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东方红到嫦娥 毛泽东 : “ 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 早在 50 年代末期,毛泽东就发出了“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从此,我国科学家们就为之辛勤工作。 在“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千里无人烟,风吹石头跑”的戈壁滩,面对恶劣的环境和艰苦的生活,建设者们历 尽千辛万苦,战胜重重困难,终于建成了一个个新的试验场区和测控点站,为卫星发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卫星 临近发射前周总理还指示:在发射场要一丝不苟地进行检查。举国努力之下,东方红一号在 1970 年顺利发射升空, 开创我国航天事业大旗。...[详细] 东方红一号 1970 年 4 月 24 日, 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由此开创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纪元, 使中国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东方红 1 号卫星重 173 千克, 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送入近地点 441 千米、远地点 2368 千米、倾角 68.44 度的椭圆轨道。它测量了卫星工程参数和 空间环境,并进行了轨道测控和《东方红》乐曲的播送。直到今天,东方红一号还运行在轨道之上。 “ 长征 ” 运载火箭 航天事业,最重要的工具就是火箭。中国自 1956 年开始展开现代火箭的研制工作。1964 年 6 月 29 日,中国 自行设计研制的中程火箭试飞成功之后,即着手研制多级火箭,向空间技术进军。经过了五年的艰苦努力,1970 年 4 月 24 日“长征 1 号”运载火箭诞生,首次发射“东方红 1 号”卫星成功。中国航天技术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如今, “长 征”系列火箭已经走向世界,享誉全球,在国际发射市场占有重要一席。... 神舟系列 ·神舟一号发射升空 神舟一号飞船座舱内放置有一个高 1.7 米左右、身着航天服的男性模拟人。 ·神舟五号载人飞行 神舟五号载着杨利伟完成了 21 小时 23 分钟的太空行程,开创中国航天新一页。 ·神六宇航员返回地面 神六航天员从返回舱首次进入轨道舱进行空间科学实验和日常生活活动。 ·神七开创太空行走 中国人的第一次太空行走共进行了 19 分 35 秒。期间,翟志刚与飞船一起飞过了 9165 公里。 · 2003 年 神舟五号载人航天实现 历史将铭记那一刻:2003 年 10 月 15 日 9 时,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21 小时 23 分钟的太 空行程,标志着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继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2005 年 神舟六号尝试太空生活 船,还是那艘“船” ;箭,还是那支“箭” ,从“五”到“六” ,不过一个小小的数字增加,而从神舟五号到神 舟六号,却是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又一大步:飞行人
数从一人到两人,飞行天数从一天到多天…… ·2008 年 神舟七号实现太空行走 神舟七号航天员在完成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并按预定方案进行太空行走后,安全返回神舟七号轨道舱。这 标志着我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取得成功。中国随之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 “ 嫦娥 ” 奔月承载大国千年之梦 “嫦娥”奔月,不仅寄托着国人探秘月宫的渴望,更承载着国人征服苍穹、向往外太空的大国之梦。为了这个 梦想,千百年来,中国人一直在默默地挥汗躬耕。从楼兰敦煌的飞天壁画,到中国近代的鸟人试验;从明朝官员万 户把自己绑在椅子上,点燃椅背上的 47 支火箭,到 29 年前,中国专家欧阳自远在 0.5 克月岩石上的辛勤钻研;再从 “神五”“神六”飞天,到今天的“嫦娥”奔月……中国人一路走来,沉着而充实。...[详细] 、 ·嫦娥一号,完成既定目标 嫦娥一号, 嫦娥总师欧阳自远称, “嫦娥一号”的任务完成的都非常出色,原定的四个科学目标顺利完成。第一,获得了 月球 0 度到南北纬 70 度之间的全月面图,第二,测定了月球表面的多种元素分布以及所含的矿物。第三,完成了研 究月球内层土壤各个地方的厚度,以此估算月壤中氦-3 的资源量和分布特征。这是我们首次尝试,世界上其他国家 没有做过,我们也较好的完成了这项任务。第四,完成了月球环境探测,了解了月球表面以及空间的数据。
