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说明书
课题名称: 一种音频功率放大器的设计
学生姓名 俞银冰
学 号 0906063343
二级学院(系) 电气电子工程学院
专 业 应用电子技术
班 级 电子0933
指导教师 梅鲁海
起讫时间: 2011 年 11 月 14 日~ 2012 年 01 月 06 日
一种音频功率放大器的设计
摘 要
音频功率放大器是一个技术已经相当成熟的领域,几十年来,人们为之付出了不懈的努力,无论从线路技术还是元器件方面,乃至于思想认识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本设计主要描述了音频功率放大器的设计思路,硬件电路的调试过程及测试结果。本设计采用OTL功率放大电路用于音频信号的放大,是本电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OTL功放电路由于它不需要变压器就减少了体积和信号的失真。本设计主要由前级电路和功率放大电路两部分组成,前级电路用于音频信号的一级放大,功率放大电路用于音频信号的二级放大,保证信号有足够的功率可以从扬声器输出。
关键词:OTL功率放大电路;前级电路;音频功率放大器;音频信号
Abstract
Audio power amplifier is one of the field,which already has a mature technology. Since a few years,People pay unremitting efforts for it. Both line technology and components,Even thought understanding,People have made great progress. This design mainly described the design ideas of Audio power amplifier,the debugging process of hardware circuit and test results. This design uses the OTL power amplifier for audio signal amplification. This circui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design. OTL power amplifier circuit has no transformer. So it reduces volume and signal distortion. This design mainly has the front stage circuit and a power amplifying circuit. The front stage circuit is the first amplifier of sound signal. Power amplification circuit is the second amplifier of sound signal. It ensures that the signal has sufficient power can be output from the speaker.
Key words:OTL power amplifier circuit;The front stage circuit;Audio power amplifier;Audio signal
目 录
摘 要 ......................................................................................................................... I
第1章 绪论 ............................................................................................................... 1
1.1 引言 .............................................................................................................................. 1
1.2 音频功率放大器的发展.......................................................................................... 2
1.3 本课题设计意义 ....................................................................................................... 3
第2章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 4
2.1 设计要求 ..................................................................................................................... 4
2.1.1 设计依据 ........................................................................................................... 4
2.1.2 基本要求 ........................................................................................................... 4
2.2 设计思路 ..................................................................................................................... 4
2.3 整体框图 ..................................................................................................................... 5
2.4 方案比较与论证 ....................................................................................................... 5
2.4.1 方案一 ................................................................................................................ 5
2.4.2 方案二 ................................................................................................................ 7
2.4.3 方案三 ................................................................................................................ 9
第3章 单元电路设计 ............................................................................................. 11
3.1 前级放大电路的设计 ............................................................................................. 11
3.1.1 负反馈的概念 ................................................................................................. 11
3.1.2 负反馈对放大电路的影响 .......................................................................... 12
3.1.3 前级放大电路对负反馈的应用................................................................. 13
3.2 功率放大电路的设计 ............................................................................................ 13
3.2.1 OTL电路的概念 ........................................................................................... 13
3.2.2 OTL功率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 14
3.2.3 OTL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 ......................................................................... 15
3.2.4 复合管的概念 ................................................................................................ 16
3.2.5 复合管在本设计中的应用 .......................................................................... 17
3.3 总电路的设计 .......................................................................................................... 18
第4章 硬件电路的制作与调试 ............................................................................. 21
