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的本能--关于未来美国对华政策和中美关系走向的一点思考

矛盾的本能——关于未来美国对华政策

和中美关系走向的一点思考

[3255] (2012-02-23)

早报导读1周点评:千万富翁白手起家的秘密!

专家研究发现:青钱柳降糖有神效(图)

未来30年内美国对华战略将是极为矛盾的,这种矛盾现在已经显现出来。有两种我称之为的“本能性反应”可能主导未来美国对华政策。

一方面是从解决目前困扰自身问题的角度而言,美国“本能性地”不得不注意到中美合作的极端重要性,并且不得不倚重中国的力量,因此它不希望看到中国的动荡、乱局和分裂。事实上美国近几年的表态也声称欢迎一个繁荣、稳定的(当然美国人说话的时候总是还喜欢加上“自由的”)中国作为美国的“朋友”出现在亚洲。

另一方面出于历史性的逻辑和维持霸权体系的长远考虑的角度而言,美国“本能性地”不得不防遏中国,这种防遏体现在内外两方面:外部性——在亚洲地区建立针对中国的军事、经贸前沿阵地;内部性——不要天真地以为美国不再寻求颠覆我政权,它可能不寻求急功近利式的政权更迭,而是转而寻求以一种在现有的“一党执政”的体制内的方式干涉我内政,扰乱我政局,特别是在权力交替的时候,此外,进一步寻求在民族、分裂等问题和领域内找出一条新路子搞乱中国,或者至少牵制住中国发展和崛起的精力和注意力。不过,不大可能出现美国培植的“代理人”在中国执政的可能性。

上述两种极度矛盾的“本能性反应”到底会持续多久,要看中美两国相互间的互动构成怎样的动态平衡。中国对美国这种矛盾心态的反应固然是美国这种矛盾政策能维持多久的一个重要变量因素。如果中国在未来继续以一种在目前美国政界和学界看来是“强硬”的姿态面对美国的话,美国将不得不同中国硬到底。这种无谓的“强硬”对谁都没好处。如果中国在未来采取一种较为温和的姿态,美国的某些动作可谓无的放矢,双边关系将会有所缓和。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仍然坚持认为不要以为我们温和了美国就不会有亡我之心。

但是中国的反应毕竟只是一个参考系。美国对华政策的自变量仍然是美国自己。据我估测,大概有内外两方面形势的走向将决定这种矛盾的“本能性”政策会持续多久。

一方面,内在的是,美国多久能够从无奈的经济形势和颓丧的发展模式中恢复过来,开辟一条国家发展的新道路。目前的华尔街模式可谓基本上到了破灭的边缘(甚至已经破灭),再不走一条新的发展道路,美国将没有退路和出路。如果美国在这种泥潭中挣扎越久,而那边厢,中国越发地壮大,其“社会主义优越性”愈发凸显的话,那么两种“本能性反应”中的后者将逐步占上风,因为美国人骨子里对中国的发展模式可能取代自己的发展模式是有着根本性的恐惧的。反之,如果美国能尽快摆脱这种泥潭,那么寻求同中国合作的声音可能会更大。

另一方面,外在的是,美国目前在许多热点地区的政策——中东、亚太、欧洲、拉美——到底要持续多久。特别是在中东和亚太,美国那种近乎穷兵黩武的姿态还要持续多久。这就涉及到太多问题,尤其是,美国的军事、外交政策决定于其内部的发展模式,这样一个“Born to fight”(生而为战)的霸权,不改变其内在的国家发展模式的机理,就不可能根本上改变其外交和军事政策。但是目前的问题是,美国的这种外交和军事政策恰恰在关乎中国重要利益的地区上同中国存在愈发严重的分歧,那么中国的反应就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美国这两种极度矛盾的“本能性反应”的持续时间长短。这就又回到了刚才所讲的“中国的反应”那一节上了。

总而言之,美国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对华政策将是建立在这两种矛盾的本能性反应的基础之上的,我也不知道能用什么新的术语描述这种情况,干脆就依旧不免俗套地用“霸权的迷思”来一言以概之。至于我们的对策,许多卓有见地的学者比我想的更深远。于我而言,就是一条: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弄清楚美国人想干什么,他们想得到什么,我们才能一一应对而立于不败。未来在中美关系上,我们可能还得在较长一段时期内以应对为主,总体而言主动出击的机会可能较少,这是目前中美结构性矛盾和力量对比格局所决定的。但在一些具体问题上,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先发制人,未尝不可。至于如何去做,这就是我们辛勤的外交官们要忙活的了。

期待中美关系的健康稳定良好发展,期待我们外交的良好表现。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 刘畅 《联合早报网》

矛盾的本能——关于未来美国对华政策

和中美关系走向的一点思考

[3255] (2012-02-23)

早报导读1周点评:千万富翁白手起家的秘密!

