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的起源(四)

现代中国的起源(四)

第四讲、现代中国的人口基础

(一)人口与发展之间的关系

1、为什么是美国而不是法国成为西方世界的领袖?——人口视角下的分析 1870年到1992年之间,美国和法国的人均GDP年增长率相同(1.8%)。

美、法两个国家的经济规模以GDP来衡量,从1870年的1.4:1变为今天的5.7:1。

 人口增长率:美国1.5%,法国0.3%

 Angus Maddison:

1870年的时候

法国人口为38,440(千)

美国为40,241(千)

2、欧洲中心时代的德法之争

法国自然资源比德国丰富,土地面积比德国要大得多。而且,在18世纪中下叶,法国在现代工商业发展上,起步也比德国要早,工业化水平一度比德国要高。

 在19世纪以前,法国的人口增长速度在欧洲长期名列前茅,其人口在1715-1789年间从1800万增长到2600万,在此期间有路易十四的武功、拿破仑的霸业。

 西欧国家的人口(千人,年中值)

1500年:法15,000 德12,000 英3,942

1600年:法18,500 德16,000 英6,170

1700年:法21,471 德15,000 英8,565

1820年:法31,250 德24,905 英21,239

1850年:法36,350 德33,746 英27,181

1868年:法38,330 德38,637 英30,845

1900年:法40,598 德54,388 英41,155

1910年:法41,244 德62,884 英44,916

【20岁至34岁的法德青年男性之比为1:1.6】

1930年:法41,610 德65,084 英45,866

19世纪上半叶法国的人口增长了30%,而欧洲同期平均增长了50%。 1800年:法国占欧洲总人口的15.7%

1850年:这一比例下降为13.3%

1900年:为9.7%

20世纪30年代戴高乐:每当有一个法国男子达到兵役年龄时,就有两个德国人可以加入德国军队。

20世纪20年代法国外长A·白里安:我所制定的外交政策完全是依据法国的出生率。

法国著名学者布罗代尔(1902-1985):

“节制生育”一词最恰当不过地概括了法国历史悲剧的全过程。

3、人口对两个超级大国竞赛的影响

S. Kuznets:美国人口与经济周期之间的联系。

19世纪下半叶西欧资本构成的40%以及美国资本构成的60%归功于人

口增长。

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可以追溯到那个世纪早期的人口增长减速和随之产生的投资减缓。

 美国

1610年北美殖民地只有210人,到1770年有220.5万人。1790年392.9万人。 富兰克林(1706-1790):

美洲每一百人的结婚率约为英国的两倍,殖民者每户平均有8个孩子,而英国是4个。

 一位访问美洲的欧洲人彼得·卡姆:有位85岁的老翁,有150个儿孙;一位97岁的老妪,有260个后裔。

 1816年一位印第安纳州的国会议员:

到西部(老西部)去你可以看到一个男青年有一个18岁的配偶,过了三十年你再去拜访他,见到的已经不是两个人,而是22个人。这就是我所说的美国人口倍数表。

 平均每二十五年增加一倍(单位:百万)

1800年(5.3)

1810年(7.2)

1820年(9.6)

1830年(12.9)

1840年(17.1)

1860年(31.4)

 美国人口(千人,欧洲和非洲后裔、土著居民)与人均GDP(1990年国际元)

1700年人口:1000,人均GDP:527

1820年人口:9981,人均GDP:1257

1830年人口:13240,人均GDP:1376

1840年人口:17444,人均GDP:1588

1850年人口:42492,人均GDP:1806

1860年人口:31839,人均GDP:2178

1870年人口:40241,人均GDP:2445

 1875年到1955年间,美国每10年在人口增长、GNP增长和人均收入方面的变化趋势惊人地相似。

 希拉里外交政策顾问、前北约欧洲盟军最高司令詹姆斯·斯塔夫里迪斯 美国拥有全球首屈一指的军事实力、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稳固的政治系统。在人口趋势方面,美国的年轻人口也呈现增长态势。能源方面,我们已经接近自给自足。在高水平教育、技术创新方面,美国也居于全世界的中心位置。

 金灿荣(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美国3.12亿合法公民,其中拉美裔、黑人、亚裔有1.2亿多。白人不到1.9亿。另外,还有1200万非法移民。

美国6岁以下的孩子50.2%是少数族裔。这意味着12年后,这些少数族裔的选民就将成为多数。

美国白人女性一辈子生1.2个孩子,而拉美裔的女性一辈子生8.6个孩子。

 Patrick Buchanan【a senior advisor to

, and 】

美国面临两个致命威胁:债务和第三世界化。所谓“第三世界化”,主要是由于生育率降低,导致在人口学意义上西方国家的“死亡”,以及来自拉丁美洲、非洲、亚洲和中东的似乎无穷无尽的人口入侵。

 苏联人口(千人,年中值)

