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字与做人
写字,没有人天生就会。得有老师教,得自己跟着学,得回家接着练。做人,没有人天生就会。需结识良师益友,吃过亏受过罪,有了人生阅历才 会懂得做人的道理。
写得一手好字,会给人留下一种“知书达礼”的印象。可要是满纸荒唐言、满眼错别字,狗屁不通,即使字体龙飞凤舞如柳似颜,还是约等于文盲。 长得人模人样,眉眼俊俏,身姿婀娜,会让人瞧着脸红心跳流口水。可要是心地狭隘,开口脏话,举止粗鄙,虚伪狡诈,即使美若天仙,也还是个绣花枕头大草包。
写字,写给自己看,别人是否欣赏,那是他人的眼光。若给自己设定了标准,限定了风格,一心模仿大家风范,画虎不成反类犬,反倒成了四不像。 做人,只为良心底线,别人是否认同,那是别人的喜好。若活在他人的目光中,处处只为讨人喜欢,委曲求全得来的好名声,不要也罢。
老不提笔,手会生。字写得越多才越漂亮。
长期不与人交流,人会傻,越多外界支持遇事才越不慌张。
写字有规矩,堆砌浮浅是大忌,一撇一捺一横一竖皆要用心。意在笔先,想好了再落笔。
做人有规矩,歪门邪道是大忌,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皆有用脑。三思后行,想好了再决定。
写字有笔法。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人品不高,则落墨无法。
做人有标准。做人在心,人正不怕影子斜。做人行事,但求无愧于心。
有技无心则匠,有心无技则妄。写字要学技巧笔法、要懂如何运腕悬肘,也要心宽气定、全神贯注,用心书写。
懂得人际交流的技巧,却无真诚待人之心,再是叱咤风云,心灵仍是孤寂。满怀赤子之心,却用错误的方式表达真情,爱得越深只会伤得越深。
写字需练习,有了功底,染黑一池清水,方可达到力透纸背、入木三分的境界。
做人要历练,受了磨难,经历风雨无数,才会懂得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道理。
科学指导 掌握规律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写字教学要抓重点抓关键,那种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做法是行不通的。难写的笔画、部件要重点指导,熟悉的笔画和部件可以不指导。要做到指导一个字,带动一类字,努力克服逐字繁琐指导的弊端。
1. 学会观察(看)。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写字教学首先要指导学生观察范字。一看笔画的位置,重点观察落在横中线、竖中线上的笔画,这些笔画确定了,那么整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也就基本确定了,就是偏一些也不会偏到哪里去了;二看笔画的样子,重点指导学生观察关键笔画的样子,如“竖”是悬针竖还是垂露竖,“撇”是竖撇还是斜撇等。在指导观察中,如果引导学生对抽象的汉字加以联想,活化汉字,汉字字形就会深深扎根在学生的心中。如教学“伞”字,让孩子们观察“伞”像什么呢,有的说像大蘑菇,有的说像大树……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比喻,再加上形象的电脑画面显示,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汉字的形体美,而且让学生对抽象的汉字字形顿生兴趣,产生了写字的欲望。又如:“林”字,二木手拉手,肩并肩,为了后一个“木”的舒展,前面一个“木”捺缩成点,整个字看起来多么和谐;“扇”字,为了让字站得端稳,“羽”甘愿让自己一半身子露在外面做支撑,给人一种平衡之美……
2. 控制数量(写)。练字贵在精,不在多。小学生手指肌肉还不够发达,学习时间也不能持久,过多的书写不仅对孩子的身体发育有害,还会影响孩子对写字的兴趣。因此我在教学中,坚持一个“少”
字,保证一个“好”字。每课的字选择一些写,每个写3~6个,自己觉得写得好的,可以少写几个,自己觉得不满意的,可以多写几个。你还想写哪个字,就可以再写几个。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写好它”。学生作业本上不再是像以前一样整齐划一的内容,而是有的多,有的少;有的可能是“五、一、二、三……”,有的可能是“人、入、八、大……”。作业虽然不像以前那样整齐划一,但所有的孩子在写字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