4.1 硬件设计 ................................................................................................................... 21
4.2 系统调试主要测量仪器........................................................................................ 21
4.3 系统调试 ................................................................................................................... 22
4.4 误差分析 ................................................................................................................... 22
第5章 结论 ............................................................................................................. 24
参考文献 ..................................................................................................................... 25
致谢 ............................................................................................................................. 26
附件1 元器件清单 .................................................................................................... 27
附件2 硬件电路板 .................................................................................................... 28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随着社会和技术的不断发展,音频功率放大器已经达到一个成熟的阶段。音频功率放大器简称音频功放,它主要用于推动扬声器发声,凡发声的电子产品中都要用到音频功放,比如手机、MP4播放器、笔记本电脑、电视机、音响设备等,给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工作带来了不可替代的方便享受。
利用三极管的电流控制作用或场效应管的电压控制作用将电源的功率转换为按照输入信号变化的电流。因为声音是不同振幅和不同频率的波,即交流信号电流,三极管的集电极电流永远是基极电流的β倍,β是三极管的交流放大倍数,应用这一点,若将小信号注入基极,则集电极流过的电流会等于基极电流的β倍,然后将这个信号用隔直电容隔离出来,就得到了电流(或电压)是原先的β倍的大信号,这现象称为三极管的放大作用。经过不断的电流放大,就完成了功率放大。 常见的功率放大器工作方式有以下几种:A类放大器的主要特点是:放大器的工作点Q设定在负载线的中点附近,晶体管在输入信号的整个周期内均导通。放大器可单管工作,也可以推挽工作。由于放大器工作在特性曲线的线性范围内,所以瞬态失真和交替失真较小。电路简单,调试方便。但效率较低,晶体管功耗大,功率的理论最大值仅有25%,且有较大的非线性失真。由于效率比较低 现在设计基本上不在再使用。
B类放大器的主要特点是:放大器的静态点在(VCC,0)处,当没有信号输入时,输出端几乎不消耗功率。在Vi的正半周期内,Q1导通Q2截止,输出端正半周正弦波:所以必须用两管推挽工作。其特点是效率较高
(78%),但是因放大器有一段工作在非线性区域内,故其缺点是"交越失真"较大。即当信号在-0.6V~ 0.6V之间时,Q1 Q2都无法导通而引起的。所以这类放大器也逐渐被设计师摒弃。
AB类放大器的主要特点是:晶体管的导通时间稍大于半周期,必须用两管推挽工作。可以避免交越失真。交替失真较大,可以抵消偶次谐波失真有效率较高,晶体管功耗较小的特点。
D类(数字音频功率)放大器是一种将输入模拟音频信号或PCM数字信息变换成PWM(脉冲宽度调制)或PDM(脉冲密度调制)的脉冲信号,然后用
PWM或PDM的脉冲信号去控制大功率开关器件通/断音频功率放大器,也称为开关放大器。具有效率高的突出优点。
T类功率放大器的功率输出电路和脉宽调制D类功率放大器相同,功率晶体管也是工作在开关状态,效率和D类功率放大器相当。
音频功率放大器的出现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活力与色彩,它是音响技术领域无法或缺的一部分。有了它,把我们带进了电子产品的有声世界。
1.2 音频功率放大器的发展
回顾一下功率放大器的发展历程,对我们广大音响爱好者来说也许是一件饶有趣味的事情。 音频功率放大器的应用主要是音响技术领域。
音响技术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场效应管四个阶段。
1906年美国人德福雷斯特发明了真空三极管,开创了人类电声技术的先河。1927年贝尔实验室发明了负反馈技术后,使音响技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比较有代表性的如"威廉逊"放大器,较成功地运用了负反馈技术,使放大器的失真度大大降低。至50年代电子管放大器的发展达到了一个高潮时期,各种电子管放大器层出不穷。由于电子管放大器音色甜美、圆润,至今仍为发烧友所偏爱。
60年代晶体管的出现,使广大音响爱好者进入了一个更为广阔的音响天地。晶体管放大器具有细腻动人的音色、较低的失真、较宽的频响及动态范围等特点。
在60年代初,美国首先推出音响技术中的新成员—集成电路。到了70年代初,集成电路以其质优价廉、体积小、功能多等特点,逐步被音响界所认识。发展至今,厚膜音响集成电路、运算放大集成电路被广泛用于音响电路。
70年代的中期,日本生产出第一只场效应功率管。由于场效应功率管同时具有电子管纯厚、甜美的音色,以及动态范围达90dB、THD
80年代,数字功放成为了新一代的宠儿。
1.3 本课题设计意义
随着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音频功率放大器的用途也越来越广泛。许多电子产品都要用到音频功率放大器,诸如音响、电视机、收音机等,均要求放大电路的末级有足够的功率去推动扬声器(喇叭)音圈振动发出声音。这种用于向负载提供足够信号功率的放大电路称为功率放大电路,简称功放。音频功率放大器的作用是将微弱的声音电信号放大为功率或幅度足够大、且与原来信号变化规律一致的信号,即进行不失真的放大。音频功率放大器应用最广的是音响技术领域,用于扬声器的发声,是音响设计与制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本设计音频功率放大器是如今使用非常广泛的一类器件,为电子产品的发声提供了许多的解决方案。本文设计的是一种音频功率放大器,设计中采用了OTL功放作为本课题的主要组成部分,通过前级放大电路与音频功率放大电路的结合,利用两次放大,从而实现音频信号的输出。本设计制作的基本技术指标要求:(1)当输入正弦信号电压有效值为5mv时,在8Ω电阻负载(一端接地)上,输出功率≥5w,输出波形无明显失真。(2)通频带为20Hz~20kHz。
(3)输入电阻为600Ω。(4)尽可能提高功率放大器的整机效率。
本设计音频功率放大器实际上就是对比较小的音频信号进行放大,使其功率增加,然后输出。前级放大主要完成对小信号的放大,使用一个由电阻和电容组成的电路对输入的音频小信号的电压进行放大,得到后一级所需要的输入。后一级主要是对音频进行功率放大,使其能够驱动电阻而得到需要的音频。本设计用到了两个晶体管:NPN、PNP各一支;两管特性一致。组成互补对称式射极输出器。还用到了OTL功率放大器,这些是本设计的核心部分。
新的技术飞跃往往是新材料、新理论、新方法的出现之后产生的,音频功率放大器同样也不会例外。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有理由期待更完美的功率放大器的出现。
第2章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2.1 设计要求
2.1.1 设计依据
(1)与电子电路设计有关的国家和行业法规、技术标准与规范等;
(2)本音频功率放大器设计任务书要求的技术范围。
2.1.2 基本要求
(1)当输入正弦信号电压有效值为5mv时,在8Ω电阻负载(一端接地)上,输出功率≥5w,输出波形无明显失真。
(2)通频带为20Hz~20kHz。
(3)输入电阻为600Ω。
(4)尽可能提高功率放大器的整机效率。
2.2 设计思路
本课题要求设计并制作一个音频功率放大器,要求当输入正弦信号电压有效值为5mv时,在8Ω电阻负载上,输出功率要大于等于5w,输出波形无明显的失真;通频带在20Hz到20kHz之间;输入电阻要求为600Ω;尽可能的提高功率放大器的整机工作效率。根据这些要求,本设计最好采用二级放大来实现音频信号的输出。前级放大主要作用于电压信号的放大,二级放大主要作用于功率的放大。这样的设计能保证音频信号有足够的功率能从扬声器输出。
本课题要求设计一种音频功率放大器,在8Ω电阻负载上输出波形为无明显失真的正弦波。设计中采用分立元件组成音频功率放大器,采用三极管构成一级放大电路,利用NPN和PNP管构成二级放大电路,采用滑动变阻器改变输入电压。
2.3 整体框图
本设计主要通过输入信号源,在一级电路将音频信号的电压放大后,传给二级电路进行音频信号功率的放大,最后通过扬声器输出。本设计要求在8Ω电阻负载上输出波形为无明显失真的正弦波,当输入正弦信号电压有效值为5mv时,输出功率≥5w,尽可能提高功率放大器的整机效率。电路通过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来调节电压,使输出功率随着电压的变化而变化,从而达到本设计的设计指标。系统整体设计框图如图1-1所示。
图2-1 系统整体设计框图示意图
2.4 方案比较与论证
2.4.1 方案一
用LM386组成的OTL功放电路如图1-2所示,信号从③脚同相输入端输入,从⑤脚经耦合电容(220μF)输出。
图1-3为LM386芯片的管脚图,⑦脚可以接电容,作用是作为去耦滤波电容。①脚与⑧脚之间可以接电阻、电容用于调节电路的闭环电压增益。①脚与⑧脚之间接滑动变阻器的话,可以通过改变电阻值,使集成功放的电压放大倍
