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和反思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理解面积的意义。

2、 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初步形成这些单位实际大小的观

念。

3、 学习选用观察、重叠、数面积单位,以及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教学设计:

一、观察比较,感知面积的意义。

1、 物体表面的大小。

比较数学书封面和黑版面的大小——观察法

比较数学书和英语书封面的大小:摸一摸封面,感受其表面;重叠比较。

师:其实刚刚进行的大小比较,实际上是比较这些物体的表面,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

2、 封闭图形的大小。

平面图形也有大有小(课件出示平面图形),像这些由线段首尾相连所围成的图形叫封闭图形,封闭图形的大小也是它们的面积。

3、 面积的意义。

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二、统一面积单位

1、比较两个长方形面积的大小:

看不出哪个面积大;

重叠在一起也比较不出哪个面积大。

思考:还有其他方法吗?

学生活动:选用学具,想办法比较面积大小。

总结汇报: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思考:用什么图形做面积单位比较合适?

2、常用的面积单位。

为了研究方便,人们规定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A、 认识平方厘米

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想办法记住1平方厘米的大小。

B、 认识平方分米

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估一估数学书的面积是几平方分米?

C、 认识平方米

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1平方米的正方形里能站几个人?

三、巩固练习

四、全课总结

教学反思:

这次天华杯赛课中,我选择了《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比赛后心里感觉有点遗憾,但在这遗憾之中,我也收获了不少,静下心来反思了课中的所得所失。

1、要上好概念课真的很难,要适时给概念下定义,不能过早,也不能太迟,概念也要把握准确,有时候或许是一个字、一个字的差别就会产生不同的理解。这就要求教师要读透教材,

用儿童的眼光来理解教材。

2、在教学之前,可以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分析:同学们听说过面积吗?在哪儿听过呢?

3、学生可能对“面积”并非一片空白,只是停留在“词”的感觉上,并没有和数学产生联系。在教学时我让他们比较黑板和数学书封面的大小,数学书和英语书封面的大小,让他们明白其实这些大小比较比的就是他们的面积。其实这时候学生还没有对面积完全理解,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我快马加鞭,就进入了下一环节的教学,时间的设计很不合理。

4、强化数学的体验学习,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认知过程,又是一个探索过程。为了使学生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我设计了2种不同颜色的卡纸比较面积的大小,将学生引入重重矛盾之中,使他们经历了从观察——重叠——拼摆——用统一的标准来摆——面积单位的建立这一过程。如何在这样开放的活动课堂中进行良好的组织和调控是我面临的一大考验,在活动中,有的学生独领风骚,有的学生不知所措,还有的学生孤军奋战……小组活动似乎变了味儿。

5、在评价方面也很值得反思,评价语言单调,缺乏数学思想、方法等实质性评价,对学生提出的好的方法要加以肯定、鼓励,对错误的思想也要加以说明:到底哪里不好?

不管成功与失败,这都是值得我深思的一节课。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理解面积的意义。

2、 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初步形成这些单位实际大小的观

念。

3、 学习选用观察、重叠、数面积单位,以及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教学设计:

一、观察比较,感知面积的意义。

1、 物体表面的大小。

比较数学书封面和黑版面的大小——观察法

比较数学书和英语书封面的大小:摸一摸封面,感受其表面;重叠比较。

师:其实刚刚进行的大小比较,实际上是比较这些物体的表面,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

2、 封闭图形的大小。

平面图形也有大有小(课件出示平面图形),像这些由线段首尾相连所围成的图形叫封闭图形,封闭图形的大小也是它们的面积。

3、 面积的意义。

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二、统一面积单位

1、比较两个长方形面积的大小:

看不出哪个面积大;

重叠在一起也比较不出哪个面积大。

思考:还有其他方法吗?

学生活动:选用学具,想办法比较面积大小。

总结汇报: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思考:用什么图形做面积单位比较合适?

2、常用的面积单位。

为了研究方便,人们规定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A、 认识平方厘米

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想办法记住1平方厘米的大小。

B、 认识平方分米

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估一估数学书的面积是几平方分米?

C、 认识平方米

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1平方米的正方形里能站几个人?

