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倾城之恋

浅析《倾城之恋》人物心理

——性格复杂的范柳原

摘要:《倾城之恋》中通过对人物细致的心理描写,揭示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为读者呈现了鲜活的人物形象,如被兄嫂欺压的白流苏,花花公子寻求真爱的范柳原这样两个令人咂舌的男女主人公,小说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心理战更是让读者为之纠结。而本文将通过对男主人公的人物心理分析来一窥传奇作家张爱玲笔下的平凡的灵魂人物。

关键词:《倾城之恋》范柳原 心理特征分析 张爱玲

看过《倾城之恋》的人应该都有一个感觉,小说中的男主人公是一位神秘又极其为人追捧的人物。小说开头就写到在那个先闻其名,不见其人的白公馆里,只是听到徐太太对范柳原“父母双亡”、“家产丰厚”、“至今未婚”的家庭背景的介绍,整个白公馆就对这个“标准夫婿”陷入抢夺之战的暗流。在范柳原正式出场之前,所有人对这个性格古怪,但是条件诱人的花花公子,还是充满好感和觊觎之心的。这也给读者带来了好奇之心,这会是怎样的一个人,难道就是那种留恋于烟花柳巷的为人轻佻的纨绔子弟吗?

一、童年阴影,压抑自我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情感基地,正是家庭带给孩子的不同感受如高兴,快乐,悲伤,痛苦,才让孩子的情感世界渐渐丰富并独立。温暖幸福的家就会传递给孩子温暖幸福的情感,就像著名作家冰心,她终生宣扬着“爱的哲学”;而冷漠冰冷的家就会传递给孩子冷漠孤独的情感,就像传奇作家张爱玲,她经历过的痛苦童年让她极早的感受到世间的炎凉和人情的冷漠,也培养了她极为敏感的情感世界。因此,她笔下的文学世界、小说人物也与她的人生经验有关,与她的情感世界有关。

范柳原的父母是非正式的结合,二人在英国秘密的结婚,婚后因为原配妻子的威胁,范父也不敢将母子两带回国,其母一直带着他在国外生活。生活上范柳原首先是缺少父爱,经常不能与父亲见面;精神上他也时常受到国内亲人们的敌

对。特别是在范父去世后,按照法律由其子女继承财产时,范氏家族极力阻拦范柳原认祖归宗。孤身流落在国外,年龄尚小,生活艰辛,亲人仇视,孤立无援,种种际遇不能不让范柳原失去纯真的热情,泯灭血缘的亲情,进而掩藏自己的真性情,天长日久之后,童年经历的痛苦也就留下了心理阴影,让他在自我的修炼过程中逐渐放弃。然而就算是历经艰辛获得继承权后,范柳原也无法融入到范氏家族之中,“我们四周的那些坏事、坏人”“如果你这是第一次看见他们,你一定看不惯,更难受。我就是这样”“关于我的家乡,我做了好些梦。”“你可以想象到我是多么的失望。我受不了这个打击,不由自主的就往下溜。”人人都关在他们自己的小世界里,任凭你撞破了头也撞不进去。范柳原孤独的在一个应该熟悉的陌生地方滞留着,在自我的状态不能被他人接受之时,范柳原也就完全放弃自我了,他“享受着”父亲留给他的财富,“其实我用不着什么借口呀!我爱玩——我有这个钱,有这个时间,还得去找别的理由?”,这便成为他堂而皇之风流,堕落的宣泄出口,这更形成他无视赚钱不易的父亲的心血,放弃自我,不管仁义道德,不管世俗舆论,纵容本我,满足人最开始的快乐欲望的心理。又“因为人人都对我装假”,所以他也装假,假装生活轻松惬意,假装自己纨绔风流,假装着应付一切假事,以虚伪的心态面对一切他认为虚伪的事。小说中徐太太为了徐先生和范柳原的合作,便热心肠的为三十二岁的范柳原寻亲,意图是想牺牲一个不相干的孤苦的亲戚来巴结他。所以范柳原就选择看电影,看完了也算赴约吧,一场相亲统共没说过三句话,怎能算相亲呢!他做着符合本我的行为,可是心里却在渴望自我的存在。

