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学生厌学问题

如何解决学生厌学问题

一、家长原因:

1、望子成龙,过分的看中分数

许多家长都十分看中学生的分数,以分数来评价一个学生的好坏,导致学生自信心的不足从而产生厌学的心理。学生的分数只能代表学生某一段学习情况,而不能作为全面评价学生的标准。家教方式不当,过重的学习负担超过了学生的承受能力就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恶的心理。家长不应该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应该形成一套更具客观的更合理的和更全面的评价标准。

2、破罐子破摔,无所谓

家庭环境不良,使学生产生厌学的倾向。家长本身对学生学习就不报很大希望,消极的思想导致学生对学习没有目标,失去信心,从而产生厌学情绪。

二、学生原因:

1、缺乏正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动机

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自然也就不会有明确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一种盲目性,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而学习,该怎样去学。有的学生还以为是为父母而学习。因此把学习看成是一种负担,是完成父母交给的任务,缺乏对学习的兴趣,只是机械的应付,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会受到来自家长和同学的压力、责怪和鄙视,同时又不知道怎样与教师密切配合和交流。导致学生的自信心降低。所以在遇到困难时就产生了逃避的想法。

2、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学生由于没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导致学业成绩不良,会造成精神苦闷,就会觉得学习不下去,认为自己什么也不行,从而产生厌学的心理。因此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从" 学会" 走向" 会学" 。教师和家长对学生学习方法的优点应及时给予表扬、激励;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矫治和帮助。使学生改正不良的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促使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中,增长自信。

3、人际交往问题

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同伴关系开始占据重要的地位。青少年更渴望寻求同龄人的接纳、陪伴和友谊,倾向于从同伴那里看到自己,否则学生会觉得孤单无助,自尊心受到打击,就开始讨厌学习。他不是真的讨厌学习,只是不喜欢学校环境。

有些学生由于性格的原因,在人际交往方面较差,不能正常的与同学进行交往。经常与同学之间产生矛盾,又不能很好的处理,最后导致同学们都不喜欢与他交往,缺乏同龄伙伴的关心。从而感到在学校没意思,因此产生了厌学心理。再者有些年龄较小的学生因受到大同学的威胁而又不知该如何处理,从而对学校生活产生了恐惧,开始逃避上学最终也会产生厌学的心理。

三、教师原因:

1、厌其师而倦其道

教育方法落后,课堂气氛沉闷,师生缺乏必要的情感交流,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由于教师急于求成,过高的要求学生完成暂时不能完成的任务,从而导致学生产生负重感,对学习失去耐心,开始厌学;或者教师恨铁不成钢,对学生说了些过头的话,做出了某些过激的行为,从而引起学生的反感。学生因为对老师的反感而讨厌上老师的课,极力回避与老师的接触,最终发展到对某一科目的厌学。过分的看中分数,使学生感到厌烦。

有一点应该强调,对厌学的孩子,切不可批字当头,罚字当头。要实事求是地看到孩子的优点和微小进步,及时给以肯定,使孩子有成功的感受,逐步提高自信心,由“厌学”变成“喜学”,旷课、逃学的问题就会解决。

如何帮学生克服厌学情绪?

(1)矫正学习心理。帮助厌学学生矫正厌学症,首先要矫治其厌学心理。教育过程中,我们要用爱这把钥匙开启僵化的心灵,要爱得真,爱得持久,多关心了解,对厌学的孩子,切不可批字当头,罚字当头。要实事求是地看到孩子的优点和微小进步,及时给以肯定,使孩子有成功的感受,逐步提高自信心,由“厌学”变成“喜学”,旷课、逃学的问题就会解决。

(2)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与学生特长结合起来。其实特长与学习并不矛盾,众多事实表明,有特长的学生,他的学习一般也不错,因为它们可以相互影响,由于有特长、有兴趣,他们会经常受到来自学校和家庭的表扬和鼓励,他们的兴趣劲头也会潜移默化地移到学习方面来,从而相得益彰。让厌学学生重新认识自我价值,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这是变厌学为乐学的重要一环。

(3)辅导学生提高学习能力,营造学习环境。教学过程中,我们心中时时要装着厌学学生,为其营造一个能广泛参与学习的机会,备课时要了解厌学学生的知识结构,学习过程中做到五优先,即优先提问,优先答问,优先演算,优先批改,优先辅导。四经常,即经常考察,经常指导,经常鼓励,经常强化。很多厌学的学生一般都是由于学习跟不上,经常受到

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责怪以及同学们的轻视。索性破罐子破摔,经常逃学,在外“鬼混”。因此,我们要及时想办法,尽量创造环境,让厌学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兴趣,品尝到学习的成功感和趣味感,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而树立信心、坚定信念,彻底矫治厌学的心理障碍。学生学习提高了,他们才会变得自信起来,那么学习的兴趣自然而然就会产生。

(4)尽量减轻学生的心理和学业负担。当孩子的心理和能力达不到和承受不了时,就会厌学。因此,我们要尽量减轻厌学学生学业负担,结合中学生心理特点施教,做到寓教于乐,劳逸结合。尝试“二特殊”,即设计特殊的作业,规定特殊的评比条件。这样,为厌学症学生营造了一个参与学习的环境。

(5)辅导学生的人际关系。学生人际关系差,也是学生厌学的一个原因。由于学生来自不同文化、经济和函养的家庭,他们的性格个性亦有很大差异,有些学生由于性格孤僻,不善交往,人际关系自然就差。如果老师和同学再对他们冷漠,他们就会更感孤独和不安,不良情绪,甚至厌世情绪就会产生。因此,对这些性格存在缺陷的同学,要伸出友爱之手,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教师的重视、同学的友好都有利于营造一个重学、乐学的氛围,消除厌学学生被抛弃、被歧视的感觉,对学习由厌恶感、恐惧感变为愉悦感、舒适感,从而积极、主动、愉快地开始新环境中的生活、学习。

(6)我们要注意批评的尺度,成功时让孩子感到成功的喜悦。中学生的承受能力远不如成年人,但作为成年人的老师,在批评学生时,就要注意场合和尺度,以激励为主,少用批评、责怪为妙。对学生学习上的任何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我们 应从不同的方面表扬和鼓励学生增加学生的信心,而不是单从学习成绩的好坏来评价一个学生。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不但增强了,而且其他方面的能力也得到了增强。

让孩子们尝到成功的喜悦,这能克服学生的厌学心理。

面对着解决厌学问题,多为社会培养人才,我们是责无旁贷,又是要多方位下功夫的。要改变自己的教育方法,尽快由灌输式转变为引导式,由以威严管理学生转变为以兴趣吸引学生,由空洞的说教转变为身体力行的示范。还应该多以鼓励为主,以批评为辅,用来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应该多在生活中去了解学生的心理,只有真正走进内心,才不会隔靴搔痒,才能抓住症结所在,才能对症下药。

中学生厌学原因分析及对策

正确认识和解决当前中学生的厌学心理问题, 是实施素质教育,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至关重要的问题. 笔者通过多年的观察, 了解和调查认为:在当前中学生中, 多数学生是非观念, 爱憎观念, 思想道德观念是好的, 这是一种自我意识成熟的表现. 然而, 厌学的现象也较为突出, 面对当前中学生厌学心理日益严重的现状, 如何认识和评价这一心理问题, 如何使中学生走出这一心理困境, 寻求心理健康, 已成为摆在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 中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

1. 主观原因

主要有:(1)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 基础知识差, 成绩跟不上.(2)学习方法不当, 使他们感到学习是一件十分痛苦, 让人疲倦, 厌烦的事情.

2. 外在因素

(1)社会因素. 主要有:①受社会" 黄色文化" 影响及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 ②受校外玩乐场所如营业性舞厅, 电子游戏室, 台球室等影响, 使贪玩的学生学习分心. ③受毕业分配, 就业难及滥招生影响. ④受一些知识群体如教师等的生活仍然较为清贫, 待遇较低的影响.