数发生变化。R值越小,电压增益越大。当需要高增益时,可取变阻器阻值=0。图1-2输出端⑤脚所接10Ω电阻和47nF
电容组成阻抗校正网络,抵消负载中的感抗分量,防止电路自激,有时也可省去不用。
图2-2 LM386
构成的音频功率放大器
图2-3 LM386管脚图
方案一电路的优点:LM386是一种低电压通用型音频集成功率放大器,应用广泛,大大减少了分立元件的使用,供电电压要求比较低,4~12V都可以驱动。
方案一电路的缺点:使用LM386集成块之后,设计要求无法达到,不能通
过二级放大来实现音频信号的输出,可调范围减小,整机效率都可能小降。
2.4.2 方案二
采用TDA2030运算放大器,两个晶体管和一些电容、电阻组成音频功率放大器电路,其原理图如图1-4所示。 TDA2030是德律风根生产的音频功放电路,采用V型5 脚单列直插式塑料封装结构。该集成电路广泛应用于汽车立体声收录音机、中功率音响设备,具有体积小、输出功率大、失真小等特点。并具有内部保护电路。意大利SGS公司、美国RCA公司、日本日立公司、NEC公司等均有同类产品生产,虽然其内部电路略有差异,但引出脚位置及功能均相同,可以互换。1脚是正向输入端 2脚是反向输入端 3脚是负电源输入端 4脚是功率输出端 5脚是正电源输入端。
如图所示,TDA2030运算放大器为电路的驱动级电路,而两个晶体管是为了更好地放大音频信号的功率,保证能从8Ω负载上尽可能小失真的输出。而电容有滤除噪声的功能,减少外界的干扰。而且电路有保护电路,电源可以接到30V。
此电路图是初学者做音频功率放大器的不错选择。
图2-4 TDA2030构成的音频功率放大器
方案二电路的优点:
(1)外接元件非常少;
(2)输出功率大;
(3)采用超小型封装(TO-220),可提高组装密度;
(4)开机冲击极小;
(5)内含各种保护电路,因此工作安全可靠。主要保护电路有:短路保护、热保护、地线偶然开路、电源极性反接(Vsmax=12V)以及负载泄放电压反冲等;
(6)TDA2030无疑是做电脑有源音箱的功率放大部分或小型功放的好元件。
方案二电路的缺点:
(1)TDA2030在市场上有一些伪品,对于初学者在选购元器件时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
(2)TDA2030集成块和普通的晶体管相比价格略高;
(3)此电路中没有用到滑动变阻器,调试时数据的采集会有一些困难。
2.4.3 方案三
采用一些晶体管、电阻和电容构成的音频功率放大器,电路图如图1-5所示。
本电路图主要有前置放大电路和功率放大电路两部分组成。前置放大电路由一些电阻、电容、滑动变阻器、晶体管等元件构成。前置放大电路主要应用了负反馈。负反馈具有提高电路及其增益的稳定性,减少非线性失真,扩展通频带,改变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等功能。
反馈在电子电路中得到广泛应用。正反馈应用于各种振荡电路,用作产生各种波形的信号源;负反馈则是用来改善放大器的性能。
将放大器输出信号(电压或电流)的一部分(或全部),经过一定的电路(称为反馈网络)送回到输入回路,与原来的输入信号(电压或电流)共同控制放大器,这样的作用过程称为反馈。
电路中的负反馈属于电压并联负反馈,R5是反馈元件,它构成反馈网络。在此电路中负反馈的主要作用是改善放大电路的性能,放大音频信号的电压。
功率放大电路主要由各种晶体管、电阻和电容等构成。功率放大电路用的是OTL功放电路,还有NPN复合管和PNP复合管。
OTL电路具有线路简单、效率高等特点,但要采用双电源供电,给使用和维修带来不便。为了克服这一缺点,可采用单电源供电的互补对称电路,这种电路又称为无输出变压器的功放电路,简称OTL电路。NPN、PNP复合管可以对音频信号进行放大,获得很强的信号。
图2-5 分立元件构成的音频功率放大器
方案三电路的优点:此电路全部采用分立元件构成音频功率放大器,应用到了许多模拟电子的知识,能很好的让我回顾学过的知识,锻炼我们分析电路的能力。元器件的价格相对集成块来说比较便宜。
方案三电路的缺点:使用的是30V电源,要求的电压相对较高,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综合以上三种设计方案,方案一不符合设计要求;方案二和方案三都符合设计要求,从各各方面考虑,我决定采用方案三。方案二适用于电子初学者,元器件较少,容易焊接,设计简单,容易弄懂其工作原理。方案三适用于有一定电子基础的人,能很好的培养人对电路的分析能力,工作原理具有多样性,元件价格也便宜,很适合本次设计。
最后,我决定采用方案三的电路作为本课题的研究对象。
第3章 单元电路设计
3.1 前级放大电路的设计
3.1.1 负反馈的概念
本设计的前级放大电路主要运用到了负反馈电路。负反馈放大器的方框图如图3-1所示。反馈放大器由基本放大器和反馈网络两部分组成。
图中A表示开环放大器(也叫基本放大器),F表示反馈网络,Xi表示输入信号(电压或电流),X0表示输出信号,Xf表示反馈信号,Xid表示净输入信号。由图可知:
净输入信号为
Xid=Xi-Xf (方程一) 开环放大倍数(或开环增益)为
A= X0/Xid (方程二) 反馈系数为
F=Xf/ X0 (方程三) 放大器闭环后的闭环增益为
Af = X0/Xi (方程四) 将方程一、方程二、方程三代入方程四,得
Af =A / (1+A F) (方程五) 方程五表明了反馈放大器的增益与开环放大器的放大倍数、反馈系数的关系。
方程五中,若| 1+A F |>1,则| Af |<| A |,说明加入反馈后闭环放大倍数变小
了,这类反馈属于负反馈。
图3-1 负反馈放大器的组成框图
3.1.2 负反馈对放大电路的影响
一、提高电路及其增益的稳定性
直流负反馈稳定直流量,能起到稳定静态(直流)工作点的作用。
假如由于某种原因,放大器增益加大(输入信号不变),使输出信号加大,从而使反馈信号加大。由于负反馈的原因,使净输入信号减小,结果输出信号减小。这样就抑制了输出信号的加大,实际上使得增益保持稳定。电流负反馈稳定输出电流,电压负反馈稳定输出电压。
二、减少非线性失真
由于三极管特性的非线性,当输入信号较大时,就会出现失真,在其输出端得到了正负半周不对称的失真信号。当加入负反馈以后,这种失真可得到改善。其过程如图3-2所示,输出失真波形反馈到输入端与输入信号合成得到上
半周小下半周大的失真波形,经放大后恰好补偿输出失真波形。
图3-2 负反馈减小非线性失真示意图
三、扩展通频带
负反馈电路能扩展通频带。引入负反馈后增益下降,但通频带扩展。对于单RC电路,系统通频带扩展(1+A F)倍。通频带的扩展,意味着频率失真的减少,因此负反馈能减少频率失真。
3.1.3 前级放大电路对负反馈的应用
本设计的前级放大电路应用到的负反馈,电路图如图3-3
所示。
图3-3 前级放大电路对负反馈的应用
3.2 功率放大电路的设计
3.2.1 OTL电路的概念 省去输出变压器的功率放大电路通常称为OTL电路。 其中,OTL 为Output Transformer Less 的缩写。
OTL电路为单端推挽式无输出变压器功率放大电路。通常采用电源供电,从两组串联的输出中点通过电容耦合输出信号。
OTL(Output transformerless )电路是一种没有输出变压器的功率放大电路。过去大功率的功率放大器多采用变压器耦合方式,以解决阻抗变换问题,使电路得到最佳负载值。
但是,这种电路有体积大、笨重、频率特性不好等缺点,目前已较少使用。OTL电路不再用输出变压器,而采用输出电容与负载连接的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使电路轻便、适于电路的集成化,只要输出电容的容量足够大,电路的频率特性也能保证,是目前常见的一种功率放大电路。
它的特点是:采用互补对称电路(NPN、PNP参数一致,互补对称,均为射随组态,串联,中间两管子的射极作为输出),有输出电容,单电源供电,电路轻便可靠。
“两组串联的输出中点”可理解为采用互补对称电路(NPN、PNP参数一致,互补对称,均为射随组态,串联,中间两管子的射极作为输出)。
OTL电路的优点是只需要一组电源供电。缺点是需要能把一组电源变成了两组对称正、负电源的大电容;低频特性差。
3.2.2 OTL功率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如图3-4所示为OTL低频功率放大器。其中由晶体三极管T1组成推动级,T2、T3是一对参数对称的NPN和PNP型晶体三极管,他们组成互补推挽OTL功放电路。由于每一个管子都接成射极输出器形式,因此具有输出电阻低,负载能力强等优点,适合于作功率输出级。T1管工作于甲类状态,它的集电极电流Ic1的一部分流经电位器RW2及二极管D,给T2、T3提供偏压。调节RW2,可以使T2、T3得到适合的静态电流而工作于甲、乙类状态,以克服交越失真。静态时要求输出端中点A的电位UA=1/2UCC,可以通过调节RW1来实现,又由于RW1的一端接在A点,因此在电路中引入直流电压并联负反馈,一方面能够稳定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同时也改善了非线性失真。
图3-4 OTL低频功率放大器
当输入正弦交流信号ui时,经T1放大、倒相后同时作用于T2、T3的基极,
ui的负半周使T2管导通(T3管截止),有电流通过负载RL,同时向电容C0充电,在ui的正半周,T3导通(T2截止),则已充好电的电容器C0起着电源的作用,通
过负载RL放电,这样在RL上就得到完整的正弦波。
C2和R 构成自举电路,用于提高输出电压正半周的幅度,以得到大的动态范围。
3.2.3 OTL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
OTL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
1、最大不失真输出功率Pom
理想情况下,Pom=UCC2/8RL,在实验中可通过测量RL两端的电压有效值,来求得实际的POm=UO2/RL。
2、效率η
η=POm/PE×100%
PE-直流电源供给的平均功率
理想情况下,功率η
算实际效率了。
3、频率响应
当声音功率比正常功率低3dB时,这个功率点称为频率响应的高频截止点和低频截止点。高频截止点与低频截止点之间的频率,即为该设备的频率响应。
4、输入灵敏度
输入灵敏度是指输出最大不失真功率时,输入信号Ui之值。
3.2.4 复合管的概念
输出功率较大的电路,应采用较大功率的功率管。大功率管的电流放大系数β往往较小,且选用特性一致的互补管也比较困难。在实际应用中,往往采用复合管来解决这两个问题。
在一个电子管的壳内装有两个以上电极系统,每个电极系统各自独立通过电子流,实现各自的功能,这种电子管称为复合管。复合管是指用两只或多只三极管按一定规律进行组合,等效成一只三极管,复合管又称达林顿管。复合管的组合方式如图3-5所示。复合管具有如下特点:
(1)复合管的类型取决于前一只管子,即iB向管内流者等效为NPN管,如图3-5中的(a)、(d)所示。iB向管外流者等效为PNP管,如图3-5(b)(c)所示。
(2)复合管的电流放大系数约等于各个管子电流放大系数之积,即β≈β1β2···。
(3)复合管的各管各级电流必须符合电流一致性原则,即各级电流流向必须一致:串接点处电流方向一致,并接点处必须保证总电流为两管输出电流之和。
在实验中,可测量电源供给的平均电流Idc,Max=78.5%。从而求得PE=UCC×Idc,负载上的交流功率已用上述方法求出,因而也就可以计
图3-5 复合管的组合方式
(a)NPN管 (b)PNP管(c)PNP管(d)NPN管
3.2.5 复合管在本设计中的应用
本设计的功率放大电路应用到了复合管,电路图如图3-6所示。
图3-6 复合管在本设计中的应用
3.3 总电路的设计
总电路主要由前置放大电路和功率放大电路两部分组成,电路图如图所示。
3-7
图3-7 总电路电路图
总电路的工作原理如下:根据图3-7,V1组成激励级,它的基极偏压取自于中点电位1/2VCC。Rp引入交直流电压并联负反馈。V2、V4复合成NPN管,V3、V5复合成PNP管,V6给两只复合管提供偏压,以消除交越失真。V6还具有温度补偿作用。R3为V1集电极负载电阻。R7用于减小复合管穿透电流。R9、R10为负反馈电阻,用于稳定工作点和减小失真。C7为输出耦合电容,充当另一组电源。
当V1集电极输出正半周信号电压时,V2、V4导通,V3、V5截止,被放大的正半周信号电流经C7送到负载喇叭上,形成正半周输出电压。同时,C7上被充上VCC/2的电压。
当V1集电极输出负半周信号电压时,V2、V4截止,V3、V5导通。此时,电源VCC不供电,由C7放电提供V3、V5工作所需直流功率,在负载上形成负半周输出电压。它与正半周输出电压合成一个完整的正弦波。
电路中的C2、R6组成具有升压功能的“自举电路”。不接C2时,信号越强,V2、V4导通越充分,K(R9和C7的交点位置)点电位上升越多,将使V2、V4
的正偏电压UBE减小,输出电流也减小,限制了输出功率的提高。在电路中加入C2后,其两端被充上一定的电压值。当正半周信号通过V2、V4使K点电位上升时,G(R3和R6的交点)点电位跟着升高,UG=UK+U C2,UG可高于Vcc,使V2、V4基极电位升高,保证了V2、V4的大电流输出,提高了输出功率。R6为隔离电阻,防止输出信号经电容C2短路到地。这种因C2的作用使G点电位随K点电位升高而上升的方式叫“自举”。具有自举功能的电路叫做自举电路。
第4章 硬件电路的制作与调试
4.1 硬件设计
本设计硬件电路板采用手工焊接,按照图3-7总电路图焊接对应的元器件。在焊接时,将运用到电烙铁、焊锡丝、斜口钳等工具。焊接时,掌握好电烙铁的温度很重要。看清楚元器件的管脚后在进行焊接,做到不漏焊、虚焊。
硬件制作的目的是在原有的理论基础上通过示波器等一些常规的实验仪器来验证电路原理的过程,实现电路设计要求。本设计由前级放大电路和功率放大电路两部分组成。电路板采用单面板,一面用来放置元器件,另一面用于焊接。整个系统的硬件部分调试可分为各个模块调试和逐级联成整体调试,这样确保了调试的成功率。
在音频功率放大器中主要是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输出不同频率的正弦波来满足设计要求。前级电路的调试较为简单,只要测量一下输出电压是否符合驱动要求;功率放大电路的测量较为复杂,含有较多的三极管,对整个电路的影响较大,需要多次测量来获得较为正确的数据。
4.2 系统调试主要测量仪器
如图表4-1是本设计中涉及的硬件调试仪器。
表4-1 硬件调试仪器
4.3 系统调试
电路板焊接完成后,先进行全面的检查。检查无误后,开始进行电路板的有源调试。调试步骤如下:
(1)输出波形的调试:先利用函数信号发生器,将信号设置成电压有效值为5mv正弦波信号,然后连接到μi,将信号送入音频功率放大器。在喇叭的两端通过测试线连接到数字双踪示波器,接通电源后,观察示波器的波形,并记录输出功率的大小,画出波形图。
完成数据的记录后,与设计中要求的数据进行比较,确定硬件电路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通频带的调试:测量放大器通频带,测的是放大器增益随频率变化的情况。在改变输入信号频率时,保持输入信号幅值不变,输出信号幅值的变化正比于增益的变化。
两级放大器的增益是各级放大器增益的乘积,因此两级放大器的通频带比单级放大器的通频带要窄。
在调试时,将函数信号发生器与μi相连,数字双踪示波器接到喇叭的两端。改变输入信号的频率,保持输入信号幅度不变,通过示波器记录下输出信号幅度值。多次测量后,与设计要求数据进行比较。
电路调试完成后,现断开电源,然后整理好仪器,最后对数据进行归纳总结。
4.4 误差分析
本系统涉及的模拟硬件电路较多。前级放大模块和功率放大模块纯属于硬件部分,又属于高频部分。这就导致管脚分布时电容对电路的影响极大。因晶体管的特性参数存在较大差别,所以实际测试结果与理论数据值存在一定的误差。不过在测试硬件电路时反复调整滑动变阻器和电容的具体数值,也可达到理想的结果。
在设计电路时,选用元器件也要有所考虑,尽量减小误差值。当然在焊接电路的过程中,由于焊接工艺的好坏,也会间接影响电路的输出。在焊接电路时避免虚焊,漏焊等状况。
在音频功率放大器的调试中,还会受到外界信号的干扰。这种干扰通常是无法消除的,只能尽可能的较小。
第5章 结论
在为期2个月的毕业设计后,本课题音频功率放大器的设计与制作终于完成。
在这次毕业设计的课题一种音频功率放大器的设计中运用了很多我学过的知识,比如模拟电子,高频电子等专业知识,这次的毕业设计是对我这三年来所学知识的综合考察。通过这次的毕业设计不仅让我对许多知识有了更深的了解,还锻炼了我的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这为我以后步入社会工作奠定了一个基础。
在设计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问题,一开始的设计使自己感到很迷茫不知道该从何入手,甚至都觉得这个课题比想象中的更难。但是后来通过在网上搜索电子资料,且在学校图书馆借到的书本参考资料使我对本设计逐渐有了信心。不过在之后的设计中,即使有了丰富的参考资料,但是还是遇到了许多问题,通过各类方案的比较最终得出了最适合的方案。
本设计音频功率放大器的制作采用的是二级放大然后输出音频信号,电路主要由前级放大电路和功率放大电路两部分组成。本电路的设计综合了模拟电子和高频电子的相关知识,其中有用到负反馈,OTL功放,复合管等专业知识。本设计的要求是输入一定要求的正弦波信号,然后从8Ω负载上输出基本不失真的正弦波音频信号。
在老师的指导和与同学的互相交流下,我得到了很多的帮助。在选择电路图方面花的时间较长,通过各类音频功放电路图的不断比较和计算最终得出了想要的电路图实现了设计的各种功能,达到了设计的要求。确定了音频功放的电路,就可以做之后的一系列的事情了。当然,在之后的设计中,遇到的问题也是很多。例如,参数的计算,元器件的选择,电路的焊接以及电路的调试等等。不过,这些问题也并不构成阻碍,最终都在我的努力和老师的指导下都得到了解决。
不知不觉中,八周的毕业设计已接近尾声了,接下来就是要步入社会投入真正的社会实战中去了,此时我不免有些后悔三年的学习中没有学好哪怕就是一门或是一种使自己终身受用的。这次实践是对自己大学三年所学的一次大检阅,使我明白自己知识还很浅薄,虽然马上要毕业了,但是自己的求学之路还很长,以后更应该在工作中学习,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
参考文献
[1] 陈梓城.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 林春芳. 高频电子线路(第3版)[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3] 王一群. 实用音频功放制作(第1版)[M].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4] 李雄杰. 电子产品维修技术 [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5] 邓肯. 高性能音频功率放大器(第1版)[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6] 陈梓城. 常用电子电路设计与调试 [M].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7] 沈任远、吴勇. 常用电子元器件简明手册 [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8] 黄亚平. 高频电子技术 [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9] 王远.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2版)[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10] 吴立新. 实用电子技术手册 [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致谢
很感谢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每个老师对我的关心和照顾,并且在这段时间里让我也学会了很多的知识。不仅仅只是书本上的,更重要的是让我学会了如何去自学。同时也让我学会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和处事方法,很多很多的东西都让我获益非浅,理论知识学到了,动手能力也得到了加强。每一个学期学校都给我们安排了实训,虽然时间不长却让我们更好的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不但巩固了已学知识还对所学的东西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感谢学校给了我这么多加强个人能力的学习机会,这为我以后走上社会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人人都说机会掌握在自己手中,但有机会却不一定能将他牢牢的握在手心,还需要看你个人能力,否则当最好的机会摆在你面前时也毫无意义。很感谢设计过程中老师的细心指导。每次和老师进行设计问题的交流时,老师都能详细的给我指出问题,帮助我开拓设计思路。设计时间虽只有八周,但在这段时间里老师帮我们解决了很多设计问题。老师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和踏踏实实的精神让我学到了很多。很感谢指导老师在这期间为我们的付出!
