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技成就

·从东方红到嫦娥 毛泽东 : “ 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 早在 50 年代末期,毛泽东就发出了“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从此,我国科学家们就为之辛勤工作。 在“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千里无人烟,风吹石头跑”的戈壁滩,面对恶劣的环境和艰苦的生活,建设者们历 尽千辛万苦,战胜重重困难,终于建成了一个个新的试验场区和测控点站,为卫星发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卫星 临近发射前周总理还指示:在发射场要一丝不苟地进行检查。举国努力之下,东方红一号在 1970 年顺利发射升空, 开创我国航天事业大旗。...[详细] 东方红一号 1970 年 4 月 24 日, 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由此开创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纪元, 使中国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东方红 1 号卫星重 173 千克, 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送入近地点 441 千米、远地点 2368 千米、倾角 68.44 度的椭圆轨道。它测量了卫星工程参数和 空间环境,并进行了轨道测控和《东方红》乐曲的播送。直到今天,东方红一号还运行在轨道之上。 “ 长征 ” 运载火箭 航天事业,最重要的工具就是火箭。中国自 1956 年开始展开现代火箭的研制工作。1964 年 6 月 29 日,中国 自行设计研制的中程火箭试飞成功之后,即着手研制多级火箭,向空间技术进军。经过了五年的艰苦努力,1970 年 4 月 24 日“长征 1 号”运载火箭诞生,首次发射“东方红 1 号”卫星成功。中国航天技术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如今, “长 征”系列火箭已经走向世界,享誉全球,在国际发射市场占有重要一席。... 神舟系列 ·神舟一号发射升空 神舟一号飞船座舱内放置有一个高 1.7 米左右、身着航天服的男性模拟人。 ·神舟五号载人飞行 神舟五号载着杨利伟完成了 21 小时 23 分钟的太空行程,开创中国航天新一页。 ·神六宇航员返回地面 神六航天员从返回舱首次进入轨道舱进行空间科学实验和日常生活活动。 ·神七开创太空行走 中国人的第一次太空行走共进行了 19 分 35 秒。期间,翟志刚与飞船一起飞过了 9165 公里。 · 2003 年 神舟五号载人航天实现 历史将铭记那一刻:2003 年 10 月 15 日 9 时,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21 小时 23 分钟的太 空行程,标志着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继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2005 年 神舟六号尝试太空生活 船,还是那艘“船” ;箭,还是那支“箭” ,从“五”到“六” ,不过一个小小的数字增加,而从神舟五号到神 舟六号,却是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又一大步:飞行人

数从一人到两人,飞行天数从一天到多天…… ·2008 年 神舟七号实现太空行走 神舟七号航天员在完成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并按预定方案进行太空行走后,安全返回神舟七号轨道舱。这 标志着我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取得成功。中国随之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 “ 嫦娥 ” 奔月承载大国千年之梦 “嫦娥”奔月,不仅寄托着国人探秘月宫的渴望,更承载着国人征服苍穹、向往外太空的大国之梦。为了这个 梦想,千百年来,中国人一直在默默地挥汗躬耕。从楼兰敦煌的飞天壁画,到中国近代的鸟人试验;从明朝官员万 户把自己绑在椅子上,点燃椅背上的 47 支火箭,到 29 年前,中国专家欧阳自远在 0.5 克月岩石上的辛勤钻研;再从 “神五”“神六”飞天,到今天的“嫦娥”奔月……中国人一路走来,沉着而充实。...[详细] 、 ·嫦娥一号,完成既定目标 嫦娥一号, 嫦娥总师欧阳自远称, “嫦娥一号”的任务完成的都非常出色,原定的四个科学目标顺利完成。第一,获得了 月球 0 度到南北纬 70 度之间的全月面图,第二,测定了月球表面的多种元素分布以及所含的矿物。第三,完成了研 究月球内层土壤各个地方的厚度,以此估算月壤中氦-3 的资源量和分布特征。这是我们首次尝试,世界上其他国家 没有做过,我们也较好的完成了这项任务。第四,完成了月球环境探测,了解了月球表面以及空间的数据。

·载人登月尚无时间表,中国仍需努力 载人登月尚无时间表, 嫦娥一号已经完成任务,嫦娥二号也即将升空,但载人登月目前还没有时间表。总师欧阳自远表示, “嫦娥二 号”还将延续“嫦娥一号”的科学目标,对月球表面元素分布、月壤厚度、地月空间环境等做更进一步的科学探测。 对于我国何时能够实现载人登月的问题,欧阳自远指出,首先要完成无人探测阶段,之后才能实施载人登月,否则 就是冒险。我国会认真加快自己的速度,但没有定下具体时间。

· 2011 年我国将发射神八天宫等 20 余颗卫星 ( 船 )

