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初三物理(分子热运动)

小清华暑期初二~~初三物理(分子热运动)

基础知识训练

1.在量筒的下半部分盛有蓝色的浓硫酸铜溶液,再在硫酸铜溶液上方缓缓地注入一些清水,几天后,整个量筒内的液体都变成蓝色,这一现象表明_______________.

2.一根铁棒很难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又很难被拉长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__________。

3.如图15-1所示,下面的瓶子里装有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

它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当抽去玻璃片后,过一段时间,看到上

面的瓶子里也出现了红棕色的二氧化氮,这种现象主要表明

( )

15-1 A.分子有一定的质量 B.分子间有相同作用力

C.分子有一定大小 D.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4.下列诗词、歌词或俗语中不含有分子无规则运动这一物理知识的是( )

A .稻花香里说丰年 B .美酒飘香歌声飞

C .墙里开花墙外香 D .亲戚远来香

5.下列实例中,不能用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 ) A. 湿衣服在太阳下被晒干 B. 炒菜时加点盐,菜就有咸味

C. 扫地时灰尘飞扬 D. 香水瓶盖打开后能闻到香味 综合提高训练

1.固体、液体、气体分子间的距离,从小到大排列的顺序一般是,分子间的作用力从小到大排列的顺序一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对于第一句,以物理学角度可以理解为: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的_______________加快,说明当时周边的气温突然____________。

3.如右图所示,将一表面干净的玻璃板挂在弹簧秤下面,手持弹簧秤的上端将玻璃板放至刚与水面接触后,慢慢提起弹簧秤,观察到玻璃板未离开水面时弹簧秤的示数比离开水面后的示数_________,其原因是.

4.物质处于哪种状态决定于( ) .

A .物质的温度 B .物体内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

C .物质的分子结构 D .物质内部分子作用力的大小

5.“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是( )

A .分子间的作用力因玻璃被打碎而消失

B .玻璃表面太光滑

C .玻璃的分子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

D .玻璃碎片间的距离太大,大于分子间发生相互吸引的距离

7.下列关于分子间的作用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一根铁棒很难被拉断,这说明铁棒的分子间只存在引力

B .液体非常容易流动,这说明液体分子间主要是斥力

C .气体很容易被压缩的原因是因为气体分子间没有作用力

D .分子间的距离减小,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增大

8. 从分子运动的观点看,物体受热膨胀的原因是

A. 物体内各个分子体积变大

B. 分子无规则振动加快,振动范围增大

C. 物体各分子间挤进了空气

D. 分子间斥力增大,分子间距离变大

9. 在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的现象是

A. 在皮肤上擦点酒精,立即就能闻到酒精的味道

B. 鱼苗池中的小鱼在不停的游动

C. 教室里大扫除时,灰尘满屋飞扬

D. 落叶在河水中顺流而下

10. 一滴红墨水滴入一杯清水中,过一段时间后,整杯水都变红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如果是0 ℃的水就不会发生这种现象

B. 这叫扩散现象,它说明分子是在永不停息的运动着

C. 这叫扩散现象,它只能发生在液体中

D. 清水的温度越高,扩散进行得越慢

11. 把两块光滑的玻璃贴紧,它们不能吸在一起,原因是

A. 两块玻璃分子间存在斥力

B. 两块玻璃的分子间距离太大

C. 玻璃分子间隔太小,不能形成扩散

D. 玻璃分子运动缓慢

12.长期堆放煤的墙角,墙壁的内部也会变黑.说明其原因.

13. 把1升酒精倒入容器中,再把2升水也倒入这个容器中并进行充分混合,发现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3升,请解释这个现象。

小清华暑期初二~~初三物理(分子热运动)

基础知识训练

1.在量筒的下半部分盛有蓝色的浓硫酸铜溶液,再在硫酸铜溶液上方缓缓地注入一些清水,几天后,整个量筒内的液体都变成蓝色,这一现象表明_______________.

2.一根铁棒很难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又很难被拉长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__________。

3.如图15-1所示,下面的瓶子里装有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

它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当抽去玻璃片后,过一段时间,看到上

面的瓶子里也出现了红棕色的二氧化氮,这种现象主要表明

( )

15-1 A.分子有一定的质量 B.分子间有相同作用力

C.分子有一定大小 D.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4.下列诗词、歌词或俗语中不含有分子无规则运动这一物理知识的是( )

A .稻花香里说丰年 B .美酒飘香歌声飞

C .墙里开花墙外香 D .亲戚远来香

5.下列实例中,不能用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 ) A. 湿衣服在太阳下被晒干 B. 炒菜时加点盐,菜就有咸味

C. 扫地时灰尘飞扬 D. 香水瓶盖打开后能闻到香味 综合提高训练

1.固体、液体、气体分子间的距离,从小到大排列的顺序一般是,分子间的作用力从小到大排列的顺序一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对于第一句,以物理学角度可以理解为: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的_______________加快,说明当时周边的气温突然____________。

3.如右图所示,将一表面干净的玻璃板挂在弹簧秤下面,手持弹簧秤的上端将玻璃板放至刚与水面接触后,慢慢提起弹簧秤,观察到玻璃板未离开水面时弹簧秤的示数比离开水面后的示数_________,其原因是.

