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个性化发展实践调查报告

一、引言:

新中国以来,中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就是其中之一,从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再到邓小平的"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以及"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而今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不得不承认在教育这一块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在国际学术界都有很高的地位,我们也在为更好的成就努力,希望明天的中国在国际教育领域称雄。但是面对现阶段我们的教育模式,我们不得不说有很大的漏洞,现阶段我们的教育主要以"应试教育"为主,我们必须承认中国在教育界取得的成就可以说大多数都要归功于"应试教育",中国的五千年文明史就是这么过来的,从以前的"科举考试"到现在的"应试教育",贤者担当大任,这是从古自今永久不变的事实。现阶段中国的学生在应试教育的强烈要求下,理论知识可以说是相当扎实的,但是在动手能力这方面却没有国外的强,外国的教育是真正的培养人才,中国所谓的"教育"只不过是教你怎么拿高分,现在的学校大多是只看升学率,谁管你学没学到知识,只在乎以后毕业证上的学校、老师的评语,根本不在乎自己来大学时为了什么,这就是中国为什么没有像牛顿、焦耳等这样伟大的物理学家,更没有几个中国人能过在国际上拿到诺贝尔奖,还有一些极端的学生,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选择自杀,这些想象都说明了中国教育的漏洞,中国太注重应试教育了,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其实个性化发展教育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他完全可以发掘一个人的才能,学生个性化发展,就是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发展,以前那种千篇一律的学习方法以及应试教育是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同样,学习方法更需要找到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一种,这是很重要的,

学习效率低下、无学习兴趣、缺乏学习动力、不求甚解、记不住、厌学等表现,最终导致成绩不佳,除了上 述症状外,往往还伴有注意力不集中、粗心、学习方法不当、情绪不稳定,这都是没有找到适合自己个性发展的学习方法,从而让学习成为很困难的事情,解决这些的方法就是实施个性化发展,促进自己的个性化发展,真正了解自己的优势在哪里,现在网上流行的pssp个性化辅导,专门针对学生的个人情况制定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一对一的教学,我觉得对发现优势,培养兴趣有一定好处,制定符合学生自己的个性化发展,真的很有意义,在结合中国现阶段必不可少的应试教育,我相信一定会取得不错的成就。

个性化发展的意义:大学生个性化发展是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是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的根本要求、是市场经济的呼唤和知识经济的期待、是构建我国和谐社会的需要。个性化发展作为大学生的一种要求和意识,作为一个问题的存在与发展,是由当代社会历史条件和大学生本身的思想基础、成长历程所决定的,但仍然是非理性的、不成熟的,在现实可行性上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以社会为本位的教育,不太注重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问题,常常忽视大学生的合理要求,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近三十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是当代中国社会环境最大最深刻的变化,市场经济强调等价交换、公平竞争;强调个人自由、人人平等;强调各尽其力,各显其能;它更尊重人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因此能更大限度地解放生产力,是更为先进的经济体制。可以肯定,在健康发育的市场经济大潮中,人人都将成为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体,很好的发展个性化,真正成为国家、社会的主人。这是一场伟大的社会变革,面对这一历史性的社会巨变,唤醒人们的主体意识,发展人们的主体能力,造就人们的主体人格已成为当代中国教育的历史使命,对高等教育来说发展大学生个性化更是责无旁贷,目前在大学生中由于缺乏个性化教育而导致思维方式趋同,创新意识淡薄,创造能力低下,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发展大学生个性化,提高全面素质。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调查类型:区域性调查

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

调查方法:抽样调查 问卷调查 间接访问 直接访问

时间安排:第三周开始组建队伍,选择课题,拟定调查方案。拟定方案交老师审核,确定方案可行之后便开始着手调查。十三周向老师反馈调查情况,并向老师咨询后期准备工作。十三周撰写报告,并进行课题答辩。十五周提交调查报告。十六周作课题答辩。

分工:李波负责对周围同学的访问,做下笔录,对访问内容做总结。同时对李勇和敖彬的调查数据进行审查,将遗漏问题及时补上。李波负责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并做下记录,撰写调查问卷;李勇负责在学生当中发布调查报告,保证有效答卷在180份以上,然后把调查数据以截图或其它形式保存下来,最后大家一起讨论并写下调查研究成果。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大学生业余生活调查数据与分析:

1.性别:

问卷整理:男生人数为129人,女士人数为61人。

2.年级:

问卷整理:10级人数为60人,09级人数为90人,08级人数为40人。

3.学习类别:

A:理工 B:文史 C:艺术体育

问卷整理:A人数为90人,B人数为80人,C人数为20人。

4.你选择学习类别是通过哪种渠道?

A:别人介绍 B:自己了解 C:书籍以及网络查询意见 D:其他

问卷整理:A人数为60人,B人数为80人,C人数为40人,D人数为10人。

5.你选择学习类别目的是什么?

A:自己喜欢 B :家人要求 C:就业压力 D:前人之鉴

问卷整理:A人数为100人,B人数为60人,C人数为20人,D人数为十人。

6.你喜欢自己的学习类别吗?

A:不喜欢 B:喜欢 C:不清楚

问卷整理:A人数为80人,B人数为100人,C人数为10人。

7.你选择学习专业是通过哪种渠道?

A:别人介绍 B:自己了解 C:书籍以及网络查询意见 D:其他

问卷整理:A人数为60人,B人数为70人,C人数为58人,D人数为12人。

8.你选择专业目的是什么?

A:自己喜欢 B :家人要求 C:就业压力 D:前人之鉴

问卷整理:A人数为100人,B人数为70人,C人数为18人,D人数为2人。

9.你喜欢自己的专业吗?

A:不喜欢 B:喜欢 C:不清楚

问卷整理:A人数为103人,B人数为80人,C人数为7人。

10:你学习知识主要是通过那些渠道?

A:上课听讲 B:网络教学 C:杂志阅读 D:自学 E:其他

问卷整理:A人数为50人,B人数为30人,C人数为20人,D人数为80人,E人数为10人

11:你认为自主学习有好处吗?

