如何学会谦让别人等。
最后,多米作文专家表示,挫折使孩子不断接受考验,也不断学会操作和处理事物,如果家长能够巧妙、合理地运用好孩子遇到的挫折,会使孩子越来越感到自己很能干,树立遇事我能行的自信心,多米作文为其今后的成长打好坚实的基础。有了好的心态,更加有利于孩子全面的从容的观察身边的人和事,从而写作文也更加的从容与自信。
小学生快乐作文的教学研究
内容摘要: 快乐作文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培养学生自觉习作的习惯、实现新课程标准对小学作文要求的有效途径。随着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快乐作文教学必将大有可为。可以肯定,快乐作文对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和思想品德课并行不悖的、影响小学生一生的思想基础工程,对培养21世纪开拓创新型人才大有裨益。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习作要求有了一定的改变和提高,要求
学生把自己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事情,以及内心思想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强调亲历和真实,这就要求学生善于主动挖掘生活、乐于积极表达思想、勤于自觉动笔习作。
长期以来,小学作文教学基本形成了教师命题--学生写作--教师改评的模式,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许多学校当前作文教学主流,有利于学生掌握命题作文的一些技巧,有利于学生在应试中取得好成绩。但是这种模式已经暴露出其偏面性和局限性,给学生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即习作时,不会下笔,无从说起;不会表达,语言空乏;不会创新,缺少个性。
习作不是表达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而是为了完成任务和获取高分,缺乏自己真实的思想和感受,只能生搬硬套或随意编造,其痛苦之状可想而知。在作文教学专题研究的开始阶段,我曾经指定某班级38名学生每人写一篇自己最喜欢的作文,题目自拟,题材格式均不限,结果令人大失所望。
有90%的学生记流水账;80%的学生语言枯燥乏味,文不对题;73%的学生存在语句不通顺、错别字较多的现象,还有的学生在规定时间未能完成作文,且未能抓住中心内容。针对这种现象进行问卷调查发现,95%的学生害怕或讨厌写作,觉得根本无话可写, 认为写作是一件痛苦的事。这种现象不是个别学校班级的个别现象,而是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不容忽视。课题研究表明, 快乐作文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培养学生自觉习作的习惯、实现新课程标准对小学作文要求的有效途径。
随着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快乐作文教学必将大有可为。可以肯定,快乐作文对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和思想品德课并行不悖的、影响小学生一生的思想基础工程,对培养21世纪开拓创新型人才大有裨益。
二、课题的界定
快乐作文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方面理解。
狭义的快乐作文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在愉悦轻松的环境中充分表达自己快乐的心境,把自己的快乐体验用一定的语言文字倾注于笔端,这是一般意义上的快乐作文。
广义的快乐作文是,通过对学生良好写作习惯的培养,使习作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他们自发自觉的行动。也就是说,学生能够把学习生活和日常交往中的快乐、苦恼等感受,乃至对生活中酸甜苦辣的细微体验,主动诉诸恰当的语言文字,写出有血有肉、有感而发、生动耐读的文章,达到阅其文知其心,体现文如其人的精神,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口。这才是快乐作文的真实目的和深层意义所在。
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如果能够注重培养学生写作兴趣,让学生养成勤于起笔记录生活、乐于专注有感而作、善于表达喜怒哀乐,就能逐步甩掉对习作的厌恶、无奈和被动应付的包袱,从被动的要我写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写,使习作像吃饭、睡觉一样,成为学生发自内心的一种自然欲望,这就达到了快乐作文的目的。怎样才能达到快乐作文的目的是本次课题研究的重点。
三、研究过程
(一)把握儿童爱玩与好奇的心理特点,适时创设各种情境,增强习作兴趣。