1820年:54,765

1850年:73,750

1870年:88,672

1890年:110,664

1900年:124,500

1920年:154,607

1924年:155,581

1927年:166,117

 1936年:181,502

 1939年:192,379

 1946年:173,900

 1950年:179,571

 1951年:182,677

 1954年:192,171

1990年:289,045

1991年:290,754

1992年:292,079

1993年:292,686

1994年:292,755

1996年:292,188

1998年:291,373

2000年:290,654

2001年:290,349

 俄罗斯历史上四次人口危机

 1914—1922年:“一战”和国内战争,人口损失超过200万。

 1932—1933年:大饥荒。严重的自然灾害和错误决策导致成千上万人非正常死亡。

 1941—1945年:苏联虽然赢得了战争,却付出了2700万人口的高昂代价。

 苏联解体以后:

总数从1992年的1.48亿下降到2013年的1.43亿。俄罗斯人口的减少速度相当于几天就打一场“第二次车臣战争”。

人口减少最直接因素:出生率低,死亡率居高不下。

1992年人口普查起,俄罗斯人口的死亡率就开始比出生率高,到2006年,死亡率为出生率的1.6~1.8倍。

 人口老龄化:

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02年超过劳动适龄阶段的人口在俄罗斯国民总数的比例为21%,而到2010年这一数据上升到22%。到2013年,俄罗斯一些地区老年人口比例已经接近28%。

1970-2005年俄罗斯少年儿童占比由29%下降到17%。

 人口密度稀、分布极不均衡

据2010年俄罗斯人口普查,俄罗斯人口的平均密度为每平方公里8.3人,不到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四分之一。

人口最密的莫斯科市和莫斯科州的平均人口密度是每平方公里近400人,而在人口密度最小的楚克奇自治专区人口的平均密度仅为每平方公里0.01人。  男女性别比率失调,女多男寡,并呈现不断加剧的趋势。

1989年、2002年和2010年的三次全俄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俄罗斯男女人口比例分别是1000:1140、1000:1147、1000:1163。

目前俄罗斯女性国民占国民总数的54%,男性占46%。

2009年俄罗斯男性平均预期寿命为62.8岁,女性为74.4岁,相差近12岁。  人才流失十分严重,不仅造成人才的流失,同时也加剧了俄罗斯人口的负增长

 人口的减少,削弱了俄罗斯的国际竞争力,影响了俄罗斯的复兴大业。 劳动力储备日益枯竭。

许多城镇建制被撤销或合并,景象凄凉。

军队兵源不足,兵源质量严重下降。

人口危机严重制约了俄罗斯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军事潜力的发挥。

 近年来,俄罗斯政府将促进人口增长、提高人口质量、延长人口寿命上升为国家政策,出台了多项措施和法律。

改变俄罗斯人的生育观念。

强化民族国家意识。

加大财政刺激力度,对生养孩子的家庭予以补贴和奖励。

 2000年初俄罗斯政府规定:

生二胎的一次性奖励9000美元,月补贴300美元;

向生育子女多的家庭颁发“光荣父母勋章”

拟对无孩子的家庭进行征税

 2006年5月普京的年度国情咨文,重点讲述了两个问题,即人口问题和军队发展问题。

 2008年:14274.0万

 2010年:14285.0万

 2012年:14320.0万

 2014年:14382.0万

4、超越马尔萨斯理论

马尔萨斯(1776-1834)《人口论》第一版:

人口的增长潜力(以几何级数增长)和生存所必需的资源的增长潜力,尤其是食物(以算术级数增长),二者之间是不相容的。

台湾人口的发展速度:1959年到1987年为22.9‰,大陆1953年到1989年是17.9‰。

l 在国内,人口密度高的地方,其发展速度往往比人口密度低的地方快。 1990年人口密度(单位:人/平方公里):中国(包括台湾)119,印尼97,菲

律宾208,日本327,韩国432,台湾574,新加坡4538,香港5572。

 亚当·斯密(1723-1790):

在制作大头针的时候,1个工人1天最多能制造20个。但是如果有分工,一个人拉长铁丝,一个人敲直它,一个人截断它,一个人将它削尖,最后一个人将它磨光,那么,一个10人小组能够在1天内制造48000个大头针,也就是每个工人4800个。

 一些国家或地区,由于人口规模小,分工难以高度发展,始终难以发展起来。

加拿大

灌溉体系、城市的建立

基础设施的投资

 福山(哈佛大学博士,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保罗·尼采高级国际问题研究院教授)

非洲人口密度太低:1900年日本每平方公里有118人,中国45.6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只有4.4人。

前殖民非洲技术水平惊人的落后:农业不用犁,作物生长完全靠雨水,没有灌溉系统,也没有金属加工。

在非洲遭到瓜分前,只有一半的地方发展到国家层次,其余都是基于亲戚关系的部落社会。

 S. Kuznets:

新知识的创造者(投资者、革新者)和人口规模成比例,规模因素可能有助于创造新知识。因为学院、大学、研究所的存在不仅增加了已获得知识的效用,而且增加了创造新知识的机会。

 Petty

“一个心灵手巧且富于好奇心的人在400万人中比在400人中更有可能被知晓。”

(二)中国人口战略的历史反思

 从公元初至1850年,中国人口平均年增长率不足1‰。即使是增长较快的阶段,也只有7‰,个别年份达到10‰或更高。

 20世纪50年代,中国人口的年平均增长率是20‰。实行计划生育前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为30‰。

 2006年人口增长率(%)

1 阿联酋 3.833

2 利比里亚 3.661

3 加沙地带 3.609

4 乌干达 3.603

5 科威特 3.591

6 马约特 3.465

7

8

9

10

也门 3.46 布隆迪 3.443 刚果民主共和国 3.236 阿曼 3.19

 中国古代核心家庭人口平均不到五口:“五口之家”

 南方的陈朝(557-589)人口250万,而北方的齐、周(550-557、557-581)合计户口超过了2700万。

 唐太宗:寡妇都要改嫁,并作为地方官员的考核指标。

 为什么古代中国人丁不旺?