(2)家庭因素. 父母不管教或不善于管教, 导致学生的厌学心理. 强制型的家长对子女用压的办法, 按其主观愿望逼迫孩子学习, 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 产生对学习的厌倦情绪; 放纵型家长对子女放任自流, 导致子女懒学勤玩; 宠爱型家长对子女百般溺爱, 过度迁就, 使孩子滋长了依赖性和懒惰性. 此外, 家庭关系不和或家庭破裂, 会给子女心灵上造成创伤, 使子女意志消沉而影响学习.

(3)学校因素. 主要有:①学校办学方向有偏差或教育方法不当. 一方面, 在应试机制

的作用下, 许多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 使学生身心负担过重, 造成精神高度紧张, 难以应付各种压力, 由此产生厌学心理在所难免. 另一方面, 学校对学生学习目的, 学习态度, 人格等教育长期等闲视之, 使学生缺乏学习动力. 此外, 一些教师厌恶, 歧视后进生, 使学生对教师产生逆反心理, 学习情绪低落. ②教师教学观念陈旧, 课堂教法不当. 如重知识传授, 死记硬背, 题海战术, 轻思想政治教育, 学法指导和能力培养; 重学习尖子, 轻多数学生的培养; 脱离实际, 讲课枯燥无味等.

二. 解决厌学心理的对策

鉴于以上对厌学原因的分析, 我认为解决厌学心理问题, 应采取如下相应的对策.

1. 把加强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的教育放在突出的地位来抓.

良好的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 能激发爱国热情, 在学习上表现出积极的态度, 强烈的责任感, 有发奋进取的欲望. 社会心理学告诉我们:自我意识对个人的言行, 活动的指导, 推动和制约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它可以使个体正确地认识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身份和作用, 可以帮助个体确立起正确的生活目标和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可以使个体建立起正确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推动个体努力完成学习和工作任务. 加强中学生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教育, 应渗透在各科课堂教学中, 着重抓好如下几个具体方面的教育:(1)学习是自身发展和完善的需要. 在当前科技迅猛发展, 人类知识迅速增加的形势下, 一个人如果不努力学习, 就不可能掌握现代科学知识, 不仅不能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而且也很难在社会上立足. 一般地说, 文化程度, 水平高, 致富门路多, 致富速度快; 反之, 往往致富无门, 或致富较慢. 在当代, 只有学好科学文化知识, 才能获得良好的就业机会. 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 才能丰富和完善自己, 享受现代文明.(2)学习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现在的社会是信息社会, 急剧变化发展的社会, 新时代的发展, 客观上要求, 迫使人们具有更高的适

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这就在更宽泛的领域里向人们提出了许多新的适应社会变化的要求. 因此, 只有不断努力学习, 才能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3)学习是公民应尽的义务, 是立国, 强国的需要. 每个公民都有责任通过受教育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 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技术业务水平, 力争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多做贡献. 只要努学习, 掌握科学技术, 才能使我国走向繁荣富强, 永远立于不败之地.(4)榜样教育, 爱国主义和艰苦创业教育. 榜样的力量无穷, 它对吸引学生注意力, 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起事半功倍作用. 学生如果具有爱国之情, 报国之志, 有艰苦创业精神, 就会为振兴中华而读书. 学校诸多的德育内容中, 这些教育应处于突出的重要位置.

2. 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十分重要. 为此, 作为学校或班主任应定期召开家长会, 班主任也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家访, 多些与家长接触, 使双方的信息及时得到反馈, 发现学生有厌学等情绪, 教师应及时进行心理诱导. 作为家长, 首先要营造和睦的家庭环境, 尽量避免或减少孩子心灵上的创伤, 因为家庭关系对孩子的影响是最直接的, 也是最强烈的. 其次, 发现孩子有不良的思想和行为, 应选择正确的教育方法, 并积极主动地与校方联系. 学校, 家长应相互配合, 建立疏导型的教育方式, 根据学生或子女的年龄特点, 生理和心理发展情况, 兴趣, 要求等, 运用多种形式, 进行启发式引导, 绝不能采取强制型的管教方式. 但学校对在行为上过于放荡, 思想工作又长期失控的个别学生按有关规定给予恰如其分的处分是必要的. 也应给学生或子女一些挫折教育, 自立锻炼以及心理调节培训, 想方设法增强学生或子女抗御精神负担的能力, 以增强学习信心.

3. 学校要重视激发, 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社会心理学告诉我们:社会群体的组织者和教育者是否重视激发, 培养和发挥其

成员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在工作或学习上所产生的效果是不大一样的. 只有使那些厌学的学生充满了自尊心和自信心, 才能使其严于律己, 勤奋学习, 推动其努力完成学习和工作任务. 学校是执行社会化使命的专门群体, 教师对于促进学生的社会化, 自我意识的社会化方式去影响学生, 多做点思想教育工作, 多启发诱导, 排除其自卑, 厌学等心理障碍. 其次, 学校要用得当的奖惩方式促进学生的个体社会化和自我意识的产生和发展. 由于奖惩方式的实施, 个体受到感化, 久而久之, 个体就会慢慢地从社会群体的心理行为规范变成个体的心理行为规范, 达到改变厌学的目的.

4. 组织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

第二课堂活动是激发,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作为思想活跃的中学生不满足于课堂接受, 而企望通过课外活动或有参与实践的机会来获取其需要, 印证所学的知识, 这就大大激发其学习动机. 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以" 勤学成才" 等为主题的讲故事, 演讲, 读报等活动, 使学生体会到读书的社会价值, 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也可以结合教材组织, 布置或指导学习有目的地到外地或家乡进行社会调查, 搞一些调查报告和小论文竞赛, 在实践中培养其学习兴趣. 可以根据学生的爱好, 特长, 分类组织兴趣小组或特长班, 让学生充分施展其才华, 以此推动学生勤学.

5. 运用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方法.

得当的教学方法, 对解开学生的思想疙瘩, 活跃课堂气氛,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起到事半功倍作用. 如何付诸实施 (1)实行民主教学, 变我讲你听, 我说你服的单一的灌输式教学为表演, 演讲, 辩论, 讨论, 竞赛等和多媒体的现代教学手段来激活课堂. 让学生尤其厌学者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做课堂的主人, 从而使学生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班主任上班会课也应如此.(2)要多检查, 指导厌学者的作业. 这样, 才使他们体会到平等观念, 感受到老师的慈爱, 好学上进.(3)布置作业应适度,

新颖, 体现能力培养, 杜绝" 题海战术".(4)多指导学法, 交给学生学习" 钥匙". 教给学习的方法, 能使学生克服学习的盲目性, 提高自学能力, 诱发学习的学习兴趣.(5)联系社会热点. 社会热点富有时代气息, 教师应把它与教材相关的知识点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以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率.(6)语言要生动形象, 幽默风趣, 富有情感, 教态要得体.(7)用发人深省的漫画, 插图, 用工整, 美观, 精巧的板书, 也能增强趣味性, 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6. 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情感的融洽, 不仅能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而且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育心理学表明, 情感具有迁移功能, 是打开学生心灵之窗的钥匙. 教师若能与学生平等相处, 变传统的师生关系为平等, 互尊互爱的新型师生关系, 缩短心理上的距离, 变课堂上接触学生为平时多主动接触学生, 变守住讲坛授课为深入到学生座位中间讲课, 缩短师生之间在时空上的距离, 真诚地关心爱护和尊重学生, 充分挖掘其闪光点给予鼓励和表扬, 使他们感受到老师那颗慈母般的爱心, 这样的教师一定得到学生的尊重, 使同学们专心致志地听课, 以积极的态度, 加倍的努力对待学习." 人非草木, 孰能无情." 只要我们在教学中重视情感教学, 以情育情, 以情引情, 以情换情, 就必然会提高学生学习的激情和热情.

7. 加大整治营业性舞厅, 电子游戏室, 台球室及网络, 书刊, 音像制品等力度.