小学生受年龄特点及认识水平的制约,他们的写作往往需要教师提供一定的情境,需要老师的指导帮助等外部条件促使他们写出更好的作文,以增强写作的兴趣。创设情境实质上指的就是创设有利于学生习作的一切外部条件。在把握学生的心理、思维特点,认知水平的基础上,教师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自然地融于情境,利用已有的知识发现新问题,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1、观察情境,提炼重点,写出真情。观察情境的内涵就是去观察世界,即观察大自然、社会生活、艺术作品或具体的实物。它是根据儿童的思维、心理和学习语文的特点提出来的。如:春天到了,带孩子们走出教室到小花园寻找春天,感受春风拂面,阳光和煦的明媚春光;下雨了,让孩子们趴在窗口观察雨景及行人的反应;秋游时,让他们看看秋天的田野,感悟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为了写好观察日记,发动他们搞一些饲养活动,如养蚕,观察蚕的生长过程;养兔子,观察它的分娩及喂养小兔的过程;种蒜头,观察变化过程。然后,引导他们进行观察,并在批改后及时加以肯定,使学生感受到乐趣。有了乐趣,才有主动性;而有了主动性,才有创造性。经过自己的精心饲养和仔细观察,他们的观察日记写得绘声绘色,且极具个性。
又如写人记事的作文,对孩子来说难度很大。因为每个人的外貌千差万别,其内心世界、个性特征、情感活动的复杂不是一个小学生可以理解的;用语言文字反映更是小学生认识能力所不及的。有些人物对孩子们来讲似乎是熟悉的,但往往熟视无睹。要他们写爸爸妈妈,似乎不成问题,但真正要他们提笔写,就觉得写不出多少话。因此,在教学中应教会孩子观察人物、观察生活的情景。如教他们写一个 的人时,可以先让孩子们提前观察自己选定的对象,从中提炼出中心,确定写作重点,并在课堂上请同学们提意见,及时修改,从而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取得较好的效果。
2、游戏情境,体验乐趣,抒发感受。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通过设定的游戏有感而作,也是提高习作兴趣的一个好办法。如,结合六一游园会让学生通过游戏习作,学生兴趣很浓。游戏结束后都能积极交流活动中精彩难忘的情节,通过对自己的活动,以及其他同学的语言、动作和情绪等叙述,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很快完成了作文,而且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学生经历了活动的全过程,真实体验了其间的乐趣,有了自己的亲身感受,当然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有情可抒,再也不会感到作文是一种痛苦的事。游戏活动为学生提供了生动的写作素材,又营造了宽松的氛围,增加了兴趣,减少了恐惧感,让学生乐于写作。
3、实践情境,体验成功,得到发展。结合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创设一系列的主题实践活动,在活动内容的确定上,我针对学生的实际,对教材的习作教学要求、口语教学要求、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要求进行同伴考虑,进行利用、选择、改编,结合教材和学生生活实际、心理特点,按照用游戏的方式来模仿成人生活理念来设计出能够和作文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主题实践探究活动。在小学语文第九册作文教学中我以学做小小导游员为主题,安排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系列活动之一--导游尝试:安排学生对家乡的风景、名胜或其他方面值得参观的地方进行调查了解。
然后,按照九册第一单元口语交际的安排,开展一次小小导游员角色扮演活动一人做导游,为全班其他游客介绍家乡的某一处风景名胜或值得参观的地方。系列活动之二--学习
导游知识。以了解导游需要具备哪些方面的知识为目标,开展主题课外阅读和资料收集活动。
组织学生讨论:在导游应具备的各方面基本知识当中,小学生可以学习并做到的是对家乡的景、人、物、事的了解。系列活动之三--为本学校做一次导游。角色扮演:为来校参观的客人做导游。介绍要点:介绍校园的一处景物或建筑。组织学生对校园内自己喜欢介绍的一处景物、一处建筑进行实际观察,抓住自己认为值得向客人介绍的景物或建筑的特点。
同时,开展调查访问活动,细致了解与相关景物建筑相关的人或事,选择出值得向客人介绍的内容。学生对观察、调查了解到的资料进行组织,整理,并撰写导游词。写好以后,现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让其他同学当客人,给同学导游,听取其他同学的意见,然后,作修改。最后,全班开展为客人做导游的活动。系列活动之四--介绍家乡的人。为客人介绍家乡的人。
研究家乡的历史名人、现代名人或自己认为值得向客人介绍的人物,了解他们的成长经历、他们的感人事迹、他们为家乡、为祖国作出的贡献等。将自己了解到的内容写下来,为客人作介绍。并结合写人文章进行写作。系列活动之五--向游客介绍家乡近几年的巨大变化。组织学生开展家乡变化调查采访活动。每一个同学或一个小组的同学选择一个角度;对家乡实际的观察、调查访问,了解家乡在某一个方面的发生的变化。调查访问结束,小组进行交流。
