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能汕头电厂企业标准
标准化与企业管理基本术语
QG/HNSTDC-01-01·01-2000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华能汕头电厂企业管理及企业标准化工作中使用的基本名称、术语与分类。
本标准适用于华能汕头电厂企业管理及企业标准化工作。
2 引用标准
GB3935.1 标准化基本术语 第一部分
GB6583.1 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 第一部分
《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集》
3 基本术语
3.1 标准化管理
3.1.1 标准化
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订、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
3.1.2 标准
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施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
3.1.3 国际标准
由国际标准化团体通过的标准。
3.1.4 国家标准
由国家标准化主管机构批准、发布,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标准。
3.1.5 行业标准
由行业标准化机构或团体组织批准、发布,在某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标准。
3.1.6 地方标准
由地方(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主管机构组织批准、发布,在某地区
范围内统一的标准。
3.1.7 企业标准
由企(事)业批准、发布的标准。
3.1.8 基础标准
在一定范围内作为其他标准的基础并普遍使用,具有广泛指导意义的标准。
3.1.9 技术标准
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所制订的标准。
3.1.10 管理标准
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管理事项所制订的标准。
3.1.11 工作标准
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工作事项所制订的标准。即以人或人群工作(或作业)为对象,对工作的内容范围与行为的方法质量所做的统一规定。
3.1.12 企业标准体系
在企业标准化活动范围内,各类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有机整体。
3.1.13 规范
对设计、施工、制造、校验等技术事项所做的一系列统一规定。它是标准的一种形式。
3.1.14 规程
对工艺、操作、安装、检定、安全、管理等具体技术要求和实施程序所做的统一规定。它是标准的一种形式。
3.1.15 规格
同一品种或同一型式的产品按尺寸、重量、功率或其他有关参数划分的类别。
3.1.16 代号
指经有关方面批准,用来表示事物或概念的字母、文字、数字、标志、符号、颜色或它们的组合。
注:用来表示技术经济信息分类方面的数字、字母称为代码。
3.1.17 型号
用字母、数字等表示产品型式、规格的一种符号。
3.2 综合管理
3.2.1 管理
是根据事物客观规律,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职能作用于管理对象使之适应于外部环境,以达到预定目的的人类活动。
3.2.2 企业管理
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合理组织企业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
3.2.3 科学管理
按事物本身的发生、发展及其消亡的规律去实施管理。
3.2.4 现代化管理
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和高度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对社会(包括企业)活动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监督和调节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是科学管理发展的新阶段。
3.2.5 管理职能
指管理的功能与作用。管理的基本职能有计划与预测、组织与指挥、监督与控制、挖潜与创新等。
3.2.5.1 计划职能
是决定企业目标和规定实现目标的途径方法的管理活动,是管理的首要职能。它为组织职能提供目的和要求,为控制职能提供目标和标准,它包括分析和预测企业未来的情况变化,制定企业目标,拟定实现目标的方案、编制计划,检查总结计划的实施情况。
3.2.5.2 组织职能
为有效地实现企业目标,对人们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合理分工和协调,合理地配合和使用企业资源,正确地处理人们的相互关系的管理活动。
3.2.5.3 控制职能
