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美国大豆成本比较分析

世界农业

WorldAgriculture2006.6(总326)

中国是世界最主要的大豆主产国和消费大国,在世界大豆市场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全国大豆种植面积约1000万hm2,种植大豆的农民约

开支(其中规模农场管理开支范围按农业企业财务制度的有关规定核算分摊);销售费用指大豆种植农户销售大豆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等;财务费用指与大豆生产经营有关的流动资金借款利息和金融机构手续费等。税金成本指国家收取的与大豆生产有关的各种税赋,如农业税、教育附加税等。

用于本文分析的中国大豆成本基础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2001—2005年,中国物价出版社);历年大豆产量与种植面积来源于农业部《中国农业年鉴》(2000—2004,中国农业出版社),作为加权平均的权重计算数据。

4600万人。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

始,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对大豆的国内需求不断增长。由于从1996年开始中国就取消了大豆进口配额限制,因此较之其他农产品,中国大豆早已在。基本不设防的条件下提前“加入WTO”在此背景下,美国、巴西及阿根廷等国的大豆大量进入中国。在短短的几年内,已经从世界最大的大豆净出口国变成了净进口国。根据海关的统计数据,1996年中国净进口大豆92.1万t,1997年增至269.8万t,2000年突破了1000万t,此后连续几年都高于这个数字。2003年,中国大豆净进口数量超过2000万t。尽管国内需求强劲,但由于种种原因,同期国内大豆生产却处在播种面积及总产量缓慢增长的尴尬境地。几年来,中国大豆总产量徘徊在1300万 ̄1700万t左右(图1)。考虑到由于国内对大豆及其制品(如豆粕、豆油等)的旺盛需求所导致的走私行为,2000年之后每年的大豆实际净进口量都应接近或超过当年的国内生产总量。国外大豆(含其副产品)的大量进口,对中国的大豆生产和销售产生了较大冲击,大豆主产区的农民种植积极性受到挫伤,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大豆种植产业的发展,制约了种植区广大农民的增收进程。

一、中美大豆成本统计

指标及数据来源

(一)中国大豆

根据成本构成性质的不同,中国农业统计一般将大豆成本可分为生产成本、期间成本和税金成本。生产成本指的是在大豆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包括各种农业生产资料的投入和用工费用,是大豆成本构成的主体。期间成本指在同一大豆生产年度内发生的,但与生产过程关系不密切或没有直接关系的成本费用,主要包括土地承包费、管理费、销售费和财务费用。其中,土地承包费指农户为获得土地经营权而支付的租赁费或承包费;管理费指用于管理方面的

中国与美国大豆成本比较分析

2000—2004年中国大豆50kg主产

品成本构成及比例见表1。

(二)美国大豆

根据美国农业部经济研究局网站(http://ers.usda.gov)提供资料,美国大豆成本一般以美元/英亩为单位进行统计。在统计指标中,大豆总成本分为操作成本和分摊成本。操作成本指直接用于作物生产支出的成本,主要包括种子、化肥、农家肥、化学品(杀虫剂等)、一般生产管理(包括施肥、喷药、土壤检测、土壤调查、整地、播种、中耕、收获、运输)、燃料、润滑油、电力、机械维修、投入资金利息、灌溉等费用。大豆生产的分摊成本是指整个农场生产过程中共同支出的各种成本按照一定比例分摊的成本,包括劳动力(含雇工和自有劳动力)、设备折旧、土地(包括自有土地、租用、参股租用)、税金、保险、整个农场费用分摊等费用。

为使数据具有可比性,需将美国大豆单位面积成本数据换算成50kg主产品成本数据(2000—2004年美国大豆成本水平及结构见表2)。因美国作物成本所用单位为美元/英亩,单产单位为蒲式耳/英亩,换算公式为:

!