正是这样的家庭环境,生活环境的不如意,虚假成风,让范柳原从一个稚气天真的孩子转变为一个掩藏内心,戴上假面具,以风流成性,将所有女人看成是他脚底下的泥的花花公子形象为外壳,然后开始着他认为的虚假人生的旅途。他不愿意被世俗的世界同化,却也不得不跳进这大染缸中变成自己所讨厌的样子,他选择放弃自我,来搅浑这大染缸。

二、爱有私心,惧怕婚姻

读完《倾城之恋》许久,仍旧在读者心中留下痕迹的是范柳原与白流苏的爱

情心计。在虚假的大染缸里,突然出现了一朵真实的洁白如雪、盈盈香气的茉莉,就算是被染混浊的范柳原也情不自禁爱上她。爱情来得不容易却又很突然,希望爱情的纯洁不被这漫天的铜臭和虚假玷污,所以范柳原大费周章地布置要让神圣的爱情离自己近一点,再近一点。然而这一段在平凡男女之中发生的不平凡爱情在男女来来往往的试探,猜疑与妥协中让人纠结、让人心累。

白流苏对于范柳原的爱是迟疑的,这源自于她的经济地位和女性自尊。自私的兄嫂榨干了她的财产后就想赶走她,白流苏失去了经济地位。而“一个女人上了男人的当,就该死;女人给当给男人上,那更是淫妇;如果一个女人想给当给男人上而失败了,反而上了人家的当,那是双料的淫恶。”女人得不着异性的爱,也就得不着同性的尊重,白流苏同样有可能失去女性尊重。所以,从一开始,白流苏就决定用她的前途来下注,“如果她输了,她名声扫地,没有资格做五个孩子的后母。如果赌赢了,她可以得到众人虎视眈眈的目的物范柳原,出净她胸中这口气。”这样的女子抱着以谋爱来谋生的态度参与到了范白的爱情之中,然而在这场角逐中,不管输赢,不管结果,范柳原只想知道白流苏有没有爱上他。其实,在久经尘世的理智之中,范柳原非常知道白流苏不爱他,所以当面对自己爱的人而要给与所爱之人想要的婚姻时,范柳原也迟疑了,他是有私心的。他能看出白流苏不同于上流社会那些虚伪的女人,她真实自然,他爱她的真实自然,同样身为资产阶级的他不会让自己吃亏,他也想要白流苏爱他,除了得到肉体,精神恋爱才算是最完美的爱情,所以他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绅士风度,没有越雷池一步,期望着白流苏有朝一日能爱上自己。在他看来爱情不需要婚姻来绑定,“生与死与离别,都是大事,不由我们支配。”生或死都是未知的,两人是否能永远在一起谁也不知道,就像他的父亲一样。从父母的恋爱婚姻之中,范柳原看到了身不由己,看到了父母爱而不得的痛苦。父亲爱母亲,母亲爱父亲,他们结婚了,可是也没能永远在一起。所以婚姻不是爱情的保护锁,锁不住相爱的两个人,更何况两个不相爱的人呢!“你不爱我,你有什么办法,你做得了主么?”所以,范柳原得出了自己的恋爱观,他费尽心思想要白流苏爱上自己,想要获得精神上的恋爱满足。

“我犯不着花了钱娶一个对我毫无感情的人来管束我。”在范柳原心中,婚姻是枷锁,会限制自己的行动,他恐惧婚姻。

两个自私的男女在爱情与婚姻中挣扎,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彼此不能信任,彼此又不能离开。白流苏不理解范柳原的爱情观念,不愿意以不能见人的情妇身份来换取那经济上的靠山;而范柳原私心上期待白流苏能够真心爱他,虽然他深知白流苏的境遇,但是他害怕幸福的同时是欺骗,害怕白流苏只是因为经济的富足而依附自己。可见,两个人相爱很难,就算是门当户对的现代男女相爱也很难,纯粹的真挚的爱情,没有一切私心,没有功利心的爱情也很难达到。