古人有偶率并不高。杜甫:“夔州处女发半华,四十五十无夫家”。多妻制是最大的原因(一个皇帝拥有2万多宫女)。

死亡率高。1938年绥远省的婴儿死亡率高达429.9‰,即十个有四个要死亡。 哺乳期长。先秦时期有3年。守孝三年的说法即来源于此。

兵役制和劳役制对人口增长的制约。

 孙中山:一直担心中国出生率低不利于国际竞争:

以前中国不受外来的政治、经济压迫,主要原因在于中国人口众多。但是近百年来,中国人口未见增加,而美国人口增加了10倍,英国是3倍,日本3倍,俄国4倍,德国2.5倍。按照这种趋势,百年之后,中国人口将寡不敌众,遭受外敌入侵,有亡国灭种之祸。

元朝入主中国以后,蒙古民族不但不能消灭中国人,反被中国人同化;满人征服中国,统治二百六十多年,满洲也为汉族同化。

法国在百年以前的人口比各国都要多,因为马尔萨斯的学说宣传到法国之后,很被人欢迎,人民都实行减少人口,所以法国今日受人少的痛苦,都是因为中了马尔萨斯学说的毒。

 程鹤麟:曾任凤凰卫视资讯台副台长

1227年铁木真下令将西夏从皇帝(已投降)到乞丐全部杀绝。结果有近2000万人被屠杀,党项族从此灭绝。忽必烈屠杀中国北方汉民族也有1800万之数,但汉民族人口太多,无法将之灭种。

 经过满清三百年的统治后,蒙古族人口由清初一千多万下降到辛亥革命时期的一百多万。

《民报》:“蒙古与汉族结合共伸讨满复仇大义之宣言书”

满洲分割我蒙古部落,建汗封王,以相牵制,使势力消散。除此之外,置将军,都统,办事大臣于各地方。以握我实权,制我死命。而设喇嘛教一端,设计之毒,以灭我蒙古种族。期间历史时间之长,非数万言不能磬,实与吾蒙古不共戴天之仇也。

 冯玉祥(1882-1948):

蒙古本有一千二百万人,在满清长期统治之后,今已减少至五十万人。满清利用

喇嘛教以统治蒙古人民,凡有兄弟八人者,七人须当喇嘛;兄弟五人者,四人须当喇嘛;仅有一人可为娶妻生子的平民。当喇嘛者有红黄缎子穿,又可坐享优厚的俸禄。

 冯玉祥:

女子没有充当喇嘛的福气,但又难找得相当的配偶,于是一方面是七八个蒙古男子仅有一个妻子,一方面是一个蒙古女子,有若干的内地人为她的临时丈夫,事实上形成一个乱交的社会。

 冯玉祥:

男女卫生都不讲究,染上淋病、梅毒以后,惟有听其自然。

当时活佛即患梅毒,烂塌了鼻子。据说目前检查结果,蒙古青年十七岁至二十五岁者百分之八十五都患有花柳病;二十五岁以上者,所占百分比自然更大了。

 在清代,尤其康熙朝后,清朝有目的地拨款兴建以及王公、平民捐资兴建的色彩鲜艳、造型奇特、宏伟壮观的大小庙宇,遍布了蒙古各地。

 据不完全统计,漠南大小寺庙1000余座,漠北喀尔喀从康熙朝起所兴建的大小寺庙约有700余座。

对于内地民户,清朝政府都用设置府州县厅的办法,与蒙古等盟旗制度,分别进行治理。

蒙古人到内地只能从山海关、喜峰口、古北口、独石口、张家口、杀虎口六处入关。

道光十六年:蒙古人只准以满洲蒙古字义命名,不准取用汉人字义。

道光十九年:蒙古王公台吉等不准延请内地书吏教读(学汉文)或充书吏,违者治罪。其公文呈词,也不得擅用汉文。内地出关经商者必须持有理藩院发的票证,而且限定一年期限,不准滞留各部娶妻生产。

 米尔斯·海默【美国芝加哥大学政治学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著名国际关系理论家】

中美都有许多学者相信,中国经济会减速。我不想说那些,我只想从人口学的角度来讲。中国人口是美国的4倍。美国过去的三个霸权挑战者,日本、德国和苏联,现在都沉沦了。他们失败的根子就在于人口问题。

 皮凯蒂(Thomas Piketty,法国著名经济学家,巴黎经济学院教授) “我们看到一些国家人口在下降,这对GDP造成了影响。2030年,中国的人口可能出现下降的趋势,这对经济会造成相关的影响。”

