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涵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桥涵工程监控要点

实施标准化管理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铁路建设新理念、又好又快推进大规模高标准铁路建设的必然选择,是实现“六位一体”管理要求的重要载体,是提升建设项目和参建企业管理水平的有效举措,是解决工程质量安全问题的根本方法。铁路建设新形势对监理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不断深入推进监理标准化既是适应铁路建设新形势的需要,也是提高监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和推动铁路建设监理行业发展的动力。

当前铁路建设规模大、项目多、技术要求高、质量安全压力大,各参建监理单位的管理形式、内容、深度不一样,同一个项目的监理人员的素质也各不相同。此外,由于建设规模扩大的需求,新加入的监理人数也急剧增多。不同的企业、不同的项目、不同的监理人员要实现相同的目标,就需要有一套统一的管理标准以及统一的尺度来要求。要实现监理工程师乃至监理员的日常工作标准化,尤其需要有一套标准作业程序来予以规范和指导,这也是目前广大监理人员和相关各方共同的需求。为此,我们组织力量以现行的铁道部建设管理规章、高速铁路标准和监理规范为基础,结合目前铁路建设监理管理实际,从专业监理工程师日常检查、审核工作入手,编写了《监理标准化路基工程监控要点》、《监理标准化桥涵工程监控要点》、《监理标准化隧道工程监控要点》、《监理标准化试验检测监控要点》、《监理安全标准化管理制度及控制要点》 五套监理标准化用书。

标准化用书对专业监理工程师检查、审核工作的步骤、内容和要点分专业进行了明确、规范和统一。力图解决概念笼统,标准不具体,操作困难等问题,以便于全体监理人员掌握执行,从而实现在不同单位、不同项目的相同专业、相同岗位、相同工序等层面可复制和可持续运用。旨在为监理标准化工作的规范创新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本书编写过程中,得到了青荣城际铁路工程建设指挥部和中铁济南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中铁济南监理公司中南部通道监理站各级领导的大力鼓励、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标准化用书在编印过程中,由于时间较紧,编者水平有限,经验不足,相对于铁路建设新技术、新标准的快速发展,书中谬误在所难免,希望广大监理工作人员和读者在使用过程中及时提出宝贵意见,以期在今后的修订中补充和完善,谨此表示感谢。

主编单位:中铁济南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青荣城际铁路工程监理站

主要起草人: 梁津华 朱元剑 黄锋 罗朝柱 厉国

参 审 人: 王 亮 窦拥军

本书编写组

二〇一一年六月十五日

1

目 录

1基础 .................................................................................................................... 1

1.1一般规定 ........................................................................................................ 1

1.2明挖基础 ........................................................................................................ 1

1.3钻孔灌注桩 . ................................................................................................... 3

1.4桩基承台 ........................................................................................................ 8

2 墩台 ............................................................................................................... 10

2.1一般规定 ...................................................................................................... 10

2.2墩台身施工监理控制要点 . ......................................................................... 11

2.2 锥体填筑 ..................................................................................................... 14

3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 . ........................................................................ 15

3.1一般规定 ...................................................................................................... 15

3.2 梁场建设 ..................................................................................................... 15

3.3后张法预制混凝土梁监理控制要点 . ......................................................... 16

3.4 预制梁架设 . ................................................................................................ 23

4悬臂浇筑混凝土连续梁 . ................................................................................. 25

4.1 一般规定 ..................................................................................................... 25

4.2 悬臂浇筑施工 . ............................................................................................ 25

5 涵洞工程 ......................................................................................................... 28

5.1 一般规定 ..................................................................................................... 28

6防水层及沉降缝 . ............................................................................................. 30

6.1 防水层 ......................................................................................................... 30

6.2 沉降缝 ......................................................................................................... 32

7附属设施 .......................................................................................................... 32

1基础

1.1一般规定

1.1.1熟悉设计图纸,熟悉结构特点、技术要求,制定《监理实施细则》。

1.1.2审查施工方案,审查安全、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措施,重大复杂技术方案督促施工单位组织专家论证。

1.1.3按设计和合同要求督促做好试验性工程的工作。

1.1.4审批进场人员、材料和机械设备。

1.1.5审批测量放样报验报告。

1.1.6浇筑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前,检查采取的降温防裂措施,如冷却原材、埋设循环冷却水系统等。

1.1.7审查工程开工报告。

1.2明挖基础

1.2.1阅读地质资料、水文资料,做好地质勘探结果分析,审查施工工艺方案,特别是基坑、开挖范围和坡度、支护、弃土位置、防排水等方案是否符合现场实际情况;督促施工单位对支护结构、周围环境随时进行观察和监测,当发生异常情况时停止施工及时处理,待恢复正常后方可继续施工。

1.2.2审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抽检原材料,核查施工机械,开挖前的测量放线。

1.2.3审查工程开工报告。

1.2.4基坑开挖和支护监理控制要点

1、检查基坑开挖方式、开挖坡度、支护形式、开挖尺寸是否符合施工工艺设计要求。

2、督促加强基坑防排水措施。

3、检查对开挖的深大基坑建立监测系统,进行安全防护。

4、若施工时基坑顶有动载时,坑顶边缘与动载间应留有不小于1m 的护道。当地质、水文条件不良,或动载过大,施工单位应对基坑开挖边坡稳定进行检算,根据检算结果再确定采用增宽护道或其它加固措施。

5、基底应避免超挖,当基坑开挖接近基底20㎝时,专业监理工程师应到场检查。土质基底不得采用大型机械开挖,石质基底不得采用爆破开挖。

6、基坑开挖后选择合适的检验方法进行基底承载力检测;勘察设计

单位对地基进行现场确认。

7、挖至标高的土质基坑,不得长久暴露、扰动或浸泡。

8、检查基坑平面位置、坑底尺寸满足设计和施工工艺设计要求。

9、检查回填填料及回填工艺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1.2.5基底高程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验标和下表规定:

桥梁基坑基底高程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表1.2.5

1.2.6基础施工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验标及下表规定:

基础施工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表1.2.6

1.3钻孔灌注桩

1.3.1监理人员需熟悉的基础资料

1、掌握水文、地质情况,针对卵石、裂隙、溶洞地层、承压水地层、含可燃气体等地层,督促施工单位研究专项方案。

2、熟悉设计文件中关于桩的种类、桩径、桩长、嵌岩深度、终孔原则及清孔要求、钢筋笼的相关要求、混凝土的相关要求、质量检验的相关要求。

3、了解承台结构,相关预埋件。

4、按设计和合同要求,监理试桩工程。

1.3.2审查钻孔桩施工方案

重点审核成孔工艺、钢筋笼成型工艺、混凝土灌注工艺、钻机选型、钢筋笼运输及安装方案等。

1.3.3督促检查施工单位完成水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试配。

1.3.4督促施工单位按所报方案进行钢护筒埋置,钢护筒的顶面位置、倾斜度偏差、埋置深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岸滩上,黏性土、粉土应不小于1m ,砂类土不应小于2m 。当表

层土松软时,宜将护筒埋置到较坚硬密实的土层中至少0.5m ;埋设护筒应

在护筒周围回填黏土并分层夯实。

2、水中筑岛上,护筒宜埋入河床面以下1m 。水中平台上可按最高施

工水位、流速、冲刷及地质条件等因素确定埋深,必要时打入透水层。

3、季节性冻土地区,护筒底应进入到冰冻线以下未冻土层中不少于0.5m 。

4、护筒内径应适当大于设计桩径,具体数值应根据采用的钻机类型确定。

5、护筒顶面宜高出施工水位或地下水位2m ,并高出施工地面0.5m ,其高度尚应满足孔内泥浆面高度的要求。

6、护筒顶面中心与设计桩位偏差不得大于5cm ,倾斜度不得大于1%。

1.3.5钻孔过程监理控制要点

1、钻机的平面位置应按桩位施工放样要求控制,开孔的孔位必须准确,其垂直度应按桩的倾斜度要求控制。钻机固定良好,顶端应用缆风绳对称拉紧,确保在钻进过程中不发生移位或倾斜,钻头或钻杆中心与护筒中心偏差不得大于5cm 。

2、督促施工单位观测检查孔内泥浆水头高度,预防坍孔、缩孔。

3、督促施工单位勤检查钻机性能和孔内钻进的变化,避免掉钻头。

4、督促施工单位按频率测试泥浆性能指标,见证泥浆比重和含砂率试验。泥浆性能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

泥浆比重:正循环旋转钻机、冲击钻机使用管形钻头钻孔时,入孔泥浆比重为1.1~1.3;冲击钻机使用实心钻头钻孔时,孔底泥浆比重砂黏土不宜大于1.3,大漂石、卵石层不宜大于1.4,岩石不宜大于1.2。反循环

旋转钻机入孔泥浆比重可为1.05~1.15。

黏度:一般地层16~22s ,松散易塌地层19~28s 。

含砂率:新制泥浆不大于4%。

胶体率:不小于95%。

PH 值:应大于6.5。

为提高泥浆黏度和胶体率,可在泥浆中掺入适量的碳酸钠、烧碱等,其掺量应经试验决定。造浆后应试验全部性能指标。钻孔过程中应随时检验泥浆比重和含砂率,并填写试验记录表。

5、渣样检查与地层核实

督促施工单位按要求捞取渣样保存,填写施工记录。检查记录土层变化情况,与地质剖面图核对,发现地质情况与设计文件不符时,应及时要求施工单位报告设计单位进行复核。

1.3.6钻孔作业终孔检查要点

1、严格按设计终孔原则控制终孔。

2、采用多种办法综合判断能否终孔,避免误判。

3、对孔深、孔径、倾斜度等项目进行检查,符合设计要求。监理见证使用钢尺复核测绳。

1.3.7清孔的监理控制要点

1、督促施工单位按批准的清孔工艺进行清孔。

2、在清孔排渣过程中应保持孔内水头,以防坍孔。

3、严禁采用加深钻孔深度方法代替清孔。

4、清孔应达到以下标准:孔内排除或抽出泥浆手摸无2~3mm 颗粒,

泥浆比重不大于1.1,含砂率小于2%,黏度17~20s. 浇筑水下混凝土前孔底沉渣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柱桩不大于5cm ,摩擦桩不大于20cm ,否则应进行二次清孔。

1.3.8钢筋笼加工及钢筋笼安装的监理控制要点

1、进场的钢筋应经检验合格后才能使用。

2、钢筋骨架的加工制作应符合验标及下表规定:

桩基钢筋笼允许偏差、检验方法 表1.3.8

3、长桩骨架应分段制作,分段长度应根据运输及吊装、安装条件确定,钢筋接头的加工应严格按批准的工艺试验确定的工艺进行,并按规定进行外观质量和力学性能检验,钢筋接头应按设计及规范要求错开,配置在“同一截面”内受力钢筋接头的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应符合设计和验标要求。

