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雅中学初三)文言文专题复习之[出师表]

一《出师表》复习资料

(一)、文学常识:

本文作者:,字孔明,时著名的、。人称“”。陆游曾称赞《出师表》道:“”表是的一种文体。

常见有:疏、表、奏、章几种。表主要是用来陈情的。

【答案:诸葛亮三国政治家军事家卧龙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古代向帝王上书

陈情言事】

(二)、看拼音写汉字或看汉字写拼音

崩殂( ) 疲b ì( ) b ì( ) 下恢弘( ) 妄自菲( ) 薄

陟()罚臧否() b ì( ) 补qu ē( ) 漏以遗()陛下

行( ) 阵和睦wěi()自枉屈二十有()一年夙( ) 夜忧叹

驽( ) 钝以zhāng()其咎( ) 咨诹()善道

【答案:c ú弊陛 h ïng fěi zhì p ǐ裨阙wâi h áng 猥yîu s ù n ú彰 ji ùzōu】

(三) 、重点字词解释

1、中道崩殂 2、危急存亡之秋

3、以光先帝遗德 4、引喻失义

5、陟罚臧否 6、论其刑赏

7、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8、悉以咨之

9、性行淑均 10、不以臣卑鄙

11、猥自枉屈 12、遂许先帝以驱驰

13、夙夜忧叹 14、深入不毛

15、庶竭驽钝 16、至于斟酌损益

17、察纳雅言 18、以咨诹善道

19、以彰其咎 20、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答案:1、死;崩,古代皇帝死亡;殂,死亡;2、时;3、发扬光大;4、称引、譬喻;适

宜,恰当;5、善恶;6、罚;7、选拔;给予;8、询问;9、淑,善;均,平;10、身份低

微,见识短浅;11、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12、奔走效劳;13、早晚;14、草;15、

比喻才能平庸;16、损,除去;益,兴办、增加;17、正言;18、询问;19、表明、显扬;

过失20、怠慢、疏忽】

(四)、通假字

1、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2、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3、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答案(1、“阙”通“缺”,缺点)(2、“简”通“拣”,挑选)(3、“有”通“又”)】

(五)、词类活用

1、以光先帝遗德

2、此皆良实

3、亲贤臣,远小人

【答案:1、光:名词活用动词,“发扬光大”2、良实:形容词活用名词,“善良诚实的人”

3、亲、远:形容词作动词,“亲近、疏远”】

(六)、一词多义

1、遗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 âi )陛下()

深追先帝遗(y í)诏()

2、效恐托付不效()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3、以先帝不以臣卑鄙()

以光先帝遗德()

以塞忠谏之路也()

愚以为宫中之事()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4、道:咨诹善道()

中道崩殂()

得道多助()

【答案:1、给予;遗留2、成效;任务3、因为;来;以致;认为;把;4、方法;道路;

仁政】

(七)、古今异义词

1、先帝不以臣卑鄙

2、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3、诚宜开张圣听

4、由是感激

【答案:1、卑鄙:古义:身份低微,见识短浅;今义:品质低下、恶劣 2、痛恨:古义:

痛心遗憾;今义:深切地憎恨 3、开张:古义:扩大;今义:商店开始营业或商店每一天第

一次成交 4、感激:古义:感动振奋。今义:意指激动感谢。】

(八)、重点句子翻译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3、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4、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5、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6、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

7、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8、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9、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0、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1、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答案:1、这实在是危急存亡的时候啊。2、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

3、如果有作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或做了好事对国家有贡献的,都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员

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4、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朝廷内外刑赏的法令不同。

5、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思虑都忠诚纯正,所以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

陛下。6、都拿来跟他们商量,然后实行,就一定能够补救缺点,防止疏漏。7、这些都是坚

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8、只希望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命,并不想在诸侯中做官扬

名。9、在军事上失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紧迫的关头奉命出使(东吴)。10、这是我报

答先帝、忠于陛下的职责。11、陛下也应该自行谋划,征询治国的良策,认识、采纳正确的

言论。】

(九)、理解课文内容,用课文中的语句填空:

1、诸葛亮分析当前形势的不利的客观条件的语句。

2、诸葛亮分析当前形势的有利的主观条件是。

3、《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

4、写出先汉兴隆和后汉倾颓的原因的句子是:;

5、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

6、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

7、当任命一个人来挽救局面,人们常引用本文中的一句名言:;

8、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

9、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

10、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

11、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

【答案:1、诸葛亮分析当前形势的不利的客观条件的语句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

急存亡之秋也。2、诸葛亮分析当前形势的有利的主观条件是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

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3、《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

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4、写出先汉兴隆和后汉倾颓的原

因的句子是:亲贤臣,远小人;亲小人,远贤臣; 5、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

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 6、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 7、

当任命一个人来挽救局面,人们常引用本文中的一句名言: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

间;8、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9、诸葛亮劝刘禅对

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10、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奖率三军,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11、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

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

(十)认真思考后,回答下列问题:

1、课文中诸葛亮就国内政治问题向后主刘禅提出哪几条建议?其中哪一条是主要的?

答案:三条建议: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

亲贤远佞是三条建议的核心。因为“亲贤远佞”是前两条建议的思想基础,“广开言路”是

前提,“赏罚分明”是关键,只有做到亲贤远佞,才能为忠谏之言开路,才能真正做到察纳

雅言。

2、课文全文着眼于以情感人,这个“情”是怎样的“情”?

答案:报先帝,忠陛下。

3、本文与《隆中对》在表达方式有何不同?

答案:《出师表》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和抒情。《隆中对》以记叙为主。

4、课文中先后13次提到先帝,有何作用?

答案:勉励后主“光先帝遗德”“深追先帝遗诏”,以完成先帝未竟的“北定中原”“兴复汉

室”的大业。

5、你心目中的诸葛亮是怎样的一个人?

答案:忠心耿耿、淡泊名利、知恩图报、深谋远虑的忠臣形象。对先主刘备忠心耿耿,竭力

辅佐后主刘禅;为建立蜀国大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智

慧的化身等

6、你还知道《三国演义》中反映诸葛亮的典型事例有哪些?:

答案:有空城计、七擒孟获、草船借箭、舌战群儒、摆八阵图、三气周瑜等。

二、中考链接

(2009年)湖南省邵阳市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

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依、允等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复之言,则责攸之、依、允等之咎,以彰其慢。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节选自《出师表》)

(乙)伏念臣赋性拙直,遭时艰难,兴师北伐,未获全功,何期病在膏肓,命垂旦夕。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君,存仁心于寰宇,提拔隐逸以进贤良,屏黜奸谗以厚风俗。臣家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臣身在外,别无调度,随时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4分)

①躬耕于南阳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③约己爱民④悉仰于官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2)、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3、选出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2分)

A .先帝/不以臣卑鄙 B .咨臣/以当世之事

C .提拔隐逸/以进贤良 D .臣身/在外

4、甲、乙两文体现了诸葛亮的哪些可贵品质?(2分)

