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及节能产业

第 章

世界新能源及节能产业发展动态

世界经济政治的稳定、人类的安康、环境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世界能源的发展。近几年来,在以石油为代表的传统能源价格急剧攀升的情况下,新能源的开发、节能技术和产品的研发、节能服务等越来越得到重视,成为各国能源战略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一、世界新能源及节能产业发展综述

(一)新能源的发展稳定增长

在2006年,全球能源生产构成中,石油占39.9%,煤炭23.8%,核电8.2%,天然气19.0%,可再生能源份额为6.8%。而在可再生能源生产中,水电为42.5%,太阳能与光伏电池为10.3%,包括木材、废物、乙醇燃料在内的生物质能占47.5%,风能为3.8%,地热5.1%。

尽管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新能源在全球能源生产中所占的比例较小,但其发展应用的潜力巨大,其中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包括木材、废物和乙醇燃料)的消费从2005年的37010亿Btu (英热单位,1Btu =1055.056焦耳)增加到2006年的39540亿Btu ,尤其是风能在整个可再生能源(包括水电在内)消费中占比,增加了一个百分点,达到3.77%①

美国市场调查公司Clean Edge自2000年以来一直跟踪世界清洁能源的研发进程,其发布的年度报告显示,太阳能光伏、风能、生物燃油以及燃料电池等产品的收益在2007年较前一年增长40%,从2006年的550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773亿美元(图1)。

图1 2007年部分新能源市场规模及对2017年的预测(单位:10亿美元)

资料来源:Clean Energy Trends 2008

根据Annual Energy Review 2006(EIA )的数据计算得到。

1.太阳能

2007年全球太阳能产业的总收入达到203亿美元。整体多晶硅产能在2007年增长了30%,但依然无法满足光伏产业链的庞大需求。2007年有21家新进公司加入了多晶硅生产的行列。

在德国、西班牙、美国等的带动下,2007年全球太阳能光伏(PV )市场装机新增容量约为3430MW (兆瓦),其中装机容量在200KW 以上的大规模的光伏发电厂在过去三年的增长率接近100%。目前,全球太阳能光伏总装机容量达到10GW 。以各国太阳能光电市场来看,德国光伏市场在2007年的规模为1328MW ,全球市占率为47%;西班牙光伏市场规模则由480MV 增长为640MW ,而美国的光伏市场规模则增长了57%达到220MW 。

在太阳能电池方面,据Solarbuzz ,2007年全球太阳能电池的产量约为3436MW ,增长率达55.9%;其中,薄膜太阳能电池的产能由2006年的181MW 增长了一倍,在2007达到400MW 。以各国厂商表现来看,日本太阳能电池制造商的产量继续下降,市场占有率从2005的46%下降为26%,而中国太阳能电池制造商的全球市占率,则由2006年的20%增长到2007年35%。

2.风能

2007年全球风能累计装机容量为94123MW ,新装机容量达到20076MW ,较之于2006年的装机容量增加32.1%。在2007年风能装机规模中领先的三个国家是美国、中国和西班牙,分别新增装机容量为5244MW 、3449MW 和3522MW ,三个国家新增风能装机容量超过全球当年总装机容量的60%。迄今,总装机容量最大的五个国家是德国(22.3 GW)、美国(16.8 GW)、西班牙(15.1 GW)、印度(8 GW)和中国(6.1 GW),其中,中国在2007年风能装机容量增加最快,达到3449MW ,是2006年新装机容量的1.56倍。以经济价值计算,2007年全球风能市场的风机市值达到370亿美元。

2007年世界风能市场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该领域的全球化进程加快。这一方面源自诸多公司在石油、液化气日益昂贵的情况下对新能源市场开拓的动力,另一方面也是由相关政策的鼓励和引导,如美国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对绿色能源的鼓励政策就是该国风能市场的扩张的因素之一。在亚洲地区也是相似的情况,尤其是快速增长的中国风能市场更是吸引了欧美众多企业,由此促进了风能市场的全球化。目前,大多数中国风能领域的制造商采用欧美技术作为其设计的基础,如中国风能市场的领导者金风集团就是依赖德国REpower 和Vensys 公司的技术。其他已经进入中国并在风能市场取得一席之地的公司还有Acciona , Nordex ,Vestas ,Gamesa ,Suzlon 和General Electric等。当然,国际化程度的加深也有利于提升技术滞后国家和地区的研发水平,如中国广东明阳电气集团公司2007年开始向美国提供涡轮机,该公司与GreenHunter 公司的协议表明其自行生产的900MW 的风机将跨越太平洋进军美国市场。

3.氢能与燃料电池

全球氢能和燃料电池的发展仍然保持2003年以来的增长态势。2006年全球燃料电池应用系统达到22000多个,相比于2005年增加了57%。

据Feul Cell Markets的数据,2007年固定式燃料电池的市场规模达到114亿美元,而2001年的市场规模仅为0.452亿美元。就小型固定式燃料电池而言,2007年其市场进一步分化为住宅用 CHP (热电联供)和 UPS (不间断电源),整个市场增长了37%,交付量约2500 台;在这种技术分化中,PEM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占据主导地位,SOFC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在交付的产品中占不到10%,而 AFC (碱性燃料电池)技术尚处于边缘地位。从市场动态来看,北美和欧洲 UPS 市场的产量增幅最大,而亚洲(尤其是日本)的

住宅用CHP 和 UPS 市场也在持续增长。

在便携式燃料电池方面,2007年的市场增长点主要是在北美,其参加便携式燃料电池的研发的公司占全球的半数以上,这不仅是因为军事经费的投入,而且还在于美国传统上对高风险投资的强大支持。

4.生物质能

随着原油价格的节节攀升,生物质能的开发越来越受到重视,生物柴油、燃料乙醇等在各国能源结构中的份额逐年增加。2007年全球生物燃料产量约为5315万吨(156亿加仑),其中,美国的产量约占一半;其次是欧洲,2006年中期,欧盟生物柴油的产量就超过400万吨,其中德国超过半数,2007年德国的生物柴油产量将近500万吨。燃料乙醇的生产则主要集中在美国、巴西和中国,2006年三国的产量占全球份额的85.46%。2007年由于受到粮食短缺的影响,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的生产成本激增,生物燃料的发展战略受到质疑,2008年欧盟开始考虑对生物燃料的发展进行限制。

(二)新能源及节能产业投资活跃

根据新能源财务咨询公司(New Energy Finance),全球在新能源技术方面的投资从2006年的926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1484亿美元,投资规模扩大了60%,涉及风险资本、项目融资、公开市场募集,以及研发投资等。其中,资本融资超过一半,为53.4%,通过IPO 等公开市场融资方式在新能源市场进行融资的份额达到15.8%(图2)。国际能源机构(IEA )认为,随着各界对新能源的重视以及相关利益的驱动,在未来的数十年内业界对新能源的投资进程将步入快速增长的轨道,从全球对电力和燃料资源的需求的角度来看,到2030年总共需在宁愿研发和生产上投入16万亿美元,年均达6000万美元,其中对新能源的投资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

图2 2007年全球新能源新增投资(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Clean Energy Trends 2008

从投资的领域来看,光伏产业成为2007年的热点,全球太阳能光电企业在2007年间的贷款融资金额增长了近100亿美元,使得该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其中,日本、德国和美国是推动光伏发电系统最有力的国家,其装机容量占有全球的绝大份额。就光伏发电的远景规划而言,欧盟希望在2010年安装3GW 的光伏发电装置,2030年增加到200GW

左右;美国

预计2020年光伏发电累计安装量达到36GW ;日本计划到2010年安装近5GW 。在2007年全球光伏产业的投资热潮中,印度和中国的市场受到重视。印度旨在通过吸收外资进行光伏产品的研发和生产,重点提高其在世界市场上的光伏电池板所占份额;在中国,多晶硅的相关项目则受到热捧。

在节能投资方面,美国新能源财务咨询公司数据显示,全球用于节能领域的投资增长迅速。2004年,全球用于可再生能源、生物燃料和低碳技术的投资只有280亿美元。到2007年,用于同样目的的投资增长到710亿美元。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主动采取限制排放等节能措施,逐渐投入更多资金从事相关技术研发,节能环保投资成为潮流。工商界加大对环保技术投资,不仅因为担心受未来有关立法的约束,也受利益驱动。对于企业而言,使用更清洁的能源意味着开发新技术,新技术应用意味着新市场和新收入。因此,许多涉及能源生产的大企业都开始投资节能技术。虽然近年来投资增长迅速,但环保领域的投资规模仍然不大。企业主动限排、开发使用节能环保节能技术还没有成为主流。

(三)新能源及节能发展政策目标进一步强化

为了应对市场失效问题,众多国家和地区越来越重视和强化了新能源和节能产业发展政策。这些政策涉及新能源和节能技术与产品的研发、投资、生产,以及消费等诸多方面。

1.美国

据国际能源机构(IEA )统计,自1999年以来,美国涉及新能源和节能的政策有46项(包括陆续终止生效的政策),其中,2007年开始生效的政策有5项。2007年9月,美国国家州长联席会(NGA )提出在全国促进新能源发展的政策。该联席会的最新动议“寻求清洁能源的未来”倡议各州州长在清洁能源的政策制订中要起到积极的作用,由此提高能效和节能,促进非化石燃料的生产和利用,降低温室气体释放,加快清洁新能源技术的研发。

2007年12月美国众议院通过了修改后的新能源法案。根据该法案,到2020年,美国汽车工业必须使汽车油耗比目前降低40%,使汽车达到平均每加仑燃油行驶35英里(1英里=1.6093公里)的水平。这是自1975年以来美国国会首次通过立法提高汽车油耗标准。新能源法案还鼓励大幅增加生物燃料乙醇的使用量,使其到2022年达到360亿加仑。此外,新能源法案还要求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并制定更为严格的能效标准。但是,修改后的能源法案也在一些环保条款上作出了妥协。比如,众议院最早通过的法案要求进行能源税改革,取消给予石油公司的135亿美元的减税优惠,转而用于促进新能源开发和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但基于利益集团的强烈反对,该条款最终从新能源法案中删除。

2.欧盟

2006年3月,欧盟25个成员国领导人一致同意建立欧盟新能源政策。在2007年3月的欧盟春季首脑会议上,欧盟27国领导人又一致通过了新能源政策的共同行动计划。与以前政策相比,欧盟的能源政策中除了进一步强调明确的目标和共同的行动计划,以及对内加强内部能源市场建设之外,更将“开源节流”作为各国能源政策和行动的重点,即在加强非化石清洁能源开发的同时提高能效,减少能源消耗。欧盟本土缺乏化石能源但能源技术发达的特点促使欧盟新能源政策将“开源节流”作为其工作的重点,主要措施包括:加大政府和私人研发投资;加强对生物质能、氢能、热能等新兴能源和减少传统能源污染技术的研发;促进各国交流和合作等。此外,欧盟还针对该工作重点领域专门制定了具体目标。根据共同

行动计划,欧盟将在未来6年内增加约10亿欧元的科研投人,到2020年实现可再生能源占总能源耗费的比例达到20% ,生物燃料在交通能源消耗中至少占10% ,能效提高20%,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20% 以上等①。这是欧盟第一次在可再生能源等方面设定对成员国具有约束力的强制性目标,而不再仅仅是一个建议。

3.日本

日本政府为了推动新能源计划,每年都要制定新能源利用目标,即根据前一年的新能源供电量向电力公司分配新的任务,电力公司有义务向经济产业省报告新能源发展情况,完不成任务者责令整改和罚款。从日本《新能源措施法》来看,新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风力、生物发电、不使用大坝的中小规模水电和地热发电等。日本也是较早重视能效的国家之一,近年来更是将节能与新能源开发上升到国家能源战略的高度。2006年5月,日本经济产业省(METI )编制了《新国家能源战略》,提出要大力发展节能技术和新能源产业,争取到2030年前将全国的整体能源使用效率提高30%以上。

4.其他国家和地区

其他国家在制订相关政策时,也是应对能源稀缺以及减排的义务和责任,鼓励发展清洁的新能源、提高能效、倡导节能。这些政策中既有国家宏观战略层面的大政方针,也有针对某项节能技术或产品推广的具体而微的政策措施。如澳大利亚2007年度仍然生效或者新制订的节能政策中包括了《国家能效框架(第二阶段)(National Framework for Energy Efficiency (Stage Two))》这样的导向性、发展战略型的政策,也包括《逐步淘汰低效能灯泡(Phase Out of Inefficient Lightbulbs)》等具体节能措施的规定。印度自2006年开始强制推行《家用电器全面能效标示项目(Comprehensive Energy Labeling Program for Appliances)》,将节能落到实处。韩国对于电力消费的建筑标准与其他国家相比,较为宽松,但是自2007年开始,该国对能源大型电力消费者强制执行能源审计,并且提高城市民用建筑外墙隔热的标准。

此外,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致力于新能源和节能的双边和多边合作。如2006年日本和印度签署了节能技术研发、与节能相关的教育等方面的合作协议。2007年9月中美两国签署了《工业能源效率合作备忘录》,由此帮助中国提高能源效率,降低温室排放量。根据该备忘录,美国与中国共同组成工业能源效率专家组,首先在中国一千个能源企业中选择最大的十二个项目进行现场审查办公。美国能源部将对这些中国企业和美国制造业工厂进行比较,确定差别,然后推行提高能源效率项目改造。备忘录还确定,美国能源部在美国举办培训班,培训节能管理的政府官员、监测人员、能源政策研究员和大型能源消耗企业的管理层,讲授美国的节能法律政策、先进的节能程序技术以及最成功的实践效果。美国还将提供高效能锅炉、加热器和组合热力及核电力单位的演示。

Council of the European Union,“Presidency conclusions:European Council”,Brussels ,8-9 March 2007,pp. 16-23 ①

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产业发展动态

(一)美国

随着石油价格的节节攀升,美国对新能源的开发更为积极。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等是美国新能源发展的重点领域。2007年美国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占全球的16%,仅次于德国和西班牙;尽管出现全球性的玉米供需失衡,但是以生物燃料乙醇为代表的生物质能的产量依然有所增加,达到2340万吨,2007年底的新能源法案出台,仍然鼓励大幅增加生物燃料乙醇的使用量。纵观整个2007年度,美国新能源和节能领域最为显著的特点:一是风能得到爆发性的增长;二是更多的风险投资关注新能源和节能领域。

1.美国风能得到爆发性增长

据美国风能协会,2007年美国风能装机规模出现爆发性增长,新装机容量为5244MW ,能够为150万户美国家庭供电,增加率为45%,远远超过了2006年26%的增长率,使得美国风能装机总容量达到16818MW (图3),预计2008年来自风力发电的电力产量将达到480亿千瓦时,这是风力发电量第一次超过美国1%总发电量,而且能为大约450万家庭供电。该协会的年末报告指出,新建的设施正在寻求环保方式提供能源,这使得2007年风能投资达到了90亿美元,占美国新能源的30%。

图3 2002~2007年美国风能发展状况

资料来源:根据美国风能协会(AWEA )数据编制。

美国风能的爆发性增长给风力涡轮机市场带来巨大的商机。2007年风力涡轮机出现脱销,吸引更多的公司投资该领域。有6家进入风能领域的新公司涉及风机叶片、风机塔座的制造,创造了775个新的工作机会,这些公司为Trinity Structural Towers(塔座)、Knight & Carver (叶片)、Tower Tech(塔座)、西门子(叶片)、Acciona (涡轮机),以及Composite Technology/DeWind(风机装配)。目前,FPL 能源公司仍然是风能开发的领头羊,该公司拥有956MW 的装机功率。美国GE 能源公司是通用公司一分公司,统治风力涡轮机销售,占有新安装发电能力的45%。另外,风能领域的大型公司Vestas (叶片)、LM Glasfiber(叶片)、