4、骨架外侧应按要求设置控制保护层厚度的垫块,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垫块数量不应少于每平方米4个。

5、检查钢筋骨架运输与起吊措施,确保不发生变形,必要时应增加辅助结构。

6、安装钢筋笼时,应对准桩孔中心,垂直下放,应平稳、小心,避免钢筋笼碰孔壁;准确控制钢筋笼顶标高,到位后应对钢筋笼进行良好固定。

7、对多节段的钢筋骨架,进行现场接长作业时,对已下钢筋骨架应固定良好,监理人员应对现场接头施工进行旁站监督与签认。

8、钢筋笼下放完成,应督促施工单位进行自检并报验,监理进行复验并签认。

1.3.9水下混凝土灌注的监理控制要点

1、导管使用前应试拼试压,不得漏水,各节应统一编号,在每节上按自下而上标识尺度;导管组装后轴线偏差不宜大于孔深的0.5%,宜不宜大于10cm ;组装时,连接螺栓的螺帽宜在上;试压的压力宜为孔底静水压力的1.5倍。

2、旁站监理水下混凝土灌注,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按照批准的水下混凝土灌注工艺实施,现场见证检测混凝土坍落度、含气量、入模温度等性能指标。

施工单位每拌制50m ³或每工班对坍落度、含气量的测试不应少于一次,监理全部检查测试结果;施工单位每工作班至少测温3次并填写测温记录,监理至少测温一次。

3、首批混凝土的数量应满足要求,首批混凝土入孔后,导管埋入混凝土的深度不得小于1m 并不宜大于3m 。

4、后续混凝土的供应应满足要求,确保开灌后的连续灌注,中途不得停顿,每根桩的浇筑时间不应太长,宜在8h 内浇筑完成。

5、灌注过程中,导管的埋置深度宜控制在2~6m 。

6、对设计钢筋笼未到底的桩,混凝土灌注顶面接近钢筋笼底时(约1米),应控制混凝土灌注速度,当钢筋笼埋入混凝土中4m 以上,再提升导

管,使导管底口高出钢筋笼底2m 以上。

7、灌注的混凝土顶面应高出设计桩顶高程0.5-1.0m ,以确保桩身混凝土的质量(多出的混凝土在进行桩头处理时清除)。

8、监理人员对灌注作业进行全过程旁站,见证施工单位检测混凝土性能指标并留取试件,每根桩制作混凝土检查试件不少于二组。督促施工单位认真做好相关施工记录,监理现场签认。

1.3.10成桩后,所有钻孔桩桩身混凝土质量均应进行低应变动测法检测;桩径大于等于2.0m 或桩长大于40m 或复杂地质条件下需按设计要求进行声波透射法检测;专业监理工程师现场见证无损检测。对质量有疑问的桩,应采用钻芯取样检测。

1.3.11钻孔桩钻孔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验标及下表规定:

钻孔桩钻孔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表1.3.11

1.4桩基承台

1.4.1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按所批准方案施工。

1.4.2桩身顶端上层浮浆必须凿除,凿除后顶面应平整,粗骨料呈现均匀,不得损坏桩基钢筋,凿除后桩顶高程偏差应控制在0至-3cm 。人工凿除时

混凝土强度不小于2.5MPa, 用风动机等机械凿除时混凝土强度不小于10 MPa 。在凿除过程中应修齐预留钢筋,不得任意弯折或加热后修整。钢筋表面应清理干净,钢筋应按设计要求形成喇叭口,并按设计要求补充箍筋。检查嵌入承台的桩身混凝土面及钢筋,桩体埋入承台长度及桩顶主筋锚入承台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1.4.3检查承台钢筋的质量和规格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钢筋的加工及安装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1.4.4检查基底面修整情况,检查底面及侧面按设计要求设置保护层垫块。

1.4.5承台中预埋墩(台)身钢筋的质量和规格、数量、间距等应满足设计要求。

1.4.6大体积混凝土温控管线及测试元件应准确安装并固定良好。

1.4.7督促施工单位按所批准方案进行承台侧模的加工及安装,安装好施工人员操作平台。

1.4.8承台混凝土应在无水条件下浇筑,混凝土下料口的布置应合理,从高处向模板内倾卸混凝土时,其倾卸高度不宜大于2米;当倾卸高度超过2米时,应通过串筒、溜槽等措施下料。

1.4.9混凝土的原材料按冬季或夏季施工处理,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当环境昼夜平均气温连续3d 低于5℃或最低气温低于-3℃时应采取冬期施工措施,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应低于5℃;当环境昼夜平均气温大于30℃时,应采取夏(热)期施工措施降低混凝土水化热和内部温度,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宜高于气温且不宜超过30℃。

1.4.10混凝土浇筑宜从中间开始,往四周扩散,并分层浇筑,分层厚度控

制在规范要求范围内。

1.4.11混凝土应多点下料,振捣应及时跟进到位,不得采用振捣方式赶料。

1.4.12对分层施工的承台,施工缝的处理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1.4.13要求施工单位做好承台顶面混凝土的收浆工作。

1.4.14做好承台混凝土的温控和养护检查工作,并做好相关记录。混凝土养护期间,混凝土芯部最高温度不宜超过65℃,混凝土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度之差、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不宜大于20℃,养护用水温度与混凝土表面温度之差不得大于15℃。

当环境温度低于5℃时禁止洒水养护。

1.4.15督促施工单位做好施工记录,对钢筋加工和钢筋安装进行巡视检查和中间检查,对报验的钢筋和模板进行验收,对混凝土浇筑过程进行旁站,并督促施工单位按要求检测混凝土坍落度、含气量、入模温度、留置混凝土试件,对温控及养护工作进行巡视检查。

1.4.16承台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验标及下表规定:

承台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表1.4.16

2 墩台

2.1一般规定

2.1.1熟悉设计图纸,熟悉结构特点、技术要求,制定《监理实施细则》。

2.1.2审查施工方案,审查安全、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措施,重大复杂技术方案督促施工单位组织专家论证。

2.1.3按设计和合同要求督促做好试验性工程的工作。

2.1.4审批进场人员、材料和机械设备。

2.1.5审批测量放样报验报告。

2.1.6浇筑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前,检查采取的降温防裂措施,如冷却原材、埋设循环冷却水系统等。

2.1.7墩台施工完毕,督促施工单位对全桥中轴线、跨度贯通测量,检查标出各墩台中心线、支座十字线、梁端线及锚栓孔位置。

2.1.8按合同要求督促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埋设沉降观测点,对完成施工的墩身进行沉降观测。

2.1.9审查工程开工报告。

2.2墩台身施工监理控制要点

2.2.1基础顶面处理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将基础顶面浮浆凿除,冲洗干净,整修连结钢筋,并在基础顶面测定中线、高程,放样出墩台轮廓线。

2.2.2钢筋原材料质量和规格、钢筋加工尺寸、钢筋数量和钢筋间距等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按所批准工艺要求进行钢筋接头施工,并按规定进行外观质量和力学性能检验,钢筋接头应按设计及规范要求错开,配置在“同一截面”内受力钢筋接头的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

2.2.3模板规格、强度、刚度满足要求,模板安装位置准确并固定良好,模

板拼缝完好,与基础面(下节段混凝土)接触良好(密贴),模板接缝应严密,不得漏浆,模板顶面宜略高出计划施工混凝土面;接地钢筋的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模板和支架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验标及下表规定:

墩台模板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表2.2.3

2.2.4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应作为控制重点 ,严格按设计要求检查各项指标是否满足耐久性混凝土要求。

2.2.5混凝土泵管应固定良好,接头应不漏浆,浇筑混凝土前应使用砂浆润管。

2.2.6混凝土下料口布置应合理,从高处向模板内倾卸混凝土时,其倾卸高度不宜大于2米;当倾卸高度超过2米时,应通过采取串筒、溜槽等措施下料,应妥善安排施工人员作业平台。

2.2.7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多点下料,振捣应到位,不能以振捣方式赶料,应经常检查模板、钢筋、沉降观测点及预埋部件的位置和保护层的尺寸,确保其位置正确不发生变形。

2.2.8墩台身混凝土宜一次连续浇筑。当分段浇筑时,每节段的顶面应注意收浆,混凝土与混凝土之间接缝,周边应预埋直径不小于16mm 的连接钢筋,

埋入与露出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5倍,间距不大于20cm 。

2.2.9对混凝土养护和拆模等应符合相关施工技术标准和铁道部颁发的有关铁路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条件的相关规定。混凝土养护期间,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不宜超过65℃,混凝土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度之差、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不宜大于15℃,养护用水温度与混凝土表面温度之差不得大于15℃。当环境温度低于5℃时禁止洒水养护。拆模时混凝土芯部与表面、表面与环境之间温差不大于15℃,混凝土内部开始降温前不得拆模。

2.2.10墩台顶帽施工前后均应复合设计要求。

2.2.11墩台身施工完毕,应对全桥进测其跨度及支承垫石高程。施工中应确保支承垫石钢筋网及锚栓孔位置正确,垫石顶面平整,高程符行中线、高程及跨度贯通测量,并标出各墩台的纵横向中心线、支座十字线、梁端线及锚栓孔位置,暂不架梁的锚栓孔或其他预留孔,应排除孔内积水并将孔口封闭。

2.2.12混凝土墩台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验标及下表规定:

混凝土墩台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表2.2.12

2.1.13浇筑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前,应根据结构截面尺寸大小预先采取必要的降温防裂措施,如搭设遮阳棚、埋设循环冷却水系统等。

2.1.14监理人员应督促施工单位做好记录,对钢筋加工和钢筋安装进行巡视检查和中间检查,对完成的节段钢筋和模板进行验收,对混凝土浇筑过程进行旁站,并督促施工单位按要求检测混凝土坍落度、含气量、入模温度、留置混凝土试件。

2.1.15高墩施工监理要点

1、审查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模板及爬升系统方案、操作规程。

2、督促施工单位控制好模板拆模时混凝土的强度及温度控制。

3、督促施工单位控制模板提升的垂直高度,模板提升到位后,检查模板空间位置,符合要求,签认报验资料。

4、检查混凝土面凿毛,无松散混凝土及杂物,浇筑时,接缝处检查防漏浆措施。

2.2 锥体填筑

2.2.1锥体填筑前应对原地面进行处理、压实,并准确放样。

2.2.2锥体填筑材料应满足设计要求。

2.2.3锥体应与桥台过渡段同步施工。施工中采用小型机械分层填筑压实。锥体填筑的检查项目和标准与相邻路堤标准一致。

2.3桥台的排水及防护

2.3.1桥台顶道砟槽应做好防水层、保护层与排水坡度,平顺无凹坑。

2.3.2桥台采用预埋泄水管向台外排水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铸铁管或钢管内外面均应除铁锈污斑,并涂沥青防锈,管身坡度不

