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课经典用语20句
1、结课种种:
(1)、“这节课各小组同学团结协作、自主探究,通过探究,你有什么收获?——“三维目标”的达成
(2)、“学完这一课,同学们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牢牢抓住孩子们的心,激发孩子的探究欲望。
(3)、“瘪乒乓球”
“鼓了以后冷到一定程度会不会又瘪下去?”——体现材料的结构性
“受热——体积变大?有没有受热变小的?”
“受冷体积会不会变大?”——水的反膨胀,体现了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
2、要学生安安静静地做实验,体现科学的严谨性。
要随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反应,给予必要的及时的帮助。适当的、鼓励的、指导性的评价。——以委婉而准确的语言、以商量的口吻。 活动与活动之间要有足够的逻辑联系。材料与材料之间要有结构性。要继承和发扬自然、常识课20年改革的成果。
3、真正的学习并不是发生在学生的手上,而是发生在学生的头脑内部。从而增加学生探究活动的思维含 量,提高探究活动的有效性。
4、这是一堂比较精彩的科学课!课堂气氛活跃,高潮迭起。贯穿了“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 课改理念,为使这一理念落到实处,教师创设了问题的情景,提供了丰富的有结构性的材料,引领学生在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探究,在众多的体验中感悟到科学探究的乐趣与意义。
5、刘默耕:“问题是按照孩子们的思路去进行教学,还是按照你的思路去进行教学?这是教学指导思想的问题。”(与路培琦老师谈)
6、课堂点评:
(1)、以新的课改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以自己的教学行为来诠释自己的教学思想。
(2)、让小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7、科学思维是科学探究的灵魂——思维的发散性、思维的流畅性、思维的敏捷性、思维的重要性。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促成了文理知识的整合,体现了多元的价值取向,促进了学生认知的整体性发展。 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作不出伟大的发现。——牛顿
8、(1)、课上得很成功,给人耳目一新的„„
(2)、无论比指导思想、课的设计都充分体现了新的理念,体现了学科的本质:科学课不是教知识,而是教孩子科学研究的方法。科学地想问题,可指导科学地做,有计划地做,能动地搜集资料。 面对所看到的现象进行假设、验证、整理、交流。重组教材,力求让学生经历探究学习的全过程。
9、科学课本质的东西——
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态度、质疑的精神去看待事物、解释问题。
作家往往把简单的事情说复杂,科学家往往把复杂的事情说简单。把简单的事情说复杂是一种学问,而把复杂的事情说简单是一种智慧。
10、关于结论----至少四处(科学课程标准):
(1)、科学探究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而不能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
(2)、„„引导儿童自己得出学习的结论,„„尤其要避免在教学过程的初始阶段把结论告诉儿童
(3)、注意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
(4)、不过早地出现结论,肯花时间让学生对某一个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探究时间和体验的机会
11、导课艺术:
知识性、思想性、艺术性完美结合的导入,必然会拨动学生的心弦,调节其心志、陶冶其情操、完善其人格。总之,导入要力求新颖,不落窠臼,有趣味性、有启发性、有情感性,能使学生处于一种欲和不能、欲罢不甘的状态,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2、“魔术”与科学课
魔术与科学是有着质的界限的,魔术不是科学课所要研究的对象,所以在科学课堂中最好少用“魔术”一词。
魔术是什么?魔术只是一个快乐的“骗局”,是个掩人耳目的把戏,无一例外都是假的。
13、预设与生成
真正意义上的生成不是预约,不是期待,更不是放任,它是一种召唤,是一种构建,更是一种引领。它是一种技巧,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艺术。
看似偶然的精彩,其背后都隐藏着必然。
14、教案的撰写
这是目前最经济、最实用、最前卫、最有效的教学设计。
15、传授与指导
教育家第斯多德:“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叫学生去发现真理。”
16、在课前作了精心的准备,教学时,首先点明主题,然后围绕主题展开,层层深入。通过找每自然段的中心句,及如何围绕中心来写,以及谈对重点句的理解,使学生懂得了喜和忧,笑和泪,花和果,香和色是老舍先生养花的乐趣。学生学得轻松,掌握得牢固。
17、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学,通过分组讨论、体会、质疑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18、从中心入手,分散难点,层层揭示,从中从扶到放,扶放结合,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整堂课充分以学生为主,从自我批注到小组交流,直至代表发言,使文章主题逐渐浮出水面,让学生也能随着作者一同感受养花中无穷的乐趣。
19、能因材施教,充分运用现有的教具、幻灯、小卡片等,板书清晰,学生一目了然,容易理解。学生的回答问题完整,较好地培养了学生说话的能力。
20、课堂上没有哗众取宠的议论等形式,但学生能静思默想,与课本进行情感交流,理智的转换,意志的磨合,以学生的感觉和知觉经验将文章以空白处填充起来,对课文的意义进行具体化
评课经典用语20句
1、结课种种:
(1)、“这节课各小组同学团结协作、自主探究,通过探究,你有什么收获?——“三维目标”的达成
(2)、“学完这一课,同学们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牢牢抓住孩子们的心,激发孩子的探究欲望。
(3)、“瘪乒乓球”
“鼓了以后冷到一定程度会不会又瘪下去?”——体现材料的结构性
“受热——体积变大?有没有受热变小的?”
