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_格列佛游记_的反语讽刺艺术

论《格列佛游记》的反语讽刺艺术

媛1

群2

330000;

(1南昌大学人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江西南昌

2宜春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西宜春336000)

摘要:《格列佛游记》是一部非常杰出的讽刺名著。小说在艺术上具有想象奇特、构思精巧、思想深刻等特征,尤其是成功地运用了讽刺的艺术手法,更加为小说的批判力度增色不少。小说运用了多种讽刺手法,特别是反语手法比较突出。本文着重从小说的反语讽刺艺术加以论述。

关键词:《格列佛游记》反语讽刺艺术手法《格列佛游记》是十八世纪英国杰出的讽刺作家江奈生·斯威夫特的代表作。这部小说以其深邃的洞察力、尖锐的批判性,揭露了当时英国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文化等方面的种种腐败和罪恶,表现出了深刻的现实主义力量。“一个作者,用了精练的,或者简直有些夸张的笔墨———但自然也必须是艺术地———写出或一群人的或一面的真实来,这被写的一群人,就称这作品为‘讽刺’”。《格列佛游记》就是这样一部作品,小说成功地运用了讽刺手法,为英国的讽刺小说乃至世界的讽刺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成为讽刺小说这一文体的优秀作品。

“讽刺的生命是真实,不必是曾有的实事,但必须是会有的实情。所以它不是‘捏造’,也不是‘污蔑’,既不是‘揭发阴私’,又不是专记骇人听闻的所谓‘奇闻’或‘怪现状’。它所写的事情是公然的,也是常见的,平时是谁都不以为奇的,而且自然是谁都毫不注意的,不过这事情在那却已经是不合理、可笑、可鄙,甚而至于可恶。但这么行下来,习惯了,虽走大庭广众之间,谁也不觉得奇怪,现在给特别一提,就动人”。最初看,《格列佛游记》是一篇描述一位航海家格列佛的奇闻,游历利立浦特(小人国)、布罗卜丁奈格(大人国)、勒皮他(飞岛国)和慧骃国(智马国)。在这些国家中,主人公都经历了天方夜谭般诈的家庭环境中,她母亲说话时“是发号施令惯了的腔调儿,也没人会向她反驳的”,哥哥和弟弟纨绔跋扈,耳濡目染的环境下造就了她刁蛮任性、尖酸刻薄、争风吃醋、挑拔是非的个性特征,充分展现了人性贪婪、自私、蔑视社会规则和道德的丑恶面貌。

未出阁,第一次与木兰见面,她表现出了官宦之家闺秀小姐的样子,但是在言语上却咄咄逼人,争强好胜,处处挑战木兰。结婚时,她嫉妒木兰的婚礼排场胜过自己的婚礼,便想到“自己在曾家原先最富有的儿媳妇的地位,如今受到威胁了”[7],看见乡下舅妈是满脸皱纹的乡下婆子,她很势利地便只是点了点头;在她心中,只要有钱有势,无论是非黑白,对于怀瑜的狡猾奸诈的为人处世和道德品格不仅仅不批评,反而对其赞赏有加,认为他人缘广、有能力,希望丈夫能融入怀瑜的生活圈和交际圈,对于经亚与他断绝来往,她倍感失望,可以说,他们夫妻两人是有着背道而驰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她飞扬跋扈、刻薄,因为裁缝不细心,弄脏了一个角,便要求退回衣裳和工钱;对婆婆偏爱木兰经常吃醋闹事,随意辱骂丈夫,践踏他的尊严,一次次逼迫丈夫迁就自己。她爱面子、爱虚荣,当其他人的言行或者成就超越她时,她便采取种种令人无法忍受的手段显示自己的优越感,从中获得满足。在牛家失势以后,她不顾婆婆和丈夫的劝阻变得越发飞扬跋扈,挑拨丈夫与小叔的关系[8]。趁丈夫不在家时,欺瞒婆婆,与高级妓女莺莺鬼混,倒卖股票,贪利追欢,自甘堕落,对莺莺带给她的糜烂生活觉得,,的遭遇,这在现实生活中好像都是不可能存在的,是虚幻的,以至于后人把这部作品改编成了童话故事。但读者经过仔细品位和思考,却发现它是一部十分严肃的作品,它虽然记载了“奇闻”或“怪事”,仿佛都是作者捏造的,但其实却是在现实生活中都找得到原型的,斯威夫特也在作品中一再申明这部游记的真实性是毋庸置疑的。

