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战争] 参加了解放军的清朝贝勒

1.良弼 :参与清廷改年制,练新军,立军学

人物简介: 良弼 (1877-1912.1.26) 清末大臣、宗社党首领。 满洲镶黄旗人,爱新觉罗氏,字赉臣。 曾留学日本,入士官学校步兵科。 毕业回国后,入练兵处,旋充陆军部军学司监督副使升司长。 禁卫军成立,任第一协统领兼镶白旗都统。 以知兵自诩,他参与清廷改年制,练新军,立军学,尤注意延揽军事人才,与铁良等被称为清季干将。 在1911年(宣统三年)10月“武昌起义”后,坚决主张镇压,反对起用袁世凯。 1912年1月与溥伟、铁良等皇族成员组织“宗社党”,被推为首领,反对与革命军议和,反对清帝退位。26日被彭家珍炸死。

人物生平: 良弼 (1877-1912) 字赉臣,努尔哈赤幼弟巴雅拉之子巩阿岱七世孙。大学士伊里布之孙。光绪三年(1877年)良弼生于成都,早年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从小接受的是正统的忠孝伦尚教育,侍母极孝。及长,寄籍湖北,光绪二十五年(1899)由该省选送赴日留学,入成城学校、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良弼由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步兵科第二期毕业回国,入练兵处,次年升该处军学司监督。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3月补军学司副使,8月袁世凯延揽其为调充陆军第八标统带官。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4月回任军学司副使,并主持保定陆军学堂校务,同年新军在河南彰德举行会操,任北军审判长,其间充任考试陆军游学毕业生襄校官、提调官等职。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8月任陆军部军学司司长,兼参议上行走。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10月获选修订法律馆谘议官,参与编撰新律;同年底拱卫京师的禁卫军成立,授禁卫军第一协统领,实际负责管理禁卫军。

宣统元年(1909年)7月,清廷“从良君弼等之建议”,仿日本参谋本部设立军谘府,以统筹全国陆海军事宜,军谘大臣载涛不谙军事,凡事皆以良弼为“谋主”;10月擢升禁卫军训练大臣。宣统二年(1910年)随载涛出国考察军政,同年秋参与组织滦州秋操.

死亡: 武昌起义后,良弼既反对起用袁世凯,又反对革命,妄图“以立宪弥革命,图救大局”。宣统三年(1911年)11月袁世凯进京出任内阁总理大臣,良弼被夺去统领禁卫军实权,同年12月9日授军谘府军谘使,兼镶白旗汉军副都统。1912年1月12日,良弼与溥伟、铁良等组织“君主立宪维持会”(俗称“宗社党”),反对南北议和与清帝逊位;1月26日良弼议事毕回家,在家门口(今北京西四北大红罗场胡同),遭四川武备学堂毕业生彭家珍向其投掷炸弹,炸伤左腿,29日袁世凯遣民政部尚书赵秉钧买通一中医,开一药酒,晚遂死。1912年2月1日以副都统阵亡例从优赐恤,其后有官绅立祠于北京。

2载涛:步步高升,寿终正寝

人物介绍:爱新觉罗·载涛(1888—1970),男,清末贝勒,和硕醇贤亲王奕缳第七子,光绪帝同父异母弟,善画马。京剧票友。号野云,为溥仪胞叔。满洲正黄旗人。1887年(光绪十年)出生。 高升之路: 1890年封二等镇国将军;同年晋升辅国公。 1902年袭贝勒。 1908年12月加郡王衔;同月与铁良等任总司稽察。清廷新设禁卫军,任专司训练禁卫军大臣。 1909年6月管理军谘处事务。 1910年2月赴日、美、英、法、德、意、奥、俄八国考察陆军,5月派任赴英国专使大臣。 1911年5月任军谘大臣;其后任蒙古镶黄旗都统。 1912年1月,与载洵等组织宗社党;3月宗社党解散。 1917年7月张勋复辟,溥仪任为禁卫军司令;同月复辟失败。 1918年徐世昌任为将军。 1927年6月任翊卫使。 1929年迫于生计将贝勒府卖给当时的辅仁大学。 1931年1月,国民政(蟹)府聘为国难会议会员。 1951年被毛(蟹)泽(蟹)东主席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部马政局顾问,还历任总后勤部马政局顾问、国家民委委员、北京市民委副主任、民革中央委员。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1970年9月2日(农历庚戌年八月初二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3岁,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相关小知识:       载涛出生在北京西城太平湖畔的醇亲王老府,今址是西城区鲍家街四十三号,现为中央音乐学院。   在清代,皇帝即位前的住所叫做“潜龙邸”,按照清廷的老例,这个地方就不能再作住宅。光绪帝载湉是在老府出生的,所以奕譞在光绪十四年(1888)奏请赐予新府。于是,慈禧太后把什刹海后海的一座府邸赏给了奕譞,并拨银子十六万两重新装修。光绪十六年(1890),载涛出生不久,便随其父奕譞迁往后海北沿的“醇亲王北府”。   今天的醇亲王北府分为三个部分,西花园作为宋庆龄故居已经对外开放;正院和中院是卫生部的办公场所;王府的马圈经过改造修建,成为北京市第二聋人学校。一个人的王府现由三个单位使用,由此可以想像当年醇王府的豪华与气派。 好像是电视剧《最后的王爷的原型》

