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同为一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A、知识目标:知道“天可汗”的由来;了解唐与吐蕃的关系;知道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的事迹。
B、能力培养:通过了解唐代的民族关系,认识唐的国力强盛与当时的民族关系;通过了解文成公主的事迹,认识文成公主在加强汉藏关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C、情感教育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唐代的民族关系,使学生认识到加强民族团结对维护整个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具有极端重要的意义。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是吐蕃的发展及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
难点:唐朝对边疆各民族采取的比较开明的政策
三、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仔细预习所学内容、收集中国少数民族(藏族、维吾尔族、满族、彝族、白族)的风俗习惯准备在课堂上与同学们交流。
2、教师准备:了解学生对中国少数民族的认识水平;准备吐蕃等少数民族的发展历史准备课内拓展,制作白板课件。
四、教学过程:
1.播放歌曲《爱我中华》
师:同学们都知道,今天我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境内共有五十六个民族,大家能说出多少个民族? 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回去查找有关资料了解五十六个民族的情况。下面,这些图片,你能说一说是哪个民族?(逐一展示几个有关民族的图片:藏族、维吾尔族、满族、彝族、白族。) 让学生说出
民族的名称。 请五个学生介绍今天这五个民族的概况。
师:(告诉大家这五个民族在我国唐朝时的称呼。)今天,我们着重学习唐朝与这五个民族的关系
找学生代表读本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任务。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导学案“自主学习”读第5课课文,并用笔在课本上标记清楚,在导学案上记下自己的疑问,在小组内讨论。
探究知识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1.松赞干布是哪一少数民族的首领?他迎娶了唐朝哪一位公主?。这位公主入藏起到了什么作用?
2.观察彩页《步辇图》,哪位同学能发挥自己的想像力,给大家描绘一下当时吐蕃使者求婚的情景。
(让学生自由发挥,讲得好不好,都应热情鼓励,时间允许,可让多个同学从不同角度讲)
师组织生小讨论:松赞干布为什么多次向唐朝求婚?唐太宗为什么同意文成公主远嫁吐蕃?
学生自己阅读金城公主入藏,了解那一段历史。
探究知识二:从哪些事例可以看出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是民族灵活、开明、平等?
2、读材料回答问题: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1) 这里的“中华”指的是什么?
(2) 这里的“夷狄”指得是什么?
这句话是谁说的?他是这样对待“夷狄”的?被“夷狄”称为什么
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巩固本节课的基础知识。
在导学案中记下这节课中我最大的收获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拓展延伸(走进历史,感悟历史)
民族关系问题是我国古代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汉族政权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在某些程度上推动了历史的发展。试列举几例比较有名的民族交往事例分析采取此种措施的原因
五、教学反思
本课是唐的民族关系课,大唐盛世不仅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文学、艺术、外交等方面,也体现在民族关系上。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历史中,学习、理解唐的民族政策,民族关系,民族交往是本节课的重点。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教材,掌握基础知识,搜集文成公主入藏的故事等。这些培养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课堂上,运用了归纳法、比较法、小组合作学习、促使学生积极思考,畅所欲言,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学中设计了分组完成教学任务的方法,每组有规定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组内积极合作完成,然后评出优胜组。这一方法果然奏效,学生很快完成了学习任务 。并且对收集到的文成公主入藏的故事纷纷展示交流,吸引了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整个教学过程,生动活泼,有声有色,图文并茂,体现了新课标、新理念和新技术的完美结合,达到了知、情、意的统一,提高了教学效率,。
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教师可谓想方设法,精心设计。每个环节的衔接与过渡自然得体,恰到好处。从时间分配上看,整堂课时间分配合理,因为唐与突厥、吐蕃的关系是本课的重点,所以活动较多,占时较多。从教师的教态,仪表等方面看,教态自然,仪表得体,语言幽默、风趣不失严谨,板书主要内容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历史是为现实服务的,教学中把唐代少数民族的发展与今天少数民族地区的巨变对比,突出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正确,激发民族自豪感,形成正确的民族观,树立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意识。