大家对发现的问题和了解到的发展趋势进行交流。然后,针对自己在专题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根据社会和科技在这个方面的发展趋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未来的家乡设计发展蓝图。想象好以后,把自己的设计写成文章《未来家乡的&&》。
小组或全班同学进行交流,针对每一位同学的设计,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也从别人的设计中,汲取经验。然后修改自己的设计。这样的设计落实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体现了语文教学的综合性,将语文教学中的课外阅读、口语交际、习作与主题系列化综合实践活动融为一体,用活动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口语交际、习作的情境,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生活、积累素材、提炼思想、丰富情感、产生表达的欲望和兴趣,在运用口语交际和写作进行活动当中,学习练习口语交际和写作,同时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
4、想象情境,拓宽思路,激发美感。想象力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认识功能。真正的创造是想象活动的结果,有计划地设计安排想象情境对进一步发展儿童的创造能力十分有效。在五年级下半学期第一、六单元作文教学中,我尝试创设想象情境进行习作,获益匪浅。先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想象,借助童话的手法进行夸张拟人的想象,拓宽了他们的想象空间。接着提供激发创作欲望的题材,为他们习作做好必要的内容铺垫。
如,写童话时,先选取他们喜欢的海底世界为大前提,为他们提供一些海底动物的知识作铺垫(如海龟、珊瑚、海马、海象等),再让他们根据这些知识进行新形象的综合创造,编排生动的故事情节,写出优美的、富有科幻意义的作文,享受到了成功创作的乐趣。
创设情境的方法还有很多,可以利用语言或音像创设情境,利用图片或作品欣赏创设情境,利用生动的表演创设情境,利用大自然的景物创设情境等,不管采用哪种方法,都是为
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习作兴趣,达到快乐作文之目的。
(二)把握儿童不拘一格、跳跃性强的思维特征,鼓励多类型作文,充分体现习作个性。多类型,指写作类型不拘泥于某种格式,作文格式多样化。在教学实践中,若能开放作文的形式,就能充分调动儿童的习作积极性,收到较好的效果。
1、作文日记化,降低行文难度。作文日记化就是把依次作文的任务分散到几篇日记中逐步完成,借此逐步降低作文的难度,使绝大部分学生取得好成绩,提高写作兴趣。如第九册第一单元习作要求是:(1)写一件暑假中自己经历过的或看到过的、听到过的事。(2)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3)注意语句通顺。三个要求全部达到,对部分学生有一定的难度。如果让学生以日记形式分成三次写,就可以分散难度,提高作文质量。
第一次,只要写暑假中一件真实的事,即可得优;第二次,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修改,达到语句通顺,即得优;第三次,要求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尤其是经过部分,通过范读、评议、自己修改,明确叙述经过时把主要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及自己的心理表达出来即可得优。这种针对同一件事分散时间逐步深入地完成作文的形式,表面上是降低了要求,其实是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地达到了写作要求,是绝大部分学生所喜欢的,达到了快乐作文的目的。
2、作文书信化,拉近与实际生活的距离。以写信代替作文,把作文的内容、要求转化到书信的写作中去,也是快乐作文的一种有益尝试。因为写信可以比较自由地倾注自己的感情,容易写出真情实感来。如:写《一件难忘的事》, 这是一个选材很广的题目,既可以写富有意义的人或事,又可以写令自己惭愧、得意、激动、兴奋的人或事,但是学生觉得题目不新鲜,提不起劲。换一种方法,把作文要求稍作改变,即请学生给亲戚、朋友、老师、同学写一封信,诉说令你难忘的一两件事。写给自己熟悉的人,学生觉得比较亲切,字里行间蕴含着童趣、童真,令人感动。
3、作文诗歌化,激发创造性想象空间。儿歌、儿童诗一直以节奏轻快、语言活泼、琅琅上口等特点深受学生喜爱,模拟创作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比如,学完了《快乐的足球赛》,就可以尝试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模仿着写儿童诗。写人、写事、写物均可,每行字数不限,能押韵最好。想到自己也能成为小诗人,学生习作兴趣盎然。