5、结合选文(甲)概括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原因。(2分)

6、甲、乙两文中诸葛亮反复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一条什么建议?这条建议在当今有何现实意义?(4分)

7、你知道后人对诸葛亮有何评价吗?举出一例即可。(2分)

附乙文翻译:(伏:对皇帝上表时表示自己趴在地上不敢起来。敬词)念在老臣天性(赋性:天性)笨拙,耿直,正好赶上天下都很艰难的时世,起兵北伐,还没有获得完全的胜利,谁料到(何期:谁料)病在在膏肓,生命危在旦夕(垂:悬挂。今人常说命悬一线,即此意)。(伏:同上文)老臣只愿皇帝陛下能清心寡欲,约束自己,爱戴自己的老百姓,让自己的孝道能通达至先帝,使自己的仁爱之心能广布于天下(寰宇:天下),提拔那些隐士逸士,让贤良能走进宫庭,把那些奸臣馋臣从身边支开罢黜,以使民风变得淳朴忠厚。老臣当初侍奉先帝时,(一切支出)全都依靠官府(仰:仰仗,依靠),没有自己经营过生计。现在都有了八百株桑树(蜀中织锦是大行业,有桑树就有财源),还有十五顷薄田,子孙的吃穿用度,自然很丰足,甚至有盈余。老臣现在人在外面,没有别的什么要调整的地方,跟着时节变化而变化的吃穿,全都仰仗朝廷,不用去干别的营生,使这些吃穿多一丁点儿(以长尺寸:使它的尺寸有所增长)。我将来去世的时候,不允许家人收受财物,在外有盈余的钱财,而辜负了陛下的恩德啊。

【答案:1①躬:亲自,亲身②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③约:克制④悉:全部,都

2.(1)亲近贤臣,远避(疏远) 小人,这是汉朝前期所以能够兴盛的原因。(2)、我将来去世的时

候,不允许家人收受财物,在外有盈余的钱财,而辜负了陛下的恩德啊。3.D 4.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忠心耿耿,尽职尽责,公正廉洁。5. ⑴报先帝,忠陛下;⑵南方已定,兵甲以足。

6、亲贤臣,远小人,选贤任能。对于当今的领导干部来讲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只有选拔有才能的人,善于听取意见,才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为百姓办实事,如果只是一味任人唯亲或量“财”而用,那只会祸国殃民,违法乱纪,被人民所唾骂,成为国家的罪人。7、评价:陆游: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杜甫: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潮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出师表》基础训练

一、文学常识填空。

1、《出师表》作者是,字,是蜀汉、。

2、表:古代奏议的一种。用于。该文是作者率师北上伐魏时写给后主(姓名)的一篇表文。这篇“表”中写到的“先帝”,指的是(姓名)。南宋诗人陆游高度评价这篇表文,说道“,?全文的主旨是:使后主认识到,才能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崩殂()疲弊()陛下()恢弘()忠谏()菲薄()

陟()臧否()费祎()以遗()陛下裨补()猥()自枉()屈夙()庶()竭驽()钝咎()咨诹()()昭()

三.理解性默写填空。(同学们:请不要厌烦重复的题目太多,要把知识掌握牢固哟!)

1、写出文中与“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一词相呼应的语句。(1分),。

2、作者认为可以出师北伐的条件是什么?,。

3、作者在《出师表》中写到了自己所受到的“先帝之殊遇”,把相关的文字默写出来 “,,,。”“”

4、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

5、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

6、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

7、《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 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 。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一致。

8、《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

9、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

10.指出出师战略目标(政治愿望)的句子是:,,,,,;

11、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

①;②,,,;③,。(或: , , 。)

12、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 (或: ) 。

13、在中国男子足球队冲击世界杯屡遭失败的情况下,米卢出任了国家队主教练,这是:“,”。

14、《出师表》中说明蜀国当时所处的政治形势的句子是:

15、表现作者无意于功名的句子是:,

16、作者是怎样感激先帝的知遇之恩的?

17、作者受命以后,为什么“夙夜忧叹”? ,

18、“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 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回答。

19、诸葛亮认为“陛下亲之信之”的具体做法应当是:①,,,;②,。

20、写尽作者一生的句子:,。

21、表明作者淡泊名利的句子:,。

22、后汉倾颓的原因:,,。

23、诸荀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有利的主观条件是:,。

24、表达了作者对刘氏父子感情的句子是:。

25、简述“三顾茅庐”故事的句子是:。

26、作者“夙夜忧叹”的原因: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27、“奖率三军,北定中原”的条件是:,。

28、“深追先帝遗昭”中“遗昭”指的是: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当任命一个人来挽救局面,人们常引用本文中的一句名言:,;上级任命郑兴为厂长,以拯救濒临倒闭的工厂,人们说郑兴是:“,”。(用《出师表》中的名句填写)

四.基本要点:

1、《出师表》选自《诸葛亮集》,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文体。文中诸葛亮给后主刘禅提出、、三项建议,表达了“报先帝”“忠陛下”的深厚感情。文章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兼用叙事、抒情。

2、文中回顾了和两件事。表达了受恩感激之情。 3、文中的“臣”是指诸葛亮,“先帝”指刘备,“陛下”指刘禅。

4、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是古代一种向帝王上书言事的文体,即臣子给皇帝的书信,内容大多是陈述自己的愿望,请求和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常用议论、记叙和抒情。

5、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向后主刘禅提了三条建议,都是治国之大计,这三条依次是:广开言路(开张圣听)、严明赏罚(赏罚分明)、亲贤远佞。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是:亲贤远佞,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亲贤臣,远小人”这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根本,是三项建议的核心。

6、《出师表》中的成语:。

五.相关链接:

(一)相关诗句:1.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2.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3.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正气歌》)

(二)《三国演义》中反映诸葛亮聪明和智慧的典型事例有:、、、、三气周瑜。

六.开放性试题

1、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2分)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示例]三顾:三顾茅庐

(1)六出:(2)七擒:(3)东和:

(4)北拒:(5)收二川:(6)排八阵:

2、回忆全文内容,从诸葛亮对刘禅“宜开张圣听”、“不宜偏私”、“宜自谋”、“不宜妄自菲薄”、“亲贤臣,远小人”的谆谆教导中,你悟出了哪些做人的道理?

《出师表》巩固训练

一、分段阅读:阅读1—5自然段,完成下列各题。

1、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选段主要内容:。

2、第1段作者分析形势时,先说不利的客观条件;后说有利的主观条件:。这种有利的主观条件是因“”形成的。

3、诸葛亮是如何分析当前天下形势的?其目的是什么?。

4、诸葛亮向刘禅提出哪些建议,主要陈说的是哪一条,为什么?。

5、就君主治国的角度来说,诸葛亮就哪三方面向后主提的建议?。

6、第2段中,作者认为该“刑”的是“”的人,该受赏的是“”的人。

7、文章3、4自然段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8、作者主要依据什么来向后主举荐贤臣,推荐文臣、武将?

