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摘 要:孔子一生“施教”,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系统地提出了“因材施教”的著名论断,与当前素质教育有很多相通之处,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宝库中的璀璨明珠。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size: 10.5pt;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 mso-font-kerning: 0pt">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学习借鉴其教育思想。根据学生个性差异和实际水平,因材施教,倡导乐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实现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孔子教育思想 因材施教 个性差异 个性特长

-bidi-font-size: 10.5pt;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 mso-font-kerning: 0pt">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一。他大半生时间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教育思想,其思想学说的精华集中地体现在《论语》中。翻开《论语》,我们可以看到一位仁厚的长者与学生情同父子,对学生循循善诱,其最得意的学生颜渊曾说孔子“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可见他在学生心目中的崇高地位。他的教学充满着以学生为本的特点,处处洋溢着人性的光辉,对学生很少讽刺和挖苦,有的只是善意的提醒,对后世教育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孔子之所以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才这样令人称羡的光辉业绩,除了他具备良好的素质外,主要得益于他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他在教育实践中发现,人与人相比存在着多方面的差异,“中人以上.可人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在教育实践中注意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朱熹在《论语》集注中说:“夫子教人,各因其材”,“圣贤施教,各因才,小以小成,大以大成,无人弃也。” 可见,因材施教是指面向全体学生,教师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行相应的教育,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在这个过程中,先由教师去认识学生、了解学生,进而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施行不同的教育,使学生各得其所,迅速发展,它体现了古代教育家对学生个别差异以及这种差异与教授行为间相互影响的深刻认识。

在我国当今忽视民族文化教育和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对于知识与能力,还存在没有处理好正确关系的问题,在相当长的时期里,我们的教育模式采用的是“齐步走”的做法,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出现了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怪现象,不能保证全体学生素质都得到提高。尤其是农村中学,由于好多教师仍被“升学率”牵着脖子走以及生源差等原因,不少学生在老师心目当中只是一个名字或一张相片,至于学生的个性则茫然不知所云,在此基础上,再说以生为本也只是妄谈,而对学生有针对性的教育更是痴人说梦。有的学校只注重知识,认为只要把知识单一地传给学生即可,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把知识看作是僵死的东西,学生死记硬背,学习知识视为了应付考试,这样的学生最终成为“书呆子”。另外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育评估片面,只考查学生所谓“正课”分数,高分则优。学生的思

想品行、身心素质、个性特长等, 一律被置之度外。于是造成了“高分低能”、个性特长被扼杀等可悲的现象,甚至还上演了一些不该发生的教育悲剧。好多学校的课堂教学,当前仍以带着新课程的帽子,用新课程的教学内容采取“填鸭式”、“题海术”教学,学生课业负担比原来更重。特别是学困生,受不了这种教学方法,最终在知识上成为残缺不全的废人,严重影响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这怎么能培养高质量的人材呢?这是与孔子的因材施教教学思想相违背的。 nt-size: 10.5pt;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 mso-font-kerning: 0pt">我想,什么时候学生在老师头脑中活起来,变成生动活泼的人了,什么时候教育也就成功了。

从我们多年教育实践中认识到,基础教育就是儿童和青少年打基础的教育,是为接受较高层次的教育和参加社会生产劳动打好基础的教育。这个基础是重在能力。我们认为,通过基本课程知识的讲授,使学生在掌握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的最基本的知识的同时,能够培养出刻苦攻读的自学能力、综合归纳的分析能力、勤于实践的动手能力和锐意进取的创造能力。这才真正表明是教育质量的提高。作为全面素质的提高,当然应该而且必须包括人的基本素质、做人道理和实践的提高。即教会并引导学生学会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基础教育面对的是祖国的未来——全体儿童和青少年,为他们在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等方面全面打好基础,这对他们的健康成长,乃至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是极为重要的。为振兴中华,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国家需要各个岗位、不同层次的人才,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为了使全体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相应提高,就必须在教育的过程中遵循因材施教的规律。可以说,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是

ont-size: 10.5pt">面对全民族的少年儿童,就是着眼于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要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业,就要求它的参与者须具有与之适应的高素质。课程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载体,是学校落实教育任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现培养目标,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和主要手段。课程要有统一性,才能实现教育目标;课程要有多样性,才能适应社会和人发展的不同需要。只有两者有机地结合,才能达到面向全体的要求。