2010 年 12 月 28 日 17:23 人民网我要评论(0) 字号:T|T 人民网北京 12 月 28 日电 (记者赵竹青)2011 年,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将迎来以神舟八号、天宫一号为 代表的二十余颗卫星(船)的高密度发射任务。这是记者在今天下午该院举行的“十大杰出青年”颁奖典礼上获悉 的。 2010 年全年,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顺利完成了以嫦娥二号、北斗二号为代表的 14 颗卫星连续发射成功, 取得了卫星出场和发射“双破十”的历史最好成绩,为”十一五“画上了圆满的句号。2011 年,中国空间技术研究 院将迎来以

神舟八号、天宫一号为代表的二十余颗卫星(船)的高密度发射任务。 颁奖会上,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2010 年发射型号两总代表为“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获得者颁奖,对以 他们为代表的广大研究院青年员工在全年工作中所作出的努力和贡献给予充分肯定。颁奖现场还举行了 2011 年发射 型号青年突击队决战宣誓仪式,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领导向 2011 年发射型号青年突击队授 旗,并通过播放视频短片,表达了全院干部职工征战 2011 年的信心与决心。

·从东方红到嫦娥 毛泽东 : “ 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 早在 50 年代末期,毛泽东就发出了“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从此,我国科学家们就为之辛勤工作。 在“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千里无人烟,风吹石头跑”的戈壁滩,面对恶劣的环境和艰苦的生活,建设者们历 尽千辛万苦,战胜重重困难,终于建成了一个个新的试验场区和测控点站,为卫星发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卫星 临近发射前周总理还指示:在发射场要一丝不苟地进行检查。举国努力之下,东方红一号在 1970 年顺利发射升空, 开创我国航天事业大旗。...[详细] 东方红一号 1970 年 4 月 24 日, 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由此开创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纪元, 使中国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东方红 1 号卫星重 173 千克, 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送入近地点 441 千米、远地点 2368 千米、倾角 68.44 度的椭圆轨道。它测量了卫星工程参数和 空间环境,并进行了轨道测控和《东方红》乐曲的播送。直到今天,东方红一号还运行在轨道之上。 “ 长征 ” 运载火箭 航天事业,最重要的工具就是火箭。中国自 1956 年开始展开现代火箭的研制工作。1964 年 6 月 29 日,中国 自行设计研制的中程火箭试飞成功之后,即着手研制多级火箭,向空间技术进军。经过了五年的艰苦努力,1970 年 4 月 24 日“长征 1 号”运载火箭诞生,首次发射“东方红 1 号”卫星成功。中国航天技术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如今, “长 征”系列火箭已经走向世界,享誉全球,在国际发射市场占有重要一席。... 神舟系列 ·神舟一号发射升空 神舟一号飞船座舱内放置有一个高 1.7 米左右、身着航天服的男性模拟人。 ·神舟五号载人飞行 神舟五号载着杨利伟完成了 21 小时 23 分钟的太空行程,开创中国航天新一页。 ·神六宇航员返回地面 神六航天员从返回舱首次进入轨道舱进行空间科学实验和日常生活活动。 ·神七开创太空行走 中国人的第一次太空行走共进行了 19 分 35 秒。期间,翟志刚与飞船一起飞过了 9165 公里。 · 2003 年 神舟五号载人航天实现 历史将铭记那一刻:2003 年 10 月 15 日 9 时,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21 小时 23 分钟的太 空行程,标志着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继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2005 年 神舟六号尝试太空生活 船,还是那艘“船” ;箭,还是那支“箭” ,从“五”到“六” ,不过一个小小的数字增加,而从神舟五号到神 舟六号,却是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又一大步:飞行人

数从一人到两人,飞行天数从一天到多天…… ·2008 年 神舟七号实现太空行走 神舟七号航天员在完成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并按预定方案进行太空行走后,安全返回神舟七号轨道舱。这 标志着我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取得成功。中国随之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 “ 嫦娥 ” 奔月承载大国千年之梦 “嫦娥”奔月,不仅寄托着国人探秘月宫的渴望,更承载着国人征服苍穹、向往外太空的大国之梦。为了这个 梦想,千百年来,中国人一直在默默地挥汗躬耕。从楼兰敦煌的飞天壁画,到中国近代的鸟人试验;从明朝官员万 户把自己绑在椅子上,点燃椅背上的 47 支火箭,到 29 年前,中国专家欧阳自远在 0.5 克月岩石上的辛勤钻研;再从 “神五”“神六”飞天,到今天的“嫦娥”奔月……中国人一路走来,沉着而充实。...[详细] 、 ·嫦娥一号,完成既定目标 嫦娥一号, 嫦娥总师欧阳自远称, “嫦娥一号”的任务完成的都非常出色,原定的四个科学目标顺利完成。第一,获得了 月球 0 度到南北纬 70 度之间的全月面图,第二,测定了月球表面的多种元素分布以及所含的矿物。第三,完成了研 究月球内层土壤各个地方的厚度,以此估算月壤中氦-3 的资源量和分布特征。这是我们首次尝试,世界上其他国家 没有做过,我们也较好的完成了这项任务。第四,完成了月球环境探测,了解了月球表面以及空间的数据。

