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
论中华文明历史延续性的根本原因
张海滨,焦荣
(大连水产学院,辽宁大连116023)
摘要: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具有独立起源的五大文明中唯一延续至今的文明,当历史上的众多古文明由于自然灾害、外族入侵、以及文明融合导致文明发展的断裂或消失之时,中华文明却可以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与广土众民的文明特征,政治上的长期大一统,核心价值观的过早形成以及文明发展的先进性而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正确理解中华文明历史延续性的原因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中华文明;大一统;核心价值观;先进性中图分类号:K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269(2010)02-0069-03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古代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哈巴拉文明) 、古代中华文明、古代克里特文明被公认为是具有独立起源的五大古典文明。但唯一能够延续至今的确只有中华文明,其余的四大文明全都出现了文明发展的断裂,为什么只有中华文明可以独善其身? 本文试图从其它早期文明的发展出现断裂的原因入手,并据此结合中华文明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比较研究,以尝试找到合理的答案。
一、古代早期文明发生断裂的原因综合目前学术界对于古代文明消失原因的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然灾害。古代印度河文明和克里特文明的消失在很多学者眼中是源自自然灾害的影响。比如,对于古代印度河文明消失之谜,就有不少学者提出了“地力枯竭说”和“污染瘟疫说”等解释[1]。而关于迈锡尼文明的消失也有学者认为是强烈地震的结果[1]9。总而言之,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初期,由于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人们还很难像今天这样驾驭自然,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便极为有限,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台风、海啸、河道变迁等大自然的冲击,一个弱小的文明是很容易死亡的。
(二)外族入侵。这是人类早期文明遭到灭亡最普遍的原因。古代印度河文明在很多学者眼中便是由于雅丽安人的入侵而惨遭灭绝的[2]。而克里特迈锡尼文明的消失
收稿日期:2010-01-08
也被很多人看做是多利亚人入侵的结果。而埃及文明则先后受到波斯人、希腊人、罗马人和阿拉伯人的入侵,埃及文明也在外来文明轮番的冲击和统治之下,耗尽了所有的元气,只能留下苍老的金字塔孤独地守望着岁月的痕迹。总之,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初期,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依然占据主导地位,文明的力量还不足以抗衡野蛮的生存竞争,而生存竞争的结果往往是胜利一方通过残酷的种族屠杀来显示其力量的强大,这使得很多优秀的古文明消逝在野蛮的强权之下。
(三)文明融合导致文明形态的嬗变。文明形态的嬗变并不会导致该文明的消失,该文明发展的基本元素依然得以延续,但是在文明之间冲突和融合的过程中被转化成了新的形态。比如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在美索不达米亚这块平原上先后经历了阿卡德帝国———阿加德帝国———乌尔王朝———前、后巴比伦帝国———亚述帝国———波斯帝国等政权的更替,虽然作为一个文明的政治实体他们最终被新崛起的阿拉伯帝国所取代,但阿拉伯文明并不是消灭了两河流域文明,相反却是大量继承了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优秀成果。今日的阿拉伯文明应该是一个融合了巴比伦文明、波斯文明、犹太文明、古希腊文明等多
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
种文明元素的综合文明。同样,古希腊、罗马文明的政治载体———希腊城邦与罗马帝国虽然都不复存在了,但今日的欧洲文明
作者简介:张海滨(1981-),男,辽宁沈阳人,大连水产学院人文法律系讲师,主要从事东西方政治文化研究;焦荣(1980-),
女,辽宁沈阳人,大连市第11中学一级教师,主要从事高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与研究。
69
却是融汇了基督教文化、希腊文化、罗马文化、日耳曼文化的一个复杂的文明综合体。虽然我们可以在今日的西方文明和阿拉伯文明中看见古希腊文明与两河流域文明的影子,但他们却不再作为一个独立的文明实体而为我们所认识了。这也被看做是文明发生断裂的一个原因。
二、中华文明得以延续至今的主要原因(一)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与众多的人口。相比于一些文明受自然灾害、外来文明入侵的影响而过早夭折,中华文明与人类其他伟大文明相隔绝的程度举世无双。“地中海将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希腊和罗马连接在一起,印度洋使印度能与中东、非洲和东南亚相互影响;然而,可与地中海或印度洋媲美的地理条件,中国却一点也不具备。相反,中国在其有史以来的大部分时间里,四面一直被有效地切断。它的西南面和西面,乃世界上最高的山脉;东面,是直到近代方能逾越的太平洋;北面和西北面,则为沙漠和大草原,它们起着很大的保护作用,这种与世隔绝的意义就在于,它使中国人