三、战争爆发,“成全”恋人

小说中说“也许就因为要成全她,一个大都市倾覆了。”张爱玲是从白流苏的角度说出了这句话,其实,成全的不只是她,还有范柳原。

在范白的这场波折不平的爱情之中,建立在往日的相处上,再加上战争的来临,城市的摧毁,人们的死去,一切往日珍贵的东西在破坏面前消失殆尽时,白流苏终于学会了爱人,终于放下了心中计较的东西,“在这动荡的世界里,钱财、地产、天长地久的一切,全不可靠了。靠得住的只有她腔子里的这口气,还有睡在她身边的这个人。”此时她才明白那日范柳原在墙根下说的话,“有一天,我们的文明整个的毁掉了,什么都完了......流苏,也许你会对我有一点真心,也许我会对你有一点真心。”只有在文明这样的社会建构毁掉的时候,人们才能放下私心,纯粹的相爱,没有自私邪念的相爱。白流苏不会想到家庭的压力,不会想到经济的贫穷,而只是为范柳原的风仪和魅力所征服;范柳原不会想要为了恋爱而恋爱,用尽心思引诱白流苏正确完整地来爱自己。倾城的这一刻,白流苏只想着身旁有他就好,而范柳原在倾城的这一刻收获了他梦寐以求的爱情,得到了他爱恋的女人,同时他也克服了私心和恐惧,给与心爱的人想要的婚姻。人生无常,生或死都是未知的,两个人能否永远在一起谁也不知道,因此更应该珍惜活着的时光,珍惜两个人在一起的日子,满足爱人的愿望也是让两个人幸福在一起的保护锁,因为她快乐,他也快乐。

婚后的范柳原从不和白流苏闹着玩了,完全把她当作自家人看待。这也真符

合了他的那句话“你是什么样的人,我就拿你当什么样的人看待。”玩笑是假的,可以表现给虚假的人看,却不能在真诚的人面前敷衍,所以在他心爱的真实自然的流苏面前,他不再玩世不恭,不再虚伪假装,他开始对人揭开假面具,打开心房。同样的白流苏在历经几番波折后,收获了爱情,也收获了婚姻。但是爱情只是一刹那的感动,流苏还是有点惆怅,毕竟人的一生很漫长,当混乱归入尘土时,生活的无聊与烦闷又将恢复,那么范白的爱情真能支撑两人携手到老吗?“然而这一刹那够他们在一起和谐地活个十年八年”,由此可见作者张爱玲并没有将二人幸福的爱情生活写到终点,而是给读者展现了充满未知的将来。就像范柳原说的“好像我们自己做得了主似的”,其实是做不了主的。

纵观《倾城之恋》中的人物形象,还真没有一个人物有范柳原这样的复杂,多变,白流苏也只是在黑暗中由沉默到爆发,由被动到主动,由模糊到清晰,又在清晰中惆怅,然而范柳原是在孤独中成长,在痛苦中承担,在迟疑中确定,而又在确定中淡忘。两人的命运在无形中交织,又在无形中解开,白流苏知道范柳原的身不由己,自己也无法弥补挽救,所以《倾城之恋》中的爱情圆满的令人伤感,伤感之处正是在于人物背负了远比爱情更深广沉重的命运。

参考文献:

[1] 《倾城之恋》 张爱玲

[2] 城市与文明陷落背后的爱情——解读张爱玲《倾城之恋》 石青皋 内蒙古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4卷第11期