得小于3%;

2、进水口应设有孔铁板(铁蓖子),两面均应涂沥青;

3、管口应伸出桥台侧面(底面)一段距离;

4、防水层与泄水孔必须衔接良好。

3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

3.1一般规定

3.1.1熟悉设计图纸,熟悉结构特点、技术要求,制定《监理实施细则》。

3.1.2审查施工专项技术方案,审查安全、重大复杂技术方案督促施工单位组织专家论证。

3.1.3按设计和合同要求督促做好试验性工程的工作, 督促编制新技术、新工艺验收标准。

3.1.4审批进场人员、材料和机械设备。

3.1.5按合同要求督促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埋设沉降观测点,制定复杂结构施工的监测监控措施。

3.1.6 审批工程开工报告

3.2 梁场建设

3. 2.1制梁场建设前应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其规模应根据供应范围内桥梁种类、数量,梁的供应时间、生产周期,及以后的拆迁、场地恢复等因素综合考虑。

3.2. 2预制梁按铺架施组安排的顺序安排生产和存放。尤其注意多片梁的每

孔梁的配套生产和存放顺序,保证配装同一孔梁的每一片梁,其浇注混凝土日期及预加应力的龄期差满足设计要求且不应超过6d 。

3.2. 3施工前对所用原材料的料源进行考察,以确保料源充足,满足工程需要。原材料的品种、规格和性能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和设计要求。使用前必须检验合格。

3.2. 4模板及支架应有专门的工艺设计,其强度、刚度及稳定性,应能满足施工荷载要求和工艺要求。模板配套数量应和生产规模相适应。模板及支架加工质量应符合桥梁设计图纸和工艺设计要求。模板的全长及跨度应考虑拱度及预留压缩量。模板预留孔和预埋件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模板使用前应配套试拼,检验合格后方可投产使用。

3.2. 5制梁场应按施组要求配备施工及计量设备。计量设备使用前应通过检定和认证。施工设备应状态良好,数量配备应能保证生产的连续进行。

3.2. 6制梁台座应有专门施工工艺设计。其强度、刚度、稳定性和构造,应能满足施工各阶段施工荷载要求和施工操作要求。台座地基承载力应满足制梁要求,否则应进行处理,特别是采用顶梁工艺时,两端部位的地基须特殊处理,以防集中受力而引起地基下沉。对于数量较少的桥梁,可考虑一台多用,按大跨度桥梁建设台座,以减少投入。

3.2.7存梁台座结构和地基应具备足够的承载能力。并应采取措施避免不均匀沉降,保证台座顶面高程偏差小于设计偏差。对有盐雾侵蚀影响的梁场,其存梁台位应高出地面200mm 以上。存梁场地应排水通畅,无积水。

3.3后张法预制混凝土梁监理控制要点

3.3.1 制梁准备阶段的监理工作

1、审查铁道部核发的现场制梁生产许可证等资质文件。

2、审查施工单位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工艺细则,重点审查首件试制程序、工艺,审查特殊季节的施工措施。

3、检查制、存梁和试验场地,核查台座的设计以及计算资料。台座排水良好,反拱符合设计要求。

4、检查模板、张拉设备、混凝土设备、钢筋加工设备等制梁设备。 5、检查龙门吊、卷扬机、滑移车等吊装及滑移设备。

6、检查制梁场试验室的试验资质证书和压力试验机、万能试验机、恒温养护箱、混凝土试块标养设备等主要试验和检测设备。查验试验人员资格证书。

7、检查水泥、组细骨料、掺合料和外加剂、拌和用水、钢筋、防水材料以及预应力钢绞线、锚具等进场材料,尤其注意检查粗细骨料的碱活性反应检验报告。

8、审查混凝土配合比。其中混凝土的强度、弹性模量、水泥用量、水胶比等指标应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使用过程中如果原材料发生较大变化,应要求制梁单位重新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试验。

3.3.2 预应力筋的品种、级别、规格、数量和穿入管位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3.3.3预应力筋穿束前应用压力水冲洗管道内杂物,观察孔道内有无串孔现象,并用风吹干管道内水分。

3.3.4当采用抽拔胶管预留管道时,胶管直径应保证成孔孔径符合设计要求,其极限抗拉力不得小于7.5KN ,且弹性恢复性能较好,胶管内应插入芯

棒,以增加刚度。胶管接头宜设在跨中处,接头用铁皮套接,套接长度不小于30cm , 并应密封不漏浆。胶管抽拔后,应用检孔器对梁体预留管道逐孔检查、疏通。

3.3.5当采用金属波纹管预留孔道时,波纹管质量、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当需接长时,可采用大一号同型波纹管作为接头管,接头管长度不得小于30cm ,接头位置应避开孔道弯曲处。接头管两端用密封胶带或塑料热缩管封裹严密。管内应预先穿入塑料管或预应力筋束以增加刚度,并在混凝土初凝前窜动。

3.3.6当采用塑料波纹管预留孔道时,塑料波纹管的制作材料和管道性能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波纹管的波峰和纵向接缝处壁厚:内径ф<100mm 管不小于2mm ,内径ф≥100mm 管不小于2.5mm 。接头应采用专门焊接机械焊接或采用本身具有密封性能的塑料联结器连接。

3.3.7支立模板时,应采取措施防止管道位移。浇筑混凝土前应检查管道位置及完好情况,符合设计要求方可浇筑混凝土。

3.3.8箱梁梁体混凝土浇筑应快速连续浇筑成形。一般可采取斜向分段、水平分层的浇筑方法,由一端向另一端浇筑,斜向分段长度4-5m ,水平分层厚度不宜大于30 cm 。每片梁混凝土浇筑,应在最先浇筑的混凝土初凝前全部完成。

3.3.9采用泵送混凝土浇筑梁体时,宜采用混凝土布料机布料。

3.3.10梁体模板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应达到设计强度的60%以上。梁体拆模时,梁体内部温度与表层温度、表层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不应大于15℃,大风天气及气温急剧变化时不应拆模,

当环境温度低于0℃时应待表层混凝土冷却至5℃以下方可拆模。 3.3.11 预应力施加

1、检查制梁单位预应力孔道、扩孔段和锚口摩阻测试,以确定预应力的实际损失,根据实测结果对张拉控制应力做适当调整,确保梁体预应力准确。

2、检查预应力施加条件。预张拉时,端模应拆除,内模应松开,不应对梁体压缩造成阻碍 ,预应力筋张拉数量、位置和张拉力值应符合设计要求;初张拉应在梁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80%后进行,预应力筋张拉数量、位置和张拉力值应符合设计要求,初张拉后可将梁吊移出台位;终张拉应在梁体混凝土强度和弹性模量达到设计要求,且混凝土龄期不少于10d 时方可进行,张拉时应以控制应力相应的油压表读数为主,以钢绞线的伸长值作校核。张拉前专业监理工程师应对梁体进行全面的检查。

3、张拉应按设计要求的张拉顺序进行,应使千斤顶、锚具和孔道位于同一轴线上;两端张拉时宜两端同步张拉,保持千斤顶加压速度相近和两端钢绞线伸长量基本一致。张拉时,左右两腹板对称张拉,以防止梁体发生扭曲。

4、张拉预应力筋实测伸长值与计算理论伸长值的差值不应超过6%。 3.3.12孔道压浆宜在预应力筋张拉完成后48h 内进行。压浆过程中及压浆后3d ,梁体温度不应低于5℃,否则应采取养护措施使之满足规定温度。当环境温度高于35℃时,应在温度较低时段进行压浆。压浆前应采用密封罩或水泥浆封闭锚具孔隙。

3.3.13管道压浆用水泥浆应按设计要求强度配制,水胶比不大于0.33,且

不应泌水。水泥浆初凝时间不小于4h ,终凝时间不大于24h 。压浆材料中不得含有高碱膨胀剂(总碱含量不应超过0.75%)或以铝粉为膨胀源的膨胀剂,严禁掺加氯盐类、亚硝酸盐类或其他对预应力钢筋有腐蚀作用的外加剂。氯离子含量不应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0.06%。水泥浆应随拌随用,置于储浆筒的浆体应持续搅拌,从拌制到压入管道的时间间隔一般不应超过40min 。水泥浆拌制均匀后,应经孔格不大于3mm ×3mm 筛网过滤后方可压入孔道。压浆时浆体温度应在5℃-30℃之间。

3.3.14同一管道压浆应连续进行,一次完成。同一管道压浆因故中断时,应立即用压力水将孔道冲洗干净。

3.3.15 检查端头封堵, 封堵混凝土应采用收缩补偿混凝土, 其强度不低于设计要求。

3.3.16 专业监理工程师检查防水层、保护层。铺设防水层前,检查制梁单位对基层的处理情况,保证基层清洁、平整、无凹凸不平现象。 3.3.17 专业监理工程师检查混凝土梁出厂资料, 重点检查出厂合格证、静载试验报告、张拉记录以及验收记录。

3.3.18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模板尺寸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验标及下表规定:

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模板尺寸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表3.3.18

3.3.19钢筋混凝土简支梁钢筋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验标及下表规定:

钢筋混凝土简支梁钢筋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表3.3.19

3.3.20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外形尺寸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验标及下表规定:

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外形尺寸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表3.3.20

注:1 表中有“△”的3项为关键项点,其实侧偏差不得超出允许偏差范围。 2 梁体顶面平整度应同时满足无砟轨道的技术要求。

3.4 预制梁架设

3.4.1 总监理工程师应审批施工单位的施工方案

1 审查移架梁设备的结构工艺设计、 施工工艺设计、安全和防护措施等。

2督促施工单位编制架梁的作业细则并监督施工单位严格按照作业细则操作架桥机,避免违规操作。

3 督促施工单位架设完每片梁后检查架桥机的主要承重构件情况。

3.4.2检查桥梁墩台的高程、中线、孔跨、支座中心线、支撑垫石标高,复核施工单位的测量资料。

3.4.3 架梁前,检查桥头线路的加固与预压情况。架设时,专业监理工程师应检查梁的吊点位置,并对顶梁、捆梁、吊梁、落梁就位、安装支座等步骤进行检查,特别要检查安全措施,避免梁体倾斜、翻到。

3.4.4 运梁前,专业监理工程师应检查所经线路的质量,查阅线路验收记录,检查梁存放和运输支点的位置、运梁车的试运行情况。梁存放和运输支点的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且支点应位于同一平面上,箱梁同一端支点相对高差不得大于2mm 。架设时吊点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3.4.5 预制箱梁架设落梁应采用支点反力控制,支承垫石顶面与支座底面间隙灌浆硬化前,每个支点反力与四个支点反力的平均值之差不得超过 ±5%。支座砂浆强度达到20MPa 、千斤顶撤出后方可通过运架设备。 3.4.6 预制箱梁架设后的相邻梁跨梁端桥面之间、梁端桥面与相邻桥台胸墙顶面之间的相对高差不得大于10mm 。预制箱梁桥面高程不得高于设计高程,也不得低于设计高程20mm 。