为创造一个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对营业性舞厅, 任何时候都不应允许未成年人进入; 对营业性的电子游戏室, 台球室, 除法定节假日外, 不能向中小学生开放; 对网络和书刊及音像制品应开始规模宏大的整查活动, 清除那些宣扬色情, 凶杀, 恐怖等不健康的东西, 并依法严惩制造, 传播者.

综上所述, 当前中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是错综复杂的, 解决厌学心理问题的途径也

是多种多样, 相互渗透的, 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积极探索, 合理选择或综合运用, 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 学校, 家庭, 社会相互配合, 多管齐下, 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如何解决“学生厌学问题”》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更多的人认为:上学难,就业难,上学无所用,已是摆在大家面前的现实。在这种形势下,快下学,早工作,早挣钱,上不上学无所谓,是不少学生家长的共识。再加上受金钱论的影响,许多学生家长放松了对孩子的要求,听之任之,溺爱多多,以致使多数农村小学生厌学、懒学、不思进取,在课堂上表现呆板,学无兴趣,思绪冷漠,学习效益低下,成绩平平。特别是数学这一学科思维的抽象性、情节的枯燥乏味性,学生更是学而厌之。对此,如何解决学生的厌学问题,应是值得我们特别关注的问题。

那么,如何解决学生的厌学问题呢?我以为:中心是“调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众所周知,一个人学习的积极性应来源于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一个人学习与创新的内在动力。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这就是激发学习兴趣所带来的思想火花的碰撞。只有在这种境界下,学习与创新才能真正地开花结果。至于,如何去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以解决学生的厌学问题呢?我的做法是:

一、 培养学生津津乐道亲其师。

作为学生,不想和自己的老师交流,不乐于、不善于和自己的老师交流,这是很不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习是很不利的。俗话说“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所以,教师应该引导自己的学生跟自己的老师交流,要一步一步地形成一种习性,一直使学生达到能在思想上、学问上总想同老师谈谈,而且谈得越投机越好。当这种纯粹地建立在学问之上的谈论,让学生感到颇有兴味,很是实足时,那么学生就算做到家了。这时,学生才会打开自己的心扉,尽情吮吸自己的老师所教的那门学科的知识,久而久之,自然就会形成学习技能,获得更多的知识。其次,还要借机教导学生明确到校学习的目的,端正学习思想、学习态度,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个学生,只有具备了这样的素养,才会搞好学习,这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前提,也是学好文化知识所不可或缺的。学生有了这种素养,教师的教育才能更好地开展起来,才能达到理想的教育目的。

二、自我锻造,吸引学生热爱自己的学科。

当学生乐于亲其师,信其道时, 一个教育工作者,要首先认识到:一位优秀的教师,他所教的学科就会成为学生最喜欢、最感兴趣的学科,就会在许多学生身上发现杰出的这一学科才能。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理应去努力做到这一点,这是教学工作的需要。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我在具体工作过程中,善于把理论知识与工作的实际联系起来,我经常翻阅《给教师的建议》,特别留意关注:“怎样靠阅读扩充知识面”、“争取学生热爱自己的学科”、“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怎样发展儿童的智力和思维”、“怎样培养记忆力”、“我怎样研究和教育学习最差的学生”这些章节,参悟其中的道理,斟酌如何应用于自己的实际教学工作,并在不断地实践过程中,加以体验与融合,看学生的表现与以前是否有新的起色,想学生在发生着如何的变化,学生的作为是不是和自己的想法、做法密切地和谐,工作有多大的成效,具体有什么样的收获,它与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关系是怎样的。课堂上把学到的理论活用于实际,课后认真地反思在课堂教学中的长与短,专心积累经验,扬长避短,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发生着不断地变化,业务功底不断地提升。

对于自己所教的学科,从不拘泥于课本,在抓住课本知识点的基础上,注重研究结合学生实际如何引导学生学会知识,采用的基本方法是:小组合作+师生关系+兴趣培养。并特别注意探究每个方面的知识如何进行外延,如何训练巩固。基本方法是:本知识点与什么知识相联系+知识迁移+阶段性训练,以提高学生的认识。从而,也使教师本人的教学经验不断地发生变异和升华。

这是我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始终坚守的原则,正是这种意识在催促着我工作、工作,不断地进取、不断地向上。就是靠着这种敬业的精神影射着学生,为做好学科教育工作铺设下基石。

只有在这种氛围下,通过师生的互动,学生就会意识到自己的老师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教师,老师的言行举止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随着时间的延续,在这种师生共荣的圈里,学生就会喜欢上自己的老师,从而演变为喜欢这个老师所教的学科。那么,学生对这一学科就会从事积极、主动地学习。其学习的效果可想而知。

三、和谐师生关系,吸引学生向自己靠拢。

如果你发现自己的学生有喜欢自己所教学科的倾向时,教师要心中有学生,学生的所想、所思、所做要始终在自己的注意之中,如何去贴近学生,这是一个教师和谐师生关系的最基本的要求。我就是这样做的。

首先,学生在我的心目中不分彼此,学生人人平等,从不厚此薄彼,既不宠爱好的学生,也不歧视差生。在课堂上,我总是密切注意学生的动向,结合学生的一些异常表现,时常用一些幽默的话语加上一些反语,激起学生的喜悦,以达到鞭策学生、活跃课堂气氛的目的。课后经常找学生啦家常、谈心,从侧面去激励学生注意学习,好好上进,哪怕发现学生一点小小的收获,也要在班上大加赞赏一番,好的如此,差的更是如此。学生因事没来上课,第二天他(她)一来到学校,同我第一次见面时,我总是询问:“怎么没来上课?落下的课程要不要老师给你补一下?”……在日常教学中,我总是把学生的冷暖放在心上,学生自然就会感到自己的老师是一个可亲可敬的人,学生自然就会紧紧地围绕在老师的周围,努力地接受着老师的教育,老师的工作效益就会大有意想不到地提高。和谐的师生关系自然就会形成。 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下,学生就会主动地亲近自己的老师,乐意与自己的老师打交道,啦家常,老师的一切教育才会成为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食粮。可想而知,还有哪个学生不去积极地接受这个老师的教育呢?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师生和谐的同时,还要对学生严格要求,对学生的缺点及时矫正,不仅在学业上辅导,还要在思想上引导,做到学习严谨,一步一个脚印,步步扎实,步步为荣,既会学习,又会做人。

四、专心致志,埋头耕耘,领引学生乐学。

当你发觉自己的学生喜欢和你交流所知时,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正确的对待自己,因为干教育工作,实实在在地说是一个良心活。干多干少都一样,在一定程度上这是一个现实。我们应该不去考虑这些,我始终想着的就是工作、工作。

日常一边积极从事学校的工作,一边忙于给学生上课、批改作业、指导学生如何学好文化课。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干着不平凡的工作,虽没有突出的业绩,却拥有无私的奉献。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除认真备课、批改作业外,我更侧重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学生就是分析学生现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把握学生学习知识的易混点、遗忘点,通过对比训练与补救练习加以巩固,并了解学生所想、所知、所好,借助和谐的师生关系这一内在动力,引导学生努力抓好自身的学习。研究教材就是分析教材编者的意图、试题编者的意图,同教学大纲的内在联系,准确把握教材内容,明确方向,把握重点、难点、易混点,研究出最佳方案引导学生学好知识。并且做到每一节上课前,设计出本节课的传授方案,特别是对新授内容,都要通过认真探究,结合学生实际,确定好引导学生学会知识的小方案,决不上无目的、无把握的课。研究教法就是研究新授知识怎么教,复习巩固知识怎么练,如何运用“互助式”质疑问难,都要在脑海中认真筛选、精心加工,制定最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案,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为此,我每天都是早出晚归,精心策划每天的教学工作,心里只有学生,心里只有工作。同时,我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总是针对问题的特点,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多元化角度思考问题,寻求不同的解题策略。除此,还重视抓小组合作互助与有错必纠的工作,从不把问题堆积起来,并要求学生把学到的一些典型的问题和解答问题的好策略,用专用本作好集锦,做到经常翻阅、熟悉,能举一反三,使学生的学习水平大有提高,学习经验更加丰富起来。这样,学生懂得事多了,学习、掌握的解决问题的方式策略丰富了,取得的收获充实了,学生就会体验到一种幸福感,自然就会变厌学为兴趣浓浓。 在这种师生互动与共荣的过程中,学生就会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老师非常优秀,很有学识,跟着这样的老师学习特别自豪,自己挺有成就感。学生就会形成一种巨大的动力,全身心积极主动地投入一切学习活动,不知满足地学习着。学生学习的收获才会达到最佳效果。 运用以上四点策略进行教育教学,其收获还是喜人的,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又引导学生走出了家庭教育的阴影,走上健康、向上的学习轨道,使学生改掉了厌学恶习,能够主动、自觉地参入学习。近几年来,我所教的毕业班,在接班时成绩一般以下,到毕业考试时,我所教的数学学科统考成绩位居全镇第三,科学由全镇倒一提升为第二名,竞赛成绩位居全镇第一。去年,我所教的毕业班,在平行班级中,成绩较差,毕业考试成绩数学由全镇第十一名跃居全镇第二名,科学由全镇第十九名跃居全镇第一名。为此,我以为对于“如何解决学生厌学问题”我的观点和做法是有一定意义的,能较好地解决学生的厌学问题。