[3] 《倾城之恋》人物心理特征分析 周萌萌 广州 暨南大学文学院 电影文学文本研究 2010年第10期

[4] 《倾城之恋》鉴赏 李玲 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浅析《倾城之恋》人物心理

——性格复杂的范柳原

摘要:《倾城之恋》中通过对人物细致的心理描写,揭示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为读者呈现了鲜活的人物形象,如被兄嫂欺压的白流苏,花花公子寻求真爱的范柳原这样两个令人咂舌的男女主人公,小说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心理战更是让读者为之纠结。而本文将通过对男主人公的人物心理分析来一窥传奇作家张爱玲笔下的平凡的灵魂人物。

关键词:《倾城之恋》范柳原 心理特征分析 张爱玲

看过《倾城之恋》的人应该都有一个感觉,小说中的男主人公是一位神秘又极其为人追捧的人物。小说开头就写到在那个先闻其名,不见其人的白公馆里,只是听到徐太太对范柳原“父母双亡”、“家产丰厚”、“至今未婚”的家庭背景的介绍,整个白公馆就对这个“标准夫婿”陷入抢夺之战的暗流。在范柳原正式出场之前,所有人对这个性格古怪,但是条件诱人的花花公子,还是充满好感和觊觎之心的。这也给读者带来了好奇之心,这会是怎样的一个人,难道就是那种留恋于烟花柳巷的为人轻佻的纨绔子弟吗?

一、童年阴影,压抑自我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情感基地,正是家庭带给孩子的不同感受如高兴,快乐,悲伤,痛苦,才让孩子的情感世界渐渐丰富并独立。温暖幸福的家就会传递给孩子温暖幸福的情感,就像著名作家冰心,她终生宣扬着“爱的哲学”;而冷漠冰冷的家就会传递给孩子冷漠孤独的情感,就像传奇作家张爱玲,她经历过的痛苦童年让她极早的感受到世间的炎凉和人情的冷漠,也培养了她极为敏感的情感世界。因此,她笔下的文学世界、小说人物也与她的人生经验有关,与她的情感世界有关。

范柳原的父母是非正式的结合,二人在英国秘密的结婚,婚后因为原配妻子的威胁,范父也不敢将母子两带回国,其母一直带着他在国外生活。生活上范柳原首先是缺少父爱,经常不能与父亲见面;精神上他也时常受到国内亲人们的敌

对。特别是在范父去世后,按照法律由其子女继承财产时,范氏家族极力阻拦范柳原认祖归宗。孤身流落在国外,年龄尚小,生活艰辛,亲人仇视,孤立无援,种种际遇不能不让范柳原失去纯真的热情,泯灭血缘的亲情,进而掩藏自己的真性情,天长日久之后,童年经历的痛苦也就留下了心理阴影,让他在自我的修炼过程中逐渐放弃。然而就算是历经艰辛获得继承权后,范柳原也无法融入到范氏家族之中,“我们四周的那些坏事、坏人”“如果你这是第一次看见他们,你一定看不惯,更难受。我就是这样”“关于我的家乡,我做了好些梦。”“你可以想象到我是多么的失望。我受不了这个打击,不由自主的就往下溜。”人人都关在他们自己的小世界里,任凭你撞破了头也撞不进去。范柳原孤独的在一个应该熟悉的陌生地方滞留着,在自我的状态不能被他人接受之时,范柳原也就完全放弃自我了,他“享受着”父亲留给他的财富,“其实我用不着什么借口呀!我爱玩——我有这个钱,有这个时间,还得去找别的理由?”,这便成为他堂而皇之风流,堕落的宣泄出口,这更形成他无视赚钱不易的父亲的心血,放弃自我,不管仁义道德,不管世俗舆论,纵容本我,满足人最开始的快乐欲望的心理。又“因为人人都对我装假”,所以他也装假,假装生活轻松惬意,假装自己纨绔风流,假装着应付一切假事,以虚伪的心态面对一切他认为虚伪的事。小说中徐太太为了徐先生和范柳原的合作,便热心肠的为三十二岁的范柳原寻亲,意图是想牺牲一个不相干的孤苦的亲戚来巴结他。所以范柳原就选择看电影,看完了也算赴约吧,一场相亲统共没说过三句话,怎能算相亲呢!他做着符合本我的行为,可是心里却在渴望自我的存在。