全书自始至终都运用了讽刺的手法,“讽刺是一种饱含着作者理想与善意的普遍存在于文艺创作中的对现实社会和人类生活中消极落后、愚蠢丑恶、腐朽反动的人事与现象给予揭露批判,以期予以破坏并进行重建的具有独特表现形式和巧妙表现手法的艺术”。斯威夫特所生活的时代,也要求他用讽刺这一利器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这部小说大致运用了象征、夸张、对比、反语等艺术手段,以达到讽刺世事、针贬时弊的目的。笔者在此主要阐述反语的这一写作手法来论证讽刺。

反语是指故意使用与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子去表达本意,也叫“倒反”、“反话”。

格列佛在小人国遭到囚禁,没有自由,因此他向小人国的皇帝请求自由,格列佛通过一系列的优良表现并答应了皇帝提出来的要求时,皇帝才勉强同意了。而在这时大臣们起草的一项关于恢复格列佛自由的条文也是挺有意思的。一般在宣读皇帝的正式条文之前,臣子都要说一些对当朝皇帝的歌讼赞美之词,看看斯威夫特在这里是怎么写的:“利立浦特国至高无上的皇帝、举世拥戴、畏惧的君主……领土广袤、边境直抵地球四极,身高超过人类的万王之王,他脚踏地心,头顶太阳;他一点头,全球君王双膝抖战;他像春天那样快乐,像夏天那样舒适,像秋天那样来丰饶,像冬天那样可怖……”毫无疑问,这样的赞美词用在小人国皇帝身上是再恰当不过了,作者的悲惨局面。当然,在经历了被人利诱,被人利用,被人抛弃,被人威胁之后,在姚家的帮助下,她终于有所醒悟。她最后的死多少带有民族气节的,多少有对权力、金钱的悔悟[9]。

《京华烟云》是开放在中国近代长篇小说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展现了近代中国社会的生活变迁,人们的观念、生活态度。林语堂在《京华烟云》里把这三类媳妇作了一个大浓缩,并用他细腻的笔触揭示了她们不同的生存状态,以及“人性最真切的欲望”[10],从而窥探出人性的奥秘。

参考文献:

[1]丁晓敏.跨文化视野中的中国女性[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9,(9).

[2]林语堂.京华烟云[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6.[3]林语堂.京华烟云[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96.[4]李春杰.论《京华烟云》中姚木兰复杂性格的成因.安徽文学,2009,(7).

[5]林语堂.京华烟云[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52.[6]林语堂.京华烟云[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307.[7]林语堂.京华烟云[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56.[8]刘映红.《京华烟云》的媳妇形象新解[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7).

[9]童伟鹏.从《京华烟云》窥林语堂的悲剧意识[J]西南大学学报,2007,(10).

[].[].:34

浅析《弗兰肯斯坦》主要人物的人格层次

卢万军

(江西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西理工大学南昌校区,江西南昌

摘要:精神分析(或心理分析)是西方现代心理学中的一个主要流派,其影响波及了人类文化的各个方面,尤其是文学,不仅影响了现代文学的创作,而且影响了现代西方文艺批评思潮。《弗兰肯斯坦》是英国诗人雪莱的妻子玛丽·雪莱在1818年创作的小说,被认为是世界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科幻小说。作品中主要人物的人格发展有着极为清晰的轨迹,本文用精神分析法的人格层次理论来解析主要人物的本我、自我、他我,以及三者之间的矛盾冲突,揭示了人类具备的双重性格———善与恶的一念之差。本意是突出利立浦特皇帝渺小的,怎么突出?作者挖空心思找来几个突出小的形容词安在小人国皇帝的头上也不是不可以,但这样就难以达到讽刺的效果。作者通过颠覆既定习惯,正话反说,在产生幽默、令读者捧腹的同时,强烈的讽刺效果也就跃然纸上了。