因材施教,就是根据学习者资质等具体情况施行不同的教育,体现了孔子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对现在的教学仍然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只有准确地掌握学

生各方面的特点,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当今,受教育的少年儿童,由于社会的、历史的、家庭的、生理的种种原因,情况是各不相同的。我们实施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改革,就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从而实现学生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培养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的目标。在对他们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既要有基本的统一要求,也要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各自的最佳发展。可见,因材施教是实现教育面向全体,培养出不同层次人才的保证。

学生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可以任意处置的机器,故为师者要做到因材施教,就必须心中有学生,清楚地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在此基础之上,才能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才能达到以生为本的教育境界。因此,教师要深入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学生情况,既要了解学生的一般特点(知识基础、学习态度等),又要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兴趣、爱好、特长等),还要分析研究造成差异的家庭、社会、历史的各种原因。学生的全面情况犹如毛坯,这就是学生的材,它是雕琢的基储施教的对象。以便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达到不同的目的。还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进行个别辅导,使基础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和提高。

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0.45pt; LINE-HEIGHT: 24pt;

mso-char-indent-count: 1.95; mso-pagination: widow-orphan">现代社会给人的发展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创造性的呼唤要求学校教学重视学生的人性发展,然而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不会自学,缺乏自学能力也我们教学的一大病态。因此,我们就需要认真研究大学生的个性、研究个性化教学原则、方法,特别是创新人才成长的规律及其教学方法。不仅要研究教师的教,而且也要研究学生的学,只有始终把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才能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新课程背景下十分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的有效学习,作为我们教师一方面要自己不断学习,更新教育观念,不注重于为应试而埋头教书,另一方面要在研究如何教学生的同时,不妨多研究学生的学习策略和具体的学习方法指导上。

因材施教的核心是在发现其兴趣、优势后正确引导,扬长避短。俗话说,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顺着这个“长”发展下去,其能力就会得到很好地展示。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让他在自己所“短”的方向上做出成绩,是绝对不可能的。由于每个人的“长”“短”不一,因此,他们绝对不可能成为同一类型的人才。“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SPAN>因材施教,就应该从孩子的实际出发,注重个性特点,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入手,倡导乐学,从而实现使学生多才多艺、有特色地发展。孔子是乐学(愉快教学)的倡导者。他深知,要博学,必须愉快地学,要学习得好,必须心情舒畅,所以启发学生说:“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之。”他还把乐学作为治学的最高境界。他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以“知之”、“好之”、“乐之”这三种学习的态度相比较,一层深入一层,说明乐学的效果最佳。那么孔子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的呢?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注重民主教育,这是令学生乐学的前提。人是有情感的动物,师生感情融洽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情绪。师生感情冷漠,不可能创造出一种和谐的学习气氛;师生感情融洽,师爱生,生敬师,这样学生内在的情感自然被触发,并进而“爱屋及乌”般喜欢上教师的讲授,学习的兴趣浓了,劲头足了,这就是“亲其师而近其道”。孔子对学生十分热爱,与学生关系十分融洽。从不摆教师的架子,总是与学生平等地讨论问题,而且也能放下架子向他的学生学习。教学态度谦和、民主、诚恳、友爱,教学气氛轻松愉悦。我们应该像孔子那样对学生讲平等,讲民主,讲感情。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0.5pt; mso-bidi-font-family: Arial; mso-font-kerning: 0pt"> 有一句老话:你能管住他的身,可你管不住他的心。只要他感兴趣,他愿意做,他爱,你就阻止不了他去关心,他去投入。反过来,如果他没有兴趣,你无论付出多大的努力,他都会“身在曹营心在汉”,让你干瞪眼没办法,这就启示我们,兴趣是教育成败的重要条件,作为教师,关注学生的兴趣、调动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顺着兴趣发展,远比逼着学生死读效果要好得多。孔子就善于从正面表扬学生、激励学生。据统计,《论语》中关于孔子对学生的表扬共有17处,批评只有6处,说明孔子是提倡以表扬为主的教育方法。即使批评学生,也总是善意的,从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因此,他的学生总是爱学习,学习起来有积极性,乐此不疲。我们今天的教师也应根据学生的心理,加强正面表扬激励,这是让学生乐学的重要手段。每个人都有一定的自尊心,有让人肯定的心理。恰如其分地运用激励机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时候,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分数,都可以给学生很大的鼓舞,从而使他们学习起来更投入。我们应像孔子那样,发扬民主,热爱学生,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多肯定,多表扬,创设轻松、愉悦、和谐的教学情境和氛围,从而使教育活动生动活泼,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教师要善于保护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处理好主导与主体之间的关系。在课堂提问时,当学生一时答不上来,教师不要急躁,而要抓住时机给予启发、引导,并给学生再次表现的机会。对那些答错的同学,也应在充分肯定其进步的同时,善意地帮助他们重新把问题答好,使学生因自己终于答出问题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的积极