接受企业内外的有关信息,按照规定的目标和标准,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检查和监督,以实现原定目标的管理活动。
3.2.6 系统工程
以系统为对象,从系统整体出发,用最合理、最经济、最有效的组织管理方法和技术,最优地达到系统目的、方法和技术的总称。
3.2.7 系统管理
用系统工程的思想、方法、程序对已建成并投入运行的系统,以系统的输入、处理到输出及反馈的全过程实施动态的全面的最优管理。
3.2.8 决策
为确定行动目标、方针、策略,而提出行动计划,制订对策的重要活动。
3.2.9 参谋
为指导者或机构所指定的任务提出调查、研究、论证活动。
3.2.10 责任制度
规定企业中每个成员在自己岗位上应该承担的任务和责任,以及相应的权力。
3.2.11 企业经济责任制
是我国社会主义工业企业的一种新型的生产经营管理制度,它以提高全社会的经济效益为目的,实行责、权、利紧密结合,并正确处理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之间利益关系的经营管理制度。
企业经济责任制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明确企业对国家承担的经济责任制;另一个是企业内部实行层层落实到人的经济责任制。这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3.3 质量管理
3.3.1 质量
产品过程或服务满足规定或潜在要求(或需要)的特征和特性总和。
3.3.2 质量方针
由最高管理者正式颁布的总质量宗旨和目标。
3.3.3 质量保证
为使人们确信某一产品、过程或服务质量能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所必需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全部活动。
3.3.4 质量控制
为保持某一产品、过程或服务质量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和活动。
3.3.5 质量管理
为确定和达到质量要求所必需的职能和活动的管理。
3.3.6 质量监督
为保证满足质量要求,由用户或第三方对程序法、条件、产品、过程和服务进行连续评价,并按规定或合同要求对记录进行分析。
3.3.7 质量检验
指检查和验证产品或服务质量是否符合相应标准或有关规定的活动。
3.3.8 质量审核
由具备一定资格且与被审核部门的工作无责任的人员,为确定质量活动是否遵守了计划安排,以及结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所做的系统、独立的检查和评定。质量审核一般指对产品、过程、服务、体系和要素等方面进行的审核。
3.3.9 控制点
为保证工序处于受控状态,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的条件下,在产品的制造过程中,需要重点控制的质量特性、关键部件或薄弱环节。
3.3.10 质量体系
为实施质量管理所需的组织机构、程序、过程和资源等构成的有机整体。
3.3.11 全面质量管理(简称TQC)
企业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综合运用一套质量管理体系、手段和方法所进行的系统管理活动。组织企业全体职工和各有关部门参加,综合运用现代化科学和管理技术成果控制影响质量全过程的各种因素,以经济地研制、生产和提供用户满意的产品和服务为目的。全面质量管理是综合性的管理,是对全员、全过程、全面质量的管理。
3.3.12 QC小组
质量管理小组又叫QC小组,在生产(工作)现场的职工根据企业生产经营方针以质量为目的,自愿组织起来进行质量管理活动的小组。
3.3.13 质量管理工作循环(PDCA)
按照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四个阶段的顺序不断循环进行质量管理的一种方法。PDCA循环在转动过程,不是原地转动,而是每转一圈就前进一步,螺旋式上升。
3.3.14 4M1E
指影响产品质量的五大因素。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很多,概括起来有以下五
个方面:
a) 人的因素(Man): 包括技术水平、思想状态、疲劳状态等。
b) 设备因素(Machine): 包括设备精度、维修保养状态等。
c) 方法因素(Method):包括工作方法、工艺方法、测量方法等。 d) 材料因素(Material): 包括形状、性能等。
e) 环境因素(Environment): 包括温度、湿度、噪音等。
3.3.15 质量管理点
在一定时期内,一定条件下,为控制一定质量目标,对于生产以及工作中的主要问题或薄弱环节,需要特别注意监督(H)、控制的重点(W),它要求集中力量,采取措施,严格规范,使用各种有效手段、工具和方法,加强管理,正确建立管理点,突出质量关键,是工序质量的保证。
3.4 生产管理
企业生产活动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监督工作的总称。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生产管理是指以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的过程为对象的管理,即对企业生产技术准备、原材料投入、工艺加工直至产品或劳务完工的具体活动过程为对象的管理。广义的生产管理指对企业全部生产活动进行综合性、系统性的管理。