以上所述,仅是我在广阔的教育工作这一大课堂里对“如何解决学生厌学问题”,矫正学生厌学、懒学现象的几点认识、几点真实的做法,以引导学生自主、乐学、向上,养成勤奋、刻

苦、拚搏进取的良好习惯,取得学业上的大收获,思想上的大进步。得到了很好的验证。以上策略1、策略2、策略3,并不是独立的,而是有机相联的统一体,在具体教学工作中,以同步进行为主,并且要与策略4密切配合,对其它学科也适用,不知是否能获得同行的共识。

如何解决中学生厌学的问题

在中学,初中生厌学现象比较普遍。厌学之风日长,不但使家长茫然、教师忧虑,而且带来诸多社会问题,其后果将十分严重。你是幸福的,我才是快乐的,对于老师来说,学生的幸福成长才是老师的最大的快乐。在我担任班主任期间,使我感到压力最大的是对厌学学生的转变工作。

通过这几年的调查与分析,厌学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 自身因素:由于学习成绩差,对学习失去了兴趣,“身在曹营心在汉”,认为上学简直就是在坐牢,浑身不舒服。2. 人为因素:受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与诱导,在精神生活上不断丰富的今天,一些精神垃圾也刮进了校园,学生幼小的心灵抵抗不住,个别同学放下了学习,走近了社会。3. 家庭因素:家庭破裂,父母的离异使孩子失去了家的温暖,失去了父母的关心,他们仇恨社会,于是放纵自我,经常出入网吧,台球室等场所,对学习置之不理。

针对以上原因,全社会都要负起责任,那么我们班主任应该做些什么呢?

一.树立大学习观,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

孩子的兴趣并非天生就有,特别是有逃学、厌学行为的孩子的学习兴趣已经淡化,要使孩子学习兴趣萌发和强化的确不容易,引导学生树立大学习的观念,笔者认为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让学生明白,唱歌是学习、打球是学习、练字是学习、画画是学习,只要用心,一切皆可学习,只要快乐,一切皆可学进。这样使每一个学生,都找到自己的长处,发现自己的闪光点,从而能够愉快的生活,轻松摘到属于自己的“苹果”。

二、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孩子确立正确的学习方法。

家长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形成要从小做起,在孩子的学习问题上,原则是可以指导,但决不包办代替,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确立责任感和独立性。让孩子学会合理利用时间和大脑,不搞疲劳战术,以质取胜。

叶圣陶先生特别强调习惯的重要性,他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对学生来说,善于独立思考,能够科学利用时间,正确处理学习与娱乐的关系等等,都是应当养成的良好习惯。

1、独立思考的习惯。古代有句名言叫“学源于思”,就是说求学问要开动脑筋,思考问题。从思维角度说,独立思考主要指思维的独立性,包括独立的发现和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学习中善于独立思考,不迷信权威(包括课本),不企望现成的答案,遇事总能问个为什么,总能运用自己的头脑去观察思考,创造性地去认识事物,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养成这种习惯不仅有利于搞好现在的学习,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也能为将来的学习乃至终身的事业奠定基础。

2、认真倾听的习惯。听讲是课堂上接受信息的第一道大门。这道大门通畅,信息输入就顺利;此门堵塞,信息输入就受阻。因此听讲能力强弱与否,是决定接受信息多寡的首要因素。

三.给予后进生更多的关怀,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后进生通常受家庭离异或不和因素影响而思想偏激、行为怪僻,任课老师和班主任应关心他们的思想、生活,了解其性格特点、兴趣爱好,这比关心他们的成绩更能触动他们的心灵,教师要用真诚、善意、实在的语言唤起他们心中的希望,使他们感受温暖和爱。我班有一个学生不爱学习,经常在科任课上搞恶作剧,一开始我对他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可他却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经过了解,知道原来他父母离异,他母亲靠打零工维持两人的生活,亲戚朋友都“敬而远之”。使他产生了对社会的不满,对学习也失去了兴趣。于是我发动学生对他在经济上和学习上给予相应的照顾,我相信我能用爱心去抚平他心灵的伤痕。我们教师评价学生应全面衡量,有些后进生在各种活动中,表现特别好,我们只要能抓住他们的闪光点,给予适当的表扬,他们是不会厌学的。

四. 爱心对待家庭破例的学生

作为班主任应经常与学生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的表现,学习情况等,及时的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面对一些单亲的或父母离异的学生更应给予照顾,使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五.提高授课水平,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老师要在组织教学、把握教材难易度、授课语言艺术等方面注重经验的积累,避免“照本宣科”、“一言堂”、“满堂灌”等注入式教学。教师既要不以“权威”自居,耐心地指导学生,鼓励学生质疑,又要以自身的人品、才学、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为学生提供有效、优质的服务。

至些,我们班没有一个因为厌学而辍学的学生,我的班主任工作也正在用“心”进行着。最后,我想用我们班的班训来结束,那就是:知识改变命运,教育决定前程!

如何解决学生厌学问题

一、家长原因:

1、望子成龙,过分的看中分数

许多家长都十分看中学生的分数,以分数来评价一个学生的好坏,导致学生自信心的不足从而产生厌学的心理。学生的分数只能代表学生某一段学习情况,而不能作为全面评价学生的标准。家教方式不当,过重的学习负担超过了学生的承受能力就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恶的心理。家长不应该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应该形成一套更具客观的更合理的和更全面的评价标准。

2、破罐子破摔,无所谓

家庭环境不良,使学生产生厌学的倾向。家长本身对学生学习就不报很大希望,消极的思想导致学生对学习没有目标,失去信心,从而产生厌学情绪。

二、学生原因:

1、缺乏正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动机

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自然也就不会有明确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一种盲目性,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而学习,该怎样去学。有的学生还以为是为父母而学习。因此把学习看成是一种负担,是完成父母交给的任务,缺乏对学习的兴趣,只是机械的应付,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会受到来自家长和同学的压力、责怪和鄙视,同时又不知道怎样与教师密切配合和交流。导致学生的自信心降低。所以在遇到困难时就产生了逃避的想法。

2、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学生由于没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导致学业成绩不良,会造成精神苦闷,就会觉得学习不下去,认为自己什么也不行,从而产生厌学的心理。因此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从" 学会" 走向" 会学" 。教师和家长对学生学习方法的优点应及时给予表扬、激励;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矫治和帮助。使学生改正不良的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促使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中,增长自信。

3、人际交往问题

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同伴关系开始占据重要的地位。青少年更渴望寻求同龄人的接纳、陪伴和友谊,倾向于从同伴那里看到自己,否则学生会觉得孤单无助,自尊心受到打击,就开始讨厌学习。他不是真的讨厌学习,只是不喜欢学校环境。

