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时不如地利][齐桓公问管仲曰]对比阅读答案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 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寡助之至,天 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齐桓公①问管仲②曰:“王者何贵③?’”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④,以百姓为天。百姓与⑤之则安,辅之则强,非⑥之则危,背之则亡。《诗》云:‘人而无良,相怨一方。’民怨其上,不遂⑦亡者,未之有也。” (选自刘向《说苑》)

【注释】①齐桓公:春秋诸侯,五霸之一。②管仲:齐桓公的贤相,辅佐桓公成霸业。③贵:以„„为贵。④君人者:指国君或皇上。⑤与:亲附,拥护。⑥非:非难,责怪。⑦遂:终于,最终。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环而攻之而不胜( ) (2)委而去之( )

(3)桓公仰而视天( ) (4)辅之则强( )

6.下面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寡助之至 礼愈至

B.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汝心之固

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以百姓为天

D.三里之城 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

7.翻译下面句子。(4分)

(1)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文:

(2)民怨其上,不遂亡者,未之有也。

译文:

8.孟子与管仲在治国思想上有相似之处,请结合甲乙选段内容分析。(5分)

答:

5.(1)围 (2)离开 (3)看 (4)辅佐,协助

6.D

7.(1)所以,(能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2)百姓埋怨他们的君主,最终不灭亡的政权,是从来投有过的。

8.示例:孟子与管仲在治国上都有民贵思想(或民本思想)。孟子认为“人和”是克敌制胜 的首要条件,管仲认为没有百姓支持的政权最终是会灭亡的。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 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寡助之至,天 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齐桓公①问管仲②曰:“王者何贵③?’”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④,以百姓为天。百姓与⑤之则安,辅之则强,非⑥之则危,背之则亡。《诗》云:‘人而无良,相怨一方。’民怨其上,不遂⑦亡者,未之有也。” (选自刘向《说苑》)

【注释】①齐桓公:春秋诸侯,五霸之一。②管仲:齐桓公的贤相,辅佐桓公成霸业。③贵:以„„为贵。④君人者:指国君或皇上。⑤与:亲附,拥护。⑥非:非难,责怪。⑦遂:终于,最终。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环而攻之而不胜( ) (2)委而去之( )

(3)桓公仰而视天( ) (4)辅之则强( )

6.下面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寡助之至 礼愈至

B.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汝心之固

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以百姓为天

D.三里之城 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

7.翻译下面句子。(4分)

(1)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文:

(2)民怨其上,不遂亡者,未之有也。

译文:

8.孟子与管仲在治国思想上有相似之处,请结合甲乙选段内容分析。(5分)

答:

5.(1)围 (2)离开 (3)看 (4)辅佐,协助

6.D

7.(1)所以,(能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2)百姓埋怨他们的君主,最终不灭亡的政权,是从来投有过的。

8.示例:孟子与管仲在治国上都有民贵思想(或民本思想)。孟子认为“人和”是克敌制胜 的首要条件,管仲认为没有百姓支持的政权最终是会灭亡的。


相关内容

  • 2012宁波慈溪中学保送生考试语文高真模拟卷
  • 2012年慈溪中学实验班考试语文模拟试卷2 姓名: 友情提示:①本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②本卷分为试题(共4页)和答卷(共2页),答案必须做在答题卷上. 试 题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快乐的人是会演奏快乐的.演奏快乐,就是品味快乐.不论是巍峨雄壮的高山, ...

  • 孟子二章对比阅读
  • <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与<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比较阅读 <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 ...

  • [孟子二章]中考题
  • <孟子两章>测试题 一.默写 1.日本政府审议通过了右冀势力编写的历史教科书,肆意串改历史,美化侵略,遭到许多支持 正义国家的强烈谴责,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孟子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 ...

  • [〈孟子〉二章]文言文梳理
  • 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及练习 之<孟子>两章 参考译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 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比如一座)方圆三星的小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 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 ...

  • 七上语文导学案
  • 17<公输>导学案 [学习目的]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把握疑问句.反问句的句式特征 2.了解墨子及其‚非攻‛主张 3.体会墨子高超的劝说艺术 4.感知文中的人物形象,揣摩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 1.积累文言知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理清行文思路,把握 ...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月考试题(带答案)
  • 九年级语文月考试题 第I 卷(选择题 共40分) 一.(12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瞰望(kàn) 惘然(mǎng) 迁徙(x ǐ) 咬文嚼字(jué) B .脊梁(j í)戳破(chuō) 黝黑(y îu ) 根深蒂固(dì) C .干瘪 (bi ē)) ...

  • [公输][孟子二章][扁鹊见蔡桓公]复习学案
  • 八年级下册第21课<公输>学案 一.资料链接 <公输>选自< >,墨子,名翟,相传原为鲁国人,后长期住在鲁国,是春秋战国之际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三.疏通文意 (一)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的意思. 1. 子墨子 何命焉为 起于鲁 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请献十金 4. ...

  • 文言文归纳(公输,孟子)
  • 7.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①公输盘不说: ②请说之: .. ③知而不争: ④不可谓知类: ... 8.用"/"线标出下面句子的停顿.(1分) 荆 国 有 余 于 地 而 不 足 于 民 9.翻译下面句子.(2分) 夫子何命焉为? 10.(1)第一段交代子墨子匆匆行程的几个动 ...

  • 18[孟子]两章(教师中心稿)
  • 从容说课 <(孟子)两章>选自<孟子•公孙丑下>.战国时期,诸侯各国之间的吞并战争日益激烈,为了求得生存,乃至建立霸业,各国君主不约而同地崇尚武力而不体恤百姓.面对这种现实,孟子提出了他的治国理想.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主旨十分明确,突出强调"人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