格列佛在同大人国国王谈到自己的祖国时,国王表示瞧不起,称他们为渺小的昆虫,并疑问像这么渺小的昆虫族也会模仿大人国的制度,格列佛很生气,听“他这样一直说下去,气得我脸上红一阵白一阵的。我那高贵的祖国原是学术、武功的权威,法兰西的灾殃,欧洲的仲裁人,道德、虔诚、荣誉、真理的中心,世界的骄子,全世界敬仰的国家,想不到他竟这样瞧不起”。斯威夫特的本意是批判英国,但在作品中不好赤裸裸地表达自己的主张,只能借大人国国王之口来批判,而作者的代言人格列佛为自己的祖国进行辩护,这样是作者直接表达批判时弊时,却以反语表达正面的意思,很婉转地也是很有效地起到了讽刺批判的目的的。

《格列佛游记》第三卷讲述了格列佛在勒皮他国的奇遇,这卷结构比较松散,但是讽刺的范围却更为广泛。斯威夫特在这一卷里对于科学研究脱离实际、脱离生产的倾向给予无情的嘲笑。拉格多科学院的设计家们研究的是从黄瓜中提取阳光来取暖、把粪便还原为食物、繁殖无毛绵羊、软化大理石等想入非非的事,这样的科学研究不但不能促进科学的发展,而且严重地影响了人民的生产。像斯威夫特在叙述政治设计家科学院的情况的一章里,对英国的政治制度,首相大臣、议员、法官进行了绝妙的讽刺,这样的讽刺也是极其有特点的。在第三卷第六章中,格列佛在参观科学院的过程中,一位设计家在一篇论文里提出了许许多多的荒谬构想,比如,他认为人体和政体是非常相似的,因此,人体和政体都要保持健康,就应该用同一处方治愈两者的疾病。比如防止宠臣的记性衰退就应在他报告完公事后要辞退时给予一些体罚不让他忘记,还有检查嫌疑人时应该严格检查他的粪便,理由是人们再没有比在拉屎时思考更为严肃周密而集中的,诸如此类,荒唐透顶。可是作者并没有正面加以讽刺批判,而是通过格列佛向科学家提出一项更为荒谬的设想,并且科学家还光荣地接受了,非常感激格列佛给他们提出了这些意见来加以揭露。斯威夫特面对荒谬不硬加驳斥,而是谬上加谬,使其荒唐之处极端放大,从而使讽刺效果达到了高潮。

第四卷慧骃国游记叙述了格列佛在智马国的经历,这个国家的统治者是有理性的、公正而诚实的马,而象征人类的“耶胡”却是一群丑陋龌龊、贪婪淫荡、残酷好斗的畜类。斯威夫特在这一卷中通过集中地刻画“耶胡”的种种令人发指的丑行来揭露人类的各种罪恶,在这一卷中,批判的力度是极端尖,“330013)

怪物

精神分析学批评

人格

关键词:《弗兰肯斯坦》层次理论

一、引言

《弗兰肯斯坦》是19世纪英国女作家玛丽·雪莱的代表作,它不仅开创了西方近现代科学幻想小说的先河,而且是哥特小说的巅峰之作,蕴含着积极的思想道德价值取向。[1]除科幻色彩外,这部作品中既有浪漫气氛,又有深切的人文关怀,更有令人毛骨悚然的恐怖因子,故此被人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视人类。作者是不是真的仇视人类?这个我们撇开不谈,我们单单来欣赏作者是怎样利用反语的讽刺艺术来加以批判的。在第四卷第七、九章中,斯威夫特在论述人类的种种罪行时,有几个细节:“对于它这种恶意的嘲讽我简直不敢反驳,在它的眼中人类还不如一头猎犬聪明,就是一头猎犬也能够绝对无误地分辨出猎犬队中最有本领的那一头狗的吠声,并且会附和着叫起来……”这里其实是作者讽刺“耶胡”也就人连狗都不如。还有批判“耶胡”对于污秽不洁有特别嗜好时,又利用猪来进行对比,又说明人类连猪都不如。在讲从事体力劳动的时候,利用驴和“耶胡”进行对比,说明在从事劳动方面“耶胡”是不如驴的,这又是在批判人类连驴都不如。并且通过上述“耶胡”连畜生都不如得出结论:“耶胡”是自然界最懒惰、最倔强、最调皮、最恶毒的家伙。期威夫特对人类的各种罪恶批判得头头是道,但是正面语言难以表述强烈情绪时,就用反语表达来加强讽刺的效果。