有些学生由于性格的原因,在人际交往方面较差,不能正常的与同学进行交往。经常与同学之间产生矛盾,又不能很好的处理,最后导致同学们都不喜欢与他交往,缺乏同龄伙伴的关心。从而感到在学校没意思,因此产生了厌学心理。再者有些年龄较小的学生因受到大同学的威胁而又不知该如何处理,从而对学校生活产生了恐惧,开始逃避上学最终也会产生厌学的心理。

三、教师原因:

1、厌其师而倦其道

教育方法落后,课堂气氛沉闷,师生缺乏必要的情感交流,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由于教师急于求成,过高的要求学生完成暂时不能完成的任务,从而导致学生产生负重感,对学习失去耐心,开始厌学;或者教师恨铁不成钢,对学生说了些过头的话,做出了某些过激的行为,从而引起学生的反感。学生因为对老师的反感而讨厌上老师的课,极力回避与老师的接触,最终发展到对某一科目的厌学。过分的看中分数,使学生感到厌烦。

有一点应该强调,对厌学的孩子,切不可批字当头,罚字当头。要实事求是地看到孩子的优点和微小进步,及时给以肯定,使孩子有成功的感受,逐步提高自信心,由“厌学”变成“喜学”,旷课、逃学的问题就会解决。

如何帮学生克服厌学情绪?

(1)矫正学习心理。帮助厌学学生矫正厌学症,首先要矫治其厌学心理。教育过程中,我们要用爱这把钥匙开启僵化的心灵,要爱得真,爱得持久,多关心了解,对厌学的孩子,切不可批字当头,罚字当头。要实事求是地看到孩子的优点和微小进步,及时给以肯定,使孩子有成功的感受,逐步提高自信心,由“厌学”变成“喜学”,旷课、逃学的问题就会解决。

(2)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与学生特长结合起来。其实特长与学习并不矛盾,众多事实表明,有特长的学生,他的学习一般也不错,因为它们可以相互影响,由于有特长、有兴趣,他们会经常受到来自学校和家庭的表扬和鼓励,他们的兴趣劲头也会潜移默化地移到学习方面来,从而相得益彰。让厌学学生重新认识自我价值,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这是变厌学为乐学的重要一环。

(3)辅导学生提高学习能力,营造学习环境。教学过程中,我们心中时时要装着厌学学生,为其营造一个能广泛参与学习的机会,备课时要了解厌学学生的知识结构,学习过程中做到五优先,即优先提问,优先答问,优先演算,优先批改,优先辅导。四经常,即经常考察,经常指导,经常鼓励,经常强化。很多厌学的学生一般都是由于学习跟不上,经常受到

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责怪以及同学们的轻视。索性破罐子破摔,经常逃学,在外“鬼混”。因此,我们要及时想办法,尽量创造环境,让厌学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兴趣,品尝到学习的成功感和趣味感,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而树立信心、坚定信念,彻底矫治厌学的心理障碍。学生学习提高了,他们才会变得自信起来,那么学习的兴趣自然而然就会产生。

(4)尽量减轻学生的心理和学业负担。当孩子的心理和能力达不到和承受不了时,就会厌学。因此,我们要尽量减轻厌学学生学业负担,结合中学生心理特点施教,做到寓教于乐,劳逸结合。尝试“二特殊”,即设计特殊的作业,规定特殊的评比条件。这样,为厌学症学生营造了一个参与学习的环境。

(5)辅导学生的人际关系。学生人际关系差,也是学生厌学的一个原因。由于学生来自不同文化、经济和函养的家庭,他们的性格个性亦有很大差异,有些学生由于性格孤僻,不善交往,人际关系自然就差。如果老师和同学再对他们冷漠,他们就会更感孤独和不安,不良情绪,甚至厌世情绪就会产生。因此,对这些性格存在缺陷的同学,要伸出友爱之手,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教师的重视、同学的友好都有利于营造一个重学、乐学的氛围,消除厌学学生被抛弃、被歧视的感觉,对学习由厌恶感、恐惧感变为愉悦感、舒适感,从而积极、主动、愉快地开始新环境中的生活、学习。

(6)我们要注意批评的尺度,成功时让孩子感到成功的喜悦。中学生的承受能力远不如成年人,但作为成年人的老师,在批评学生时,就要注意场合和尺度,以激励为主,少用批评、责怪为妙。对学生学习上的任何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我们 应从不同的方面表扬和鼓励学生增加学生的信心,而不是单从学习成绩的好坏来评价一个学生。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不但增强了,而且其他方面的能力也得到了增强。

让孩子们尝到成功的喜悦,这能克服学生的厌学心理。

面对着解决厌学问题,多为社会培养人才,我们是责无旁贷,又是要多方位下功夫的。要改变自己的教育方法,尽快由灌输式转变为引导式,由以威严管理学生转变为以兴趣吸引学生,由空洞的说教转变为身体力行的示范。还应该多以鼓励为主,以批评为辅,用来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应该多在生活中去了解学生的心理,只有真正走进内心,才不会隔靴搔痒,才能抓住症结所在,才能对症下药。

中学生厌学原因分析及对策

正确认识和解决当前中学生的厌学心理问题, 是实施素质教育,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至关重要的问题. 笔者通过多年的观察, 了解和调查认为:在当前中学生中, 多数学生是非观念, 爱憎观念, 思想道德观念是好的, 这是一种自我意识成熟的表现. 然而, 厌学的现象也较为突出, 面对当前中学生厌学心理日益严重的现状, 如何认识和评价这一心理问题, 如何使中学生走出这一心理困境, 寻求心理健康, 已成为摆在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 中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

1. 主观原因

主要有:(1)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 基础知识差, 成绩跟不上.(2)学习方法不当, 使他们感到学习是一件十分痛苦, 让人疲倦, 厌烦的事情.

2. 外在因素

(1)社会因素. 主要有:①受社会" 黄色文化" 影响及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 ②受校外玩乐场所如营业性舞厅, 电子游戏室, 台球室等影响, 使贪玩的学生学习分心. ③受毕业分配, 就业难及滥招生影响. ④受一些知识群体如教师等的生活仍然较为清贫, 待遇较低的影响.

(2)家庭因素. 父母不管教或不善于管教, 导致学生的厌学心理. 强制型的家长对子女用压的办法, 按其主观愿望逼迫孩子学习, 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 产生对学习的厌倦情绪; 放纵型家长对子女放任自流, 导致子女懒学勤玩; 宠爱型家长对子女百般溺爱, 过度迁就, 使孩子滋长了依赖性和懒惰性. 此外, 家庭关系不和或家庭破裂, 会给子女心灵上造成创伤, 使子女意志消沉而影响学习.

(3)学校因素. 主要有:①学校办学方向有偏差或教育方法不当. 一方面, 在应试机制

的作用下, 许多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 使学生身心负担过重, 造成精神高度紧张, 难以应付各种压力, 由此产生厌学心理在所难免. 另一方面, 学校对学生学习目的, 学习态度, 人格等教育长期等闲视之, 使学生缺乏学习动力. 此外, 一些教师厌恶, 歧视后进生, 使学生对教师产生逆反心理, 学习情绪低落. ②教师教学观念陈旧, 课堂教法不当. 如重知识传授, 死记硬背, 题海战术, 轻思想政治教育, 学法指导和能力培养; 重学习尖子, 轻多数学生的培养; 脱离实际, 讲课枯燥无味等.

二. 解决厌学心理的对策

鉴于以上对厌学原因的分析, 我认为解决厌学心理问题, 应采取如下相应的对策.

1. 把加强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的教育放在突出的地位来抓.