DMI (塔座)等在2007年的业务继续扩大,这些大型公司创造的就业新机会超过5000个。

风能在美国的快速增长一方面是来自能源需求的刺激和清洁能源的追求,另一方面也得到可再生能源税收抵免(PTC )政策对风能生产的鼓励。按照美国风能发展的远景目标,到2030年美国总发电量的20%将来自风能,这样,直接与风机制造、电站建设和电站营运相关的工作机会将达到15万个,而与其相关的产业所提供的其他工作岗位将超过30万个。

从风电发展的地域分布来看,2007年,德克萨斯州超过加利福尼亚州,装机功率最大,其次是明尼苏达州,爱荷华州和华盛顿州。德克萨斯州目前拥有4356MW 的装机功率,超过美国总量的四分之一(表1)。加州拥有2439MW ,大约为总量的15%。

资料来源:美国风能协会(AWEA )。2.美国风险投资继续大幅增加

根据新能源财务咨询公司的数据,自2003年以来在美国本土在能源技术领域的风险投资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2007年风险投资规模达到26.65亿美元,是2000年的5.99亿美元的4倍以上。能源技术方面的投资占美国总风险投资的比例从2000年的0.6%增加到2007年的9.1%。在2006年与2007年间,美国清洁能源领域的风险投资增加了70%以上,其中风险投资较为集中的新能源领域是太阳能技术和相关设备的研发,以及供给侧的节能技术与产品(表2和表3)。

表2 美国新能源领域的风险投资在总风险投资中的情况

资料来源:New Energy Finance,2008

资料来源:New Energy Finance,2008(二)欧洲

欧洲大多数国家较早致力于改变依赖煤炭、石油等传统燃料的能源结构,在新能源和节能领域一直走在世界前沿,最近十年(1998~2007)欧洲新能源项目的风险投资平均年度投资回报率高达55%,在地域上形成了较为明显的新能源发展结构,如法国着力发展核电;丹麦的风电发电量占到全国10%以上;德国的太阳能和风能规模均为全球最大规模。2007年3月,欧盟成员国在欧盟高峰会议上制订了新的能源政策,提出在今后15年内,欧盟的能源消费20%为再生能源(风能、水能、地热、太阳能、生物能),同时二氧化碳排放量至少减少20%。可以说,2007年欧洲国家新能源和节能产业发展的一个新起点,其中最为突出的表现是太阳能光伏发电和风能两个市场的持续、大幅度的增长。

1.光伏发电在全球市场遥遥领先

欧洲光伏产业协会(EPIA )的数据显示,2007年欧洲光伏装机和并网规模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使得该地区的光伏产业发展在全球光伏市场中依然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占整个市场的80%左右的份额。其中,全欧洲60%的大型光伏电厂集中在德国、西班牙和意大利三个国家。在电力供应结构中太阳能超过1%的国家还有荷兰和葡萄牙;其他国家如瑞士、比利时、捷克、法国、奥地利、卢森堡,以及英国等国家则低于1%。

德国在2007年新增光伏系统1100MW ,约为全球新增规模的一半。目前,德国光伏装机总规模为3.8GW ,其太阳能系统的发电足可以满足汉堡这样的城市的居民用电。事实上,德国自2005年新增光伏装机容量850MW 以来,其光伏发电的装机规模一直处于大幅度增长的态势,2006年首次超过吉瓦级的装机容量,达到1.1GW 。

从单个光伏电站的装机规模来看,全球十大光伏电站中有一半是在西班牙(表4)。2007年西班牙分别在Jumilla 和Beneixama 新建立的两个光伏电站最高发电规模均达到20MW ,是世界上目前发电能力最高的光伏电站。根据PVresources 的统计,以风电峰值超过200kW 为标准,全球目前至少有800个这样的光伏电站。这些光伏电站的累积装机容量达到880MW ,均值超过1.14MW 。其中330家大型光伏电站位于德国,210家位于美国,在西班牙的超过120家。

表4 2007年全球十大光伏发电装机规模的电厂

资料来源:Large photovoltaic power plants (Solarserver: www.solarserver.de)2.欧洲风能依然保持传统优势

欧洲(主要指欧盟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风能市场,占有了世界风机总装机量的60%。2007年风能新装机容量达到8.5GW ,比2006年累积装机容量增加17.7%,累积装机容量为56.535GW ,使得欧洲依然保持其在世界风能领域的优势地位。自1999年以来,欧洲风能发电能力增加了近5倍,1999年底的总装机容量为9.7GW 。8年间欧盟国家的新增电力装机容量为158GW ,其中燃气装机容量为88GW ;新增的风能装机容量为47GW ,占30%,是欧洲增加最快的电力生产技术(表5)。2007年风能新装机容量也意味着风力涡轮机生产的市场规模达到110亿欧元。

资料来源:欧洲风能协会(EWEA )。*为欧盟25国数据;**为欧盟15国数据。

2007年,德国依然维持着世界风电装机的领袖地位,总容量达到22.247GW ,大约为全球总量的24%。但去年德国风电市场遭遇了明显的减速。上涨的风机价格与风电销售回款的失败,使得德国市场比起美国和英国来失色许多。德国目前面临着陆上风电场选址不足的问题,2007年仅新装了1667MW ,比前一年减少了25%。与之形成对照的是,德国从可再生能源获取的电能(其中一半来自风能)依然在迅速增长。来自风能的电力相当于德国2007年电力总消费的7.2%。北部多风的Schleswig-Holstein 州现在的目标是在2020年全部的电力都要来自风能,比今天提升30%。

西班牙在2007年欧洲的新装机中位于领先地位,在世界范围的风电总装机中排行第三。去年估计大约安装了3552MW ,使得全国的总装机达到了15.145GW ,可以满足西班牙全国电力需求的10%。

欧洲的其他国家在2007年都经历的风电的显著增长,法国(新增888 MW),意大利(603 MW ),葡萄牙(434 MW),以及英国(427 MW)。这些国家现在的总装机容量都远超过了2000 MW。但是英国和葡萄牙的增长却比2006年要缓慢。

(三)日本

为了实现《京都议定书》提出的目标,日本在2008~2012年间将其温室气体排放减少9%(以1990年的水平为参照)。为此,日本政府自2003年以来推行《可再生能源配额标准法(Renewable Portfolio Standard (RPS) law)》,以促进采用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到2010年达到总供电量的1.35%。另一方面,日本日本是全世界推进节能最先进的国家,从1973年至今,日本的单位GDP 平均能源消费指数下降了近40%,成果斐然。2007年日本的新能源产业发展方面,太阳能光伏发电领域较为沉滞,风能缓慢增长;但是,日本的氢能燃料电池的技术研发仍然取得突出进展,有力地促进了该产业的发展。

1.日本太阳能及风能发展放缓

2007年,日本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230MW ,占全球新增总装机容量的8%,与美国相当。2007年日本光伏发电新装机容量较之于前一年减少23%。在太阳能电池领域,情况类似,日本不敌欧洲,丧失了长期保持的太阳能电池产量世界第一的位置。据PVNews 的数据,日本2007年太阳能电池总产量为920MW ,比上年减少11.3%。而欧洲去年太阳能电池总产量同比大幅攀升43.9%,达到1060MW ,超过日本。此外,连续7年位居全球企业太阳能电池产量榜首的日本夏普公司也被德国生产商赶超。在各国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中,德国Q -Cells 公司去年的太阳能电池产量达39万千瓦,一举超过了日本夏普公司。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太阳能电池领域的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德国、西班牙、希腊和韩国等国正在积极采取措施,努力扩大这些国家的太阳能电池市场。另一方面与日本的相关政策也有关系,日本在2005年取消了住宅用太阳能发电补贴,导致国内太阳能电池市场逐渐萎缩。

在风能方面,日本在2007年新增装机容量为144MW ,增速较之于2006年减少到10%左右(表6)。近期日本风能市场的萎缩的主要原因是日本的恶劣天气状况,以及日本建筑准则(Japan Building Code)的变化。日本是一个易受台风侵袭的国家。强台风时常会吹倒风力涡轮机,有时伴有雷击事故、强阵风以及龙卷风等。2007年日本大量风力涡轮机受损。目前,专家将从气象学和地理学的角度来制订相关的安全标准,以应对台风和累积的合理测度,从而促进未来风力涡轮机的发展。建筑准则的变化方面,新的《日本建筑准则》规定高度达到或者超过60米的风力涡轮机将被视同建筑,而且其高度的测定是从地面到叶片最高点之间的距离。在这一新准则框架下,建造新的风力涡轮机需要经过政府部门的审批。其程序复杂,费时费力,成本高昂。然而,这一新准则本身还有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因此很多风力发展商在等待观望,这导致2007年日本风能市场萎缩。

表6 2000~2007年日本风能装机容量累积值(MW )

资料来源:日本风电协会(JWPA )。

其他影响日本风能发展的原因是电网基础设施以及电力供应安全问题。风能发展的主导地区在青森县、岩手县、秋田县等东北地区和北海道,以及位于南部的九州地区。然而最大的电力需求集中在日本的中部,因此风电并网相对较少。受到风电联网的限制以及电网被电

力公司垄断的影响,日本风电发展迟缓。现在,日本风能协会(JWEA )和日本风电协会(JWPA )均支持风能的电网稳定性、技术安全性,以及防雷击技术等进一步研发。此外,日本具有较为丰富的海上风力资源,因此日本政府自2008年初开始推动海上风电的研发。

2.日本燃料电池技术研发促进产业发展

日本在氢能等燃料电池的研发和量产领域具有传统优势,与北美和欧洲呈三足鼎立之势。如2007年在固定式燃料电池的交付量方面,日本的生产数量有所增加,列第二位,大于北美和其他地区的总和(图4)。这在一定程度上源于 Ballard 将制造业务转移到位于东京的 Ebara Ballard 合资公司。

图4 2007年全球固定式燃料电池交付量的地区分布

资料来源:Fuel Cell Today, 2008

2007年燃料电池行业仍在经历一个整合、收购或联营的阶段。例如,在日本,Sanyo Electric 和 Nippon Oil创办了一个生产住宅用燃料电池的合资公司。Nippon 持有82%的股份,其余18%的股份由Sanyo 持有。据预计,燃料电池的生产将在Sanyo 的Sanyo Tokyo Manufacturing 子公司进行。

无论是在住宅用领域还是在 UPS/备用电源领域,对固定式燃料电池的需求拉动都在增长。2007年3月,日本燃料电池公司宣布,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MCFC )设备在日本已有8家单位购买,还有两家已经决定购买,全球已有49家单位投入使用(含日本),另外还接到10家单位的订单。该燃料电池系统由美国FCE (Fuel Cell Energy)制造。FCE 生产的MCFC 全球供货业绩如下,美国最多达到26家单位,德国为10家单位、日本为8家单位、韩国为4家单位。在日本,夏普龟山第二工厂和爱普生东洋伊那事务所等已经导入了该设备。日本大多用于热电联产系统。

在技术进步方面,2008年4月,日本松下电器产业公司开发出家庭用燃料电池热电联产系统,它在输出功率750瓦时的发电效率达39%,居目前世界同类产品之首。这套热电联产系统以城市燃气为燃料,其燃料电池组质量为125千克,输出功率为300瓦至1000瓦。这套系统不仅发电效率高,它的热回收效率也可以达到50%;新系统采用了改良的电解质膜和催化剂等材料,并对隔板的燃气流路等设计进行了改进,耐久性能较好,可供普通家庭使用10年以上,并有助于减排二氧化碳。

除了市场驱动之外,政府引导对日本燃料电池产业的发展也起到重要的作用。如日本的大型住宅用燃料电池项目将以前对技术研发方的政府补贴转移到技术采用方身上,从而向催生市场需求迈出了明确的步伐。可以说,日本政府对燃料电池的明确支持堪称典范。

三、光伏产业发展分析

在过去的五年时间里,光伏市场发展迅速,是能源技术领域发展速度最快的行业,平均增长率为35%。全球太阳能光伏(PV )市场新装机容量为2821MW 。这一节分析全球光伏产业及其产业链,并且从产业链的角度论述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

(一)全球光伏产业概况

欧盟、日本和美国是推动光伏发电系统最有力的地区。欧盟希望在2010年安装3GW 的光伏发电装置,2030年增加到200GW 左右;日本计划到2010年安装近5GW ;美国预计2020年光伏发电累计安装量达到36GW 。

欧洲是应用太阳电池的先驱,早在1991年德国就制定了1000户太阳电池屋顶计划,1992年欧洲市场占全球销售的26%。1999年始,由于欧洲各国同政府对绿色能源的支持,尤其是德国软性贷款方案的实施,重新激发了欧洲市场对光伏产业的支持力度,更多的欧洲国家制定了资助方案。德国更领头推出了20年的激励方案,就是以0.5欧元/度的价格收购上网的太阳能电力。2006年在德国安装了价值50亿欧元的22万个全新太阳能系统,国外销售达到10亿欧元,2007年估计国外销售额能达到15亿欧元。

日本是光伏市场发展最快的地域。日本政府在1994年启动了“日本新阳光计划”,以50%的补助额度鼓励居民使用太阳能发电,由于政府的推动,日本光伏产业发展迅速,以每年超过60%的速度增长,占全球市场的40%。在世界前十名光伏电池制造商中,日本就占了4家,分别为Sharp ,Kyocera ,Sanyo ,Mitsubishi Electric。近年来日本政府正逐年降低补助力度,目前补助额在20%左右,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下,安装量仍逐年提高,日本政府预测,到2010年,日本境内的光伏总安装容量将达到5000 MW。

相比之下美国政府对光伏产业的支持力度稍显逊色,要保持其在市场占有率上能和日益兴旺的欧洲市场相竞争,各地方政府和社区必须加大对光伏产业的支持和推动光伏产品的应用。比如说,在加洲,政府实行每瓦3~5美元的资助额度,激励居民安装屋顶太阳能电站。 在光伏电池方面,随着市场需求量大幅增加,以及量产技术的不断提升,光伏电池产量从1995年的78.6MW ,提高到2005年的1727MW ,2007年达到3436MW ,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7%。世界光伏电池制造主要集中在日本、德国、美国、西班牙等发达国家。近年来,中国大陆地区光伏产业快速发展,据中国太阳能协会的最新数据预测,2007年,中国大陆太阳能光伏电池的产量约为1180MW ,同比增长近3倍,成为太阳能电池生产大国。

(二)全球光伏产业链结构

光伏产业链包括硅料、硅片、电池片、电池组件、应用系统5个环节。上游为硅料、硅片环节;中游为电池片、电池组件环节;下游为应用系统环节。从全球范围来看,产业链5个环节所涉及企业数量依次大幅增加,光伏市场产业链呈金字塔形结构(图5)。

图5 全球光伏市场产业链结构

资料来源:《光伏行业投资策略》。企业家数是2005年的数据,仅作参考。

在整个产业链中,硅料尤其是高纯度的硅料毛利率最高。由于近年来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硅料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硅料的价格更是节节攀升。2008年初从以工业硅为原料提纯后所得的多晶硅价格已经上涨至约300美元/公斤,部分高纯度多晶硅甚至达到500美元/公斤。其次是硅片产生的利润率较高,而组件生产和工程安装利润率最低,约为10%左右。

目前,大部分光伏企业的产品集中在硅片、电池片和电池组件,以及应用系统方面(表

7)。硅料的利润增长点主要是来自高纯度的多晶硅,而纯度较低的工业硅(纯度为98%~99%)则价格极为低廉。工业硅料的生产主要在发展中国家进行,是产业链中高能耗、高污染环节。工业硅料经提纯后得到高纯度的硅料(纯度在99.9999%以上)则价格高昂。高纯度硅料的供应商主要来自美国、德国和日本的公司。随着光伏产业发展,这些公司有扩大高纯度硅料的趋势,如美国HSC 公司(Hemlock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的多晶硅产能将从目前的1万吨增加到2008年的1.45万吨,预计2010年扩产至1.9万吨;另一家公司MEMC 公司(MEMC Electronic Materials Inc.)的产能也将由4900吨提高至2009年的8000吨。