能在较中东或印度诸民族更少面临外来入侵的情况下,发展自己的文明”。
[3]
此外,中
华文明从诞生之日起便平铺在一个大地面上,黄河中下游地区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广大平原上几乎同时诞生了中华民族的始祖。因此,中华文明从诞生之日起的一大特点便是广土众民,在广大的地域上生活着众多的人口。这一特点对于孱弱的早期文
明能够生存下来是显得弥足珍贵的。
(二)政治上的长期统一局面。与历史上众多文明长期处于城邦林立或群雄割据相比,中国很早就确立了政治上的统一局面。而且,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实现国家统一时间最长的文明。政治上的长期统一对于中华文明的保存和延续具有几个明显的好处:
首先,它使得中国具有一个十分强力的中央政府,在这个中央政府的领导下,即可以有效的抵御外来民族的侵略,同时又可以抵御大型自然灾害的冲击。比如,著名的万里长城,一直是内地中原王朝抵御北方少数民族入侵的屏障,而这样大型的军事防御设施一定要集合全国的人力、物力、
70
财力才可能建成的。而在汉朝时期,汉武帝正是集合了全国的财力与物力,才得以大败匈奴人,巩固了中国边疆的安全。而像都江堰、京杭大运河等大型水利工程的修建,以及对于黄河、长江等水害频发地区的治理,也都依赖着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支持。
其次,它导致了中国的货币、度量衡、文字的统一,这些都是一个文明能够延续久远的重要载体。特别是汉字的统一,集中承载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自秦统一文字以来,两千多年中国的官方文字始终没有改变过,即使遭遇外来文明的冲击甚至入侵,汉字依然是占据主导地位的文字。因此,今天一位稍有文言文知识的中国人都可以读懂两千多年前的政府文件。反之,记载着古代两河流域辉煌文明的的楔形文字与代表克里特早期文明的线性文字,以及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在今天之所以几乎成为了一种死文字。只有极少数的考古学家才能够识别,关键原因便在于创立这种文字的民族政权早已不存在了。文字的保存与延续是必须依赖于强大的民族政权做基础的,否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最后,政治上的统一保证了中华民族历史的完整记载。一个文明延续久远的标志之一就是他有完整的历史记载。世界上对于本民族的历史记载的最完整、最全面的莫非中华民族了。中华民族是一个十分重视历史的民族,历朝历代都设有专门的史官以编写前朝以及本朝的历史,像《史记》、《资治通鉴》、《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史学巨著如果没有统一的中央政府的支持也是很难完成的,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献不仅记录着中华文明5000年的辉煌历史,更承载着每一个中国人对于自身历史的深刻记忆。
(三)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的确立。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繁衍的遗传基因,一个文明能不能够形成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是导致这个文明能否长期延续下去的最主要的原因。
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观孕育于西周时期,产生在春秋战国年代,在汉代正式得以确立。
儒家思想能够成为中华民族的核心价
N O .22010
J O U R N A L O F C H O N G Q I N G I N S T I T U T E O F S O C I A L I S M
值观,得益于统治阶层设计了一套严密的人才选拔与考评机制从而制度性的将儒家价值观由一种学术思想转化为全民族所共奉的主流价值观。从两汉时期的举孝廉,到隋唐时期的科举考试,儒家思想一直是官方考核与录用人才的思想依据。这样就导致当时所有要求进步的青年不仅要苦读儒家经典著作,而且还要身体力行的实践儒家伦理,而当这些青年一旦步入仕途,或者取得功名后安居乡野,又会成为儒家文化在社会上的布道者大肆推广,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愈发巩固儒家文化的正统与核心地位。正是由于拥有了儒家思想这一核心价值观,中国虽然曾经遭遇了周边游牧民族的巨大冲击,如南北朝时期的五胡乱华,以及辽、金、西夏、蒙古、满清等少数民族政权的侵扰,甚至一度出现少数民族执掌政权的情况,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人生态度与价值追求却不曾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即使面对魏晋时期传入中国的佛教的冲击,儒家的价值观依然经受住了考验,因为儒家文化早已融入了士农工商每一个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之中,所以佛教在中国传播的最终结果是走上了与儒家文化相糅合的禅宗道路而非改变儒家文化。在古代,当民族国家的身份认同还没有建立之前,文化或者说价值观是界定一个人身份的根本标准,正是因为有了儒家文化这跟纽带,昨日的汉朝人、唐朝人、元朝人与清朝人才就等于今日的中国人。
(四)中华文明的先进性。在工业文明来临之前(即公元1500年以前),人类早期文明的斗争主要体现为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很多还处于原始部落阶段,并没进入文明时期)的斗争,很多早期非常发达的农业文明由于无力抵抗游牧民族的入侵而导致文明过早夭折,如哈巴拉文明被雅利安人所灭、古巴比伦文明被亚述人所灭,古希腊文明先后被马其顿人和罗马人所灭,罗马帝国被北方以日耳曼为代表的游牧民族所灭,波斯文明被阿拉伯地区的贝都因人所灭等等。但惟独中华文明虽然也曾遭受到来自匈奴人、鲜卑人、女真人、蒙古人、满人的入侵,但中华文明却并未夭折,反倒是将周边的游牧民族纷纷同化为中华民族大家