良好的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 能激发爱国热情, 在学习上表现出积极的态度, 强烈的责任感, 有发奋进取的欲望. 社会心理学告诉我们:自我意识对个人的言行, 活动的指导, 推动和制约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它可以使个体正确地认识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身份和作用, 可以帮助个体确立起正确的生活目标和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可以使个体建立起正确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推动个体努力完成学习和工作任务. 加强中学生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教育, 应渗透在各科课堂教学中, 着重抓好如下几个具体方面的教育:(1)学习是自身发展和完善的需要. 在当前科技迅猛发展, 人类知识迅速增加的形势下, 一个人如果不努力学习, 就不可能掌握现代科学知识, 不仅不能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而且也很难在社会上立足. 一般地说, 文化程度, 水平高, 致富门路多, 致富速度快; 反之, 往往致富无门, 或致富较慢. 在当代, 只有学好科学文化知识, 才能获得良好的就业机会. 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 才能丰富和完善自己, 享受现代文明.(2)学习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现在的社会是信息社会, 急剧变化发展的社会, 新时代的发展, 客观上要求, 迫使人们具有更高的适

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这就在更宽泛的领域里向人们提出了许多新的适应社会变化的要求. 因此, 只有不断努力学习, 才能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3)学习是公民应尽的义务, 是立国, 强国的需要. 每个公民都有责任通过受教育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 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技术业务水平, 力争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多做贡献. 只要努学习, 掌握科学技术, 才能使我国走向繁荣富强, 永远立于不败之地.(4)榜样教育, 爱国主义和艰苦创业教育. 榜样的力量无穷, 它对吸引学生注意力, 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起事半功倍作用. 学生如果具有爱国之情, 报国之志, 有艰苦创业精神, 就会为振兴中华而读书. 学校诸多的德育内容中, 这些教育应处于突出的重要位置.

2. 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十分重要. 为此, 作为学校或班主任应定期召开家长会, 班主任也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家访, 多些与家长接触, 使双方的信息及时得到反馈, 发现学生有厌学等情绪, 教师应及时进行心理诱导. 作为家长, 首先要营造和睦的家庭环境, 尽量避免或减少孩子心灵上的创伤, 因为家庭关系对孩子的影响是最直接的, 也是最强烈的. 其次, 发现孩子有不良的思想和行为, 应选择正确的教育方法, 并积极主动地与校方联系. 学校, 家长应相互配合, 建立疏导型的教育方式, 根据学生或子女的年龄特点, 生理和心理发展情况, 兴趣, 要求等, 运用多种形式, 进行启发式引导, 绝不能采取强制型的管教方式. 但学校对在行为上过于放荡, 思想工作又长期失控的个别学生按有关规定给予恰如其分的处分是必要的. 也应给学生或子女一些挫折教育, 自立锻炼以及心理调节培训, 想方设法增强学生或子女抗御精神负担的能力, 以增强学习信心.

3. 学校要重视激发, 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社会心理学告诉我们:社会群体的组织者和教育者是否重视激发, 培养和发挥其

成员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在工作或学习上所产生的效果是不大一样的. 只有使那些厌学的学生充满了自尊心和自信心, 才能使其严于律己, 勤奋学习, 推动其努力完成学习和工作任务. 学校是执行社会化使命的专门群体, 教师对于促进学生的社会化, 自我意识的社会化方式去影响学生, 多做点思想教育工作, 多启发诱导, 排除其自卑, 厌学等心理障碍. 其次, 学校要用得当的奖惩方式促进学生的个体社会化和自我意识的产生和发展. 由于奖惩方式的实施, 个体受到感化, 久而久之, 个体就会慢慢地从社会群体的心理行为规范变成个体的心理行为规范, 达到改变厌学的目的.

4. 组织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

第二课堂活动是激发,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作为思想活跃的中学生不满足于课堂接受, 而企望通过课外活动或有参与实践的机会来获取其需要, 印证所学的知识, 这就大大激发其学习动机. 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以" 勤学成才" 等为主题的讲故事, 演讲, 读报等活动, 使学生体会到读书的社会价值, 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也可以结合教材组织, 布置或指导学习有目的地到外地或家乡进行社会调查, 搞一些调查报告和小论文竞赛, 在实践中培养其学习兴趣. 可以根据学生的爱好, 特长, 分类组织兴趣小组或特长班, 让学生充分施展其才华, 以此推动学生勤学.

5. 运用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方法.

得当的教学方法, 对解开学生的思想疙瘩, 活跃课堂气氛,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起到事半功倍作用. 如何付诸实施 (1)实行民主教学, 变我讲你听, 我说你服的单一的灌输式教学为表演, 演讲, 辩论, 讨论, 竞赛等和多媒体的现代教学手段来激活课堂. 让学生尤其厌学者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做课堂的主人, 从而使学生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班主任上班会课也应如此.(2)要多检查, 指导厌学者的作业. 这样, 才使他们体会到平等观念, 感受到老师的慈爱, 好学上进.(3)布置作业应适度,

新颖, 体现能力培养, 杜绝" 题海战术".(4)多指导学法, 交给学生学习" 钥匙". 教给学习的方法, 能使学生克服学习的盲目性, 提高自学能力, 诱发学习的学习兴趣.(5)联系社会热点. 社会热点富有时代气息, 教师应把它与教材相关的知识点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以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率.(6)语言要生动形象, 幽默风趣, 富有情感, 教态要得体.(7)用发人深省的漫画, 插图, 用工整, 美观, 精巧的板书, 也能增强趣味性, 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6. 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情感的融洽, 不仅能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而且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育心理学表明, 情感具有迁移功能, 是打开学生心灵之窗的钥匙. 教师若能与学生平等相处, 变传统的师生关系为平等, 互尊互爱的新型师生关系, 缩短心理上的距离, 变课堂上接触学生为平时多主动接触学生, 变守住讲坛授课为深入到学生座位中间讲课, 缩短师生之间在时空上的距离, 真诚地关心爱护和尊重学生, 充分挖掘其闪光点给予鼓励和表扬, 使他们感受到老师那颗慈母般的爱心, 这样的教师一定得到学生的尊重, 使同学们专心致志地听课, 以积极的态度, 加倍的努力对待学习." 人非草木, 孰能无情." 只要我们在教学中重视情感教学, 以情育情, 以情引情, 以情换情, 就必然会提高学生学习的激情和热情.

7. 加大整治营业性舞厅, 电子游戏室, 台球室及网络, 书刊, 音像制品等力度.

为创造一个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对营业性舞厅, 任何时候都不应允许未成年人进入; 对营业性的电子游戏室, 台球室, 除法定节假日外, 不能向中小学生开放; 对网络和书刊及音像制品应开始规模宏大的整查活动, 清除那些宣扬色情, 凶杀, 恐怖等不健康的东西, 并依法严惩制造, 传播者.

综上所述, 当前中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是错综复杂的, 解决厌学心理问题的途径也

是多种多样, 相互渗透的, 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积极探索, 合理选择或综合运用, 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 学校, 家庭, 社会相互配合, 多管齐下, 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如何解决“学生厌学问题”》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更多的人认为:上学难,就业难,上学无所用,已是摆在大家面前的现实。在这种形势下,快下学,早工作,早挣钱,上不上学无所谓,是不少学生家长的共识。再加上受金钱论的影响,许多学生家长放松了对孩子的要求,听之任之,溺爱多多,以致使多数农村小学生厌学、懒学、不思进取,在课堂上表现呆板,学无兴趣,思绪冷漠,学习效益低下,成绩平平。特别是数学这一学科思维的抽象性、情节的枯燥乏味性,学生更是学而厌之。对此,如何解决学生的厌学问题,应是值得我们特别关注的问题。

那么,如何解决学生的厌学问题呢?我以为:中心是“调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众所周知,一个人学习的积极性应来源于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一个人学习与创新的内在动力。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这就是激发学习兴趣所带来的思想火花的碰撞。只有在这种境界下,学习与创新才能真正地开花结果。至于,如何去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以解决学生的厌学问题呢?我的做法是:

一、 培养学生津津乐道亲其师。

作为学生,不想和自己的老师交流,不乐于、不善于和自己的老师交流,这是很不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习是很不利的。俗话说“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所以,教师应该引导自己的学生跟自己的老师交流,要一步一步地形成一种习性,一直使学生达到能在思想上、学问上总想同老师谈谈,而且谈得越投机越好。当这种纯粹地建立在学问之上的谈论,让学生感到颇有兴味,很是实足时,那么学生就算做到家了。这时,学生才会打开自己的心扉,尽情吮吸自己的老师所教的那门学科的知识,久而久之,自然就会形成学习技能,获得更多的知识。其次,还要借机教导学生明确到校学习的目的,端正学习思想、学习态度,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个学生,只有具备了这样的素养,才会搞好学习,这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前提,也是学好文化知识所不可或缺的。学生有了这种素养,教师的教育才能更好地开展起来,才能达到理想的教育目的。