“中国比印度做得好,但从人口结构看,中国在未来会有一些压力。不能说中国人口多是大问题,中国接下来的人口负增长,是更严重的情况。人口零增长都比负增长要好。”

 到2040年,中国经济面临的老龄化问题要比美国严峻得多。

2015年,中国人口年龄中位数为37岁,即一半的中国人年龄小于37岁,而另一半则大于37岁。日本46.5岁、德国46.2岁。

联合国人口预测:到2050年,中国人口年龄中位数将高达49.6岁,接近日本53.3岁的水平,而瑞典、英国、美国欧美国家依然才40岁出头。

 易富贤

中国目前面临各种人口政策过渡方案,但最好的方案还是停止计划生育。这样既不会出现难以承受的补偿性出生高峰,行政成本也远低于二胎方案。

今后中国的生育率将远低于更替水平。计划生育带来的老龄化、用工难等社会问题,已经日趋明显,但更严重的,它可能毁灭一个民族的繁衍生机。

 《第一财经日报》2015年9月28日:

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长期低生育率导致的人口高龄化、少子化,正是日本经济长期萎靡的主要原因。年轻人越少,社会越会趋于保守,创新能力和经济活力都会大大下降。

(三)乾隆年间人口大爆炸

 20世纪前半期中国有“四万万同胞”之说。

1949年9月毛泽东在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开幕辞中宣布全国的人口为4.75亿。1953年人口调查发现,1949年中国大陆人口已经达到5.4亿。

1931年国民政府内政部公布了1928年全国人口总数(不包括台湾)为474,787,386人。

道光十四年(1834年)官方统计的中国人口数有史以来第一次达到四万万。

乾隆末年,皇帝翻阅其祖父康熙帝的实录,得知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全国“民数”为2300多万,而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上报的民数已高达3亿零七百多万,“计增十五倍有奇”。

在这82年间,中国人口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32‰。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人口的年平均增长率是20‰。

 从1682年的1.2亿,到1794年的3.13亿,人口绝对数量增长了近2亿。  到了20世纪30年代,估计中国的人口是372,563,555人或者368,146,520人。

 从1850年到1953年的103年间,中国人口的年平均增长率只有3.1‰。

 乾隆四十七年(1779年)《河南府志》:

经我朝生养休息百数十年,固已家给人足,富庶之休,亘古未有。且屡下蠲租之诏,近复更定赋役全书,详分等则,凡稍有不便于民者尽为删汰。民生其间,何其幸欤!

 T.McKeown:

18世纪人口的加速增长的真正原因是人们营养水平的改善,这增加了抵抗传染病的能力。而这一改善是由于农业生产力提高的结果。而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则是由于新的、更为丰富的谷物,从玉米到马铃薯。

爱尔兰人口(百万):1687年2.167,1712年2.791,1791年3.191,1821年

6.882,1841年8.175。

K.H.Connell:土地的细分,马铃薯的引进和推广,成为爱尔兰人的主食,并且通常是惟一的食物。

 龚启圣【香港科技大学教授】:

来自墨西哥的玉米、红薯、土豆,其中玉米对于中国人口从1500年的1.3亿上升到1900年的4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776年、1820年、1851年、1890年、1910年等时间点上,已经种植玉米的县,其人口密度明显高于没有种植的县。而且一个县种植玉米的年月越久,人口密度就越高。种植玉米的时间每多10年,其人口密度就多增5-6%。

现代中国的起源(四)

第四讲、现代中国的人口基础

(一)人口与发展之间的关系

1、为什么是美国而不是法国成为西方世界的领袖?——人口视角下的分析 1870年到1992年之间,美国和法国的人均GDP年增长率相同(1.8%)。

美、法两个国家的经济规模以GDP来衡量,从1870年的1.4:1变为今天的5.7:1。

 人口增长率:美国1.5%,法国0.3%

 Angus Maddison:

1870年的时候

法国人口为38,440(千)

美国为40,241(千)

2、欧洲中心时代的德法之争

法国自然资源比德国丰富,土地面积比德国要大得多。而且,在18世纪中下叶,法国在现代工商业发展上,起步也比德国要早,工业化水平一度比德国要高。

 在19世纪以前,法国的人口增长速度在欧洲长期名列前茅,其人口在1715-1789年间从1800万增长到2600万,在此期间有路易十四的武功、拿破仑的霸业。

 西欧国家的人口(千人,年中值)

1500年:法15,000 德12,000 英3,942

1600年:法18,500 德16,000 英6,170

1700年:法21,471 德15,000 英8,565

1820年:法31,250 德24,905 英21,239

1850年:法36,350 德33,746 英27,181

1868年:法38,330 德38,637 英30,845

1900年:法40,598 德54,388 英41,155

1910年:法41,244 德62,884 英44,916

【20岁至34岁的法德青年男性之比为1:1.6】

1930年:法41,610 德65,084 英45,866

19世纪上半叶法国的人口增长了30%,而欧洲同期平均增长了50%。 1800年:法国占欧洲总人口的15.7%

1850年:这一比例下降为13.3%

1900年:为9.7%

20世纪30年代戴高乐:每当有一个法国男子达到兵役年龄时,就有两个德国人可以加入德国军队。

20世纪20年代法国外长A·白里安:我所制定的外交政策完全是依据法国的出生率。

法国著名学者布罗代尔(1902-1985):