总之,运用反语能使讽刺效果更为辛辣,也使小说的语言更加幽默,富于美感。正颂反讽,捉摸不定,造成意在言外、相反相成的效果。如明明批评殖民政策,作者偏偏声言这与大不列颠民族无关;明明揭了英国朝政的老底,却一再申明“热爱祖国”。

以上就是上说中诸多利用反语作用的极多例子中的几个,诸如此类的反语不胜枚举。

斯威夫特生活的时代正是英国政治形势变化较多的时代。当时的英国经过“光荣革命”后,封建统治者和资产阶级达成妥协,确立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议会和内阁则成为了统治阶级剥削压榨本国人民和殖民地人民的有力工具,贵族和大资产阶级推行的土地、税收和殖民政策加速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因此,这个时代英国存在着诸多矛盾。如英国的劳动人民特别是农民的处境更加恶化,统治者的内部也充满了矛盾,宗主国与殖民地的矛盾日益激化。

斯威夫特在《格列佛游记》中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上述矛盾,而斯威夫特为了使自己的杰作批判深刻有力,将这些统治阶级的罪恶用强烈的字眼公诸于世,使人们对他们产生极端的憎恶,也就很好地完成了这篇小说的主题。因此,作者成功地运用了反语的讽刺手法揭露了上述矛盾。

参考文献:

[1]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什么是讽刺.鲁迅全集(第六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2]斯威夫特著.张健译.格列佛游记.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0.

[3]黑格尔著.朱光潜译.美学(第二卷).商务印书馆,

1979.

[4..,35

论《格列佛游记》的反语讽刺艺术

媛1

群2

330000;

(1南昌大学人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江西南昌

2宜春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西宜春336000)

摘要:《格列佛游记》是一部非常杰出的讽刺名著。小说在艺术上具有想象奇特、构思精巧、思想深刻等特征,尤其是成功地运用了讽刺的艺术手法,更加为小说的批判力度增色不少。小说运用了多种讽刺手法,特别是反语手法比较突出。本文着重从小说的反语讽刺艺术加以论述。

关键词:《格列佛游记》反语讽刺艺术手法《格列佛游记》是十八世纪英国杰出的讽刺作家江奈生·斯威夫特的代表作。这部小说以其深邃的洞察力、尖锐的批判性,揭露了当时英国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文化等方面的种种腐败和罪恶,表现出了深刻的现实主义力量。“一个作者,用了精练的,或者简直有些夸张的笔墨———但自然也必须是艺术地———写出或一群人的或一面的真实来,这被写的一群人,就称这作品为‘讽刺’”。《格列佛游记》就是这样一部作品,小说成功地运用了讽刺手法,为英国的讽刺小说乃至世界的讽刺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成为讽刺小说这一文体的优秀作品。