二、自我锻造,吸引学生热爱自己的学科。

当学生乐于亲其师,信其道时, 一个教育工作者,要首先认识到:一位优秀的教师,他所教的学科就会成为学生最喜欢、最感兴趣的学科,就会在许多学生身上发现杰出的这一学科才能。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理应去努力做到这一点,这是教学工作的需要。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我在具体工作过程中,善于把理论知识与工作的实际联系起来,我经常翻阅《给教师的建议》,特别留意关注:“怎样靠阅读扩充知识面”、“争取学生热爱自己的学科”、“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怎样发展儿童的智力和思维”、“怎样培养记忆力”、“我怎样研究和教育学习最差的学生”这些章节,参悟其中的道理,斟酌如何应用于自己的实际教学工作,并在不断地实践过程中,加以体验与融合,看学生的表现与以前是否有新的起色,想学生在发生着如何的变化,学生的作为是不是和自己的想法、做法密切地和谐,工作有多大的成效,具体有什么样的收获,它与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关系是怎样的。课堂上把学到的理论活用于实际,课后认真地反思在课堂教学中的长与短,专心积累经验,扬长避短,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发生着不断地变化,业务功底不断地提升。

对于自己所教的学科,从不拘泥于课本,在抓住课本知识点的基础上,注重研究结合学生实际如何引导学生学会知识,采用的基本方法是:小组合作+师生关系+兴趣培养。并特别注意探究每个方面的知识如何进行外延,如何训练巩固。基本方法是:本知识点与什么知识相联系+知识迁移+阶段性训练,以提高学生的认识。从而,也使教师本人的教学经验不断地发生变异和升华。

这是我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始终坚守的原则,正是这种意识在催促着我工作、工作,不断地进取、不断地向上。就是靠着这种敬业的精神影射着学生,为做好学科教育工作铺设下基石。

只有在这种氛围下,通过师生的互动,学生就会意识到自己的老师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教师,老师的言行举止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随着时间的延续,在这种师生共荣的圈里,学生就会喜欢上自己的老师,从而演变为喜欢这个老师所教的学科。那么,学生对这一学科就会从事积极、主动地学习。其学习的效果可想而知。

三、和谐师生关系,吸引学生向自己靠拢。

如果你发现自己的学生有喜欢自己所教学科的倾向时,教师要心中有学生,学生的所想、所思、所做要始终在自己的注意之中,如何去贴近学生,这是一个教师和谐师生关系的最基本的要求。我就是这样做的。

首先,学生在我的心目中不分彼此,学生人人平等,从不厚此薄彼,既不宠爱好的学生,也不歧视差生。在课堂上,我总是密切注意学生的动向,结合学生的一些异常表现,时常用一些幽默的话语加上一些反语,激起学生的喜悦,以达到鞭策学生、活跃课堂气氛的目的。课后经常找学生啦家常、谈心,从侧面去激励学生注意学习,好好上进,哪怕发现学生一点小小的收获,也要在班上大加赞赏一番,好的如此,差的更是如此。学生因事没来上课,第二天他(她)一来到学校,同我第一次见面时,我总是询问:“怎么没来上课?落下的课程要不要老师给你补一下?”……在日常教学中,我总是把学生的冷暖放在心上,学生自然就会感到自己的老师是一个可亲可敬的人,学生自然就会紧紧地围绕在老师的周围,努力地接受着老师的教育,老师的工作效益就会大有意想不到地提高。和谐的师生关系自然就会形成。 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下,学生就会主动地亲近自己的老师,乐意与自己的老师打交道,啦家常,老师的一切教育才会成为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食粮。可想而知,还有哪个学生不去积极地接受这个老师的教育呢?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师生和谐的同时,还要对学生严格要求,对学生的缺点及时矫正,不仅在学业上辅导,还要在思想上引导,做到学习严谨,一步一个脚印,步步扎实,步步为荣,既会学习,又会做人。

四、专心致志,埋头耕耘,领引学生乐学。

当你发觉自己的学生喜欢和你交流所知时,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正确的对待自己,因为干教育工作,实实在在地说是一个良心活。干多干少都一样,在一定程度上这是一个现实。我们应该不去考虑这些,我始终想着的就是工作、工作。

日常一边积极从事学校的工作,一边忙于给学生上课、批改作业、指导学生如何学好文化课。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干着不平凡的工作,虽没有突出的业绩,却拥有无私的奉献。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除认真备课、批改作业外,我更侧重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学生就是分析学生现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把握学生学习知识的易混点、遗忘点,通过对比训练与补救练习加以巩固,并了解学生所想、所知、所好,借助和谐的师生关系这一内在动力,引导学生努力抓好自身的学习。研究教材就是分析教材编者的意图、试题编者的意图,同教学大纲的内在联系,准确把握教材内容,明确方向,把握重点、难点、易混点,研究出最佳方案引导学生学好知识。并且做到每一节上课前,设计出本节课的传授方案,特别是对新授内容,都要通过认真探究,结合学生实际,确定好引导学生学会知识的小方案,决不上无目的、无把握的课。研究教法就是研究新授知识怎么教,复习巩固知识怎么练,如何运用“互助式”质疑问难,都要在脑海中认真筛选、精心加工,制定最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案,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为此,我每天都是早出晚归,精心策划每天的教学工作,心里只有学生,心里只有工作。同时,我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总是针对问题的特点,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多元化角度思考问题,寻求不同的解题策略。除此,还重视抓小组合作互助与有错必纠的工作,从不把问题堆积起来,并要求学生把学到的一些典型的问题和解答问题的好策略,用专用本作好集锦,做到经常翻阅、熟悉,能举一反三,使学生的学习水平大有提高,学习经验更加丰富起来。这样,学生懂得事多了,学习、掌握的解决问题的方式策略丰富了,取得的收获充实了,学生就会体验到一种幸福感,自然就会变厌学为兴趣浓浓。 在这种师生互动与共荣的过程中,学生就会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老师非常优秀,很有学识,跟着这样的老师学习特别自豪,自己挺有成就感。学生就会形成一种巨大的动力,全身心积极主动地投入一切学习活动,不知满足地学习着。学生学习的收获才会达到最佳效果。 运用以上四点策略进行教育教学,其收获还是喜人的,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又引导学生走出了家庭教育的阴影,走上健康、向上的学习轨道,使学生改掉了厌学恶习,能够主动、自觉地参入学习。近几年来,我所教的毕业班,在接班时成绩一般以下,到毕业考试时,我所教的数学学科统考成绩位居全镇第三,科学由全镇倒一提升为第二名,竞赛成绩位居全镇第一。去年,我所教的毕业班,在平行班级中,成绩较差,毕业考试成绩数学由全镇第十一名跃居全镇第二名,科学由全镇第十九名跃居全镇第一名。为此,我以为对于“如何解决学生厌学问题”我的观点和做法是有一定意义的,能较好地解决学生的厌学问题。

以上所述,仅是我在广阔的教育工作这一大课堂里对“如何解决学生厌学问题”,矫正学生厌学、懒学现象的几点认识、几点真实的做法,以引导学生自主、乐学、向上,养成勤奋、刻

苦、拚搏进取的良好习惯,取得学业上的大收获,思想上的大进步。得到了很好的验证。以上策略1、策略2、策略3,并不是独立的,而是有机相联的统一体,在具体教学工作中,以同步进行为主,并且要与策略4密切配合,对其它学科也适用,不知是否能获得同行的共识。

如何解决中学生厌学的问题

在中学,初中生厌学现象比较普遍。厌学之风日长,不但使家长茫然、教师忧虑,而且带来诸多社会问题,其后果将十分严重。你是幸福的,我才是快乐的,对于老师来说,学生的幸福成长才是老师的最大的快乐。在我担任班主任期间,使我感到压力最大的是对厌学学生的转变工作。

通过这几年的调查与分析,厌学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 自身因素:由于学习成绩差,对学习失去了兴趣,“身在曹营心在汉”,认为上学简直就是在坐牢,浑身不舒服。2. 人为因素:受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与诱导,在精神生活上不断丰富的今天,一些精神垃圾也刮进了校园,学生幼小的心灵抵抗不住,个别同学放下了学习,走近了社会。3. 家庭因素:家庭破裂,父母的离异使孩子失去了家的温暖,失去了父母的关心,他们仇恨社会,于是放纵自我,经常出入网吧,台球室等场所,对学习置之不理。

针对以上原因,全社会都要负起责任,那么我们班主任应该做些什么呢?