A:有 B:没有 C:因人而定

问卷整理:A人数为109人,B人数为30人,C人数为51人。

11.你赞同应试教育吗?

A:赞同 B:不赞同 C:依环境而定

问卷整理:A人数为90,B人数为89人,C人数为11人

12.你认为应试教育限制个性化发展吗?

A:限制 B:不限制 C:看情况 D:不知道

问卷整理:A人数为99人,B人数为70人,C人数为19人,D人数为2人。

13.你认为学校实施个性化教育有必要吗?

A:有 B:没有 C:依情况而定

问卷整理:A人数为112人,B人数为78人,C人数为10人。

14.个性化发展教育和应试教育,你更喜欢哪种教育方式?

A:个性化发展教育 B:应试教育 C:不知道

问卷整理:A人数为99人,B人数为80人,C人数为11人。

数据整理:

从主客观方面:

总共问卷200份,在贵州大学北校区展开问卷调查,其中有效收回190份,其中有10份为无效或者无收回,有效回收效率为95.0%。通过问卷整理调查人数中男生占的比例为68.4%,女生人数占的比例为32.6%,男生占有的比例约为女生的两倍。调查人数中08级的人数比例为31.2%,09级的人数比例为47.3%,10级的人数比例为21.1%,调查对象中以09级的为主,其次是08级的,人数最少的是10级的。调查人数中理工类的人数比例为47.3%,文史类的人数比例为42.2%,其他的为艺术体育类占有比例为11.0%,调查对象中以理工和文史类的为主,并且他们二者的人数约相等,艺术体育类的人数最少。调查人数中类别选择渠道有31.2%的人是通过别人介绍的,有42.1%的人是通过自己了解来选择的,有21.1%的人是通过书籍以及网络查询意见来选择的,有5.2%的人是通过其他的渠道来选择的,选择之后有42.1%不喜欢他们自己的学习类别,有52.6%的人喜欢当初的选择,有5.2%的人在盲目状态。在选择专业的渠道方面别人介绍,自己了解,书籍以及网络查询意见的调查比例几乎相等,分别为31.5%,36.8%,30.1%,但是自己了解的人数还是约占优势,但是还是有6.3%的人是其他渠道选择了自己现在所学习的专业,专业选择的目的有52.6%的人是自己喜欢的,有36.8%的人是家人要求选择的,还有9.4%的人是为了解决以后的就业压力,还有1.0%的人是追逐前面有经历的前人,选择之后,我们调查发现有54.2%的人不喜欢自己现在的专业,只有42.1%的人喜欢自己所选择的专业,有3.7%的人到目前还不清楚。调查人数当中有26.3%的人通过上课听讲来学习知识的,有15.8%的人是通过网络学习的,有10.5%的人是通过杂志阅读来学习的,其中学习渠道占有最多的是自学,占有比例为42.1%,有5.3%的人是通过其他渠道来学习知识的。有47.4%的人同意应试教育,有47.3%的人不同意应试教育,二者比例几乎一样,有5.7%的人觉得应试教育要以环境而定,在调查中发现,有52.1%的人觉得应试教育限制了个性化的发展,有36.8%的人认为不限制,有10.0%的人认为限制与不限制要看情况,但是还是有1.0%的不知道限制与否,调查中发现有大多数的同学觉得学校实施个性化教育有必要,其中有58.9%的人认为有必要,有41.1%的人觉得没有必要,但是也有0.5%的人认为要依情况而定,由此可见认为有必要的人占领先地位,对个性化发展教育和应试教育的评比,有52.1%的人喜欢个性化发展教育,有42.1%的人喜欢应试教育,但也有5.7%的人处于中间状态,肯于判断喜欢个性化发展教育的人也占领先地位。

学习类别方面:

理工类的比例约要高于文史类的调查人数,其他类的比例是最底的,这跟中国的教育方式有很大的关系,从高中以后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其中就有"

减负"这一措施,这就牵扯到了高中分科问题,学生自愿选择学习类别,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来选择自己觉得合适的类别,其中通过自己了解来选择的人数占的比例最大,他们在选择类别的时候有受到了很多因素的限制,有以后的就业压力,家人的意愿,这些种种因素都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这就导致了有42.1%的人不喜欢他们的学习类别,这是相当大的部分,几乎占了一半。

在学习专业方面:

学生选择自己的专业通过的渠道大多是通过他人介绍,自己了解,咨询,这几方面的的比例大多都相同,但是自己了解来选择占有的比例最大,占有的比例为36.5%,其他两方面的比例也大体差不多,这也可以表明其他方面渠道的选择也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还有就是选择专业的限制因素,有家人因素,有就业压力因素,这些因素也是导致学生个性化发展的不到提高的一个原因,这就是为什么在调查中发现有超过一半达到54.2%的人不喜欢自己的专业,只有不到一半的人喜欢自己的专业,这和前面的学习类别选择的情况差不多,最终都没有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在自主学习方面:

学生在大学阶段学习知识最主要的渠道是通过自学来达到目的的,上课听老师授业知识高中以前的学习方式了,现阶段通过上课学习的比例已经只有26.3%,而自学的比例为42.1%,这说明个性化学习已经占领导地位了、他们认为大学阶段的应试教育只是形式上的学习,目的是拿高分,完全脱离学习知识的主导地位,他们认为大学阶段的应试教育限制了他们的个性化发展,他们的个性化发展在应试教育中得不到很好的发挥,在调查中也发现,有52.1%的人认为应试教育限制了个性化发展,这个数据也说明了另一个问题,为什么有52.0%的人喜欢个性化发展教育,而只有42.1%的人喜欢应试教育,说明还是有超过一半的人喜欢发展的自己的个性化,希望发展自己的个性化,由此在调查中发现有52.1%的人希望学校实施个性化发展教育,来满足学生在大学阶段的学习要求,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满足学生的学习动力,满足学生的应有的学习天分,实现在大学阶段的学习目标。