“讽刺的生命是真实,不必是曾有的实事,但必须是会有的实情。所以它不是‘捏造’,也不是‘污蔑’,既不是‘揭发阴私’,又不是专记骇人听闻的所谓‘奇闻’或‘怪现状’。它所写的事情是公然的,也是常见的,平时是谁都不以为奇的,而且自然是谁都毫不注意的,不过这事情在那却已经是不合理、可笑、可鄙,甚而至于可恶。但这么行下来,习惯了,虽走大庭广众之间,谁也不觉得奇怪,现在给特别一提,就动人”。最初看,《格列佛游记》是一篇描述一位航海家格列佛的奇闻,游历利立浦特(小人国)、布罗卜丁奈格(大人国)、勒皮他(飞岛国)和慧骃国(智马国)。在这些国家中,主人公都经历了天方夜谭般诈的家庭环境中,她母亲说话时“是发号施令惯了的腔调儿,也没人会向她反驳的”,哥哥和弟弟纨绔跋扈,耳濡目染的环境下造就了她刁蛮任性、尖酸刻薄、争风吃醋、挑拔是非的个性特征,充分展现了人性贪婪、自私、蔑视社会规则和道德的丑恶面貌。

未出阁,第一次与木兰见面,她表现出了官宦之家闺秀小姐的样子,但是在言语上却咄咄逼人,争强好胜,处处挑战木兰。结婚时,她嫉妒木兰的婚礼排场胜过自己的婚礼,便想到“自己在曾家原先最富有的儿媳妇的地位,如今受到威胁了”[7],看见乡下舅妈是满脸皱纹的乡下婆子,她很势利地便只是点了点头;在她心中,只要有钱有势,无论是非黑白,对于怀瑜的狡猾奸诈的为人处世和道德品格不仅仅不批评,反而对其赞赏有加,认为他人缘广、有能力,希望丈夫能融入怀瑜的生活圈和交际圈,对于经亚与他断绝来往,她倍感失望,可以说,他们夫妻两人是有着背道而驰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她飞扬跋扈、刻薄,因为裁缝不细心,弄脏了一个角,便要求退回衣裳和工钱;对婆婆偏爱木兰经常吃醋闹事,随意辱骂丈夫,践踏他的尊严,一次次逼迫丈夫迁就自己。她爱面子、爱虚荣,当其他人的言行或者成就超越她时,她便采取种种令人无法忍受的手段显示自己的优越感,从中获得满足。在牛家失势以后,她不顾婆婆和丈夫的劝阻变得越发飞扬跋扈,挑拨丈夫与小叔的关系[8]。趁丈夫不在家时,欺瞒婆婆,与高级妓女莺莺鬼混,倒卖股票,贪利追欢,自甘堕落,对莺莺带给她的糜烂生活觉得,,的遭遇,这在现实生活中好像都是不可能存在的,是虚幻的,以至于后人把这部作品改编成了童话故事。但读者经过仔细品位和思考,却发现它是一部十分严肃的作品,它虽然记载了“奇闻”或“怪事”,仿佛都是作者捏造的,但其实却是在现实生活中都找得到原型的,斯威夫特也在作品中一再申明这部游记的真实性是毋庸置疑的。

全书自始至终都运用了讽刺的手法,“讽刺是一种饱含着作者理想与善意的普遍存在于文艺创作中的对现实社会和人类生活中消极落后、愚蠢丑恶、腐朽反动的人事与现象给予揭露批判,以期予以破坏并进行重建的具有独特表现形式和巧妙表现手法的艺术”。斯威夫特所生活的时代,也要求他用讽刺这一利器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这部小说大致运用了象征、夸张、对比、反语等艺术手段,以达到讽刺世事、针贬时弊的目的。笔者在此主要阐述反语的这一写作手法来论证讽刺。

反语是指故意使用与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子去表达本意,也叫“倒反”、“反话”。

格列佛在小人国遭到囚禁,没有自由,因此他向小人国的皇帝请求自由,格列佛通过一系列的优良表现并答应了皇帝提出来的要求时,皇帝才勉强同意了。而在这时大臣们起草的一项关于恢复格列佛自由的条文也是挺有意思的。一般在宣读皇帝的正式条文之前,臣子都要说一些对当朝皇帝的歌讼赞美之词,看看斯威夫特在这里是怎么写的:“利立浦特国至高无上的皇帝、举世拥戴、畏惧的君主……领土广袤、边境直抵地球四极,身高超过人类的万王之王,他脚踏地心,头顶太阳;他一点头,全球君王双膝抖战;他像春天那样快乐,像夏天那样舒适,像秋天那样来丰饶,像冬天那样可怖……”毫无疑问,这样的赞美词用在小人国皇帝身上是再恰当不过了,作者的悲惨局面。当然,在经历了被人利诱,被人利用,被人抛弃,被人威胁之后,在姚家的帮助下,她终于有所醒悟。她最后的死多少带有民族气节的,多少有对权力、金钱的悔悟[9]。