表7 全球著名光伏企业主要业务一览表

资料来源:《光伏行业投资策略》。

(三)从产业链角度看发展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

1.我国光伏产业现状

我国已经成为太阳能电池生产大国,仅2007年产量就超过世界产量的1/4。目前,我国的光伏电池组件企业现在超过300家,其中将近200多家从事组装工序,是比较简单的劳动密集型操作,缺乏核心技术。

国内最大的主要太阳电池生产厂家是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光伏电池和电池组件,年产量为25MW ;,由于得益于它的生产规模效应,2007年无锡尚德市值高达60.68亿美元。

截至2007年7月31日,包括无锡尚德在内的10家内地光伏企业实现海外上市,IPO 融资总额19.77亿美元,平均单笔IPO 融资1.977亿美元;10家企业市值总额已达178.65亿美元,平均每家企业市值17.865亿美元,平均每家企业市盈率49.47。目前,光伏产业链上游涉及硅料和硅片的企业在海外资本市场较受欢迎,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投资的重点领域也基本集中在这些环节。在这些上市企业中,市值超过10亿美元的仅5家,依次为无锡尚德、江西赛维、天威英利、天合光能、浙江昱辉,后四家企业均涉及硅片业务。市盈率排名前两位的企业为天合光能与江西赛维,主营业务均为硅片生产,其中江西赛维是亚洲最大的硅片企业。

从产业中的企业参与情况看,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道路似乎仍然逃不开中国工业发展的尴尬模式。来自中国太阳能协会的数据显示预测,2007年,国内太阳能电池需求总量约仅为20MW ,因此,约有1160MW 的太阳能电池用于出口,而用来制造太阳能电池的主要原料多晶硅,2007年,国内实际生产总量不足1000吨。按每生产1MW 太阳能电池需要消耗13吨多晶硅计算,2007年,国内太阳能电池生产厂商共消耗多晶硅15340吨多晶硅,这就表明仅2007年一年,中国多晶硅的生产缺口就达14340吨,而这一部分就完全依赖于进口。 目前,我国光伏产业和市场面临着两个主要的障碍:

一是技术障碍,即,上游环节薄弱。我国光伏产业生产链中各环节发展不协调、不平衡,不仅每个环节都需要从国外引进设备,而且还出现上游小、下游大,即生产链上游比下游薄弱的状态。上游环节中的太阳级硅材料、硅锭、硅片和器件是光伏生产链中的基础部分,基础环节薄弱,上游和下游生产能力不匹配,会影响整个产业的发展。

二是市场障碍,即,市场小而不稳定。我国现有光伏产业的市场小,而且不稳定。在缺乏政策支持情况下,市场很难得到快速发展。尽管光伏发电在解决边远无电地区人民生活用电方面市场潜力比较大,估计在3000MW 左右;但是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光伏电站建成后的维护和管理问题:电站由国家投资建设,建成后应由谁接管并负责管理运行。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当电站收费不足以维持电站运行和维护时,谁来承担这部分差价,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光伏市场能够可持续发展和商业化运作。光伏并网发电、沙漠电站将成为中国未来最大的光伏发电市场,但这一市场的启动,在技术标准、电网准入、部件开发和生产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2.从产业链角度看发展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

目前,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具有“两头在外”的特点,即生产光伏电池、电池组件等所需的高纯度硅料主要依赖进口;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光伏发电的装机容量有限,截止到2007年,国内太阳能电池装机容量约为100MW ,因此,我国光伏企业的电池及其组件、应用系

统绝大部分用于出口。在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之前,我国光伏产业主要的利润来自代工,仍然是劳动密集型的发展模式。

鉴于当前存在多晶硅的大缺口,以及基于对太阳能产业长期利好的预期,2007年我国光伏产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投资热潮。投资更多地涉及硅料生产,粗略统计,在2008年初16个省仅多晶硅项目就有33个项目在建或是准备动工。这些项目的进行有利于改善硅料短缺的矛盾,但是也存在产能过剩的隐忧,这些项目潜在的多晶硅产能将达到14万吨,但是目前预测的全球2010年多晶硅需求约8万吨。因此要确保我国光伏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必须从产业链的角度来审视这一问题。

首先,在我国光伏产业发展中构建完善的产业链,进一步提高太阳能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比例,提高光伏发电的装机容量,改变我国光伏产业发展“两头在外”的局面。

其次,加强新技术研发力度,一方面从环保、节能的角度提高高纯度多晶硅的生产能力,一方面研发光电转换高效率的非晶硅光伏电池及组件,在产业链的高端取得竞争优势。

第三,强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引导。光伏产业之所以能得到各国政府的支持并得到成功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因素:

(1)在少数几个新能源技术中,屋顶光伏电站是普通居民能直接参与环境保护的产品。

(2)政府的资助计划使得光伏发电更经济,资助力度越大,成本越低,促使更多的人们应用光伏发电。日本和德国的经验已证明了这一点。如,德国对光伏发电主要采用两种鼓励方法:一是用高价收购居民的太阳能电力,汇入总电网,每度收购价约0.53欧元,而居民使用太阳能电力的价格则与普通电价相同,每度收购价约0.21欧元,因此激发了居民在自家屋顶、庭院安装太阳能发电设备的自觉性;二是贷款优先,并对贷款贴息3%,鼓励居民购买安装太阳能发电设备。日本为鼓励百姓使用太阳能电力,也采用了补贴方法:居民安装太阳能发电设备所花费的投资由政府补贴50%,太阳能所发的电并入电网,政府高价收购,居民用电的价格则低于收购价格。

(3)许多政府已对这一由消费者驱动的新能源需求作出响应,同时支持和推动本地区光伏产业的发展。因此,产业政策引导对于光伏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是必须的,也是有效的。

四、节能服务业发展状况分析

随着环保节能的理念深入人心以及节能实践的广泛推进,节能因其市场化而逐渐形成了一个产业,由此催生出专业的节能服务。本节简要介绍全球节能服务业的发展概况,比较分析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的节能服务业,并就我国的节能服务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思考。

(一)全球节能服务产业概况

在节能服务领域中,“合同能源管理”是节能服务的基本机制;“能源服务公司(Energy Service Company ,ESCO )”则是节能服务的组织形式,它是一种基于合同能源管理机制运作的、以赢利为目的的专业化公司,它根据节能服务合同,向客户提供能源审计、可行性研究、项目设计、项目融资、设备和材料采购、工程施工、人员培训、节能量监测、改造系统的运行、维护和管理等服务,并通过与客户分享项目实施后产生的节能效益、获得利润,滚动发展。节能服务公司在不断开拓节能市场的同时,客观上提高了全社会节能降耗水平。

目前,节能服务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兴起。但是,从全球范围来看,发展不均衡。从一项国别调查的结果看,节能服务在不同国家的发展进程有快有慢,有的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如美国、瑞典、英国等;有的是90年代末或者近几年才开始出现节能服务相关的企业,如立陶宛、尼泊尔、南非等是2000年后开始有ESCO ,我国正式的ESCO 首次出现是1995年。

其次,从节能服务市场规模看,那些较早涉足该领域的一些国家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发展的节能服务产业,尤其是美国,已有专业节能企业2100多家,其中有些公司已形成跨国集团,2006年美国节能服务业产值达到36亿美元,在该产业中占有绝对的市场份额,节能客户已由工业企业扩大到机关、团体、学校和私人住宅等。日本在1996年出现第一家节能服务公司,但其发展速度很快,到2001年日本的节能服务业产值即达到6170万美元,居全球前列。

节能服务涉及的领域主要包括居民、商业、工业、市政以及农业等。尽管不同国家的ESCO 主攻的节能领域有所侧重,但是,在很多国家,工业领域的节能服务是ESCO 的主要服务项目(表8)。

资料来源:根据Vine (2005)对38个国家ESCO 的调查结果汇总。

纵观全球节能服务业30多年的发展,在早期该产业发展较慢,被社会的认知和接受程度较低,但是过去十年间该产业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尤其是随着节能减排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各国的ESCO 面临着巨大的市场空间。

(二)主要国家的节能服务业

1.美国

美国是ESCO 的发源地,是节能服务产业最发达的国家,在2001年其产值几乎占全球节能服务业产值的2/3①。据美国国家能源服务公司协会(NAESCO )估计,2006年美国的节能服务产业的产值约为36亿美元(该协会较低和较高的估计值分别为35.8亿美元和36.3亿美元)。较之于2000年的产值20亿美元显著增加。根据众多节能服务公司的收入增长预期,NAESCO 估计2008年节能服务业的产值将在52~55亿美元之间(图6)。

Vine, Edward, 2005, “An international survey of the energy service company (ESCO) industry”, Energy Policy, 33: 691-704

图6 美国的节能服务业:1990~2008

资料来源:A Survey of the US ESCO Industry (May 2007)

由于在2001年到2003年之间,很多节能服务公司的业务处于停滞状态,因此在这期间的具体产值无法估计,但是可以确定在此期间,节能服务业的产值增长率较之于90年代20%的年增长率急剧下降,约为3%。之所以出现衰退,主要原因:一是2000~2001年加州电力危机导致很多州开始重新考虑电力工业的总体变革,从而影响到涉足节能服务的电力零售商的竞争;二是“安然(Enron )效应”,安然能源服务公司(Enron Energy Services)是一家大型的ESCO ,安然财务丑闻以及安然能源服务公司的破产打击了众多客户的信心,对于美国节能服务业造成了明显的负面影响;三是原有的“联邦节能绩效合同(ESPC )”法案到2003年即告终止造成的不稳政策预期;四是节能服务产业内出现了一系列的并购,使得企业必须经过一段磨合与调整时期。

自2004年以来,由于能源价格攀升、消费者,电力部门以及针对能效和气候变化的决策者对节能服务的兴趣增加、2005年美国国会对ESPC 重新审订,以及那些由地方纳税人资助的、有益于公众的节能和新能源项目的大量实施,美国节能服务业开始强劲复苏,年均增长率达到22%。NAESCO 估计2007年和2008年节能服务业的产值将以相似的速度增长。

在美国的节能服务业市场中,包括MUSH 市场、联邦机构的节能服务市场、公共建筑节能服务市场、居民节能服务生长、工业节能服务市场和商业节能服务市场(图7)。其中,MUSH 市场占据的产值份额最大,2006年为58%,产值超过20亿美元。这一市场包括对市政府和州政府、大学院校、中小学校及医院的节能服务。

其次是联邦机构的节能服务市场,尽管ESPC 法案在2003~2004年间出现间断,但是这一市场的规模在过去的十年间依然呈现快速扩大的趋势,2006年其份额达到22%,产值为7.6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ESCO 通过不同的融资机制为联邦机构提供能源服务,有些服务为能效合同(如ESPC 项目)、有些为电力能源服务合同(UESC )。在2006财政年度内,ESPC 和UESC 所提供的服务合同金额分别达到3.21亿美元和0.7亿美元。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节能服务项目,如金额为2.76亿美元的节能设计与建造项目等。

根据NAESCO 的调查,2006年美国节能服务业产值中的18%来自私人部门,如对工业、商业和居民的节能服务。这与亚洲国家和地区有所不同。亚洲国家和地区的节能服务收入来源主要是工商业的节能服务消费。

居民和公共建筑的节能市场占整个节能服务业产值的5%,而且只有较少ESCO

会涉足这

一领域。因为在该领域存在较高的交易成本和制度壁垒。尽管如此,随着能源和水资源成本的上升、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以及ESCO 积极开拓市场,该领域的节能服务市场在过去几年呈现扩大趋势。

图7 2006年美国节能服务业的市场细分及其产值比例

资料来源:A Survey of the US ESCO Industry (May 2007)

在节能服务项目的开发方式上,美国的ESCO 通常采用挖掘客户(即要求销售人员识别客户)、市场战略、设备审查等程序。ESCO 项目有两种典型形式:节能担保和节能提成。节能担保型项目中,客户需要定期支付ESCO 项目开发、设计和安装费用。客户负责向第三方支付投资成本,ESCO 负责向客户保证与投资成本相当的节能费用。节能提成项目中,ESCO 对项目投资,从客户能源节省费用支出中提取分红比例。

2.加拿大

加拿大自1982年以来,ESCO 获得迅速发展,据加拿大EMC (能源管理公司)协会估计,目前加拿大的节能服务市场规模约200亿加元。

加拿大ESCO 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由一些审计和工程咨询小公司发展而成;二是由联邦政府建立的实体;三是由一些希望为现有客户提供额外服务的天然气和电力公用事业部门转变而成。加拿大ESCO 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包括医院、大学、中学以及地方政府在内的社会公共机构。目前,ESCO 服务已扩展到商业领域,并且占据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大。

加拿大的节能服务项目中最为关注的一个环节是资格评估,即对其潜在客户和预期项目进行资格审查。ESCO 对项目能否达到预期节能效果进行投资风险分析,而贷款方也要对客户进行信用风险分析。客户资格评估需要对客户信用度、签约权、设备所有权、技术和管理能力、项目期望值等内容进行分析。项目资格评估需要对公用事业费用的历史记录、关键设备的检测、设备操作人员的考察、公用事业费用的重新组成等内容进行分析。

在节能服务项目的融资方面,加拿大ESCO 主要采用融资方式包括:(1)客户(医院和学校)内部融资;(2)贷款方直接提供贷款或租赁。有时ESCO 与贷款方签订一个担保性能合同,贷款方将资金提供给ESCO 后,由ESCO 向客户提供贷款或租赁;(3)资本租赁。对客户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贷款方式,主要用于项目设计和建设费用的支付,风险和收益转到业主身上。(4)运行租赁。贷款方享受收益并承担风险,资产转给贷款方,业主仅负责购买设备。

加拿大ESCO 获得迅速发展主要归因于初期政府项目鼓励措施、ESCO 的高技术能力、对不同客户群有一整套能源效率手段和措施,以及项目第三方融资。

3.日本

日本于1996年开始出现节能服务公司相关的活动,此后,随着节能的社会化和专业化,一批节能服务公司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一个新的产业。1999年,日本成立了日本节能服务公司协会(JAESCO ),注册会员又126个。据协会统计,2007年日本全国在册的节能服务公司达80多家,营业额约400亿日元。现在,节能服务业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长,到2010年,预计市场规模将达13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91亿元)。

节能服务公司拥有一批节能专业人才,这些人才一般毕业于专门的节能管理学校,并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然后获得国家颁布的资格证书。节能公司接受客户的委托,安排专业人员对客户设施进行诊断,然后提出多套改革方案,由客户选择,双方签订合同后实施节能计划。节能项目执行初期,一般由ESCO 支付成本,当部分达到目标时,客户开始向节能公司支付一定的费用。但是,如果节能方案未见成效,客户可以减少报酬的额度,或者拒付报酬。这相当于ESCO 提供了部分项目融资,有利于在经济方面没有余力的企业和机构也可以享受到节能服务。

此外,在政策引导方面,日本政府已经用法律和政令规定各政府机构、高耗能单位和大中型企业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降低能耗,因此,对节能服务的需求急剧增加。据日本媒体报道,2006年以来,日本政府部门的经产省、文部省,以及几家高耗能企业按照节能服务公司的设计实施节能计划后,收效显著,有的企业一年就节约经费2000多万日元,实现了当年设计,当年见效的目标。

