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气管道初勘穿跨越模版

目 录

1、前言 ............................................................................................................ 3

1.1 拟建工程概况 .............................................................................. 3 1.2 勘察依据 ..................................................................................... 3 1.3 执行规范、规定 ........................................................................... 3 1.4 勘察目的、勘察方法,完成工作量 .............................................. 3

2、自然地理概况 .............................................................................................. 4

2.1 地理位置与交通 ........................................................................... 4 2.2 气象 ............................................................................................. 4 2.3 水文 ............................................................................................. 4

3、工程地质条件 .............................................................................................. 5

3.1 地质构造 ..................................................................................... 5 3.3 地形、地貌 .................................................................................. 5 3.4 地层: ......................................................................................... 5 3.5 地下水 ......................................................................................... 6

4、河床、岸坡稳定性评价 ............................................................................... 6

4.1 河势分析 ..................................................................................... 6 4.2 河床稳定性评价 ........................................................................... 6 4.3 岸坡稳定性分析 ........................................................................... 7

5、岩土参数的分析选定(跨越工程、定向钻穿越方式采用本节) ................... 8

5.1 岩(土)物理力学成果表 ............................................................ 8 5.2 岩(土)物理力学统计表 ............................................................ 8 5.3 岩(土)参数分析与选定 ............................................................ 8

6、主要岩土工程问题(跨越工程、定向钻穿越方式采用本节) ...................... 8

6.1 影响工程稳定性工程地质条件与灾害地质 ................................... 8 6.2 特殊土性能评价 ........................................................................... 8

7、施工条件评价 .............................................................................................. 8

7.1 场地施工可能性 ........................................................................... 8 7.2穿越方式可能性作出评价 ............................................................. 8

8、结论与建议 ................................................................................................. 8

8.1 穿(跨)可能性评价、穿越方式评价 ........................................... 8 8.2 洪水参数 ..................................................................................... 8 8.3 河床、河岸稳定性评价 ................................................................ 8 8.4 地下水侵蚀性评价 ....................................................................... 8

1、前言

1.1 拟建工程概况

1.1.1 工程源由:工程名称、委托单位; 1.1.2 工程规模:穿越位置、长度、管径; 1.1.3 勘察等级; 1.2 勘察依据

1.2.1 业主委托任务书; 1.2.2 设计技术委托书; 1.3 执行规范、规定

1.4 勘察目的、勘察方法,完成工作量

1.4.1 勘察目的:1.初步查明拟选河段工程地质条件(地质构造、新构造运动及其对河床稳定性影响、河谷地貌、成因、形态、特征及发展趋势、地层成因类型及分布规律,岸坡稳定、不良地质现象);2.选择最优穿(跨)越断面;3.推荐合理穿越方式。 1.4.2 勘察方法:

(1)收集河道地形图、区域构造地质图、地貌图、气象、水文资料,上、下游已建、拟建建筑物工程资料;

(2)进行地质测绘;

(3)物探工作:采用浅层地震剖面法,波速测试; (4)钻探工作

采用冲击钻(钻机型号) 全取芯回转钻(钻机型号) (5)原位测试

根据地质条件,选用超重型动力触探、重型动力触探、静力触探、十

字板、标准贯入;

(6)取扰动土、原状土、水样进行室内试验。 (7)流速测试 1.4.3 完成工作量

(1)工程地质测绘 km2(比例尺) (2)钻探(探井) m

(3)原位测试(标贯、静探、动探、十字板) (4)取样(原状、扰动) (5)取水样(2组)

2、自然地理概况

2.1 地理位置与交通 2.2 气象

(1) 区域气象特征 (2) 气温(℃) (3) 地温(℃) (4) 降水量(mm) (5) 蒸发量(mm) (6) 年平均日照时数(h) (7) 年均无霜期(d) (8) 风速(m/s) (9) 风向

(10) 相对湿度(%) (11) 最大冻土深度(cm) (12) 年均沙暴时数(d) 2.3 水文

2.3.1 河流概况(发源地、流经地、河长、流域面积) 2.3.2 枯水期概况、洪水期概况(时间、流量)、历史洪水概况 2.3.3 含沙量概况,最大含沙量、最小含沙量、平均含沙量

2.3.4 冰棱概况(时间、冻厚、棱块直径)