性和主动性。如果一些学生提出教师始料不及的问题,这时教师不应压制学生、堵塞学生的思路。只要学生提出的问题或思路是正确的、积极的,哪怕是错误的,教师也应予以恰当的支持和鼓励,这将对学生的终生学习产生莫大的作用。教师切不可指责讽刺,这将遏止、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count: 2.0">“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培养人、造就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个使个体社会化的漫长的、终生进行的过程。“教”和“育”都不是一时的,而是一世的,所以说,真正的“教育”实质上就是“终生教育”。“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尽心上》)作为当代教育工作者,时代要求我们要爱护每一个学生,不能只对尖子生情有独钟,而对差生却爱莫能助,只有不断更新观念,掌握先进的教学理论,根据学生各个教育阶段的年龄、心理特征进行因材施教,才能Y: 宋体; mso-bidi-font-size: 10.5pt;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 mso-font-kerning: 0pt">使每一个学生都成才,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孔子的教学艺术正如他的学生颜渊盛赞的那样:“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善诱人,博之以文,约之以礼,欲置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绰乐,虽欲从之,末田也已。”我们要不断吸取中华民族的教育精华,利用宝贵的民族教育资源,使之能够在自己的教育土壤中生根、开花和结果,从而促进我们的新课程教学改革工作局面的良好发展。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size: 10.5pt;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 mso-font-kerning: 0pt">参考文献

1、王炳照等《中国教育简史》北师大出版社

2、浙教院《中国古代教育文选》内部刊物

3 rning: 0pt">、童富勇 浙教院《中国教育简史讲义》

4、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研究与实验》90年第2期,第4期

5、田汉族 孔子的完人思想及其现代教育意义》,湖南师大社科学报; mso-font-kerning: 0pt">,2001年第1期

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摘 要:孔子一生“施教”,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系统地提出了“因材施教”的著名论断,与当前素质教育有很多相通之处,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宝库中的璀璨明珠。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size: 10.5pt;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 mso-font-kerning: 0pt">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学习借鉴其教育思想。根据学生个性差异和实际水平,因材施教,倡导乐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实现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孔子教育思想 因材施教 个性差异 个性特长

-bidi-font-size: 10.5pt;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 mso-font-kerning: 0pt">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一。他大半生时间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教育思想,其思想学说的精华集中地体现在《论语》中。翻开《论语》,我们可以看到一位仁厚的长者与学生情同父子,对学生循循善诱,其最得意的学生颜渊曾说孔子“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可见他在学生心目中的崇高地位。他的教学充满着以学生为本的特点,处处洋溢着人性的光辉,对学生很少讽刺和挖苦,有的只是善意的提醒,对后世教育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孔子之所以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才这样令人称羡的光辉业绩,除了他具备良好的素质外,主要得益于他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他在教育实践中发现,人与人相比存在着多方面的差异,“中人以上.可人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在教育实践中注意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朱熹在《论语》集注中说:“夫子教人,各因其材”,“圣贤施教,各因才,小以小成,大以大成,无人弃也。” 可见,因材施教是指面向全体学生,教师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行相应的教育,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在这个过程中,先由教师去认识学生、了解学生,进而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施行不同的教育,使学生各得其所,迅速发展,它体现了古代教育家对学生个别差异以及这种差异与教授行为间相互影响的深刻认识。