9、诸葛亮是如何使刘禅认识到“亲贤远佞”的重要性的?

10、请为第5段写一段评注性文字。

11、第5段中与“贤臣”意义相近的词语是

12、文中的“先汉”指的是,后汉指的是。

13、“内外异法”“内外”各指什么?。

14、请从文中列出几组反义词。。

二、阅读6—7自然段,完成下列各题

1、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选段主要内容:。

2、用原文回答问题:

①表明作者出身的句子(词语)?。②当时作者的志趣是什么?。

③“由是感激”的原因?④文中的“卑鄙”具体指什么?。

⑤哪句话概括了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

⑥作者夙夜忧叹的原因?。⑦“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的原因?。

⑧表明伐魏时机成熟的句子?。

⑨“出师“的战略目标是(诸葛亮认为自己“报先帝忠陛下”的职分是):。

3、选段中追忆的往事让你联想到《三国演义》哪些故事?(至少写三个)。

4、作者回顾往事的目的是什么?。

5、作者为什么要自述本志?。

6、第6段作者如何以陈情的方式为下文做铺垫的?。

7、从“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一句中可以看出刘备具有怎样的品质。。

8、请写出刘备给后主的遗诏,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三、阅读8—9自然段,完成下列各题。

1、“深追先帝遗诏”与前文相照应。

2、篇末的“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固然集中地体现了诸葛亮对刘氏父子的无限忠诚,但这“涕零”中还包含着诸葛亮哪些未言亦不可言的话?。

四、综观全文

1、本文是为出征北伐而向刘禅上的奏章,为何只在七、八段各有一句涉及北伐,而大多是在提建议,这是不是“文不对题”,请说说你的看法。

2、本文向刘禅上书,但提到“陛下”不过七次,而提“先帝”却有十三次,为什么? 。

3、杜甫在《蜀相》一诗中写道“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请结合文章,说说此文何以有如此大的震撼力。

4、本文是奏章,是作者出师前向后主刘禅陈述意见,提出修明政治、兴复汉室的主张。可谓分析透彻,情理交融,言辞恳切。试分析全文的表达方式有何特色?

5、诸葛亮的《出师表》受到无数后人的高度评价,请写出与“表”相关的诗句。 。

【《出师表》答案

三.文学常识填空。

1.《出师表》作者是诸葛亮,字孔明,是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2.表:古代奏议的一种。用于向君主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该文是作者率师北上伐魏时写给后主刘禅(姓名)的一篇表文。这篇“表”中写到的“先帝”,指的是刘备(姓名)。南宋诗人陆游高度评价这篇表文,说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全文的主旨是:使后主认识到必须亲贤远佞,才能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四.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崩殂(cú) 疲弊()不懈()陛下()恢弘(hïng) 忠谏()菲薄(fěi)(bï) 陟(zhì) 臧否(zāng)(pǐ) 攸(yōu) 费祎()以遗(wâi) 陛下裨补(bì) 猥(wěi) 自枉(wǎng) 屈

夙(sù) 庶(shù) 竭驽(nǔ) 钝咎(jiù) 咨诹(zī)(zōu) 昭(zhāo) 遗诏(zhào)

十.重点语句翻译

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心于陛下的职责本分。

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这真是形势危急,决定存亡的关键时刻啊

3、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先帝开创大业未完成一半,竟中途去世。如今天下分成三国,我们益州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真是处在形势万分危急、决定存亡的关头。

4、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犯科及为忠善者,

*宫里的近臣和丞相府统领的官吏,本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因在宫中或府中而异。

5、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能够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衰败的原因。

6、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

7、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动,遂许先帝以驱驰。

*我本是个平民,在南阳郡务农亲耕,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先帝不介意我身份低微,出身鄙野,委屈地自我降低身份,接连三次到草庐来访看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因此我深为感动,从而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力。

8、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

9、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先帝知道我谨慎小心,所以在先帝临死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10、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

*希望陛下把讨伐*贼、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效就给我判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

1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不应该随意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忠言进谏的道路啊!

12、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大概是(因为) 追念先帝的特别厚待,想报答给陛下啊。

十一.理解性默写

1.写出文中与“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一词相呼应的语句。(1分)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2.作者认为可以出师北伐的条件是什么?*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3.作者在《出师表》中写到了自己所受到的“先帝之殊遇”,把相关的文字默写出来。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临崩寄臣怪大事”。 4.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5.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 6.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7.《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 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 。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一致。 8.《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9.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0.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11.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或:广开言路, 严明赏罚, 亲贤远佞。) 12.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或:亲贤远佞) 。 13.在中国男子足球队冲击世界杯屡遭失败的情况下,米卢出任了国家队主教练,这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4.《出师表》中说明蜀国当时所处的政治形势的句子是: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15.表现作者无意于功名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6.作者是怎样感激先帝的知遇之恩的? *遂许先帝以驱驰 17.作者受命以后,为什么“夙夜忧叹”?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18.“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 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回答。*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19.诸葛亮认为“陛下亲之信之”的具体做法应当是:①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②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1)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2)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②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3)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4)写尽作者一生的句子: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5)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政治愿望):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6)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7)《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一致。(8)在中国男子足球队冲击世界杯屡遭失败的情况下,米卢出任了国家队主教练,这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9)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10)表明作者淡泊名利的句子: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11)后汉倾颓的原因:亲

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12)诸荀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有利的主观条件是: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13)表达了作者对刘氏父子感情的句子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14)简述“三顾茅庐”故事的句子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15)第七段中“大事”具体指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北定中原,庶竟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16)《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17)作者“夙夜忧叹”的原因: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18)“奖率三军,北定中原”的条件是:南方已定,兵甲已足。(19)“深追先帝遗昭”中“遗昭”指的是: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当任命一个人来挽救局面,人们常引用本文中的一句名言: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上级任命郑兴为厂长,以拯救濒临倒闭的工厂,人们说郑兴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用《出师表》中的名句填写)

十二.基本要点:

1、《出师表》选自《诸葛亮集》,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文体。文中诸葛亮给后主刘禅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表达了“报先帝”“忠陛下”的深厚感情。文章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兼用叙事、抒情。

2、文中回顾了三顾茅庐和临崩托孤两件事。表达了受恩感激之情。

3、文中的“臣”是指诸葛亮,“先帝”指刘备,“陛下”指刘禅。

4、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是古代一种向帝王上书言事的文体,即臣子给皇帝的书信,内容大多是陈述自己的愿望,请求和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常用议论、记叙和抒情。

5、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向后主刘禅提了三条建议,都是治国之大计,这三条依次是:广开言路(开张圣听)、严明赏罚(赏罚分明)、亲贤远佞。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是:亲贤远佞,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亲贤臣,远小人”这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根本,是三项建议的核心。

