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大旱与体制型缺水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0~12题。

北方大旱与体制型缺水

中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北方尤其如此。此次北方大旱虽然主要是由天灾引起,但也有人祸的原因。

在受灾严重的河南汝阳县内埠村的主要灌溉工程的陆浑水库干渠,多座提灌站和一段已经堆满垃圾的毁坏水渠是当年花巨资修建的灌溉设备,现在都废弃了。像这样花巨资修的灌溉工程,因年久失修、管理不善被废弃,关键时刻不能派上用场的情况,在这次北方大旱中,肯定不止一例。与此相关的是,目前全国一半以上的耕地没有水利设施,主要是靠天吃饭,但我国农业仍大部分采用大排大灌的方式,实际上让大气将十分宝贵的水资源给蒸发了。

上述情况是造成北方大旱的重要因素。这是一种体制问题而引起的缺水。体制型缺水有别于因水本身很少而引起的资源型缺水和因水质污染而导致的水质型缺水。

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节水、治污、调水等水资源配置措施不仅带来水资源供需关系的调整,更带来经济利益关系的调整。由此出现的水资源供需矛盾,也不仅仅在于水资源本身的稀缺性,更在于我们自身在水的利用与分配方式上存在一定缺陷。体制型缺水是造成我国很多地方尤其是北方干旱地区缺水乃至产生纠纷的重要原因。作为一种“公地悲剧”(在免费使用公共资源的情况下,每个人都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行为使资源因被滥用而枯竭)特性的商品,当水变成一种稀缺资源后,在现行的水资源开发管理体制下,人们就会过度使用、侵占和浪费,导致河道断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后果。

对资源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我们可以采取加大投资兴修水利工程、开发更先进的节水设备、加强水污染治理等措施来解决,但是解决体制型缺水的问题,还得从水的分配和管理入手。像南水北调这样的大型工程建设,如果在水的分配上没有作出一个公平合理的制度安排,引水后能否收到预期效果很难说。

要解决水资源“公地悲剧”,有两种选择,一是政府管制,即计划方式,二是将公共资源变成私有资源,即市场方式。但就中国转型时期的实际来看,比较可行的是政府的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逐步形成水资源的宏观调控和微观定额体系。

甘肃张掖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农业生产区,但是通过水资源管理体制的重构,把缺水带来的危害降到很低程度。关键在于确立了用水价值的概念和水权交易制度。农民有了水资源商品观念后,会考虑改进技术来提高灌溉效率,或者选择需水量更少的作物进行播种,进而刺激农业产品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10.下列对文中水资源的“公地悲剧”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因节水、治污、调水等水资源配置措施带来的水资源供需关系、经济利益关系的矛盾难以调和。

B.因水资源稀缺导致水资源供需矛盾,造成我国很多地方尤其是北方干旱地区缺水乃至产生纠纷。

C.因水的利用与分配方式存在缺陷,水利工程年久失修,产生水资源供需矛盾,造成开春我国北方大旱。

D.由于水资源稀缺和开发管理体制不合理,人们过度使用、侵占和浪费水资源、导致河道断流、环境恶化等后果。

11.以下不属于体制型缺水的表现的一项是:(  )(3分)

A.耗费巨资修建的灌溉工程,因年久失修,管理不善,关键时刻不能排上用场。

B.耕地没有水利设施,主要靠天吃饭,一旦遭遇旱情,便很难解决。

C.采用大排大灌的方式,十分宝贵的水资源被大气蒸发,浪费严重。

D.水资源的分配和管理没有使农民建立起水资源商品观念,灌溉效率低下。

1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加大投资兴修水利、开发更先进的节水设备和加强水污染治理可以解决资源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的问题。

B.如果在水的分配上能够作出一个公平合理的制度安排,南水北调工程引水后定能收到预期效果。

C.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形成宏观控制和微观定额体系,是解决水资源“公地悲剧”最易推广的办法。

D.甘肃张掖虽然严重缺水,但通过确立用水价值的概念和水权交易制度,消除了缺水带来的危害。

阅读答案:

11.B(“没有水利设施,主要靠天吃饭”是资源性缺水。)

12.A(B.逻辑推理错误。C.原文为“比较可行”,与“最易推广”意思不同。D.“消除了缺水带来的危害”错误,原文为“把缺水带来的危害降到最低程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0~12题。

北方大旱与体制型缺水

中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北方尤其如此。此次北方大旱虽然主要是由天灾引起,但也有人祸的原因。

在受灾严重的河南汝阳县内埠村的主要灌溉工程的陆浑水库干渠,多座提灌站和一段已经堆满垃圾的毁坏水渠是当年花巨资修建的灌溉设备,现在都废弃了。像这样花巨资修的灌溉工程,因年久失修、管理不善被废弃,关键时刻不能派上用场的情况,在这次北方大旱中,肯定不止一例。与此相关的是,目前全国一半以上的耕地没有水利设施,主要是靠天吃饭,但我国农业仍大部分采用大排大灌的方式,实际上让大气将十分宝贵的水资源给蒸发了。

上述情况是造成北方大旱的重要因素。这是一种体制问题而引起的缺水。体制型缺水有别于因水本身很少而引起的资源型缺水和因水质污染而导致的水质型缺水。

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节水、治污、调水等水资源配置措施不仅带来水资源供需关系的调整,更带来经济利益关系的调整。由此出现的水资源供需矛盾,也不仅仅在于水资源本身的稀缺性,更在于我们自身在水的利用与分配方式上存在一定缺陷。体制型缺水是造成我国很多地方尤其是北方干旱地区缺水乃至产生纠纷的重要原因。作为一种“公地悲剧”(在免费使用公共资源的情况下,每个人都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行为使资源因被滥用而枯竭)特性的商品,当水变成一种稀缺资源后,在现行的水资源开发管理体制下,人们就会过度使用、侵占和浪费,导致河道断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后果。

对资源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我们可以采取加大投资兴修水利工程、开发更先进的节水设备、加强水污染治理等措施来解决,但是解决体制型缺水的问题,还得从水的分配和管理入手。像南水北调这样的大型工程建设,如果在水的分配上没有作出一个公平合理的制度安排,引水后能否收到预期效果很难说。

要解决水资源“公地悲剧”,有两种选择,一是政府管制,即计划方式,二是将公共资源变成私有资源,即市场方式。但就中国转型时期的实际来看,比较可行的是政府的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逐步形成水资源的宏观调控和微观定额体系。

甘肃张掖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农业生产区,但是通过水资源管理体制的重构,把缺水带来的危害降到很低程度。关键在于确立了用水价值的概念和水权交易制度。农民有了水资源商品观念后,会考虑改进技术来提高灌溉效率,或者选择需水量更少的作物进行播种,进而刺激农业产品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10.下列对文中水资源的“公地悲剧”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因节水、治污、调水等水资源配置措施带来的水资源供需关系、经济利益关系的矛盾难以调和。

B.因水资源稀缺导致水资源供需矛盾,造成我国很多地方尤其是北方干旱地区缺水乃至产生纠纷。

C.因水的利用与分配方式存在缺陷,水利工程年久失修,产生水资源供需矛盾,造成开春我国北方大旱。

D.由于水资源稀缺和开发管理体制不合理,人们过度使用、侵占和浪费水资源、导致河道断流、环境恶化等后果。

11.以下不属于体制型缺水的表现的一项是:(  )(3分)

A.耗费巨资修建的灌溉工程,因年久失修,管理不善,关键时刻不能排上用场。

B.耕地没有水利设施,主要靠天吃饭,一旦遭遇旱情,便很难解决。

C.采用大排大灌的方式,十分宝贵的水资源被大气蒸发,浪费严重。

D.水资源的分配和管理没有使农民建立起水资源商品观念,灌溉效率低下。

1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加大投资兴修水利、开发更先进的节水设备和加强水污染治理可以解决资源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的问题。

B.如果在水的分配上能够作出一个公平合理的制度安排,南水北调工程引水后定能收到预期效果。

C.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形成宏观控制和微观定额体系,是解决水资源“公地悲剧”最易推广的办法。