在我国当今忽视民族文化教育和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对于知识与能力,还存在没有处理好正确关系的问题,在相当长的时期里,我们的教育模式采用的是“齐步走”的做法,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出现了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怪现象,不能保证全体学生素质都得到提高。尤其是农村中学,由于好多教师仍被“升学率”牵着脖子走以及生源差等原因,不少学生在老师心目当中只是一个名字或一张相片,至于学生的个性则茫然不知所云,在此基础上,再说以生为本也只是妄谈,而对学生有针对性的教育更是痴人说梦。有的学校只注重知识,认为只要把知识单一地传给学生即可,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把知识看作是僵死的东西,学生死记硬背,学习知识视为了应付考试,这样的学生最终成为“书呆子”。另外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育评估片面,只考查学生所谓“正课”分数,高分则优。学生的思

想品行、身心素质、个性特长等, 一律被置之度外。于是造成了“高分低能”、个性特长被扼杀等可悲的现象,甚至还上演了一些不该发生的教育悲剧。好多学校的课堂教学,当前仍以带着新课程的帽子,用新课程的教学内容采取“填鸭式”、“题海术”教学,学生课业负担比原来更重。特别是学困生,受不了这种教学方法,最终在知识上成为残缺不全的废人,严重影响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这怎么能培养高质量的人材呢?这是与孔子的因材施教教学思想相违背的。 nt-size: 10.5pt;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 mso-font-kerning: 0pt">我想,什么时候学生在老师头脑中活起来,变成生动活泼的人了,什么时候教育也就成功了。

从我们多年教育实践中认识到,基础教育就是儿童和青少年打基础的教育,是为接受较高层次的教育和参加社会生产劳动打好基础的教育。这个基础是重在能力。我们认为,通过基本课程知识的讲授,使学生在掌握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的最基本的知识的同时,能够培养出刻苦攻读的自学能力、综合归纳的分析能力、勤于实践的动手能力和锐意进取的创造能力。这才真正表明是教育质量的提高。作为全面素质的提高,当然应该而且必须包括人的基本素质、做人道理和实践的提高。即教会并引导学生学会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基础教育面对的是祖国的未来——全体儿童和青少年,为他们在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等方面全面打好基础,这对他们的健康成长,乃至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是极为重要的。为振兴中华,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国家需要各个岗位、不同层次的人才,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为了使全体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相应提高,就必须在教育的过程中遵循因材施教的规律。可以说,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是

ont-size: 10.5pt">面对全民族的少年儿童,就是着眼于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要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业,就要求它的参与者须具有与之适应的高素质。课程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载体,是学校落实教育任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现培养目标,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和主要手段。课程要有统一性,才能实现教育目标;课程要有多样性,才能适应社会和人发展的不同需要。只有两者有机地结合,才能达到面向全体的要求。

因材施教,就是根据学习者资质等具体情况施行不同的教育,体现了孔子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对现在的教学仍然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只有准确地掌握学

生各方面的特点,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当今,受教育的少年儿童,由于社会的、历史的、家庭的、生理的种种原因,情况是各不相同的。我们实施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改革,就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从而实现学生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培养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的目标。在对他们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既要有基本的统一要求,也要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各自的最佳发展。可见,因材施教是实现教育面向全体,培养出不同层次人才的保证。

学生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可以任意处置的机器,故为师者要做到因材施教,就必须心中有学生,清楚地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在此基础之上,才能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才能达到以生为本的教育境界。因此,教师要深入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学生情况,既要了解学生的一般特点(知识基础、学习态度等),又要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兴趣、爱好、特长等),还要分析研究造成差异的家庭、社会、历史的各种原因。学生的全面情况犹如毛坯,这就是学生的材,它是雕琢的基储施教的对象。以便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达到不同的目的。还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进行个别辅导,使基础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和提高。

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0.45pt; LINE-HEIGHT: 24pt;

mso-char-indent-count: 1.95; mso-pagination: widow-orphan">现代社会给人的发展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创造性的呼唤要求学校教学重视学生的人性发展,然而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不会自学,缺乏自学能力也我们教学的一大病态。因此,我们就需要认真研究大学生的个性、研究个性化教学原则、方法,特别是创新人才成长的规律及其教学方法。不仅要研究教师的教,而且也要研究学生的学,只有始终把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才能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新课程背景下十分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的有效学习,作为我们教师一方面要自己不断学习,更新教育观念,不注重于为应试而埋头教书,另一方面要在研究如何教学生的同时,不妨多研究学生的学习策略和具体的学习方法指导上。