6、《出师表》中的成语:开张圣听、妄自菲薄、作奸犯科、三顾茅庐、优劣得所、引喻失义。

7、诸葛亮在《出师表》一文中共13次提到先帝刘备,他的用意是激励后主刘禅深追先帝遗诏,“以光先帝遗德”完成“先帝刘备未竞的统一大业。”

8、另外诸葛亮着重回顾了有关先帝的“三顾茅庐”和“临崩托孤”两件大事,

十四.相关链接:

(一)相关诗句:

1.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2.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3.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正气歌》)

(二)《三国演义》中反映诸葛亮聪明和智慧的典型事例有:

空城计、七擒孟获、草船借箭、舌战群儒、摆八封阵、三气周瑜

十五.五开放性试题

1、、《出师表》情词恳切,有不少脍指标炙人口的名句,请写出你欣赏的一句。结合文章内容,说出诸葛亮是怎样的一个人。

*(4分)写出文中任一名句,得2分。如;“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亲贤臣,远小人”。对人物的把握能从文中章中找到依据,可得2分。如:忠君报国,深谋远虑。

2、成语及名句:妄自菲薄。三顾茅庐。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3、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

项,写出具体所指。(2分)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示例]三顾:三顾茅庐

(1)六出:六出祁山(2)七擒:七擒孟获(3)东和:东和孙吴

(4)北拒:北拒曹魏(5)收二川:收取东川、西川(6)排八阵:摆设八阵图

5、回忆全文内容,从诸葛亮对刘禅“宜开张圣听”、“不宜偏私”、“宜自谋”、“不宜妄自菲薄”、“亲贤臣,远小人”的谆谆教导中,你悟出了哪些做人的道理?

*虚心听取别人意见,不自私,要自信、自立、自强,要审慎交友。(除此四点外,有新的感悟也可。)

文言文专题复习之《出师表》巩固训练(参考答案)

一、分段阅读:

1—5自然段

1. 略。2.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益州疲弊(客观);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主观);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

3. 先说不利的客观条件,指明蜀汉“危急存亡”的形势,意在刘禅能“思危”,激其发愤图强之志;再说有利的主观条件,指明希望尤在,意在促刘禅励精图治之行。

4. 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是:亲贤远佞。因其余两条皆与此有关。刘禅昏庸无能,如不能亲贤远佞,必然会“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偏私,使内外异法”所以说,这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根本,是三项建议的核心。

5. 纳谏、法治、用人。 6. “作奸犯科”的人,该受赏的是“为忠善”的人。

7. 不可以,为提出“亲贤远佞”建议张本,使刘禅明了亲贤的对象。 8. 忠心、品德、才能。

9. 从正反两方面对比两汉的历史经验教训,提醒刘禅勿蹈桓、灵覆辙。

10. 参考:此段诸葛亮说明亲贤远佞的利弊。以先汉的“兴隆”“倾颓”历史事实作为前车之鉴;并以先帝叹息痛恨桓、灵,昏庸误国为告诫,促使后主亲贤远佞,并“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为鼓励。借古鉴今,成败并举。

11. 贞良死节之臣 12. 西汉,东汉 13. 内是指“皇宫中”;外是指“朝廷中”

14. 臧否;刑赏;平明偏私;兴隆倾颓等

6—7自然段

(一)略(二)1. 略2.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布衣”②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③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④低微而鄙俗;具体指“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⑤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中,尔来二十有一年矣。⑥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⑦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⑧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⑨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3. 三顾茅庐、襄阳病败、白帝城托孤、渡泸水、南征孟获。

4. 追述自己随先帝艰难创业,忘身忧国,不避辛劳的历史。既表达自己一片忠贞激励刘禅,更主要是为北伐请命。说明这是先帝托付,是诸葛亮“报先帝、忠陛下”的决心和行动。

5. 表明无意功名利禄,从而突出先帝三顾之恩。

6. 作者自述本志,突出先帝的三顾之恩,而出师北伐,正是为了完成先帝未竟的事业,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由此自然引出下文的北伐建议。 7. 宽宏的气度,求贤若渴,知人善任的品德。 8. 略

8—9自然段

(一)略(二)1. “盖追先帝之殊遇” 2. 参考:国内政局的担忧,对刘禅是否能采纳建议的忧虑。

二、综观全文

1. 此表虽是为请命出征,但主要意图在于劝谏刘禅“内修政理”。历史上,刘禅昏庸,宠幸宦官,对于朝政,诸葛亮事无巨细。此次出征,他必然为国政忧虑,所以重在提建议,荐人才。这正是针对蜀国形势,有利于出征北伐。

2. 处处以先帝之意为据,句句借先帝之口说出。使所进忠言“直而不肆”,得体而恳切。 以此激励后主刘禅深追先帝遗诏,“以光先帝遗德”完成“先帝刘备未竞的统一大业。”

3. 主要从忠心耿耿的角度写。

4. 全文以议论为主,在议论中融以叙事和抒情,以做到对刘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达到劝谏的目的。论述切中要害、分析透辟,针对性强;寓情于义,情理交融,言词恳切,说服力强。叙事,寓情于事,委婉动人,感情真挚。所叙之事如推荐贤才,讲身世,谈经历,都是为议论服务,使他对刘禅提出的建议与要求有理有据,更能使人信服。

5. 略。

一《出师表》复习资料

(一)、文学常识:

本文作者:,字孔明,时著名的、。人称“”。陆游曾称赞《出师表》道:“”表是的一种文体。

常见有:疏、表、奏、章几种。表主要是用来陈情的。

【答案:诸葛亮三国政治家军事家卧龙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古代向帝王上书

陈情言事】

(二)、看拼音写汉字或看汉字写拼音

崩殂( ) 疲b ì( ) b ì( ) 下恢弘( ) 妄自菲( ) 薄

陟()罚臧否() b ì( ) 补qu ē( ) 漏以遗()陛下

行( ) 阵和睦wěi()自枉屈二十有()一年夙( ) 夜忧叹

驽( ) 钝以zhāng()其咎( ) 咨诹()善道

【答案:c ú弊陛 h ïng fěi zhì p ǐ裨阙wâi h áng 猥yîu s ù n ú彰 ji ùzōu】

(三) 、重点字词解释

1、中道崩殂 2、危急存亡之秋

3、以光先帝遗德 4、引喻失义

5、陟罚臧否 6、论其刑赏

7、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8、悉以咨之

9、性行淑均 10、不以臣卑鄙

11、猥自枉屈 12、遂许先帝以驱驰

13、夙夜忧叹 14、深入不毛

15、庶竭驽钝 16、至于斟酌损益

17、察纳雅言 18、以咨诹善道

19、以彰其咎 20、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答案:1、死;崩,古代皇帝死亡;殂,死亡;2、时;3、发扬光大;4、称引、譬喻;适

宜,恰当;5、善恶;6、罚;7、选拔;给予;8、询问;9、淑,善;均,平;10、身份低

微,见识短浅;11、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12、奔走效劳;13、早晚;14、草;15、