李勇

50kg大豆成本=(原成本×8.27/0.405/15)/

(原单产量×27.216/0.405/15/50)(指标说明:1英亩=0.405hm2;1美元=8.27元;1hm2=15亩;1蒲式耳=

27.216kg)

换算后的2000—2004年美国大豆成

2006.6(总326)

世界农业

WorldAgriculture

图11992—2004年中国大豆产量与净进口情况

数据来源:1.中国农业信息网,数据资料:农业及农村基本情况

2.海关总署统计数据,1993年(含)后进出口数据含大豆粉

--

世界农业

WorldAgriculture2006.6(总326)

本数据根据中国成本构成方式进行了重新组合,结果见表3。

大豆成本各要素构成比例和绝对水平具有较大差异。本文以2003年和2004年为例(下同),首先对两国大豆成本的构成结构进行分析比较(表4、表5)。

二、中、美大豆成本水平及结构比较

(一)成本水平比较

2003年和2004年,中国大豆单位产量成本变化不

大,但美国大豆成本有较大幅度下降。从成本结构上看,生产成本都是构成两国大豆成本的主体,其中中国大豆生产成本的比例更大,高出美国大豆生产成本占总成本比例

2000—2004年中国与美国大豆50kg主产品成本比较

如表4所示。2000—2004年,美国大豆单位产量成本5年平均略低于中国大豆,5年间各有高低,但美国大豆成本降低的趋势比较明显。从稳定性来看,中国大豆成本年度间的稳定性高于美国大豆,波动幅度在-8%~8%,美国大豆成本的变化幅度则为-11%~6%。

(二)中美大豆成本结构比较

中美两国大豆生产的各方面条件不尽相同,造成两国

10 ̄15个百分点,对总成本的影响力也更大。从期间费用

上看,美国大豆的期间成本费用占到了总成本的42%左右,和中国大豆生产中只占总成本的25%左右的期间成本费用具有明显的差异。由于土地制度的不同,美国大豆成本中土地的使用成本占了很大的比例。2003年,美国土地使用成本约为198美元/hm2,大约相当于同期中国土地

2006.6(总326)

世界农业

WorldAgriculture

承包费用的9 ̄10倍。从2004年开始,中国开始把农民自营地折租纳入成本统计口径,但依然大大低于美国的土地使用成本。从税收成本看,2002年和2003年,中国大豆单位产量所负担的税赋有了较大变化,所占总成本的比例从10%下降到了3%左右;2年间,美国50kg大豆平均税收成本约2元,只占到成本的2.4%左右。这说明,随着中国农村税费改革的各项措施进一步推进,其效果已在中国大豆生产中得到明显体现。

(三)中美大豆生产成本结构比较

生产成本是中、美两国大豆中的主要部分,特别是构成中国大豆成本的绝对主体。2003年和2004年,人工成本在中国大豆生产成本中占有绝对优势,但2004年所占比例有显著降低,比2003年的51.25%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机械费用所占比例有较大上升,从2003年的

先后育成了一批高蛋白、高油及特用大豆品种,同时全国也形成并推广了多套成熟的栽培技术。但从整体来看,与美国相比,目前中国大豆品质与栽培技术整体还很落后,表现在大豆品种和技术更新慢、大豆栽培技术管理粗放、新技术推广速度慢于其他作物;同时大豆生产条件差、优质品种种植分散,与其他品种混种、混收,基本没有形成批量商品等。

(二)产加布局

产加布局指的是大豆产区与加工消费区的地理分布,是大豆交易成本的直接影响因素。近几年来,中国大豆榨油业发展速度过快,全国各地新建了很多榨油企业。但这些企业的分布特点是南多北少,且大多集中在大豆销区。中国铁路交通运力普遍紧张和公路运输成本较高,这种布局非常不利于国产大豆的就地加工,因运输成本增加而造成国产大豆交易成本的增加。因此,相比较而言,从水路进口交易成本相对较低的美国等国的外国大豆,就成为很多企业的普遍选择。

(三)汇率影响

汇率是影响不同国家间成本及价格等数据比较的重要因素。多年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一直稳定在1美元兑

8.12%提高到了2004年的14.38%,说明中国大豆生产的

机械化水平有所提高;2004年中国大豆生产的种子、化肥和农药投入占生产成本的比例也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但变化不大。美国大豆生产成本的结构与中国有较大差异。由于美国农业现代化程度很高,大豆生产普遍采用大机械作业的生产方式,因此机械费用构成了美国大豆生产成本的绝对主体,占到了生产成本的46%以上,在绝对金额上也是中国大豆生产中机械费用的3 ̄5倍左右;相应地,美国大豆生产中投入的人工则相对较少,只占到总生产成本的13%左右,在金额上也仅是中国大豆生产人工投入的1/5;从化肥投入上看,美国单位产量的化肥投入是中国大豆的1/3 ̄1/4,说明中国农业生产中化肥的投入已非常的普遍,同时也从侧面表明,在单位面积上投入相同化肥的情况下,中国大豆生产中化肥利用率低于美国;从种子和农药的投入情况看,美国的种子投入和农药使用费用高于中国。另外,“其他”一项中国的费用高于美国的原因,是由于在中国大豆产区使用畜力和施用农家肥还比较普遍,在这些方面的投入大大高于美国。