4、作文课文化,加强对课文的理解。在<桂林山水&教学中, 我创设的四次情境,充分调动了儿童丰富的情感体验,加深了对课文所表现的桂林山水的美景和文质兼美的语言材料的理解,并通过综合介绍桂林神奇的自然风光这一语言训练,引导孩子表达对客观世界美的感受及情感体验。其中我凭借结合课文语言,向老师、爸妈介绍桂林山水的美景的两次情境创设,巧妙地从阅读教材中引出表达的话题,前两次的情境创设,使学生充分朗读了课文,仔细欣赏了课件图片,积极地感知、积累了语言,这为表达提供了大量的感性材料。在最后的写作环节中学生都能写出有个性的好文章,达到了写作的目的。
此外,还可以把作文演讲化、稿件化,把说和写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自己写稿的基础上,开展演讲活动。把作文表演化,发动学生将有意义的见闻编成相声、话剧、小品等。 总之,不拘一格的多类型作文,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习作积极性,真正达到新课程提出能
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的要求。快乐作文教学必将大有可为。可以肯定,快乐作文对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和思想品德课并行不悖的、影响小学生一生的思想基础工程,对培养21世纪开拓创新型人才大有裨益。
如何让孩子的写作变得快乐起来
一、激发兴趣
1、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儿童是用形象、声音来思维的,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如组织学生参观游览名胜古迹、工厂,参与班内联欢会、故事会、学校的运动会、社会上的各种公益活动、郊外踏青等等。通过这些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注重积累素材
为了更好地利用每次活动获得的材料,活动之后,让学生用日记或随笔的形式把活动写下来,并写出所感所想。这样就开拓了学生的写作思路,反复练习,在写作时自然就会很容易地从大脑中寻找出需要的东西,想写的内容也就多了起来,这样便不会感到写作文是一件特别难的事,写作也就乐在其中了。
3、灵活命题
作文题目往往决定学生的写作兴趣。因此,老师在命题上,应坚持做到命题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对题目产生兴趣。在一次作文课上,我出了一个《快乐的旅行》的题目,在指导写作时,我却发现了问题,有些同学家在农村,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机会出去旅游,所以不知如何下笔,于是我把题目改成了《快乐的&&》。这样同学们都舒展开了眉头,信心十足地写了起来。通过这件事,我认识到了由于个人经历和知识面的不同,只出一个固定的作文题目,往往会影响部分学生的作文兴趣。因此在命题上应使全体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根据自己所熟知的内容写作,从而更好地提高写作兴趣。
二、培养观察能力
1、利用课堂指导观察
语文课本上有许多生动、明快的插图,根据小学生爱看图、爱讲故事的特点,可以让学生观察后练习讲故事,使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培养出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课堂上广泛应用幻灯片、自制教具等,有利于提高学生观察兴趣。例如,在学《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时,学生由于缺乏观察,不了解各种动物的脚的形状,于是我在教室里放了一段关于动物的脚的幻灯片,这样一来,学生们马上产生了写作兴趣,纷纷把观察到的结果写了出来。
2、跟踪观察,写好日记
春天时,让学生在校园或庭院里种些花草,并仔细观察花草的生长过程;夏天时,让学生注意观察下雨前、下雨时、下雨后各是怎样的情景。对小动物较为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饲养小兔、小鸟等小动物,平时认真观察,写好观察日记。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又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三、把观察能力的培养与写作结合起来
认真观察是写作的基础,只有细致的观察,才能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但仅有观察力是不够的,还必须善于把观察和写作结合起来,在教学中注意让学生把在大自然中、在生活实践中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如学习了《麻雀》一课后,我让学生依照作者的观察方法观察一种动物,然后写一篇短文,并把优秀作文张贴在班内,供全班同学欣赏,这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如果学生有了写作的兴趣,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那么写作起来就会轻松自如,再也不会为没的可写而犯愁了。
写作是已经枯燥的文字游戏,但是也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孩子们只有认识到了写作的快乐,才能写出更好的作文,那么,家长如何挖掘孩子的快乐写作技巧呢?