专家研究发现:青钱柳降糖有神效(图)

未来30年内美国对华战略将是极为矛盾的,这种矛盾现在已经显现出来。有两种我称之为的“本能性反应”可能主导未来美国对华政策。

一方面是从解决目前困扰自身问题的角度而言,美国“本能性地”不得不注意到中美合作的极端重要性,并且不得不倚重中国的力量,因此它不希望看到中国的动荡、乱局和分裂。事实上美国近几年的表态也声称欢迎一个繁荣、稳定的(当然美国人说话的时候总是还喜欢加上“自由的”)中国作为美国的“朋友”出现在亚洲。

另一方面出于历史性的逻辑和维持霸权体系的长远考虑的角度而言,美国“本能性地”不得不防遏中国,这种防遏体现在内外两方面:外部性——在亚洲地区建立针对中国的军事、经贸前沿阵地;内部性——不要天真地以为美国不再寻求颠覆我政权,它可能不寻求急功近利式的政权更迭,而是转而寻求以一种在现有的“一党执政”的体制内的方式干涉我内政,扰乱我政局,特别是在权力交替的时候,此外,进一步寻求在民族、分裂等问题和领域内找出一条新路子搞乱中国,或者至少牵制住中国发展和崛起的精力和注意力。不过,不大可能出现美国培植的“代理人”在中国执政的可能性。

上述两种极度矛盾的“本能性反应”到底会持续多久,要看中美两国相互间的互动构成怎样的动态平衡。中国对美国这种矛盾心态的反应固然是美国这种矛盾政策能维持多久的一个重要变量因素。如果中国在未来继续以一种在目前美国政界和学界看来是“强硬”的姿态面对美国的话,美国将不得不同中国硬到底。这种无谓的“强硬”对谁都没好处。如果中国在未来采取一种较为温和的姿态,美国的某些动作可谓无的放矢,双边关系将会有所缓和。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仍然坚持认为不要以为我们温和了美国就不会有亡我之心。

但是中国的反应毕竟只是一个参考系。美国对华政策的自变量仍然是美国自己。据我估测,大概有内外两方面形势的走向将决定这种矛盾的“本能性”政策会持续多久。

一方面,内在的是,美国多久能够从无奈的经济形势和颓丧的发展模式中恢复过来,开辟一条国家发展的新道路。目前的华尔街模式可谓基本上到了破灭的边缘(甚至已经破灭),再不走一条新的发展道路,美国将没有退路和出路。如果美国在这种泥潭中挣扎越久,而那边厢,中国越发地壮大,其“社会主义优越性”愈发凸显的话,那么两种“本能性反应”中的后者将逐步占上风,因为美国人骨子里对中国的发展模式可能取代自己的发展模式是有着根本性的恐惧的。反之,如果美国能尽快摆脱这种泥潭,那么寻求同中国合作的声音可能会更大。

另一方面,外在的是,美国目前在许多热点地区的政策——中东、亚太、欧洲、拉美——到底要持续多久。特别是在中东和亚太,美国那种近乎穷兵黩武的姿态还要持续多久。这就涉及到太多问题,尤其是,美国的军事、外交政策决定于其内部的发展模式,这样一个“Born to fight”(生而为战)的霸权,不改变其内在的国家发展模式的机理,就不可能根本上改变其外交和军事政策。但是目前的问题是,美国的这种外交和军事政策恰恰在关乎中国重要利益的地区上同中国存在愈发严重的分歧,那么中国的反应就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美国这两种极度矛盾的“本能性反应”的持续时间长短。这就又回到了刚才所讲的“中国的反应”那一节上了。