8.27 ̄8.3人民币元,因此本文在比较中美大豆成本时,均

按1美元=8.27的汇率对美国大豆成本的相关数据进行了折算。值得注意的是,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中国对外汇相关政策进行了微调,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出现了约

3%左右的小幅上涨。根据中国银行提供的数据,目前,1

美元约兑换8.01元人民币(2006年4月底)。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上涨带来的直接后果之一就是国外进口商品的价格或其成本折成人民币后相对汇率上涨前变得便宜了。按照1美元兑换8元人民币的汇率对美国大豆50kg主产品成本进行折算,与原汇率折算的值比较后发现,5年间美国大豆成本平均“降低”了3元人民币,在生产成本上对中国大豆的优势将更加显著。因此,考虑到未来人民币逐渐向自由兑换的趋势发展,今后一段时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进一步上调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从这点上来看,采取各种措施来进一步降低中国大豆成本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也越来越强。

根据上文对影响大豆成本各个因素的分析,中国大豆成本的降低应着眼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一是加强中国大豆优质品种的选育技术,从根本上不断提高大豆的单产水平;二是进一步优化种植区域布局;三是在各个环节提高生产的科技含量,提高各投入要素的利用率,不断降低直接生产成本;四是加强国家宏观政策的支持与引导,继续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支持与投入,提高对农业生产的服务与指导水平,最大限度降低税金、附加等间接成本对大豆总成本的影响;五是在流通环节上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和经营模式,不断降低中国大豆的交易费用。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三、影响中美大豆成本差异的几个因素

中美大豆之间品质、栽培技术之间的优劣、大豆产加布局以及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的变动是造成两国大豆最终市场成本差异的重要原因。

(一)大豆品质与栽培技术

在同等自然与技术、生态条件下,大豆品质与栽培技术是大豆单产形成的主要决定因素,并通过单产影响大豆成本的高低。所谓高品质大豆,是指品种要高产、稳产和抗病害,含油率或蛋白质含量达到一定的水平要求。在同样投入的情况下,高品质大豆因单产高,单位产量成本就相应低;同时因产品质量高,适应市场需求,农民种植积极性就相应高,进而增加生产投入和技术投入来不断提高大豆单产的动力更强,从而使大豆单位产量成本进一步降低。近10年来,中国大豆育种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已

--

世界农业

WorldAgriculture2006.6(总326)

中国是世界最主要的大豆主产国和消费大国,在世界大豆市场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全国大豆种植面积约1000万hm2,种植大豆的农民约

开支(其中规模农场管理开支范围按农业企业财务制度的有关规定核算分摊);销售费用指大豆种植农户销售大豆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等;财务费用指与大豆生产经营有关的流动资金借款利息和金融机构手续费等。税金成本指国家收取的与大豆生产有关的各种税赋,如农业税、教育附加税等。

用于本文分析的中国大豆成本基础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2001—2005年,中国物价出版社);历年大豆产量与种植面积来源于农业部《中国农业年鉴》(2000—2004,中国农业出版社),作为加权平均的权重计算数据。

4600万人。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

始,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对大豆的国内需求不断增长。由于从1996年开始中国就取消了大豆进口配额限制,因此较之其他农产品,中国大豆早已在。基本不设防的条件下提前“加入WTO”在此背景下,美国、巴西及阿根廷等国的大豆大量进入中国。在短短的几年内,已经从世界最大的大豆净出口国变成了净进口国。根据海关的统计数据,1996年中国净进口大豆92.1万t,1997年增至269.8万t,2000年突破了1000万t,此后连续几年都高于这个数字。2003年,中国大豆净进口数量超过2000万t。尽管国内需求强劲,但由于种种原因,同期国内大豆生产却处在播种面积及总产量缓慢增长的尴尬境地。几年来,中国大豆总产量徘徊在1300万 ̄1700万t左右(图1)。考虑到由于国内对大豆及其制品(如豆粕、豆油等)的旺盛需求所导致的走私行为,2000年之后每年的大豆实际净进口量都应接近或超过当年的国内生产总量。国外大豆(含其副产品)的大量进口,对中国的大豆生产和销售产生了较大冲击,大豆主产区的农民种植积极性受到挫伤,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大豆种植产业的发展,制约了种植区广大农民的增收进程。