第一,当孩子遇到写作挫折时,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时要注意自己的外显态度(如:声音、语调、表情等)要平和,不要大惊小怪,一惊一咋,本来很小的事,反而把宝宝吓坏,以为遇到什么大事了呢。
第二,分清轻重,学会让孩子自己面对问题处理问题。
孩子也有处理问题的潜力,孩子对一些事物的了解和认识还很肤浅,他们常常做他们想做的事而又不能成功,并且心理上没成熟到可以独立做某些事情的地步。
所以,他们经常不可避免地遭受挫折,家长们常常对他们不成熟的独立意识和要求加以阻止,从而使孩子经常受到不愉快的负面情绪影响。
如:自己摔倒了,自己站起来;积木碰倒了,不着急,重新搭&&让孩子感到自己有能力去对付一切。
第三,解决不了的问题共同面对,有的挫折是孩子一个人所处理不了的,家长要与孩子共同面对。
如:遭到同伴的粗暴行为和拒绝或发生争执,家长与孩子要及时分析受到同伴拒绝的原因,多米作文与孩子家长商讨和教育孩子与同伴交流的技能、发生争执如何学会谦让别人等。
最后,多米作文专家表示,挫折使孩子不断接受考验,也不断学会操作和处理事物,如果家长能够巧妙、合理地运用好孩子遇到的挫折,会使孩子越来越感到自己很能干,树立遇事我能行的自信心,多米作文为其今后的成长打好坚实的基础。有了好的心态,更加有利于孩子全面的从容的观察身边的人和事,从而写作文也更加的从容与自信。
小学生快乐作文的教学研究
内容摘要: 快乐作文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培养学生自觉习作的习惯、实现新课程标准对小学作文要求的有效途径。随着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快乐作文教学必将大有可为。可以肯定,快乐作文对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和思想品德课并行不悖的、影响小学生一生的思想基础工程,对培养21世纪开拓创新型人才大有裨益。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习作要求有了一定的改变和提高,要求
学生把自己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事情,以及内心思想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强调亲历和真实,这就要求学生善于主动挖掘生活、乐于积极表达思想、勤于自觉动笔习作。
长期以来,小学作文教学基本形成了教师命题--学生写作--教师改评的模式,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许多学校当前作文教学主流,有利于学生掌握命题作文的一些技巧,有利于学生在应试中取得好成绩。但是这种模式已经暴露出其偏面性和局限性,给学生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即习作时,不会下笔,无从说起;不会表达,语言空乏;不会创新,缺少个性。
习作不是表达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而是为了完成任务和获取高分,缺乏自己真实的思想和感受,只能生搬硬套或随意编造,其痛苦之状可想而知。在作文教学专题研究的开始阶段,我曾经指定某班级38名学生每人写一篇自己最喜欢的作文,题目自拟,题材格式均不限,结果令人大失所望。
有90%的学生记流水账;80%的学生语言枯燥乏味,文不对题;73%的学生存在语句不通顺、错别字较多的现象,还有的学生在规定时间未能完成作文,且未能抓住中心内容。针对这种现象进行问卷调查发现,95%的学生害怕或讨厌写作,觉得根本无话可写, 认为写作是一件痛苦的事。这种现象不是个别学校班级的个别现象,而是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不容忽视。课题研究表明, 快乐作文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培养学生自觉习作的习惯、实现新课程标准对小学作文要求的有效途径。
随着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快乐作文教学必将大有可为。可以肯定,快乐作文对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和思想品德课并行不悖的、影响小学生一生的思想基础工程,对培养21世纪开拓创新型人才大有裨益。
二、课题的界定
快乐作文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方面理解。
狭义的快乐作文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在愉悦轻松的环境中充分表达自己快乐的心境,把自己的快乐体验用一定的语言文字倾注于笔端,这是一般意义上的快乐作文。
广义的快乐作文是,通过对学生良好写作习惯的培养,使习作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他们自发自觉的行动。也就是说,学生能够把学习生活和日常交往中的快乐、苦恼等感受,乃至对生活中酸甜苦辣的细微体验,主动诉诸恰当的语言文字,写出有血有肉、有感而发、生动耐读的文章,达到阅其文知其心,体现文如其人的精神,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口。这才是快乐作文的真实目的和深层意义所在。