“节制生育”一词最恰当不过地概括了法国历史悲剧的全过程。

3、人口对两个超级大国竞赛的影响

S. Kuznets:美国人口与经济周期之间的联系。

19世纪下半叶西欧资本构成的40%以及美国资本构成的60%归功于人

口增长。

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可以追溯到那个世纪早期的人口增长减速和随之产生的投资减缓。

 美国

1610年北美殖民地只有210人,到1770年有220.5万人。1790年392.9万人。 富兰克林(1706-1790):

美洲每一百人的结婚率约为英国的两倍,殖民者每户平均有8个孩子,而英国是4个。

 一位访问美洲的欧洲人彼得·卡姆:有位85岁的老翁,有150个儿孙;一位97岁的老妪,有260个后裔。

 1816年一位印第安纳州的国会议员:

到西部(老西部)去你可以看到一个男青年有一个18岁的配偶,过了三十年你再去拜访他,见到的已经不是两个人,而是22个人。这就是我所说的美国人口倍数表。

 平均每二十五年增加一倍(单位:百万)

1800年(5.3)

1810年(7.2)

1820年(9.6)

1830年(12.9)

1840年(17.1)

1860年(31.4)

 美国人口(千人,欧洲和非洲后裔、土著居民)与人均GDP(1990年国际元)

1700年人口:1000,人均GDP:527

1820年人口:9981,人均GDP:1257

1830年人口:13240,人均GDP:1376

1840年人口:17444,人均GDP:1588

1850年人口:42492,人均GDP:1806

1860年人口:31839,人均GDP:2178

1870年人口:40241,人均GDP:2445

 1875年到1955年间,美国每10年在人口增长、GNP增长和人均收入方面的变化趋势惊人地相似。

 希拉里外交政策顾问、前北约欧洲盟军最高司令詹姆斯·斯塔夫里迪斯 美国拥有全球首屈一指的军事实力、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稳固的政治系统。在人口趋势方面,美国的年轻人口也呈现增长态势。能源方面,我们已经接近自给自足。在高水平教育、技术创新方面,美国也居于全世界的中心位置。

 金灿荣(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美国3.12亿合法公民,其中拉美裔、黑人、亚裔有1.2亿多。白人不到1.9亿。另外,还有1200万非法移民。

美国6岁以下的孩子50.2%是少数族裔。这意味着12年后,这些少数族裔的选民就将成为多数。

美国白人女性一辈子生1.2个孩子,而拉美裔的女性一辈子生8.6个孩子。

 Patrick Buchanan【a senior advisor to

, and 】

美国面临两个致命威胁:债务和第三世界化。所谓“第三世界化”,主要是由于生育率降低,导致在人口学意义上西方国家的“死亡”,以及来自拉丁美洲、非洲、亚洲和中东的似乎无穷无尽的人口入侵。

 苏联人口(千人,年中值)

1820年:54,765

1850年:73,750

1870年:88,672

1890年:110,664

1900年:124,500

1920年:154,607

1924年:155,581

1927年:166,117

 1936年:181,502

 1939年:192,379

 1946年:173,900

 1950年:179,571

 1951年:182,677

 1954年:192,171

1990年:289,045

1991年:290,754

1992年:292,079

1993年:292,686

1994年:292,755

1996年:292,188

1998年:291,373

2000年:290,654

2001年:290,349

 俄罗斯历史上四次人口危机

 1914—1922年:“一战”和国内战争,人口损失超过200万。

 1932—1933年:大饥荒。严重的自然灾害和错误决策导致成千上万人非正常死亡。

 1941—1945年:苏联虽然赢得了战争,却付出了2700万人口的高昂代价。

 苏联解体以后:

总数从1992年的1.48亿下降到2013年的1.43亿。俄罗斯人口的减少速度相当于几天就打一场“第二次车臣战争”。

人口减少最直接因素:出生率低,死亡率居高不下。

1992年人口普查起,俄罗斯人口的死亡率就开始比出生率高,到2006年,死亡率为出生率的1.6~1.8倍。

 人口老龄化:

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02年超过劳动适龄阶段的人口在俄罗斯国民总数的比例为21%,而到2010年这一数据上升到22%。到2013年,俄罗斯一些地区老年人口比例已经接近28%。

1970-2005年俄罗斯少年儿童占比由29%下降到17%。

 人口密度稀、分布极不均衡

据2010年俄罗斯人口普查,俄罗斯人口的平均密度为每平方公里8.3人,不到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四分之一。

人口最密的莫斯科市和莫斯科州的平均人口密度是每平方公里近400人,而在人口密度最小的楚克奇自治专区人口的平均密度仅为每平方公里0.01人。  男女性别比率失调,女多男寡,并呈现不断加剧的趋势。

1989年、2002年和2010年的三次全俄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俄罗斯男女人口比例分别是1000:1140、1000:1147、1000:1163。