现在已接近了大学时代的尾声了,心里有点激动但同时也充满了感激之情。大学生活就要结束了,接下来就是自己去面对自己的人生了。从毕业设计的开题报告、查找资料到完成毕业设计论文,虽只有八周的时间,可在这八周的时间里,通过陌生的课题到熟练的知道课题的意义和设计的原理,每一步都付出了我自己的努力,同时也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帮助。
很感谢老师和同学对我的关心和照顾,本论文能顺利的完成,离不开各位老师、同学和朋友的关心和帮助。感谢我的指导老师梅老师,他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他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
三年寒窗,所收获的不仅仅是愈加丰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阅读、实践中所培养的思维方式、表达能力和广阔视野。很庆幸这些年来我遇到了许多恩师益友,无论在学习上、生活上还是工作上都给予了我无私的帮助和热心的照顾,让我在诸多方面都有所成长。感恩之情难以用语言度量,谨以最朴实的话语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附件1 元器件清单
元器件清单
附件2 硬件电路板
毕业设计说明书
课题名称: 一种音频功率放大器的设计
学生姓名 俞银冰
学 号 0906063343
二级学院(系) 电气电子工程学院
专 业 应用电子技术
班 级 电子0933
指导教师 梅鲁海
起讫时间: 2011 年 11 月 14 日~ 2012 年 01 月 06 日
一种音频功率放大器的设计
摘 要
音频功率放大器是一个技术已经相当成熟的领域,几十年来,人们为之付出了不懈的努力,无论从线路技术还是元器件方面,乃至于思想认识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本设计主要描述了音频功率放大器的设计思路,硬件电路的调试过程及测试结果。本设计采用OTL功率放大电路用于音频信号的放大,是本电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OTL功放电路由于它不需要变压器就减少了体积和信号的失真。本设计主要由前级电路和功率放大电路两部分组成,前级电路用于音频信号的一级放大,功率放大电路用于音频信号的二级放大,保证信号有足够的功率可以从扬声器输出。
关键词:OTL功率放大电路;前级电路;音频功率放大器;音频信号
Abstract
Audio power amplifier is one of the field,which already has a mature technology. Since a few years,People pay unremitting efforts for it. Both line technology and components,Even thought understanding,People have made great progress. This design mainly described the design ideas of Audio power amplifier,the debugging process of hardware circuit and test results. This design uses the OTL power amplifier for audio signal amplification. This circui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design. OTL power amplifier circuit has no transformer. So it reduces volume and signal distortion. This design mainly has the front stage circuit and a power amplifying circuit. The front stage circuit is the first amplifier of sound signal. Power amplification circuit is the second amplifier of sound signal. It ensures that the signal has sufficient power can be output from the speaker.
Key words:OTL power amplifier circuit;The front stage circuit;Audio power amplifier;Audio signal
目 录
摘 要 ......................................................................................................................... I
第1章 绪论 ............................................................................................................... 1
1.1 引言 .............................................................................................................................. 1
1.2 音频功率放大器的发展.......................................................................................... 2
1.3 本课题设计意义 ....................................................................................................... 3
第2章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 4
2.1 设计要求 ..................................................................................................................... 4
2.1.1 设计依据 ........................................................................................................... 4
2.1.2 基本要求 ........................................................................................................... 4
2.2 设计思路 ..................................................................................................................... 4
2.3 整体框图 ..................................................................................................................... 5
2.4 方案比较与论证 ....................................................................................................... 5
2.4.1 方案一 ................................................................................................................ 5
2.4.2 方案二 ................................................................................................................ 7
2.4.3 方案三 ................................................................................................................ 9
第3章 单元电路设计 ............................................................................................. 11
3.1 前级放大电路的设计 ............................................................................................. 11
3.1.1 负反馈的概念 ................................................................................................. 11
3.1.2 负反馈对放大电路的影响 .......................................................................... 12
3.1.3 前级放大电路对负反馈的应用................................................................. 13
3.2 功率放大电路的设计 ............................................................................................ 13
3.2.1 OTL电路的概念 ........................................................................................... 13
3.2.2 OTL功率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 14
3.2.3 OTL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 ......................................................................... 15
3.2.4 复合管的概念 ................................................................................................ 16
3.2.5 复合管在本设计中的应用 .......................................................................... 17