3. 运用比较(比)。要提高写字能力,在练字的时候就应该做到反复比较、反复推敲。如教《黄山奇石》时,学生比较“它”与“安”,知道了两个字都是上下结构,而“它”是上大下小,“安”是上小下大的特点。学生在脑海中留下比较深的印象,写字时就能胸有成竹,笔听使唤。对小学生来说,写好一个字,都有一个由不好到好的过程,这就要求学生不断地将自己写的字与范字进行对比,比笔画的位置,比笔画的样子,比出差距,找出不足,在“比”中取得进步。
4. 修改提高(改)。修改是以比较为基础的,是比较的延续与升华。主要是将比较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调整修改。位置不对的笔画要写对,样子不像的笔画要写像。儿童生来好动,为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我还常借助正误法加以引导:教师故意把某个字的某一处写得不合规范,鼓励学生对照范字找毛病,然后让学生改正,并请学生评议改得像不像。这样可调动学生积极读帖比较修改,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5. 掌握规律(背)。写字的指导,要抓重点,抓关键,要做到指
导一个字,带动一类字,努力克服逐字繁琐指导的弊端。这也是我们在新教材生字量大的情况下必须做到的。指导学生掌握结构规律可借助画图让学生了解:
如左右结构的字:
左短右长“唱”、左长右短“阳”、左宽右窄“引”、左窄右宽“清”、左右相等“胖”。
又如上下结构的字:
上窄下宽“安”、上宽下窄“岔”、上下相等“忘”、上小下大“昌”、上大下小“冒”。
6. 讲究感悟(悟)。感悟,不是阅读教学的专利。在写字教学中,感悟也是非常重要的。为什么同一班级、同一老师的情况下,有些同学字能写得好,而有些同学写不好呢?这就是感悟的问题。感悟汉字的结构美、笔画美,对于好学生来说不成问题,那些感悟力差一些的学生就成问题了,我们该怎样把他们领进门呢?我的做法是,写字后进的那几个学生,要手把手地教,握着他(她)的手,不厌其烦地写,一遍没感觉,就写第二遍,二遍没感觉,就写第三遍,这样几遍下来,他们多少也能感悟到一些起笔、行笔、收笔的方法。有了一定的感觉再去书写,结果就会好得多。我想,这就是“师傅领进门”的重要性吧。
写字与做人
写字,没有人天生就会。得有老师教,得自己跟着学,得回家接着练。做人,没有人天生就会。需结识良师益友,吃过亏受过罪,有了人生阅历才 会懂得做人的道理。
写得一手好字,会给人留下一种“知书达礼”的印象。可要是满纸荒唐言、满眼错别字,狗屁不通,即使字体龙飞凤舞如柳似颜,还是约等于文盲。 长得人模人样,眉眼俊俏,身姿婀娜,会让人瞧着脸红心跳流口水。可要是心地狭隘,开口脏话,举止粗鄙,虚伪狡诈,即使美若天仙,也还是个绣花枕头大草包。
写字,写给自己看,别人是否欣赏,那是他人的眼光。若给自己设定了标准,限定了风格,一心模仿大家风范,画虎不成反类犬,反倒成了四不像。 做人,只为良心底线,别人是否认同,那是别人的喜好。若活在他人的目光中,处处只为讨人喜欢,委曲求全得来的好名声,不要也罢。
老不提笔,手会生。字写得越多才越漂亮。
长期不与人交流,人会傻,越多外界支持遇事才越不慌张。
写字有规矩,堆砌浮浅是大忌,一撇一捺一横一竖皆要用心。意在笔先,想好了再落笔。
做人有规矩,歪门邪道是大忌,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皆有用脑。三思后行,想好了再决定。
写字有笔法。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人品不高,则落墨无法。
做人有标准。做人在心,人正不怕影子斜。做人行事,但求无愧于心。
有技无心则匠,有心无技则妄。写字要学技巧笔法、要懂如何运腕悬肘,也要心宽气定、全神贯注,用心书写。
懂得人际交流的技巧,却无真诚待人之心,再是叱咤风云,心灵仍是孤寂。满怀赤子之心,却用错误的方式表达真情,爱得越深只会伤得越深。
写字需练习,有了功底,染黑一池清水,方可达到力透纸背、入木三分的境界。
做人要历练,受了磨难,经历风雨无数,才会懂得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道理。
科学指导 掌握规律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写字教学要抓重点抓关键,那种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做法是行不通的。难写的笔画、部件要重点指导,熟悉的笔画和部件可以不指导。要做到指导一个字,带动一类字,努力克服逐字繁琐指导的弊端。