三、巩固练习

四、全课总结

教学反思:

这次天华杯赛课中,我选择了《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比赛后心里感觉有点遗憾,但在这遗憾之中,我也收获了不少,静下心来反思了课中的所得所失。

1、要上好概念课真的很难,要适时给概念下定义,不能过早,也不能太迟,概念也要把握准确,有时候或许是一个字、一个字的差别就会产生不同的理解。这就要求教师要读透教材,

用儿童的眼光来理解教材。

2、在教学之前,可以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分析:同学们听说过面积吗?在哪儿听过呢?

3、学生可能对“面积”并非一片空白,只是停留在“词”的感觉上,并没有和数学产生联系。在教学时我让他们比较黑板和数学书封面的大小,数学书和英语书封面的大小,让他们明白其实这些大小比较比的就是他们的面积。其实这时候学生还没有对面积完全理解,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我快马加鞭,就进入了下一环节的教学,时间的设计很不合理。

4、强化数学的体验学习,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认知过程,又是一个探索过程。为了使学生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我设计了2种不同颜色的卡纸比较面积的大小,将学生引入重重矛盾之中,使他们经历了从观察——重叠——拼摆——用统一的标准来摆——面积单位的建立这一过程。如何在这样开放的活动课堂中进行良好的组织和调控是我面临的一大考验,在活动中,有的学生独领风骚,有的学生不知所措,还有的学生孤军奋战……小组活动似乎变了味儿。

5、在评价方面也很值得反思,评价语言单调,缺乏数学思想、方法等实质性评价,对学生提出的好的方法要加以肯定、鼓励,对错误的思想也要加以说明:到底哪里不好?

不管成功与失败,这都是值得我深思的一节课。


相关内容

  • 面积单位教学反思(共6篇)
  • 篇一: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 有人曾经说过:"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数学教研中我执教了<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在这"遗憾的艺术"中,我也收获了不少,静下心来反思了课中的所得所失. 一.成功之处: 1.调动 ...

  • 小学生数学学习中反思方法的指导
  • 小学生数学学习中反思方法的指导 作者:翁玲燕 来源:<小学教学研究>2014年第12期 在我们的教学中,不乏有这样的学生:做错的题订正对了,下次碰到同样类型的题,还是做错,并且错得和原来一样:课堂听得懂,与例题一模一样的会做,稍作改变,就会觉得陌生,不会做--面对学生出现的这些情况,笔者 ...

  •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单元教学反思
  •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单元教学反思 何霞 本单元主要包括认识面积.面积单位.面积单位的换算.长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四个部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虽然已经对面积有了初步的体验,但是对面积并没有转化到知识的层次上,加上不够灵活变通.运 ...

  • [面积和面积单位]课堂实录及反思
  • <面积和面积单位>课堂实录及反思 单 位 新疆马兰小学 姓 名 王雅梅 联系电话 [1**********] 职 称 小教一级 邮 编 841700 电子邮箱wymteacher@163.com <面积和面积单位>课堂实录及反思 [摘要]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义务 ...

  •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及反思
  •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济南市机场小学 孙青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1~74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2.经历尝试.失败.成功等过程,在探究中发现比较面积 ...

  • 认识平方千米教学反思
  • 认识平方千米教学反思 花了很多时间让学生去经历推导的过程,体验面积单位之间的联系,再把他们的体验用语言描述出来.学习活动中,学生愿意自己去经历.去实践,这就是一种"体验".因此课上才出现精彩的回答:当谈到"1 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时,有学生想到了& ...

  •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
  •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始终将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究发现问题,提出设想,实际操作,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探索知识,让学生大胆的猜测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引发问题的出现------光凭看和猜不能统一答案, ...

  • 公顷和平方千米教学反思
  • <公顷和平方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福州市凤乐小学 陈静 公顷和平方千米是较大的面积单位,主要是用来测量土地面积,在生活当中不常使用,所以学生比较生疏.但我还是打算试一试,本学期就开这节课,几周前我就开始琢磨这课该如何上,怎么才能让孩子的脑中建立起正确的概念和表象,这是一个单元难点,该如何 ...

  • 三年级下册教案
  • 四年级数学试卷分析 (1.2.3) 第一题填空题: 整部分题目大部分学生完成很好,有个别学生没有看清楚题目,例如第一题是找西偏北的相反方向,学生出错率较高,很多同学没有掌握做题方法,也没有画出坐标图来慢慢思考,导致方向和度数对不上,还有几个同学忘记写15°的"°". 学生对于谁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