3.4.7 预制箱梁支承垫石顶面与支座底面间的砂浆厚度不得小于20mm ,也不得大于30mm 。

3.4.8 支座安装的质量控制按验收标准和设计要求。重点检查支座的规格和安装方向。落梁就位时,见证检查临时支座四支点反力符合要求方同意支座底面间隙压浆。检查冬季施工支座砂浆的保温措施。

3.4.7 架设完成后,专业监理工程师应检查梁的表观质量,应达到全桥梁体基本平顺,梁体稳固,梁缝均匀,梁体无损伤。两侧挡砟墙外缘平直圆

顺。

4悬臂浇筑混凝土连续梁

4.1 一般规定

4.1.1熟悉设计图纸,熟悉结构特点、技术要求,制定《监理实施细则》。 4.1.2审查施工方案,审查安全、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措施,重大复杂技术方案督促施工单位组织专家论证。

4.1.3按设计和合同要求督促做好试验性工程的工作。 4.1.4审批进场人员、材料和机械设备。 4.1.5审批测量放样报验报告。

4.1.6浇筑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前,检查采取的降温防裂措施,如冷却原材、埋设循环冷却水系统等。

4.1.7按合同要求督促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埋设沉降观测点,对完成施工的梁体进行沉降观测。 4.1.8审查分部工程开工报告。

4.2 悬臂浇筑施工

4.2. 1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悬臂浇筑施工前,应采用临时支座将墩顶梁段与桥墩临时固结牢固。

4.2. 2悬臂浇筑所使用的挂蓝,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结构形式、几何尺寸应适应梁段高度变化及与浇筑梁段搭接需要和走行需要。挂蓝走行和浇筑混凝土时的抗倾覆稳定系数不得小于2,挂蓝使用前应进行

安装、走行性能工艺试验和按设计要求进行载重试验。

4.2. 3桥墩两侧悬臂浇筑段应对称、平衡施工,实际不平衡偏差不得大于设计要求数值。施工时挂蓝应在梁段预应力张拉完成后对称移动。 4.2. 4悬臂浇筑梁段施工过程中,应进行线型监测,发现超出允许偏差应及时调整纠正。

1、线形控制的计算书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出具。

2、因施工确需在连续梁上开窗(开孔)时,必须报请设计同意并出具方案后方可实施。

3、 0号块梁支架的地基,应有满足支架荷载传递的地基承载力,并要求支架地基周边排水良好,避免积水浸泡地基,降低支架地基承载力。 4.2. 5悬臂梁段的混凝土浇筑,应从前端开始在根部与已浇筑梁段连接,已浇筑梁段接茬混凝土应充分湿润;边跨非对称现浇梁段施工时,混凝土浇筑应向合龙口靠拢,并应对梁段高程进行监测,使合龙口高差控制在允许偏差范围内。

1、应加强横隔梁与腹板相交处纵、横钢筋的进度、张拉齿板处的加强钢筋的安装,主跨跨中底板加强钢筋的安装等部位的钢筋安装的顺序、方法及钢筋安装质量的监控。严禁随意切断钢筋或改变钢筋设计的形状。

2、应加强对锚垫板张拉支顶平面与预应力筋力线正交的监控。 4.2. 6合龙梁段混凝土浇筑前,合龙口两端悬臂预压重应符合设计要求并于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逐步拆除。

4.2. 7合龙梁段应采用微膨胀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强度宜提高一级。 4.2. 8合龙梁段混凝土应在一天中气温最低时间快速、连续浇筑。

4.2. 9合龙梁段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加强保湿保温养护,控制箱梁内外温差并应将合龙梁段及两悬臂端部进行覆盖降低日照温差影响。

4.2. 10混凝土浇筑前应将合龙口单侧梁墩的临时固结约束解除,合龙梁段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时应及时进行预应力筋张拉。

4.2. 11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体系转换必须在合龙梁段纵向连续预应力筋完成张拉、压浆和墩顶梁段与桥墩的临时固结解除后按设计要求顺序施工;支座安装以高程控制为主,反力作为校核。

4.2. 12 预制梁段的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验标及下表规定:

预制梁段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表4.2.12

4.2. 13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钢筋安装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验标及下表规定: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钢筋安装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表4.2.13

注:表中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实测偏差不得超出允许偏差范围。

5 涵洞工程 5.1 一般规定

5.1.1 施工前,专业监理工程师应审批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重点审查涵洞地基和基础的施工方法、涵身的施工方法、安全和防护措施等。

5.1.2 检查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和砌体工程采用的材料符合规定和设计要求。

5.1.3 检查基坑尺寸,满足施工需要,基底检查,土质、处理方法和承载力应符合设计要求。督促按设计要求及时回填。

5.1.4 按规定检查防水层施工,防水层类型应符合设计要求。

5.1.5 涵洞进出口的河床应符合设计要求,洞口铺砌工程与上下游河床、排水设施连接应平顺、稳固,铺砌施工符合规定。

5.1.6 沉降缝设置符合设计要求。端面应竖直、平整,上下不得交错搭压影响沉降。填缝材料符合要求,并连续填塞密实。涵洞的沉降控制应符合设计要求。

5.1.7 涵洞处路堤缺口填筑,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在涵身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必须从涵身两侧对称、水平、分层填筑,并碾压密实。当涵顶填土厚度超过1.0m 后,方可通行大型机械。涵身两侧1m 范围内的填土不得用大型机械施工,宜采用人工配合小型机械的方法夯填密实。 5.2 装配式混凝土涵洞涵节制作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验标及下表要求:

装配式混凝土涵洞涵节制作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表5.2

5.3装配式涵洞装配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5.3预制混凝土盖板、拱圈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5.4混凝土涵洞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6防水层及沉降缝 6.1 防水层

6.1.1施工单位应对防水层所用原材料按批次进行进场验收,并按现行国家标准作性能检验,其质量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6.1.2 防水层及沉降缝施工前,施工单位应按设计要求,编制施工方案,进行技术交底。

6.1.3 防水层严禁在雨、雪天和五级风及其以上时施工。

6.1.4 防水层隐蔽前,应进行防水层隐蔽工程验收,未经验收合格不得隐蔽。

6.1.5 防水层和保护层所用原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等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6.1.6 防水层施工部位、构造形式、厚度、坡度和细部做法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6.1.7 保护层施工部位、构造形式、厚度、坡度和断缝处理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桥面保护层表面裂缝宽度不得大于0.2mm ,专业监理工程师用刻度放大镜检查。

6.1.8 防水层不得渗水。雨后或采用蓄水的办法检验防水层的渗水情况,监理人员见证。

6.1.9 防水层的基层应平整、清洁、干燥,不得有空鼓、松动、蜂窝麻面、浮碴、浮土和油污。

6.1.10 防水层的表面质量应达到涂层厚薄一致,卷材粘贴牢固,搭接封口正确。不得有滑移、翘边、起泡、损伤等现象。坡度平顺,排水通畅。 6.1.11 保护层的表面质量应达到与防水层粘结牢固,结合紧密,厚度均匀一致。表面平整密实,不得有疏松、起砂、脱皮、损伤等现象。

6.1.12 防水层和保护层的材料称量的允许偏差位2%。 6.1.13 沥青胶结材料使用温度的允许偏差为-10℃。 6.1.14防水层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验标及下表规定:

防水层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表6.1.14

6.2 沉降缝

6.2.1 沉降缝所用原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等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6.2.2沉降缝位置、尺寸、构造形式和止水带的安装等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6.2.3沉降缝不得漏水。

6.2.4沉降缝填塞前,缝内应清扫干净,保持干燥,不得有杂物和积水。 6.2.5沉降缝的表面质量应达到缝宽均匀,缝身竖直,环向贯通,填塞密实,外表光洁。

7附属设施

7.1 挡砟墙、防护墙、电缆槽、接触网支柱基础、步行板、人行道、栏杆或声屏障、保护层、泄水孔、伸缩缝和接地措施所用的材料和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检查所用材料质量和规格,查验产品合格证。

7.2 挡砟墙、电缆槽、接触网支柱基础、步行板、人行道、栏杆或声屏障施工应符合铁道部现行铁路混凝土施工标准的有关规定,梁体桥面 接触网支柱基座处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局部加固。挡砟墙、端边墙的高度应符合设

计要求。

7.3 电缆槽、接触网支柱基座设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接触网支柱基座预埋螺栓位置准确、基座平整。

7.4 双侧人行道栏杆或声屏障内侧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人行道栏杆平直且扶手高度一致。

7.5 人行道步行板应铺设平齐、稳固、无损坏,板间空隙应均匀。 7.6 泄水孔应符合设计要求,位置应准确,安装牢固。

7.7 梁端伸缩缝预埋钢板位置应准确,橡胶止水带与边压块无缝隙,橡胶止水带外形尺寸符合设计要求,盖板平整。

桥涵工程监控要点

实施标准化管理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铁路建设新理念、又好又快推进大规模高标准铁路建设的必然选择,是实现“六位一体”管理要求的重要载体,是提升建设项目和参建企业管理水平的有效举措,是解决工程质量安全问题的根本方法。铁路建设新形势对监理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不断深入推进监理标准化既是适应铁路建设新形势的需要,也是提高监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和推动铁路建设监理行业发展的动力。

当前铁路建设规模大、项目多、技术要求高、质量安全压力大,各参建监理单位的管理形式、内容、深度不一样,同一个项目的监理人员的素质也各不相同。此外,由于建设规模扩大的需求,新加入的监理人数也急剧增多。不同的企业、不同的项目、不同的监理人员要实现相同的目标,就需要有一套统一的管理标准以及统一的尺度来要求。要实现监理工程师乃至监理员的日常工作标准化,尤其需要有一套标准作业程序来予以规范和指导,这也是目前广大监理人员和相关各方共同的需求。为此,我们组织力量以现行的铁道部建设管理规章、高速铁路标准和监理规范为基础,结合目前铁路建设监理管理实际,从专业监理工程师日常检查、审核工作入手,编写了《监理标准化路基工程监控要点》、《监理标准化桥涵工程监控要点》、《监理标准化隧道工程监控要点》、《监理标准化试验检测监控要点》、《监理安全标准化管理制度及控制要点》 五套监理标准化用书。