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如果能够注重培养学生写作兴趣,让学生养成勤于起笔记录生活、乐于专注有感而作、善于表达喜怒哀乐,就能逐步甩掉对习作的厌恶、无奈和被动应付的包袱,从被动的要我写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写,使习作像吃饭、睡觉一样,成为学生发自内心的一种自然欲望,这就达到了快乐作文的目的。怎样才能达到快乐作文的目的是本次课题研究的重点。
三、研究过程
(一)把握儿童爱玩与好奇的心理特点,适时创设各种情境,增强习作兴趣。
小学生受年龄特点及认识水平的制约,他们的写作往往需要教师提供一定的情境,需要老师的指导帮助等外部条件促使他们写出更好的作文,以增强写作的兴趣。创设情境实质上指的就是创设有利于学生习作的一切外部条件。在把握学生的心理、思维特点,认知水平的基础上,教师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自然地融于情境,利用已有的知识发现新问题,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1、观察情境,提炼重点,写出真情。观察情境的内涵就是去观察世界,即观察大自然、社会生活、艺术作品或具体的实物。它是根据儿童的思维、心理和学习语文的特点提出来的。如:春天到了,带孩子们走出教室到小花园寻找春天,感受春风拂面,阳光和煦的明媚春光;下雨了,让孩子们趴在窗口观察雨景及行人的反应;秋游时,让他们看看秋天的田野,感悟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为了写好观察日记,发动他们搞一些饲养活动,如养蚕,观察蚕的生长过程;养兔子,观察它的分娩及喂养小兔的过程;种蒜头,观察变化过程。然后,引导他们进行观察,并在批改后及时加以肯定,使学生感受到乐趣。有了乐趣,才有主动性;而有了主动性,才有创造性。经过自己的精心饲养和仔细观察,他们的观察日记写得绘声绘色,且极具个性。
又如写人记事的作文,对孩子来说难度很大。因为每个人的外貌千差万别,其内心世界、个性特征、情感活动的复杂不是一个小学生可以理解的;用语言文字反映更是小学生认识能力所不及的。有些人物对孩子们来讲似乎是熟悉的,但往往熟视无睹。要他们写爸爸妈妈,似乎不成问题,但真正要他们提笔写,就觉得写不出多少话。因此,在教学中应教会孩子观察人物、观察生活的情景。如教他们写一个 的人时,可以先让孩子们提前观察自己选定的对象,从中提炼出中心,确定写作重点,并在课堂上请同学们提意见,及时修改,从而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取得较好的效果。
2、游戏情境,体验乐趣,抒发感受。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通过设定的游戏有感而作,也是提高习作兴趣的一个好办法。如,结合六一游园会让学生通过游戏习作,学生兴趣很浓。游戏结束后都能积极交流活动中精彩难忘的情节,通过对自己的活动,以及其他同学的语言、动作和情绪等叙述,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很快完成了作文,而且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学生经历了活动的全过程,真实体验了其间的乐趣,有了自己的亲身感受,当然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有情可抒,再也不会感到作文是一种痛苦的事。游戏活动为学生提供了生动的写作素材,又营造了宽松的氛围,增加了兴趣,减少了恐惧感,让学生乐于写作。
3、实践情境,体验成功,得到发展。结合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创设一系列的主题实践活动,在活动内容的确定上,我针对学生的实际,对教材的习作教学要求、口语教学要求、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要求进行同伴考虑,进行利用、选择、改编,结合教材和学生生活实际、心理特点,按照用游戏的方式来模仿成人生活理念来设计出能够和作文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主题实践探究活动。在小学语文第九册作文教学中我以学做小小导游员为主题,安排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系列活动之一--导游尝试:安排学生对家乡的风景、名胜或其他方面值得参观的地方进行调查了解。
然后,按照九册第一单元口语交际的安排,开展一次小小导游员角色扮演活动一人做导游,为全班其他游客介绍家乡的某一处风景名胜或值得参观的地方。系列活动之二--学习
导游知识。以了解导游需要具备哪些方面的知识为目标,开展主题课外阅读和资料收集活动。
组织学生讨论:在导游应具备的各方面基本知识当中,小学生可以学习并做到的是对家乡的景、人、物、事的了解。系列活动之三--为本学校做一次导游。角色扮演:为来校参观的客人做导游。介绍要点:介绍校园的一处景物或建筑。组织学生对校园内自己喜欢介绍的一处景物、一处建筑进行实际观察,抓住自己认为值得向客人介绍的景物或建筑的特点。
同时,开展调查访问活动,细致了解与相关景物建筑相关的人或事,选择出值得向客人介绍的内容。学生对观察、调查了解到的资料进行组织,整理,并撰写导游词。写好以后,现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让其他同学当客人,给同学导游,听取其他同学的意见,然后,作修改。最后,全班开展为客人做导游的活动。系列活动之四--介绍家乡的人。为客人介绍家乡的人。