3.4.1 工序管理
使工序保持稳定并达到质量要求的活动。工序管理是通过控制操作人员和检验人员,机器设备和刀夹量具、原材料和半成品、工艺方法和检测方法,通过运用工序能力分析、控制图、排列图、因果图等科学方法,通过严格工艺纪律和执行有效的规章制度,来保证工序达到稳定状态和质量要求。
3.4.2 生产调度
以生产作业计划为依据,监督、控制、组织生产作业计划实现的手段。
3.4.3 网络技术
各种网络计划方法的总称。这些方法的共同特点是运用网络模型及网络分析技术对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活动(工序或作业)的监督及所需资料进行计划、协调、平衡、优化及控制。
3.4.4 定额管理
企业在一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为合理利用人力、物力、财力所定的消耗标准、占用标准等。它主要包括:劳动定额、物资资料消耗定额、物资储备定额、流动资金定额、管理费用定额等。定额的编制依据是科学的组织生产的手段,也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工具。
3.4.5 生产能力
指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企业参与生产的固定资产,在劳动力配备合理、物资供应充分、设备正常运转条件下,所生产一定种类、一定质量的产品的最大数量。
3.4.6 物资管理
对企业管理过程中所需要各种物资的订购、储备、使用等进行的计划、组织和控制。
3.4.7 ABC分析法
又称巴雷特分析法。根据事物在技术或经验方面的主要特征,进行分类排队,分清重点和一般,从而有区别的确定,管理方式的一种分析方法。它把被分析对象分成 A、B、C、三类,所以称为A、B、C分析,对起决定性的影响的A类事物进行重点管理。
3.5 计划管理
企业的计划管理任务是根据总公司、广东电网的统一计划要求,结合本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条件,把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科学地组织起来,有计划地、协调地进行生产,以保证安全经济、均衡地完成国家任务。
3.5.1 目标管理
让企业管理人员和工人亲自参加工作目标制定,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工作目标管理制度。制度适用于对各级管理人员的管理,故被称为“管理中的管理”。
3.5.2 数理统计
以概率论为基础,研究随机事件数量变化基本规律的科学,是数学的一门分科,其主要内容包括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相关分析、试验设计和非参数统计等。
3.5.3 5W1H
5W1H 是PDCA工作法的阶段中第四步,制定措施计划的办法和内容。它包括
Why计划的必要性;what目标; where执行的地点;when实施阶段;who谁负责执行;how采用什么方法。
3.6 安全管理
是企业为了保证安全生产和在生产工作中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进行的思想、组织、制度、设备、措施等一切组织工作的总称。
3.7 科技管理
对企业的技术进步、新产品开发、工程技术活动的组织和管理工作的总称。科技管理的目的是按照科学技术的规律性,建立科学的工作程序,有计划地、合理地使用企业的技术力量和资源,把新的科技成果尽快地转换为现实的生产力,以推动科学技术工作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3.8 劳动人事管理
企业有关劳动和人事方面的领导、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等一系列管理工作的总称。其内容除了正确执行国家有关人事的方针、政策、法令和规定外,主要包括劳动力管理、劳动报酬和劳动福利管理、劳动保险管理、劳动计划和统计管理等。
3.9 财务管理
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合理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它是一项以资金活动为对象利用价值形式进行综合性管理工作,它包括固定资金管理、流动资金管理、成本管理、销售收入和企业纯收入管理、专项资金管理等。
3.9.1 资金管理
企业资金的筹集、使用、收入和分配的预测、计划、控制、分析和考核等管理工作。加强企业资金的管理,有利于保证企业再生产资金的需要,提高资金的利用效果,加速资金周转。
3.9.2 固定资金
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固定资产的价值。是体现企业的生产规模和生产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
3.9.3 流动资金
在企业经营活动中,供周转使用的、随产、供、销过程进行的一次全部转移价值的资金。它是用于垫支劳动对象和支付其它生产费用的资金。
3.9.4 专项资金
企业在生产经营以外的,从特定来源形式,供一定专门用途使用的资金。它的特点是:按照国家规定的特定渠道取得,并用于指定用途,它不参加企业生产经营资金的周转。