庭的一份子,究其原因,这主要得益于中华文明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保持了文明发展的先进性。这种先进性体现在以定居农业为主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为伦理基础的社会秩序,以郡县制为基础的大一统的政治模式,以科举制为代表的人才选拔机制,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技术发明,以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为代表的文化艺术形式,这些文明特征不仅仅在东亚地区,甚至在整个世界农业文明史上都是极为先进的,所以导致周边的游牧民族对于发达的中华文明即使力不能及,但却无不心向往之。当这些游牧民族凭借武力进入中原农耕文明地区的时候,自然无一例外的都选择了农业化和汉化的道路。所以,当一个文明能够始终代表先进文明的发展趋势,自然也就保证了这个文明自身的生命力可以长久不衰。
今日的中国,正在经历着由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转型的艰难时期。如何让一个在传统文明时期取得辉煌成就的文明古国在现代文明时期实现伟大复兴,这是一个亘古未有的尝试。但纵览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一个最基本的经验是,文明的复兴需要2010的不仅仅是对新鲜文明的拥抱,更重要的是如何在固有传统的延续中实现新旧文明年第2的整合。因此,未来中华文明的复兴所能达期到的高度,取决于我们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保留5000年的文明史所积淀下来的文明特质。政治上的统一,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核心价值观与如何保持自身发展的先进性,对于正在进入现代文明的中华民族依然具有现实的鼓舞和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马克垚. 世界文明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9[2]刘家和. 史学理论的世界视野[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
版社,2007:7
[3][美]斯塔夫理阿诺斯. 全球通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
社,2006:10
责任编辑:傅其筠
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71
中华文化
论中华文明历史延续性的根本原因
张海滨,焦荣
(大连水产学院,辽宁大连116023)
摘要: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具有独立起源的五大文明中唯一延续至今的文明,当历史上的众多古文明由于自然灾害、外族入侵、以及文明融合导致文明发展的断裂或消失之时,中华文明却可以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与广土众民的文明特征,政治上的长期大一统,核心价值观的过早形成以及文明发展的先进性而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正确理解中华文明历史延续性的原因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中华文明;大一统;核心价值观;先进性中图分类号:K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269(2010)02-0069-03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古代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哈巴拉文明) 、古代中华文明、古代克里特文明被公认为是具有独立起源的五大古典文明。但唯一能够延续至今的确只有中华文明,其余的四大文明全都出现了文明发展的断裂,为什么只有中华文明可以独善其身? 本文试图从其它早期文明的发展出现断裂的原因入手,并据此结合中华文明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比较研究,以尝试找到合理的答案。
一、古代早期文明发生断裂的原因综合目前学术界对于古代文明消失原因的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然灾害。古代印度河文明和克里特文明的消失在很多学者眼中是源自自然灾害的影响。比如,对于古代印度河文明消失之谜,就有不少学者提出了“地力枯竭说”和“污染瘟疫说”等解释[1]。而关于迈锡尼文明的消失也有学者认为是强烈地震的结果[1]9。总而言之,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初期,由于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人们还很难像今天这样驾驭自然,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便极为有限,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台风、海啸、河道变迁等大自然的冲击,一个弱小的文明是很容易死亡的。
(二)外族入侵。这是人类早期文明遭到灭亡最普遍的原因。古代印度河文明在很多学者眼中便是由于雅丽安人的入侵而惨遭灭绝的[2]。而克里特迈锡尼文明的消失