因材施教的核心是在发现其兴趣、优势后正确引导,扬长避短。俗话说,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顺着这个“长”发展下去,其能力就会得到很好地展示。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让他在自己所“短”的方向上做出成绩,是绝对不可能的。由于每个人的“长”“短”不一,因此,他们绝对不可能成为同一类型的人才。“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SPAN>因材施教,就应该从孩子的实际出发,注重个性特点,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入手,倡导乐学,从而实现使学生多才多艺、有特色地发展。孔子是乐学(愉快教学)的倡导者。他深知,要博学,必须愉快地学,要学习得好,必须心情舒畅,所以启发学生说:“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之。”他还把乐学作为治学的最高境界。他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以“知之”、“好之”、“乐之”这三种学习的态度相比较,一层深入一层,说明乐学的效果最佳。那么孔子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的呢?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注重民主教育,这是令学生乐学的前提。人是有情感的动物,师生感情融洽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情绪。师生感情冷漠,不可能创造出一种和谐的学习气氛;师生感情融洽,师爱生,生敬师,这样学生内在的情感自然被触发,并进而“爱屋及乌”般喜欢上教师的讲授,学习的兴趣浓了,劲头足了,这就是“亲其师而近其道”。孔子对学生十分热爱,与学生关系十分融洽。从不摆教师的架子,总是与学生平等地讨论问题,而且也能放下架子向他的学生学习。教学态度谦和、民主、诚恳、友爱,教学气氛轻松愉悦。我们应该像孔子那样对学生讲平等,讲民主,讲感情。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0.5pt; mso-bidi-font-family: Arial; mso-font-kerning: 0pt"> 有一句老话:你能管住他的身,可你管不住他的心。只要他感兴趣,他愿意做,他爱,你就阻止不了他去关心,他去投入。反过来,如果他没有兴趣,你无论付出多大的努力,他都会“身在曹营心在汉”,让你干瞪眼没办法,这就启示我们,兴趣是教育成败的重要条件,作为教师,关注学生的兴趣、调动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顺着兴趣发展,远比逼着学生死读效果要好得多。孔子就善于从正面表扬学生、激励学生。据统计,《论语》中关于孔子对学生的表扬共有17处,批评只有6处,说明孔子是提倡以表扬为主的教育方法。即使批评学生,也总是善意的,从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因此,他的学生总是爱学习,学习起来有积极性,乐此不疲。我们今天的教师也应根据学生的心理,加强正面表扬激励,这是让学生乐学的重要手段。每个人都有一定的自尊心,有让人肯定的心理。恰如其分地运用激励机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时候,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分数,都可以给学生很大的鼓舞,从而使他们学习起来更投入。我们应像孔子那样,发扬民主,热爱学生,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多肯定,多表扬,创设轻松、愉悦、和谐的教学情境和氛围,从而使教育活动生动活泼,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教师要善于保护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处理好主导与主体之间的关系。在课堂提问时,当学生一时答不上来,教师不要急躁,而要抓住时机给予启发、引导,并给学生再次表现的机会。对那些答错的同学,也应在充分肯定其进步的同时,善意地帮助他们重新把问题答好,使学生因自己终于答出问题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的积极