目前俄罗斯女性国民占国民总数的54%,男性占46%。

2009年俄罗斯男性平均预期寿命为62.8岁,女性为74.4岁,相差近12岁。  人才流失十分严重,不仅造成人才的流失,同时也加剧了俄罗斯人口的负增长

 人口的减少,削弱了俄罗斯的国际竞争力,影响了俄罗斯的复兴大业。 劳动力储备日益枯竭。

许多城镇建制被撤销或合并,景象凄凉。

军队兵源不足,兵源质量严重下降。

人口危机严重制约了俄罗斯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军事潜力的发挥。

 近年来,俄罗斯政府将促进人口增长、提高人口质量、延长人口寿命上升为国家政策,出台了多项措施和法律。

改变俄罗斯人的生育观念。

强化民族国家意识。

加大财政刺激力度,对生养孩子的家庭予以补贴和奖励。

 2000年初俄罗斯政府规定:

生二胎的一次性奖励9000美元,月补贴300美元;

向生育子女多的家庭颁发“光荣父母勋章”

拟对无孩子的家庭进行征税

 2006年5月普京的年度国情咨文,重点讲述了两个问题,即人口问题和军队发展问题。

 2008年:14274.0万

 2010年:14285.0万

 2012年:14320.0万

 2014年:14382.0万

4、超越马尔萨斯理论

马尔萨斯(1776-1834)《人口论》第一版:

人口的增长潜力(以几何级数增长)和生存所必需的资源的增长潜力,尤其是食物(以算术级数增长),二者之间是不相容的。

台湾人口的发展速度:1959年到1987年为22.9‰,大陆1953年到1989年是17.9‰。

l 在国内,人口密度高的地方,其发展速度往往比人口密度低的地方快。 1990年人口密度(单位:人/平方公里):中国(包括台湾)119,印尼97,菲

律宾208,日本327,韩国432,台湾574,新加坡4538,香港5572。

 亚当·斯密(1723-1790):

在制作大头针的时候,1个工人1天最多能制造20个。但是如果有分工,一个人拉长铁丝,一个人敲直它,一个人截断它,一个人将它削尖,最后一个人将它磨光,那么,一个10人小组能够在1天内制造48000个大头针,也就是每个工人4800个。

 一些国家或地区,由于人口规模小,分工难以高度发展,始终难以发展起来。

加拿大

灌溉体系、城市的建立

基础设施的投资

 福山(哈佛大学博士,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保罗·尼采高级国际问题研究院教授)

非洲人口密度太低:1900年日本每平方公里有118人,中国45.6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只有4.4人。

前殖民非洲技术水平惊人的落后:农业不用犁,作物生长完全靠雨水,没有灌溉系统,也没有金属加工。

在非洲遭到瓜分前,只有一半的地方发展到国家层次,其余都是基于亲戚关系的部落社会。

 S. Kuznets:

新知识的创造者(投资者、革新者)和人口规模成比例,规模因素可能有助于创造新知识。因为学院、大学、研究所的存在不仅增加了已获得知识的效用,而且增加了创造新知识的机会。

 Petty

“一个心灵手巧且富于好奇心的人在400万人中比在400人中更有可能被知晓。”

(二)中国人口战略的历史反思

 从公元初至1850年,中国人口平均年增长率不足1‰。即使是增长较快的阶段,也只有7‰,个别年份达到10‰或更高。

 20世纪50年代,中国人口的年平均增长率是20‰。实行计划生育前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为30‰。

 2006年人口增长率(%)

1 阿联酋 3.833

2 利比里亚 3.661

3 加沙地带 3.609

4 乌干达 3.603

5 科威特 3.591

6 马约特 3.465

7

8

9

10

也门 3.46 布隆迪 3.443 刚果民主共和国 3.236 阿曼 3.19

 中国古代核心家庭人口平均不到五口:“五口之家”

 南方的陈朝(557-589)人口250万,而北方的齐、周(550-557、557-581)合计户口超过了2700万。

 唐太宗:寡妇都要改嫁,并作为地方官员的考核指标。

 为什么古代中国人丁不旺?

古人有偶率并不高。杜甫:“夔州处女发半华,四十五十无夫家”。多妻制是最大的原因(一个皇帝拥有2万多宫女)。

死亡率高。1938年绥远省的婴儿死亡率高达429.9‰,即十个有四个要死亡。 哺乳期长。先秦时期有3年。守孝三年的说法即来源于此。

兵役制和劳役制对人口增长的制约。

 孙中山:一直担心中国出生率低不利于国际竞争:

以前中国不受外来的政治、经济压迫,主要原因在于中国人口众多。但是近百年来,中国人口未见增加,而美国人口增加了10倍,英国是3倍,日本3倍,俄国4倍,德国2.5倍。按照这种趋势,百年之后,中国人口将寡不敌众,遭受外敌入侵,有亡国灭种之祸。

元朝入主中国以后,蒙古民族不但不能消灭中国人,反被中国人同化;满人征服中国,统治二百六十多年,满洲也为汉族同化。

法国在百年以前的人口比各国都要多,因为马尔萨斯的学说宣传到法国之后,很被人欢迎,人民都实行减少人口,所以法国今日受人少的痛苦,都是因为中了马尔萨斯学说的毒。

 程鹤麟:曾任凤凰卫视资讯台副台长

1227年铁木真下令将西夏从皇帝(已投降)到乞丐全部杀绝。结果有近2000万人被屠杀,党项族从此灭绝。忽必烈屠杀中国北方汉民族也有1800万之数,但汉民族人口太多,无法将之灭种。

