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细节)描写和形象刻画

人物(细节)描写与形象刻画

人物描写分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直接描写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间接描写有侧面描写和景物描写等。而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和景物描写中更细致入微的描写,称之为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人物描写的一种基本方法,是指对人物的细微神态、动作和生活中的细微小事等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以表现人物性格、体现人物内心世界的写作方法。好作品所以能动人肺腑,精彩动人的细节描写功不可没。

三、人物描写方法 (一) 肖像描写

1、定义:肖像描写是指描写人物的外形,包括容貌、体态、表情、服饰等。写肖像,可以抓住性别、年龄、职业、身份、经历,表现人物的特征。 2、 、经典例子与分析

(1)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鲁迅《孔乙己》)

抓住了“又脏又破”的“长衫”(科举时代读书人的象征)这一典型细节,一个穷困潦倒的迂腐的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形象出现在我们眼前,也由此可见封建科举对知识分子的愚弄和迫害。

(2)头发花白,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 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 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鲁迅《祝福》,人物:祥林嫂)

这段描写,抓住头发、脸色、眼睛等特点,尤其是眼睛(“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出它的眼睛”鲁迅语)刻画了一个被掏空了灵魂的麻木的活死人。

(3)一头金发、高额头,蓝眼睛,身材修长,穿着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而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则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 (梁衡《跨越百年的美丽》人物:居里夫人)

“黑色长裙”、“白净”突出端庄,神情、眼睛体现背后坚毅执著的精神,“看透”突显睿智聪慧。 (4)她头上扎着头巾,明明故意地让一两咎头发从头巾里面溜出来,披在额头。这女人的面色显出长久受着监禁的人的那种苍白,叫人联想到递交里储藏着的番薯所发的芽。她那短而宽的手,和大意的宽松领口里露出来的丰满的脖子,也是那种颜色。两只眼睛又黑又亮,虽然浮肿,却仍然放光(其中有一只眼睛稍稍有点斜睨),跟她那惨白的脸儿恰好成了有力的对照。”(托尔斯泰《复活》 ,人物:玛丝洛娃)

眼睛“仍然放光”,可见仍存有昔日的纯真,“带点斜睨”的眼睛,隐含着她对社会的不满和蔑视。“故意”让它溜出来的“一两咎头发”,便显出她长期受侮辱迫害和堕落过的痕迹。

(5)(马蒂尔德)乱挽着头发,歪歪地系着裙子,露着一双发红的手,高声说话,大盆水洗地板。(莫泊桑《项链》)

头发、裙子、手、说话等反映了马蒂尔德已经变成了贫苦人家的强健粗硬而且耐苦的妇人。 3、 方法点拨

(1)抓住典型突显特点,不需面面俱到;(2)可侧重于眼睛、头发、皱纹、服饰、手等;(3)借助富含感情色彩的词语。

一、结合大胆想象,扩展以下句子:

1.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

2.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氓〉〉)

3.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孔雀东南飞〉〉)

4.纤纤擢素手,札杞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迢迢牵牛星〉〉)

二、请标出下列句子中的细节描写的词句,并进行简要赏析。

1、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我的母亲》)

2、 母亲含着泪把他送走,又含着泪接他回来。(《我的母亲》)

3、 除夕,我请了两个小时的假,由拥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

还须回校,她愣住了。(《我的母亲》)

1

(二) 语言描写

1、老舍说“对话就是人物的性格等等的自我介绍”。语言描写要做到:(1)能显示人物的身份,职业,地位,经历;(2)能够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3)应用来预示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或通过语言描写介绍环境或时代背景,或借人物之口作议论以深化主题,使语言描写成为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4)要生动、简洁,力忌八股调、学生腔。

2、经典例子与分析

(1)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了!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吴敬梓《儒林外史》选文《范进中举》)

“噫!好了!我中了!”出现了两次。它既写出了范进此时发疯至极的丑态,又揭示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之深。