(三)借鉴国外经验促进我国节能服务业发展

1.我国节能服务业现状

近十年来,我国节能服务从无到有,得到较快发展,尤其在2007年我国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最。据中国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EMCA )的统计,我国节能服务行业新增会员96家,达到308家,比2006年增加45.28%,节能服务公司新增87家,达到229家,实施节能项目1723个,产业总产值216.57亿元,同比增速162.35%;综合节能投资114.6亿元,同比增速81.04%,预计项目寿命期节能量为5813.81万吨标准煤,二氧化碳减排量3750.86万吨。

我国节能服务快速发展的动力之一来自减排的要求和节能促进项目的实施。在世界银行/GEF(Global Environment Facility)中国节能促进项目的影响和带动下,社会上一批以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实施节能项目的节能服务公司有了较快增长,从业人员从2006年的21000人增加到35000人,产业队伍迅速壮大、产业规模大幅增长、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外部环境持续看好,节能服务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其次,跨国公司在产业发展中也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西门子(中国)公司、霍尼韦尔(天津)等一些国际知名公司的加入为节能产业的发展输入新的理念、新的技术、新的投资,中国节能投资公司、国家电网公司等国有大型企业涉足节能服务领域改变了节能服务公司长期以来以民营成份为主的特征,提高了中国节能服务产业的整体实力和水平。

第三,伴随着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很多ESCO 突破了固有的传统市场领域,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工业节能或者建筑节能,而是向包括工业、建筑、市政和民用等多领域开拓。2007

年产业发展呈现战略联盟新趋势,EMCA 开展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战略联盟。一是通过EMCA 组织由多家会员参与的“联合舰队”围绕一个地区进入一个企业,发挥各家专长,形成整体竞争能力;二是EMCA 促进ESCO 在“资金优势、市场优势、技术优势” 三者间开展互补性合作,实现多赢效果;三是ESCO 通过资本作为纽带,以股权形式互相渗透。联盟的形成将打破“小而全”的运作格局向“大而专”发展。

2.借鉴国外经验促进我国节能服务业发展

尽管我国节能服务业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但是与美国等先进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有必要借鉴这些国家的经验,促进我国节能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

其一,进一步强化节能政策的推行。自2004年以来,美国节能服务业的强劲复苏,除了市场的因素之外,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长期以来的相关政策法规的作用更不容忽视。根据IEA 相关数据库统计,从1974年到现在,美国联邦政府制订与节能有关的法律法规、行业标准、议案等达52项,其中46项仍然处于有效执行状态,2项终止,4项处于审订状态。这些政策措施涉及交通、建筑、家用电器、节能教育、节能项目融资、能源审计标准、节能的国际合作等方面。节能政策的推行和实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市场失效的问题,为宏观节能战略目标的制定、稳定的市场预期、不同部门在节能领域方面的合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提高了民众对节能技术、节能产品和节能服务的认知程度,为节能服务市场的进一步拓展奠定了广阔的市场基础。反观我国的情况,虽然近年来陆续出台了一些节能减排的政策,但是执行效果不甚理想,因此要进一步强化节能政策,从而为为实现我国节能减排目标、促进我国节能服务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其二,利用市场的动力促进我国节能服务业健康、持续发展。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的一项较为长期的目标,一项产业的最终发展必须顺应市场的发展规律,从市场的有效运作中获得效率和发展的动力。如加拿大的经验,效率和利润的追求将是ESCO 发展、产业壮大的原动力。加拿大ESCO 执行的是优先协议(ESCO 在雇主分取红利之前首先提取节能收益),和美国和日本的节能分红协议相比,这种协议方式不容易引起诉讼问题,而且在优先协议的约束下,雇主与ESCO 能密切合作,利润和成本直接挂钩,对业主的激励强度也比美国和日本的ESCO 要大。

其三,不断进行服务模式的创新,拓宽产业发展空间。从先进国家的经验看,ESCO 不同的能源服务协议各有利弊,要根据我国市场发展的特点,在节能技术、节能服务方式、节能服务融资等诸多方面进行创新,使我国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步入稳定发展的轨道。

五、国内外新能源和节能产业比较分析

(一)我国新能源和节能产业的基本现状

在现有能源供给的约束条件下,我国面临着能源供需结构性矛盾、能源自给安全压力,以及巨大的环保压力,因此,发展替代能源是解决我国能源供需瓶颈,供需结构性矛盾以及减轻环境压力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国的新能源及节能产业有了较快的发展。

首先,产业建设初现规模。目前新技术开发利用的新能源(包括核能)每年近5200万吨标煤,约相当于2003年全国一次能源总消费量的3.1%。据粗略估计,现有可再生能源产

业已为社会提供了100多万个就业机会,并创造了数百亿元的经济产值①。其中,太阳能和风能方面发展较快。在太阳能热利用方面,目前我国太阳能热水器的生产量和保有量均居世界第一,总保有量达7500万平方米,占世界总量的60%以上,年生产量为1200万平方米,为社会提供50多万个就业机会。太阳能光伏产业方面,虽然发展较快,但是产业链不完整,光伏装机容量小②。在风能方面,在过去7年中,我国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市场,年均增长率为56%,到2007年底风能总装机热量达到6GW 。

其次,新能源技术开发取得实质性进展。从技术商业化的发育程度来看,我国新能源技术中的小水电、太阳能热水器、地热采暖、传统生物质利用技术等已经具市场优势,其中太阳能热水器使用量和生产量均居世界前列。还有大型并网风电机组、光伏发电、潮汐发电、生物质气化与供气、生物质发电、生物质(甜高粱)液体燃料和地源热泵等技术基本成熟。另外,太阳能空调、太阳能干燥、生物质IGCC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波力发电技术、潮流发电和高温气冷堆等技术正处于研发阶段。

第三,节能已经成为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07年6月24日《节约能源法》对已实施9年的节约能源法进行了大量修改,调整了节能法涉及的范围,强调工业节能,以及建筑、交通运输和公共机构等领域的节能,其中工业领域“十一五”期间节能规模将达到1亿吨标准煤左右,建筑节能规模1.1亿吨标准煤,与节能相关的技术与产品将形成一个巨大的市场。据建设部估计,我国建筑节能改造市场规模将达2万亿元,对全球节能市场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商机。

(二)国内外新能源和节能产业的比较及启示

相对于国外先进国家和地区,我国的新能源和节能产业起步较晚,但是近几年发展势头较好,尤其是在太阳能和风能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另一方面,中国节能产业的市场开拓也开始被一些跨国公司所重视。结合我国的情况,进一步比较分析前述国家和地区新能源和节能产业的特点,可以得出以下一些启示:

1.突出自身竞争优势,占据市场领先地位

在新能源和节能产业的发展过程中,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十分重视自己所具有的资源优势、技术优势,由此选定适合自身发展的相关领域,获取竞争优势。如美国利用其气候特点、丰富的土地资源,重点在太阳能光伏发电、风能和生物质能(乙醇、生物柴油等)等领域进行开发;在欧洲地区,法国因其年累积光照时间不具优势,强调着力发展核电,使得核能成为其电力供给之大宗;德国、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国则在太阳能光伏发电方面成为欧洲的领先国家,尤其是德国还是全球风能开发之翘楚;日本则除了在太阳能和风能的开发利用上具有优势之外,尤其是在氢能燃料电池技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它结合新能源混合动力汽车、纯新能源动力汽车等的研发,将燃料电池技术的水平逐步提高,占据全球燃料电池市场的重要位置。

2.注重产业链的构建,争取更大利润空间

产业的发展涉及各种不同的环节,尽管每个环节的盈利性不同,但是每个环节都非常重①

② 崔民选主编,“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07”,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参见本章“光伏产业发展分析”一节的论述。

要,缺少一个环节就会成为产业发展的“短板”。在新能源和节能产业发展中,发达国家和地区都非常注意产业链的合理构建,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条件下,它们更注重在全球范围内来建设产业的链条,并且在产业链条中占据较为重要的环节。例如,在光伏产业中,发达国家一方面扩大产业末端的光伏发电的装机容量,达到逐步改变原有能源消费结构的目的,促进太阳能的应用;另一方面,对产业上游的硅料、硅片扩大生产,尤其是致力于高纯度多晶硅的生产,而将高能耗、高污染的工业硅生产,以及劳动密集型的电池和电池组建的生产配置到发展中国家。在风能领域,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则不仅在本土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还将产业链在新兴市场国家延伸,配置其风机的广阔市场。凡此种种产业链的构建,这些国家和地区无不占据了盈利空间最大的环节。

相比较而言,我国新能源和节能产业的发展中,缺乏完整产业链构建的战略意识。在前述光伏产业发展的分析中,可以看到我国该产业的发展就存在产业链不健全的弊端,重复着我国过分利用劳动力红利、资源红利的粗放型、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发展模式。存在产业难以为继的隐忧。

3.适时制订相关政策,确保产业持续发展

发达国家和地区在新能源和节能产业的发展中,市场的力量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些国家也在适当的时候制订相关政策,补偿市场失效所带来的缺陷。如1970年代新能源开发起步阶段,各国的政策侧重于研发和示范的鼓励;鉴于电力网的自然垄断的特性,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在新能源政策方面颁布了可再生能源发电站与电力网连接以及新能源发电定价保障法,由此为新能源发电站的发展奠定基础,并且吸引风险投资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在欧盟建立之后,为了协调各国的能源政策,2006年3月,欧盟发布了“欧洲可持续的、竞争的、安全的能源战略”绿皮书,该绿皮书提出了欧盟的“可再生能源地图”,为欧盟国家的新能源发展提出了切实的发展道路和有效措施;针对新能源开发初始成本高的特点,诸多国家制订了相应的财政政策鼓励新能源产业发展,如欧洲、美国、日本以及印度等国家和地区以税收抵免、折扣和支付形式的市场补偿补贴了对新能源技术或者发电量的投资,等等。

此外,为确保规划和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国外在管理政策上还建立了一个包括政府、厂商及其它第三方中介机构在内的管理体系,以有效组织新能源和节能产业的各参与方、协调各方复杂的关系,并且对各环节的政策实施效果进行反馈,及时把握新能源和节能产业的运行态势并及时调整。如英国新能源产业的管理体系主要由英国工业贸易部(DTI )、电力管理局(OFFER )和能源技术支持公司(ETSU )三大机构组成。其中DTI 制订规划,由电力市场进行实际运作,并由OFFER 监督电力市场的稳定健康运作,而ETSU 作为一家私营公司,在对新能源项目进行监测的同时,还定期举办研讨会或者信息发布会,向有关行业协会、公司、银行和客户介绍新能源技术与市场、介绍政府的相关政策,以提高消费者的“绿色”意识,并为公司和银行提供投资机会。在节能管理方面,日本和美国较为典型,日本从中央到地方都建立了一套完备的能源管理机构和咨询机构,专门研究节能问题,此外,还普遍建立了民间组织——节能中心,彼此交流经验,为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以及节能政策的实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美国在一系列的政策框架下,逐步形成了一个节能服务的大市场,其经验正成为诸多国家仿效的对象。

(三)对我国新能源和节能产业发展的对策思考

在能源供给矛盾日益突出的国际环境条件下,我国原有的经济增长模式面临着变革,与此相应的新能源和节能产业的发展越来越显得重要。目前,我国新能源开发、节能技术和产

品的研发已经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隐忧,因此借鉴先进国家的经验,对于促进我国产业的健康、持续、稳定地发展,由此获得后发优势,具有重要的意义。

前文对一些国家和地区的产业动态发展进行分析,比较总结了相关的经验,较为详细地剖析了某些子产业的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新能源和节能产业的发展做以下对策思考:

一要因地制宜地发展新能源技术和产品。我国幅员广阔,各地新能源资源分布不均,因地制宜地发展新能源产业才能够扬长避短,凸现比较优势,确保我国新能源产业总体上呈现可持续发展的态势。目前,在我国风能的发展中,基本上遵循了因地制宜的原则,如新疆风电的发展就得益于该地区丰富的风力资源。上海则可以发挥其在制造业领域的传统优势,对新能源所涉及的装备进行研发,由此在培植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二要科学理性地构建新能源和节能产业链。产业链的完善符合有利于形成健康的产业生态,有利于整个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产业链的构建既可以在国内范围进行,也可以在全球范围实现,后者对于我国新能源和节能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这却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因此,在构建新能源和节能产业链的过程中,还要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充分利用全球的技术资源、市场资源来发展我国的新能源和节能产业。

三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融资体系,促进新能源和节能产业的风险投资。新能源和节能产业涉及更多的技术创新,需要更为高效的金融体系提供相关的融资服务。美国新能源和节能市场的扩展,与其发达的金融市场体系不无关系,其中,风险投资对于新能源和节能技术的研发、市场的开拓而言,是强有力的动力引擎。因此,不断促进我国金融发展不仅仅是金融体制改革本身的事情,也关乎新能源和节能等众多新兴产业的健康发展。

四要建立完善的新能源和节能政策体系。市场是重要的,但是不是万能的,有些领域仅靠市场的力量是不够的。先进国家和地区的产业发展经验表明,完整新能源和节能政策体系,确保了政策的制订和有效实施,弥补了市场的不足,极大地促进了新能源和节能产业的发展。对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我国而言,建立有效的政策保障体系,其作用更为重要。

主要参考文献

1.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EIA), 2006. “The Annual Energy Outlook 2006 (AEO2006)”,

()

2. Global Wind Energy Council (GWEC), 2008. “Global Wind 2007 Report”, ()

3. Makower, Joel; R. Pernick; C. Wilder, 2008. “Clean-Energy Trends 2008”,

()

4. Nicole Hopper; Charles Goldman, et al. 2007. “A Survey of the U.S. ESCO Industry: Market Growth and

Development from 2000 to 2006 ”, LBNL-62679

5. Vine, Edward, 2005. “An international survey of the energy service company (ESCO) industry”, Energy

Policy, 33: 691-704

6. 陈晖,2007,“世界新能源及节能产业发展动态”,载“世界制造业重点行业发展动态(2007年版)”(第

十六章),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p.407~434

7. 崔民选主编,2007,“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07”,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8. 国家经贸委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节能管理模式研究课题组,2004,“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节能管理模式

研究”,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9. 国金证券报告,2006,“光伏行业投资策略”,()

10.罗诺,2008,“光伏产业调查”,21世纪经济报道(2008-4-28)

11.周茂荣,祝佳,2007,“欧盟新能源政策:动因分析与前景展望”,世界经济研究,第12期,p.67~70

第 章

世界新能源及节能产业发展动态

世界经济政治的稳定、人类的安康、环境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世界能源的发展。近几年来,在以石油为代表的传统能源价格急剧攀升的情况下,新能源的开发、节能技术和产品的研发、节能服务等越来越得到重视,成为各国能源战略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一、世界新能源及节能产业发展综述

(一)新能源的发展稳定增长

在2006年,全球能源生产构成中,石油占39.9%,煤炭23.8%,核电8.2%,天然气19.0%,可再生能源份额为6.8%。而在可再生能源生产中,水电为42.5%,太阳能与光伏电池为10.3%,包括木材、废物、乙醇燃料在内的生物质能占47.5%,风能为3.8%,地热5.1%。

尽管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新能源在全球能源生产中所占的比例较小,但其发展应用的潜力巨大,其中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包括木材、废物和乙醇燃料)的消费从2005年的37010亿Btu (英热单位,1Btu =1055.056焦耳)增加到2006年的39540亿Btu ,尤其是风能在整个可再生能源(包括水电在内)消费中占比,增加了一个百分点,达到3.77%①

美国市场调查公司Clean Edge自2000年以来一直跟踪世界清洁能源的研发进程,其发布的年度报告显示,太阳能光伏、风能、生物燃油以及燃料电池等产品的收益在2007年较前一年增长40%,从2006年的550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773亿美元(图1)。