标准化用书对专业监理工程师检查、审核工作的步骤、内容和要点分专业进行了明确、规范和统一。力图解决概念笼统,标准不具体,操作困难等问题,以便于全体监理人员掌握执行,从而实现在不同单位、不同项目的相同专业、相同岗位、相同工序等层面可复制和可持续运用。旨在为监理标准化工作的规范创新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本书编写过程中,得到了青荣城际铁路工程建设指挥部和中铁济南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中铁济南监理公司中南部通道监理站各级领导的大力鼓励、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标准化用书在编印过程中,由于时间较紧,编者水平有限,经验不足,相对于铁路建设新技术、新标准的快速发展,书中谬误在所难免,希望广大监理工作人员和读者在使用过程中及时提出宝贵意见,以期在今后的修订中补充和完善,谨此表示感谢。

主编单位:中铁济南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青荣城际铁路工程监理站

主要起草人: 梁津华 朱元剑 黄锋 罗朝柱 厉国

参 审 人: 王 亮 窦拥军

本书编写组

二〇一一年六月十五日

1

目 录

1基础 .................................................................................................................... 1

1.1一般规定 ........................................................................................................ 1

1.2明挖基础 ........................................................................................................ 1

1.3钻孔灌注桩 . ................................................................................................... 3

1.4桩基承台 ........................................................................................................ 8

2 墩台 ............................................................................................................... 10

2.1一般规定 ...................................................................................................... 10

2.2墩台身施工监理控制要点 . ......................................................................... 11

2.2 锥体填筑 ..................................................................................................... 14

3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 . ........................................................................ 15

3.1一般规定 ...................................................................................................... 15

3.2 梁场建设 ..................................................................................................... 15

3.3后张法预制混凝土梁监理控制要点 . ......................................................... 16

3.4 预制梁架设 . ................................................................................................ 23

4悬臂浇筑混凝土连续梁 . ................................................................................. 25

4.1 一般规定 ..................................................................................................... 25

4.2 悬臂浇筑施工 . ............................................................................................ 25

5 涵洞工程 ......................................................................................................... 28

5.1 一般规定 ..................................................................................................... 28

6防水层及沉降缝 . ............................................................................................. 30

6.1 防水层 ......................................................................................................... 30

6.2 沉降缝 ......................................................................................................... 32

7附属设施 .......................................................................................................... 32

1基础

1.1一般规定

1.1.1熟悉设计图纸,熟悉结构特点、技术要求,制定《监理实施细则》。

1.1.2审查施工方案,审查安全、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措施,重大复杂技术方案督促施工单位组织专家论证。

1.1.3按设计和合同要求督促做好试验性工程的工作。

1.1.4审批进场人员、材料和机械设备。

1.1.5审批测量放样报验报告。

1.1.6浇筑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前,检查采取的降温防裂措施,如冷却原材、埋设循环冷却水系统等。

1.1.7审查工程开工报告。

1.2明挖基础

1.2.1阅读地质资料、水文资料,做好地质勘探结果分析,审查施工工艺方案,特别是基坑、开挖范围和坡度、支护、弃土位置、防排水等方案是否符合现场实际情况;督促施工单位对支护结构、周围环境随时进行观察和监测,当发生异常情况时停止施工及时处理,待恢复正常后方可继续施工。

1.2.2审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抽检原材料,核查施工机械,开挖前的测量放线。

1.2.3审查工程开工报告。

1.2.4基坑开挖和支护监理控制要点

1、检查基坑开挖方式、开挖坡度、支护形式、开挖尺寸是否符合施工工艺设计要求。

2、督促加强基坑防排水措施。

3、检查对开挖的深大基坑建立监测系统,进行安全防护。

4、若施工时基坑顶有动载时,坑顶边缘与动载间应留有不小于1m 的护道。当地质、水文条件不良,或动载过大,施工单位应对基坑开挖边坡稳定进行检算,根据检算结果再确定采用增宽护道或其它加固措施。

5、基底应避免超挖,当基坑开挖接近基底20㎝时,专业监理工程师应到场检查。土质基底不得采用大型机械开挖,石质基底不得采用爆破开挖。

6、基坑开挖后选择合适的检验方法进行基底承载力检测;勘察设计

单位对地基进行现场确认。

7、挖至标高的土质基坑,不得长久暴露、扰动或浸泡。

8、检查基坑平面位置、坑底尺寸满足设计和施工工艺设计要求。

9、检查回填填料及回填工艺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1.2.5基底高程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验标和下表规定:

桥梁基坑基底高程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表1.2.5

1.2.6基础施工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验标及下表规定:

基础施工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表1.2.6

1.3钻孔灌注桩

1.3.1监理人员需熟悉的基础资料

1、掌握水文、地质情况,针对卵石、裂隙、溶洞地层、承压水地层、含可燃气体等地层,督促施工单位研究专项方案。

2、熟悉设计文件中关于桩的种类、桩径、桩长、嵌岩深度、终孔原则及清孔要求、钢筋笼的相关要求、混凝土的相关要求、质量检验的相关要求。

3、了解承台结构,相关预埋件。

4、按设计和合同要求,监理试桩工程。

1.3.2审查钻孔桩施工方案

重点审核成孔工艺、钢筋笼成型工艺、混凝土灌注工艺、钻机选型、钢筋笼运输及安装方案等。

1.3.3督促检查施工单位完成水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试配。

1.3.4督促施工单位按所报方案进行钢护筒埋置,钢护筒的顶面位置、倾斜度偏差、埋置深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岸滩上,黏性土、粉土应不小于1m ,砂类土不应小于2m 。当表

层土松软时,宜将护筒埋置到较坚硬密实的土层中至少0.5m ;埋设护筒应

在护筒周围回填黏土并分层夯实。

2、水中筑岛上,护筒宜埋入河床面以下1m 。水中平台上可按最高施

工水位、流速、冲刷及地质条件等因素确定埋深,必要时打入透水层。

3、季节性冻土地区,护筒底应进入到冰冻线以下未冻土层中不少于0.5m 。

4、护筒内径应适当大于设计桩径,具体数值应根据采用的钻机类型确定。

5、护筒顶面宜高出施工水位或地下水位2m ,并高出施工地面0.5m ,其高度尚应满足孔内泥浆面高度的要求。

6、护筒顶面中心与设计桩位偏差不得大于5cm ,倾斜度不得大于1%。

1.3.5钻孔过程监理控制要点

1、钻机的平面位置应按桩位施工放样要求控制,开孔的孔位必须准确,其垂直度应按桩的倾斜度要求控制。钻机固定良好,顶端应用缆风绳对称拉紧,确保在钻进过程中不发生移位或倾斜,钻头或钻杆中心与护筒中心偏差不得大于5cm 。

2、督促施工单位观测检查孔内泥浆水头高度,预防坍孔、缩孔。

3、督促施工单位勤检查钻机性能和孔内钻进的变化,避免掉钻头。

4、督促施工单位按频率测试泥浆性能指标,见证泥浆比重和含砂率试验。泥浆性能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

泥浆比重:正循环旋转钻机、冲击钻机使用管形钻头钻孔时,入孔泥浆比重为1.1~1.3;冲击钻机使用实心钻头钻孔时,孔底泥浆比重砂黏土不宜大于1.3,大漂石、卵石层不宜大于1.4,岩石不宜大于1.2。反循环

旋转钻机入孔泥浆比重可为1.05~1.15。

黏度:一般地层16~22s ,松散易塌地层19~28s 。

含砂率:新制泥浆不大于4%。

胶体率:不小于95%。

PH 值:应大于6.5。

为提高泥浆黏度和胶体率,可在泥浆中掺入适量的碳酸钠、烧碱等,其掺量应经试验决定。造浆后应试验全部性能指标。钻孔过程中应随时检验泥浆比重和含砂率,并填写试验记录表。

5、渣样检查与地层核实

督促施工单位按要求捞取渣样保存,填写施工记录。检查记录土层变化情况,与地质剖面图核对,发现地质情况与设计文件不符时,应及时要求施工单位报告设计单位进行复核。

1.3.6钻孔作业终孔检查要点

1、严格按设计终孔原则控制终孔。

2、采用多种办法综合判断能否终孔,避免误判。

3、对孔深、孔径、倾斜度等项目进行检查,符合设计要求。监理见证使用钢尺复核测绳。

1.3.7清孔的监理控制要点

1、督促施工单位按批准的清孔工艺进行清孔。

2、在清孔排渣过程中应保持孔内水头,以防坍孔。

3、严禁采用加深钻孔深度方法代替清孔。

4、清孔应达到以下标准:孔内排除或抽出泥浆手摸无2~3mm 颗粒,

泥浆比重不大于1.1,含砂率小于2%,黏度17~20s. 浇筑水下混凝土前孔底沉渣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柱桩不大于5cm ,摩擦桩不大于20cm ,否则应进行二次清孔。

1.3.8钢筋笼加工及钢筋笼安装的监理控制要点

1、进场的钢筋应经检验合格后才能使用。

2、钢筋骨架的加工制作应符合验标及下表规定:

桩基钢筋笼允许偏差、检验方法 表1.3.8

3、长桩骨架应分段制作,分段长度应根据运输及吊装、安装条件确定,钢筋接头的加工应严格按批准的工艺试验确定的工艺进行,并按规定进行外观质量和力学性能检验,钢筋接头应按设计及规范要求错开,配置在“同一截面”内受力钢筋接头的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应符合设计和验标要求。

4、骨架外侧应按要求设置控制保护层厚度的垫块,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垫块数量不应少于每平方米4个。

5、检查钢筋骨架运输与起吊措施,确保不发生变形,必要时应增加辅助结构。

6、安装钢筋笼时,应对准桩孔中心,垂直下放,应平稳、小心,避免钢筋笼碰孔壁;准确控制钢筋笼顶标高,到位后应对钢筋笼进行良好固定。

7、对多节段的钢筋骨架,进行现场接长作业时,对已下钢筋骨架应固定良好,监理人员应对现场接头施工进行旁站监督与签认。

8、钢筋笼下放完成,应督促施工单位进行自检并报验,监理进行复验并签认。

1.3.9水下混凝土灌注的监理控制要点

1、导管使用前应试拼试压,不得漏水,各节应统一编号,在每节上按自下而上标识尺度;导管组装后轴线偏差不宜大于孔深的0.5%,宜不宜大于10cm ;组装时,连接螺栓的螺帽宜在上;试压的压力宜为孔底静水压力的1.5倍。

2、旁站监理水下混凝土灌注,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按照批准的水下混凝土灌注工艺实施,现场见证检测混凝土坍落度、含气量、入模温度等性能指标。