正是这样的家庭环境,生活环境的不如意,虚假成风,让范柳原从一个稚气天真的孩子转变为一个掩藏内心,戴上假面具,以风流成性,将所有女人看成是他脚底下的泥的花花公子形象为外壳,然后开始着他认为的虚假人生的旅途。他不愿意被世俗的世界同化,却也不得不跳进这大染缸中变成自己所讨厌的样子,他选择放弃自我,来搅浑这大染缸。

二、爱有私心,惧怕婚姻

读完《倾城之恋》许久,仍旧在读者心中留下痕迹的是范柳原与白流苏的爱

情心计。在虚假的大染缸里,突然出现了一朵真实的洁白如雪、盈盈香气的茉莉,就算是被染混浊的范柳原也情不自禁爱上她。爱情来得不容易却又很突然,希望爱情的纯洁不被这漫天的铜臭和虚假玷污,所以范柳原大费周章地布置要让神圣的爱情离自己近一点,再近一点。然而这一段在平凡男女之中发生的不平凡爱情在男女来来往往的试探,猜疑与妥协中让人纠结、让人心累。

白流苏对于范柳原的爱是迟疑的,这源自于她的经济地位和女性自尊。自私的兄嫂榨干了她的财产后就想赶走她,白流苏失去了经济地位。而“一个女人上了男人的当,就该死;女人给当给男人上,那更是淫妇;如果一个女人想给当给男人上而失败了,反而上了人家的当,那是双料的淫恶。”女人得不着异性的爱,也就得不着同性的尊重,白流苏同样有可能失去女性尊重。所以,从一开始,白流苏就决定用她的前途来下注,“如果她输了,她名声扫地,没有资格做五个孩子的后母。如果赌赢了,她可以得到众人虎视眈眈的目的物范柳原,出净她胸中这口气。”这样的女子抱着以谋爱来谋生的态度参与到了范白的爱情之中,然而在这场角逐中,不管输赢,不管结果,范柳原只想知道白流苏有没有爱上他。其实,在久经尘世的理智之中,范柳原非常知道白流苏不爱他,所以当面对自己爱的人而要给与所爱之人想要的婚姻时,范柳原也迟疑了,他是有私心的。他能看出白流苏不同于上流社会那些虚伪的女人,她真实自然,他爱她的真实自然,同样身为资产阶级的他不会让自己吃亏,他也想要白流苏爱他,除了得到肉体,精神恋爱才算是最完美的爱情,所以他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绅士风度,没有越雷池一步,期望着白流苏有朝一日能爱上自己。在他看来爱情不需要婚姻来绑定,“生与死与离别,都是大事,不由我们支配。”生或死都是未知的,两人是否能永远在一起谁也不知道,就像他的父亲一样。从父母的恋爱婚姻之中,范柳原看到了身不由己,看到了父母爱而不得的痛苦。父亲爱母亲,母亲爱父亲,他们结婚了,可是也没能永远在一起。所以婚姻不是爱情的保护锁,锁不住相爱的两个人,更何况两个不相爱的人呢!“你不爱我,你有什么办法,你做得了主么?”所以,范柳原得出了自己的恋爱观,他费尽心思想要白流苏爱上自己,想要获得精神上的恋爱满足。