《京华烟云》是开放在中国近代长篇小说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展现了近代中国社会的生活变迁,人们的观念、生活态度。林语堂在《京华烟云》里把这三类媳妇作了一个大浓缩,并用他细腻的笔触揭示了她们不同的生存状态,以及“人性最真切的欲望”[10],从而窥探出人性的奥秘。

参考文献:

[1]丁晓敏.跨文化视野中的中国女性[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9,(9).

[2]林语堂.京华烟云[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6.[3]林语堂.京华烟云[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96.[4]李春杰.论《京华烟云》中姚木兰复杂性格的成因.安徽文学,2009,(7).

[5]林语堂.京华烟云[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52.[6]林语堂.京华烟云[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307.[7]林语堂.京华烟云[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56.[8]刘映红.《京华烟云》的媳妇形象新解[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7).

[9]童伟鹏.从《京华烟云》窥林语堂的悲剧意识[J]西南大学学报,2007,(10).

[].[].:34

浅析《弗兰肯斯坦》主要人物的人格层次

卢万军

(江西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西理工大学南昌校区,江西南昌

摘要:精神分析(或心理分析)是西方现代心理学中的一个主要流派,其影响波及了人类文化的各个方面,尤其是文学,不仅影响了现代文学的创作,而且影响了现代西方文艺批评思潮。《弗兰肯斯坦》是英国诗人雪莱的妻子玛丽·雪莱在1818年创作的小说,被认为是世界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科幻小说。作品中主要人物的人格发展有着极为清晰的轨迹,本文用精神分析法的人格层次理论来解析主要人物的本我、自我、他我,以及三者之间的矛盾冲突,揭示了人类具备的双重性格———善与恶的一念之差。本意是突出利立浦特皇帝渺小的,怎么突出?作者挖空心思找来几个突出小的形容词安在小人国皇帝的头上也不是不可以,但这样就难以达到讽刺的效果。作者通过颠覆既定习惯,正话反说,在产生幽默、令读者捧腹的同时,强烈的讽刺效果也就跃然纸上了。

格列佛在同大人国国王谈到自己的祖国时,国王表示瞧不起,称他们为渺小的昆虫,并疑问像这么渺小的昆虫族也会模仿大人国的制度,格列佛很生气,听“他这样一直说下去,气得我脸上红一阵白一阵的。我那高贵的祖国原是学术、武功的权威,法兰西的灾殃,欧洲的仲裁人,道德、虔诚、荣誉、真理的中心,世界的骄子,全世界敬仰的国家,想不到他竟这样瞧不起”。斯威夫特的本意是批判英国,但在作品中不好赤裸裸地表达自己的主张,只能借大人国国王之口来批判,而作者的代言人格列佛为自己的祖国进行辩护,这样是作者直接表达批判时弊时,却以反语表达正面的意思,很婉转地也是很有效地起到了讽刺批判的目的的。

