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讲评的常见弊端及讲评原则
临近期末或中考,语文学科进入复习阶段之时,试卷讲评便成了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可是纵观目前的试卷讲评课,我们却不难发现:往往是老师在上面“滔滔不绝”,下面听讲的大部分学生却精神萎靡,甚至听到后来“哈欠连天,恹恹欲睡”,如此一来,上课效果可想而知。而事实上讲评课在矫正学生在答题过程中暴露的问题,深化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提升以思维品质为核心的各种能力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在讲评课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下面就试卷讲评课中常见错误类型及其应对策略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 试卷讲评课的常见错误类型:
1. 只对答案型
这是目前比较普遍的一种类型。很多教师认为试卷讲评课就是给学生一个解题的参考答案或标准答案,答案对完了讲评也就完了。具体表现在:教师不能对具体题目讲清楚解题思路、错误原因及采取的措施,尤其不会结合各类题中的典型例子,指导学生如何审题,如何思维,如何答题。只是给他们一个参考答案,让学生在被动中接受,从而忽略了对学生思维的培养。
2. 主次不分型
一份试卷,题目有难有易,学生个体的能力有高有低,答题的情况也有好有坏,这就决定了教师在讲评试卷时不能也不需要面面俱到。可课事实上,我们有些教师,对试卷中所考的知识点及分布情况不能作分析统计,对每题的难度系数及试卷的整体难易度也不作判断分析。而是不分主次,从头到尾,平均用力,开火车似的讲下去,这样一来,既浪费时间,又会使课堂平淡无味。
3. 拖拉滞后型
测试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有的教师还没有讲评试卷,造成一拖再拖,等到有一天才发现试卷还没有给学生讲评,于是匆匆忙忙地做这项工作,而学生早已对试卷没有印象或者印象不深刻了,或者有时有些教师把答案一做,或一张贴一下,或印发学生,让学生自己对对了事,对存在的问题不分析不评价,这些都将影响到讲评的效果。
4. 就事论事型
由于受考试卷面、考试时间等的限制,试卷不可能涉及所学的知识的全部,命题者往往以点带面,注重知识与能力的有机统一,特别注重考查知识的时空感与学科思维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而事
实上,在很多的试卷讲评课中,我们都发现很多教师往往就题论题,仅指出学生在这道题中存在的问题,而不能对试题做进一步“挖掘”。这样便造成下次考试中碰到类似的题目,学生依然出错的现象。
5. 兴师问罪型
每次考试讲评前,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种景象,教师捧着卷子,怒气冲冲地走进教室,而后便大讲特讲本次考试的不足之处。教师在上面讲的是“怒发冲冠”,学生在下面听得是“低头耷脑”,被点到名的更是“寻洞欲钻”。试想在这样一种状态下讲评试卷,学生哪还有心情听下去,讲评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上面所列举到的各种现象,或多或少地发生在今天的试卷讲评课中,不同程度地影响到试卷讲评的质量。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避免,在这里我认为语文讲评课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二、 语文试卷讲评的原则
1. 及时性原则
考完试之后,教师在认真批改、分析统计的基础上趁热打铁,及时讲评。因为刚做完的试卷,学生普遍记忆犹新,及时讲评,便于学生回顾答题过程的得失,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从而提高讲评课的学习效果。事实证明:有经验的教师常常趁热打铁,批改试卷不过夜,最迟不超过三天。反之,时间过久,学生逐渐淡忘,失去了兴趣和积极性。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了兴趣,也就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往往会使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知识能力方面等缺陷得不到及时纠正,从而留下隐患。
2. 普遍性原则
普遍性原则,一是指试卷中存在问题的普遍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评前充分分析学生答题情况,找出试题中普遍存在的缺漏和失误,重点讲评,而不是主次不分、面面俱到。普遍性原则二是指讲评起点要照顾到大多数学生,既不可高,也不可低,这时我们可以采用“学生都会的不讲,学生都不会的也不讲”的原则。这样最终能使大多数学生受益能力提高。
3. 激励性原则
一般说来,多数学生对考试比较重视,一旦知道成绩考得不够理想,不用老师批评,自己也会感到难过。可讲评试卷时,我们很多老师会有恨铁不成钢的想法,常常会说:“这些题目都讲多少遍了,你还错,你是什么脑子?”“这些题目眼睛看看都能看出来。”虽然只是一时气话,但往往会对学生造成很大的伤害。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激励
使人进步,激励使人成功。因此在讲评中要时刻运用激励,而这一点,往往要从批改那一刻起。特别是对于一些成绩差的学生,考试对他们而言,很少有表扬的机会,但综合整个一份试卷,在某一道题目,他们往往也会有独到之处。这时,我便会在这题上打一个“☆”或作些标记。在讲评时,再口头表扬一下。这样一来就能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充分意识到自己也行。
4. 针对性原则