施工单位每拌制50m ³或每工班对坍落度、含气量的测试不应少于一次,监理全部检查测试结果;施工单位每工作班至少测温3次并填写测温记录,监理至少测温一次。

3、首批混凝土的数量应满足要求,首批混凝土入孔后,导管埋入混凝土的深度不得小于1m 并不宜大于3m 。

4、后续混凝土的供应应满足要求,确保开灌后的连续灌注,中途不得停顿,每根桩的浇筑时间不应太长,宜在8h 内浇筑完成。

5、灌注过程中,导管的埋置深度宜控制在2~6m 。

6、对设计钢筋笼未到底的桩,混凝土灌注顶面接近钢筋笼底时(约1米),应控制混凝土灌注速度,当钢筋笼埋入混凝土中4m 以上,再提升导

管,使导管底口高出钢筋笼底2m 以上。

7、灌注的混凝土顶面应高出设计桩顶高程0.5-1.0m ,以确保桩身混凝土的质量(多出的混凝土在进行桩头处理时清除)。

8、监理人员对灌注作业进行全过程旁站,见证施工单位检测混凝土性能指标并留取试件,每根桩制作混凝土检查试件不少于二组。督促施工单位认真做好相关施工记录,监理现场签认。

1.3.10成桩后,所有钻孔桩桩身混凝土质量均应进行低应变动测法检测;桩径大于等于2.0m 或桩长大于40m 或复杂地质条件下需按设计要求进行声波透射法检测;专业监理工程师现场见证无损检测。对质量有疑问的桩,应采用钻芯取样检测。

1.3.11钻孔桩钻孔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验标及下表规定:

钻孔桩钻孔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表1.3.11

1.4桩基承台

1.4.1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按所批准方案施工。

1.4.2桩身顶端上层浮浆必须凿除,凿除后顶面应平整,粗骨料呈现均匀,不得损坏桩基钢筋,凿除后桩顶高程偏差应控制在0至-3cm 。人工凿除时

混凝土强度不小于2.5MPa, 用风动机等机械凿除时混凝土强度不小于10 MPa 。在凿除过程中应修齐预留钢筋,不得任意弯折或加热后修整。钢筋表面应清理干净,钢筋应按设计要求形成喇叭口,并按设计要求补充箍筋。检查嵌入承台的桩身混凝土面及钢筋,桩体埋入承台长度及桩顶主筋锚入承台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1.4.3检查承台钢筋的质量和规格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钢筋的加工及安装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1.4.4检查基底面修整情况,检查底面及侧面按设计要求设置保护层垫块。

1.4.5承台中预埋墩(台)身钢筋的质量和规格、数量、间距等应满足设计要求。

1.4.6大体积混凝土温控管线及测试元件应准确安装并固定良好。

1.4.7督促施工单位按所批准方案进行承台侧模的加工及安装,安装好施工人员操作平台。

1.4.8承台混凝土应在无水条件下浇筑,混凝土下料口的布置应合理,从高处向模板内倾卸混凝土时,其倾卸高度不宜大于2米;当倾卸高度超过2米时,应通过串筒、溜槽等措施下料。

1.4.9混凝土的原材料按冬季或夏季施工处理,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当环境昼夜平均气温连续3d 低于5℃或最低气温低于-3℃时应采取冬期施工措施,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应低于5℃;当环境昼夜平均气温大于30℃时,应采取夏(热)期施工措施降低混凝土水化热和内部温度,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宜高于气温且不宜超过30℃。

1.4.10混凝土浇筑宜从中间开始,往四周扩散,并分层浇筑,分层厚度控

制在规范要求范围内。

1.4.11混凝土应多点下料,振捣应及时跟进到位,不得采用振捣方式赶料。

1.4.12对分层施工的承台,施工缝的处理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1.4.13要求施工单位做好承台顶面混凝土的收浆工作。

1.4.14做好承台混凝土的温控和养护检查工作,并做好相关记录。混凝土养护期间,混凝土芯部最高温度不宜超过65℃,混凝土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度之差、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不宜大于20℃,养护用水温度与混凝土表面温度之差不得大于15℃。

当环境温度低于5℃时禁止洒水养护。

1.4.15督促施工单位做好施工记录,对钢筋加工和钢筋安装进行巡视检查和中间检查,对报验的钢筋和模板进行验收,对混凝土浇筑过程进行旁站,并督促施工单位按要求检测混凝土坍落度、含气量、入模温度、留置混凝土试件,对温控及养护工作进行巡视检查。

1.4.16承台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验标及下表规定:

承台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表1.4.16

2 墩台

2.1一般规定

2.1.1熟悉设计图纸,熟悉结构特点、技术要求,制定《监理实施细则》。

2.1.2审查施工方案,审查安全、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措施,重大复杂技术方案督促施工单位组织专家论证。

2.1.3按设计和合同要求督促做好试验性工程的工作。

2.1.4审批进场人员、材料和机械设备。

2.1.5审批测量放样报验报告。

2.1.6浇筑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前,检查采取的降温防裂措施,如冷却原材、埋设循环冷却水系统等。

2.1.7墩台施工完毕,督促施工单位对全桥中轴线、跨度贯通测量,检查标出各墩台中心线、支座十字线、梁端线及锚栓孔位置。

2.1.8按合同要求督促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埋设沉降观测点,对完成施工的墩身进行沉降观测。

2.1.9审查工程开工报告。

2.2墩台身施工监理控制要点

2.2.1基础顶面处理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将基础顶面浮浆凿除,冲洗干净,整修连结钢筋,并在基础顶面测定中线、高程,放样出墩台轮廓线。

2.2.2钢筋原材料质量和规格、钢筋加工尺寸、钢筋数量和钢筋间距等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按所批准工艺要求进行钢筋接头施工,并按规定进行外观质量和力学性能检验,钢筋接头应按设计及规范要求错开,配置在“同一截面”内受力钢筋接头的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

2.2.3模板规格、强度、刚度满足要求,模板安装位置准确并固定良好,模

板拼缝完好,与基础面(下节段混凝土)接触良好(密贴),模板接缝应严密,不得漏浆,模板顶面宜略高出计划施工混凝土面;接地钢筋的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模板和支架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验标及下表规定:

墩台模板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表2.2.3

2.2.4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应作为控制重点 ,严格按设计要求检查各项指标是否满足耐久性混凝土要求。

2.2.5混凝土泵管应固定良好,接头应不漏浆,浇筑混凝土前应使用砂浆润管。

2.2.6混凝土下料口布置应合理,从高处向模板内倾卸混凝土时,其倾卸高度不宜大于2米;当倾卸高度超过2米时,应通过采取串筒、溜槽等措施下料,应妥善安排施工人员作业平台。

2.2.7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多点下料,振捣应到位,不能以振捣方式赶料,应经常检查模板、钢筋、沉降观测点及预埋部件的位置和保护层的尺寸,确保其位置正确不发生变形。

2.2.8墩台身混凝土宜一次连续浇筑。当分段浇筑时,每节段的顶面应注意收浆,混凝土与混凝土之间接缝,周边应预埋直径不小于16mm 的连接钢筋,

埋入与露出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5倍,间距不大于20cm 。

2.2.9对混凝土养护和拆模等应符合相关施工技术标准和铁道部颁发的有关铁路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条件的相关规定。混凝土养护期间,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不宜超过65℃,混凝土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度之差、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不宜大于15℃,养护用水温度与混凝土表面温度之差不得大于15℃。当环境温度低于5℃时禁止洒水养护。拆模时混凝土芯部与表面、表面与环境之间温差不大于15℃,混凝土内部开始降温前不得拆模。

2.2.10墩台顶帽施工前后均应复合设计要求。

2.2.11墩台身施工完毕,应对全桥进测其跨度及支承垫石高程。施工中应确保支承垫石钢筋网及锚栓孔位置正确,垫石顶面平整,高程符行中线、高程及跨度贯通测量,并标出各墩台的纵横向中心线、支座十字线、梁端线及锚栓孔位置,暂不架梁的锚栓孔或其他预留孔,应排除孔内积水并将孔口封闭。

2.2.12混凝土墩台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验标及下表规定:

混凝土墩台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表2.2.12

2.1.13浇筑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前,应根据结构截面尺寸大小预先采取必要的降温防裂措施,如搭设遮阳棚、埋设循环冷却水系统等。

2.1.14监理人员应督促施工单位做好记录,对钢筋加工和钢筋安装进行巡视检查和中间检查,对完成的节段钢筋和模板进行验收,对混凝土浇筑过程进行旁站,并督促施工单位按要求检测混凝土坍落度、含气量、入模温度、留置混凝土试件。

2.1.15高墩施工监理要点

1、审查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模板及爬升系统方案、操作规程。

2、督促施工单位控制好模板拆模时混凝土的强度及温度控制。

3、督促施工单位控制模板提升的垂直高度,模板提升到位后,检查模板空间位置,符合要求,签认报验资料。

4、检查混凝土面凿毛,无松散混凝土及杂物,浇筑时,接缝处检查防漏浆措施。

2.2 锥体填筑

2.2.1锥体填筑前应对原地面进行处理、压实,并准确放样。

2.2.2锥体填筑材料应满足设计要求。

2.2.3锥体应与桥台过渡段同步施工。施工中采用小型机械分层填筑压实。锥体填筑的检查项目和标准与相邻路堤标准一致。

2.3桥台的排水及防护

2.3.1桥台顶道砟槽应做好防水层、保护层与排水坡度,平顺无凹坑。

2.3.2桥台采用预埋泄水管向台外排水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铸铁管或钢管内外面均应除铁锈污斑,并涂沥青防锈,管身坡度不

得小于3%;

2、进水口应设有孔铁板(铁蓖子),两面均应涂沥青;

3、管口应伸出桥台侧面(底面)一段距离;

4、防水层与泄水孔必须衔接良好。

3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

3.1一般规定

3.1.1熟悉设计图纸,熟悉结构特点、技术要求,制定《监理实施细则》。

3.1.2审查施工专项技术方案,审查安全、重大复杂技术方案督促施工单位组织专家论证。

3.1.3按设计和合同要求督促做好试验性工程的工作, 督促编制新技术、新工艺验收标准。

3.1.4审批进场人员、材料和机械设备。

3.1.5按合同要求督促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埋设沉降观测点,制定复杂结构施工的监测监控措施。

3.1.6 审批工程开工报告

3.2 梁场建设

3. 2.1制梁场建设前应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其规模应根据供应范围内桥梁种类、数量,梁的供应时间、生产周期,及以后的拆迁、场地恢复等因素综合考虑。

3.2. 2预制梁按铺架施组安排的顺序安排生产和存放。尤其注意多片梁的每

孔梁的配套生产和存放顺序,保证配装同一孔梁的每一片梁,其浇注混凝土日期及预加应力的龄期差满足设计要求且不应超过6d 。

3.2. 3施工前对所用原材料的料源进行考察,以确保料源充足,满足工程需要。原材料的品种、规格和性能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和设计要求。使用前必须检验合格。