图1 2007年部分新能源市场规模及对2017年的预测(单位:10亿美元)

资料来源:Clean Energy Trends 2008

根据Annual Energy Review 2006(EIA )的数据计算得到。

1.太阳能

2007年全球太阳能产业的总收入达到203亿美元。整体多晶硅产能在2007年增长了30%,但依然无法满足光伏产业链的庞大需求。2007年有21家新进公司加入了多晶硅生产的行列。

在德国、西班牙、美国等的带动下,2007年全球太阳能光伏(PV )市场装机新增容量约为3430MW (兆瓦),其中装机容量在200KW 以上的大规模的光伏发电厂在过去三年的增长率接近100%。目前,全球太阳能光伏总装机容量达到10GW 。以各国太阳能光电市场来看,德国光伏市场在2007年的规模为1328MW ,全球市占率为47%;西班牙光伏市场规模则由480MV 增长为640MW ,而美国的光伏市场规模则增长了57%达到220MW 。

在太阳能电池方面,据Solarbuzz ,2007年全球太阳能电池的产量约为3436MW ,增长率达55.9%;其中,薄膜太阳能电池的产能由2006年的181MW 增长了一倍,在2007达到400MW 。以各国厂商表现来看,日本太阳能电池制造商的产量继续下降,市场占有率从2005的46%下降为26%,而中国太阳能电池制造商的全球市占率,则由2006年的20%增长到2007年35%。

2.风能

2007年全球风能累计装机容量为94123MW ,新装机容量达到20076MW ,较之于2006年的装机容量增加32.1%。在2007年风能装机规模中领先的三个国家是美国、中国和西班牙,分别新增装机容量为5244MW 、3449MW 和3522MW ,三个国家新增风能装机容量超过全球当年总装机容量的60%。迄今,总装机容量最大的五个国家是德国(22.3 GW)、美国(16.8 GW)、西班牙(15.1 GW)、印度(8 GW)和中国(6.1 GW),其中,中国在2007年风能装机容量增加最快,达到3449MW ,是2006年新装机容量的1.56倍。以经济价值计算,2007年全球风能市场的风机市值达到370亿美元。

2007年世界风能市场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该领域的全球化进程加快。这一方面源自诸多公司在石油、液化气日益昂贵的情况下对新能源市场开拓的动力,另一方面也是由相关政策的鼓励和引导,如美国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对绿色能源的鼓励政策就是该国风能市场的扩张的因素之一。在亚洲地区也是相似的情况,尤其是快速增长的中国风能市场更是吸引了欧美众多企业,由此促进了风能市场的全球化。目前,大多数中国风能领域的制造商采用欧美技术作为其设计的基础,如中国风能市场的领导者金风集团就是依赖德国REpower 和Vensys 公司的技术。其他已经进入中国并在风能市场取得一席之地的公司还有Acciona , Nordex ,Vestas ,Gamesa ,Suzlon 和General Electric等。当然,国际化程度的加深也有利于提升技术滞后国家和地区的研发水平,如中国广东明阳电气集团公司2007年开始向美国提供涡轮机,该公司与GreenHunter 公司的协议表明其自行生产的900MW 的风机将跨越太平洋进军美国市场。

3.氢能与燃料电池

全球氢能和燃料电池的发展仍然保持2003年以来的增长态势。2006年全球燃料电池应用系统达到22000多个,相比于2005年增加了57%。

据Feul Cell Markets的数据,2007年固定式燃料电池的市场规模达到114亿美元,而2001年的市场规模仅为0.452亿美元。就小型固定式燃料电池而言,2007年其市场进一步分化为住宅用 CHP (热电联供)和 UPS (不间断电源),整个市场增长了37%,交付量约2500 台;在这种技术分化中,PEM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占据主导地位,SOFC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在交付的产品中占不到10%,而 AFC (碱性燃料电池)技术尚处于边缘地位。从市场动态来看,北美和欧洲 UPS 市场的产量增幅最大,而亚洲(尤其是日本)的

住宅用CHP 和 UPS 市场也在持续增长。

在便携式燃料电池方面,2007年的市场增长点主要是在北美,其参加便携式燃料电池的研发的公司占全球的半数以上,这不仅是因为军事经费的投入,而且还在于美国传统上对高风险投资的强大支持。

4.生物质能

随着原油价格的节节攀升,生物质能的开发越来越受到重视,生物柴油、燃料乙醇等在各国能源结构中的份额逐年增加。2007年全球生物燃料产量约为5315万吨(156亿加仑),其中,美国的产量约占一半;其次是欧洲,2006年中期,欧盟生物柴油的产量就超过400万吨,其中德国超过半数,2007年德国的生物柴油产量将近500万吨。燃料乙醇的生产则主要集中在美国、巴西和中国,2006年三国的产量占全球份额的85.46%。2007年由于受到粮食短缺的影响,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的生产成本激增,生物燃料的发展战略受到质疑,2008年欧盟开始考虑对生物燃料的发展进行限制。

(二)新能源及节能产业投资活跃

根据新能源财务咨询公司(New Energy Finance),全球在新能源技术方面的投资从2006年的926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1484亿美元,投资规模扩大了60%,涉及风险资本、项目融资、公开市场募集,以及研发投资等。其中,资本融资超过一半,为53.4%,通过IPO 等公开市场融资方式在新能源市场进行融资的份额达到15.8%(图2)。国际能源机构(IEA )认为,随着各界对新能源的重视以及相关利益的驱动,在未来的数十年内业界对新能源的投资进程将步入快速增长的轨道,从全球对电力和燃料资源的需求的角度来看,到2030年总共需在宁愿研发和生产上投入16万亿美元,年均达6000万美元,其中对新能源的投资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

图2 2007年全球新能源新增投资(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Clean Energy Trends 2008

从投资的领域来看,光伏产业成为2007年的热点,全球太阳能光电企业在2007年间的贷款融资金额增长了近100亿美元,使得该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其中,日本、德国和美国是推动光伏发电系统最有力的国家,其装机容量占有全球的绝大份额。就光伏发电的远景规划而言,欧盟希望在2010年安装3GW 的光伏发电装置,2030年增加到200GW

左右;美国

预计2020年光伏发电累计安装量达到36GW ;日本计划到2010年安装近5GW 。在2007年全球光伏产业的投资热潮中,印度和中国的市场受到重视。印度旨在通过吸收外资进行光伏产品的研发和生产,重点提高其在世界市场上的光伏电池板所占份额;在中国,多晶硅的相关项目则受到热捧。

在节能投资方面,美国新能源财务咨询公司数据显示,全球用于节能领域的投资增长迅速。2004年,全球用于可再生能源、生物燃料和低碳技术的投资只有280亿美元。到2007年,用于同样目的的投资增长到710亿美元。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主动采取限制排放等节能措施,逐渐投入更多资金从事相关技术研发,节能环保投资成为潮流。工商界加大对环保技术投资,不仅因为担心受未来有关立法的约束,也受利益驱动。对于企业而言,使用更清洁的能源意味着开发新技术,新技术应用意味着新市场和新收入。因此,许多涉及能源生产的大企业都开始投资节能技术。虽然近年来投资增长迅速,但环保领域的投资规模仍然不大。企业主动限排、开发使用节能环保节能技术还没有成为主流。

(三)新能源及节能发展政策目标进一步强化

为了应对市场失效问题,众多国家和地区越来越重视和强化了新能源和节能产业发展政策。这些政策涉及新能源和节能技术与产品的研发、投资、生产,以及消费等诸多方面。

1.美国

据国际能源机构(IEA )统计,自1999年以来,美国涉及新能源和节能的政策有46项(包括陆续终止生效的政策),其中,2007年开始生效的政策有5项。2007年9月,美国国家州长联席会(NGA )提出在全国促进新能源发展的政策。该联席会的最新动议“寻求清洁能源的未来”倡议各州州长在清洁能源的政策制订中要起到积极的作用,由此提高能效和节能,促进非化石燃料的生产和利用,降低温室气体释放,加快清洁新能源技术的研发。

2007年12月美国众议院通过了修改后的新能源法案。根据该法案,到2020年,美国汽车工业必须使汽车油耗比目前降低40%,使汽车达到平均每加仑燃油行驶35英里(1英里=1.6093公里)的水平。这是自1975年以来美国国会首次通过立法提高汽车油耗标准。新能源法案还鼓励大幅增加生物燃料乙醇的使用量,使其到2022年达到360亿加仑。此外,新能源法案还要求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并制定更为严格的能效标准。但是,修改后的能源法案也在一些环保条款上作出了妥协。比如,众议院最早通过的法案要求进行能源税改革,取消给予石油公司的135亿美元的减税优惠,转而用于促进新能源开发和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但基于利益集团的强烈反对,该条款最终从新能源法案中删除。

2.欧盟

2006年3月,欧盟25个成员国领导人一致同意建立欧盟新能源政策。在2007年3月的欧盟春季首脑会议上,欧盟27国领导人又一致通过了新能源政策的共同行动计划。与以前政策相比,欧盟的能源政策中除了进一步强调明确的目标和共同的行动计划,以及对内加强内部能源市场建设之外,更将“开源节流”作为各国能源政策和行动的重点,即在加强非化石清洁能源开发的同时提高能效,减少能源消耗。欧盟本土缺乏化石能源但能源技术发达的特点促使欧盟新能源政策将“开源节流”作为其工作的重点,主要措施包括:加大政府和私人研发投资;加强对生物质能、氢能、热能等新兴能源和减少传统能源污染技术的研发;促进各国交流和合作等。此外,欧盟还针对该工作重点领域专门制定了具体目标。根据共同

行动计划,欧盟将在未来6年内增加约10亿欧元的科研投人,到2020年实现可再生能源占总能源耗费的比例达到20% ,生物燃料在交通能源消耗中至少占10% ,能效提高20%,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20% 以上等①。这是欧盟第一次在可再生能源等方面设定对成员国具有约束力的强制性目标,而不再仅仅是一个建议。

3.日本

日本政府为了推动新能源计划,每年都要制定新能源利用目标,即根据前一年的新能源供电量向电力公司分配新的任务,电力公司有义务向经济产业省报告新能源发展情况,完不成任务者责令整改和罚款。从日本《新能源措施法》来看,新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风力、生物发电、不使用大坝的中小规模水电和地热发电等。日本也是较早重视能效的国家之一,近年来更是将节能与新能源开发上升到国家能源战略的高度。2006年5月,日本经济产业省(METI )编制了《新国家能源战略》,提出要大力发展节能技术和新能源产业,争取到2030年前将全国的整体能源使用效率提高30%以上。

4.其他国家和地区

其他国家在制订相关政策时,也是应对能源稀缺以及减排的义务和责任,鼓励发展清洁的新能源、提高能效、倡导节能。这些政策中既有国家宏观战略层面的大政方针,也有针对某项节能技术或产品推广的具体而微的政策措施。如澳大利亚2007年度仍然生效或者新制订的节能政策中包括了《国家能效框架(第二阶段)(National Framework for Energy Efficiency (Stage Two))》这样的导向性、发展战略型的政策,也包括《逐步淘汰低效能灯泡(Phase Out of Inefficient Lightbulbs)》等具体节能措施的规定。印度自2006年开始强制推行《家用电器全面能效标示项目(Comprehensive Energy Labeling Program for Appliances)》,将节能落到实处。韩国对于电力消费的建筑标准与其他国家相比,较为宽松,但是自2007年开始,该国对能源大型电力消费者强制执行能源审计,并且提高城市民用建筑外墙隔热的标准。

此外,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致力于新能源和节能的双边和多边合作。如2006年日本和印度签署了节能技术研发、与节能相关的教育等方面的合作协议。2007年9月中美两国签署了《工业能源效率合作备忘录》,由此帮助中国提高能源效率,降低温室排放量。根据该备忘录,美国与中国共同组成工业能源效率专家组,首先在中国一千个能源企业中选择最大的十二个项目进行现场审查办公。美国能源部将对这些中国企业和美国制造业工厂进行比较,确定差别,然后推行提高能源效率项目改造。备忘录还确定,美国能源部在美国举办培训班,培训节能管理的政府官员、监测人员、能源政策研究员和大型能源消耗企业的管理层,讲授美国的节能法律政策、先进的节能程序技术以及最成功的实践效果。美国还将提供高效能锅炉、加热器和组合热力及核电力单位的演示。

Council of the European Union,“Presidency conclusions:European Council”,Brussels ,8-9 March 2007,pp. 16-23 ①

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产业发展动态

(一)美国

随着石油价格的节节攀升,美国对新能源的开发更为积极。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等是美国新能源发展的重点领域。2007年美国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占全球的16%,仅次于德国和西班牙;尽管出现全球性的玉米供需失衡,但是以生物燃料乙醇为代表的生物质能的产量依然有所增加,达到2340万吨,2007年底的新能源法案出台,仍然鼓励大幅增加生物燃料乙醇的使用量。纵观整个2007年度,美国新能源和节能领域最为显著的特点:一是风能得到爆发性的增长;二是更多的风险投资关注新能源和节能领域。

1.美国风能得到爆发性增长

据美国风能协会,2007年美国风能装机规模出现爆发性增长,新装机容量为5244MW ,能够为150万户美国家庭供电,增加率为45%,远远超过了2006年26%的增长率,使得美国风能装机总容量达到16818MW (图3),预计2008年来自风力发电的电力产量将达到480亿千瓦时,这是风力发电量第一次超过美国1%总发电量,而且能为大约450万家庭供电。该协会的年末报告指出,新建的设施正在寻求环保方式提供能源,这使得2007年风能投资达到了90亿美元,占美国新能源的30%。

图3 2002~2007年美国风能发展状况

资料来源:根据美国风能协会(AWEA )数据编制。

美国风能的爆发性增长给风力涡轮机市场带来巨大的商机。2007年风力涡轮机出现脱销,吸引更多的公司投资该领域。有6家进入风能领域的新公司涉及风机叶片、风机塔座的制造,创造了775个新的工作机会,这些公司为Trinity Structural Towers(塔座)、Knight & Carver (叶片)、Tower Tech(塔座)、西门子(叶片)、Acciona (涡轮机),以及Composite Technology/DeWind(风机装配)。目前,FPL 能源公司仍然是风能开发的领头羊,该公司拥有956MW 的装机功率。美国GE 能源公司是通用公司一分公司,统治风力涡轮机销售,占有新安装发电能力的45%。另外,风能领域的大型公司Vestas (叶片)、LM Glasfiber(叶片)、

DMI (塔座)等在2007年的业务继续扩大,这些大型公司创造的就业新机会超过5000个。

风能在美国的快速增长一方面是来自能源需求的刺激和清洁能源的追求,另一方面也得到可再生能源税收抵免(PTC )政策对风能生产的鼓励。按照美国风能发展的远景目标,到2030年美国总发电量的20%将来自风能,这样,直接与风机制造、电站建设和电站营运相关的工作机会将达到15万个,而与其相关的产业所提供的其他工作岗位将超过30万个。

从风电发展的地域分布来看,2007年,德克萨斯州超过加利福尼亚州,装机功率最大,其次是明尼苏达州,爱荷华州和华盛顿州。德克萨斯州目前拥有4356MW 的装机功率,超过美国总量的四分之一(表1)。加州拥有2439MW ,大约为总量的15%。

资料来源:美国风能协会(AWEA )。2.美国风险投资继续大幅增加

根据新能源财务咨询公司的数据,自2003年以来在美国本土在能源技术领域的风险投资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2007年风险投资规模达到26.65亿美元,是2000年的5.99亿美元的4倍以上。能源技术方面的投资占美国总风险投资的比例从2000年的0.6%增加到2007年的9.1%。在2006年与2007年间,美国清洁能源领域的风险投资增加了70%以上,其中风险投资较为集中的新能源领域是太阳能技术和相关设备的研发,以及供给侧的节能技术与产品(表2和表3)。