如果教师在讲评试卷时,逐题讲评,面面俱到。出现的场面往往是“教师讲得满头大汗,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既造成了时间上的浪费,又会使课堂平淡乏味。因此教师必须在试卷分析的基础上,对学生的普遍性错误及原因做到心中有数,选取有代表性、普遍性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评。并以此为突破口,举一反三,从多个侧面,多个角度进行合理发散,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对错误率较低的题目只需蜻蜓点水或课后个别辅导,这样一来才真正体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原则。最后讲评的时间得到了保证,效果也更明显。
5. 拓展性原则
由于受考试卷面、考试时间等的限制,试卷不可能涉及学生所学知识的全部,命题者往往以点带面来考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所以教师在试题讲评时,不能就提论题,而应有目的地借题发挥,可从点出发,把面带出来,呈现给学生,尽可能地构建知识间的广泛联系。如考到“文章开头的作用”,讲评时,教师就要结合实例把“开头的作用”做一个系统的总结。同时还要拓展到“中间句(段)的作用,结尾句(段)的作用”。这样学生的知识才能较系统。
6. 方法性原则
讲评时,教师不能简单地校对答案或纠正错误,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讲评时,应从方法步骤着眼,从解题思路着手,要注重学生答题思维点拨,要注意知识点的系统归纳和整合,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答题的思维。老师可指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去突破:1. 审好题是成功解题的关键。审题的关键是要把题目中的有用信息提取出来,其中有的信息是题目中显现的,而有的信息是题目中隐含的,审题是尤其要把隐含的信息挖掘出来,使之外化。要把题目中的要点勾画出来,突出要解决的问题,删掉影响思考的枝节和修饰,使题目简化。2. 把知识点讲评和考点复习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知识链。老师在讲试卷上一个考点时,要引导学生尽力去回忆以前讲过的考点知识,让学生能做到前后知识勾连,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就是我们
不仅要给学生一桶水,还要给学生一池水,一江水。3. 老师讲评知识点时,在启迪学生思维时,还要引导写生从实践练习中自行总结方法规律。如文言文的翻译,如果按教材教的方法去操作,学生可能很难做全对。如果引导学生在实践练习中总结出一套既快捷又实在的方法,他们就会记得牢,就会准确地翻译了。4. 指导规范答题,这一点在语文答题中显得尤为重要,很多学生失分的原因不是因为知识性方面的问题,而是因为其表述含糊,读者不知所云。或者答题时不能切中问题的要害。所以在讲评时,应就一道题,告诉学生答题的关键是力求用专业术语进行准确、精炼、规范的表述。
总之,一堂高质量的试卷讲评课,需要教师精心准备,要能抓住重点,抓住典型,把握规律,总结技巧。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试卷讲评课的教学效率。
试卷讲评的常见弊端及讲评原则
临近期末或中考,语文学科进入复习阶段之时,试卷讲评便成了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可是纵观目前的试卷讲评课,我们却不难发现:往往是老师在上面“滔滔不绝”,下面听讲的大部分学生却精神萎靡,甚至听到后来“哈欠连天,恹恹欲睡”,如此一来,上课效果可想而知。而事实上讲评课在矫正学生在答题过程中暴露的问题,深化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提升以思维品质为核心的各种能力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在讲评课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下面就试卷讲评课中常见错误类型及其应对策略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 试卷讲评课的常见错误类型:
1. 只对答案型
这是目前比较普遍的一种类型。很多教师认为试卷讲评课就是给学生一个解题的参考答案或标准答案,答案对完了讲评也就完了。具体表现在:教师不能对具体题目讲清楚解题思路、错误原因及采取的措施,尤其不会结合各类题中的典型例子,指导学生如何审题,如何思维,如何答题。只是给他们一个参考答案,让学生在被动中接受,从而忽略了对学生思维的培养。
2. 主次不分型
一份试卷,题目有难有易,学生个体的能力有高有低,答题的情况也有好有坏,这就决定了教师在讲评试卷时不能也不需要面面俱到。可课事实上,我们有些教师,对试卷中所考的知识点及分布情况不能作分析统计,对每题的难度系数及试卷的整体难易度也不作判断分析。而是不分主次,从头到尾,平均用力,开火车似的讲下去,这样一来,既浪费时间,又会使课堂平淡无味。
3. 拖拉滞后型
测试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有的教师还没有讲评试卷,造成一拖再拖,等到有一天才发现试卷还没有给学生讲评,于是匆匆忙忙地做这项工作,而学生早已对试卷没有印象或者印象不深刻了,或者有时有些教师把答案一做,或一张贴一下,或印发学生,让学生自己对对了事,对存在的问题不分析不评价,这些都将影响到讲评的效果。
4. 就事论事型
由于受考试卷面、考试时间等的限制,试卷不可能涉及所学的知识的全部,命题者往往以点带面,注重知识与能力的有机统一,特别注重考查知识的时空感与学科思维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而事
实上,在很多的试卷讲评课中,我们都发现很多教师往往就题论题,仅指出学生在这道题中存在的问题,而不能对试题做进一步“挖掘”。这样便造成下次考试中碰到类似的题目,学生依然出错的现象。
5. 兴师问罪型