四、本次调查活动的总结

通过本次实践调查,我们共同认识到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中国现阶段的应试教育制度已经不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的要求,中国的应试教育制度只能满足一部分人的学习需要,还有大部分人的学习要求任然处在危机之中,通过本次实践调查,我们就是为了提出解决问题的一些方法。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人的差异因学习而增大!而不是消除。

上世纪末兴起的旨在提高民族素质和创新精神的"新课标运动",是在看到片面追求升学率带来的教育偏离了人的发展的敝端,和肯定个性发展对于创新精神的重要意义之后的,全民族教育改革运动。

要超脱片面追求升学率很困难,但在正视差异、尊重个性方面,大家都不甘落后,都在进行有益的尝试。理论界也在积极介绍欧美教育尊重、发展孩子个性的方法和原理。毫无疑问,这些尝试、这些介绍为推动我国教育界实现思想方法的转变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很多学校,在正视差异、尊重和发展孩子个性的尝试,取一定效果,孩子们身上体现出的那份灵性和自信,可以确信促进个性化发展的教育方向是正确的。但是孩子们个性张扬的同时,规则意识淡薄,学习效率低下,这不能不令人忧虑。

旁观欧美教育,虽然本人未曾亲眼目睹过他们的家长如何教育孩子,他们的学校如何教育学生,但大量的资料显示:

首先,孩子从小就被当着独立个体来看待,孩子很小就能意识到自己要对自己负责。

第二,社会普遍价值观能够在家庭教育中得以体现。他们的婴儿哺育、幼儿教育、少儿教育、小学教育、直至中学教育是连贯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协调的。 第三,他们让孩子尝试失败从孩子很小就开始了,这一点不仅使孩子很小就意识到有的事情不是自己想做就能做,也使孩子尝试错误从低成本开始。

第四,他们的一些基本的规则贯穿于整个生活之中。这些规则最明显的特点是在体验的基础上逐步生成起来的,孩子明白越守规则越有自由。而我们的社会常常是会哭的孩子多有奶吃,会闹的孩子多得自由。

第五,西方人很多信教,虽然在允许个性张扬的社会中,会做错不少的事情,但他们能够在礼拜的时候忏悔,孩子有机会在忏悔中提升自尊和人格。

我认为这几点是欧美自由、法制社会得以成功的前提,也是他们尊重个性化的教育成功的前提。如果没有这个前提,毫无理性节制的个性就似脱缰的野马,只会给自己和他人造成伤害。

反观我们孩子的学前教育,几乎没有上述基础。近些年来,家长、教师不知不觉中成了对孩子的无限责任者,在这种无限责任的包围中,孩子的独立个体如何得以体现?部分孩子家庭教育还存在缺陷,孩子的人格建康和社会属性的发展滞后。具体表现在自尊、尊重品质的缺乏,自我中心,对同类的同情心比不上对小动物;缺少责任感,只认自己的权利,不知还要有义务,规则意识淡薄。

对比中美教育在起始阶段基础方面的差异、盘点我们的孩子进入学校之前的人格养成,有利于我们的教育取得成功。承认个体差异、促进个性健康发展,我们应该注意现实的前提,应该更加明智!

一、在思想方法层面有明确的原则

1基本规范不能放弃,具有个性化特点的高级规范在个体的体验和反思中启发引导形成。 涉及较重大安全、较严重影响他人、直接影响公共秩序的规范就是基本规范,为数不多但不容折扣。

孩子的校园生活主要是集体活动,如果一个孩子不适应集体生活,或在集体中总是干扰别人,他终将被集体排挤出局,这样的个性既不能激发创造力,也不能带来个人的幸福。这样的个体不被出局,那就更可悲了,集体将被腐蚀、多数成员的权益受到侵害,有悖人性化,没道理。

其它能够体现个人风度、教养、精神、良好品德等的规范是为高级规范。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互动中,捕捉恰当时机引导孩子反思、提升形成高级规范,这就是我们说的事事育人和处处育人。如孩子在课堂上的个性化行为,是个性、幽默?还是搞笑、出风头?分寸的把握属于高级规则。对孩子课堂上的搞笑切不可鼓励,当然绝不轻易打击。课内可给予中性评价和低调处理,课后一定要引导孩子反思当时情境,明白幽默与搞笑的区别,幽默使人喜欢搞笑令人生厌,帮助孩子提高修养,有幽默感的个性才能逐步形成。

2把孩子当作真正独立的个体,而不是把自由、个性当作附设,划出小片空间由他去蹦跶。这不是真正地尊重个性。

孩子的行为选择需要成人的指导,但成人的职责是帮助分析、是参谋,和他一起分析某种行为可能带来的相应后果,然后让他选择自己的行为,自己承担后果。只有能明确预见他承担不了的后果,或会较为严重伤害其自身或他人时,才要制止或拒绝。

3传统教育的问题在于无视人的个性,剥夺个体自由,错不在重视社会属性。因此我们在建构尊重个性的教育模式时,不该放弃社会属性的教育。公共纪律应该大张其鼓地提倡,以育人为目的的责罚制度要理直气壮地建立。我们要避免的是走极端,说人性个性就不敢责罚,强调纪律就剥夺个体自由,这两种倾向都是错误的。

4张扬个性要以对自己的尊重和责任为基础。一个没有自尊、没有责任感的人,不会有

稳定的心态,而良好的个性特征必须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品质。

八年级的++,在成长中出现了心理问题,我把他这段特殊的心理问题称为"恋母情结的异化症",我理解和同情这孩子,也清楚这种心理状态持续下去的恶果。所以多次与孩子谈心开导,表示理解,并明确指出这种状态持续下去很危险,我真为你担心,我们要给你一点强制力来帮你走出这种梦魇,班主任正是在这样帮你!以此配合班主任的工作,孩子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这种帮助,症状在减轻。这正是由上述几个原则导出的合理的个性化教育策略,启示++自己决定接受何种帮助。促进个性发展的教育不可总是摸石头过河,应尽快建构起具有理论指导意义的原则。