(2)“我真傻,真的,”祥林嫂抬起她没有神采的眼睛来,接着说。“我单知道下雪的时候野兽在山坳里没有食吃,会到村里来;我不知道春天也会有。(鲁迅《祝福》,人物:祥林嫂) “我真傻,真的”文中出现三次,反映了祥林嫂的悲痛万分和悔恨,“我单知道„„”两次从祥林嫂口中说出,一次从他人口中说出,将他人的不耐烦的麻木和祥林嫂的痛苦形成对比。

(3)母亲于是很不痛快地说:“我怕伤胃,你只给孩子们买几个好了,可别多吃,吃多了要生病的。”然后转过身对着我,又说:“至于若瑟夫,他就用不着吃这种东西,别把男孩子惯坏了。”(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表现母亲的冠冕堂皇之辞:在两个女孩和女婿面前,显得既爱惜自己,又关心别人;既疼爱孩子,又注意教育实质却是既顾及面子,又节省开支。虚伪、吝啬的心理暴露无遗。

(4)“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 (在法语里,“法兰西”是一个字,“万岁”是一个字。)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都德《最后一课》,人物:韩麦尔先生)

韩麦尔先生哽咽得说不出话来,“此时无声胜有声”,反映了他内心的悲壮和无奈。

⑸(孔乙己)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鲁迅《孔乙己》) 反映了孔乙己迂腐不堪、自欺欺人死要面子。 4、 、方法点拨

(1) 抓住人物特点,表现人物内心世界;(2)结合动作、神态描写更生动;(3)特殊语言,如反

复、无语等的特殊效益。

(2)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给那个拉车的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周晔《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扶、蹲、跪、夹、洗这一系列细小动作的描写充分说明了伯父的细致、热心,形象地体现了伯父和爸爸关心、热爱劳动人民的美好品质。

(3)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走了。(鲁迅《药》)

用了“抓”“捏”等动词,准确地写出了康大叔接钱、数钱的熟练程度,生动地刻画了康大叔凶狠、贪婪、惯于敲诈的丑恶嘴脸。

(4)水生小声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个。(孙犁《荷花淀》)

“震动”、“吮”两个动词准确、细致而生动地写出了水生嫂得知丈夫明天就要上大部队去的消息之后丰富、复杂、细腻的情感世界及其微妙的心理变化,一个关心丈夫,体贴丈夫,但又深明大义,顾全大局的思想进步的青年妇女形象跃然纸上。

⑸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那边的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 地流下来了。(朱自清《背影》) 一系列动词再现父亲努力攀爬月台为我买橘子的艰辛背影,让人非常感动。

4、 方法点拨

(1)细化动作,延长过程;(2)精选动词,反复雕琢。

(四)心理描写

1、心理描写就是对人物内心的思想活动进行描写。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能反映人物的性格,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2、经典例子与分析

(1)推开房间,看看照出人影的地板,又站住犹豫:“脱不脱鞋? ”一转念,忿忿想到:“出了五块钱呢!”再也不怕脏,大摇大摆走了进去,往弹簧太师椅上一坐:“管它,坐瘪了不关我事,出了五元钱呢。”(高晓声《陈奂生上城》)

“犹豫”、“忿忿想到”直接描写心理活动,非常恰当地将陈奂生患得患失、狭隘自私的小农经济的心理描写了出来。

(2)阿Q 在形式上打败了,被人揪住黄辫子,在壁上碰了四五个响头,闲人这才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阿Q 站了一刻,心里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象样„„”于是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鲁迅《阿Q 正传》)

“心里想”直接简洁描写心理活动,将阿Q 的精神胜利法活化了出来。 (3)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 ”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

“纳罕道”直接写心里活动,反映出黛玉细心敏感的性格。 3、方法点拨

(1)直接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2)结合其他描写特别反映人物的性格和内心世界。

(三)动作描写

1、定义:描写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身份、地位、处境、状态。老舍说过:“我们应记住,要描写一个人必须知道此人的一切,但不要作相面式的全写在一起;我们须随时用动作表现出他来。每一个动作中清楚的有力的表现出他一点来,他须越来越活泼,越实在。” 2、经典例子与分析 (1)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他不回答,„„便排出九文大钱。(鲁迅《孔乙己》)