比喻才能平庸;16、损,除去;益,兴办、增加;17、正言;18、询问;19、表明、显扬;

过失20、怠慢、疏忽】

(四)、通假字

1、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2、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3、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答案(1、“阙”通“缺”,缺点)(2、“简”通“拣”,挑选)(3、“有”通“又”)】

(五)、词类活用

1、以光先帝遗德

2、此皆良实

3、亲贤臣,远小人

【答案:1、光:名词活用动词,“发扬光大”2、良实:形容词活用名词,“善良诚实的人”

3、亲、远:形容词作动词,“亲近、疏远”】

(六)、一词多义

1、遗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 âi )陛下()

深追先帝遗(y í)诏()

2、效恐托付不效()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3、以先帝不以臣卑鄙()

以光先帝遗德()

以塞忠谏之路也()

愚以为宫中之事()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4、道:咨诹善道()

中道崩殂()

得道多助()

【答案:1、给予;遗留2、成效;任务3、因为;来;以致;认为;把;4、方法;道路;

仁政】

(七)、古今异义词

1、先帝不以臣卑鄙

2、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3、诚宜开张圣听

4、由是感激

【答案:1、卑鄙:古义:身份低微,见识短浅;今义:品质低下、恶劣 2、痛恨:古义:

痛心遗憾;今义:深切地憎恨 3、开张:古义:扩大;今义:商店开始营业或商店每一天第

一次成交 4、感激:古义:感动振奋。今义:意指激动感谢。】

(八)、重点句子翻译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3、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4、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5、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6、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

7、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8、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9、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0、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1、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答案:1、这实在是危急存亡的时候啊。2、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

3、如果有作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或做了好事对国家有贡献的,都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员

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4、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朝廷内外刑赏的法令不同。

5、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思虑都忠诚纯正,所以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

陛下。6、都拿来跟他们商量,然后实行,就一定能够补救缺点,防止疏漏。7、这些都是坚

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8、只希望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命,并不想在诸侯中做官扬

名。9、在军事上失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紧迫的关头奉命出使(东吴)。10、这是我报

答先帝、忠于陛下的职责。11、陛下也应该自行谋划,征询治国的良策,认识、采纳正确的

言论。】

(九)、理解课文内容,用课文中的语句填空:

1、诸葛亮分析当前形势的不利的客观条件的语句。

2、诸葛亮分析当前形势的有利的主观条件是。

3、《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

4、写出先汉兴隆和后汉倾颓的原因的句子是:;

5、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

6、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

7、当任命一个人来挽救局面,人们常引用本文中的一句名言:;

8、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

9、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

10、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

11、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

【答案:1、诸葛亮分析当前形势的不利的客观条件的语句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

急存亡之秋也。2、诸葛亮分析当前形势的有利的主观条件是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

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3、《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

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4、写出先汉兴隆和后汉倾颓的原

因的句子是:亲贤臣,远小人;亲小人,远贤臣; 5、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

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 6、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 7、

当任命一个人来挽救局面,人们常引用本文中的一句名言: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

间;8、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9、诸葛亮劝刘禅对

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10、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奖率三军,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11、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

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

(十)认真思考后,回答下列问题:

1、课文中诸葛亮就国内政治问题向后主刘禅提出哪几条建议?其中哪一条是主要的?

答案:三条建议: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

亲贤远佞是三条建议的核心。因为“亲贤远佞”是前两条建议的思想基础,“广开言路”是

前提,“赏罚分明”是关键,只有做到亲贤远佞,才能为忠谏之言开路,才能真正做到察纳

雅言。

2、课文全文着眼于以情感人,这个“情”是怎样的“情”?

答案:报先帝,忠陛下。

3、本文与《隆中对》在表达方式有何不同?

答案:《出师表》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和抒情。《隆中对》以记叙为主。

4、课文中先后13次提到先帝,有何作用?

答案:勉励后主“光先帝遗德”“深追先帝遗诏”,以完成先帝未竟的“北定中原”“兴复汉

室”的大业。

5、你心目中的诸葛亮是怎样的一个人?

答案:忠心耿耿、淡泊名利、知恩图报、深谋远虑的忠臣形象。对先主刘备忠心耿耿,竭力

辅佐后主刘禅;为建立蜀国大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智

慧的化身等

6、你还知道《三国演义》中反映诸葛亮的典型事例有哪些?:

答案:有空城计、七擒孟获、草船借箭、舌战群儒、摆八阵图、三气周瑜等。

二、中考链接

(2009年)湖南省邵阳市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

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依、允等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复之言,则责攸之、依、允等之咎,以彰其慢。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节选自《出师表》)

(乙)伏念臣赋性拙直,遭时艰难,兴师北伐,未获全功,何期病在膏肓,命垂旦夕。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君,存仁心于寰宇,提拔隐逸以进贤良,屏黜奸谗以厚风俗。臣家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臣身在外,别无调度,随时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4分)

①躬耕于南阳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③约己爱民④悉仰于官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2)、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3、选出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2分)

A .先帝/不以臣卑鄙 B .咨臣/以当世之事

C .提拔隐逸/以进贤良 D .臣身/在外

4、甲、乙两文体现了诸葛亮的哪些可贵品质?(2分)

5、结合选文(甲)概括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原因。(2分)

6、甲、乙两文中诸葛亮反复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一条什么建议?这条建议在当今有何现实意义?(4分)

7、你知道后人对诸葛亮有何评价吗?举出一例即可。(2分)

附乙文翻译:(伏:对皇帝上表时表示自己趴在地上不敢起来。敬词)念在老臣天性(赋性:天性)笨拙,耿直,正好赶上天下都很艰难的时世,起兵北伐,还没有获得完全的胜利,谁料到(何期:谁料)病在在膏肓,生命危在旦夕(垂:悬挂。今人常说命悬一线,即此意)。(伏:同上文)老臣只愿皇帝陛下能清心寡欲,约束自己,爱戴自己的老百姓,让自己的孝道能通达至先帝,使自己的仁爱之心能广布于天下(寰宇:天下),提拔那些隐士逸士,让贤良能走进宫庭,把那些奸臣馋臣从身边支开罢黜,以使民风变得淳朴忠厚。老臣当初侍奉先帝时,(一切支出)全都依靠官府(仰:仰仗,依靠),没有自己经营过生计。现在都有了八百株桑树(蜀中织锦是大行业,有桑树就有财源),还有十五顷薄田,子孙的吃穿用度,自然很丰足,甚至有盈余。老臣现在人在外面,没有别的什么要调整的地方,跟着时节变化而变化的吃穿,全都仰仗朝廷,不用去干别的营生,使这些吃穿多一丁点儿(以长尺寸:使它的尺寸有所增长)。我将来去世的时候,不允许家人收受财物,在外有盈余的钱财,而辜负了陛下的恩德啊。