二、促进孩子个性化发展有内在的计划性

个体的差异初步体现在才艺、喜好、能力倾向等方面。在人性方面应该趋同或趋近!人性是人在社会中应具有的自尊、尊重,适应社会生活(否则只是一只活着的高级动物),遵从社会生活基本准则,善待同类,有良心等稳定的心理属性。人性是人类不同个体的共性,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每一个体的个性和潜能,这样的个性张扬才有利于个体的自由和成功,有利于人类社会的进步。

个体差异的深层次体现,表现在性格、道德、人格等方面。学生具备基本尊重,具有一定判断能力,具备一定的良性态度之后,可以在道德行为选择方面,逐步放开,形成个体的道德个性和人格特性。

道德选择的意义非常重要,没有道德选择的体验,不可能形成自觉的道德行为?不说慎独这样的道德境界遥不可及,建全的人格都是不可能的。尊重个体、让孩子亲自体验和实践容易做到,但是在孩子的体验中不失时机、特别是有分寸地加以启导,需要有很好的修炼。 例如孩子解决危机的态度和方式就应该有个性化特点。传统教育几乎是规定出机械的办法,由于无视学生的个性化选择,不能真正帮助孩子合理解决危机。帮助孩子获得个性化经验的内在计划性,体现在教师心中有针对不同年龄、性格、背景、条件的个体的指导性意见。当一年级小孩发生冲突后,老师会帮他们分析出谁对谁错,谁错多少,甲打五板、乙打三板;三年级小孩出现类似冲突时,老师就可能和他们一起进行反思、做自我批评;五年级小孩呢?老师可能会让他们合做一件与打架"无关"的事,然后......,而八年级同学发生同样的事时,老师可能会先让他们冷静下来,然后指导他们自己谈判解决。这些都是可能的选择,目的有两个,一是矛盾得以化解,二是孩子获得解决危机的个性化经验和方法。孩子有经验处理一般危机,就可能有办法避免严重危机。

帮助孩子发展专长,确立自身立足于社会的个性化优势也是这样。

老师看似随意的意见和建议,其实是内心深处的智慧策略,这就是内在的计划性。 第三,促进个性发展的教育实践要重过程、重生成

个性化品质的形成过程是自我体验自我建构的过程,绝不只是与众不同那么简单,不是像一只动物区别于另一只动物那样,不是纯粹随机过程,而是有意识、有意义的选育过程。和智慧技能的发展一样,都是建构和生成的过程。

孩子对事物态度的选择,并非全凭自我感觉,而是经过尝试体验、反思筛选的结果,这一过程少不了成人的关注和引导。比如孩子在班集体活动中的角色位置,就是让孩子在体验、体会的过程中逐步确立的。老师还应该创造机会让孩子得到不同的角色体验,为了让孩子有丰富的体验,硬规则不可过多,只有经历丰富的体验过程才逐步具备良好的个性化经验。 承认差异、发展个性的教育,比起以往按标准化方式塑人来,更加光荣艰巨。它需要教师的个性化、创造性工作;更需要知道孩子个性健康发展的前提;需要有智慧和策略。

个性化发展问卷调查

亲爱的同学:你好!

为了了解当代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状况,给教育部门和父母培养二十一世纪人才提出更好的意见,满足更多大学生的发展需求,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动力。

为了得到有力的数据分析,所以面向大学生问卷调查,希望大家为了共同的好处,请认真答卷,谢谢!

调查内容:

1.性别:

2.年级:

3.学习类别:

A:理工 B:文史 C:艺术体育

4.你选择学习类别是通过哪种渠道?

A:别人介绍 B:自己了解 C:书籍以及网络查询意见 D:其他

5.你选择学习类别目的是什么?

A:自己喜欢 B :家人要求 C:就业压力 D:前人之鉴

6.你喜欢自己的学习类别吗?

A:不喜欢 B:喜欢 C:不清楚

7.你选择学习专业是通过哪种渠道?

A:别人介绍 B:自己了解 C:书籍以及网络查询意见 D:其他

8.你选择专业目的是什么?

A:自己喜欢 B :家人要求 C:就业压力 D:前人之鉴

9.你喜欢自己的专业吗?

A:不喜欢 B:喜欢 C:不清楚

10:你学习知识主要是通过那些渠道?

A:上课听讲 B:网络教学 C:杂志阅读 D:其他

11:你认为自主学习有好处吗?

A:有 B:没有 C:因人而定

11.你赞同应试教育吗?

A:赞同 B:不赞同 C:依环境而定

12.你认为应试教育限制个性化发展吗?

A:限制 B:不限制 C:看情况 D:不知道

13.你认为学校实施个性化教育有必要吗?

A:有 B:没有 C:依情况而定

14.个性化发展教育和应试教育,你更喜欢哪种教育方式? A:个性化发展教育 B:应试教育 C:不知道

谢谢大家合作!

一、引言:

新中国以来,中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就是其中之一,从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再到邓小平的"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以及"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而今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不得不承认在教育这一块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在国际学术界都有很高的地位,我们也在为更好的成就努力,希望明天的中国在国际教育领域称雄。但是面对现阶段我们的教育模式,我们不得不说有很大的漏洞,现阶段我们的教育主要以"应试教育"为主,我们必须承认中国在教育界取得的成就可以说大多数都要归功于"应试教育",中国的五千年文明史就是这么过来的,从以前的"科举考试"到现在的"应试教育",贤者担当大任,这是从古自今永久不变的事实。现阶段中国的学生在应试教育的强烈要求下,理论知识可以说是相当扎实的,但是在动手能力这方面却没有国外的强,外国的教育是真正的培养人才,中国所谓的"教育"只不过是教你怎么拿高分,现在的学校大多是只看升学率,谁管你学没学到知识,只在乎以后毕业证上的学校、老师的评语,根本不在乎自己来大学时为了什么,这就是中国为什么没有像牛顿、焦耳等这样伟大的物理学家,更没有几个中国人能过在国际上拿到诺贝尔奖,还有一些极端的学生,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选择自杀,这些想象都说明了中国教育的漏洞,中国太注重应试教育了,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其实个性化发展教育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他完全可以发掘一个人的才能,学生个性化发展,就是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发展,以前那种千篇一律的学习方法以及应试教育是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同样,学习方法更需要找到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一种,这是很重要的,