3.2. 4模板及支架应有专门的工艺设计,其强度、刚度及稳定性,应能满足施工荷载要求和工艺要求。模板配套数量应和生产规模相适应。模板及支架加工质量应符合桥梁设计图纸和工艺设计要求。模板的全长及跨度应考虑拱度及预留压缩量。模板预留孔和预埋件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模板使用前应配套试拼,检验合格后方可投产使用。

3.2. 5制梁场应按施组要求配备施工及计量设备。计量设备使用前应通过检定和认证。施工设备应状态良好,数量配备应能保证生产的连续进行。

3.2. 6制梁台座应有专门施工工艺设计。其强度、刚度、稳定性和构造,应能满足施工各阶段施工荷载要求和施工操作要求。台座地基承载力应满足制梁要求,否则应进行处理,特别是采用顶梁工艺时,两端部位的地基须特殊处理,以防集中受力而引起地基下沉。对于数量较少的桥梁,可考虑一台多用,按大跨度桥梁建设台座,以减少投入。

3.2.7存梁台座结构和地基应具备足够的承载能力。并应采取措施避免不均匀沉降,保证台座顶面高程偏差小于设计偏差。对有盐雾侵蚀影响的梁场,其存梁台位应高出地面200mm 以上。存梁场地应排水通畅,无积水。

3.3后张法预制混凝土梁监理控制要点

3.3.1 制梁准备阶段的监理工作

1、审查铁道部核发的现场制梁生产许可证等资质文件。

2、审查施工单位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工艺细则,重点审查首件试制程序、工艺,审查特殊季节的施工措施。

3、检查制、存梁和试验场地,核查台座的设计以及计算资料。台座排水良好,反拱符合设计要求。

4、检查模板、张拉设备、混凝土设备、钢筋加工设备等制梁设备。 5、检查龙门吊、卷扬机、滑移车等吊装及滑移设备。

6、检查制梁场试验室的试验资质证书和压力试验机、万能试验机、恒温养护箱、混凝土试块标养设备等主要试验和检测设备。查验试验人员资格证书。

7、检查水泥、组细骨料、掺合料和外加剂、拌和用水、钢筋、防水材料以及预应力钢绞线、锚具等进场材料,尤其注意检查粗细骨料的碱活性反应检验报告。

8、审查混凝土配合比。其中混凝土的强度、弹性模量、水泥用量、水胶比等指标应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使用过程中如果原材料发生较大变化,应要求制梁单位重新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试验。

3.3.2 预应力筋的品种、级别、规格、数量和穿入管位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3.3.3预应力筋穿束前应用压力水冲洗管道内杂物,观察孔道内有无串孔现象,并用风吹干管道内水分。

3.3.4当采用抽拔胶管预留管道时,胶管直径应保证成孔孔径符合设计要求,其极限抗拉力不得小于7.5KN ,且弹性恢复性能较好,胶管内应插入芯

棒,以增加刚度。胶管接头宜设在跨中处,接头用铁皮套接,套接长度不小于30cm , 并应密封不漏浆。胶管抽拔后,应用检孔器对梁体预留管道逐孔检查、疏通。

3.3.5当采用金属波纹管预留孔道时,波纹管质量、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当需接长时,可采用大一号同型波纹管作为接头管,接头管长度不得小于30cm ,接头位置应避开孔道弯曲处。接头管两端用密封胶带或塑料热缩管封裹严密。管内应预先穿入塑料管或预应力筋束以增加刚度,并在混凝土初凝前窜动。

3.3.6当采用塑料波纹管预留孔道时,塑料波纹管的制作材料和管道性能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波纹管的波峰和纵向接缝处壁厚:内径ф<100mm 管不小于2mm ,内径ф≥100mm 管不小于2.5mm 。接头应采用专门焊接机械焊接或采用本身具有密封性能的塑料联结器连接。

3.3.7支立模板时,应采取措施防止管道位移。浇筑混凝土前应检查管道位置及完好情况,符合设计要求方可浇筑混凝土。

3.3.8箱梁梁体混凝土浇筑应快速连续浇筑成形。一般可采取斜向分段、水平分层的浇筑方法,由一端向另一端浇筑,斜向分段长度4-5m ,水平分层厚度不宜大于30 cm 。每片梁混凝土浇筑,应在最先浇筑的混凝土初凝前全部完成。

3.3.9采用泵送混凝土浇筑梁体时,宜采用混凝土布料机布料。

3.3.10梁体模板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应达到设计强度的60%以上。梁体拆模时,梁体内部温度与表层温度、表层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不应大于15℃,大风天气及气温急剧变化时不应拆模,

当环境温度低于0℃时应待表层混凝土冷却至5℃以下方可拆模。 3.3.11 预应力施加

1、检查制梁单位预应力孔道、扩孔段和锚口摩阻测试,以确定预应力的实际损失,根据实测结果对张拉控制应力做适当调整,确保梁体预应力准确。

2、检查预应力施加条件。预张拉时,端模应拆除,内模应松开,不应对梁体压缩造成阻碍 ,预应力筋张拉数量、位置和张拉力值应符合设计要求;初张拉应在梁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80%后进行,预应力筋张拉数量、位置和张拉力值应符合设计要求,初张拉后可将梁吊移出台位;终张拉应在梁体混凝土强度和弹性模量达到设计要求,且混凝土龄期不少于10d 时方可进行,张拉时应以控制应力相应的油压表读数为主,以钢绞线的伸长值作校核。张拉前专业监理工程师应对梁体进行全面的检查。

3、张拉应按设计要求的张拉顺序进行,应使千斤顶、锚具和孔道位于同一轴线上;两端张拉时宜两端同步张拉,保持千斤顶加压速度相近和两端钢绞线伸长量基本一致。张拉时,左右两腹板对称张拉,以防止梁体发生扭曲。

4、张拉预应力筋实测伸长值与计算理论伸长值的差值不应超过6%。 3.3.12孔道压浆宜在预应力筋张拉完成后48h 内进行。压浆过程中及压浆后3d ,梁体温度不应低于5℃,否则应采取养护措施使之满足规定温度。当环境温度高于35℃时,应在温度较低时段进行压浆。压浆前应采用密封罩或水泥浆封闭锚具孔隙。

3.3.13管道压浆用水泥浆应按设计要求强度配制,水胶比不大于0.33,且

不应泌水。水泥浆初凝时间不小于4h ,终凝时间不大于24h 。压浆材料中不得含有高碱膨胀剂(总碱含量不应超过0.75%)或以铝粉为膨胀源的膨胀剂,严禁掺加氯盐类、亚硝酸盐类或其他对预应力钢筋有腐蚀作用的外加剂。氯离子含量不应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0.06%。水泥浆应随拌随用,置于储浆筒的浆体应持续搅拌,从拌制到压入管道的时间间隔一般不应超过40min 。水泥浆拌制均匀后,应经孔格不大于3mm ×3mm 筛网过滤后方可压入孔道。压浆时浆体温度应在5℃-30℃之间。

3.3.14同一管道压浆应连续进行,一次完成。同一管道压浆因故中断时,应立即用压力水将孔道冲洗干净。

3.3.15 检查端头封堵, 封堵混凝土应采用收缩补偿混凝土, 其强度不低于设计要求。

3.3.16 专业监理工程师检查防水层、保护层。铺设防水层前,检查制梁单位对基层的处理情况,保证基层清洁、平整、无凹凸不平现象。 3.3.17 专业监理工程师检查混凝土梁出厂资料, 重点检查出厂合格证、静载试验报告、张拉记录以及验收记录。

3.3.18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模板尺寸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验标及下表规定:

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模板尺寸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表3.3.18

3.3.19钢筋混凝土简支梁钢筋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验标及下表规定:

钢筋混凝土简支梁钢筋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表3.3.19

3.3.20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外形尺寸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验标及下表规定:

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外形尺寸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表3.3.20

注:1 表中有“△”的3项为关键项点,其实侧偏差不得超出允许偏差范围。 2 梁体顶面平整度应同时满足无砟轨道的技术要求。

3.4 预制梁架设

3.4.1 总监理工程师应审批施工单位的施工方案

1 审查移架梁设备的结构工艺设计、 施工工艺设计、安全和防护措施等。

2督促施工单位编制架梁的作业细则并监督施工单位严格按照作业细则操作架桥机,避免违规操作。

3 督促施工单位架设完每片梁后检查架桥机的主要承重构件情况。

3.4.2检查桥梁墩台的高程、中线、孔跨、支座中心线、支撑垫石标高,复核施工单位的测量资料。

3.4.3 架梁前,检查桥头线路的加固与预压情况。架设时,专业监理工程师应检查梁的吊点位置,并对顶梁、捆梁、吊梁、落梁就位、安装支座等步骤进行检查,特别要检查安全措施,避免梁体倾斜、翻到。

3.4.4 运梁前,专业监理工程师应检查所经线路的质量,查阅线路验收记录,检查梁存放和运输支点的位置、运梁车的试运行情况。梁存放和运输支点的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且支点应位于同一平面上,箱梁同一端支点相对高差不得大于2mm 。架设时吊点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3.4.5 预制箱梁架设落梁应采用支点反力控制,支承垫石顶面与支座底面间隙灌浆硬化前,每个支点反力与四个支点反力的平均值之差不得超过 ±5%。支座砂浆强度达到20MPa 、千斤顶撤出后方可通过运架设备。 3.4.6 预制箱梁架设后的相邻梁跨梁端桥面之间、梁端桥面与相邻桥台胸墙顶面之间的相对高差不得大于10mm 。预制箱梁桥面高程不得高于设计高程,也不得低于设计高程20mm 。

3.4.7 预制箱梁支承垫石顶面与支座底面间的砂浆厚度不得小于20mm ,也不得大于30mm 。

3.4.8 支座安装的质量控制按验收标准和设计要求。重点检查支座的规格和安装方向。落梁就位时,见证检查临时支座四支点反力符合要求方同意支座底面间隙压浆。检查冬季施工支座砂浆的保温措施。

3.4.7 架设完成后,专业监理工程师应检查梁的表观质量,应达到全桥梁体基本平顺,梁体稳固,梁缝均匀,梁体无损伤。两侧挡砟墙外缘平直圆

顺。

4悬臂浇筑混凝土连续梁

4.1 一般规定

4.1.1熟悉设计图纸,熟悉结构特点、技术要求,制定《监理实施细则》。 4.1.2审查施工方案,审查安全、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措施,重大复杂技术方案督促施工单位组织专家论证。

4.1.3按设计和合同要求督促做好试验性工程的工作。 4.1.4审批进场人员、材料和机械设备。 4.1.5审批测量放样报验报告。

4.1.6浇筑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前,检查采取的降温防裂措施,如冷却原材、埋设循环冷却水系统等。

4.1.7按合同要求督促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埋设沉降观测点,对完成施工的梁体进行沉降观测。 4.1.8审查分部工程开工报告。