“我犯不着花了钱娶一个对我毫无感情的人来管束我。”在范柳原心中,婚姻是枷锁,会限制自己的行动,他恐惧婚姻。

两个自私的男女在爱情与婚姻中挣扎,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彼此不能信任,彼此又不能离开。白流苏不理解范柳原的爱情观念,不愿意以不能见人的情妇身份来换取那经济上的靠山;而范柳原私心上期待白流苏能够真心爱他,虽然他深知白流苏的境遇,但是他害怕幸福的同时是欺骗,害怕白流苏只是因为经济的富足而依附自己。可见,两个人相爱很难,就算是门当户对的现代男女相爱也很难,纯粹的真挚的爱情,没有一切私心,没有功利心的爱情也很难达到。

三、战争爆发,“成全”恋人

小说中说“也许就因为要成全她,一个大都市倾覆了。”张爱玲是从白流苏的角度说出了这句话,其实,成全的不只是她,还有范柳原。

在范白的这场波折不平的爱情之中,建立在往日的相处上,再加上战争的来临,城市的摧毁,人们的死去,一切往日珍贵的东西在破坏面前消失殆尽时,白流苏终于学会了爱人,终于放下了心中计较的东西,“在这动荡的世界里,钱财、地产、天长地久的一切,全不可靠了。靠得住的只有她腔子里的这口气,还有睡在她身边的这个人。”此时她才明白那日范柳原在墙根下说的话,“有一天,我们的文明整个的毁掉了,什么都完了......流苏,也许你会对我有一点真心,也许我会对你有一点真心。”只有在文明这样的社会建构毁掉的时候,人们才能放下私心,纯粹的相爱,没有自私邪念的相爱。白流苏不会想到家庭的压力,不会想到经济的贫穷,而只是为范柳原的风仪和魅力所征服;范柳原不会想要为了恋爱而恋爱,用尽心思引诱白流苏正确完整地来爱自己。倾城的这一刻,白流苏只想着身旁有他就好,而范柳原在倾城的这一刻收获了他梦寐以求的爱情,得到了他爱恋的女人,同时他也克服了私心和恐惧,给与心爱的人想要的婚姻。人生无常,生或死都是未知的,两个人能否永远在一起谁也不知道,因此更应该珍惜活着的时光,珍惜两个人在一起的日子,满足爱人的愿望也是让两个人幸福在一起的保护锁,因为她快乐,他也快乐。

婚后的范柳原从不和白流苏闹着玩了,完全把她当作自家人看待。这也真符

合了他的那句话“你是什么样的人,我就拿你当什么样的人看待。”玩笑是假的,可以表现给虚假的人看,却不能在真诚的人面前敷衍,所以在他心爱的真实自然的流苏面前,他不再玩世不恭,不再虚伪假装,他开始对人揭开假面具,打开心房。同样的白流苏在历经几番波折后,收获了爱情,也收获了婚姻。但是爱情只是一刹那的感动,流苏还是有点惆怅,毕竟人的一生很漫长,当混乱归入尘土时,生活的无聊与烦闷又将恢复,那么范白的爱情真能支撑两人携手到老吗?“然而这一刹那够他们在一起和谐地活个十年八年”,由此可见作者张爱玲并没有将二人幸福的爱情生活写到终点,而是给读者展现了充满未知的将来。就像范柳原说的“好像我们自己做得了主似的”,其实是做不了主的。

纵观《倾城之恋》中的人物形象,还真没有一个人物有范柳原这样的复杂,多变,白流苏也只是在黑暗中由沉默到爆发,由被动到主动,由模糊到清晰,又在清晰中惆怅,然而范柳原是在孤独中成长,在痛苦中承担,在迟疑中确定,而又在确定中淡忘。两人的命运在无形中交织,又在无形中解开,白流苏知道范柳原的身不由己,自己也无法弥补挽救,所以《倾城之恋》中的爱情圆满的令人伤感,伤感之处正是在于人物背负了远比爱情更深广沉重的命运。

参考文献:

[1] 《倾城之恋》 张爱玲

[2] 城市与文明陷落背后的爱情——解读张爱玲《倾城之恋》 石青皋 内蒙古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4卷第11期