一、中美大豆成本统计

指标及数据来源

(一)中国大豆

根据成本构成性质的不同,中国农业统计一般将大豆成本可分为生产成本、期间成本和税金成本。生产成本指的是在大豆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包括各种农业生产资料的投入和用工费用,是大豆成本构成的主体。期间成本指在同一大豆生产年度内发生的,但与生产过程关系不密切或没有直接关系的成本费用,主要包括土地承包费、管理费、销售费和财务费用。其中,土地承包费指农户为获得土地经营权而支付的租赁费或承包费;管理费指用于管理方面的

中国与美国大豆成本比较分析

2000—2004年中国大豆50kg主产

品成本构成及比例见表1。

(二)美国大豆

根据美国农业部经济研究局网站(http://ers.usda.gov)提供资料,美国大豆成本一般以美元/英亩为单位进行统计。在统计指标中,大豆总成本分为操作成本和分摊成本。操作成本指直接用于作物生产支出的成本,主要包括种子、化肥、农家肥、化学品(杀虫剂等)、一般生产管理(包括施肥、喷药、土壤检测、土壤调查、整地、播种、中耕、收获、运输)、燃料、润滑油、电力、机械维修、投入资金利息、灌溉等费用。大豆生产的分摊成本是指整个农场生产过程中共同支出的各种成本按照一定比例分摊的成本,包括劳动力(含雇工和自有劳动力)、设备折旧、土地(包括自有土地、租用、参股租用)、税金、保险、整个农场费用分摊等费用。

为使数据具有可比性,需将美国大豆单位面积成本数据换算成50kg主产品成本数据(2000—2004年美国大豆成本水平及结构见表2)。因美国作物成本所用单位为美元/英亩,单产单位为蒲式耳/英亩,换算公式为:

!

李勇

50kg大豆成本=(原成本×8.27/0.405/15)/

(原单产量×27.216/0.405/15/50)(指标说明:1英亩=0.405hm2;1美元=8.27元;1hm2=15亩;1蒲式耳=

27.216kg)

换算后的2000—2004年美国大豆成

2006.6(总326)

世界农业

WorldAgriculture

图11992—2004年中国大豆产量与净进口情况

数据来源:1.中国农业信息网,数据资料:农业及农村基本情况

2.海关总署统计数据,1993年(含)后进出口数据含大豆粉

--

世界农业

WorldAgriculture2006.6(总326)

本数据根据中国成本构成方式进行了重新组合,结果见表3。

大豆成本各要素构成比例和绝对水平具有较大差异。本文以2003年和2004年为例(下同),首先对两国大豆成本的构成结构进行分析比较(表4、表5)。

二、中、美大豆成本水平及结构比较

(一)成本水平比较

2003年和2004年,中国大豆单位产量成本变化不

大,但美国大豆成本有较大幅度下降。从成本结构上看,生产成本都是构成两国大豆成本的主体,其中中国大豆生产成本的比例更大,高出美国大豆生产成本占总成本比例

2000—2004年中国与美国大豆50kg主产品成本比较

如表4所示。2000—2004年,美国大豆单位产量成本5年平均略低于中国大豆,5年间各有高低,但美国大豆成本降低的趋势比较明显。从稳定性来看,中国大豆成本年度间的稳定性高于美国大豆,波动幅度在-8%~8%,美国大豆成本的变化幅度则为-11%~6%。

(二)中美大豆成本结构比较

中美两国大豆生产的各方面条件不尽相同,造成两国

10 ̄15个百分点,对总成本的影响力也更大。从期间费用

上看,美国大豆的期间成本费用占到了总成本的42%左右,和中国大豆生产中只占总成本的25%左右的期间成本费用具有明显的差异。由于土地制度的不同,美国大豆成本中土地的使用成本占了很大的比例。2003年,美国土地使用成本约为198美元/hm2,大约相当于同期中国土地

2006.6(总326)

世界农业

WorldAgriculture

承包费用的9 ̄10倍。从2004年开始,中国开始把农民自营地折租纳入成本统计口径,但依然大大低于美国的土地使用成本。从税收成本看,2002年和2003年,中国大豆单位产量所负担的税赋有了较大变化,所占总成本的比例从10%下降到了3%左右;2年间,美国50kg大豆平均税收成本约2元,只占到成本的2.4%左右。这说明,随着中国农村税费改革的各项措施进一步推进,其效果已在中国大豆生产中得到明显体现。