4.2 悬臂浇筑施工

4.2. 1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悬臂浇筑施工前,应采用临时支座将墩顶梁段与桥墩临时固结牢固。

4.2. 2悬臂浇筑所使用的挂蓝,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结构形式、几何尺寸应适应梁段高度变化及与浇筑梁段搭接需要和走行需要。挂蓝走行和浇筑混凝土时的抗倾覆稳定系数不得小于2,挂蓝使用前应进行

安装、走行性能工艺试验和按设计要求进行载重试验。

4.2. 3桥墩两侧悬臂浇筑段应对称、平衡施工,实际不平衡偏差不得大于设计要求数值。施工时挂蓝应在梁段预应力张拉完成后对称移动。 4.2. 4悬臂浇筑梁段施工过程中,应进行线型监测,发现超出允许偏差应及时调整纠正。

1、线形控制的计算书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出具。

2、因施工确需在连续梁上开窗(开孔)时,必须报请设计同意并出具方案后方可实施。

3、 0号块梁支架的地基,应有满足支架荷载传递的地基承载力,并要求支架地基周边排水良好,避免积水浸泡地基,降低支架地基承载力。 4.2. 5悬臂梁段的混凝土浇筑,应从前端开始在根部与已浇筑梁段连接,已浇筑梁段接茬混凝土应充分湿润;边跨非对称现浇梁段施工时,混凝土浇筑应向合龙口靠拢,并应对梁段高程进行监测,使合龙口高差控制在允许偏差范围内。

1、应加强横隔梁与腹板相交处纵、横钢筋的进度、张拉齿板处的加强钢筋的安装,主跨跨中底板加强钢筋的安装等部位的钢筋安装的顺序、方法及钢筋安装质量的监控。严禁随意切断钢筋或改变钢筋设计的形状。

2、应加强对锚垫板张拉支顶平面与预应力筋力线正交的监控。 4.2. 6合龙梁段混凝土浇筑前,合龙口两端悬臂预压重应符合设计要求并于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逐步拆除。

4.2. 7合龙梁段应采用微膨胀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强度宜提高一级。 4.2. 8合龙梁段混凝土应在一天中气温最低时间快速、连续浇筑。

4.2. 9合龙梁段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加强保湿保温养护,控制箱梁内外温差并应将合龙梁段及两悬臂端部进行覆盖降低日照温差影响。

4.2. 10混凝土浇筑前应将合龙口单侧梁墩的临时固结约束解除,合龙梁段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时应及时进行预应力筋张拉。

4.2. 11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体系转换必须在合龙梁段纵向连续预应力筋完成张拉、压浆和墩顶梁段与桥墩的临时固结解除后按设计要求顺序施工;支座安装以高程控制为主,反力作为校核。

4.2. 12 预制梁段的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验标及下表规定:

预制梁段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表4.2.12

4.2. 13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钢筋安装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验标及下表规定: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钢筋安装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表4.2.13

注:表中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实测偏差不得超出允许偏差范围。

5 涵洞工程 5.1 一般规定

5.1.1 施工前,专业监理工程师应审批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重点审查涵洞地基和基础的施工方法、涵身的施工方法、安全和防护措施等。

5.1.2 检查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和砌体工程采用的材料符合规定和设计要求。

5.1.3 检查基坑尺寸,满足施工需要,基底检查,土质、处理方法和承载力应符合设计要求。督促按设计要求及时回填。

5.1.4 按规定检查防水层施工,防水层类型应符合设计要求。

5.1.5 涵洞进出口的河床应符合设计要求,洞口铺砌工程与上下游河床、排水设施连接应平顺、稳固,铺砌施工符合规定。

5.1.6 沉降缝设置符合设计要求。端面应竖直、平整,上下不得交错搭压影响沉降。填缝材料符合要求,并连续填塞密实。涵洞的沉降控制应符合设计要求。

5.1.7 涵洞处路堤缺口填筑,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在涵身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必须从涵身两侧对称、水平、分层填筑,并碾压密实。当涵顶填土厚度超过1.0m 后,方可通行大型机械。涵身两侧1m 范围内的填土不得用大型机械施工,宜采用人工配合小型机械的方法夯填密实。 5.2 装配式混凝土涵洞涵节制作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验标及下表要求:

装配式混凝土涵洞涵节制作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表5.2

5.3装配式涵洞装配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5.3预制混凝土盖板、拱圈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5.4混凝土涵洞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6防水层及沉降缝 6.1 防水层

6.1.1施工单位应对防水层所用原材料按批次进行进场验收,并按现行国家标准作性能检验,其质量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6.1.2 防水层及沉降缝施工前,施工单位应按设计要求,编制施工方案,进行技术交底。

6.1.3 防水层严禁在雨、雪天和五级风及其以上时施工。

6.1.4 防水层隐蔽前,应进行防水层隐蔽工程验收,未经验收合格不得隐蔽。

6.1.5 防水层和保护层所用原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等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6.1.6 防水层施工部位、构造形式、厚度、坡度和细部做法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6.1.7 保护层施工部位、构造形式、厚度、坡度和断缝处理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桥面保护层表面裂缝宽度不得大于0.2mm ,专业监理工程师用刻度放大镜检查。

6.1.8 防水层不得渗水。雨后或采用蓄水的办法检验防水层的渗水情况,监理人员见证。

6.1.9 防水层的基层应平整、清洁、干燥,不得有空鼓、松动、蜂窝麻面、浮碴、浮土和油污。

6.1.10 防水层的表面质量应达到涂层厚薄一致,卷材粘贴牢固,搭接封口正确。不得有滑移、翘边、起泡、损伤等现象。坡度平顺,排水通畅。 6.1.11 保护层的表面质量应达到与防水层粘结牢固,结合紧密,厚度均匀一致。表面平整密实,不得有疏松、起砂、脱皮、损伤等现象。

6.1.12 防水层和保护层的材料称量的允许偏差位2%。 6.1.13 沥青胶结材料使用温度的允许偏差为-10℃。 6.1.14防水层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验标及下表规定:

防水层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表6.1.14

6.2 沉降缝

6.2.1 沉降缝所用原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等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6.2.2沉降缝位置、尺寸、构造形式和止水带的安装等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6.2.3沉降缝不得漏水。

6.2.4沉降缝填塞前,缝内应清扫干净,保持干燥,不得有杂物和积水。 6.2.5沉降缝的表面质量应达到缝宽均匀,缝身竖直,环向贯通,填塞密实,外表光洁。

7附属设施

7.1 挡砟墙、防护墙、电缆槽、接触网支柱基础、步行板、人行道、栏杆或声屏障、保护层、泄水孔、伸缩缝和接地措施所用的材料和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检查所用材料质量和规格,查验产品合格证。

7.2 挡砟墙、电缆槽、接触网支柱基础、步行板、人行道、栏杆或声屏障施工应符合铁道部现行铁路混凝土施工标准的有关规定,梁体桥面 接触网支柱基座处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局部加固。挡砟墙、端边墙的高度应符合设

计要求。

7.3 电缆槽、接触网支柱基座设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接触网支柱基座预埋螺栓位置准确、基座平整。

7.4 双侧人行道栏杆或声屏障内侧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人行道栏杆平直且扶手高度一致。

7.5 人行道步行板应铺设平齐、稳固、无损坏,板间空隙应均匀。 7.6 泄水孔应符合设计要求,位置应准确,安装牢固。

7.7 梁端伸缩缝预埋钢板位置应准确,橡胶止水带与边压块无缝隙,橡胶止水带外形尺寸符合设计要求,盖板平整。


相关内容

  • 高铁各种标准
  • 高速铁路类 发行号 TD.[1**********]97 TD.[1**********]10 TD.151133461 TD.151133464 TD.151133424 TD.151133423 TD.151133402 TD.151133453 TD.151133426 TD.15113345 ...

  • 质量控制 | 高速公路施工台背回填控制要点
  • 承包人应根据本合同段具体情况,遵循利于采用碾压设备分层压实工艺的原则,分别制定肋.柱式.U型桥台.涵洞等台背回填专项施工方案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严格组织实施. 1所有桥涵低于原地面.无法使用碾压设备的基坑,宜用天然砂砾等透水性材料回填,用水密法密实并配备小型压实机具逐层夯实:采用水密法时,必须采取挖排 ...

  • 桥梁设计说明
  • 桥梁设计说明 一.技术标准及规范 1.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2.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3.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6 4.交通部部颁标准< ...

  • 桥涵台背回填作业指导书
  • 桥涵台背回填作业指导书 1. 概述 1.1 编写目的 桥涵台背回填质量是路基施工的关键环节之一,是为道路使用人提供舒适的行车环境的重要部位.为规范承包人作业行为,为监理工程师提供符合本项目建设实际的桥涵台背回填依据,特编写本指导书. 1.2编写内容和依据 本作业指导书是在已编制的<砌体工程施工 ...

  • 公路桥涵构造物路基的过渡基坑及台背回填技术分析
  • 公路桥涵构造物路基的过渡基坑及台背回填技术分析 公路桥涵构造物路基的过渡基坑及台背回填技术分析 范成伟1, 李 敏2 (1.武昌工学院 土木工程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65: 2.武汉铭泽瑞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湖北 武汉 430056) [摘 要] 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公路建设工程也随之增多,对于 ...

  • 河谷及低山丘陵区高速公路路基的填筑要点
  • 2007年第11期西部探矿工程 189 河谷及低山丘陵区高速公路路基的填筑要点 曲展俊 (新疆华誉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新疆库尔勒841000) 摘要:通过对施工一般路基.高填路基.深挖路堑.特殊路基等的要求,提出相应的技术措施.关键词:河谷及山区:高速公路路基:填筑要点 中图分类号:U419文献标识码 ...

  • 涵洞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 新建成都至贵阳客运专线铁路CGJL-2标监理站 涵洞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涵洞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编制:审核:批准:日期: 年 月 日 目 录 一.监理依据 .......................................................................... ...

  • 桥涵台背施工方案
  • 桥涵台背回填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标段为南昌至上栗高速公路B1标合同段. 本标段起于高安市村前镇黄谷村省道S318高丰线(高安-宜丰)公路东侧,顺接A6标段终点,起点里程桩号为K67+179,经高安市村前镇黄谷村.杨圩镇的仙游村.新建村.鲁家村,在G320国道北侧平行布设,终于高安市与上高县的 ...

  • 道路监理实施细则
  • 北六路道路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一. 监理工作流程: 施工方案审查及认可-施工测量及放样-路基填挖控制-摊铺水泥稳定碎石控制-洒布乳化沥青控制-摊铺沥青混凝土控制-桥涵砌石控制--附属配套设施控制 二. 监理控制要点及控制目标 该工程的质量控制要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在以下几个方面实行重点质量控制:道路.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