[3] 《倾城之恋》人物心理特征分析 周萌萌 广州 暨南大学文学院 电影文学文本研究 2010年第10期

[4] 《倾城之恋》鉴赏 李玲 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相关内容

  • [倾城之恋]读后感
  • 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读<倾城之恋>有感 张爱玲的一生是坎坷的,她十八岁的时候被父亲关起来,患了痢疾父亲也见死不救.她的第一个丈夫伤了她的心,第二个丈夫在婚前剥夺了她做母亲的权利和乐趣,坚决逼她堕胎,可以说,张爱玲生命中最重要的三个男人都是对不住她的.我觉得这样一个 ...

  • 读张爱玲倾城之恋有感
  • 读张爱玲<倾城之恋>有感 人性还是率真的好--读张爱玲<倾城之恋>有感 2007-10-12 12:13 | (分类:默认分类) 张爱玲的大作<倾城之恋>的名声早就如雷灌耳,我却一直没有仔细阅读过.不是没有机会.而是不想去读,说不清楚是为什么.是害怕张爱玲文字里的 ...

  • 一个矛盾的文本_论张爱玲_倾城之恋_的人物塑造_刘人锋
  • 一个矛盾的文本 ---论张爱玲<倾城之恋>的人物塑造 刘人锋 (湖南女子大学,长沙 湖南 410004) 摘 要:<倾城之恋>是张爱玲的重要作品之一,但是其中的两个主人公白流苏.范柳原在出身.教养.个性等方面存在一些矛盾的地方,是两个失败的人物形象.张爱玲之所以在这篇小说的人 ...

  • 读[倾城之恋]
  • 读<倾城之恋> 题记---爱情是不是人类一个共同的美丽谎言?象皇帝的新衣一样,谁都看不见,但是谁都愿意装作看见了,谁都不肯说出它根本就不存在. 第一次看<倾城之恋>是在初一寒假,看得很纠结,文章到处充满了悲凉.虽然白流苏和范柳原最后因为战争在一起了,但结尾却说"到处 ...

  • 语用学视角下对倾城之恋的对话分析
  • 第11卷第6期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ofLuoheVocationalTechnologyCollege Vol.11No.6 2012年11月Nov.2012 doi:10.3969/j.issn.1671-7864.2012.06.063 语用学视角下对<倾城之恋>的对 ...

  • 读张爱玲的[倾城之恋]随想
  • 读张爱玲的<倾城之恋>随想作者:灵魂downloading 提交日期:2004-4-16 19:56:00 <倾城之恋>出自小说集<传奇>.当小说集出版时,扉页上有作者的题词:"书名叫传奇,目的是在传奇里面寻找普通人,在普通人里寻找传奇."我觉 ...

  • 倾城之恋读后感
  • 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但是在这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谁知道什么是因,什么是果谁知道呢,也许就因为要成全她,一个大都市倾覆了.成千上万的人死去,成千上万的人痛苦着,跟着是惊天动地的大改革„„流苏并不觉得她在历史上的地位有什么微妙之点.她只是笑盈盈地站起身来,将蚊烟香盘踢到桌子底下去". --摘自& ...

  • [倾城之恋]论文
  • <倾城之恋>论文 摘要:<倾城之恋>是张爱玲早期作品之一(<杂志>第11卷6-7期,1943年9-11月,收入<传奇>).这部中篇小说没有<半生缘>迂回的情节,没有<金锁记>时间的跨度,没有<红玫瑰与白玫瑰>纠缠的人 ...

  • 倾城之恋经典语录
  • 一个女人,再好些,得不着异性的爱,也就得不着同性的尊重。女人们就是这一点贱。 柳原道:“有的人善于说话,有的人善于管家,你是善于低头的。”流苏道:“我什么都不会。我是顶无用的人。”柳原笑道:“无用的女人是最最厉害的女人。” 一般的男人,喜欢把好女人教坏了,又喜欢感化坏的女人,使她变为好女人。 *柳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