(三)中美大豆生产成本结构比较

生产成本是中、美两国大豆中的主要部分,特别是构成中国大豆成本的绝对主体。2003年和2004年,人工成本在中国大豆生产成本中占有绝对优势,但2004年所占比例有显著降低,比2003年的51.25%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机械费用所占比例有较大上升,从2003年的

先后育成了一批高蛋白、高油及特用大豆品种,同时全国也形成并推广了多套成熟的栽培技术。但从整体来看,与美国相比,目前中国大豆品质与栽培技术整体还很落后,表现在大豆品种和技术更新慢、大豆栽培技术管理粗放、新技术推广速度慢于其他作物;同时大豆生产条件差、优质品种种植分散,与其他品种混种、混收,基本没有形成批量商品等。

(二)产加布局

产加布局指的是大豆产区与加工消费区的地理分布,是大豆交易成本的直接影响因素。近几年来,中国大豆榨油业发展速度过快,全国各地新建了很多榨油企业。但这些企业的分布特点是南多北少,且大多集中在大豆销区。中国铁路交通运力普遍紧张和公路运输成本较高,这种布局非常不利于国产大豆的就地加工,因运输成本增加而造成国产大豆交易成本的增加。因此,相比较而言,从水路进口交易成本相对较低的美国等国的外国大豆,就成为很多企业的普遍选择。

(三)汇率影响

汇率是影响不同国家间成本及价格等数据比较的重要因素。多年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一直稳定在1美元兑

8.12%提高到了2004年的14.38%,说明中国大豆生产的

机械化水平有所提高;2004年中国大豆生产的种子、化肥和农药投入占生产成本的比例也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但变化不大。美国大豆生产成本的结构与中国有较大差异。由于美国农业现代化程度很高,大豆生产普遍采用大机械作业的生产方式,因此机械费用构成了美国大豆生产成本的绝对主体,占到了生产成本的46%以上,在绝对金额上也是中国大豆生产中机械费用的3 ̄5倍左右;相应地,美国大豆生产中投入的人工则相对较少,只占到总生产成本的13%左右,在金额上也仅是中国大豆生产人工投入的1/5;从化肥投入上看,美国单位产量的化肥投入是中国大豆的1/3 ̄1/4,说明中国农业生产中化肥的投入已非常的普遍,同时也从侧面表明,在单位面积上投入相同化肥的情况下,中国大豆生产中化肥利用率低于美国;从种子和农药的投入情况看,美国的种子投入和农药使用费用高于中国。另外,“其他”一项中国的费用高于美国的原因,是由于在中国大豆产区使用畜力和施用农家肥还比较普遍,在这些方面的投入大大高于美国。

8.27 ̄8.3人民币元,因此本文在比较中美大豆成本时,均

按1美元=8.27的汇率对美国大豆成本的相关数据进行了折算。值得注意的是,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中国对外汇相关政策进行了微调,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出现了约

3%左右的小幅上涨。根据中国银行提供的数据,目前,1

美元约兑换8.01元人民币(2006年4月底)。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上涨带来的直接后果之一就是国外进口商品的价格或其成本折成人民币后相对汇率上涨前变得便宜了。按照1美元兑换8元人民币的汇率对美国大豆50kg主产品成本进行折算,与原汇率折算的值比较后发现,5年间美国大豆成本平均“降低”了3元人民币,在生产成本上对中国大豆的优势将更加显著。因此,考虑到未来人民币逐渐向自由兑换的趋势发展,今后一段时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进一步上调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从这点上来看,采取各种措施来进一步降低中国大豆成本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也越来越强。

根据上文对影响大豆成本各个因素的分析,中国大豆成本的降低应着眼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一是加强中国大豆优质品种的选育技术,从根本上不断提高大豆的单产水平;二是进一步优化种植区域布局;三是在各个环节提高生产的科技含量,提高各投入要素的利用率,不断降低直接生产成本;四是加强国家宏观政策的支持与引导,继续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支持与投入,提高对农业生产的服务与指导水平,最大限度降低税金、附加等间接成本对大豆总成本的影响;五是在流通环节上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和经营模式,不断降低中国大豆的交易费用。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三、影响中美大豆成本差异的几个因素

中美大豆之间品质、栽培技术之间的优劣、大豆产加布局以及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的变动是造成两国大豆最终市场成本差异的重要原因。