4.物质处于哪种状态决定于( ) .

A .物质的温度 B .物体内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

C .物质的分子结构 D .物质内部分子作用力的大小

5.“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是( )

A .分子间的作用力因玻璃被打碎而消失

B .玻璃表面太光滑

C .玻璃的分子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

D .玻璃碎片间的距离太大,大于分子间发生相互吸引的距离

7.下列关于分子间的作用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一根铁棒很难被拉断,这说明铁棒的分子间只存在引力

B .液体非常容易流动,这说明液体分子间主要是斥力

C .气体很容易被压缩的原因是因为气体分子间没有作用力

D .分子间的距离减小,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增大

8. 从分子运动的观点看,物体受热膨胀的原因是

A. 物体内各个分子体积变大

B. 分子无规则振动加快,振动范围增大

C. 物体各分子间挤进了空气

D. 分子间斥力增大,分子间距离变大

9. 在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的现象是

A. 在皮肤上擦点酒精,立即就能闻到酒精的味道

B. 鱼苗池中的小鱼在不停的游动

C. 教室里大扫除时,灰尘满屋飞扬

D. 落叶在河水中顺流而下

10. 一滴红墨水滴入一杯清水中,过一段时间后,整杯水都变红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如果是0 ℃的水就不会发生这种现象

B. 这叫扩散现象,它说明分子是在永不停息的运动着

C. 这叫扩散现象,它只能发生在液体中

D. 清水的温度越高,扩散进行得越慢

11. 把两块光滑的玻璃贴紧,它们不能吸在一起,原因是

A. 两块玻璃分子间存在斥力

B. 两块玻璃的分子间距离太大

C. 玻璃分子间隔太小,不能形成扩散

D. 玻璃分子运动缓慢

12.长期堆放煤的墙角,墙壁的内部也会变黑.说明其原因.

13. 把1升酒精倒入容器中,再把2升水也倒入这个容器中并进行充分混合,发现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3升,请解释这个现象。


相关内容

  • 初中物理性质
  • 一.选择题(共7小题) 1.如图所示电路图,把端点A .B 接在电压U 不变的电源两端,只闭合开关S1,电压表的示数为U1,电流表A1的示数为I1.把端点C .D 接同一电源两端,只闭合开关S2,电压表的示数为U2,电流表A2的示数为I2.把端点 A .D 接同一电源两端,只闭合开关S1,电压表的示 ...

  • 初三物理教案13
  • 初三物理教案13.1 认识内能与热量(沪粤版)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 了解热能的概念. (3) 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4) 知道内能和热量的单位. 2.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类比.分析实列,用推理的方法认识分子 ...

  • 初三物理热学测试题
  • 初三上册物理-热学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14x3分=42分) 1.下列现象中,能表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 .冬天,雪花飞舞 B.秋天,落叶飘飞 C .夏天,暴雨如注 D.春天,花香醉人 2.下列关于热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 .打开香水瓶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 .汽 ...

  • 初三物理[热和能 内能的利用]教案
  • 初三物理<热和能 内能的利用>教案 ◆ 课前小测 1.端午节赛龙舟是我国民间传统习俗.小丽和小芳一起在公园人工湖上举行龙舟比赛,使龙舟向前行驶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 A .船桨 B .龙舟 C .小丽或小芳 D .湖水 2.关于力的认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 ...

  • 初三人教版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 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十一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 一.宇宙和微观世界 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球 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是保持物质原来性质的一种粒子:一般大小只有百亿分之几米(0.3-0.4nm). 物质三态的性质: 1固体:分子排列紧密,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固体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2液体:分子没有固 ...

  • 2016初三物理第一次月考
  • 2016-2017学年度第一次月考试题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9分) 1.关于扩散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只有气体和液体才能发生扩散现象 B.扩散现象说明分子是很小的 C.气体.液体.固体都会发生扩散现象,其中气体扩散最显著 D.扩散现象使人们直接看到了 ...

  • 教科版初三物理上册知识点复习
  • 一.摩擦起电: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叫摩擦起电: 二.两种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三.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中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四.验电器 1.用途: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2.原理: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六.摩 ...

  • 初三化学期中考试复习
  • 初三期中考试复习 一. 基础概念 1.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常见的物理变化:融化,挥发,凝固,液化,榨汁,研碎,升华 常见的化学变化:燃烧,腐蚀,腐败,生锈,酿酒 2. 物理性质:色态味两点两度三性 (熔沸点,密度硬度,挥发性,吸附性,溶解性) ...

  • 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 2007年第3期 LABORATORYSCIENCE 2007年6月出版 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杨守波 胡长杰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濮阳 457000) 摘 要: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是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大气压强的重要前提.然 而,在一些教辅资料中,错误地将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归结为大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