“罩”这个动词准确地描写出孔乙己在自己不多的茴香豆中分给孩子们一人一颗,而孩子们吃完茴香豆后不肯离开的情况下迫不得已和无奈的动作,表现出他心地的善良。“排”的动作活灵活现地揭示了孔乙己明明穷得要命却还要摆阔的迂腐性格。

2

人物(细节)描写与形象刻画

人物描写分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直接描写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间接描写有侧面描写和景物描写等。而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和景物描写中更细致入微的描写,称之为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人物描写的一种基本方法,是指对人物的细微神态、动作和生活中的细微小事等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以表现人物性格、体现人物内心世界的写作方法。好作品所以能动人肺腑,精彩动人的细节描写功不可没。

三、人物描写方法 (一) 肖像描写

1、定义:肖像描写是指描写人物的外形,包括容貌、体态、表情、服饰等。写肖像,可以抓住性别、年龄、职业、身份、经历,表现人物的特征。 2、 、经典例子与分析

(1)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鲁迅《孔乙己》)

抓住了“又脏又破”的“长衫”(科举时代读书人的象征)这一典型细节,一个穷困潦倒的迂腐的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形象出现在我们眼前,也由此可见封建科举对知识分子的愚弄和迫害。

(2)头发花白,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 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 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鲁迅《祝福》,人物:祥林嫂)

这段描写,抓住头发、脸色、眼睛等特点,尤其是眼睛(“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出它的眼睛”鲁迅语)刻画了一个被掏空了灵魂的麻木的活死人。

(3)一头金发、高额头,蓝眼睛,身材修长,穿着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而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则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 (梁衡《跨越百年的美丽》人物:居里夫人)

“黑色长裙”、“白净”突出端庄,神情、眼睛体现背后坚毅执著的精神,“看透”突显睿智聪慧。 (4)她头上扎着头巾,明明故意地让一两咎头发从头巾里面溜出来,披在额头。这女人的面色显出长久受着监禁的人的那种苍白,叫人联想到递交里储藏着的番薯所发的芽。她那短而宽的手,和大意的宽松领口里露出来的丰满的脖子,也是那种颜色。两只眼睛又黑又亮,虽然浮肿,却仍然放光(其中有一只眼睛稍稍有点斜睨),跟她那惨白的脸儿恰好成了有力的对照。”(托尔斯泰《复活》 ,人物:玛丝洛娃)

眼睛“仍然放光”,可见仍存有昔日的纯真,“带点斜睨”的眼睛,隐含着她对社会的不满和蔑视。“故意”让它溜出来的“一两咎头发”,便显出她长期受侮辱迫害和堕落过的痕迹。

(5)(马蒂尔德)乱挽着头发,歪歪地系着裙子,露着一双发红的手,高声说话,大盆水洗地板。(莫泊桑《项链》)

头发、裙子、手、说话等反映了马蒂尔德已经变成了贫苦人家的强健粗硬而且耐苦的妇人。 3、 方法点拨

(1)抓住典型突显特点,不需面面俱到;(2)可侧重于眼睛、头发、皱纹、服饰、手等;(3)借助富含感情色彩的词语。

一、结合大胆想象,扩展以下句子:

1.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

2.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氓〉〉)

3.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孔雀东南飞〉〉)

4.纤纤擢素手,札杞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迢迢牵牛星〉〉)

二、请标出下列句子中的细节描写的词句,并进行简要赏析。

1、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我的母亲》)

2、 母亲含着泪把他送走,又含着泪接他回来。(《我的母亲》)

3、 除夕,我请了两个小时的假,由拥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

还须回校,她愣住了。(《我的母亲》)

1

(二) 语言描写

1、老舍说“对话就是人物的性格等等的自我介绍”。语言描写要做到:(1)能显示人物的身份,职业,地位,经历;(2)能够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3)应用来预示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或通过语言描写介绍环境或时代背景,或借人物之口作议论以深化主题,使语言描写成为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4)要生动、简洁,力忌八股调、学生腔。

2、经典例子与分析

(1)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了!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吴敬梓《儒林外史》选文《范进中举》)