3.3 总电路的设计 .......................................................................................................... 18
第4章 硬件电路的制作与调试 ............................................................................. 21
4.1 硬件设计 ................................................................................................................... 21
4.2 系统调试主要测量仪器........................................................................................ 21
4.3 系统调试 ................................................................................................................... 22
4.4 误差分析 ................................................................................................................... 22
第5章 结论 ............................................................................................................. 24
参考文献 ..................................................................................................................... 25
致谢 ............................................................................................................................. 26
附件1 元器件清单 .................................................................................................... 27
附件2 硬件电路板 .................................................................................................... 28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随着社会和技术的不断发展,音频功率放大器已经达到一个成熟的阶段。音频功率放大器简称音频功放,它主要用于推动扬声器发声,凡发声的电子产品中都要用到音频功放,比如手机、MP4播放器、笔记本电脑、电视机、音响设备等,给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工作带来了不可替代的方便享受。
利用三极管的电流控制作用或场效应管的电压控制作用将电源的功率转换为按照输入信号变化的电流。因为声音是不同振幅和不同频率的波,即交流信号电流,三极管的集电极电流永远是基极电流的β倍,β是三极管的交流放大倍数,应用这一点,若将小信号注入基极,则集电极流过的电流会等于基极电流的β倍,然后将这个信号用隔直电容隔离出来,就得到了电流(或电压)是原先的β倍的大信号,这现象称为三极管的放大作用。经过不断的电流放大,就完成了功率放大。 常见的功率放大器工作方式有以下几种:A类放大器的主要特点是:放大器的工作点Q设定在负载线的中点附近,晶体管在输入信号的整个周期内均导通。放大器可单管工作,也可以推挽工作。由于放大器工作在特性曲线的线性范围内,所以瞬态失真和交替失真较小。电路简单,调试方便。但效率较低,晶体管功耗大,功率的理论最大值仅有25%,且有较大的非线性失真。由于效率比较低 现在设计基本上不在再使用。
B类放大器的主要特点是:放大器的静态点在(VCC,0)处,当没有信号输入时,输出端几乎不消耗功率。在Vi的正半周期内,Q1导通Q2截止,输出端正半周正弦波:所以必须用两管推挽工作。其特点是效率较高
(78%),但是因放大器有一段工作在非线性区域内,故其缺点是"交越失真"较大。即当信号在-0.6V~ 0.6V之间时,Q1 Q2都无法导通而引起的。所以这类放大器也逐渐被设计师摒弃。
AB类放大器的主要特点是:晶体管的导通时间稍大于半周期,必须用两管推挽工作。可以避免交越失真。交替失真较大,可以抵消偶次谐波失真有效率较高,晶体管功耗较小的特点。
D类(数字音频功率)放大器是一种将输入模拟音频信号或PCM数字信息变换成PWM(脉冲宽度调制)或PDM(脉冲密度调制)的脉冲信号,然后用
PWM或PDM的脉冲信号去控制大功率开关器件通/断音频功率放大器,也称为开关放大器。具有效率高的突出优点。
T类功率放大器的功率输出电路和脉宽调制D类功率放大器相同,功率晶体管也是工作在开关状态,效率和D类功率放大器相当。
音频功率放大器的出现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活力与色彩,它是音响技术领域无法或缺的一部分。有了它,把我们带进了电子产品的有声世界。
1.2 音频功率放大器的发展
回顾一下功率放大器的发展历程,对我们广大音响爱好者来说也许是一件饶有趣味的事情。 音频功率放大器的应用主要是音响技术领域。
音响技术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场效应管四个阶段。
1906年美国人德福雷斯特发明了真空三极管,开创了人类电声技术的先河。1927年贝尔实验室发明了负反馈技术后,使音响技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比较有代表性的如"威廉逊"放大器,较成功地运用了负反馈技术,使放大器的失真度大大降低。至50年代电子管放大器的发展达到了一个高潮时期,各种电子管放大器层出不穷。由于电子管放大器音色甜美、圆润,至今仍为发烧友所偏爱。
60年代晶体管的出现,使广大音响爱好者进入了一个更为广阔的音响天地。晶体管放大器具有细腻动人的音色、较低的失真、较宽的频响及动态范围等特点。
在60年代初,美国首先推出音响技术中的新成员—集成电路。到了70年代初,集成电路以其质优价廉、体积小、功能多等特点,逐步被音响界所认识。发展至今,厚膜音响集成电路、运算放大集成电路被广泛用于音响电路。
70年代的中期,日本生产出第一只场效应功率管。由于场效应功率管同时具有电子管纯厚、甜美的音色,以及动态范围达90dB、THD
80年代,数字功放成为了新一代的宠儿。
1.3 本课题设计意义
随着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音频功率放大器的用途也越来越广泛。许多电子产品都要用到音频功率放大器,诸如音响、电视机、收音机等,均要求放大电路的末级有足够的功率去推动扬声器(喇叭)音圈振动发出声音。这种用于向负载提供足够信号功率的放大电路称为功率放大电路,简称功放。音频功率放大器的作用是将微弱的声音电信号放大为功率或幅度足够大、且与原来信号变化规律一致的信号,即进行不失真的放大。音频功率放大器应用最广的是音响技术领域,用于扬声器的发声,是音响设计与制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本设计音频功率放大器是如今使用非常广泛的一类器件,为电子产品的发声提供了许多的解决方案。本文设计的是一种音频功率放大器,设计中采用了OTL功放作为本课题的主要组成部分,通过前级放大电路与音频功率放大电路的结合,利用两次放大,从而实现音频信号的输出。本设计制作的基本技术指标要求:(1)当输入正弦信号电压有效值为5mv时,在8Ω电阻负载(一端接地)上,输出功率≥5w,输出波形无明显失真。(2)通频带为20Hz~20kHz。
(3)输入电阻为600Ω。(4)尽可能提高功率放大器的整机效率。
本设计音频功率放大器实际上就是对比较小的音频信号进行放大,使其功率增加,然后输出。前级放大主要完成对小信号的放大,使用一个由电阻和电容组成的电路对输入的音频小信号的电压进行放大,得到后一级所需要的输入。后一级主要是对音频进行功率放大,使其能够驱动电阻而得到需要的音频。本设计用到了两个晶体管:NPN、PNP各一支;两管特性一致。组成互补对称式射极输出器。还用到了OTL功率放大器,这些是本设计的核心部分。
新的技术飞跃往往是新材料、新理论、新方法的出现之后产生的,音频功率放大器同样也不会例外。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有理由期待更完美的功率放大器的出现。
第2章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2.1 设计要求
2.1.1 设计依据
(1)与电子电路设计有关的国家和行业法规、技术标准与规范等;
(2)本音频功率放大器设计任务书要求的技术范围。
2.1.2 基本要求
(1)当输入正弦信号电压有效值为5mv时,在8Ω电阻负载(一端接地)上,输出功率≥5w,输出波形无明显失真。
(2)通频带为20Hz~20kHz。
(3)输入电阻为600Ω。
(4)尽可能提高功率放大器的整机效率。
2.2 设计思路
本课题要求设计并制作一个音频功率放大器,要求当输入正弦信号电压有效值为5mv时,在8Ω电阻负载上,输出功率要大于等于5w,输出波形无明显的失真;通频带在20Hz到20kHz之间;输入电阻要求为600Ω;尽可能的提高功率放大器的整机工作效率。根据这些要求,本设计最好采用二级放大来实现音频信号的输出。前级放大主要作用于电压信号的放大,二级放大主要作用于功率的放大。这样的设计能保证音频信号有足够的功率能从扬声器输出。
本课题要求设计一种音频功率放大器,在8Ω电阻负载上输出波形为无明显失真的正弦波。设计中采用分立元件组成音频功率放大器,采用三极管构成一级放大电路,利用NPN和PNP管构成二级放大电路,采用滑动变阻器改变输入电压。
2.3 整体框图
本设计主要通过输入信号源,在一级电路将音频信号的电压放大后,传给二级电路进行音频信号功率的放大,最后通过扬声器输出。本设计要求在8Ω电阻负载上输出波形为无明显失真的正弦波,当输入正弦信号电压有效值为5mv时,输出功率≥5w,尽可能提高功率放大器的整机效率。电路通过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来调节电压,使输出功率随着电压的变化而变化,从而达到本设计的设计指标。系统整体设计框图如图1-1所示。
图2-1 系统整体设计框图示意图
2.4 方案比较与论证
2.4.1 方案一
用LM386组成的OTL功放电路如图1-2所示,信号从③脚同相输入端输入,从⑤脚经耦合电容(220μF)输出。
图1-3为LM386芯片的管脚图,⑦脚可以接电容,作用是作为去耦滤波电容。①脚与⑧脚之间可以接电阻、电容用于调节电路的闭环电压增益。①脚与⑧脚之间接滑动变阻器的话,可以通过改变电阻值,使集成功放的电压放大倍
数发生变化。R值越小,电压增益越大。当需要高增益时,可取变阻器阻值=0。图1-2输出端⑤脚所接10Ω电阻和47nF