“受冷体积会不会变大?”——水的反膨胀,体现了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
2、要学生安安静静地做实验,体现科学的严谨性。
要随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反应,给予必要的及时的帮助。适当的、鼓励的、指导性的评价。——以委婉而准确的语言、以商量的口吻。 活动与活动之间要有足够的逻辑联系。材料与材料之间要有结构性。要继承和发扬自然、常识课20年改革的成果。
3、真正的学习并不是发生在学生的手上,而是发生在学生的头脑内部。从而增加学生探究活动的思维含 量,提高探究活动的有效性。
4、这是一堂比较精彩的科学课!课堂气氛活跃,高潮迭起。贯穿了“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 课改理念,为使这一理念落到实处,教师创设了问题的情景,提供了丰富的有结构性的材料,引领学生在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探究,在众多的体验中感悟到科学探究的乐趣与意义。
5、刘默耕:“问题是按照孩子们的思路去进行教学,还是按照你的思路去进行教学?这是教学指导思想的问题。”(与路培琦老师谈)
6、课堂点评:
(1)、以新的课改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以自己的教学行为来诠释自己的教学思想。
(2)、让小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7、科学思维是科学探究的灵魂——思维的发散性、思维的流畅性、思维的敏捷性、思维的重要性。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促成了文理知识的整合,体现了多元的价值取向,促进了学生认知的整体性发展。 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作不出伟大的发现。——牛顿
8、(1)、课上得很成功,给人耳目一新的„„
(2)、无论比指导思想、课的设计都充分体现了新的理念,体现了学科的本质:科学课不是教知识,而是教孩子科学研究的方法。科学地想问题,可指导科学地做,有计划地做,能动地搜集资料。 面对所看到的现象进行假设、验证、整理、交流。重组教材,力求让学生经历探究学习的全过程。
9、科学课本质的东西——
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态度、质疑的精神去看待事物、解释问题。
作家往往把简单的事情说复杂,科学家往往把复杂的事情说简单。把简单的事情说复杂是一种学问,而把复杂的事情说简单是一种智慧。
10、关于结论----至少四处(科学课程标准):
(1)、科学探究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而不能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
(2)、„„引导儿童自己得出学习的结论,„„尤其要避免在教学过程的初始阶段把结论告诉儿童
(3)、注意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
(4)、不过早地出现结论,肯花时间让学生对某一个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探究时间和体验的机会
11、导课艺术:
知识性、思想性、艺术性完美结合的导入,必然会拨动学生的心弦,调节其心志、陶冶其情操、完善其人格。总之,导入要力求新颖,不落窠臼,有趣味性、有启发性、有情感性,能使学生处于一种欲和不能、欲罢不甘的状态,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2、“魔术”与科学课
魔术与科学是有着质的界限的,魔术不是科学课所要研究的对象,所以在科学课堂中最好少用“魔术”一词。
魔术是什么?魔术只是一个快乐的“骗局”,是个掩人耳目的把戏,无一例外都是假的。
13、预设与生成
真正意义上的生成不是预约,不是期待,更不是放任,它是一种召唤,是一种构建,更是一种引领。它是一种技巧,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艺术。
看似偶然的精彩,其背后都隐藏着必然。
14、教案的撰写
这是目前最经济、最实用、最前卫、最有效的教学设计。
15、传授与指导
教育家第斯多德:“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叫学生去发现真理。”
16、在课前作了精心的准备,教学时,首先点明主题,然后围绕主题展开,层层深入。通过找每自然段的中心句,及如何围绕中心来写,以及谈对重点句的理解,使学生懂得了喜和忧,笑和泪,花和果,香和色是老舍先生养花的乐趣。学生学得轻松,掌握得牢固。
17、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学,通过分组讨论、体会、质疑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18、从中心入手,分散难点,层层揭示,从中从扶到放,扶放结合,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整堂课充分以学生为主,从自我批注到小组交流,直至代表发言,使文章主题逐渐浮出水面,让学生也能随着作者一同感受养花中无穷的乐趣。
19、能因材施教,充分运用现有的教具、幻灯、小卡片等,板书清晰,学生一目了然,容易理解。学生的回答问题完整,较好地培养了学生说话的能力。
20、课堂上没有哗众取宠的议论等形式,但学生能静思默想,与课本进行情感交流,理智的转换,意志的磨合,以学生的感觉和知觉经验将文章以空白处填充起来,对课文的意义进行具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