 经过满清三百年的统治后,蒙古族人口由清初一千多万下降到辛亥革命时期的一百多万。

《民报》:“蒙古与汉族结合共伸讨满复仇大义之宣言书”

满洲分割我蒙古部落,建汗封王,以相牵制,使势力消散。除此之外,置将军,都统,办事大臣于各地方。以握我实权,制我死命。而设喇嘛教一端,设计之毒,以灭我蒙古种族。期间历史时间之长,非数万言不能磬,实与吾蒙古不共戴天之仇也。

 冯玉祥(1882-1948):

蒙古本有一千二百万人,在满清长期统治之后,今已减少至五十万人。满清利用

喇嘛教以统治蒙古人民,凡有兄弟八人者,七人须当喇嘛;兄弟五人者,四人须当喇嘛;仅有一人可为娶妻生子的平民。当喇嘛者有红黄缎子穿,又可坐享优厚的俸禄。

 冯玉祥:

女子没有充当喇嘛的福气,但又难找得相当的配偶,于是一方面是七八个蒙古男子仅有一个妻子,一方面是一个蒙古女子,有若干的内地人为她的临时丈夫,事实上形成一个乱交的社会。

 冯玉祥:

男女卫生都不讲究,染上淋病、梅毒以后,惟有听其自然。

当时活佛即患梅毒,烂塌了鼻子。据说目前检查结果,蒙古青年十七岁至二十五岁者百分之八十五都患有花柳病;二十五岁以上者,所占百分比自然更大了。

 在清代,尤其康熙朝后,清朝有目的地拨款兴建以及王公、平民捐资兴建的色彩鲜艳、造型奇特、宏伟壮观的大小庙宇,遍布了蒙古各地。

 据不完全统计,漠南大小寺庙1000余座,漠北喀尔喀从康熙朝起所兴建的大小寺庙约有700余座。

对于内地民户,清朝政府都用设置府州县厅的办法,与蒙古等盟旗制度,分别进行治理。

蒙古人到内地只能从山海关、喜峰口、古北口、独石口、张家口、杀虎口六处入关。

道光十六年:蒙古人只准以满洲蒙古字义命名,不准取用汉人字义。

道光十九年:蒙古王公台吉等不准延请内地书吏教读(学汉文)或充书吏,违者治罪。其公文呈词,也不得擅用汉文。内地出关经商者必须持有理藩院发的票证,而且限定一年期限,不准滞留各部娶妻生产。

 米尔斯·海默【美国芝加哥大学政治学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著名国际关系理论家】

中美都有许多学者相信,中国经济会减速。我不想说那些,我只想从人口学的角度来讲。中国人口是美国的4倍。美国过去的三个霸权挑战者,日本、德国和苏联,现在都沉沦了。他们失败的根子就在于人口问题。

 皮凯蒂(Thomas Piketty,法国著名经济学家,巴黎经济学院教授) “我们看到一些国家人口在下降,这对GDP造成了影响。2030年,中国的人口可能出现下降的趋势,这对经济会造成相关的影响。”

“中国比印度做得好,但从人口结构看,中国在未来会有一些压力。不能说中国人口多是大问题,中国接下来的人口负增长,是更严重的情况。人口零增长都比负增长要好。”

 到2040年,中国经济面临的老龄化问题要比美国严峻得多。

2015年,中国人口年龄中位数为37岁,即一半的中国人年龄小于37岁,而另一半则大于37岁。日本46.5岁、德国46.2岁。

联合国人口预测:到2050年,中国人口年龄中位数将高达49.6岁,接近日本53.3岁的水平,而瑞典、英国、美国欧美国家依然才40岁出头。

 易富贤

中国目前面临各种人口政策过渡方案,但最好的方案还是停止计划生育。这样既不会出现难以承受的补偿性出生高峰,行政成本也远低于二胎方案。

今后中国的生育率将远低于更替水平。计划生育带来的老龄化、用工难等社会问题,已经日趋明显,但更严重的,它可能毁灭一个民族的繁衍生机。

 《第一财经日报》2015年9月28日:

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长期低生育率导致的人口高龄化、少子化,正是日本经济长期萎靡的主要原因。年轻人越少,社会越会趋于保守,创新能力和经济活力都会大大下降。

(三)乾隆年间人口大爆炸

 20世纪前半期中国有“四万万同胞”之说。

1949年9月毛泽东在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开幕辞中宣布全国的人口为4.75亿。1953年人口调查发现,1949年中国大陆人口已经达到5.4亿。

1931年国民政府内政部公布了1928年全国人口总数(不包括台湾)为474,787,386人。

道光十四年(1834年)官方统计的中国人口数有史以来第一次达到四万万。

乾隆末年,皇帝翻阅其祖父康熙帝的实录,得知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全国“民数”为2300多万,而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上报的民数已高达3亿零七百多万,“计增十五倍有奇”。

在这82年间,中国人口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32‰。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人口的年平均增长率是20‰。

 从1682年的1.2亿,到1794年的3.13亿,人口绝对数量增长了近2亿。  到了20世纪30年代,估计中国的人口是372,563,555人或者368,146,520人。

 从1850年到1953年的103年间,中国人口的年平均增长率只有3.1‰。

 乾隆四十七年(1779年)《河南府志》:

经我朝生养休息百数十年,固已家给人足,富庶之休,亘古未有。且屡下蠲租之诏,近复更定赋役全书,详分等则,凡稍有不便于民者尽为删汰。民生其间,何其幸欤!