学习效率低下、无学习兴趣、缺乏学习动力、不求甚解、记不住、厌学等表现,最终导致成绩不佳,除了上 述症状外,往往还伴有注意力不集中、粗心、学习方法不当、情绪不稳定,这都是没有找到适合自己个性发展的学习方法,从而让学习成为很困难的事情,解决这些的方法就是实施个性化发展,促进自己的个性化发展,真正了解自己的优势在哪里,现在网上流行的pssp个性化辅导,专门针对学生的个人情况制定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一对一的教学,我觉得对发现优势,培养兴趣有一定好处,制定符合学生自己的个性化发展,真的很有意义,在结合中国现阶段必不可少的应试教育,我相信一定会取得不错的成就。

个性化发展的意义:大学生个性化发展是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是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的根本要求、是市场经济的呼唤和知识经济的期待、是构建我国和谐社会的需要。个性化发展作为大学生的一种要求和意识,作为一个问题的存在与发展,是由当代社会历史条件和大学生本身的思想基础、成长历程所决定的,但仍然是非理性的、不成熟的,在现实可行性上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以社会为本位的教育,不太注重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问题,常常忽视大学生的合理要求,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近三十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是当代中国社会环境最大最深刻的变化,市场经济强调等价交换、公平竞争;强调个人自由、人人平等;强调各尽其力,各显其能;它更尊重人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因此能更大限度地解放生产力,是更为先进的经济体制。可以肯定,在健康发育的市场经济大潮中,人人都将成为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体,很好的发展个性化,真正成为国家、社会的主人。这是一场伟大的社会变革,面对这一历史性的社会巨变,唤醒人们的主体意识,发展人们的主体能力,造就人们的主体人格已成为当代中国教育的历史使命,对高等教育来说发展大学生个性化更是责无旁贷,目前在大学生中由于缺乏个性化教育而导致思维方式趋同,创新意识淡薄,创造能力低下,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发展大学生个性化,提高全面素质。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调查类型:区域性调查

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

调查方法:抽样调查 问卷调查 间接访问 直接访问

时间安排:第三周开始组建队伍,选择课题,拟定调查方案。拟定方案交老师审核,确定方案可行之后便开始着手调查。十三周向老师反馈调查情况,并向老师咨询后期准备工作。十三周撰写报告,并进行课题答辩。十五周提交调查报告。十六周作课题答辩。

分工:李波负责对周围同学的访问,做下笔录,对访问内容做总结。同时对李勇和敖彬的调查数据进行审查,将遗漏问题及时补上。李波负责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并做下记录,撰写调查问卷;李勇负责在学生当中发布调查报告,保证有效答卷在180份以上,然后把调查数据以截图或其它形式保存下来,最后大家一起讨论并写下调查研究成果。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大学生业余生活调查数据与分析:

1.性别:

问卷整理:男生人数为129人,女士人数为61人。

2.年级:

问卷整理:10级人数为60人,09级人数为90人,08级人数为40人。

3.学习类别:

A:理工 B:文史 C:艺术体育

问卷整理:A人数为90人,B人数为80人,C人数为20人。

4.你选择学习类别是通过哪种渠道?

A:别人介绍 B:自己了解 C:书籍以及网络查询意见 D:其他

问卷整理:A人数为60人,B人数为80人,C人数为40人,D人数为10人。

5.你选择学习类别目的是什么?

A:自己喜欢 B :家人要求 C:就业压力 D:前人之鉴

问卷整理:A人数为100人,B人数为60人,C人数为20人,D人数为十人。

6.你喜欢自己的学习类别吗?

A:不喜欢 B:喜欢 C:不清楚

问卷整理:A人数为80人,B人数为100人,C人数为10人。

7.你选择学习专业是通过哪种渠道?

A:别人介绍 B:自己了解 C:书籍以及网络查询意见 D:其他

问卷整理:A人数为60人,B人数为70人,C人数为58人,D人数为12人。

8.你选择专业目的是什么?

A:自己喜欢 B :家人要求 C:就业压力 D:前人之鉴

问卷整理:A人数为100人,B人数为70人,C人数为18人,D人数为2人。

9.你喜欢自己的专业吗?

A:不喜欢 B:喜欢 C:不清楚

问卷整理:A人数为103人,B人数为80人,C人数为7人。

10:你学习知识主要是通过那些渠道?

A:上课听讲 B:网络教学 C:杂志阅读 D:自学 E:其他

问卷整理:A人数为50人,B人数为30人,C人数为20人,D人数为80人,E人数为10人

11:你认为自主学习有好处吗?

A:有 B:没有 C:因人而定

问卷整理:A人数为109人,B人数为30人,C人数为51人。

11.你赞同应试教育吗?

A:赞同 B:不赞同 C:依环境而定

问卷整理:A人数为90,B人数为89人,C人数为11人

12.你认为应试教育限制个性化发展吗?

A:限制 B:不限制 C:看情况 D:不知道

问卷整理:A人数为99人,B人数为70人,C人数为19人,D人数为2人。

13.你认为学校实施个性化教育有必要吗?

A:有 B:没有 C:依情况而定

问卷整理:A人数为112人,B人数为78人,C人数为10人。

14.个性化发展教育和应试教育,你更喜欢哪种教育方式?