每次考试讲评前,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种景象,教师捧着卷子,怒气冲冲地走进教室,而后便大讲特讲本次考试的不足之处。教师在上面讲的是“怒发冲冠”,学生在下面听得是“低头耷脑”,被点到名的更是“寻洞欲钻”。试想在这样一种状态下讲评试卷,学生哪还有心情听下去,讲评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上面所列举到的各种现象,或多或少地发生在今天的试卷讲评课中,不同程度地影响到试卷讲评的质量。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避免,在这里我认为语文讲评课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二、 语文试卷讲评的原则
1. 及时性原则
考完试之后,教师在认真批改、分析统计的基础上趁热打铁,及时讲评。因为刚做完的试卷,学生普遍记忆犹新,及时讲评,便于学生回顾答题过程的得失,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从而提高讲评课的学习效果。事实证明:有经验的教师常常趁热打铁,批改试卷不过夜,最迟不超过三天。反之,时间过久,学生逐渐淡忘,失去了兴趣和积极性。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了兴趣,也就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往往会使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知识能力方面等缺陷得不到及时纠正,从而留下隐患。
2. 普遍性原则
普遍性原则,一是指试卷中存在问题的普遍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评前充分分析学生答题情况,找出试题中普遍存在的缺漏和失误,重点讲评,而不是主次不分、面面俱到。普遍性原则二是指讲评起点要照顾到大多数学生,既不可高,也不可低,这时我们可以采用“学生都会的不讲,学生都不会的也不讲”的原则。这样最终能使大多数学生受益能力提高。
3. 激励性原则
一般说来,多数学生对考试比较重视,一旦知道成绩考得不够理想,不用老师批评,自己也会感到难过。可讲评试卷时,我们很多老师会有恨铁不成钢的想法,常常会说:“这些题目都讲多少遍了,你还错,你是什么脑子?”“这些题目眼睛看看都能看出来。”虽然只是一时气话,但往往会对学生造成很大的伤害。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激励
使人进步,激励使人成功。因此在讲评中要时刻运用激励,而这一点,往往要从批改那一刻起。特别是对于一些成绩差的学生,考试对他们而言,很少有表扬的机会,但综合整个一份试卷,在某一道题目,他们往往也会有独到之处。这时,我便会在这题上打一个“☆”或作些标记。在讲评时,再口头表扬一下。这样一来就能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充分意识到自己也行。
4. 针对性原则
如果教师在讲评试卷时,逐题讲评,面面俱到。出现的场面往往是“教师讲得满头大汗,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既造成了时间上的浪费,又会使课堂平淡乏味。因此教师必须在试卷分析的基础上,对学生的普遍性错误及原因做到心中有数,选取有代表性、普遍性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评。并以此为突破口,举一反三,从多个侧面,多个角度进行合理发散,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对错误率较低的题目只需蜻蜓点水或课后个别辅导,这样一来才真正体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原则。最后讲评的时间得到了保证,效果也更明显。
5. 拓展性原则
由于受考试卷面、考试时间等的限制,试卷不可能涉及学生所学知识的全部,命题者往往以点带面来考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所以教师在试题讲评时,不能就提论题,而应有目的地借题发挥,可从点出发,把面带出来,呈现给学生,尽可能地构建知识间的广泛联系。如考到“文章开头的作用”,讲评时,教师就要结合实例把“开头的作用”做一个系统的总结。同时还要拓展到“中间句(段)的作用,结尾句(段)的作用”。这样学生的知识才能较系统。
6. 方法性原则
讲评时,教师不能简单地校对答案或纠正错误,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讲评时,应从方法步骤着眼,从解题思路着手,要注重学生答题思维点拨,要注意知识点的系统归纳和整合,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答题的思维。老师可指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去突破:1. 审好题是成功解题的关键。审题的关键是要把题目中的有用信息提取出来,其中有的信息是题目中显现的,而有的信息是题目中隐含的,审题是尤其要把隐含的信息挖掘出来,使之外化。要把题目中的要点勾画出来,突出要解决的问题,删掉影响思考的枝节和修饰,使题目简化。2. 把知识点讲评和考点复习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知识链。老师在讲试卷上一个考点时,要引导学生尽力去回忆以前讲过的考点知识,让学生能做到前后知识勾连,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就是我们
不仅要给学生一桶水,还要给学生一池水,一江水。3. 老师讲评知识点时,在启迪学生思维时,还要引导写生从实践练习中自行总结方法规律。如文言文的翻译,如果按教材教的方法去操作,学生可能很难做全对。如果引导学生在实践练习中总结出一套既快捷又实在的方法,他们就会记得牢,就会准确地翻译了。4. 指导规范答题,这一点在语文答题中显得尤为重要,很多学生失分的原因不是因为知识性方面的问题,而是因为其表述含糊,读者不知所云。或者答题时不能切中问题的要害。所以在讲评时,应就一道题,告诉学生答题的关键是力求用专业术语进行准确、精炼、规范的表述。
总之,一堂高质量的试卷讲评课,需要教师精心准备,要能抓住重点,抓住典型,把握规律,总结技巧。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试卷讲评课的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