电容组成阻抗校正网络,抵消负载中的感抗分量,防止电路自激,有时也可省去不用。
图2-2 LM386
构成的音频功率放大器
图2-3 LM386管脚图
方案一电路的优点:LM386是一种低电压通用型音频集成功率放大器,应用广泛,大大减少了分立元件的使用,供电电压要求比较低,4~12V都可以驱动。
方案一电路的缺点:使用LM386集成块之后,设计要求无法达到,不能通
过二级放大来实现音频信号的输出,可调范围减小,整机效率都可能小降。
2.4.2 方案二
采用TDA2030运算放大器,两个晶体管和一些电容、电阻组成音频功率放大器电路,其原理图如图1-4所示。 TDA2030是德律风根生产的音频功放电路,采用V型5 脚单列直插式塑料封装结构。该集成电路广泛应用于汽车立体声收录音机、中功率音响设备,具有体积小、输出功率大、失真小等特点。并具有内部保护电路。意大利SGS公司、美国RCA公司、日本日立公司、NEC公司等均有同类产品生产,虽然其内部电路略有差异,但引出脚位置及功能均相同,可以互换。1脚是正向输入端 2脚是反向输入端 3脚是负电源输入端 4脚是功率输出端 5脚是正电源输入端。
如图所示,TDA2030运算放大器为电路的驱动级电路,而两个晶体管是为了更好地放大音频信号的功率,保证能从8Ω负载上尽可能小失真的输出。而电容有滤除噪声的功能,减少外界的干扰。而且电路有保护电路,电源可以接到30V。
此电路图是初学者做音频功率放大器的不错选择。
图2-4 TDA2030构成的音频功率放大器
方案二电路的优点:
(1)外接元件非常少;
(2)输出功率大;
(3)采用超小型封装(TO-220),可提高组装密度;
(4)开机冲击极小;
(5)内含各种保护电路,因此工作安全可靠。主要保护电路有:短路保护、热保护、地线偶然开路、电源极性反接(Vsmax=12V)以及负载泄放电压反冲等;
(6)TDA2030无疑是做电脑有源音箱的功率放大部分或小型功放的好元件。
方案二电路的缺点:
(1)TDA2030在市场上有一些伪品,对于初学者在选购元器件时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
(2)TDA2030集成块和普通的晶体管相比价格略高;
(3)此电路中没有用到滑动变阻器,调试时数据的采集会有一些困难。
2.4.3 方案三
采用一些晶体管、电阻和电容构成的音频功率放大器,电路图如图1-5所示。
本电路图主要有前置放大电路和功率放大电路两部分组成。前置放大电路由一些电阻、电容、滑动变阻器、晶体管等元件构成。前置放大电路主要应用了负反馈。负反馈具有提高电路及其增益的稳定性,减少非线性失真,扩展通频带,改变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等功能。
反馈在电子电路中得到广泛应用。正反馈应用于各种振荡电路,用作产生各种波形的信号源;负反馈则是用来改善放大器的性能。
将放大器输出信号(电压或电流)的一部分(或全部),经过一定的电路(称为反馈网络)送回到输入回路,与原来的输入信号(电压或电流)共同控制放大器,这样的作用过程称为反馈。
电路中的负反馈属于电压并联负反馈,R5是反馈元件,它构成反馈网络。在此电路中负反馈的主要作用是改善放大电路的性能,放大音频信号的电压。
功率放大电路主要由各种晶体管、电阻和电容等构成。功率放大电路用的是OTL功放电路,还有NPN复合管和PNP复合管。
OTL电路具有线路简单、效率高等特点,但要采用双电源供电,给使用和维修带来不便。为了克服这一缺点,可采用单电源供电的互补对称电路,这种电路又称为无输出变压器的功放电路,简称OTL电路。NPN、PNP复合管可以对音频信号进行放大,获得很强的信号。
图2-5 分立元件构成的音频功率放大器
方案三电路的优点:此电路全部采用分立元件构成音频功率放大器,应用到了许多模拟电子的知识,能很好的让我回顾学过的知识,锻炼我们分析电路的能力。元器件的价格相对集成块来说比较便宜。
方案三电路的缺点:使用的是30V电源,要求的电压相对较高,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综合以上三种设计方案,方案一不符合设计要求;方案二和方案三都符合设计要求,从各各方面考虑,我决定采用方案三。方案二适用于电子初学者,元器件较少,容易焊接,设计简单,容易弄懂其工作原理。方案三适用于有一定电子基础的人,能很好的培养人对电路的分析能力,工作原理具有多样性,元件价格也便宜,很适合本次设计。
最后,我决定采用方案三的电路作为本课题的研究对象。
第3章 单元电路设计
3.1 前级放大电路的设计
3.1.1 负反馈的概念
本设计的前级放大电路主要运用到了负反馈电路。负反馈放大器的方框图如图3-1所示。反馈放大器由基本放大器和反馈网络两部分组成。
图中A表示开环放大器(也叫基本放大器),F表示反馈网络,Xi表示输入信号(电压或电流),X0表示输出信号,Xf表示反馈信号,Xid表示净输入信号。由图可知:
净输入信号为
Xid=Xi-Xf (方程一) 开环放大倍数(或开环增益)为
A= X0/Xid (方程二) 反馈系数为
F=Xf/ X0 (方程三) 放大器闭环后的闭环增益为
Af = X0/Xi (方程四) 将方程一、方程二、方程三代入方程四,得
Af =A / (1+A F) (方程五) 方程五表明了反馈放大器的增益与开环放大器的放大倍数、反馈系数的关系。
方程五中,若| 1+A F |>1,则| Af |<| A |,说明加入反馈后闭环放大倍数变小
了,这类反馈属于负反馈。
图3-1 负反馈放大器的组成框图
3.1.2 负反馈对放大电路的影响
一、提高电路及其增益的稳定性
直流负反馈稳定直流量,能起到稳定静态(直流)工作点的作用。
假如由于某种原因,放大器增益加大(输入信号不变),使输出信号加大,从而使反馈信号加大。由于负反馈的原因,使净输入信号减小,结果输出信号减小。这样就抑制了输出信号的加大,实际上使得增益保持稳定。电流负反馈稳定输出电流,电压负反馈稳定输出电压。
二、减少非线性失真
由于三极管特性的非线性,当输入信号较大时,就会出现失真,在其输出端得到了正负半周不对称的失真信号。当加入负反馈以后,这种失真可得到改善。其过程如图3-2所示,输出失真波形反馈到输入端与输入信号合成得到上
半周小下半周大的失真波形,经放大后恰好补偿输出失真波形。
图3-2 负反馈减小非线性失真示意图
三、扩展通频带
负反馈电路能扩展通频带。引入负反馈后增益下降,但通频带扩展。对于单RC电路,系统通频带扩展(1+A F)倍。通频带的扩展,意味着频率失真的减少,因此负反馈能减少频率失真。
3.1.3 前级放大电路对负反馈的应用
本设计的前级放大电路应用到的负反馈,电路图如图3-3
所示。
图3-3 前级放大电路对负反馈的应用
3.2 功率放大电路的设计
3.2.1 OTL电路的概念 省去输出变压器的功率放大电路通常称为OTL电路。 其中,OTL 为Output Transformer Less 的缩写。
OTL电路为单端推挽式无输出变压器功率放大电路。通常采用电源供电,从两组串联的输出中点通过电容耦合输出信号。
OTL(Output transformerless )电路是一种没有输出变压器的功率放大电路。过去大功率的功率放大器多采用变压器耦合方式,以解决阻抗变换问题,使电路得到最佳负载值。
但是,这种电路有体积大、笨重、频率特性不好等缺点,目前已较少使用。OTL电路不再用输出变压器,而采用输出电容与负载连接的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使电路轻便、适于电路的集成化,只要输出电容的容量足够大,电路的频率特性也能保证,是目前常见的一种功率放大电路。
它的特点是:采用互补对称电路(NPN、PNP参数一致,互补对称,均为射随组态,串联,中间两管子的射极作为输出),有输出电容,单电源供电,电路轻便可靠。
“两组串联的输出中点”可理解为采用互补对称电路(NPN、PNP参数一致,互补对称,均为射随组态,串联,中间两管子的射极作为输出)。
OTL电路的优点是只需要一组电源供电。缺点是需要能把一组电源变成了两组对称正、负电源的大电容;低频特性差。
3.2.2 OTL功率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如图3-4所示为OTL低频功率放大器。其中由晶体三极管T1组成推动级,T2、T3是一对参数对称的NPN和PNP型晶体三极管,他们组成互补推挽OTL功放电路。由于每一个管子都接成射极输出器形式,因此具有输出电阻低,负载能力强等优点,适合于作功率输出级。T1管工作于甲类状态,它的集电极电流Ic1的一部分流经电位器RW2及二极管D,给T2、T3提供偏压。调节RW2,可以使T2、T3得到适合的静态电流而工作于甲、乙类状态,以克服交越失真。静态时要求输出端中点A的电位UA=1/2UCC,可以通过调节RW1来实现,又由于RW1的一端接在A点,因此在电路中引入直流电压并联负反馈,一方面能够稳定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同时也改善了非线性失真。
图3-4 OTL低频功率放大器
当输入正弦交流信号ui时,经T1放大、倒相后同时作用于T2、T3的基极,
ui的负半周使T2管导通(T3管截止),有电流通过负载RL,同时向电容C0充电,在ui的正半周,T3导通(T2截止),则已充好电的电容器C0起着电源的作用,通
过负载RL放电,这样在RL上就得到完整的正弦波。
C2和R 构成自举电路,用于提高输出电压正半周的幅度,以得到大的动态范围。
3.2.3 OTL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
OTL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
1、最大不失真输出功率Pom
理想情况下,Pom=UCC2/8RL,在实验中可通过测量RL两端的电压有效值,来求得实际的POm=UO2/RL。
2、效率η
η=POm/PE×100%
PE-直流电源供给的平均功率
理想情况下,功率η
算实际效率了。
3、频率响应
当声音功率比正常功率低3dB时,这个功率点称为频率响应的高频截止点和低频截止点。高频截止点与低频截止点之间的频率,即为该设备的频率响应。
4、输入灵敏度
输入灵敏度是指输出最大不失真功率时,输入信号Ui之值。
3.2.4 复合管的概念
输出功率较大的电路,应采用较大功率的功率管。大功率管的电流放大系数β往往较小,且选用特性一致的互补管也比较困难。在实际应用中,往往采用复合管来解决这两个问题。
在一个电子管的壳内装有两个以上电极系统,每个电极系统各自独立通过电子流,实现各自的功能,这种电子管称为复合管。复合管是指用两只或多只三极管按一定规律进行组合,等效成一只三极管,复合管又称达林顿管。复合管的组合方式如图3-5所示。复合管具有如下特点:
(1)复合管的类型取决于前一只管子,即iB向管内流者等效为NPN管,如图3-5中的(a)、(d)所示。iB向管外流者等效为PNP管,如图3-5(b)(c)所示。
(2)复合管的电流放大系数约等于各个管子电流放大系数之积,即β≈β1β2···。
(3)复合管的各管各级电流必须符合电流一致性原则,即各级电流流向必须一致:串接点处电流方向一致,并接点处必须保证总电流为两管输出电流之和。
在实验中,可测量电源供给的平均电流Idc,Max=78.5%。从而求得PE=UCC×Idc,负载上的交流功率已用上述方法求出,因而也就可以计
图3-5 复合管的组合方式
(a)NPN管 (b)PNP管(c)PNP管(d)NPN管
3.2.5 复合管在本设计中的应用
本设计的功率放大电路应用到了复合管,电路图如图3-6所示。
图3-6 复合管在本设计中的应用
3.3 总电路的设计