《格列佛游记》第三卷讲述了格列佛在勒皮他国的奇遇,这卷结构比较松散,但是讽刺的范围却更为广泛。斯威夫特在这一卷里对于科学研究脱离实际、脱离生产的倾向给予无情的嘲笑。拉格多科学院的设计家们研究的是从黄瓜中提取阳光来取暖、把粪便还原为食物、繁殖无毛绵羊、软化大理石等想入非非的事,这样的科学研究不但不能促进科学的发展,而且严重地影响了人民的生产。像斯威夫特在叙述政治设计家科学院的情况的一章里,对英国的政治制度,首相大臣、议员、法官进行了绝妙的讽刺,这样的讽刺也是极其有特点的。在第三卷第六章中,格列佛在参观科学院的过程中,一位设计家在一篇论文里提出了许许多多的荒谬构想,比如,他认为人体和政体是非常相似的,因此,人体和政体都要保持健康,就应该用同一处方治愈两者的疾病。比如防止宠臣的记性衰退就应在他报告完公事后要辞退时给予一些体罚不让他忘记,还有检查嫌疑人时应该严格检查他的粪便,理由是人们再没有比在拉屎时思考更为严肃周密而集中的,诸如此类,荒唐透顶。可是作者并没有正面加以讽刺批判,而是通过格列佛向科学家提出一项更为荒谬的设想,并且科学家还光荣地接受了,非常感激格列佛给他们提出了这些意见来加以揭露。斯威夫特面对荒谬不硬加驳斥,而是谬上加谬,使其荒唐之处极端放大,从而使讽刺效果达到了高潮。

第四卷慧骃国游记叙述了格列佛在智马国的经历,这个国家的统治者是有理性的、公正而诚实的马,而象征人类的“耶胡”却是一群丑陋龌龊、贪婪淫荡、残酷好斗的畜类。斯威夫特在这一卷中通过集中地刻画“耶胡”的种种令人发指的丑行来揭露人类的各种罪恶,在这一卷中,批判的力度是极端尖,“330013)

怪物

精神分析学批评

人格

关键词:《弗兰肯斯坦》层次理论

一、引言

《弗兰肯斯坦》是19世纪英国女作家玛丽·雪莱的代表作,它不仅开创了西方近现代科学幻想小说的先河,而且是哥特小说的巅峰之作,蕴含着积极的思想道德价值取向。[1]除科幻色彩外,这部作品中既有浪漫气氛,又有深切的人文关怀,更有令人毛骨悚然的恐怖因子,故此被人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视人类。作者是不是真的仇视人类?这个我们撇开不谈,我们单单来欣赏作者是怎样利用反语的讽刺艺术来加以批判的。在第四卷第七、九章中,斯威夫特在论述人类的种种罪行时,有几个细节:“对于它这种恶意的嘲讽我简直不敢反驳,在它的眼中人类还不如一头猎犬聪明,就是一头猎犬也能够绝对无误地分辨出猎犬队中最有本领的那一头狗的吠声,并且会附和着叫起来……”这里其实是作者讽刺“耶胡”也就人连狗都不如。还有批判“耶胡”对于污秽不洁有特别嗜好时,又利用猪来进行对比,又说明人类连猪都不如。在讲从事体力劳动的时候,利用驴和“耶胡”进行对比,说明在从事劳动方面“耶胡”是不如驴的,这又是在批判人类连驴都不如。并且通过上述“耶胡”连畜生都不如得出结论:“耶胡”是自然界最懒惰、最倔强、最调皮、最恶毒的家伙。期威夫特对人类的各种罪恶批判得头头是道,但是正面语言难以表述强烈情绪时,就用反语表达来加强讽刺的效果。

总之,运用反语能使讽刺效果更为辛辣,也使小说的语言更加幽默,富于美感。正颂反讽,捉摸不定,造成意在言外、相反相成的效果。如明明批评殖民政策,作者偏偏声言这与大不列颠民族无关;明明揭了英国朝政的老底,却一再申明“热爱祖国”。

以上就是上说中诸多利用反语作用的极多例子中的几个,诸如此类的反语不胜枚举。

斯威夫特生活的时代正是英国政治形势变化较多的时代。当时的英国经过“光荣革命”后,封建统治者和资产阶级达成妥协,确立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议会和内阁则成为了统治阶级剥削压榨本国人民和殖民地人民的有力工具,贵族和大资产阶级推行的土地、税收和殖民政策加速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因此,这个时代英国存在着诸多矛盾。如英国的劳动人民特别是农民的处境更加恶化,统治者的内部也充满了矛盾,宗主国与殖民地的矛盾日益激化。

斯威夫特在《格列佛游记》中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上述矛盾,而斯威夫特为了使自己的杰作批判深刻有力,将这些统治阶级的罪恶用强烈的字眼公诸于世,使人们对他们产生极端的憎恶,也就很好地完成了这篇小说的主题。因此,作者成功地运用了反语的讽刺手法揭露了上述矛盾。

参考文献:

[1]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什么是讽刺.鲁迅全集(第六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2]斯威夫特著.张健译.格列佛游记.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0.