D.甘肃张掖虽然严重缺水,但通过确立用水价值的概念和水权交易制度,消除了缺水带来的危害。

阅读答案:

11.B(“没有水利设施,主要靠天吃饭”是资源性缺水。)

12.A(B.逻辑推理错误。C.原文为“比较可行”,与“最易推广”意思不同。D.“消除了缺水带来的危害”错误,原文为“把缺水带来的危害降到最低程度”。)


相关内容

  • 关于水资源的社会调查报告
  • 关于水资源的社会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1.昨日,一位农民骑车从黄河山东济南段裸露的河床上经过.自9月下旬以来,黄河下游径流量明显减小.记者从山东省防汛抗旱指挥部了解到,进入10月份以来,山东累计降雨量仅为9毫米,大部分地区已经100多天无有效降雨,旱情发展迅速.目前,山东共有2758万亩冬小麦受旱 ...

  • 我国水资源利用现状分析1
  • 我国水资源现状分析 我国是世界上水资源最缺乏的国家之一,年水资源总量为2.8万多亿吨, 居世界第六位,人均水量不足2400m3,仅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世界排名第110位,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同时,我国水域普遍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降低了水资源利用的功能.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400 ...

  • 自然灾害类型
  • [材料一] 过去的一年,我国多灾并发,重灾连发,灾害强度大,影响范围广,人员伤亡多,城镇受灾重,重复受灾.贫困地区受灾比例高,农业损失.民房倒塌和基础设施损毁严重.特别是年初1月份北方大部严重寒潮冰雪.2月西南地区云南.贵州.广西.四川.重庆省市出现严重秋冬春百年一遇连旱.3月份台湾.河北地震.北方 ...

  • 中国是一个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
  • 我国是一个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2200立方米.受季风气候和地形条件的影响,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长江以北水系流域面积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64%,水资源量却只占全国的19%,干旱缺水成为我国北方地区的主要自然灾害.全国大部分地区最大四个月的降雨量约占全年降雨总量的70%,往往造 ...

  • 课外说明文阅读(4分)"我国水资源"阅读答案
  • 课外说明文阅读(4分) 我国水资源的季节分配和地区分布很不均匀,不仅制约了有限水资源的可利用性,也给开发利用带来诸多不便,夏季我国降水集中,汛期河水暴涨,大量宝贵的淡水资源白白流入大海,并且还容易造成洪涝灾害:冬春季则降水少,河流进入枯水期,北方一些河流甚至干涸见底,造成严重的干旱缺水.我国水资源南 ...

  • 节约用水征文
  • 不要让地球上最后一滴水, 成为人类的眼泪! B1001 王朋博 B 不要让地球上最后一滴水,成为人类的眼泪! 水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没有水,也就没有生命的存在,可见水资源的重要性. 地球的储水量是很丰富的,共有14.5亿立方千米之多.地球上的水,尽管数量巨大,而能直接被人们生产和生活利用的 ...

  • 因旱灾损失300多亿公斤 恐成粮食安全主要威胁 中国粮食网
  • 因旱灾损失300多亿公斤 恐成粮食安全主要威胁 浏览次数:237 发布时间:2010-07-23 17:28:11 来源:经济参考报 2009年和2010年春季,北方冬麦区和西南地区分别发生历史罕见的大旱,给粮食生产和人民群众生活带来了巨大威胁.<经济参考报>记者最近在我国部分粮食产区调 ...

  • 南水北调工程简介
  • 南水北调工程简介 自1952年10月30日毛泽东主席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宏伟设想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和关怀下,广大科技工作者持续进行了50年的南水北调工作,做了大量的野外勘查和测量,在分析比较50多种方案的基础上,形成了南水北调东线.中 ...

  • 我国干旱的影响与减灾对策论文
  • 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加上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干旱灾害频繁发生.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资源供需矛盾正日趋尖锐.从当前的发展来看,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生态环境恶化三大问题,特别是干旱缺水问题,正在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中国干旱灾害的特征及其影响 我国疆域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