表2 美国新能源领域的风险投资在总风险投资中的情况

资料来源:New Energy Finance,2008

资料来源:New Energy Finance,2008(二)欧洲

欧洲大多数国家较早致力于改变依赖煤炭、石油等传统燃料的能源结构,在新能源和节能领域一直走在世界前沿,最近十年(1998~2007)欧洲新能源项目的风险投资平均年度投资回报率高达55%,在地域上形成了较为明显的新能源发展结构,如法国着力发展核电;丹麦的风电发电量占到全国10%以上;德国的太阳能和风能规模均为全球最大规模。2007年3月,欧盟成员国在欧盟高峰会议上制订了新的能源政策,提出在今后15年内,欧盟的能源消费20%为再生能源(风能、水能、地热、太阳能、生物能),同时二氧化碳排放量至少减少20%。可以说,2007年欧洲国家新能源和节能产业发展的一个新起点,其中最为突出的表现是太阳能光伏发电和风能两个市场的持续、大幅度的增长。

1.光伏发电在全球市场遥遥领先

欧洲光伏产业协会(EPIA )的数据显示,2007年欧洲光伏装机和并网规模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使得该地区的光伏产业发展在全球光伏市场中依然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占整个市场的80%左右的份额。其中,全欧洲60%的大型光伏电厂集中在德国、西班牙和意大利三个国家。在电力供应结构中太阳能超过1%的国家还有荷兰和葡萄牙;其他国家如瑞士、比利时、捷克、法国、奥地利、卢森堡,以及英国等国家则低于1%。

德国在2007年新增光伏系统1100MW ,约为全球新增规模的一半。目前,德国光伏装机总规模为3.8GW ,其太阳能系统的发电足可以满足汉堡这样的城市的居民用电。事实上,德国自2005年新增光伏装机容量850MW 以来,其光伏发电的装机规模一直处于大幅度增长的态势,2006年首次超过吉瓦级的装机容量,达到1.1GW 。

从单个光伏电站的装机规模来看,全球十大光伏电站中有一半是在西班牙(表4)。2007年西班牙分别在Jumilla 和Beneixama 新建立的两个光伏电站最高发电规模均达到20MW ,是世界上目前发电能力最高的光伏电站。根据PVresources 的统计,以风电峰值超过200kW 为标准,全球目前至少有800个这样的光伏电站。这些光伏电站的累积装机容量达到880MW ,均值超过1.14MW 。其中330家大型光伏电站位于德国,210家位于美国,在西班牙的超过120家。

表4 2007年全球十大光伏发电装机规模的电厂

资料来源:Large photovoltaic power plants (Solarserver: www.solarserver.de)2.欧洲风能依然保持传统优势

欧洲(主要指欧盟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风能市场,占有了世界风机总装机量的60%。2007年风能新装机容量达到8.5GW ,比2006年累积装机容量增加17.7%,累积装机容量为56.535GW ,使得欧洲依然保持其在世界风能领域的优势地位。自1999年以来,欧洲风能发电能力增加了近5倍,1999年底的总装机容量为9.7GW 。8年间欧盟国家的新增电力装机容量为158GW ,其中燃气装机容量为88GW ;新增的风能装机容量为47GW ,占30%,是欧洲增加最快的电力生产技术(表5)。2007年风能新装机容量也意味着风力涡轮机生产的市场规模达到110亿欧元。

资料来源:欧洲风能协会(EWEA )。*为欧盟25国数据;**为欧盟15国数据。

2007年,德国依然维持着世界风电装机的领袖地位,总容量达到22.247GW ,大约为全球总量的24%。但去年德国风电市场遭遇了明显的减速。上涨的风机价格与风电销售回款的失败,使得德国市场比起美国和英国来失色许多。德国目前面临着陆上风电场选址不足的问题,2007年仅新装了1667MW ,比前一年减少了25%。与之形成对照的是,德国从可再生能源获取的电能(其中一半来自风能)依然在迅速增长。来自风能的电力相当于德国2007年电力总消费的7.2%。北部多风的Schleswig-Holstein 州现在的目标是在2020年全部的电力都要来自风能,比今天提升30%。

西班牙在2007年欧洲的新装机中位于领先地位,在世界范围的风电总装机中排行第三。去年估计大约安装了3552MW ,使得全国的总装机达到了15.145GW ,可以满足西班牙全国电力需求的10%。

欧洲的其他国家在2007年都经历的风电的显著增长,法国(新增888 MW),意大利(603 MW ),葡萄牙(434 MW),以及英国(427 MW)。这些国家现在的总装机容量都远超过了2000 MW。但是英国和葡萄牙的增长却比2006年要缓慢。

(三)日本

为了实现《京都议定书》提出的目标,日本在2008~2012年间将其温室气体排放减少9%(以1990年的水平为参照)。为此,日本政府自2003年以来推行《可再生能源配额标准法(Renewable Portfolio Standard (RPS) law)》,以促进采用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到2010年达到总供电量的1.35%。另一方面,日本日本是全世界推进节能最先进的国家,从1973年至今,日本的单位GDP 平均能源消费指数下降了近40%,成果斐然。2007年日本的新能源产业发展方面,太阳能光伏发电领域较为沉滞,风能缓慢增长;但是,日本的氢能燃料电池的技术研发仍然取得突出进展,有力地促进了该产业的发展。

1.日本太阳能及风能发展放缓

2007年,日本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230MW ,占全球新增总装机容量的8%,与美国相当。2007年日本光伏发电新装机容量较之于前一年减少23%。在太阳能电池领域,情况类似,日本不敌欧洲,丧失了长期保持的太阳能电池产量世界第一的位置。据PVNews 的数据,日本2007年太阳能电池总产量为920MW ,比上年减少11.3%。而欧洲去年太阳能电池总产量同比大幅攀升43.9%,达到1060MW ,超过日本。此外,连续7年位居全球企业太阳能电池产量榜首的日本夏普公司也被德国生产商赶超。在各国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中,德国Q -Cells 公司去年的太阳能电池产量达39万千瓦,一举超过了日本夏普公司。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太阳能电池领域的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德国、西班牙、希腊和韩国等国正在积极采取措施,努力扩大这些国家的太阳能电池市场。另一方面与日本的相关政策也有关系,日本在2005年取消了住宅用太阳能发电补贴,导致国内太阳能电池市场逐渐萎缩。

在风能方面,日本在2007年新增装机容量为144MW ,增速较之于2006年减少到10%左右(表6)。近期日本风能市场的萎缩的主要原因是日本的恶劣天气状况,以及日本建筑准则(Japan Building Code)的变化。日本是一个易受台风侵袭的国家。强台风时常会吹倒风力涡轮机,有时伴有雷击事故、强阵风以及龙卷风等。2007年日本大量风力涡轮机受损。目前,专家将从气象学和地理学的角度来制订相关的安全标准,以应对台风和累积的合理测度,从而促进未来风力涡轮机的发展。建筑准则的变化方面,新的《日本建筑准则》规定高度达到或者超过60米的风力涡轮机将被视同建筑,而且其高度的测定是从地面到叶片最高点之间的距离。在这一新准则框架下,建造新的风力涡轮机需要经过政府部门的审批。其程序复杂,费时费力,成本高昂。然而,这一新准则本身还有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因此很多风力发展商在等待观望,这导致2007年日本风能市场萎缩。

表6 2000~2007年日本风能装机容量累积值(MW )

资料来源:日本风电协会(JWPA )。

其他影响日本风能发展的原因是电网基础设施以及电力供应安全问题。风能发展的主导地区在青森县、岩手县、秋田县等东北地区和北海道,以及位于南部的九州地区。然而最大的电力需求集中在日本的中部,因此风电并网相对较少。受到风电联网的限制以及电网被电

力公司垄断的影响,日本风电发展迟缓。现在,日本风能协会(JWEA )和日本风电协会(JWPA )均支持风能的电网稳定性、技术安全性,以及防雷击技术等进一步研发。此外,日本具有较为丰富的海上风力资源,因此日本政府自2008年初开始推动海上风电的研发。

2.日本燃料电池技术研发促进产业发展

日本在氢能等燃料电池的研发和量产领域具有传统优势,与北美和欧洲呈三足鼎立之势。如2007年在固定式燃料电池的交付量方面,日本的生产数量有所增加,列第二位,大于北美和其他地区的总和(图4)。这在一定程度上源于 Ballard 将制造业务转移到位于东京的 Ebara Ballard 合资公司。

图4 2007年全球固定式燃料电池交付量的地区分布

资料来源:Fuel Cell Today, 2008

2007年燃料电池行业仍在经历一个整合、收购或联营的阶段。例如,在日本,Sanyo Electric 和 Nippon Oil创办了一个生产住宅用燃料电池的合资公司。Nippon 持有82%的股份,其余18%的股份由Sanyo 持有。据预计,燃料电池的生产将在Sanyo 的Sanyo Tokyo Manufacturing 子公司进行。

无论是在住宅用领域还是在 UPS/备用电源领域,对固定式燃料电池的需求拉动都在增长。2007年3月,日本燃料电池公司宣布,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MCFC )设备在日本已有8家单位购买,还有两家已经决定购买,全球已有49家单位投入使用(含日本),另外还接到10家单位的订单。该燃料电池系统由美国FCE (Fuel Cell Energy)制造。FCE 生产的MCFC 全球供货业绩如下,美国最多达到26家单位,德国为10家单位、日本为8家单位、韩国为4家单位。在日本,夏普龟山第二工厂和爱普生东洋伊那事务所等已经导入了该设备。日本大多用于热电联产系统。

在技术进步方面,2008年4月,日本松下电器产业公司开发出家庭用燃料电池热电联产系统,它在输出功率750瓦时的发电效率达39%,居目前世界同类产品之首。这套热电联产系统以城市燃气为燃料,其燃料电池组质量为125千克,输出功率为300瓦至1000瓦。这套系统不仅发电效率高,它的热回收效率也可以达到50%;新系统采用了改良的电解质膜和催化剂等材料,并对隔板的燃气流路等设计进行了改进,耐久性能较好,可供普通家庭使用10年以上,并有助于减排二氧化碳。

除了市场驱动之外,政府引导对日本燃料电池产业的发展也起到重要的作用。如日本的大型住宅用燃料电池项目将以前对技术研发方的政府补贴转移到技术采用方身上,从而向催生市场需求迈出了明确的步伐。可以说,日本政府对燃料电池的明确支持堪称典范。

三、光伏产业发展分析

在过去的五年时间里,光伏市场发展迅速,是能源技术领域发展速度最快的行业,平均增长率为35%。全球太阳能光伏(PV )市场新装机容量为2821MW 。这一节分析全球光伏产业及其产业链,并且从产业链的角度论述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

(一)全球光伏产业概况

欧盟、日本和美国是推动光伏发电系统最有力的地区。欧盟希望在2010年安装3GW 的光伏发电装置,2030年增加到200GW 左右;日本计划到2010年安装近5GW ;美国预计2020年光伏发电累计安装量达到36GW 。

欧洲是应用太阳电池的先驱,早在1991年德国就制定了1000户太阳电池屋顶计划,1992年欧洲市场占全球销售的26%。1999年始,由于欧洲各国同政府对绿色能源的支持,尤其是德国软性贷款方案的实施,重新激发了欧洲市场对光伏产业的支持力度,更多的欧洲国家制定了资助方案。德国更领头推出了20年的激励方案,就是以0.5欧元/度的价格收购上网的太阳能电力。2006年在德国安装了价值50亿欧元的22万个全新太阳能系统,国外销售达到10亿欧元,2007年估计国外销售额能达到15亿欧元。

日本是光伏市场发展最快的地域。日本政府在1994年启动了“日本新阳光计划”,以50%的补助额度鼓励居民使用太阳能发电,由于政府的推动,日本光伏产业发展迅速,以每年超过60%的速度增长,占全球市场的40%。在世界前十名光伏电池制造商中,日本就占了4家,分别为Sharp ,Kyocera ,Sanyo ,Mitsubishi Electric。近年来日本政府正逐年降低补助力度,目前补助额在20%左右,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下,安装量仍逐年提高,日本政府预测,到2010年,日本境内的光伏总安装容量将达到5000 MW。

相比之下美国政府对光伏产业的支持力度稍显逊色,要保持其在市场占有率上能和日益兴旺的欧洲市场相竞争,各地方政府和社区必须加大对光伏产业的支持和推动光伏产品的应用。比如说,在加洲,政府实行每瓦3~5美元的资助额度,激励居民安装屋顶太阳能电站。 在光伏电池方面,随着市场需求量大幅增加,以及量产技术的不断提升,光伏电池产量从1995年的78.6MW ,提高到2005年的1727MW ,2007年达到3436MW ,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7%。世界光伏电池制造主要集中在日本、德国、美国、西班牙等发达国家。近年来,中国大陆地区光伏产业快速发展,据中国太阳能协会的最新数据预测,2007年,中国大陆太阳能光伏电池的产量约为1180MW ,同比增长近3倍,成为太阳能电池生产大国。

(二)全球光伏产业链结构

光伏产业链包括硅料、硅片、电池片、电池组件、应用系统5个环节。上游为硅料、硅片环节;中游为电池片、电池组件环节;下游为应用系统环节。从全球范围来看,产业链5个环节所涉及企业数量依次大幅增加,光伏市场产业链呈金字塔形结构(图5)。

图5 全球光伏市场产业链结构

资料来源:《光伏行业投资策略》。企业家数是2005年的数据,仅作参考。

在整个产业链中,硅料尤其是高纯度的硅料毛利率最高。由于近年来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硅料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硅料的价格更是节节攀升。2008年初从以工业硅为原料提纯后所得的多晶硅价格已经上涨至约300美元/公斤,部分高纯度多晶硅甚至达到500美元/公斤。其次是硅片产生的利润率较高,而组件生产和工程安装利润率最低,约为10%左右。

目前,大部分光伏企业的产品集中在硅片、电池片和电池组件,以及应用系统方面(表

7)。硅料的利润增长点主要是来自高纯度的多晶硅,而纯度较低的工业硅(纯度为98%~99%)则价格极为低廉。工业硅料的生产主要在发展中国家进行,是产业链中高能耗、高污染环节。工业硅料经提纯后得到高纯度的硅料(纯度在99.9999%以上)则价格高昂。高纯度硅料的供应商主要来自美国、德国和日本的公司。随着光伏产业发展,这些公司有扩大高纯度硅料的趋势,如美国HSC 公司(Hemlock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的多晶硅产能将从目前的1万吨增加到2008年的1.45万吨,预计2010年扩产至1.9万吨;另一家公司MEMC 公司(MEMC Electronic Materials Inc.)的产能也将由4900吨提高至2009年的8000吨。

表7 全球著名光伏企业主要业务一览表

资料来源:《光伏行业投资策略》。

(三)从产业链角度看发展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

1.我国光伏产业现状

我国已经成为太阳能电池生产大国,仅2007年产量就超过世界产量的1/4。目前,我国的光伏电池组件企业现在超过300家,其中将近200多家从事组装工序,是比较简单的劳动密集型操作,缺乏核心技术。

国内最大的主要太阳电池生产厂家是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光伏电池和电池组件,年产量为25MW ;,由于得益于它的生产规模效应,2007年无锡尚德市值高达60.68亿美元。