【答案:1①躬:亲自,亲身②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③约:克制④悉:全部,都

2.(1)亲近贤臣,远避(疏远) 小人,这是汉朝前期所以能够兴盛的原因。(2)、我将来去世的时

候,不允许家人收受财物,在外有盈余的钱财,而辜负了陛下的恩德啊。3.D 4.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忠心耿耿,尽职尽责,公正廉洁。5. ⑴报先帝,忠陛下;⑵南方已定,兵甲以足。

6、亲贤臣,远小人,选贤任能。对于当今的领导干部来讲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只有选拔有才能的人,善于听取意见,才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为百姓办实事,如果只是一味任人唯亲或量“财”而用,那只会祸国殃民,违法乱纪,被人民所唾骂,成为国家的罪人。7、评价:陆游: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杜甫: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潮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出师表》基础训练

一、文学常识填空。

1、《出师表》作者是,字,是蜀汉、。

2、表:古代奏议的一种。用于。该文是作者率师北上伐魏时写给后主(姓名)的一篇表文。这篇“表”中写到的“先帝”,指的是(姓名)。南宋诗人陆游高度评价这篇表文,说道“,?全文的主旨是:使后主认识到,才能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崩殂()疲弊()陛下()恢弘()忠谏()菲薄()

陟()臧否()费祎()以遗()陛下裨补()猥()自枉()屈夙()庶()竭驽()钝咎()咨诹()()昭()

三.理解性默写填空。(同学们:请不要厌烦重复的题目太多,要把知识掌握牢固哟!)

1、写出文中与“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一词相呼应的语句。(1分),。

2、作者认为可以出师北伐的条件是什么?,。

3、作者在《出师表》中写到了自己所受到的“先帝之殊遇”,把相关的文字默写出来 “,,,。”“”

4、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

5、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

6、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

7、《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 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 。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一致。

8、《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

9、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

10.指出出师战略目标(政治愿望)的句子是:,,,,,;

11、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

①;②,,,;③,。(或: , , 。)

12、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 (或: ) 。

13、在中国男子足球队冲击世界杯屡遭失败的情况下,米卢出任了国家队主教练,这是:“,”。

14、《出师表》中说明蜀国当时所处的政治形势的句子是:

15、表现作者无意于功名的句子是:,

16、作者是怎样感激先帝的知遇之恩的?

17、作者受命以后,为什么“夙夜忧叹”? ,

18、“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 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回答。

19、诸葛亮认为“陛下亲之信之”的具体做法应当是:①,,,;②,。

20、写尽作者一生的句子:,。

21、表明作者淡泊名利的句子:,。

22、后汉倾颓的原因:,,。

23、诸荀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有利的主观条件是:,。

24、表达了作者对刘氏父子感情的句子是:。

25、简述“三顾茅庐”故事的句子是:。

26、作者“夙夜忧叹”的原因: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27、“奖率三军,北定中原”的条件是:,。

28、“深追先帝遗昭”中“遗昭”指的是: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当任命一个人来挽救局面,人们常引用本文中的一句名言:,;上级任命郑兴为厂长,以拯救濒临倒闭的工厂,人们说郑兴是:“,”。(用《出师表》中的名句填写)

四.基本要点:

1、《出师表》选自《诸葛亮集》,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文体。文中诸葛亮给后主刘禅提出、、三项建议,表达了“报先帝”“忠陛下”的深厚感情。文章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兼用叙事、抒情。

2、文中回顾了和两件事。表达了受恩感激之情。 3、文中的“臣”是指诸葛亮,“先帝”指刘备,“陛下”指刘禅。

4、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是古代一种向帝王上书言事的文体,即臣子给皇帝的书信,内容大多是陈述自己的愿望,请求和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常用议论、记叙和抒情。

5、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向后主刘禅提了三条建议,都是治国之大计,这三条依次是:广开言路(开张圣听)、严明赏罚(赏罚分明)、亲贤远佞。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是:亲贤远佞,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亲贤臣,远小人”这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根本,是三项建议的核心。

6、《出师表》中的成语:。

五.相关链接:

(一)相关诗句:1.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2.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3.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正气歌》)

(二)《三国演义》中反映诸葛亮聪明和智慧的典型事例有:、、、、三气周瑜。

六.开放性试题

1、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2分)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示例]三顾:三顾茅庐

(1)六出:(2)七擒:(3)东和:

(4)北拒:(5)收二川:(6)排八阵:

2、回忆全文内容,从诸葛亮对刘禅“宜开张圣听”、“不宜偏私”、“宜自谋”、“不宜妄自菲薄”、“亲贤臣,远小人”的谆谆教导中,你悟出了哪些做人的道理?

《出师表》巩固训练

一、分段阅读:阅读1—5自然段,完成下列各题。

1、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选段主要内容:。

2、第1段作者分析形势时,先说不利的客观条件;后说有利的主观条件:。这种有利的主观条件是因“”形成的。

3、诸葛亮是如何分析当前天下形势的?其目的是什么?。

4、诸葛亮向刘禅提出哪些建议,主要陈说的是哪一条,为什么?。

5、就君主治国的角度来说,诸葛亮就哪三方面向后主提的建议?。

6、第2段中,作者认为该“刑”的是“”的人,该受赏的是“”的人。

7、文章3、4自然段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8、作者主要依据什么来向后主举荐贤臣,推荐文臣、武将?

9、诸葛亮是如何使刘禅认识到“亲贤远佞”的重要性的?

10、请为第5段写一段评注性文字。

11、第5段中与“贤臣”意义相近的词语是

12、文中的“先汉”指的是,后汉指的是。

13、“内外异法”“内外”各指什么?。

14、请从文中列出几组反义词。。

二、阅读6—7自然段,完成下列各题

1、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选段主要内容:。

2、用原文回答问题:

①表明作者出身的句子(词语)?。②当时作者的志趣是什么?。

③“由是感激”的原因?④文中的“卑鄙”具体指什么?。

⑤哪句话概括了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

⑥作者夙夜忧叹的原因?。⑦“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的原因?。

⑧表明伐魏时机成熟的句子?。

⑨“出师“的战略目标是(诸葛亮认为自己“报先帝忠陛下”的职分是):。

3、选段中追忆的往事让你联想到《三国演义》哪些故事?(至少写三个)。

4、作者回顾往事的目的是什么?。

5、作者为什么要自述本志?。

6、第6段作者如何以陈情的方式为下文做铺垫的?。

7、从“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一句中可以看出刘备具有怎样的品质。。

8、请写出刘备给后主的遗诏,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三、阅读8—9自然段,完成下列各题。

1、“深追先帝遗诏”与前文相照应。

2、篇末的“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固然集中地体现了诸葛亮对刘氏父子的无限忠诚,但这“涕零”中还包含着诸葛亮哪些未言亦不可言的话?。

四、综观全文

1、本文是为出征北伐而向刘禅上的奏章,为何只在七、八段各有一句涉及北伐,而大多是在提建议,这是不是“文不对题”,请说说你的看法。

2、本文向刘禅上书,但提到“陛下”不过七次,而提“先帝”却有十三次,为什么? 。

3、杜甫在《蜀相》一诗中写道“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请结合文章,说说此文何以有如此大的震撼力。

4、本文是奏章,是作者出师前向后主刘禅陈述意见,提出修明政治、兴复汉室的主张。可谓分析透彻,情理交融,言辞恳切。试分析全文的表达方式有何特色?