总而言之,美国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对华政策将是建立在这两种矛盾的本能性反应的基础之上的,我也不知道能用什么新的术语描述这种情况,干脆就依旧不免俗套地用“霸权的迷思”来一言以概之。至于我们的对策,许多卓有见地的学者比我想的更深远。于我而言,就是一条: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弄清楚美国人想干什么,他们想得到什么,我们才能一一应对而立于不败。未来在中美关系上,我们可能还得在较长一段时期内以应对为主,总体而言主动出击的机会可能较少,这是目前中美结构性矛盾和力量对比格局所决定的。但在一些具体问题上,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先发制人,未尝不可。至于如何去做,这就是我们辛勤的外交官们要忙活的了。

期待中美关系的健康稳定良好发展,期待我们外交的良好表现。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 刘畅 《联合早报网》


相关内容

  • 论中美关系未来发展的空间_袁鹏
  • 5现代国际关系6 2005年第4期 论中美关系未来发展的空间 袁 鹏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副所长研究员) [内容提要]自两国建交以来,尤其是/9#11事件0以来,中美关系在若干重大领域取得长足进展,但这些成就只意味着非战略性问题得到初步控制或解决,而制约双方关系发展的重大战略性问题仍然存在 ...

  • 不断更新走向成熟的中欧关系
  • 作者:伍贻康 国际观察 2005年07期 30年前的1975年5月,当时欧洲共同体(欧洲联盟的前身)的欧委会副主席索姆斯因中国政府邀请来华访问,共同宣布建立正式外交关系.此后,中国和欧共体-欧盟及其成员国在经贸.科技.文教.政治和安全各个领域的关系迅速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累累硕果.目前,中欧关系 ...

  • 形势与政策--专题三--国际形势之中美
  •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设计 复习 导入课题: 台海形势 → 中美关系. 专题三 国 际 形 势 --正确看待中美关系 2008年底至今,中美关系从一路高歌→风云突变→峰回路转,犹如过山车.悬疑剧. 一.中美关系发展历程 1.中美关系的开始 1784年美国"中国皇后号"商船来华至 ...

  • 西方关于中国发展道路的偏见1
  • 西方关于中国发展道路的偏见 来源:求是 作者:赵可金 发布时间:2009-05-14 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东方大国,中国的发展道路和未来走向,历来为西方战略界所关注.历史上,西方舆论就认为中国崛起将给他们带来"黄祸".新中国成立后,西方战略界把中国看作是社会主义阵营扩张的 ...

  • 中美关系2
  • 抗日战争时 期 中美合作.共同抗日 ①中美建立起合作关系,都成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成员.美国从军事.经济等方面援助中国的抗战,中国战场的抗战有力配合着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上对日军的作战.1943年,中美英签署<开罗宣言>.1945年,中美英发表<波茨坦公告>,美国还在日本投放两颗 ...

  • 新时期中美关系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一稿
  • 形势与政策 Situation & Policy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 安徽建筑大学思政部 2015年11月 新时期中美关系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一.中美关系的国际地位 (一)从全球视角看中美双边关系 (二)国际性事务成为影响中美关系的重要引擎 (三)中美关系效力外延的问题 二.& ...

  • 从中国稳定发展的角度审视中日关系的现状与未来
  • 从中国稳定发展的角度审视中日关系的现状与未来 一 近一个时期以来,受日本国民对华印象的改变.极右势力的猖獗.政治家急于为日本谋求新的出路和中日在亚太地区竞争关系的形成等因素的影响,日本政府对华政策日趋强硬,在历史认识.台湾.安全.领土.经援等问题上不断触犯两国共识和中国利益,严重恶化了中日关系.而若 ...

  •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失衡
  •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失衡 2013年10月29日 来源:<国际关系研究>(沪)2013年2期 作者:俞正樑 近年来,美国关于其战略调整和走向有过各种定义,如"战略重心东移"."重返亚洲"之说,凸显亚太地区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急剧上升.但是,上述表 ...

  • 习主席访美:塑造中美关系与全球秩序的未来
  • 2015-09-21 09:20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 我有话说 2015-09-21 09:20:13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作者:责任编辑:蒋正翔 [光明理论·习近平出访专家谈四] 中美专家前瞻习近平访美 "习奥会"经典镜头回放 历次会晤谈了啥 虚拟圆桌:十问十答 良性互动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