收稿日期:2010-01-08
也被很多人看做是多利亚人入侵的结果。而埃及文明则先后受到波斯人、希腊人、罗马人和阿拉伯人的入侵,埃及文明也在外来文明轮番的冲击和统治之下,耗尽了所有的元气,只能留下苍老的金字塔孤独地守望着岁月的痕迹。总之,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初期,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依然占据主导地位,文明的力量还不足以抗衡野蛮的生存竞争,而生存竞争的结果往往是胜利一方通过残酷的种族屠杀来显示其力量的强大,这使得很多优秀的古文明消逝在野蛮的强权之下。
(三)文明融合导致文明形态的嬗变。文明形态的嬗变并不会导致该文明的消失,该文明发展的基本元素依然得以延续,但是在文明之间冲突和融合的过程中被转化成了新的形态。比如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在美索不达米亚这块平原上先后经历了阿卡德帝国———阿加德帝国———乌尔王朝———前、后巴比伦帝国———亚述帝国———波斯帝国等政权的更替,虽然作为一个文明的政治实体他们最终被新崛起的阿拉伯帝国所取代,但阿拉伯文明并不是消灭了两河流域文明,相反却是大量继承了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优秀成果。今日的阿拉伯文明应该是一个融合了巴比伦文明、波斯文明、犹太文明、古希腊文明等多
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
种文明元素的综合文明。同样,古希腊、罗马文明的政治载体———希腊城邦与罗马帝国虽然都不复存在了,但今日的欧洲文明
作者简介:张海滨(1981-),男,辽宁沈阳人,大连水产学院人文法律系讲师,主要从事东西方政治文化研究;焦荣(1980-),
女,辽宁沈阳人,大连市第11中学一级教师,主要从事高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与研究。
69
却是融汇了基督教文化、希腊文化、罗马文化、日耳曼文化的一个复杂的文明综合体。虽然我们可以在今日的西方文明和阿拉伯文明中看见古希腊文明与两河流域文明的影子,但他们却不再作为一个独立的文明实体而为我们所认识了。这也被看做是文明发生断裂的一个原因。
二、中华文明得以延续至今的主要原因(一)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与众多的人口。相比于一些文明受自然灾害、外来文明入侵的影响而过早夭折,中华文明与人类其他伟大文明相隔绝的程度举世无双。“地中海将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希腊和罗马连接在一起,印度洋使印度能与中东、非洲和东南亚相互影响;然而,可与地中海或印度洋媲美的地理条件,中国却一点也不具备。相反,中国在其有史以来的大部分时间里,四面一直被有效地切断。它的西南面和西面,乃世界上最高的山脉;东面,是直到近代方能逾越的太平洋;北面和西北面,则为沙漠和大草原,它们起着很大的保护作用,这种与世隔绝的意义就在于,它使中国人
能在较中东或印度诸民族更少面临外来入侵的情况下,发展自己的文明”。
[3]
此外,中
华文明从诞生之日起便平铺在一个大地面上,黄河中下游地区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广大平原上几乎同时诞生了中华民族的始祖。因此,中华文明从诞生之日起的一大特点便是广土众民,在广大的地域上生活着众多的人口。这一特点对于孱弱的早期文
明能够生存下来是显得弥足珍贵的。
(二)政治上的长期统一局面。与历史上众多文明长期处于城邦林立或群雄割据相比,中国很早就确立了政治上的统一局面。而且,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实现国家统一时间最长的文明。政治上的长期统一对于中华文明的保存和延续具有几个明显的好处:
首先,它使得中国具有一个十分强力的中央政府,在这个中央政府的领导下,即可以有效的抵御外来民族的侵略,同时又可以抵御大型自然灾害的冲击。比如,著名的万里长城,一直是内地中原王朝抵御北方少数民族入侵的屏障,而这样大型的军事防御设施一定要集合全国的人力、物力、
70
财力才可能建成的。而在汉朝时期,汉武帝正是集合了全国的财力与物力,才得以大败匈奴人,巩固了中国边疆的安全。而像都江堰、京杭大运河等大型水利工程的修建,以及对于黄河、长江等水害频发地区的治理,也都依赖着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支持。
其次,它导致了中国的货币、度量衡、文字的统一,这些都是一个文明能够延续久远的重要载体。特别是汉字的统一,集中承载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自秦统一文字以来,两千多年中国的官方文字始终没有改变过,即使遭遇外来文明的冲击甚至入侵,汉字依然是占据主导地位的文字。因此,今天一位稍有文言文知识的中国人都可以读懂两千多年前的政府文件。反之,记载着古代两河流域辉煌文明的的楔形文字与代表克里特早期文明的线性文字,以及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在今天之所以几乎成为了一种死文字。只有极少数的考古学家才能够识别,关键原因便在于创立这种文字的民族政权早已不存在了。文字的保存与延续是必须依赖于强大的民族政权做基础的,否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最后,政治上的统一保证了中华民族历史的完整记载。一个文明延续久远的标志之一就是他有完整的历史记载。世界上对于本民族的历史记载的最完整、最全面的莫非中华民族了。中华民族是一个十分重视历史的民族,历朝历代都设有专门的史官以编写前朝以及本朝的历史,像《史记》、《资治通鉴》、《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史学巨著如果没有统一的中央政府的支持也是很难完成的,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献不仅记录着中华文明5000年的辉煌历史,更承载着每一个中国人对于自身历史的深刻记忆。