截至2007年7月31日,包括无锡尚德在内的10家内地光伏企业实现海外上市,IPO 融资总额19.77亿美元,平均单笔IPO 融资1.977亿美元;10家企业市值总额已达178.65亿美元,平均每家企业市值17.865亿美元,平均每家企业市盈率49.47。目前,光伏产业链上游涉及硅料和硅片的企业在海外资本市场较受欢迎,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投资的重点领域也基本集中在这些环节。在这些上市企业中,市值超过10亿美元的仅5家,依次为无锡尚德、江西赛维、天威英利、天合光能、浙江昱辉,后四家企业均涉及硅片业务。市盈率排名前两位的企业为天合光能与江西赛维,主营业务均为硅片生产,其中江西赛维是亚洲最大的硅片企业。

从产业中的企业参与情况看,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道路似乎仍然逃不开中国工业发展的尴尬模式。来自中国太阳能协会的数据显示预测,2007年,国内太阳能电池需求总量约仅为20MW ,因此,约有1160MW 的太阳能电池用于出口,而用来制造太阳能电池的主要原料多晶硅,2007年,国内实际生产总量不足1000吨。按每生产1MW 太阳能电池需要消耗13吨多晶硅计算,2007年,国内太阳能电池生产厂商共消耗多晶硅15340吨多晶硅,这就表明仅2007年一年,中国多晶硅的生产缺口就达14340吨,而这一部分就完全依赖于进口。 目前,我国光伏产业和市场面临着两个主要的障碍:

一是技术障碍,即,上游环节薄弱。我国光伏产业生产链中各环节发展不协调、不平衡,不仅每个环节都需要从国外引进设备,而且还出现上游小、下游大,即生产链上游比下游薄弱的状态。上游环节中的太阳级硅材料、硅锭、硅片和器件是光伏生产链中的基础部分,基础环节薄弱,上游和下游生产能力不匹配,会影响整个产业的发展。

二是市场障碍,即,市场小而不稳定。我国现有光伏产业的市场小,而且不稳定。在缺乏政策支持情况下,市场很难得到快速发展。尽管光伏发电在解决边远无电地区人民生活用电方面市场潜力比较大,估计在3000MW 左右;但是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光伏电站建成后的维护和管理问题:电站由国家投资建设,建成后应由谁接管并负责管理运行。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当电站收费不足以维持电站运行和维护时,谁来承担这部分差价,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光伏市场能够可持续发展和商业化运作。光伏并网发电、沙漠电站将成为中国未来最大的光伏发电市场,但这一市场的启动,在技术标准、电网准入、部件开发和生产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2.从产业链角度看发展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

目前,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具有“两头在外”的特点,即生产光伏电池、电池组件等所需的高纯度硅料主要依赖进口;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光伏发电的装机容量有限,截止到2007年,国内太阳能电池装机容量约为100MW ,因此,我国光伏企业的电池及其组件、应用系

统绝大部分用于出口。在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之前,我国光伏产业主要的利润来自代工,仍然是劳动密集型的发展模式。

鉴于当前存在多晶硅的大缺口,以及基于对太阳能产业长期利好的预期,2007年我国光伏产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投资热潮。投资更多地涉及硅料生产,粗略统计,在2008年初16个省仅多晶硅项目就有33个项目在建或是准备动工。这些项目的进行有利于改善硅料短缺的矛盾,但是也存在产能过剩的隐忧,这些项目潜在的多晶硅产能将达到14万吨,但是目前预测的全球2010年多晶硅需求约8万吨。因此要确保我国光伏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必须从产业链的角度来审视这一问题。

首先,在我国光伏产业发展中构建完善的产业链,进一步提高太阳能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比例,提高光伏发电的装机容量,改变我国光伏产业发展“两头在外”的局面。

其次,加强新技术研发力度,一方面从环保、节能的角度提高高纯度多晶硅的生产能力,一方面研发光电转换高效率的非晶硅光伏电池及组件,在产业链的高端取得竞争优势。

第三,强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引导。光伏产业之所以能得到各国政府的支持并得到成功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因素:

(1)在少数几个新能源技术中,屋顶光伏电站是普通居民能直接参与环境保护的产品。

(2)政府的资助计划使得光伏发电更经济,资助力度越大,成本越低,促使更多的人们应用光伏发电。日本和德国的经验已证明了这一点。如,德国对光伏发电主要采用两种鼓励方法:一是用高价收购居民的太阳能电力,汇入总电网,每度收购价约0.53欧元,而居民使用太阳能电力的价格则与普通电价相同,每度收购价约0.21欧元,因此激发了居民在自家屋顶、庭院安装太阳能发电设备的自觉性;二是贷款优先,并对贷款贴息3%,鼓励居民购买安装太阳能发电设备。日本为鼓励百姓使用太阳能电力,也采用了补贴方法:居民安装太阳能发电设备所花费的投资由政府补贴50%,太阳能所发的电并入电网,政府高价收购,居民用电的价格则低于收购价格。

(3)许多政府已对这一由消费者驱动的新能源需求作出响应,同时支持和推动本地区光伏产业的发展。因此,产业政策引导对于光伏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是必须的,也是有效的。

四、节能服务业发展状况分析

随着环保节能的理念深入人心以及节能实践的广泛推进,节能因其市场化而逐渐形成了一个产业,由此催生出专业的节能服务。本节简要介绍全球节能服务业的发展概况,比较分析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的节能服务业,并就我国的节能服务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思考。

(一)全球节能服务产业概况

在节能服务领域中,“合同能源管理”是节能服务的基本机制;“能源服务公司(Energy Service Company ,ESCO )”则是节能服务的组织形式,它是一种基于合同能源管理机制运作的、以赢利为目的的专业化公司,它根据节能服务合同,向客户提供能源审计、可行性研究、项目设计、项目融资、设备和材料采购、工程施工、人员培训、节能量监测、改造系统的运行、维护和管理等服务,并通过与客户分享项目实施后产生的节能效益、获得利润,滚动发展。节能服务公司在不断开拓节能市场的同时,客观上提高了全社会节能降耗水平。

目前,节能服务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兴起。但是,从全球范围来看,发展不均衡。从一项国别调查的结果看,节能服务在不同国家的发展进程有快有慢,有的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如美国、瑞典、英国等;有的是90年代末或者近几年才开始出现节能服务相关的企业,如立陶宛、尼泊尔、南非等是2000年后开始有ESCO ,我国正式的ESCO 首次出现是1995年。

其次,从节能服务市场规模看,那些较早涉足该领域的一些国家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发展的节能服务产业,尤其是美国,已有专业节能企业2100多家,其中有些公司已形成跨国集团,2006年美国节能服务业产值达到36亿美元,在该产业中占有绝对的市场份额,节能客户已由工业企业扩大到机关、团体、学校和私人住宅等。日本在1996年出现第一家节能服务公司,但其发展速度很快,到2001年日本的节能服务业产值即达到6170万美元,居全球前列。

节能服务涉及的领域主要包括居民、商业、工业、市政以及农业等。尽管不同国家的ESCO 主攻的节能领域有所侧重,但是,在很多国家,工业领域的节能服务是ESCO 的主要服务项目(表8)。

资料来源:根据Vine (2005)对38个国家ESCO 的调查结果汇总。

纵观全球节能服务业30多年的发展,在早期该产业发展较慢,被社会的认知和接受程度较低,但是过去十年间该产业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尤其是随着节能减排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各国的ESCO 面临着巨大的市场空间。

(二)主要国家的节能服务业

1.美国

美国是ESCO 的发源地,是节能服务产业最发达的国家,在2001年其产值几乎占全球节能服务业产值的2/3①。据美国国家能源服务公司协会(NAESCO )估计,2006年美国的节能服务产业的产值约为36亿美元(该协会较低和较高的估计值分别为35.8亿美元和36.3亿美元)。较之于2000年的产值20亿美元显著增加。根据众多节能服务公司的收入增长预期,NAESCO 估计2008年节能服务业的产值将在52~55亿美元之间(图6)。

Vine, Edward, 2005, “An international survey of the energy service company (ESCO) industry”, Energy Policy, 33: 691-704

图6 美国的节能服务业:1990~2008

资料来源:A Survey of the US ESCO Industry (May 2007)

由于在2001年到2003年之间,很多节能服务公司的业务处于停滞状态,因此在这期间的具体产值无法估计,但是可以确定在此期间,节能服务业的产值增长率较之于90年代20%的年增长率急剧下降,约为3%。之所以出现衰退,主要原因:一是2000~2001年加州电力危机导致很多州开始重新考虑电力工业的总体变革,从而影响到涉足节能服务的电力零售商的竞争;二是“安然(Enron )效应”,安然能源服务公司(Enron Energy Services)是一家大型的ESCO ,安然财务丑闻以及安然能源服务公司的破产打击了众多客户的信心,对于美国节能服务业造成了明显的负面影响;三是原有的“联邦节能绩效合同(ESPC )”法案到2003年即告终止造成的不稳政策预期;四是节能服务产业内出现了一系列的并购,使得企业必须经过一段磨合与调整时期。

自2004年以来,由于能源价格攀升、消费者,电力部门以及针对能效和气候变化的决策者对节能服务的兴趣增加、2005年美国国会对ESPC 重新审订,以及那些由地方纳税人资助的、有益于公众的节能和新能源项目的大量实施,美国节能服务业开始强劲复苏,年均增长率达到22%。NAESCO 估计2007年和2008年节能服务业的产值将以相似的速度增长。

在美国的节能服务业市场中,包括MUSH 市场、联邦机构的节能服务市场、公共建筑节能服务市场、居民节能服务生长、工业节能服务市场和商业节能服务市场(图7)。其中,MUSH 市场占据的产值份额最大,2006年为58%,产值超过20亿美元。这一市场包括对市政府和州政府、大学院校、中小学校及医院的节能服务。

其次是联邦机构的节能服务市场,尽管ESPC 法案在2003~2004年间出现间断,但是这一市场的规模在过去的十年间依然呈现快速扩大的趋势,2006年其份额达到22%,产值为7.6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ESCO 通过不同的融资机制为联邦机构提供能源服务,有些服务为能效合同(如ESPC 项目)、有些为电力能源服务合同(UESC )。在2006财政年度内,ESPC 和UESC 所提供的服务合同金额分别达到3.21亿美元和0.7亿美元。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节能服务项目,如金额为2.76亿美元的节能设计与建造项目等。

根据NAESCO 的调查,2006年美国节能服务业产值中的18%来自私人部门,如对工业、商业和居民的节能服务。这与亚洲国家和地区有所不同。亚洲国家和地区的节能服务收入来源主要是工商业的节能服务消费。

居民和公共建筑的节能市场占整个节能服务业产值的5%,而且只有较少ESCO

会涉足这

一领域。因为在该领域存在较高的交易成本和制度壁垒。尽管如此,随着能源和水资源成本的上升、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以及ESCO 积极开拓市场,该领域的节能服务市场在过去几年呈现扩大趋势。

图7 2006年美国节能服务业的市场细分及其产值比例

资料来源:A Survey of the US ESCO Industry (May 2007)

在节能服务项目的开发方式上,美国的ESCO 通常采用挖掘客户(即要求销售人员识别客户)、市场战略、设备审查等程序。ESCO 项目有两种典型形式:节能担保和节能提成。节能担保型项目中,客户需要定期支付ESCO 项目开发、设计和安装费用。客户负责向第三方支付投资成本,ESCO 负责向客户保证与投资成本相当的节能费用。节能提成项目中,ESCO 对项目投资,从客户能源节省费用支出中提取分红比例。

2.加拿大

加拿大自1982年以来,ESCO 获得迅速发展,据加拿大EMC (能源管理公司)协会估计,目前加拿大的节能服务市场规模约200亿加元。

加拿大ESCO 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由一些审计和工程咨询小公司发展而成;二是由联邦政府建立的实体;三是由一些希望为现有客户提供额外服务的天然气和电力公用事业部门转变而成。加拿大ESCO 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包括医院、大学、中学以及地方政府在内的社会公共机构。目前,ESCO 服务已扩展到商业领域,并且占据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大。

加拿大的节能服务项目中最为关注的一个环节是资格评估,即对其潜在客户和预期项目进行资格审查。ESCO 对项目能否达到预期节能效果进行投资风险分析,而贷款方也要对客户进行信用风险分析。客户资格评估需要对客户信用度、签约权、设备所有权、技术和管理能力、项目期望值等内容进行分析。项目资格评估需要对公用事业费用的历史记录、关键设备的检测、设备操作人员的考察、公用事业费用的重新组成等内容进行分析。

在节能服务项目的融资方面,加拿大ESCO 主要采用融资方式包括:(1)客户(医院和学校)内部融资;(2)贷款方直接提供贷款或租赁。有时ESCO 与贷款方签订一个担保性能合同,贷款方将资金提供给ESCO 后,由ESCO 向客户提供贷款或租赁;(3)资本租赁。对客户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贷款方式,主要用于项目设计和建设费用的支付,风险和收益转到业主身上。(4)运行租赁。贷款方享受收益并承担风险,资产转给贷款方,业主仅负责购买设备。

加拿大ESCO 获得迅速发展主要归因于初期政府项目鼓励措施、ESCO 的高技术能力、对不同客户群有一整套能源效率手段和措施,以及项目第三方融资。

3.日本

日本于1996年开始出现节能服务公司相关的活动,此后,随着节能的社会化和专业化,一批节能服务公司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一个新的产业。1999年,日本成立了日本节能服务公司协会(JAESCO ),注册会员又126个。据协会统计,2007年日本全国在册的节能服务公司达80多家,营业额约400亿日元。现在,节能服务业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长,到2010年,预计市场规模将达13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91亿元)。

节能服务公司拥有一批节能专业人才,这些人才一般毕业于专门的节能管理学校,并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然后获得国家颁布的资格证书。节能公司接受客户的委托,安排专业人员对客户设施进行诊断,然后提出多套改革方案,由客户选择,双方签订合同后实施节能计划。节能项目执行初期,一般由ESCO 支付成本,当部分达到目标时,客户开始向节能公司支付一定的费用。但是,如果节能方案未见成效,客户可以减少报酬的额度,或者拒付报酬。这相当于ESCO 提供了部分项目融资,有利于在经济方面没有余力的企业和机构也可以享受到节能服务。

此外,在政策引导方面,日本政府已经用法律和政令规定各政府机构、高耗能单位和大中型企业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降低能耗,因此,对节能服务的需求急剧增加。据日本媒体报道,2006年以来,日本政府部门的经产省、文部省,以及几家高耗能企业按照节能服务公司的设计实施节能计划后,收效显著,有的企业一年就节约经费2000多万日元,实现了当年设计,当年见效的目标。

(三)借鉴国外经验促进我国节能服务业发展

1.我国节能服务业现状

近十年来,我国节能服务从无到有,得到较快发展,尤其在2007年我国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最。据中国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EMCA )的统计,我国节能服务行业新增会员96家,达到308家,比2006年增加45.28%,节能服务公司新增87家,达到229家,实施节能项目1723个,产业总产值216.57亿元,同比增速162.35%;综合节能投资114.6亿元,同比增速81.04%,预计项目寿命期节能量为5813.81万吨标准煤,二氧化碳减排量3750.86万吨。

我国节能服务快速发展的动力之一来自减排的要求和节能促进项目的实施。在世界银行/GEF(Global Environment Facility)中国节能促进项目的影响和带动下,社会上一批以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实施节能项目的节能服务公司有了较快增长,从业人员从2006年的21000人增加到35000人,产业队伍迅速壮大、产业规模大幅增长、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外部环境持续看好,节能服务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其次,跨国公司在产业发展中也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西门子(中国)公司、霍尼韦尔(天津)等一些国际知名公司的加入为节能产业的发展输入新的理念、新的技术、新的投资,中国节能投资公司、国家电网公司等国有大型企业涉足节能服务领域改变了节能服务公司长期以来以民营成份为主的特征,提高了中国节能服务产业的整体实力和水平。

第三,伴随着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很多ESCO 突破了固有的传统市场领域,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工业节能或者建筑节能,而是向包括工业、建筑、市政和民用等多领域开拓。2007