总电路主要由前置放大电路和功率放大电路两部分组成,电路图如图所示。
3-7
图3-7 总电路电路图
总电路的工作原理如下:根据图3-7,V1组成激励级,它的基极偏压取自于中点电位1/2VCC。Rp引入交直流电压并联负反馈。V2、V4复合成NPN管,V3、V5复合成PNP管,V6给两只复合管提供偏压,以消除交越失真。V6还具有温度补偿作用。R3为V1集电极负载电阻。R7用于减小复合管穿透电流。R9、R10为负反馈电阻,用于稳定工作点和减小失真。C7为输出耦合电容,充当另一组电源。
当V1集电极输出正半周信号电压时,V2、V4导通,V3、V5截止,被放大的正半周信号电流经C7送到负载喇叭上,形成正半周输出电压。同时,C7上被充上VCC/2的电压。
当V1集电极输出负半周信号电压时,V2、V4截止,V3、V5导通。此时,电源VCC不供电,由C7放电提供V3、V5工作所需直流功率,在负载上形成负半周输出电压。它与正半周输出电压合成一个完整的正弦波。
电路中的C2、R6组成具有升压功能的“自举电路”。不接C2时,信号越强,V2、V4导通越充分,K(R9和C7的交点位置)点电位上升越多,将使V2、V4
的正偏电压UBE减小,输出电流也减小,限制了输出功率的提高。在电路中加入C2后,其两端被充上一定的电压值。当正半周信号通过V2、V4使K点电位上升时,G(R3和R6的交点)点电位跟着升高,UG=UK+U C2,UG可高于Vcc,使V2、V4基极电位升高,保证了V2、V4的大电流输出,提高了输出功率。R6为隔离电阻,防止输出信号经电容C2短路到地。这种因C2的作用使G点电位随K点电位升高而上升的方式叫“自举”。具有自举功能的电路叫做自举电路。
第4章 硬件电路的制作与调试
4.1 硬件设计
本设计硬件电路板采用手工焊接,按照图3-7总电路图焊接对应的元器件。在焊接时,将运用到电烙铁、焊锡丝、斜口钳等工具。焊接时,掌握好电烙铁的温度很重要。看清楚元器件的管脚后在进行焊接,做到不漏焊、虚焊。
硬件制作的目的是在原有的理论基础上通过示波器等一些常规的实验仪器来验证电路原理的过程,实现电路设计要求。本设计由前级放大电路和功率放大电路两部分组成。电路板采用单面板,一面用来放置元器件,另一面用于焊接。整个系统的硬件部分调试可分为各个模块调试和逐级联成整体调试,这样确保了调试的成功率。
在音频功率放大器中主要是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输出不同频率的正弦波来满足设计要求。前级电路的调试较为简单,只要测量一下输出电压是否符合驱动要求;功率放大电路的测量较为复杂,含有较多的三极管,对整个电路的影响较大,需要多次测量来获得较为正确的数据。
4.2 系统调试主要测量仪器
如图表4-1是本设计中涉及的硬件调试仪器。
表4-1 硬件调试仪器
4.3 系统调试
电路板焊接完成后,先进行全面的检查。检查无误后,开始进行电路板的有源调试。调试步骤如下:
(1)输出波形的调试:先利用函数信号发生器,将信号设置成电压有效值为5mv正弦波信号,然后连接到μi,将信号送入音频功率放大器。在喇叭的两端通过测试线连接到数字双踪示波器,接通电源后,观察示波器的波形,并记录输出功率的大小,画出波形图。
完成数据的记录后,与设计中要求的数据进行比较,确定硬件电路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通频带的调试:测量放大器通频带,测的是放大器增益随频率变化的情况。在改变输入信号频率时,保持输入信号幅值不变,输出信号幅值的变化正比于增益的变化。
两级放大器的增益是各级放大器增益的乘积,因此两级放大器的通频带比单级放大器的通频带要窄。
在调试时,将函数信号发生器与μi相连,数字双踪示波器接到喇叭的两端。改变输入信号的频率,保持输入信号幅度不变,通过示波器记录下输出信号幅度值。多次测量后,与设计要求数据进行比较。
电路调试完成后,现断开电源,然后整理好仪器,最后对数据进行归纳总结。
4.4 误差分析
本系统涉及的模拟硬件电路较多。前级放大模块和功率放大模块纯属于硬件部分,又属于高频部分。这就导致管脚分布时电容对电路的影响极大。因晶体管的特性参数存在较大差别,所以实际测试结果与理论数据值存在一定的误差。不过在测试硬件电路时反复调整滑动变阻器和电容的具体数值,也可达到理想的结果。
在设计电路时,选用元器件也要有所考虑,尽量减小误差值。当然在焊接电路的过程中,由于焊接工艺的好坏,也会间接影响电路的输出。在焊接电路时避免虚焊,漏焊等状况。
在音频功率放大器的调试中,还会受到外界信号的干扰。这种干扰通常是无法消除的,只能尽可能的较小。
第5章 结论
在为期2个月的毕业设计后,本课题音频功率放大器的设计与制作终于完成。
在这次毕业设计的课题一种音频功率放大器的设计中运用了很多我学过的知识,比如模拟电子,高频电子等专业知识,这次的毕业设计是对我这三年来所学知识的综合考察。通过这次的毕业设计不仅让我对许多知识有了更深的了解,还锻炼了我的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这为我以后步入社会工作奠定了一个基础。
在设计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问题,一开始的设计使自己感到很迷茫不知道该从何入手,甚至都觉得这个课题比想象中的更难。但是后来通过在网上搜索电子资料,且在学校图书馆借到的书本参考资料使我对本设计逐渐有了信心。不过在之后的设计中,即使有了丰富的参考资料,但是还是遇到了许多问题,通过各类方案的比较最终得出了最适合的方案。
本设计音频功率放大器的制作采用的是二级放大然后输出音频信号,电路主要由前级放大电路和功率放大电路两部分组成。本电路的设计综合了模拟电子和高频电子的相关知识,其中有用到负反馈,OTL功放,复合管等专业知识。本设计的要求是输入一定要求的正弦波信号,然后从8Ω负载上输出基本不失真的正弦波音频信号。
在老师的指导和与同学的互相交流下,我得到了很多的帮助。在选择电路图方面花的时间较长,通过各类音频功放电路图的不断比较和计算最终得出了想要的电路图实现了设计的各种功能,达到了设计的要求。确定了音频功放的电路,就可以做之后的一系列的事情了。当然,在之后的设计中,遇到的问题也是很多。例如,参数的计算,元器件的选择,电路的焊接以及电路的调试等等。不过,这些问题也并不构成阻碍,最终都在我的努力和老师的指导下都得到了解决。
不知不觉中,八周的毕业设计已接近尾声了,接下来就是要步入社会投入真正的社会实战中去了,此时我不免有些后悔三年的学习中没有学好哪怕就是一门或是一种使自己终身受用的。这次实践是对自己大学三年所学的一次大检阅,使我明白自己知识还很浅薄,虽然马上要毕业了,但是自己的求学之路还很长,以后更应该在工作中学习,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
参考文献
[1] 陈梓城.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 林春芳. 高频电子线路(第3版)[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3] 王一群. 实用音频功放制作(第1版)[M].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4] 李雄杰. 电子产品维修技术 [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5] 邓肯. 高性能音频功率放大器(第1版)[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6] 陈梓城. 常用电子电路设计与调试 [M].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7] 沈任远、吴勇. 常用电子元器件简明手册 [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8] 黄亚平. 高频电子技术 [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9] 王远.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2版)[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10] 吴立新. 实用电子技术手册 [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致谢
很感谢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每个老师对我的关心和照顾,并且在这段时间里让我也学会了很多的知识。不仅仅只是书本上的,更重要的是让我学会了如何去自学。同时也让我学会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和处事方法,很多很多的东西都让我获益非浅,理论知识学到了,动手能力也得到了加强。每一个学期学校都给我们安排了实训,虽然时间不长却让我们更好的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不但巩固了已学知识还对所学的东西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感谢学校给了我这么多加强个人能力的学习机会,这为我以后走上社会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人人都说机会掌握在自己手中,但有机会却不一定能将他牢牢的握在手心,还需要看你个人能力,否则当最好的机会摆在你面前时也毫无意义。很感谢设计过程中老师的细心指导。每次和老师进行设计问题的交流时,老师都能详细的给我指出问题,帮助我开拓设计思路。设计时间虽只有八周,但在这段时间里老师帮我们解决了很多设计问题。老师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和踏踏实实的精神让我学到了很多。很感谢指导老师在这期间为我们的付出!
现在已接近了大学时代的尾声了,心里有点激动但同时也充满了感激之情。大学生活就要结束了,接下来就是自己去面对自己的人生了。从毕业设计的开题报告、查找资料到完成毕业设计论文,虽只有八周的时间,可在这八周的时间里,通过陌生的课题到熟练的知道课题的意义和设计的原理,每一步都付出了我自己的努力,同时也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帮助。
很感谢老师和同学对我的关心和照顾,本论文能顺利的完成,离不开各位老师、同学和朋友的关心和帮助。感谢我的指导老师梅老师,他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他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
三年寒窗,所收获的不仅仅是愈加丰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阅读、实践中所培养的思维方式、表达能力和广阔视野。很庆幸这些年来我遇到了许多恩师益友,无论在学习上、生活上还是工作上都给予了我无私的帮助和热心的照顾,让我在诸多方面都有所成长。感恩之情难以用语言度量,谨以最朴实的话语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附件1 元器件清单
元器件清单
附件2 硬件电路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