(一)大豆品质与栽培技术

在同等自然与技术、生态条件下,大豆品质与栽培技术是大豆单产形成的主要决定因素,并通过单产影响大豆成本的高低。所谓高品质大豆,是指品种要高产、稳产和抗病害,含油率或蛋白质含量达到一定的水平要求。在同样投入的情况下,高品质大豆因单产高,单位产量成本就相应低;同时因产品质量高,适应市场需求,农民种植积极性就相应高,进而增加生产投入和技术投入来不断提高大豆单产的动力更强,从而使大豆单位产量成本进一步降低。近10年来,中国大豆育种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已

--


相关内容

  • 美豆定价的回归分析法
  • 国内豆类市场是美国CBOT大豆市场的影子市场,研究和预测CBOT大豆的价格是分析豆类市场的重中之重.豆类期货价格研究非常重视基本面因素的分析,重视跟踪和预测美国农业部供需数据.如何利用供需因素变化来预测价格,如何量化各个供需因素变动对价格影响的大小,难以用定性分析来解决,需要进行定量分析. 美豆供需 ...

  • 进口大豆对国产大豆生产的影响研究
  • 摘 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 我国由大豆的出口国, 变为最大的大豆进口国, 进口大豆对我国大豆产业造成巨大的冲击, 国内大豆产业面临严峻挑战.本文分析国内外大豆产业现状, 运用"显性"比较优势法对国产大豆的比较优势进行了分析, 探讨了我国大豆产业面临的困境, 在此基础上分析了 ...

  • 一位知青的投资逻辑 读书笔记 易家网
  • 在刚做期货的时候大家都会关注基本面和技术面的问题,且看大连猎人投资的投资顾问高崇辉,与大家分享作为一名知青的投资逻辑.深入了其解独特的调研方法,从不同的视角看待基本面问题! 主持人:请您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己个人过去的履历,听说是蛮传奇的. 高崇辉:我个人履历既简单也比较复杂,我是68年下乡知青,从黑龙 ...

  • 小麦玉米等国外比中国便宜近千元:农业供给侧改革这场仗怎么打?
  • 新财富APP(http://www.ikuyu.cn), 沟通资本与分析师的桥梁,提供有深度的见解 作者 中信建投 黄文涛 改革背景:当前粮食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农产品主要包括粮食.棉花.油料.糖料.麻类.烟叶.蔬菜和瓜类.药材和其它农作物等几大类.从播种面积看,粮食占比接近70%,同时粮食生产问题始 ...

  • 黑龙江大豆种植成本增加收益下降
  • 黑龙江大豆种植成本增加收益下降 点击数:317 发布时间:2016-10-25 今年,黑龙江大豆种植面积为5193.6万亩,比去年减少1486万亩,面积同比减少21.37%,产量减少了19.21%.种植成本增加收益下降是农民减少大豆种植面积的主要原因. 四个推手抬高成本 调查显示,今年大豆生产总成本 ...

  •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反思
  • 核心提示: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带来的粮食增产是"结构性"增长,在主粮产量和播种面积不断增加的同时,辅粮却出现了大幅度下降.若把大豆.棉花.食用植物油等农产品的进口量考虑进来,我国的粮食安全形势实在不容乐观. 2012 年两会期间,数位代表对未来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表示担忧.如 ...

  • 套期保值业务指南
  • 套期保值业务指南 一. 套期保值的概念 二. 基差的概念 三. 套期保值与基差 四. 套期保值的类型 五. 商品期货套期保值案例分析 六. 套期保值亏损案例分析 七. 套期保值基差风险分析 八. 套期保值基差风险管理对策 一.套期保值的概念 套期保值就是在期货市场买进或卖出与现货数量相等.但交易方向 ...

  • 我国玉米燃料乙醇副产品利用现状与贸易趋势分析_仇焕广
  • 农业技术经济2011年第8期 我国玉米燃料乙醇副产品利用现状与贸易趋势分析 仇焕广王飞蔡亚庆侯麟科 (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北京100101)* 内容提要随着全球及我国生物能源产业的迅速发展,生物能源的副产品玉米干 酒糟(DDGS )的生产和利用也快速增长,并成为饲料的重要来源之一.2010年我 ...

  • 证券与期货交易
  • 证券投资与分析 课程设计(论文) 学院名称 商学院 专业名称 国际经济与贸易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任课教师 设计(论文)成绩 目录 第一部分 证券部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