3、工程地质条件

3.1 地质构造

3.1.1 区域地质构造(Ⅰ级、Ⅱ级)场地所处位置 3.1.2 主要出露岩层产状、结构特性、裂隙发育概况 3.2 地震地质

3.2.1 活动断裂发育概况 3.2.2 地震史

3.2.3 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及《中国地震特征周期值区划图》,场地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 s,动峰值加速度为 g,地震基本烈度 度。 3.2.4 场地类别 3.2.5 评价砂土液化 3.3 地形、地貌 (1) (2)

区域地形地貌特征

河谷地貌特征,包括阶地、漫滩、河床特征

3.4 地层:

地层描述符合下列规定:

1.碎石土:颗粒级配、颗粒形状、颗粒排列、母岩成分、风化程度、充填物的性质和充填程度、密实度;

2.砂土:颜色、矿物组成、颗粒级配、粘粒含量、湿度、密湿度;

3.粉土:颜色、包含物、湿度、密实度、摇震反应、光泽反应、干湿度、韧性; 4.粘性土:颜色、状态、包含物、摇震反应、光泽反应、干湿度、韧性、土层结构;

5.特殊土:除上述相应土类规定外,尚应描述其特殊成分和特殊性质; 6.基岩:名称、时代、颜色、结构、成分、风化程度、强风化层厚度。 3.4.2 地层分布、层面标高

3.4.3 原位测试指标、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变异系数;

3.5 地下水

(1) 含水层分布规律 (2) 地下水的类型、补排关系 (3) 地下水水位及变化幅度

(4) 水质分析、侵蚀性评价(见表3.5-1) 表3.5-1 水质分析成果表

4.1 河势分析

(1) 河流类型、形态特征、发育史;

(2) 穿越河段河流走势、节点控制(包括人工节点)状态、河流摆动评价; (3) 人工活动对河流纵向、横向变化影响。 4.2 河床稳定性评价 (1) 根据河势分析; (2) 根据地层结构;

4、河床、岸坡稳定性评价

(3) 根据原位测试成果;

(4) 综合分析,定性地确定相对稳定层位。 4.3 岸坡稳定性分析

4.3.1 结合水流特点,对河流侧蚀作用进行分析 4.3.2 岩土的类型、成因、工程特性、厚度、坡度 4.3.3 地下水条件

综合上述条件,定性地评价岸坡稳定性。

5、岩土参数的分析选定(跨越工程、定向钻穿越方式采用本节)

5.1 岩(土)物理力学成果表 5.2 岩(土)物理力学统计表 5.3 岩(土)参数分析与选定

6、主要岩土工程问题(跨越工程、定向钻穿越方式采用本节)

6.1 影响工程稳定性工程地质条件与灾害地质 6.2 特殊土性能评价

7、施工条件评价

7.1 场地施工可能性 7.2穿越方式可能性作出评价

8、结论与建议

8.1 穿(跨)可能性评价、穿越方式评价 8.2 洪水参数

8.3 河床、河岸稳定性评价 8.4 地下水侵蚀性评价 8.5 地震参数

目 录

1、前言 ............................................................................................................ 3

1.1 拟建工程概况 .............................................................................. 3 1.2 勘察依据 ..................................................................................... 3 1.3 执行规范、规定 ........................................................................... 3 1.4 勘察目的、勘察方法,完成工作量 .............................................. 3

2、自然地理概况 .............................................................................................. 4

2.1 地理位置与交通 ........................................................................... 4 2.2 气象 ............................................................................................. 4 2.3 水文 ............................................................................................. 4

3、工程地质条件 .............................................................................................. 5

3.1 地质构造 ..................................................................................... 5 3.3 地形、地貌 .................................................................................. 5 3.4 地层: ......................................................................................... 5 3.5 地下水 ......................................................................................... 6

4、河床、岸坡稳定性评价 ............................................................................... 6

4.1 河势分析 ..................................................................................... 6 4.2 河床稳定性评价 ........................................................................... 6 4.3 岸坡稳定性分析 ........................................................................... 7

5、岩土参数的分析选定(跨越工程、定向钻穿越方式采用本节) ................... 8

5.1 岩(土)物理力学成果表 ............................................................ 8 5.2 岩(土)物理力学统计表 ............................................................ 8 5.3 岩(土)参数分析与选定 ............................................................ 8

6、主要岩土工程问题(跨越工程、定向钻穿越方式采用本节) ...................... 8

6.1 影响工程稳定性工程地质条件与灾害地质 ................................... 8 6.2 特殊土性能评价 ........................................................................... 8

7、施工条件评价 .............................................................................................. 8

7.1 场地施工可能性 ........................................................................... 8 7.2穿越方式可能性作出评价 ............................................................. 8