5、诸葛亮的《出师表》受到无数后人的高度评价,请写出与“表”相关的诗句。 。

【《出师表》答案

三.文学常识填空。

1.《出师表》作者是诸葛亮,字孔明,是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2.表:古代奏议的一种。用于向君主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该文是作者率师北上伐魏时写给后主刘禅(姓名)的一篇表文。这篇“表”中写到的“先帝”,指的是刘备(姓名)。南宋诗人陆游高度评价这篇表文,说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全文的主旨是:使后主认识到必须亲贤远佞,才能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四.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崩殂(cú) 疲弊()不懈()陛下()恢弘(hïng) 忠谏()菲薄(fěi)(bï) 陟(zhì) 臧否(zāng)(pǐ) 攸(yōu) 费祎()以遗(wâi) 陛下裨补(bì) 猥(wěi) 自枉(wǎng) 屈

夙(sù) 庶(shù) 竭驽(nǔ) 钝咎(jiù) 咨诹(zī)(zōu) 昭(zhāo) 遗诏(zhào)

十.重点语句翻译

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心于陛下的职责本分。

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这真是形势危急,决定存亡的关键时刻啊

3、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先帝开创大业未完成一半,竟中途去世。如今天下分成三国,我们益州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真是处在形势万分危急、决定存亡的关头。

4、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犯科及为忠善者,

*宫里的近臣和丞相府统领的官吏,本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因在宫中或府中而异。

5、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能够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衰败的原因。

6、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

7、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动,遂许先帝以驱驰。

*我本是个平民,在南阳郡务农亲耕,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先帝不介意我身份低微,出身鄙野,委屈地自我降低身份,接连三次到草庐来访看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因此我深为感动,从而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力。

8、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

9、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先帝知道我谨慎小心,所以在先帝临死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10、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

*希望陛下把讨伐*贼、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效就给我判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

1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不应该随意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忠言进谏的道路啊!

12、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大概是(因为) 追念先帝的特别厚待,想报答给陛下啊。

十一.理解性默写

1.写出文中与“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一词相呼应的语句。(1分)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2.作者认为可以出师北伐的条件是什么?*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3.作者在《出师表》中写到了自己所受到的“先帝之殊遇”,把相关的文字默写出来。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临崩寄臣怪大事”。 4.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5.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 6.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7.《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 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 。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一致。 8.《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9.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0.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11.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或:广开言路, 严明赏罚, 亲贤远佞。) 12.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或:亲贤远佞) 。 13.在中国男子足球队冲击世界杯屡遭失败的情况下,米卢出任了国家队主教练,这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4.《出师表》中说明蜀国当时所处的政治形势的句子是: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15.表现作者无意于功名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6.作者是怎样感激先帝的知遇之恩的? *遂许先帝以驱驰 17.作者受命以后,为什么“夙夜忧叹”?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18.“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 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回答。*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19.诸葛亮认为“陛下亲之信之”的具体做法应当是:①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②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1)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2)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②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3)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4)写尽作者一生的句子: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5)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政治愿望):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6)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7)《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一致。(8)在中国男子足球队冲击世界杯屡遭失败的情况下,米卢出任了国家队主教练,这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9)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10)表明作者淡泊名利的句子: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11)后汉倾颓的原因:亲

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12)诸荀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有利的主观条件是: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13)表达了作者对刘氏父子感情的句子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14)简述“三顾茅庐”故事的句子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15)第七段中“大事”具体指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北定中原,庶竟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16)《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17)作者“夙夜忧叹”的原因: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18)“奖率三军,北定中原”的条件是:南方已定,兵甲已足。(19)“深追先帝遗昭”中“遗昭”指的是: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当任命一个人来挽救局面,人们常引用本文中的一句名言: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上级任命郑兴为厂长,以拯救濒临倒闭的工厂,人们说郑兴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用《出师表》中的名句填写)

十二.基本要点:

1、《出师表》选自《诸葛亮集》,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文体。文中诸葛亮给后主刘禅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表达了“报先帝”“忠陛下”的深厚感情。文章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兼用叙事、抒情。

2、文中回顾了三顾茅庐和临崩托孤两件事。表达了受恩感激之情。

3、文中的“臣”是指诸葛亮,“先帝”指刘备,“陛下”指刘禅。

4、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是古代一种向帝王上书言事的文体,即臣子给皇帝的书信,内容大多是陈述自己的愿望,请求和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常用议论、记叙和抒情。

5、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向后主刘禅提了三条建议,都是治国之大计,这三条依次是:广开言路(开张圣听)、严明赏罚(赏罚分明)、亲贤远佞。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是:亲贤远佞,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亲贤臣,远小人”这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根本,是三项建议的核心。

6、《出师表》中的成语:开张圣听、妄自菲薄、作奸犯科、三顾茅庐、优劣得所、引喻失义。

7、诸葛亮在《出师表》一文中共13次提到先帝刘备,他的用意是激励后主刘禅深追先帝遗诏,“以光先帝遗德”完成“先帝刘备未竞的统一大业。”

8、另外诸葛亮着重回顾了有关先帝的“三顾茅庐”和“临崩托孤”两件大事,

十四.相关链接:

(一)相关诗句:

1.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2.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3.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正气歌》)

(二)《三国演义》中反映诸葛亮聪明和智慧的典型事例有:

空城计、七擒孟获、草船借箭、舌战群儒、摆八封阵、三气周瑜

十五.五开放性试题

1、、《出师表》情词恳切,有不少脍指标炙人口的名句,请写出你欣赏的一句。结合文章内容,说出诸葛亮是怎样的一个人。

*(4分)写出文中任一名句,得2分。如;“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亲贤臣,远小人”。对人物的把握能从文中章中找到依据,可得2分。如:忠君报国,深谋远虑。

2、成语及名句:妄自菲薄。三顾茅庐。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3、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

项,写出具体所指。(2分)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示例]三顾:三顾茅庐

(1)六出:六出祁山(2)七擒:七擒孟获(3)东和:东和孙吴

(4)北拒:北拒曹魏(5)收二川:收取东川、西川(6)排八阵:摆设八阵图

5、回忆全文内容,从诸葛亮对刘禅“宜开张圣听”、“不宜偏私”、“宜自谋”、“不宜妄自菲薄”、“亲贤臣,远小人”的谆谆教导中,你悟出了哪些做人的道理?