《和同为一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A、知识目标:知道“天可汗”的由来;了解唐与吐蕃的关系;知道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的事迹。
B、能力培养:通过了解唐代的民族关系,认识唐的国力强盛与当时的民族关系;通过了解文成公主的事迹,认识文成公主在加强汉藏关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C、情感教育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唐代的民族关系,使学生认识到加强民族团结对维护整个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具有极端重要的意义。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是吐蕃的发展及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
难点:唐朝对边疆各民族采取的比较开明的政策
三、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仔细预习所学内容、收集中国少数民族(藏族、维吾尔族、满族、彝族、白族)的风俗习惯准备在课堂上与同学们交流。
2、教师准备:了解学生对中国少数民族的认识水平;准备吐蕃等少数民族的发展历史准备课内拓展,制作白板课件。
四、教学过程:
1.播放歌曲《爱我中华》
师:同学们都知道,今天我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境内共有五十六个民族,大家能说出多少个民族? 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回去查找有关资料了解五十六个民族的情况。下面,这些图片,你能说一说是哪个民族?(逐一展示几个有关民族的图片:藏族、维吾尔族、满族、彝族、白族。) 让学生说出
民族的名称。 请五个学生介绍今天这五个民族的概况。
师:(告诉大家这五个民族在我国唐朝时的称呼。)今天,我们着重学习唐朝与这五个民族的关系
找学生代表读本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任务。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导学案“自主学习”读第5课课文,并用笔在课本上标记清楚,在导学案上记下自己的疑问,在小组内讨论。
探究知识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1.松赞干布是哪一少数民族的首领?他迎娶了唐朝哪一位公主?。这位公主入藏起到了什么作用?
2.观察彩页《步辇图》,哪位同学能发挥自己的想像力,给大家描绘一下当时吐蕃使者求婚的情景。
(让学生自由发挥,讲得好不好,都应热情鼓励,时间允许,可让多个同学从不同角度讲)
师组织生小讨论:松赞干布为什么多次向唐朝求婚?唐太宗为什么同意文成公主远嫁吐蕃?
学生自己阅读金城公主入藏,了解那一段历史。
探究知识二:从哪些事例可以看出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是民族灵活、开明、平等?
2、读材料回答问题: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1) 这里的“中华”指的是什么?
(2) 这里的“夷狄”指得是什么?
这句话是谁说的?他是这样对待“夷狄”的?被“夷狄”称为什么
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巩固本节课的基础知识。
在导学案中记下这节课中我最大的收获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拓展延伸(走进历史,感悟历史)
民族关系问题是我国古代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汉族政权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在某些程度上推动了历史的发展。试列举几例比较有名的民族交往事例分析采取此种措施的原因
五、教学反思
本课是唐的民族关系课,大唐盛世不仅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文学、艺术、外交等方面,也体现在民族关系上。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历史中,学习、理解唐的民族政策,民族关系,民族交往是本节课的重点。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教材,掌握基础知识,搜集文成公主入藏的故事等。这些培养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课堂上,运用了归纳法、比较法、小组合作学习、促使学生积极思考,畅所欲言,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学中设计了分组完成教学任务的方法,每组有规定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组内积极合作完成,然后评出优胜组。这一方法果然奏效,学生很快完成了学习任务 。并且对收集到的文成公主入藏的故事纷纷展示交流,吸引了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整个教学过程,生动活泼,有声有色,图文并茂,体现了新课标、新理念和新技术的完美结合,达到了知、情、意的统一,提高了教学效率,。
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教师可谓想方设法,精心设计。每个环节的衔接与过渡自然得体,恰到好处。从时间分配上看,整堂课时间分配合理,因为唐与突厥、吐蕃的关系是本课的重点,所以活动较多,占时较多。从教师的教态,仪表等方面看,教态自然,仪表得体,语言幽默、风趣不失严谨,板书主要内容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历史是为现实服务的,教学中把唐代少数民族的发展与今天少数民族地区的巨变对比,突出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正确,激发民族自豪感,形成正确的民族观,树立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