 T.McKeown:

18世纪人口的加速增长的真正原因是人们营养水平的改善,这增加了抵抗传染病的能力。而这一改善是由于农业生产力提高的结果。而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则是由于新的、更为丰富的谷物,从玉米到马铃薯。

爱尔兰人口(百万):1687年2.167,1712年2.791,1791年3.191,1821年

6.882,1841年8.175。

K.H.Connell:土地的细分,马铃薯的引进和推广,成为爱尔兰人的主食,并且通常是惟一的食物。

 龚启圣【香港科技大学教授】:

来自墨西哥的玉米、红薯、土豆,其中玉米对于中国人口从1500年的1.3亿上升到1900年的4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776年、1820年、1851年、1890年、1910年等时间点上,已经种植玉米的县,其人口密度明显高于没有种植的县。而且一个县种植玉米的年月越久,人口密度就越高。种植玉米的时间每多10年,其人口密度就多增5-6%。


相关内容

  • 浅析人类进化与起源
  • 浅议人类进化与起源 摘要:人类起源和进化问题一直是人们关心的科学热点问题.人类起源与进化的研究进行了100多年,对于这个问题需从两方面来认识:一是人类是由什么动物进化而来的,基本上有了结论,即人类是由古猿进化来的:二是人类的祖先究竟出现在哪个地方--在此,本文将对目前争论不休的关于现代人类起源的2种 ...

  • 人类起源在中华
  • 人类起源在中华 流波 内容提要:从现今所知的人类重要考古史料和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人类起源于中华大地.从5.3亿年前的古化石群到4亿年前的鱼化石到5500万年的亚洲德氏猴到4500万年的中华曙猿到4000万年的世纪曙猿到蜡玛古猿到南方古猿到巫山人.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南京人.金牛山人.大荔人.长阳 ...

  • 现代性中的_儿童话语_从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起源谈起
  • 2010年第01期 (总第181期)学前教育研究StudiesinPreschoolEducationNo.01,2010SerialNo.181 现代性中的"儿童话语"* -从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起源谈起-- 杜传坤**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济南 [摘250014)要]新时期 ...

  • 浅谈礼仪的起源
  • 海南大学 国际接待礼仪期末作业 姓名:纾扬 学院:人文传播学院 年级:2009级 专业:广告学(网络传播方向) 学号:[1**********]034 浅谈礼仪的起源 摘要:中华民族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礼仪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础,有着悠久的历史.礼仪究竟 ...

  • 文明礼仪起源
  • 海南大学 国际接待礼仪期末作业 姓名:纾扬 学院:人文传播学院 年级:2009级 专业:广告学(网络传播方向) 学号:[1**********]034 浅谈礼仪的起源 摘要:中华民族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礼仪作为中华民族 文化的基础,有着悠久的历史.礼仪究 ...

  • 知识产权起源杂谈
  • 知识产权起源 "知识产权"一词产生于18世界的德国,但自20世纪开始改用"无形产权"代替"知识产权",自1967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通用"知识产权"后,世界各地均以"知识产权"表述,此处的知识产权包括商 ...

  • 国际乡村旅游的起源及发展阶段论
  • 旅游经济 Tourism 国际乡村旅游的起源及发展阶段论 河南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潘盛俊 摘 要:乡村旅游的研究中,还有一些棘手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比如起源和发展阶段问题.从国际视角出发,探讨了乡村旅游的起源问题,并首次提出了国际乡村旅游的"四个阶段论",即传统乡村旅游时期 ...

  • 体质人类学期末复习资料(精华版)
  • 体质人类学期末复习资料(精华版) 一.概念题: 1. 体质人类学:是将人类作为一个生物种,研究其体质形态.身体结构及其生物学的变异和进化,以阐述人类的起源.人种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学科. 2. 布鲁门巴赫:德国人类学家,他创立了颅骨测量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被称为"体质人类学之父". ...

  • 第二章广告的起源与发展
  • 第二章 广告的起源与发展 选择: 1. 在我国,最古老的广告形式是由口头叫卖.吆喝声逐渐发展而形成的各种形式的销售现场广告. 2. <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都城汴梁(今开封)和汴河两岸清明时节的世俗风情,是对古代广告形式的集中描绘和反映. 3. 我国最早的工商业印刷广告是北宋时间济南刘家 ...

  • 浅看[中国现代思想的起源]
  • 未被发现的思想--浅看<中国现代思想的起源> 2005-2-20 0:11:43 danbar 阅读868次 -------------------------------------------------------------------------------- 每次对历史的重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