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乘法教学反思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计算教学直接关系着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

握,关系着学生观察、记忆、思维等能力的发展,关系着学

生学习习惯、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开学的第一节课,学生学习小数乘法中“小数乘整数”

这一节课。新课程的教学在学生理解小数乘整数意义的同

时,强化了算理的研究与算法的探索。在新课开始后,让学

生观察信息,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这时要求学生思考“这

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当学生发现自己对“小

数乘法”这个新知识还不理解时,就会产生求知的渴望,都

希望自己成为“探索者”,把做题的方法弄个明白,于是我

让学生动脑想想“怎样计算58.6× 6” ,他们就会去思

考、去联系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寻求答案。在这个过程

中,学生已有的知识就象种子一样,生长成新的知识。接下

来学生开始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有的学生用连加的方法计

算的,针对这一算法有学生提出异议,认为这种方法太麻烦;

还有学生把“58.6× 6” 看作“586× 6” ,然后再

把所得的积缩小10倍。这时教师引导学生针对这一方法大

胆质疑,有学生问:“为什么要把58.6看作586来乘”、

“为什么要把积缩小10倍”?

将这些问题直接抛给了学生,目的是引起学生的争论,

在争辩中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拓展了学生与学生直接交

流的空间,让学生与学生直接对话,加深学生的印象,明确

了把新问题转化成我们旧知识来解决,感受到了比数学知识

更重要的“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另外还有学生想出了课

本上没有给出的方法,把58.6分成58和0.6两部份,分别

和6相乘:58×6=348、0.6×6=3.6、3.6+348=351.6。在这

里,不但看到了多种观点的分享、沟通和理解,更多的是多

种观点的分析、比较、归纳和整合的互动过程,最终在教师

的引导下,学生对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有了更深刻理解。

俗话说两个人每个人一个苹果, 相互交换, 每人还是只有一

个苹果, 如果两个人每人有一种好的解题方法, 相互交换, 那

么每人就有两种方法. 这就是我们培养学生多元化思维的目

标所在, 只有多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发散思维, 互相交流, 才能

达到预期的目的, 也就达到了" 一题多解", 经过日积月累也

会有" 多题一解" 的效果.

小数乘法教学设计

一、情境引入

师:秋天到了,人们都在广场放风筝。有三个小同学也想去放风筝,他们想买一样的风筝(展示例题图) 。大家仔细观察,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思想,

并为下面学生自主探究小数乘整数提供条件

二、自主探索

1.说一说如果是你,想买哪种风筝?

2、根据学生汇报情况,教师提出:xx 同学说想买3.5元一个的风筝,那么买这样的三个估计需要多少钱呢?

师:你们能不能准确算出一共需要多少钱?

可能可想出几种不同的方法?

方法1:连加 。

方法2:化成元角分计算,先算整元,再算整角,最后相加。

方法3:竖式笔算35角×3=105角。

方法4:竖式笔算3.5元×3=10.5元 。

在实际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自主地进行估算、笔算,在培养了学生的估算能力、计算能力的同时,让学生懂得估算也是检验笔算的一种方法。在探

究计算方法时,教师为学生搭建了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平台,利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同时又了解了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竖式笔算。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比较看这个乘法算式,与以前学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然后让学生尝试解决0。72×5 使得同学们自己体会脱离元角分怎么计算理解算理算法。师:仔细观察乘法算式,谁能给大家解释一下,你是怎样计算的。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理解3点:怎样把乘数转化乘整数;乘积如何处理;积末尾的如何处理。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算理。)

三,最后互动交流,总结概括

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充分展示学生的知识潜能及合作能力,并自主获取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教师作为一名点拨者、合作者在重点处启发引导,帮助学生较好的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方法。通过引导学生举例说明计算方法,给不同的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在练习的设计上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既加强了学生对小数乘整数的理解,又使学生能够

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计算教学直接关系着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

握,关系着学生观察、记忆、思维等能力的发展,关系着学

生学习习惯、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开学的第一节课,学生学习小数乘法中“小数乘整数”

这一节课。新课程的教学在学生理解小数乘整数意义的同

时,强化了算理的研究与算法的探索。在新课开始后,让学

生观察信息,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这时要求学生思考“这

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当学生发现自己对“小

数乘法”这个新知识还不理解时,就会产生求知的渴望,都

希望自己成为“探索者”,把做题的方法弄个明白,于是我

让学生动脑想想“怎样计算58.6× 6” ,他们就会去思

考、去联系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寻求答案。在这个过程

中,学生已有的知识就象种子一样,生长成新的知识。接下

来学生开始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有的学生用连加的方法计

算的,针对这一算法有学生提出异议,认为这种方法太麻烦;

还有学生把“58.6× 6” 看作“586× 6” ,然后再

把所得的积缩小10倍。这时教师引导学生针对这一方法大

胆质疑,有学生问:“为什么要把58.6看作586来乘”、

“为什么要把积缩小10倍”?