一.树立大学习观,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

孩子的兴趣并非天生就有,特别是有逃学、厌学行为的孩子的学习兴趣已经淡化,要使孩子学习兴趣萌发和强化的确不容易,引导学生树立大学习的观念,笔者认为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让学生明白,唱歌是学习、打球是学习、练字是学习、画画是学习,只要用心,一切皆可学习,只要快乐,一切皆可学进。这样使每一个学生,都找到自己的长处,发现自己的闪光点,从而能够愉快的生活,轻松摘到属于自己的“苹果”。

二、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孩子确立正确的学习方法。

家长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形成要从小做起,在孩子的学习问题上,原则是可以指导,但决不包办代替,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确立责任感和独立性。让孩子学会合理利用时间和大脑,不搞疲劳战术,以质取胜。

叶圣陶先生特别强调习惯的重要性,他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对学生来说,善于独立思考,能够科学利用时间,正确处理学习与娱乐的关系等等,都是应当养成的良好习惯。

1、独立思考的习惯。古代有句名言叫“学源于思”,就是说求学问要开动脑筋,思考问题。从思维角度说,独立思考主要指思维的独立性,包括独立的发现和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学习中善于独立思考,不迷信权威(包括课本),不企望现成的答案,遇事总能问个为什么,总能运用自己的头脑去观察思考,创造性地去认识事物,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养成这种习惯不仅有利于搞好现在的学习,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也能为将来的学习乃至终身的事业奠定基础。

2、认真倾听的习惯。听讲是课堂上接受信息的第一道大门。这道大门通畅,信息输入就顺利;此门堵塞,信息输入就受阻。因此听讲能力强弱与否,是决定接受信息多寡的首要因素。

三.给予后进生更多的关怀,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后进生通常受家庭离异或不和因素影响而思想偏激、行为怪僻,任课老师和班主任应关心他们的思想、生活,了解其性格特点、兴趣爱好,这比关心他们的成绩更能触动他们的心灵,教师要用真诚、善意、实在的语言唤起他们心中的希望,使他们感受温暖和爱。我班有一个学生不爱学习,经常在科任课上搞恶作剧,一开始我对他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可他却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经过了解,知道原来他父母离异,他母亲靠打零工维持两人的生活,亲戚朋友都“敬而远之”。使他产生了对社会的不满,对学习也失去了兴趣。于是我发动学生对他在经济上和学习上给予相应的照顾,我相信我能用爱心去抚平他心灵的伤痕。我们教师评价学生应全面衡量,有些后进生在各种活动中,表现特别好,我们只要能抓住他们的闪光点,给予适当的表扬,他们是不会厌学的。

四. 爱心对待家庭破例的学生

作为班主任应经常与学生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的表现,学习情况等,及时的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面对一些单亲的或父母离异的学生更应给予照顾,使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五.提高授课水平,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老师要在组织教学、把握教材难易度、授课语言艺术等方面注重经验的积累,避免“照本宣科”、“一言堂”、“满堂灌”等注入式教学。教师既要不以“权威”自居,耐心地指导学生,鼓励学生质疑,又要以自身的人品、才学、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为学生提供有效、优质的服务。

至些,我们班没有一个因为厌学而辍学的学生,我的班主任工作也正在用“心”进行着。最后,我想用我们班的班训来结束,那就是:知识改变命运,教育决定前程!


相关内容

  • 如何教育厌学的孩子
  • 如何教育厌学的孩子 挫折教育和情感支持的缺失,不切实际的学习要求及其他家庭因素都是孩子厌学情绪的催生因素. 家庭教育种下了青少年厌学的第一颗种子:应试教育制造了大量的" 失败者" ,使得部分青少年谈" 学" 色变,产生强烈的学习回避心理:社会生活的诱惑,如网络 ...

  • 如何解决中小学生厌学问题
  • 如何解决中小学生厌学问题 具体描述 如何解决中小学生厌学问题 回复1:如何解决中小学生厌学问题 当我们说一个孩子患了"厌学症"时,指的是他在一段重要时间里对学校怀有长期的害怕情绪,无法参与和适应学校的日常生活规律.这种看起来毫无道理的害怕会让孩子们产生一系列逃避上学的行为.孩子不 ...

  • 如何对待学生厌学
  • 学生厌学不仅使家长痛苦.教师忧虑,它也会带来诸多社会问题.案例中的小晖的厌学状况是较为常见的,他学习成绩差.习惯不好.上课时又爱开小差,比较贪玩,一上课就提不起精神.他对学习无兴趣,视学习为负担:经常有意不登记作业.有时也以忘记带练习卷回来为理由,企图逃避或少做作业:被动地应付学习,缺乏学习责任感. ...

  • 如何帮助厌学的学生
  • 如何帮助厌学的学生? 厌学是由于学生学习行为获得的内外反应不同而造成的,其内在原因是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消极情绪体验和自我认识存在偏差.社会.学校.家庭等外部环境的不良影响也起消极的强化推动作用.社会的偏见.家长的漠视.教师的批评.同学的歧视,学习中无法满足成功的愿望,生活中又无人能理解关怀,无法 ...

  • 如何维护孩子心理健康
  • 如何维护孩子心理健康 和静县巴音布鲁克寄宿制学校 其其格 幼儿的心理健康主要是指其合理的需要和愿望得到满足之后,情绪和社会化等到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 良好的心理状态表现为:幼儿对自己感到满意,情绪活泼愉快,能适应周围环境,人际关系友好和谐,个人的聪明才智重到充的施展和发挥. 现在的年 ...

  • [厌学生辅导--如何对待学生厌学]学后感
  • <厌学生辅导--如何对待学生厌学>学后感 学习了模块一的专题<厌学生辅导>,我感触很深.当今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加之独生子女的养尊处优,所以大部分学生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当然,学生的厌学心理产生是内外共同作用的结果,必须依靠学校.家庭. ...

  • 如何解决体育课中学生的厌学问题(教育叙事)
  • 如何解决体育课中学生的厌学问题 案例: 体育课上有的学生争先恐后,有的畏缩不前,有的同学在做游戏,做练习,有的同学趁老师不注意偷偷的溜到了大树底下乘凉;在进行耐力跑训练时学生想方设法逃避,强调理由如通过肚子痛.腿痛.假装系鞋带来逃避,在他们眼中能少跑一圈就少跑一圈:更有甚者在跑操的时候有的学生为了逃 ...

  • 对中职学生"厌学"现状的思考
  • 摘 要 中职学生"厌学"现象是各校普遍存在的客观现实,对学校形象和社会安定都有着严重的负面影响.本文根据中职学生学习的现状,分析了学生厌学的原因,并提出了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 中职学生 厌学 原因 思考 文章编号 1008-5807(2011)03-127- ...

  • 农村中小学生厌学原因及对策研究
  • 农村中小学生厌学原因及对策研究 王松 摘要:中小学生正处于学习的关键时期,他们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纯真无邪,他们对这个整个世界充满了好奇.然而,有不少的中小学生出现了厌学的现象,"厌学"现象已引起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的普遍重视.我结合我们学校和农村家庭教育实际情况对学生的厌学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