“噫!好了!我中了!”出现了两次。它既写出了范进此时发疯至极的丑态,又揭示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之深。

(2)“我真傻,真的,”祥林嫂抬起她没有神采的眼睛来,接着说。“我单知道下雪的时候野兽在山坳里没有食吃,会到村里来;我不知道春天也会有。(鲁迅《祝福》,人物:祥林嫂) “我真傻,真的”文中出现三次,反映了祥林嫂的悲痛万分和悔恨,“我单知道„„”两次从祥林嫂口中说出,一次从他人口中说出,将他人的不耐烦的麻木和祥林嫂的痛苦形成对比。

(3)母亲于是很不痛快地说:“我怕伤胃,你只给孩子们买几个好了,可别多吃,吃多了要生病的。”然后转过身对着我,又说:“至于若瑟夫,他就用不着吃这种东西,别把男孩子惯坏了。”(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表现母亲的冠冕堂皇之辞:在两个女孩和女婿面前,显得既爱惜自己,又关心别人;既疼爱孩子,又注意教育实质却是既顾及面子,又节省开支。虚伪、吝啬的心理暴露无遗。

(4)“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 (在法语里,“法兰西”是一个字,“万岁”是一个字。)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都德《最后一课》,人物:韩麦尔先生)

韩麦尔先生哽咽得说不出话来,“此时无声胜有声”,反映了他内心的悲壮和无奈。

⑸(孔乙己)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鲁迅《孔乙己》) 反映了孔乙己迂腐不堪、自欺欺人死要面子。 4、 、方法点拨

(1) 抓住人物特点,表现人物内心世界;(2)结合动作、神态描写更生动;(3)特殊语言,如反

复、无语等的特殊效益。

(2)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给那个拉车的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周晔《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扶、蹲、跪、夹、洗这一系列细小动作的描写充分说明了伯父的细致、热心,形象地体现了伯父和爸爸关心、热爱劳动人民的美好品质。

(3)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走了。(鲁迅《药》)

用了“抓”“捏”等动词,准确地写出了康大叔接钱、数钱的熟练程度,生动地刻画了康大叔凶狠、贪婪、惯于敲诈的丑恶嘴脸。

(4)水生小声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个。(孙犁《荷花淀》)

“震动”、“吮”两个动词准确、细致而生动地写出了水生嫂得知丈夫明天就要上大部队去的消息之后丰富、复杂、细腻的情感世界及其微妙的心理变化,一个关心丈夫,体贴丈夫,但又深明大义,顾全大局的思想进步的青年妇女形象跃然纸上。

⑸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那边的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 地流下来了。(朱自清《背影》) 一系列动词再现父亲努力攀爬月台为我买橘子的艰辛背影,让人非常感动。

4、 方法点拨

(1)细化动作,延长过程;(2)精选动词,反复雕琢。

(四)心理描写

1、心理描写就是对人物内心的思想活动进行描写。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能反映人物的性格,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2、经典例子与分析

(1)推开房间,看看照出人影的地板,又站住犹豫:“脱不脱鞋? ”一转念,忿忿想到:“出了五块钱呢!”再也不怕脏,大摇大摆走了进去,往弹簧太师椅上一坐:“管它,坐瘪了不关我事,出了五元钱呢。”(高晓声《陈奂生上城》)

“犹豫”、“忿忿想到”直接描写心理活动,非常恰当地将陈奂生患得患失、狭隘自私的小农经济的心理描写了出来。

(2)阿Q 在形式上打败了,被人揪住黄辫子,在壁上碰了四五个响头,闲人这才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阿Q 站了一刻,心里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象样„„”于是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鲁迅《阿Q 正传》)

“心里想”直接简洁描写心理活动,将阿Q 的精神胜利法活化了出来。 (3)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 ”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

“纳罕道”直接写心里活动,反映出黛玉细心敏感的性格。 3、方法点拨

(1)直接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2)结合其他描写特别反映人物的性格和内心世界。