研究家乡的历史名人、现代名人或自己认为值得向客人介绍的人物,了解他们的成长经历、他们的感人事迹、他们为家乡、为祖国作出的贡献等。将自己了解到的内容写下来,为客人作介绍。并结合写人文章进行写作。系列活动之五--向游客介绍家乡近几年的巨大变化。组织学生开展家乡变化调查采访活动。每一个同学或一个小组的同学选择一个角度;对家乡实际的观察、调查访问,了解家乡在某一个方面的发生的变化。调查访问结束,小组进行交流。
大家对发现的问题和了解到的发展趋势进行交流。然后,针对自己在专题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根据社会和科技在这个方面的发展趋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未来的家乡设计发展蓝图。想象好以后,把自己的设计写成文章《未来家乡的&&》。
小组或全班同学进行交流,针对每一位同学的设计,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也从别人的设计中,汲取经验。然后修改自己的设计。这样的设计落实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体现了语文教学的综合性,将语文教学中的课外阅读、口语交际、习作与主题系列化综合实践活动融为一体,用活动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口语交际、习作的情境,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生活、积累素材、提炼思想、丰富情感、产生表达的欲望和兴趣,在运用口语交际和写作进行活动当中,学习练习口语交际和写作,同时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
4、想象情境,拓宽思路,激发美感。想象力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认识功能。真正的创造是想象活动的结果,有计划地设计安排想象情境对进一步发展儿童的创造能力十分有效。在五年级下半学期第一、六单元作文教学中,我尝试创设想象情境进行习作,获益匪浅。先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想象,借助童话的手法进行夸张拟人的想象,拓宽了他们的想象空间。接着提供激发创作欲望的题材,为他们习作做好必要的内容铺垫。
如,写童话时,先选取他们喜欢的海底世界为大前提,为他们提供一些海底动物的知识作铺垫(如海龟、珊瑚、海马、海象等),再让他们根据这些知识进行新形象的综合创造,编排生动的故事情节,写出优美的、富有科幻意义的作文,享受到了成功创作的乐趣。
创设情境的方法还有很多,可以利用语言或音像创设情境,利用图片或作品欣赏创设情境,利用生动的表演创设情境,利用大自然的景物创设情境等,不管采用哪种方法,都是为
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习作兴趣,达到快乐作文之目的。
(二)把握儿童不拘一格、跳跃性强的思维特征,鼓励多类型作文,充分体现习作个性。多类型,指写作类型不拘泥于某种格式,作文格式多样化。在教学实践中,若能开放作文的形式,就能充分调动儿童的习作积极性,收到较好的效果。
1、作文日记化,降低行文难度。作文日记化就是把依次作文的任务分散到几篇日记中逐步完成,借此逐步降低作文的难度,使绝大部分学生取得好成绩,提高写作兴趣。如第九册第一单元习作要求是:(1)写一件暑假中自己经历过的或看到过的、听到过的事。(2)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3)注意语句通顺。三个要求全部达到,对部分学生有一定的难度。如果让学生以日记形式分成三次写,就可以分散难度,提高作文质量。
第一次,只要写暑假中一件真实的事,即可得优;第二次,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修改,达到语句通顺,即得优;第三次,要求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尤其是经过部分,通过范读、评议、自己修改,明确叙述经过时把主要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及自己的心理表达出来即可得优。这种针对同一件事分散时间逐步深入地完成作文的形式,表面上是降低了要求,其实是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地达到了写作要求,是绝大部分学生所喜欢的,达到了快乐作文的目的。
2、作文书信化,拉近与实际生活的距离。以写信代替作文,把作文的内容、要求转化到书信的写作中去,也是快乐作文的一种有益尝试。因为写信可以比较自由地倾注自己的感情,容易写出真情实感来。如:写《一件难忘的事》, 这是一个选材很广的题目,既可以写富有意义的人或事,又可以写令自己惭愧、得意、激动、兴奋的人或事,但是学生觉得题目不新鲜,提不起劲。换一种方法,把作文要求稍作改变,即请学生给亲戚、朋友、老师、同学写一封信,诉说令你难忘的一两件事。写给自己熟悉的人,学生觉得比较亲切,字里行间蕴含着童趣、童真,令人感动。
3、作文诗歌化,激发创造性想象空间。儿歌、儿童诗一直以节奏轻快、语言活泼、琅琅上口等特点深受学生喜爱,模拟创作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比如,学完了《快乐的足球赛》,就可以尝试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模仿着写儿童诗。写人、写事、写物均可,每行字数不限,能押韵最好。想到自己也能成为小诗人,学生习作兴趣盎然。