1.良弼 :参与清廷改年制,练新军,立军学

人物简介: 良弼 (1877-1912.1.26) 清末大臣、宗社党首领。 满洲镶黄旗人,爱新觉罗氏,字赉臣。 曾留学日本,入士官学校步兵科。 毕业回国后,入练兵处,旋充陆军部军学司监督副使升司长。 禁卫军成立,任第一协统领兼镶白旗都统。 以知兵自诩,他参与清廷改年制,练新军,立军学,尤注意延揽军事人才,与铁良等被称为清季干将。 在1911年(宣统三年)10月“武昌起义”后,坚决主张镇压,反对起用袁世凯。 1912年1月与溥伟、铁良等皇族成员组织“宗社党”,被推为首领,反对与革命军议和,反对清帝退位。26日被彭家珍炸死。

人物生平: 良弼 (1877-1912) 字赉臣,努尔哈赤幼弟巴雅拉之子巩阿岱七世孙。大学士伊里布之孙。光绪三年(1877年)良弼生于成都,早年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从小接受的是正统的忠孝伦尚教育,侍母极孝。及长,寄籍湖北,光绪二十五年(1899)由该省选送赴日留学,入成城学校、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良弼由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步兵科第二期毕业回国,入练兵处,次年升该处军学司监督。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3月补军学司副使,8月袁世凯延揽其为调充陆军第八标统带官。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4月回任军学司副使,并主持保定陆军学堂校务,同年新军在河南彰德举行会操,任北军审判长,其间充任考试陆军游学毕业生襄校官、提调官等职。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8月任陆军部军学司司长,兼参议上行走。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10月获选修订法律馆谘议官,参与编撰新律;同年底拱卫京师的禁卫军成立,授禁卫军第一协统领,实际负责管理禁卫军。

宣统元年(1909年)7月,清廷“从良君弼等之建议”,仿日本参谋本部设立军谘府,以统筹全国陆海军事宜,军谘大臣载涛不谙军事,凡事皆以良弼为“谋主”;10月擢升禁卫军训练大臣。宣统二年(1910年)随载涛出国考察军政,同年秋参与组织滦州秋操.

死亡: 武昌起义后,良弼既反对起用袁世凯,又反对革命,妄图“以立宪弥革命,图救大局”。宣统三年(1911年)11月袁世凯进京出任内阁总理大臣,良弼被夺去统领禁卫军实权,同年12月9日授军谘府军谘使,兼镶白旗汉军副都统。1912年1月12日,良弼与溥伟、铁良等组织“君主立宪维持会”(俗称“宗社党”),反对南北议和与清帝逊位;1月26日良弼议事毕回家,在家门口(今北京西四北大红罗场胡同),遭四川武备学堂毕业生彭家珍向其投掷炸弹,炸伤左腿,29日袁世凯遣民政部尚书赵秉钧买通一中医,开一药酒,晚遂死。1912年2月1日以副都统阵亡例从优赐恤,其后有官绅立祠于北京。

2载涛:步步高升,寿终正寝

人物介绍:爱新觉罗·载涛(1888—1970),男,清末贝勒,和硕醇贤亲王奕缳第七子,光绪帝同父异母弟,善画马。京剧票友。号野云,为溥仪胞叔。满洲正黄旗人。1887年(光绪十年)出生。 高升之路: 1890年封二等镇国将军;同年晋升辅国公。 1902年袭贝勒。 1908年12月加郡王衔;同月与铁良等任总司稽察。清廷新设禁卫军,任专司训练禁卫军大臣。 1909年6月管理军谘处事务。 1910年2月赴日、美、英、法、德、意、奥、俄八国考察陆军,5月派任赴英国专使大臣。 1911年5月任军谘大臣;其后任蒙古镶黄旗都统。 1912年1月,与载洵等组织宗社党;3月宗社党解散。 1917年7月张勋复辟,溥仪任为禁卫军司令;同月复辟失败。 1918年徐世昌任为将军。 1927年6月任翊卫使。 1929年迫于生计将贝勒府卖给当时的辅仁大学。 1931年1月,国民政(蟹)府聘为国难会议会员。 1951年被毛(蟹)泽(蟹)东主席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部马政局顾问,还历任总后勤部马政局顾问、国家民委委员、北京市民委副主任、民革中央委员。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1970年9月2日(农历庚戌年八月初二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3岁,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相关小知识:       载涛出生在北京西城太平湖畔的醇亲王老府,今址是西城区鲍家街四十三号,现为中央音乐学院。   在清代,皇帝即位前的住所叫做“潜龙邸”,按照清廷的老例,这个地方就不能再作住宅。光绪帝载湉是在老府出生的,所以奕譞在光绪十四年(1888)奏请赐予新府。于是,慈禧太后把什刹海后海的一座府邸赏给了奕譞,并拨银子十六万两重新装修。光绪十六年(1890),载涛出生不久,便随其父奕譞迁往后海北沿的“醇亲王北府”。   今天的醇亲王北府分为三个部分,西花园作为宋庆龄故居已经对外开放;正院和中院是卫生部的办公场所;王府的马圈经过改造修建,成为北京市第二聋人学校。一个人的王府现由三个单位使用,由此可以想像当年醇王府的豪华与气派。 好像是电视剧《最后的王爷的原型》