(三)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的确立。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繁衍的遗传基因,一个文明能不能够形成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是导致这个文明能否长期延续下去的最主要的原因。
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观孕育于西周时期,产生在春秋战国年代,在汉代正式得以确立。
儒家思想能够成为中华民族的核心价
N O .22010
J O U R N A L O F C H O N G Q I N G I N S T I T U T E O F S O C I A L I S M
值观,得益于统治阶层设计了一套严密的人才选拔与考评机制从而制度性的将儒家价值观由一种学术思想转化为全民族所共奉的主流价值观。从两汉时期的举孝廉,到隋唐时期的科举考试,儒家思想一直是官方考核与录用人才的思想依据。这样就导致当时所有要求进步的青年不仅要苦读儒家经典著作,而且还要身体力行的实践儒家伦理,而当这些青年一旦步入仕途,或者取得功名后安居乡野,又会成为儒家文化在社会上的布道者大肆推广,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愈发巩固儒家文化的正统与核心地位。正是由于拥有了儒家思想这一核心价值观,中国虽然曾经遭遇了周边游牧民族的巨大冲击,如南北朝时期的五胡乱华,以及辽、金、西夏、蒙古、满清等少数民族政权的侵扰,甚至一度出现少数民族执掌政权的情况,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人生态度与价值追求却不曾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即使面对魏晋时期传入中国的佛教的冲击,儒家的价值观依然经受住了考验,因为儒家文化早已融入了士农工商每一个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之中,所以佛教在中国传播的最终结果是走上了与儒家文化相糅合的禅宗道路而非改变儒家文化。在古代,当民族国家的身份认同还没有建立之前,文化或者说价值观是界定一个人身份的根本标准,正是因为有了儒家文化这跟纽带,昨日的汉朝人、唐朝人、元朝人与清朝人才就等于今日的中国人。
(四)中华文明的先进性。在工业文明来临之前(即公元1500年以前),人类早期文明的斗争主要体现为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很多还处于原始部落阶段,并没进入文明时期)的斗争,很多早期非常发达的农业文明由于无力抵抗游牧民族的入侵而导致文明过早夭折,如哈巴拉文明被雅利安人所灭、古巴比伦文明被亚述人所灭,古希腊文明先后被马其顿人和罗马人所灭,罗马帝国被北方以日耳曼为代表的游牧民族所灭,波斯文明被阿拉伯地区的贝都因人所灭等等。但惟独中华文明虽然也曾遭受到来自匈奴人、鲜卑人、女真人、蒙古人、满人的入侵,但中华文明却并未夭折,反倒是将周边的游牧民族纷纷同化为中华民族大家
庭的一份子,究其原因,这主要得益于中华文明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保持了文明发展的先进性。这种先进性体现在以定居农业为主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为伦理基础的社会秩序,以郡县制为基础的大一统的政治模式,以科举制为代表的人才选拔机制,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技术发明,以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为代表的文化艺术形式,这些文明特征不仅仅在东亚地区,甚至在整个世界农业文明史上都是极为先进的,所以导致周边的游牧民族对于发达的中华文明即使力不能及,但却无不心向往之。当这些游牧民族凭借武力进入中原农耕文明地区的时候,自然无一例外的都选择了农业化和汉化的道路。所以,当一个文明能够始终代表先进文明的发展趋势,自然也就保证了这个文明自身的生命力可以长久不衰。
今日的中国,正在经历着由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转型的艰难时期。如何让一个在传统文明时期取得辉煌成就的文明古国在现代文明时期实现伟大复兴,这是一个亘古未有的尝试。但纵览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一个最基本的经验是,文明的复兴需要2010的不仅仅是对新鲜文明的拥抱,更重要的是如何在固有传统的延续中实现新旧文明年第2的整合。因此,未来中华文明的复兴所能达期到的高度,取决于我们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保留5000年的文明史所积淀下来的文明特质。政治上的统一,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核心价值观与如何保持自身发展的先进性,对于正在进入现代文明的中华民族依然具有现实的鼓舞和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马克垚. 世界文明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9[2]刘家和. 史学理论的世界视野[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
版社,2007:7
[3][美]斯塔夫理阿诺斯. 全球通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
社,2006:10
责任编辑:傅其筠
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