4、作文课文化,加强对课文的理解。在<桂林山水&教学中, 我创设的四次情境,充分调动了儿童丰富的情感体验,加深了对课文所表现的桂林山水的美景和文质兼美的语言材料的理解,并通过综合介绍桂林神奇的自然风光这一语言训练,引导孩子表达对客观世界美的感受及情感体验。其中我凭借结合课文语言,向老师、爸妈介绍桂林山水的美景的两次情境创设,巧妙地从阅读教材中引出表达的话题,前两次的情境创设,使学生充分朗读了课文,仔细欣赏了课件图片,积极地感知、积累了语言,这为表达提供了大量的感性材料。在最后的写作环节中学生都能写出有个性的好文章,达到了写作的目的。
此外,还可以把作文演讲化、稿件化,把说和写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自己写稿的基础上,开展演讲活动。把作文表演化,发动学生将有意义的见闻编成相声、话剧、小品等。 总之,不拘一格的多类型作文,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习作积极性,真正达到新课程提出能
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的要求。快乐作文教学必将大有可为。可以肯定,快乐作文对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和思想品德课并行不悖的、影响小学生一生的思想基础工程,对培养21世纪开拓创新型人才大有裨益。
如何让孩子的写作变得快乐起来
一、激发兴趣
1、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儿童是用形象、声音来思维的,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如组织学生参观游览名胜古迹、工厂,参与班内联欢会、故事会、学校的运动会、社会上的各种公益活动、郊外踏青等等。通过这些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注重积累素材
为了更好地利用每次活动获得的材料,活动之后,让学生用日记或随笔的形式把活动写下来,并写出所感所想。这样就开拓了学生的写作思路,反复练习,在写作时自然就会很容易地从大脑中寻找出需要的东西,想写的内容也就多了起来,这样便不会感到写作文是一件特别难的事,写作也就乐在其中了。
3、灵活命题
作文题目往往决定学生的写作兴趣。因此,老师在命题上,应坚持做到命题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对题目产生兴趣。在一次作文课上,我出了一个《快乐的旅行》的题目,在指导写作时,我却发现了问题,有些同学家在农村,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机会出去旅游,所以不知如何下笔,于是我把题目改成了《快乐的&&》。这样同学们都舒展开了眉头,信心十足地写了起来。通过这件事,我认识到了由于个人经历和知识面的不同,只出一个固定的作文题目,往往会影响部分学生的作文兴趣。因此在命题上应使全体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根据自己所熟知的内容写作,从而更好地提高写作兴趣。
二、培养观察能力
1、利用课堂指导观察
语文课本上有许多生动、明快的插图,根据小学生爱看图、爱讲故事的特点,可以让学生观察后练习讲故事,使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培养出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课堂上广泛应用幻灯片、自制教具等,有利于提高学生观察兴趣。例如,在学《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时,学生由于缺乏观察,不了解各种动物的脚的形状,于是我在教室里放了一段关于动物的脚的幻灯片,这样一来,学生们马上产生了写作兴趣,纷纷把观察到的结果写了出来。
2、跟踪观察,写好日记
春天时,让学生在校园或庭院里种些花草,并仔细观察花草的生长过程;夏天时,让学生注意观察下雨前、下雨时、下雨后各是怎样的情景。对小动物较为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饲养小兔、小鸟等小动物,平时认真观察,写好观察日记。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又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三、把观察能力的培养与写作结合起来
认真观察是写作的基础,只有细致的观察,才能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但仅有观察力是不够的,还必须善于把观察和写作结合起来,在教学中注意让学生把在大自然中、在生活实践中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如学习了《麻雀》一课后,我让学生依照作者的观察方法观察一种动物,然后写一篇短文,并把优秀作文张贴在班内,供全班同学欣赏,这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如果学生有了写作的兴趣,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那么写作起来就会轻松自如,再也不会为没的可写而犯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