相关内容

  • 城存我存,城亡我亡,头可断而志不可屈!!
  • 本刊专稿 作者:沧海笑 熟悉明史的人都知道史可法扬州抗清的事迹,但是却鲜有人知道同时期的江南小城江阴,却有一位被历史刻意遗忘的英雄. 强大清军的淫威面前,南明江南沦为一片血雨腥风,投敌者多如牛毛.以身殉国者也不计其数,但以杰出的能力组织民众激烈抵抗,给清兵重大杀伤的,整个江南就独独他一个,他就是阎应 ...

  • 浅谈清朝开国皇帝的用人策略
  • 决策管理 Policy & Management管理咨询 浅谈清朝开国皇帝的用人策略 ◇ 覃中洪 摘要:本文介绍了清朝开国皇帝皇太极知人善任,启用一批赤推行"戮儒"政策时"隐匿得脱"的300人通过考试,分别优杰出的将才,夺取天下,巩固政权的用人策略.劣 ...

  • 清史尔雅课后作业
  • 1-1 1 1588年,努尔哈赤通过武力征讨,统一了:A.建州女真 2清太祖是:C.努尔哈赤 3清军入关是:1644年 4清军何时入关?1644 5哪一个不是古代女真民族的称谓?山戎 6下列哪本书描述了"三仙女沐浴天池生始祖"的故事:<清太祖武皇帝努尔哈奇实录>< ...

  • 多尔衮的悲剧
  • 清初八旗独立自主与多尔衮的悲剧 郑克晟 清初历史许多问题皆与八旗制度有关.若要透视清初政治史之奥秘,须考察八旗制度的影响.八旗制度既是清朝立国的根本,同时也是解开清初政治史的钥匙.故而探讨清朝八旗制度建立.发展及其对清朝封建专制集权的影响过程,并联系这一时期所发生的各种政治事件,将制度的考察与历史事 ...

  • 宁古塔贝勒考证
  • [摘 要]爱新觉罗家族史上赫赫有名的"宁古塔贝勒",其实不过是"六台子寨主",比较正规的汉字对音应当是"宁公台贝子",更接近史实的对音应当是"宁公台额真".对此,论辩证如下. [关键词]宁古塔贝勒:考证 宁古塔是中国清代 ...

  • 浅论军机处
  • 浅论军机处 08历史 戴娟 [摘 要]"军机处"是清代实际的最高政治机构,是直接秉承皇帝旨意办理各种机要大事的机构,是君主绝对专权的产物.军机处的设立是中国封建社会皇权达到顶峰的标志,它作为皇帝的秘书机构,参与军国大政,但其作用是为保障君权的发挥.尽管它对军国大事并没有自主权,但 ...

  • 清朝的确立
  • 清朝的确立 第一节宽温仁圣皇帝 转危为安 天命十一年(明天启六年,1626)八月十一日,后金国英明汗努尔哈赤去世,皇八子四贝勒皇太极被诸贝勒议立为新汗,尊称"天聪汗",改次年为天聪元年. 皇太极面临极为严峻的形势.就内政而言,他碰到三大难题.一是汗父晚年的各项弊政,危害太大.主要 ...

  • 八年级上册历史提纲[超级全]
  • 八年级上册历史 新营中学2010级3班窦 第一课:鸦片战争 走私鸦片 背景: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目的: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虐多廉价的工业原料. 危害:(1)白银外流,加剧了中国的贫弱.(2)严重摧残吸食者的体质.(3)削弱军队的战斗力.(4)鸦片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 ...

  • 清朝九龙夺嫡之概述
  • 清朝九龙夺嫡之概述 目的和意义: 关于康熙朝几位阿哥争夺皇储的经过.雍正的品行与其继位的原因均流传有许多说法,对此段历史的文艺改编也十分多,使得许多人认为雍正并没有什么出挑的实力与才华,对待兄弟与臣属也十分残忍暴虐,没有什么原因使得康熙传位与他:并且各类书籍中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和其中的内在原因也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