[3]黑格尔著.朱光潜译.美学(第二卷).商务印书馆,

1979.

[4..,35


相关内容

  • 论[格列佛游记]中的讽刺艺术
  • 论<格列佛游记>中的讽刺艺术 作者:王艳萍 来源:<语文建设·下半月>2013年第07期 摘要:<格列佛游记>中最出色的最具表现张力的地方是通过大量的讽刺艺术手法,揭露18世纪英国社会.政治.宗教各方面的矛盾.对这部小说以往的评论多注重于斯威夫特要表现的主题思想以 ...

  • 解析_格列佛游记_中的_黑色幽默_特点
  • 借鉴与比较作家杂志WriterMagazine2010No.2 解析<格列佛游记>中的"黑色幽默"特点 黄琰丁礼明 摘要作为一种文学流派,黑色幽默盛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但作为一种幽默艺术,它却有着深远的历史渊 本文从黑色幽默的艺术内涵入手,通过挖掘斯威夫特讽刺性代表 ...

  • 格列佛游记教案
  • <格列佛游记>教案 主备教师:张志平 备课时间:2014.10.20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品诞生的文化历史背景,作者鲜明的思想倾向. 2.引导学生用略读与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内容,熟悉精彩片段. 3.启发学生能扼要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用略读与精读相 ...

  • [好]最新2014年中考名著系列--[格列佛游记]
  • 中考名著系列--<格列佛游记> 1.作者简介. 斯威夫特(1667-1745),英国著名讽刺小说家和政论家. 2.内容简介. [第一卷]『利立浦特(小人国)』 1699年,外科医生格列佛随"羚羊号"出航南太平洋,不幸中途遇险,格列佛死里逃生,漂到利立浦特(小人国),被 ...

  • 略论鲁迅杂文讽刺艺术
  • 山东平邑兴蒙学校 李传鹏鲁迅的杂文取材广阔,形式自由:短小精悍,语言精炼,达到了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结合和完美统一,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其中讽刺是其杂文艺术的重要特征,经常与夸张.反语.幽默等结合起来,巧妙运用,使之表达深刻的道理和高度的思想内容.鲁迅认为"'讽刺'的生命是真实:不必是曾有的实事 ...

  • 格列佛游记知识归纳
  • <格列佛游记> 一.基本常识: 1.<格列佛游记>作者是英国的斯威夫特,是英国18世纪前期最优秀的讽刺作家和政论家. 2.<格列佛游记>主人公是英国船医格列佛,他善于学习,心地善良,但自傲自大,自以为是,他先后游历了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智马国等地. 3.著名网 ...

  • 鲁迅[呐喊]中的讽刺艺术分析
  • 摘 要:讽刺可以说是一种幽默的文学艺术表现形式,在鲁迅的作品中,对讽刺这一艺术手法的运用可谓是相当纯熟.文章就以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呐喊>为研究对象,通过相关实例,从真实的反映.矛盾的揭露和技巧的呈现这三个方面对其作品的讽刺艺术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鲁迅:<呐喊>:讽刺 ...

  •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一封信教案张玉红
  • 课 学 习 目 标 重 点 难 点 题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 总课时 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本课课时 1 1 授课时间 主备人 张玉红 1. 学习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 对比阅读,品味运用反语进行讽刺的语言艺术. 3. 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创造 ...

  • 魏风 伐檀
  • 魏风 伐檀 各位老师.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抽到的说课题目为"伐檀".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点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布置作业七个方面来进行本次的说课. 一.说教材.<伐檀>出自语文出版社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二单元.这个单元主要学习从先秦到南北朝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