·载人登月尚无时间表,中国仍需努力 载人登月尚无时间表, 嫦娥一号已经完成任务,嫦娥二号也即将升空,但载人登月目前还没有时间表。总师欧阳自远表示, “嫦娥二 号”还将延续“嫦娥一号”的科学目标,对月球表面元素分布、月壤厚度、地月空间环境等做更进一步的科学探测。 对于我国何时能够实现载人登月的问题,欧阳自远指出,首先要完成无人探测阶段,之后才能实施载人登月,否则 就是冒险。我国会认真加快自己的速度,但没有定下具体时间。

· 2011 年我国将发射神八天宫等 20 余颗卫星 ( 船 )

2010 年 12 月 28 日 17:23 人民网我要评论(0) 字号:T|T 人民网北京 12 月 28 日电 (记者赵竹青)2011 年,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将迎来以神舟八号、天宫一号为 代表的二十余颗卫星(船)的高密度发射任务。这是记者在今天下午该院举行的“十大杰出青年”颁奖典礼上获悉 的。 2010 年全年,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顺利完成了以嫦娥二号、北斗二号为代表的 14 颗卫星连续发射成功, 取得了卫星出场和发射“双破十”的历史最好成绩,为”十一五“画上了圆满的句号。2011 年,中国空间技术研究 院将迎来以

神舟八号、天宫一号为代表的二十余颗卫星(船)的高密度发射任务。 颁奖会上,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2010 年发射型号两总代表为“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获得者颁奖,对以 他们为代表的广大研究院青年员工在全年工作中所作出的努力和贡献给予充分肯定。颁奖现场还举行了 2011 年发射 型号青年突击队决战宣誓仪式,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领导向 2011 年发射型号青年突击队授 旗,并通过播放视频短片,表达了全院干部职工征战 2011 年的信心与决心。


相关内容

  •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 第27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课标要求:1.列举新中国的成立以来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1.综合各种因素分析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原因. 课堂练习 1.阅读下图,下列关于该项成就的意义表述正确的是( ) A.从此,我国进入了核国家行列 B.从此,我国拥有导弹和原 ...

  • 从嫦娥三号成功发射看中国航空航天发展成就
  • 从嫦娥三号成功发射看中国 航空航天发展成就 1956年2月,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国一.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起步 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 1956年4月,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工业委员会,统 一领导中国的航空和火箭事业. 1958年4月,开始兴建中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 19 ...

  • 湘教版九年[科技改变生活]word教案1
  • 第一节. 科技改变生活 第二课时 直面成就与差距 问题导读-评价单 一.教学目标:(2)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学习.重视科学的人生态度:感受科技魅力,体会 我国面临发达国家科技方面的压力,从而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 识,为现代化建设做贡献. [能力]:分析科技给 ...

  • 载人航天精神激励民族奋进--神六思想汇报
  • 载人航天精神激励民族奋进 连日来,一种豪迈向上的民族精神在神州大地升腾激荡,一股爱国主义激情在亿万华夏儿女心中涌流.成千上万航天人以自己的智慧.心血和无私奉献共同铸就的载人航天精神,随着"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直上九天的耀眼光芒,已化作民族奋进的精神火炬,激励人们昂然踏上中华民族复兴 ...

  • 热点专题:嫦娥奔月,神话变现实
  • 热点专题:嫦娥奔月,神话变现实 [热点综述] 2007年10月24日,中国自主研制的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11月5日,嫦娥一号成功进入绕月轨道,成为真正的"月球卫星". 11月22日,传回首张月面图像.11月26日,来自嫦娥一号的一段语音和<歌唱祖国>歌曲 ...

  • 观看神七太空出仓行走有感心得体会
  • 25日21时33分,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常万全宣布:"神舟七号飞船已经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这一刻,笔者从现场直播的电视画面上看到,坐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试验指挥楼平台现场观看神七飞船发射的国家主席hjt,在报以热烈的掌声的同时,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接着21点34分, ...

  • 天宫一号飞行器模型亮相央视春晚(组图)
  • 2009年01月26日 00:02:33 来源:新华网等 天宫一号模型升起 [电视截图] 天宫一号模型 [电视截图] 天宫一号模型近景 [电视截图] 新闻解读: 春晚神秘礼物:我国研制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 神七成功发射是2008年鼓舞人心的一件大事,当然也顺理成章的成了牛年春晚 ...

  • 8.1 三次科技革命 教学设计 教案
  •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情况,包括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的重大成就. 2.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分析历史材料,归纳总结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3.通过了解科技的进步,不断改变人类的生活,让学生感受未来的科技生活,在未来,把自己的想象变为现实. 2 ...

  • 天宫一号4(2)1
  • "天宫一号"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 提到科学,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也许会有些自豪感,因为我国从建国到二十一世纪,科技上取得了很多重大成就,比如,"两弹一星".结晶牛胰岛素.杂交水稻.这些成就无一不见证了我国科学的进步.更令人振奋的是在十一五期间我国科技上又取得了,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