(三)动作描写

1、定义:描写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身份、地位、处境、状态。老舍说过:“我们应记住,要描写一个人必须知道此人的一切,但不要作相面式的全写在一起;我们须随时用动作表现出他来。每一个动作中清楚的有力的表现出他一点来,他须越来越活泼,越实在。” 2、经典例子与分析 (1)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他不回答,„„便排出九文大钱。(鲁迅《孔乙己》)

“罩”这个动词准确地描写出孔乙己在自己不多的茴香豆中分给孩子们一人一颗,而孩子们吃完茴香豆后不肯离开的情况下迫不得已和无奈的动作,表现出他心地的善良。“排”的动作活灵活现地揭示了孔乙己明明穷得要命却还要摆阔的迂腐性格。

2


相关内容

  • 作文中人物刻画该如何切入
  • 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这样描述人类:"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人是世界的主宰者.创造者,人是生活中的主体,因此,人自然而然成为文学的主要描写对象.学生作文中经常要涉及人物刻画,俗话说:"画虎容易,写人难" ...

  • 小说阅读知识点整理
  • 小说阅读的解题思路与解题方法 第一类:情节 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3.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解题思路: (1)根据小说故事的发展划分结构层次. (2)用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4.情节的特 ...

  • 2.[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
  • <装在套子里的人> 2.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 <装在套子里的人 福州十一中 王燕佺 王燕佺 上课时间: 上课时间:2009.9.8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契诃夫及其本文的写作背景. 知识与技能:了解契诃夫及其本文的写作背景. 2.过程与方法:①学习领会作品 ...

  • 作文细节描写例析
  • 作文细节描写例析 细节,就是刻画人物.展开情节的细小事物或环节,如一个动作.一种表情.一个特点或一种景物等.细节描写就是用特写镜头把事物等放大,通过准确.生动.细致的描绘,达到"于细微处见精神"的描写手法.好的细节描写,能够增强文章的形象性.生动性和真实性.可以说,细节描写是记叙 ...

  • 细节描写训练
  • 作文训练--细节描写出神韵 市一中 王林红 范例一: 原文:你也带孩子,人家也带孩子,你带的孩子又脏又瘦, 人家带的孩子又白又胖. 加上比喻.对比 妙用修辞 修改后:你也带孩子,人 家也带孩子,怎么 你带的就跟才从垃 圾堆拣出来的似的, 人家带的就像才剥 壳的鸡蛋心子,又白又光鲜. 范例二:壮汉与淑 ...

  • 如何精彩用语
  • 11 如何精彩用语 语言,是人与人交流的工具.无论是口头的言语表达,还是书面的文字叙述,这些都离不开遣词造句,离不开语言的灵活运用.初中作文的写作,我们关注了作文的布局谋篇.构思立意.开篇结尾等等,而最终作文与读者建立联系的桥梁就 们获得高分的重要砝码之一! 宋代理学家朱熹在<观书有感> ...

  • 初中生必看
  • 什么是肖像描写? 肖像描写,也叫外貌描写,是指对人物的容貌.服饰.姿态.神情等特征的描写.肖像描写虽然写的是人物的外表,但描写的目的决不仅仅在于使读者了解人物的外在形象,而是要反映人物的思想性格. . 肖像描写可以表现一个人的心情.生活阅历.社会地位和个性特征.对人物肖像作恰如其分的描写,有助于突出 ...

  • 中学文学作品中的细节描写面面观
  • 中学文学作品中的细节描写面面观 一.什么是"细节"和"细节描写"? ○ 什么是"细节"? 细节,是指文中的细小情节,或环节,是描写得很细致的细小内容,是最能表现中心的细小的地方.是对人.事物某个细微之处所作的描写,它可以是人物的一颦一笑.一 ...

  • 小学人物作文3
  • 神态描写 神态是人的一种行为,指人脸各部分的动作和变化.人们常说:"脸是人感情的晴雨表."这说明了神态与人物思想感情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内心活动常常从人的脸部显示出来的.一个人心里高兴,往往就喜上眉梢:内心得意,就眉飞色舞:心里担忧,往往满脸愁容:内心痛苦,就双眉紧皱.神态描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