性和主动性。如果一些学生提出教师始料不及的问题,这时教师不应压制学生、堵塞学生的思路。只要学生提出的问题或思路是正确的、积极的,哪怕是错误的,教师也应予以恰当的支持和鼓励,这将对学生的终生学习产生莫大的作用。教师切不可指责讽刺,这将遏止、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count: 2.0">“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培养人、造就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个使个体社会化的漫长的、终生进行的过程。“教”和“育”都不是一时的,而是一世的,所以说,真正的“教育”实质上就是“终生教育”。“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尽心上》)作为当代教育工作者,时代要求我们要爱护每一个学生,不能只对尖子生情有独钟,而对差生却爱莫能助,只有不断更新观念,掌握先进的教学理论,根据学生各个教育阶段的年龄、心理特征进行因材施教,才能Y: 宋体; mso-bidi-font-size: 10.5pt;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 mso-font-kerning: 0pt">使每一个学生都成才,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孔子的教学艺术正如他的学生颜渊盛赞的那样:“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善诱人,博之以文,约之以礼,欲置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绰乐,虽欲从之,末田也已。”我们要不断吸取中华民族的教育精华,利用宝贵的民族教育资源,使之能够在自己的教育土壤中生根、开花和结果,从而促进我们的新课程教学改革工作局面的良好发展。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size: 10.5pt;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 mso-font-kerning: 0pt">参考文献

1、王炳照等《中国教育简史》北师大出版社

2、浙教院《中国古代教育文选》内部刊物

3 rning: 0pt">、童富勇 浙教院《中国教育简史讲义》

4、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研究与实验》90年第2期,第4期

5、田汉族 孔子的完人思想及其现代教育意义》,湖南师大社科学报; mso-font-kerning: 0pt">,2001年第1期


相关内容

  • 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根据差异因材施教
  • 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根据差异因材施教 摘要:由于先天遗传因素.后天社会环境影响等原因,每个学生都会形成自己独 特的个性.学生之间存在个性差异是不可避免的,教师应该在承认差异存在的同时,针对不同个性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实行分层教学,以学生主动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因势利导,营造出有利于学生发挥 ...

  • 北京之行之教育考察报告
  • 北京之行之教育考察报告 2004年11月27日至12月3日,初中校长岗位培训班学员一行对北京部分中学的现状进行了考察,通过考察发现这些学校有许多值得学习借鉴的经验. 一.专家治教.观念现代 在考察中我们发现:学校的管理层的素质越高,越是有办学特色:北京第十一中学分校的校级领导可以说全是教育专家,保证 ...

  • 材料分析和作文示例.doc
  • 一天,一位老师给学生上科学课,主题是"寻找有生命的物体".老师安排学生去校园里甚至校外的大自然里寻找有生命的物体,并做写记录.走出课堂的孩子们显得很兴奋,不久一位同学跑过来说:"老师,我捉到一只蚂蚱"其他同学也围过来看,突然,一个同学说:"这是只公的 ...

  • 个性教育与个性发展的几点思考
  • 个性教育与个性发展的几点思考 [内容摘要]: 提要 个性教育是当代教育理论的前沿问题.正确理解个性及个性教育的涵义,认清个性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把握当代个性教育的主题和核心内容,对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个性 差异与趋同 个性教育 个性 ...

  • 实验小学学科特长生培养计划
  • 实验小学2010--2012学年学科特长生培养计划 为积极落实学校特长生培养,扎实开展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实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努力探索特长生教育新途径,开创素质教育新局面,特制订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2012年,我校坚持以培养各类特长生.提高我校优秀生综合 ...

  • 小学音乐学习心得体会
  • 本学期,我认真学习了<音乐教学评价>一书,使我对小学音乐教学评价有了深一步的认识,音乐教育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孩子,而是面向全体学生,更多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情感体验等方面,让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 ...

  • 论因材施教在现代教学中的运用(2)
  • 湖南 学院 专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论因材施教在现代教学中的运用 学生姓名 雷笙翊 学 号 [1**********] 系 (部) 数 理 系 专业班级 09数教三班 指导教师 欧阳章东 2012年 4月10日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专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 论因材施教在现代教学中的运用 ...

  • 因材施教教学原则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应用
  •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年第7卷第3期 JournalofNanningPolytechnic 因材施教教学原则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应用 洪 珏 (南宁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广西 南宁 530012) [摘 要]文章为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的综述性研究之三,即在充分认识因材施教教学原则在 历史上和现实中的 ...

  • 凤凰的失职
  • 摘 要: 在不同的学习场合中,不同类型.不同能力水平学生的学习表现是极为复杂的,需要教师凭着自己的经验和智能灵活地设计因材施教的方法.教师要深入理解"因材施教"思想的精髓,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各尽其才,学有所用. 关键词: 因材施教原则 小学语文教学 学习兴趣 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