A:个性化发展教育 B:应试教育 C:不知道

问卷整理:A人数为99人,B人数为80人,C人数为11人。

数据整理:

从主客观方面:

总共问卷200份,在贵州大学北校区展开问卷调查,其中有效收回190份,其中有10份为无效或者无收回,有效回收效率为95.0%。通过问卷整理调查人数中男生占的比例为68.4%,女生人数占的比例为32.6%,男生占有的比例约为女生的两倍。调查人数中08级的人数比例为31.2%,09级的人数比例为47.3%,10级的人数比例为21.1%,调查对象中以09级的为主,其次是08级的,人数最少的是10级的。调查人数中理工类的人数比例为47.3%,文史类的人数比例为42.2%,其他的为艺术体育类占有比例为11.0%,调查对象中以理工和文史类的为主,并且他们二者的人数约相等,艺术体育类的人数最少。调查人数中类别选择渠道有31.2%的人是通过别人介绍的,有42.1%的人是通过自己了解来选择的,有21.1%的人是通过书籍以及网络查询意见来选择的,有5.2%的人是通过其他的渠道来选择的,选择之后有42.1%不喜欢他们自己的学习类别,有52.6%的人喜欢当初的选择,有5.2%的人在盲目状态。在选择专业的渠道方面别人介绍,自己了解,书籍以及网络查询意见的调查比例几乎相等,分别为31.5%,36.8%,30.1%,但是自己了解的人数还是约占优势,但是还是有6.3%的人是其他渠道选择了自己现在所学习的专业,专业选择的目的有52.6%的人是自己喜欢的,有36.8%的人是家人要求选择的,还有9.4%的人是为了解决以后的就业压力,还有1.0%的人是追逐前面有经历的前人,选择之后,我们调查发现有54.2%的人不喜欢自己现在的专业,只有42.1%的人喜欢自己所选择的专业,有3.7%的人到目前还不清楚。调查人数当中有26.3%的人通过上课听讲来学习知识的,有15.8%的人是通过网络学习的,有10.5%的人是通过杂志阅读来学习的,其中学习渠道占有最多的是自学,占有比例为42.1%,有5.3%的人是通过其他渠道来学习知识的。有47.4%的人同意应试教育,有47.3%的人不同意应试教育,二者比例几乎一样,有5.7%的人觉得应试教育要以环境而定,在调查中发现,有52.1%的人觉得应试教育限制了个性化的发展,有36.8%的人认为不限制,有10.0%的人认为限制与不限制要看情况,但是还是有1.0%的不知道限制与否,调查中发现有大多数的同学觉得学校实施个性化教育有必要,其中有58.9%的人认为有必要,有41.1%的人觉得没有必要,但是也有0.5%的人认为要依情况而定,由此可见认为有必要的人占领先地位,对个性化发展教育和应试教育的评比,有52.1%的人喜欢个性化发展教育,有42.1%的人喜欢应试教育,但也有5.7%的人处于中间状态,肯于判断喜欢个性化发展教育的人也占领先地位。

学习类别方面:

理工类的比例约要高于文史类的调查人数,其他类的比例是最底的,这跟中国的教育方式有很大的关系,从高中以后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其中就有"

减负"这一措施,这就牵扯到了高中分科问题,学生自愿选择学习类别,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来选择自己觉得合适的类别,其中通过自己了解来选择的人数占的比例最大,他们在选择类别的时候有受到了很多因素的限制,有以后的就业压力,家人的意愿,这些种种因素都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这就导致了有42.1%的人不喜欢他们的学习类别,这是相当大的部分,几乎占了一半。

在学习专业方面:

学生选择自己的专业通过的渠道大多是通过他人介绍,自己了解,咨询,这几方面的的比例大多都相同,但是自己了解来选择占有的比例最大,占有的比例为36.5%,其他两方面的比例也大体差不多,这也可以表明其他方面渠道的选择也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还有就是选择专业的限制因素,有家人因素,有就业压力因素,这些因素也是导致学生个性化发展的不到提高的一个原因,这就是为什么在调查中发现有超过一半达到54.2%的人不喜欢自己的专业,只有不到一半的人喜欢自己的专业,这和前面的学习类别选择的情况差不多,最终都没有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在自主学习方面:

学生在大学阶段学习知识最主要的渠道是通过自学来达到目的的,上课听老师授业知识高中以前的学习方式了,现阶段通过上课学习的比例已经只有26.3%,而自学的比例为42.1%,这说明个性化学习已经占领导地位了、他们认为大学阶段的应试教育只是形式上的学习,目的是拿高分,完全脱离学习知识的主导地位,他们认为大学阶段的应试教育限制了他们的个性化发展,他们的个性化发展在应试教育中得不到很好的发挥,在调查中也发现,有52.1%的人认为应试教育限制了个性化发展,这个数据也说明了另一个问题,为什么有52.0%的人喜欢个性化发展教育,而只有42.1%的人喜欢应试教育,说明还是有超过一半的人喜欢发展的自己的个性化,希望发展自己的个性化,由此在调查中发现有52.1%的人希望学校实施个性化发展教育,来满足学生在大学阶段的学习要求,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满足学生的学习动力,满足学生的应有的学习天分,实现在大学阶段的学习目标。

四、本次调查活动的总结

通过本次实践调查,我们共同认识到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中国现阶段的应试教育制度已经不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的要求,中国的应试教育制度只能满足一部分人的学习需要,还有大部分人的学习要求任然处在危机之中,通过本次实践调查,我们就是为了提出解决问题的一些方法。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人的差异因学习而增大!而不是消除。

上世纪末兴起的旨在提高民族素质和创新精神的"新课标运动",是在看到片面追求升学率带来的教育偏离了人的发展的敝端,和肯定个性发展对于创新精神的重要意义之后的,全民族教育改革运动。

要超脱片面追求升学率很困难,但在正视差异、尊重个性方面,大家都不甘落后,都在进行有益的尝试。理论界也在积极介绍欧美教育尊重、发展孩子个性的方法和原理。毫无疑问,这些尝试、这些介绍为推动我国教育界实现思想方法的转变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很多学校,在正视差异、尊重和发展孩子个性的尝试,取一定效果,孩子们身上体现出的那份灵性和自信,可以确信促进个性化发展的教育方向是正确的。但是孩子们个性张扬的同时,规则意识淡薄,学习效率低下,这不能不令人忧虑。

旁观欧美教育,虽然本人未曾亲眼目睹过他们的家长如何教育孩子,他们的学校如何教育学生,但大量的资料显示:

首先,孩子从小就被当着独立个体来看待,孩子很小就能意识到自己要对自己负责。

第二,社会普遍价值观能够在家庭教育中得以体现。他们的婴儿哺育、幼儿教育、少儿教育、小学教育、直至中学教育是连贯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协调的。 第三,他们让孩子尝试失败从孩子很小就开始了,这一点不仅使孩子很小就意识到有的事情不是自己想做就能做,也使孩子尝试错误从低成本开始。

第四,他们的一些基本的规则贯穿于整个生活之中。这些规则最明显的特点是在体验的基础上逐步生成起来的,孩子明白越守规则越有自由。而我们的社会常常是会哭的孩子多有奶吃,会闹的孩子多得自由。

第五,西方人很多信教,虽然在允许个性张扬的社会中,会做错不少的事情,但他们能够在礼拜的时候忏悔,孩子有机会在忏悔中提升自尊和人格。

我认为这几点是欧美自由、法制社会得以成功的前提,也是他们尊重个性化的教育成功的前提。如果没有这个前提,毫无理性节制的个性就似脱缰的野马,只会给自己和他人造成伤害。

反观我们孩子的学前教育,几乎没有上述基础。近些年来,家长、教师不知不觉中成了对孩子的无限责任者,在这种无限责任的包围中,孩子的独立个体如何得以体现?部分孩子家庭教育还存在缺陷,孩子的人格建康和社会属性的发展滞后。具体表现在自尊、尊重品质的缺乏,自我中心,对同类的同情心比不上对小动物;缺少责任感,只认自己的权利,不知还要有义务,规则意识淡薄。

对比中美教育在起始阶段基础方面的差异、盘点我们的孩子进入学校之前的人格养成,有利于我们的教育取得成功。承认个体差异、促进个性健康发展,我们应该注意现实的前提,应该更加明智!

一、在思想方法层面有明确的原则

1基本规范不能放弃,具有个性化特点的高级规范在个体的体验和反思中启发引导形成。 涉及较重大安全、较严重影响他人、直接影响公共秩序的规范就是基本规范,为数不多但不容折扣。

孩子的校园生活主要是集体活动,如果一个孩子不适应集体生活,或在集体中总是干扰别人,他终将被集体排挤出局,这样的个性既不能激发创造力,也不能带来个人的幸福。这样的个体不被出局,那就更可悲了,集体将被腐蚀、多数成员的权益受到侵害,有悖人性化,没道理。

其它能够体现个人风度、教养、精神、良好品德等的规范是为高级规范。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互动中,捕捉恰当时机引导孩子反思、提升形成高级规范,这就是我们说的事事育人和处处育人。如孩子在课堂上的个性化行为,是个性、幽默?还是搞笑、出风头?分寸的把握属于高级规则。对孩子课堂上的搞笑切不可鼓励,当然绝不轻易打击。课内可给予中性评价和低调处理,课后一定要引导孩子反思当时情境,明白幽默与搞笑的区别,幽默使人喜欢搞笑令人生厌,帮助孩子提高修养,有幽默感的个性才能逐步形成。

2把孩子当作真正独立的个体,而不是把自由、个性当作附设,划出小片空间由他去蹦跶。这不是真正地尊重个性。

孩子的行为选择需要成人的指导,但成人的职责是帮助分析、是参谋,和他一起分析某种行为可能带来的相应后果,然后让他选择自己的行为,自己承担后果。只有能明确预见他承担不了的后果,或会较为严重伤害其自身或他人时,才要制止或拒绝。

3传统教育的问题在于无视人的个性,剥夺个体自由,错不在重视社会属性。因此我们在建构尊重个性的教育模式时,不该放弃社会属性的教育。公共纪律应该大张其鼓地提倡,以育人为目的的责罚制度要理直气壮地建立。我们要避免的是走极端,说人性个性就不敢责罚,强调纪律就剥夺个体自由,这两种倾向都是错误的。

4张扬个性要以对自己的尊重和责任为基础。一个没有自尊、没有责任感的人,不会有

稳定的心态,而良好的个性特征必须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品质。

八年级的++,在成长中出现了心理问题,我把他这段特殊的心理问题称为"恋母情结的异化症",我理解和同情这孩子,也清楚这种心理状态持续下去的恶果。所以多次与孩子谈心开导,表示理解,并明确指出这种状态持续下去很危险,我真为你担心,我们要给你一点强制力来帮你走出这种梦魇,班主任正是在这样帮你!以此配合班主任的工作,孩子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这种帮助,症状在减轻。这正是由上述几个原则导出的合理的个性化教育策略,启示++自己决定接受何种帮助。促进个性发展的教育不可总是摸石头过河,应尽快建构起具有理论指导意义的原则。

二、促进孩子个性化发展有内在的计划性

个体的差异初步体现在才艺、喜好、能力倾向等方面。在人性方面应该趋同或趋近!人性是人在社会中应具有的自尊、尊重,适应社会生活(否则只是一只活着的高级动物),遵从社会生活基本准则,善待同类,有良心等稳定的心理属性。人性是人类不同个体的共性,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每一个体的个性和潜能,这样的个性张扬才有利于个体的自由和成功,有利于人类社会的进步。

个体差异的深层次体现,表现在性格、道德、人格等方面。学生具备基本尊重,具有一定判断能力,具备一定的良性态度之后,可以在道德行为选择方面,逐步放开,形成个体的道德个性和人格特性。

道德选择的意义非常重要,没有道德选择的体验,不可能形成自觉的道德行为?不说慎独这样的道德境界遥不可及,建全的人格都是不可能的。尊重个体、让孩子亲自体验和实践容易做到,但是在孩子的体验中不失时机、特别是有分寸地加以启导,需要有很好的修炼。 例如孩子解决危机的态度和方式就应该有个性化特点。传统教育几乎是规定出机械的办法,由于无视学生的个性化选择,不能真正帮助孩子合理解决危机。帮助孩子获得个性化经验的内在计划性,体现在教师心中有针对不同年龄、性格、背景、条件的个体的指导性意见。当一年级小孩发生冲突后,老师会帮他们分析出谁对谁错,谁错多少,甲打五板、乙打三板;三年级小孩出现类似冲突时,老师就可能和他们一起进行反思、做自我批评;五年级小孩呢?老师可能会让他们合做一件与打架"无关"的事,然后......,而八年级同学发生同样的事时,老师可能会先让他们冷静下来,然后指导他们自己谈判解决。这些都是可能的选择,目的有两个,一是矛盾得以化解,二是孩子获得解决危机的个性化经验和方法。孩子有经验处理一般危机,就可能有办法避免严重危机。