将这些问题直接抛给了学生,目的是引起学生的争论,

在争辩中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拓展了学生与学生直接交

流的空间,让学生与学生直接对话,加深学生的印象,明确

了把新问题转化成我们旧知识来解决,感受到了比数学知识

更重要的“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另外还有学生想出了课

本上没有给出的方法,把58.6分成58和0.6两部份,分别

和6相乘:58×6=348、0.6×6=3.6、3.6+348=351.6。在这

里,不但看到了多种观点的分享、沟通和理解,更多的是多

种观点的分析、比较、归纳和整合的互动过程,最终在教师

的引导下,学生对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有了更深刻理解。

俗话说两个人每个人一个苹果, 相互交换, 每人还是只有一

个苹果, 如果两个人每人有一种好的解题方法, 相互交换, 那

么每人就有两种方法. 这就是我们培养学生多元化思维的目

标所在, 只有多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发散思维, 互相交流, 才能

达到预期的目的, 也就达到了" 一题多解", 经过日积月累也

会有" 多题一解" 的效果.

小数乘法教学设计

一、情境引入

师:秋天到了,人们都在广场放风筝。有三个小同学也想去放风筝,他们想买一样的风筝(展示例题图) 。大家仔细观察,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思想,

并为下面学生自主探究小数乘整数提供条件

二、自主探索

1.说一说如果是你,想买哪种风筝?

2、根据学生汇报情况,教师提出:xx 同学说想买3.5元一个的风筝,那么买这样的三个估计需要多少钱呢?

师:你们能不能准确算出一共需要多少钱?

可能可想出几种不同的方法?

方法1:连加 。

方法2:化成元角分计算,先算整元,再算整角,最后相加。

方法3:竖式笔算35角×3=105角。

方法4:竖式笔算3.5元×3=10.5元 。

在实际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自主地进行估算、笔算,在培养了学生的估算能力、计算能力的同时,让学生懂得估算也是检验笔算的一种方法。在探

究计算方法时,教师为学生搭建了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平台,利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同时又了解了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竖式笔算。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比较看这个乘法算式,与以前学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然后让学生尝试解决0。72×5 使得同学们自己体会脱离元角分怎么计算理解算理算法。师:仔细观察乘法算式,谁能给大家解释一下,你是怎样计算的。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理解3点:怎样把乘数转化乘整数;乘积如何处理;积末尾的如何处理。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算理。)

三,最后互动交流,总结概括

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充分展示学生的知识潜能及合作能力,并自主获取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教师作为一名点拨者、合作者在重点处启发引导,帮助学生较好的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方法。通过引导学生举例说明计算方法,给不同的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在练习的设计上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既加强了学生对小数乘整数的理解,又使学生能够

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相关内容

  • 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教学反思
  • 篇一: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教学反思 我在>的教学过程中,将情境与体验结合起来,特别注重学生的入情入境,亲自尝试,强调学生在情境体验的基础上感悟小数乘法的意义.估算及计算方法. 教学一开始,从课题出发开门见山地让学生寻找世界上最慢的哺乳动物,接着学生从情境中发现信息产生好奇,由此学生自然地围绕&q ...

  • 小数竖式乘法教学反思
  • 小数竖式乘法教学反思 小数乘法的竖式计算这个知识是在认识了小数点和小数点移动等的基础上的一个延伸.我在教学中本以为学生会轻而易举的掌握知识,可是教学下来学生做题的情况却令我出乎意料.总结起来学生出现问题的情况大致有是: 1.方法上的错误:不会对位:计算过程出错.小数乘法的对位与小数加减法的对位相混淆 ...

  •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 小学五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第一课时 小数乘以整数 教学反思: 今天的教学法在学生预习后显得十分顺利,但在预习与作业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注意: 1.第二个因数是两位数的小数乘法该怎样计算,由于教材中并无此类例题,要适当补充指导: 2.小数乘位数的竖式书写格式,学生中常见错误有如下几种: 2.3 2.3 ...

  • 五上小数乘法教学反思
  •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 五年级一班 小数乗整数,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小数乗整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乗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主动获取新知的能力.为了能让学生轻松的掌握新知,我努力的做到了以下几点: 1.复习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及整数乘法中由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为学生学习"小数乘整数"做好了铺 ...

  • 三年级下册教案
  • 四年级数学试卷分析 (1.2.3) 第一题填空题: 整部分题目大部分学生完成很好,有个别学生没有看清楚题目,例如第一题是找西偏北的相反方向,学生出错率较高,很多同学没有掌握做题方法,也没有画出坐标图来慢慢思考,导致方向和度数对不上,还有几个同学忘记写15°的"°". 学生对于谁是 ...

  • 小数乘法求积的近似数反思
  • <小数乘法求积的近似数>教学反思 严英莲 在进行<小数乘法求积的近似数>备课时,我把这节课的侧重点放在了复习两个学过的知识点上,一是小数乘法的计算,二是求小数的近似数.因为这两部分知识,学生都学习过,今天这节课就是把这两点知识融汇贯通,熟练掌握.如果这两点知识很扎实,后面的例 ...

  •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说课稿
  •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说课稿 我要说课的题目是<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我仍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几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进行一下阐述: 一.教材分析: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

  • 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
  • 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 城关乡问村学校 赵光辉 本节课是在整数乘以整数计算方法的基础上, 通过小组讨论汇报,使学生明白计算小数乘以整数,是把小数转化成整数计算的,这样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出小数乘法的计算算法,同时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小数乘整数是小数乘法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在数与计算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

  • 人教版新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 人教版新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1.分数乘整数教学反思 分数乘整数的知识基础在于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及分数的意义及整数乘法的意义等知识.在课堂的开始环节,我对这些内容进行了一定的复习,再进入分数乘整数的教学. 分数乘整数的算法很简单,在相乘时,分母不变,只把整数和分数的分子相乘作分子.在教学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