年产业发展呈现战略联盟新趋势,EMCA 开展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战略联盟。一是通过EMCA 组织由多家会员参与的“联合舰队”围绕一个地区进入一个企业,发挥各家专长,形成整体竞争能力;二是EMCA 促进ESCO 在“资金优势、市场优势、技术优势” 三者间开展互补性合作,实现多赢效果;三是ESCO 通过资本作为纽带,以股权形式互相渗透。联盟的形成将打破“小而全”的运作格局向“大而专”发展。

2.借鉴国外经验促进我国节能服务业发展

尽管我国节能服务业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但是与美国等先进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有必要借鉴这些国家的经验,促进我国节能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

其一,进一步强化节能政策的推行。自2004年以来,美国节能服务业的强劲复苏,除了市场的因素之外,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长期以来的相关政策法规的作用更不容忽视。根据IEA 相关数据库统计,从1974年到现在,美国联邦政府制订与节能有关的法律法规、行业标准、议案等达52项,其中46项仍然处于有效执行状态,2项终止,4项处于审订状态。这些政策措施涉及交通、建筑、家用电器、节能教育、节能项目融资、能源审计标准、节能的国际合作等方面。节能政策的推行和实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市场失效的问题,为宏观节能战略目标的制定、稳定的市场预期、不同部门在节能领域方面的合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提高了民众对节能技术、节能产品和节能服务的认知程度,为节能服务市场的进一步拓展奠定了广阔的市场基础。反观我国的情况,虽然近年来陆续出台了一些节能减排的政策,但是执行效果不甚理想,因此要进一步强化节能政策,从而为为实现我国节能减排目标、促进我国节能服务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其二,利用市场的动力促进我国节能服务业健康、持续发展。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的一项较为长期的目标,一项产业的最终发展必须顺应市场的发展规律,从市场的有效运作中获得效率和发展的动力。如加拿大的经验,效率和利润的追求将是ESCO 发展、产业壮大的原动力。加拿大ESCO 执行的是优先协议(ESCO 在雇主分取红利之前首先提取节能收益),和美国和日本的节能分红协议相比,这种协议方式不容易引起诉讼问题,而且在优先协议的约束下,雇主与ESCO 能密切合作,利润和成本直接挂钩,对业主的激励强度也比美国和日本的ESCO 要大。

其三,不断进行服务模式的创新,拓宽产业发展空间。从先进国家的经验看,ESCO 不同的能源服务协议各有利弊,要根据我国市场发展的特点,在节能技术、节能服务方式、节能服务融资等诸多方面进行创新,使我国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步入稳定发展的轨道。

五、国内外新能源和节能产业比较分析

(一)我国新能源和节能产业的基本现状

在现有能源供给的约束条件下,我国面临着能源供需结构性矛盾、能源自给安全压力,以及巨大的环保压力,因此,发展替代能源是解决我国能源供需瓶颈,供需结构性矛盾以及减轻环境压力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国的新能源及节能产业有了较快的发展。

首先,产业建设初现规模。目前新技术开发利用的新能源(包括核能)每年近5200万吨标煤,约相当于2003年全国一次能源总消费量的3.1%。据粗略估计,现有可再生能源产

业已为社会提供了100多万个就业机会,并创造了数百亿元的经济产值①。其中,太阳能和风能方面发展较快。在太阳能热利用方面,目前我国太阳能热水器的生产量和保有量均居世界第一,总保有量达7500万平方米,占世界总量的60%以上,年生产量为1200万平方米,为社会提供50多万个就业机会。太阳能光伏产业方面,虽然发展较快,但是产业链不完整,光伏装机容量小②。在风能方面,在过去7年中,我国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市场,年均增长率为56%,到2007年底风能总装机热量达到6GW 。

其次,新能源技术开发取得实质性进展。从技术商业化的发育程度来看,我国新能源技术中的小水电、太阳能热水器、地热采暖、传统生物质利用技术等已经具市场优势,其中太阳能热水器使用量和生产量均居世界前列。还有大型并网风电机组、光伏发电、潮汐发电、生物质气化与供气、生物质发电、生物质(甜高粱)液体燃料和地源热泵等技术基本成熟。另外,太阳能空调、太阳能干燥、生物质IGCC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波力发电技术、潮流发电和高温气冷堆等技术正处于研发阶段。

第三,节能已经成为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07年6月24日《节约能源法》对已实施9年的节约能源法进行了大量修改,调整了节能法涉及的范围,强调工业节能,以及建筑、交通运输和公共机构等领域的节能,其中工业领域“十一五”期间节能规模将达到1亿吨标准煤左右,建筑节能规模1.1亿吨标准煤,与节能相关的技术与产品将形成一个巨大的市场。据建设部估计,我国建筑节能改造市场规模将达2万亿元,对全球节能市场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商机。

(二)国内外新能源和节能产业的比较及启示

相对于国外先进国家和地区,我国的新能源和节能产业起步较晚,但是近几年发展势头较好,尤其是在太阳能和风能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另一方面,中国节能产业的市场开拓也开始被一些跨国公司所重视。结合我国的情况,进一步比较分析前述国家和地区新能源和节能产业的特点,可以得出以下一些启示:

1.突出自身竞争优势,占据市场领先地位

在新能源和节能产业的发展过程中,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十分重视自己所具有的资源优势、技术优势,由此选定适合自身发展的相关领域,获取竞争优势。如美国利用其气候特点、丰富的土地资源,重点在太阳能光伏发电、风能和生物质能(乙醇、生物柴油等)等领域进行开发;在欧洲地区,法国因其年累积光照时间不具优势,强调着力发展核电,使得核能成为其电力供给之大宗;德国、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国则在太阳能光伏发电方面成为欧洲的领先国家,尤其是德国还是全球风能开发之翘楚;日本则除了在太阳能和风能的开发利用上具有优势之外,尤其是在氢能燃料电池技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它结合新能源混合动力汽车、纯新能源动力汽车等的研发,将燃料电池技术的水平逐步提高,占据全球燃料电池市场的重要位置。

2.注重产业链的构建,争取更大利润空间

产业的发展涉及各种不同的环节,尽管每个环节的盈利性不同,但是每个环节都非常重①

② 崔民选主编,“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07”,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参见本章“光伏产业发展分析”一节的论述。

要,缺少一个环节就会成为产业发展的“短板”。在新能源和节能产业发展中,发达国家和地区都非常注意产业链的合理构建,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条件下,它们更注重在全球范围内来建设产业的链条,并且在产业链条中占据较为重要的环节。例如,在光伏产业中,发达国家一方面扩大产业末端的光伏发电的装机容量,达到逐步改变原有能源消费结构的目的,促进太阳能的应用;另一方面,对产业上游的硅料、硅片扩大生产,尤其是致力于高纯度多晶硅的生产,而将高能耗、高污染的工业硅生产,以及劳动密集型的电池和电池组建的生产配置到发展中国家。在风能领域,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则不仅在本土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还将产业链在新兴市场国家延伸,配置其风机的广阔市场。凡此种种产业链的构建,这些国家和地区无不占据了盈利空间最大的环节。

相比较而言,我国新能源和节能产业的发展中,缺乏完整产业链构建的战略意识。在前述光伏产业发展的分析中,可以看到我国该产业的发展就存在产业链不健全的弊端,重复着我国过分利用劳动力红利、资源红利的粗放型、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发展模式。存在产业难以为继的隐忧。

3.适时制订相关政策,确保产业持续发展

发达国家和地区在新能源和节能产业的发展中,市场的力量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些国家也在适当的时候制订相关政策,补偿市场失效所带来的缺陷。如1970年代新能源开发起步阶段,各国的政策侧重于研发和示范的鼓励;鉴于电力网的自然垄断的特性,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在新能源政策方面颁布了可再生能源发电站与电力网连接以及新能源发电定价保障法,由此为新能源发电站的发展奠定基础,并且吸引风险投资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在欧盟建立之后,为了协调各国的能源政策,2006年3月,欧盟发布了“欧洲可持续的、竞争的、安全的能源战略”绿皮书,该绿皮书提出了欧盟的“可再生能源地图”,为欧盟国家的新能源发展提出了切实的发展道路和有效措施;针对新能源开发初始成本高的特点,诸多国家制订了相应的财政政策鼓励新能源产业发展,如欧洲、美国、日本以及印度等国家和地区以税收抵免、折扣和支付形式的市场补偿补贴了对新能源技术或者发电量的投资,等等。

此外,为确保规划和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国外在管理政策上还建立了一个包括政府、厂商及其它第三方中介机构在内的管理体系,以有效组织新能源和节能产业的各参与方、协调各方复杂的关系,并且对各环节的政策实施效果进行反馈,及时把握新能源和节能产业的运行态势并及时调整。如英国新能源产业的管理体系主要由英国工业贸易部(DTI )、电力管理局(OFFER )和能源技术支持公司(ETSU )三大机构组成。其中DTI 制订规划,由电力市场进行实际运作,并由OFFER 监督电力市场的稳定健康运作,而ETSU 作为一家私营公司,在对新能源项目进行监测的同时,还定期举办研讨会或者信息发布会,向有关行业协会、公司、银行和客户介绍新能源技术与市场、介绍政府的相关政策,以提高消费者的“绿色”意识,并为公司和银行提供投资机会。在节能管理方面,日本和美国较为典型,日本从中央到地方都建立了一套完备的能源管理机构和咨询机构,专门研究节能问题,此外,还普遍建立了民间组织——节能中心,彼此交流经验,为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以及节能政策的实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美国在一系列的政策框架下,逐步形成了一个节能服务的大市场,其经验正成为诸多国家仿效的对象。

(三)对我国新能源和节能产业发展的对策思考

在能源供给矛盾日益突出的国际环境条件下,我国原有的经济增长模式面临着变革,与此相应的新能源和节能产业的发展越来越显得重要。目前,我国新能源开发、节能技术和产

品的研发已经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隐忧,因此借鉴先进国家的经验,对于促进我国产业的健康、持续、稳定地发展,由此获得后发优势,具有重要的意义。

前文对一些国家和地区的产业动态发展进行分析,比较总结了相关的经验,较为详细地剖析了某些子产业的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新能源和节能产业的发展做以下对策思考:

一要因地制宜地发展新能源技术和产品。我国幅员广阔,各地新能源资源分布不均,因地制宜地发展新能源产业才能够扬长避短,凸现比较优势,确保我国新能源产业总体上呈现可持续发展的态势。目前,在我国风能的发展中,基本上遵循了因地制宜的原则,如新疆风电的发展就得益于该地区丰富的风力资源。上海则可以发挥其在制造业领域的传统优势,对新能源所涉及的装备进行研发,由此在培植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二要科学理性地构建新能源和节能产业链。产业链的完善符合有利于形成健康的产业生态,有利于整个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产业链的构建既可以在国内范围进行,也可以在全球范围实现,后者对于我国新能源和节能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这却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因此,在构建新能源和节能产业链的过程中,还要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充分利用全球的技术资源、市场资源来发展我国的新能源和节能产业。

三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融资体系,促进新能源和节能产业的风险投资。新能源和节能产业涉及更多的技术创新,需要更为高效的金融体系提供相关的融资服务。美国新能源和节能市场的扩展,与其发达的金融市场体系不无关系,其中,风险投资对于新能源和节能技术的研发、市场的开拓而言,是强有力的动力引擎。因此,不断促进我国金融发展不仅仅是金融体制改革本身的事情,也关乎新能源和节能等众多新兴产业的健康发展。

四要建立完善的新能源和节能政策体系。市场是重要的,但是不是万能的,有些领域仅靠市场的力量是不够的。先进国家和地区的产业发展经验表明,完整新能源和节能政策体系,确保了政策的制订和有效实施,弥补了市场的不足,极大地促进了新能源和节能产业的发展。对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我国而言,建立有效的政策保障体系,其作用更为重要。

主要参考文献

1.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EIA), 2006. “The Annual Energy Outlook 2006 (AEO2006)”,

()

2. Global Wind Energy Council (GWEC), 2008. “Global Wind 2007 Report”, ()

3. Makower, Joel; R. Pernick; C. Wilder, 2008. “Clean-Energy Trends 2008”,

()

4. Nicole Hopper; Charles Goldman, et al. 2007. “A Survey of the U.S. ESCO Industry: Market Growth and

Development from 2000 to 2006 ”, LBNL-62679

5. Vine, Edward, 2005. “An international survey of the energy service company (ESCO) industry”, Energy

Policy, 33: 691-704

6. 陈晖,2007,“世界新能源及节能产业发展动态”,载“世界制造业重点行业发展动态(2007年版)”(第

十六章),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p.407~434

7. 崔民选主编,2007,“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07”,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8. 国家经贸委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节能管理模式研究课题组,2004,“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节能管理模式

研究”,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9. 国金证券报告,2006,“光伏行业投资策略”,()

10.罗诺,2008,“光伏产业调查”,21世纪经济报道(2008-4-28)

11.周茂荣,祝佳,2007,“欧盟新能源政策:动因分析与前景展望”,世界经济研究,第12期,p.67~70


相关内容

  • 高效充分认识加快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 一.充分认识加快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能源.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能源和环境的可持续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我省是能源消费大省,也是煤炭消耗最多的省份,随着经济社会稳步快速发展,能源资源瓶颈制约日益突出,环境约束日益加剧.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供给.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 ...

  • 2016年合同能源管理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
  • 中国合同能源管理行业调查分析及市场前 景预测报告(2016-2022年) 报告编号:1872076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 ...

  •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现状及政策建议
  •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现状及政策建议 当前,全球能源资源紧缺已成为人类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我国也正在经历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在追求低碳与经济协同发展的背景下,节能环保产业无疑具有巨大的优势和发展前景.2010年9月8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第一次明 ...

  • 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向和政策选择
  • 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向和政策选择 --基于辽宁省的分析 孟耀 2012-9-27 17:03:04 来源:<经济与管理>2012年第7期 摘 要:辽宁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技术水平上也比较低.今后辽宁省低碳经济发展的方向应是继续促进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重点是发展新兴低碳产 ...

  • 强化能源忧患意识大力推进节能降耗
  • 强化能源忧患意识大力推进节能降耗 确保经济科学发展 --重庆市能源消费特征.问题及节能措施研究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的开发利用极大地推进了世界经济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同时,随着人类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多,能源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和对资源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 重庆直辖以 ...

  • 新兴产业发展政策出四产业成支柱
  • 新兴产业发展政策出 四产业成支柱(股) http://finance.591hx.com 2010年10月19日 07:30:47 华讯财经整理 我要推荐此文给好友尾盘异动!神秘资金暗流涌动 你的股票怎么办?该留该撤?立即输入股票代码,1分钟内免费得到评测结果! (测评结果将以短信的形式发送 请正确 ...

  • 节能减排的潜力
  • 据侯宇轩分析,短期内脱硫设备制造商.固废处置设备制造商.环境工程设计与施工企业以及节能产品商会迎来更多的商业机会. 上半年减排核查核算的开展,火电行业将面临全口径核查核算.因此,脱硫设备制造业在短期内将继续超越除尘设备与脱硝设备,抢占制高点:6月份环保部.住建部.国家发改委研究拟定<关于加强生 ...

  • 关于江苏节能减排工作的调研
  • 摘要:江苏省节能减排工作的主要经验与做法.江苏省节能减排工作今年的主要任务和今后的重点. 关键词:节能减排 优化结构 技术进步 日前,民建中央调研组对江苏省"加快节能减排,促进可持续发展"进行专题调研. 一.基本情况 江苏现设13个省辖市.106个县(市.区),总面积10.26万 ...

  • 广州市十二五节能规划
  • 附件 广州市"十二五"节能规划 目 录 前 言 ......................................................................................... 5 一.现实基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