8、结论与建议 ................................................................................................. 8

8.1 穿(跨)可能性评价、穿越方式评价 ........................................... 8 8.2 洪水参数 ..................................................................................... 8 8.3 河床、河岸稳定性评价 ................................................................ 8 8.4 地下水侵蚀性评价 ....................................................................... 8

1、前言

1.1 拟建工程概况

1.1.1 工程源由:工程名称、委托单位; 1.1.2 工程规模:穿越位置、长度、管径; 1.1.3 勘察等级; 1.2 勘察依据

1.2.1 业主委托任务书; 1.2.2 设计技术委托书; 1.3 执行规范、规定

1.4 勘察目的、勘察方法,完成工作量

1.4.1 勘察目的:1.初步查明拟选河段工程地质条件(地质构造、新构造运动及其对河床稳定性影响、河谷地貌、成因、形态、特征及发展趋势、地层成因类型及分布规律,岸坡稳定、不良地质现象);2.选择最优穿(跨)越断面;3.推荐合理穿越方式。 1.4.2 勘察方法:

(1)收集河道地形图、区域构造地质图、地貌图、气象、水文资料,上、下游已建、拟建建筑物工程资料;

(2)进行地质测绘;

(3)物探工作:采用浅层地震剖面法,波速测试; (4)钻探工作

采用冲击钻(钻机型号) 全取芯回转钻(钻机型号) (5)原位测试

根据地质条件,选用超重型动力触探、重型动力触探、静力触探、十

字板、标准贯入;

(6)取扰动土、原状土、水样进行室内试验。 (7)流速测试 1.4.3 完成工作量

(1)工程地质测绘 km2(比例尺) (2)钻探(探井) m

(3)原位测试(标贯、静探、动探、十字板) (4)取样(原状、扰动) (5)取水样(2组)

2、自然地理概况

2.1 地理位置与交通 2.2 气象

(1) 区域气象特征 (2) 气温(℃) (3) 地温(℃) (4) 降水量(mm) (5) 蒸发量(mm) (6) 年平均日照时数(h) (7) 年均无霜期(d) (8) 风速(m/s) (9) 风向

(10) 相对湿度(%) (11) 最大冻土深度(cm) (12) 年均沙暴时数(d) 2.3 水文

2.3.1 河流概况(发源地、流经地、河长、流域面积) 2.3.2 枯水期概况、洪水期概况(时间、流量)、历史洪水概况 2.3.3 含沙量概况,最大含沙量、最小含沙量、平均含沙量

2.3.4 冰棱概况(时间、冻厚、棱块直径)

3、工程地质条件

3.1 地质构造

3.1.1 区域地质构造(Ⅰ级、Ⅱ级)场地所处位置 3.1.2 主要出露岩层产状、结构特性、裂隙发育概况 3.2 地震地质

3.2.1 活动断裂发育概况 3.2.2 地震史

3.2.3 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及《中国地震特征周期值区划图》,场地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 s,动峰值加速度为 g,地震基本烈度 度。 3.2.4 场地类别 3.2.5 评价砂土液化 3.3 地形、地貌 (1) (2)

区域地形地貌特征

河谷地貌特征,包括阶地、漫滩、河床特征

3.4 地层:

地层描述符合下列规定:

1.碎石土:颗粒级配、颗粒形状、颗粒排列、母岩成分、风化程度、充填物的性质和充填程度、密实度;

2.砂土:颜色、矿物组成、颗粒级配、粘粒含量、湿度、密湿度;

3.粉土:颜色、包含物、湿度、密实度、摇震反应、光泽反应、干湿度、韧性; 4.粘性土:颜色、状态、包含物、摇震反应、光泽反应、干湿度、韧性、土层结构;

5.特殊土:除上述相应土类规定外,尚应描述其特殊成分和特殊性质; 6.基岩:名称、时代、颜色、结构、成分、风化程度、强风化层厚度。 3.4.2 地层分布、层面标高

3.4.3 原位测试指标、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变异系数;

3.5 地下水

(1) 含水层分布规律 (2) 地下水的类型、补排关系 (3) 地下水水位及变化幅度

(4) 水质分析、侵蚀性评价(见表3.5-1) 表3.5-1 水质分析成果表

4.1 河势分析

(1) 河流类型、形态特征、发育史;

(2) 穿越河段河流走势、节点控制(包括人工节点)状态、河流摆动评价; (3) 人工活动对河流纵向、横向变化影响。 4.2 河床稳定性评价 (1) 根据河势分析; (2) 根据地层结构;