*虚心听取别人意见,不自私,要自信、自立、自强,要审慎交友。(除此四点外,有新的感悟也可。)

文言文专题复习之《出师表》巩固训练(参考答案)

一、分段阅读:

1—5自然段

1. 略。2.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益州疲弊(客观);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主观);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

3. 先说不利的客观条件,指明蜀汉“危急存亡”的形势,意在刘禅能“思危”,激其发愤图强之志;再说有利的主观条件,指明希望尤在,意在促刘禅励精图治之行。

4. 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是:亲贤远佞。因其余两条皆与此有关。刘禅昏庸无能,如不能亲贤远佞,必然会“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偏私,使内外异法”所以说,这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根本,是三项建议的核心。

5. 纳谏、法治、用人。 6. “作奸犯科”的人,该受赏的是“为忠善”的人。

7. 不可以,为提出“亲贤远佞”建议张本,使刘禅明了亲贤的对象。 8. 忠心、品德、才能。

9. 从正反两方面对比两汉的历史经验教训,提醒刘禅勿蹈桓、灵覆辙。

10. 参考:此段诸葛亮说明亲贤远佞的利弊。以先汉的“兴隆”“倾颓”历史事实作为前车之鉴;并以先帝叹息痛恨桓、灵,昏庸误国为告诫,促使后主亲贤远佞,并“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为鼓励。借古鉴今,成败并举。

11. 贞良死节之臣 12. 西汉,东汉 13. 内是指“皇宫中”;外是指“朝廷中”

14. 臧否;刑赏;平明偏私;兴隆倾颓等

6—7自然段

(一)略(二)1. 略2.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布衣”②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③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④低微而鄙俗;具体指“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⑤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中,尔来二十有一年矣。⑥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⑦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⑧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⑨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3. 三顾茅庐、襄阳病败、白帝城托孤、渡泸水、南征孟获。

4. 追述自己随先帝艰难创业,忘身忧国,不避辛劳的历史。既表达自己一片忠贞激励刘禅,更主要是为北伐请命。说明这是先帝托付,是诸葛亮“报先帝、忠陛下”的决心和行动。

5. 表明无意功名利禄,从而突出先帝三顾之恩。

6. 作者自述本志,突出先帝的三顾之恩,而出师北伐,正是为了完成先帝未竟的事业,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由此自然引出下文的北伐建议。 7. 宽宏的气度,求贤若渴,知人善任的品德。 8. 略

8—9自然段

(一)略(二)1. “盖追先帝之殊遇” 2. 参考:国内政局的担忧,对刘禅是否能采纳建议的忧虑。

二、综观全文

1. 此表虽是为请命出征,但主要意图在于劝谏刘禅“内修政理”。历史上,刘禅昏庸,宠幸宦官,对于朝政,诸葛亮事无巨细。此次出征,他必然为国政忧虑,所以重在提建议,荐人才。这正是针对蜀国形势,有利于出征北伐。

2. 处处以先帝之意为据,句句借先帝之口说出。使所进忠言“直而不肆”,得体而恳切。 以此激励后主刘禅深追先帝遗诏,“以光先帝遗德”完成“先帝刘备未竞的统一大业。”

3. 主要从忠心耿耿的角度写。

4. 全文以议论为主,在议论中融以叙事和抒情,以做到对刘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达到劝谏的目的。论述切中要害、分析透辟,针对性强;寓情于义,情理交融,言词恳切,说服力强。叙事,寓情于事,委婉动人,感情真挚。所叙之事如推荐贤才,讲身世,谈经历,都是为议论服务,使他对刘禅提出的建议与要求有理有据,更能使人信服。

5. 略。


相关内容

  • 2013中考语文复习计划
  • 中考语文复习计划(2013 3) 学校:双桥中学 教师:张燕 许洪丽 学生现状分析 升入初三后,大部分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自觉完成学习任务,但还有小部分学生处于被动状态,随着初三中考任务的加重,原来基础差的学生知识接受能力明显跟不上,再加之学习能力本来有限,整体上感觉复习会很吃力.好在,他们现在有明 ...

  • 2017年长沙拟实行划片招生
  • 2017年长沙拟实行划片招生. 2014年高新区试行划片招生,具体做法是: 一.按照相对就近入学的原则,以毕业小学的学籍为依据,每所小学对应一所中学,对应中学相对固定,实行划片招生; 二.辖区内新建小区配套初中学校,主要接收配套小区内小学毕业生,富余学位按照相对就近的原则安排其他小学毕业生入学; 三 ...

  • 初三辅导材料
  • 英语: <中学英语语法练习3000题> <英语语法大全初中高中满分练习> <高中语法与词汇1000题> <2015百题大过关语言知识运百题> <中考英语缺词填空与任务型阅读> <初中英语阅读与完形填空(中考)> <初中英语 ...

  • 初三语文中考复习计划
  • 2014年甘溪中学九(1)班语文中考备考计划 甘溪中学 田如树 一.指导思想 以<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目标,以及<语文中考说明>的要求,立足教材,面向全体学生,结合学生实际,研究复习方法,制定本计划. 二.复习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对初中阶段的语文基本知识有一个明确的.系 ...

  • 中国古典文学知识复习与鉴赏
  • 中国古典文学知识复习与鉴赏 上海市杨园中学:黄皓 开课班级:初三(1)班教学目标:一.复习并鉴赏部分课内外古典文学知识.二.让学生了解更多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及广闻博记能力.临场应变能力.教学准备:做好多媒体幻灯片.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 ...

  • 初三语文教研会上的发言稿
  • 尊敬的袁老师.尊敬的各位同仁: 大家好,我叫蒲小川,初三年级组组长.学校语文教研组组长.首先请允许我代表私立玉垒中学的全体语文教师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诚挚的感谢!听说初三"一摸"考试语文质量分析会要在我校召开,我们全体语文教师感到无比荣幸.无比激动.我们知道这既是教研 ...

  •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方法
  •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方法 新建中学 程壮莉 一年一度的语文中考即将来临,每一位初三教师又面对着如何搞好初三语文复习这个话题.初三语文复习具有知识点多,时间紧迫,收效低微,缺乏新鲜感等特点.为了提高我校语文教学质量,让学生在中考中能考出好成绩,我校初三语文备课组全体教师经过仔细磋商,在全面分析课程标准和考 ...

  • 中考冲刺学习方法集锦
  • 中考冲刺学习方法我用一套六轮中考复习法来帮你.这个计划是很全的,要尽可能跟上学校老 师的教学思路.也可以自己设计复习进度,时间可以根据自己调整.第一轮:各学科各单元的基础知识复习:(时间:一至一个半 1 月 15 日-2 月 15 日前) 1.把课本从头到尾认真的看一遍(我把它叫做沙场点兵) . 把 ...

  • 中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
  • 中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 句子翻译是文言文考查的重点,翻译时要落实到字词和句式上.文言文翻译有两种形式:一是直译,即用现代汉语对原文进行机械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一是意译,即不采取实词虚词字字都落实的办法,仅是根据文章的意思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的意思.但无论是采取直译还是意译都应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