1. 学会观察(看)。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写字教学首先要指导学生观察范字。一看笔画的位置,重点观察落在横中线、竖中线上的笔画,这些笔画确定了,那么整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也就基本确定了,就是偏一些也不会偏到哪里去了;二看笔画的样子,重点指导学生观察关键笔画的样子,如“竖”是悬针竖还是垂露竖,“撇”是竖撇还是斜撇等。在指导观察中,如果引导学生对抽象的汉字加以联想,活化汉字,汉字字形就会深深扎根在学生的心中。如教学“伞”字,让孩子们观察“伞”像什么呢,有的说像大蘑菇,有的说像大树……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比喻,再加上形象的电脑画面显示,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汉字的形体美,而且让学生对抽象的汉字字形顿生兴趣,产生了写字的欲望。又如:“林”字,二木手拉手,肩并肩,为了后一个“木”的舒展,前面一个“木”捺缩成点,整个字看起来多么和谐;“扇”字,为了让字站得端稳,“羽”甘愿让自己一半身子露在外面做支撑,给人一种平衡之美……
2. 控制数量(写)。练字贵在精,不在多。小学生手指肌肉还不够发达,学习时间也不能持久,过多的书写不仅对孩子的身体发育有害,还会影响孩子对写字的兴趣。因此我在教学中,坚持一个“少”
字,保证一个“好”字。每课的字选择一些写,每个写3~6个,自己觉得写得好的,可以少写几个,自己觉得不满意的,可以多写几个。你还想写哪个字,就可以再写几个。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写好它”。学生作业本上不再是像以前一样整齐划一的内容,而是有的多,有的少;有的可能是“五、一、二、三……”,有的可能是“人、入、八、大……”。作业虽然不像以前那样整齐划一,但所有的孩子在写字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
3. 运用比较(比)。要提高写字能力,在练字的时候就应该做到反复比较、反复推敲。如教《黄山奇石》时,学生比较“它”与“安”,知道了两个字都是上下结构,而“它”是上大下小,“安”是上小下大的特点。学生在脑海中留下比较深的印象,写字时就能胸有成竹,笔听使唤。对小学生来说,写好一个字,都有一个由不好到好的过程,这就要求学生不断地将自己写的字与范字进行对比,比笔画的位置,比笔画的样子,比出差距,找出不足,在“比”中取得进步。
4. 修改提高(改)。修改是以比较为基础的,是比较的延续与升华。主要是将比较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调整修改。位置不对的笔画要写对,样子不像的笔画要写像。儿童生来好动,为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我还常借助正误法加以引导:教师故意把某个字的某一处写得不合规范,鼓励学生对照范字找毛病,然后让学生改正,并请学生评议改得像不像。这样可调动学生积极读帖比较修改,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5. 掌握规律(背)。写字的指导,要抓重点,抓关键,要做到指
导一个字,带动一类字,努力克服逐字繁琐指导的弊端。这也是我们在新教材生字量大的情况下必须做到的。指导学生掌握结构规律可借助画图让学生了解:
如左右结构的字:
左短右长“唱”、左长右短“阳”、左宽右窄“引”、左窄右宽“清”、左右相等“胖”。
又如上下结构的字:
上窄下宽“安”、上宽下窄“岔”、上下相等“忘”、上小下大“昌”、上大下小“冒”。
6. 讲究感悟(悟)。感悟,不是阅读教学的专利。在写字教学中,感悟也是非常重要的。为什么同一班级、同一老师的情况下,有些同学字能写得好,而有些同学写不好呢?这就是感悟的问题。感悟汉字的结构美、笔画美,对于好学生来说不成问题,那些感悟力差一些的学生就成问题了,我们该怎样把他们领进门呢?我的做法是,写字后进的那几个学生,要手把手地教,握着他(她)的手,不厌其烦地写,一遍没感觉,就写第二遍,二遍没感觉,就写第三遍,这样几遍下来,他们多少也能感悟到一些起笔、行笔、收笔的方法。有了一定的感觉再去书写,结果就会好得多。我想,这就是“师傅领进门”的重要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