·载人登月尚无时间表,中国仍需努力 载人登月尚无时间表, 嫦娥一号已经完成任务,嫦娥二号也即将升空,但载人登月目前还没有时间表。总师欧阳自远表示, “嫦娥二 号”还将延续“嫦娥一号”的科学目标,对月球表面元素分布、月壤厚度、地月空间环境等做更进一步的科学探测。 对于我国何时能够实现载人登月的问题,欧阳自远指出,首先要完成无人探测阶段,之后才能实施载人登月,否则 就是冒险。我国会认真加快自己的速度,但没有定下具体时间。
· 2011 年我国将发射神八天宫等 20 余颗卫星 ( 船 )
2010 年 12 月 28 日 17:23 人民网我要评论(0) 字号:T|T 人民网北京 12 月 28 日电 (记者赵竹青)2011 年,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将迎来以神舟八号、天宫一号为 代表的二十余颗卫星(船)的高密度发射任务。这是记者在今天下午该院举行的“十大杰出青年”颁奖典礼上获悉 的。 2010 年全年,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顺利完成了以嫦娥二号、北斗二号为代表的 14 颗卫星连续发射成功, 取得了卫星出场和发射“双破十”的历史最好成绩,为”十一五“画上了圆满的句号。2011 年,中国空间技术研究 院将迎来以
神舟八号、天宫一号为代表的二十余颗卫星(船)的高密度发射任务。 颁奖会上,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2010 年发射型号两总代表为“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获得者颁奖,对以 他们为代表的广大研究院青年员工在全年工作中所作出的努力和贡献给予充分肯定。颁奖现场还举行了 2011 年发射 型号青年突击队决战宣誓仪式,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领导向 2011 年发射型号青年突击队授 旗,并通过播放视频短片,表达了全院干部职工征战 2011 年的信心与决心。
·从东方红到嫦娥 毛泽东 : “ 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 早在 50 年代末期,毛泽东就发出了“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从此,我国科学家们就为之辛勤工作。 在“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千里无人烟,风吹石头跑”的戈壁滩,面对恶劣的环境和艰苦的生活,建设者们历 尽千辛万苦,战胜重重困难,终于建成了一个个新的试验场区和测控点站,为卫星发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卫星 临近发射前周总理还指示:在发射场要一丝不苟地进行检查。举国努力之下,东方红一号在 1970 年顺利发射升空, 开创我国航天事业大旗。...[详细] 东方红一号 1970 年 4 月 24 日, 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由此开创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纪元, 使中国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东方红 1 号卫星重 173 千克, 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送入近地点 441 千米、远地点 2368 千米、倾角 68.44 度的椭圆轨道。它测量了卫星工程参数和 空间环境,并进行了轨道测控和《东方红》乐曲的播送。直到今天,东方红一号还运行在轨道之上。 “ 长征 ” 运载火箭 航天事业,最重要的工具就是火箭。中国自 1956 年开始展开现代火箭的研制工作。1964 年 6 月 29 日,中国 自行设计研制的中程火箭试飞成功之后,即着手研制多级火箭,向空间技术进军。经过了五年的艰苦努力,1970 年 4 月 24 日“长征 1 号”运载火箭诞生,首次发射“东方红 1 号”卫星成功。中国航天技术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如今, “长 征”系列火箭已经走向世界,享誉全球,在国际发射市场占有重要一席。... 神舟系列 ·神舟一号发射升空 神舟一号飞船座舱内放置有一个高 1.7 米左右、身着航天服的男性模拟人。 ·神舟五号载人飞行 神舟五号载着杨利伟完成了 21 小时 23 分钟的太空行程,开创中国航天新一页。 ·神六宇航员返回地面 神六航天员从返回舱首次进入轨道舱进行空间科学实验和日常生活活动。 ·神七开创太空行走 中国人的第一次太空行走共进行了 19 分 35 秒。期间,翟志刚与飞船一起飞过了 9165 公里。 · 2003 年 神舟五号载人航天实现 历史将铭记那一刻:2003 年 10 月 15 日 9 时,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21 小时 23 分钟的太 空行程,标志着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继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2005 年 神舟六号尝试太空生活 船,还是那艘“船” ;箭,还是那支“箭” ,从“五”到“六” ,不过一个小小的数字增加,而从神舟五号到神 舟六号,却是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又一大步:飞行人
数从一人到两人,飞行天数从一天到多天…… ·2008 年 神舟七号实现太空行走 神舟七号航天员在完成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并按预定方案进行太空行走后,安全返回神舟七号轨道舱。这 标志着我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取得成功。中国随之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 “ 嫦娥 ” 奔月承载大国千年之梦 “嫦娥”奔月,不仅寄托着国人探秘月宫的渴望,更承载着国人征服苍穹、向往外太空的大国之梦。为了这个 梦想,千百年来,中国人一直在默默地挥汗躬耕。从楼兰敦煌的飞天壁画,到中国近代的鸟人试验;从明朝官员万 户把自己绑在椅子上,点燃椅背上的 47 支火箭,到 29 年前,中国专家欧阳自远在 0.5 克月岩石上的辛勤钻研;再从 “神五”“神六”飞天,到今天的“嫦娥”奔月……中国人一路走来,沉着而充实。...[详细] 、 ·嫦娥一号,完成既定目标 嫦娥一号, 嫦娥总师欧阳自远称, “嫦娥一号”的任务完成的都非常出色,原定的四个科学目标顺利完成。第一,获得了 月球 0 度到南北纬 70 度之间的全月面图,第二,测定了月球表面的多种元素分布以及所含的矿物。第三,完成了研 究月球内层土壤各个地方的厚度,以此估算月壤中氦-3 的资源量和分布特征。这是我们首次尝试,世界上其他国家 没有做过,我们也较好的完成了这项任务。第四,完成了月球环境探测,了解了月球表面以及空间的数据。
·载人登月尚无时间表,中国仍需努力 载人登月尚无时间表, 嫦娥一号已经完成任务,嫦娥二号也即将升空,但载人登月目前还没有时间表。总师欧阳自远表示, “嫦娥二 号”还将延续“嫦娥一号”的科学目标,对月球表面元素分布、月壤厚度、地月空间环境等做更进一步的科学探测。 对于我国何时能够实现载人登月的问题,欧阳自远指出,首先要完成无人探测阶段,之后才能实施载人登月,否则 就是冒险。我国会认真加快自己的速度,但没有定下具体时间。
· 2011 年我国将发射神八天宫等 20 余颗卫星 ( 船 )
2010 年 12 月 28 日 17:23 人民网我要评论(0) 字号:T|T 人民网北京 12 月 28 日电 (记者赵竹青)2011 年,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将迎来以神舟八号、天宫一号为 代表的二十余颗卫星(船)的高密度发射任务。这是记者在今天下午该院举行的“十大杰出青年”颁奖典礼上获悉 的。 2010 年全年,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顺利完成了以嫦娥二号、北斗二号为代表的 14 颗卫星连续发射成功, 取得了卫星出场和发射“双破十”的历史最好成绩,为”十一五“画上了圆满的句号。2011 年,中国空间技术研究 院将迎来以
神舟八号、天宫一号为代表的二十余颗卫星(船)的高密度发射任务。 颁奖会上,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2010 年发射型号两总代表为“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获得者颁奖,对以 他们为代表的广大研究院青年员工在全年工作中所作出的努力和贡献给予充分肯定。颁奖现场还举行了 2011 年发射 型号青年突击队决战宣誓仪式,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领导向 2011 年发射型号青年突击队授 旗,并通过播放视频短片,表达了全院干部职工征战 2011 年的信心与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