帮助孩子发展专长,确立自身立足于社会的个性化优势也是这样。

老师看似随意的意见和建议,其实是内心深处的智慧策略,这就是内在的计划性。 第三,促进个性发展的教育实践要重过程、重生成

个性化品质的形成过程是自我体验自我建构的过程,绝不只是与众不同那么简单,不是像一只动物区别于另一只动物那样,不是纯粹随机过程,而是有意识、有意义的选育过程。和智慧技能的发展一样,都是建构和生成的过程。

孩子对事物态度的选择,并非全凭自我感觉,而是经过尝试体验、反思筛选的结果,这一过程少不了成人的关注和引导。比如孩子在班集体活动中的角色位置,就是让孩子在体验、体会的过程中逐步确立的。老师还应该创造机会让孩子得到不同的角色体验,为了让孩子有丰富的体验,硬规则不可过多,只有经历丰富的体验过程才逐步具备良好的个性化经验。 承认差异、发展个性的教育,比起以往按标准化方式塑人来,更加光荣艰巨。它需要教师的个性化、创造性工作;更需要知道孩子个性健康发展的前提;需要有智慧和策略。

个性化发展问卷调查

亲爱的同学:你好!

为了了解当代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状况,给教育部门和父母培养二十一世纪人才提出更好的意见,满足更多大学生的发展需求,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动力。

为了得到有力的数据分析,所以面向大学生问卷调查,希望大家为了共同的好处,请认真答卷,谢谢!

调查内容:

1.性别:

2.年级:

3.学习类别:

A:理工 B:文史 C:艺术体育

4.你选择学习类别是通过哪种渠道?

A:别人介绍 B:自己了解 C:书籍以及网络查询意见 D:其他

5.你选择学习类别目的是什么?

A:自己喜欢 B :家人要求 C:就业压力 D:前人之鉴

6.你喜欢自己的学习类别吗?

A:不喜欢 B:喜欢 C:不清楚

7.你选择学习专业是通过哪种渠道?

A:别人介绍 B:自己了解 C:书籍以及网络查询意见 D:其他

8.你选择专业目的是什么?

A:自己喜欢 B :家人要求 C:就业压力 D:前人之鉴

9.你喜欢自己的专业吗?

A:不喜欢 B:喜欢 C:不清楚

10:你学习知识主要是通过那些渠道?

A:上课听讲 B:网络教学 C:杂志阅读 D:其他

11:你认为自主学习有好处吗?

A:有 B:没有 C:因人而定

11.你赞同应试教育吗?

A:赞同 B:不赞同 C:依环境而定

12.你认为应试教育限制个性化发展吗?

A:限制 B:不限制 C:看情况 D:不知道

13.你认为学校实施个性化教育有必要吗?

A:有 B:没有 C:依情况而定

14.个性化发展教育和应试教育,你更喜欢哪种教育方式? A:个性化发展教育 B:应试教育 C:不知道

谢谢大家合作!


相关内容

  •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体现有效生成]开题报告
  •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体现有效生成>开题报告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叶澜教授指出:"一个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由于参加教育活动有诸多复杂的因素,因此教育发展有多种可能性存在,教育过程的推进,就是在多种可能性作出选择使新的状态下不断生成,影响 ...

  • 个性化作业设计研究与探索研究报告
  • 个性化作业设计研究与探索研究报告 学生作业是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教师指导后的练习和巩固,也是形成学生学习效果的形式之一,同时还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个性化作业能使学生更好地完成各学科作业,真正实现不同的人在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目标.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实验背景: ...

  •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
  • 语文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要打好基础,语文教学旨在全面开发和培育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其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开发和培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本质内涵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注重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之间的整体联系,它以问题为中心,以活动为主要形 ...

  • 在小学数学课堂实施个性化教学策略研究
  • "在小学数学课堂实施个性化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编的<从现在到2001年教育内容全球发展的展望>一书中指出:"培养个性已被认为是21世纪教育的中心特征."个性化教育是以学生的个性差异为 ...

  • 课题研究报告参考-信息技术教学研究-中国教育人博客
  • 课题研究报告参考 (2011-03-09 10:20) 标签: 课题研究  研究报告  分类: 课题研究 <小学信息技术个性化教学的研究> 结题报告 [摘要]通过为期一年半的教学实验研究,证明了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新举措,小班个性化教育确实是教育创新的体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

  •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对学生发展的意义
  •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对学生发展的意义 摘 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除了切实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外,还对学生的发展带了多方面的变化: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彰显和发展了学生的个性:提高和发展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它给学生带来的这些变化是任何一门学 ...

  • 个性化培养
  • 学生个性化培养方略 学校的教学改革归根结底是建立适合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育人体系,采用多渠道育人,从而培养全面加特长的人才.因此,为学生创设个性育人环境,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有针对性的培养,使各类的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是学校教学改革的真正目的. 一.个性化培养问题提出的背景 目前,初中学校迫于升学 ...

  • 中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行动研究开题报告
  • 同志们: 今天,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十一五重点课题<中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行动研究>正式开题了. 我代表总课题组向大会作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中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行动研究>是在党中央作出构建社主义和谐社会决定的大背景下提出的.我们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充分认识. ...

  • 陈店联小落实四项制度的报告
  • 陈店联小关于落实"四项制度"的报告 为落实好"四项制度",陈店联小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其他校委会成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具体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工作.学校和社会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由教导处负责,少先队和班主任.科任教师协助实施:家长委员会工作.家访工作由校长办公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