4、河床、岸坡稳定性评价

(3) 根据原位测试成果;

(4) 综合分析,定性地确定相对稳定层位。 4.3 岸坡稳定性分析

4.3.1 结合水流特点,对河流侧蚀作用进行分析 4.3.2 岩土的类型、成因、工程特性、厚度、坡度 4.3.3 地下水条件

综合上述条件,定性地评价岸坡稳定性。

5、岩土参数的分析选定(跨越工程、定向钻穿越方式采用本节)

5.1 岩(土)物理力学成果表 5.2 岩(土)物理力学统计表 5.3 岩(土)参数分析与选定

6、主要岩土工程问题(跨越工程、定向钻穿越方式采用本节)

6.1 影响工程稳定性工程地质条件与灾害地质 6.2 特殊土性能评价

7、施工条件评价

7.1 场地施工可能性 7.2穿越方式可能性作出评价

8、结论与建议

8.1 穿(跨)可能性评价、穿越方式评价 8.2 洪水参数

8.3 河床、河岸稳定性评价 8.4 地下水侵蚀性评价 8.5 地震参数


相关内容

  • 输气管道线路工程详细地勘报告模版
  • 目 录 1 前言 .......................................................................................................... 3 1.1 工程概况 ....................... ...

  • 输气管道防雷设计
  • 输气管道防雷设计 任凤垄 (胜利油田胜利工程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本文依据设计规范.针对天然气榆气管道在直接埋地敷设方式.山区河流大型跨越敷设方式下的防雷防静电设计,以及天然气输气蕾道沿线经过的阀室.各种站场的防雷防静电设计,防雷防静电接地装置材料的选用如何兼顾天然气输气管道防腐保护设计.设计 ...

  • 1K417000城市燃气管道工程
  • 1k417000城市燃气管道工程 1k417010掌握燃气管道工程施工基本要点 1k417011  燃气管道安装的要求 1)高压和中压a燃气管道,应采用钢管:中压b和低压燃气管道,宜采用钢管或机械接口铸铁管.中.低压地下燃气管道采用聚乙稀管材时,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2)地下燃气管道不得从建筑物和 ...

  • 1什么是管道运输
  • 什么是管道运输 1.管道运输的特征 管道运输是国民经济综合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的能源与运输业是否发达的特征之一.目前,长距离.大管径的输油气管道均由独立的运营管理企业来负责经营和管理. 管道运输多用来输送流体(货物),如原油.成品油.天然气及固体煤浆等.它与其它运输方式(铁路.公 ...

  • 管道完整性管理:"中国模式"的思考
  • 管道完整性管理:"中国模式"的思考 自2001年完整性管理理念被引入我国石油天然气行业以来,对于如何有效地推动我国管道管理从传统管理向完整性管理模式转变,油气管道企业和专家进行了持续深入的探索实践. 经过10余年努力,我国大型油气管道都初步建立了完整性管理体系,并开始发挥重要作用 ...

  • 油气田地面设计基本数据
  • 油气田地面工程工艺专业 常用基本数据 一.设计常用标准规范(更新至2015年12月31日) <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GB50183-2015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14 <油气集输设计规范> GB50350-2005 <输油管道工 ...

  • 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办法
  • 1.山东省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办法 第十二条 设计和建设管道,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埋地石油管道与居民区的安全距离不得少于15米,天然气.成品油管道与居民区的安全距离不得少于30米: (二)地面敷设或者架空敷设石油管道与居民区的安全距离不得少于30米,天然气.成品油管道与居民区的安全距离不得少于6 ...

  • 陕京输气管道工程设计概况
  • 陕京输气管道工程设计概况 向 波3 梅三强 宋德琦 (四川石油管理局勘察设计研究院) 向 波等1陕京输气管道工程设计概况1天然气工业,1998;18(1):66-68 摘 要 陕京输气管道是我国迄今最长的一条大口径天然气输气管道.该管线西起陕西,东至北京,全长约860 km,横跨陕西.山西.河北.北 ...

  • 石油,天然气管道,高压电线,铁塔与公路
  • 石油和天然气管道与公路的相互关系 一,在现有油气管道附近新(改)建公路时,油气管道的中心线与公路用地范围边线之间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1.对于石油管道,安全距离不应小于10米. 2.对于天然气管道,安全距离不应小于20米. 3. 在县.社公路或受地形限制地段,上述安全距离可适当减少:在地形困难的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