3.9.5 固定资产
指生产领域中,可供长期使用的劳动资料。包括在劳动过程中,把劳动者的活动传导到劳动对象上去的传导物,如机器设备等。以及虽不直接参加劳动过程,但却为生产进行必需具备的或保证生产得以顺利进行的其他物质条件,如房屋、建筑物、运输工具等。
3.9.6 量-本-利分析
量、本、利分析,是数量(产量、销售量、工作量)—成本—利润分析的简称,又称损益平衡分析,保本分析和利量分析等,是对业务量、成本、利润相互间的内在联系所进行的分析。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构成了量-本-利分析的基础。在未考虑销售税金的情况下,本、量、利三者的关系表现为: 销售利润=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或销售利润=销售数量×(单位售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量-本-利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 盈亏临界点分析、影响利润的各种因素分析、不同生产方式盈利对比分析和实现目标利润应采取的措施。
3.9.7 成本管理
对成本进行的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考核和采取降低措施等管理工作。它是涉及企业各部门的一次综合性管理工作。
3.9.8 固定成本
也称固定费用。它的总额在一定期间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随产量的增减而变动的成本。
3.9.9 价值分析
分析产品功能和成本间的关系,力求以最低的产品寿命周期成本实现成本产品必要功能的有组织的活动。
4 管理的分类
4.1按管理的属性分有两种
4.1.1 管理的自然属性;
4.1.2 管理的社会属性;
4.2 按管理的职能分三种:
4.2.1 计划职能
4.2.2 组织职能
4.2.3 控制职能
4.3 按管理内容分有七种:
4.3.1 组织领导
4.3.2 计划管理
4.3.3 生产管理
4.3.4 科技管理
4.3.5 劳动人事管理
4.3.6 财务管理
4.3.7 思想政治工作
4.4 按管理的功能,管理分为如下几种:
4.4.1 运行管理
4.4.2 设备管理
4.4.3 安全环保管理
4.4.4 计划与统计管理
4.4.5科技管理
4.4.6 技术监督管理
4.4.7 能源管理
4.4.8 计量管理
4.4.9 信息管理
4.4.10 管理基础管理
4.4.11 标准化管理
4.4.12 全面质量管理
4.4.13 方针目标管理
4.4.14 财务管理
4.4.15物资管理
4.4.16 企业组织管理
4.4.17 定额管理
4.4.18 审计与法规管理
4.4.19 档案管理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厂标准化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行政部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编写人:肖化群
初 审:程卫东
复 审:李文学
批 准:郑祥云
本标准由厂标准化委员会负责解释。
华能汕头电厂企业标准
管理方法统筹规定
QG/HNSTDC-01-01·02-2000
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华能汕头电厂统筹实施国家推广的现代化管理方法和上级机关要求的管理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华能汕头电厂管理方法的基本统筹模式。
2 管理思想
2.1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思想领先;生产为本,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抓基础,创一流”的治厂方针,弘扬“敬业多奉献,爱厂创一流”的企业精神,以“三高一创”(高质量、高效益、高效率,创一流)为准则,大力推进“三大工程,建设(文明行为工程、科学管理工程、凝聚力工程),创建社会主义一流电力企业。
2.2根据电力行业深化改革和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需要,全面落实“市场导向,立足竞争;管改结合,集约增效;降低成本,效益优先”企业创一流的指导思想,优化企业管理,构筑科学管理体系,实现管理跨越;培育一流职工队伍,追赶知识经济浪潮;规范组织机构,减人增效,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市场为导向,实施商业化运营,提高经济效益,使我厂成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型电力企业,在创建社会主义一流火力发电厂的基础上与国际先进管理水平接轨。
2.3在高起点上创建一流企业,必须从三个方面起步实现管理跨越:从传统的计划经济管理向市场经济管理跨越;从封闭的、粗放型的经营向开放的、集约的经营跨越;从古典的科学管理向现代知识经济的管理跨越,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与国际接轨。
2.4科学管理是振兴企业的必由之道人!一流企业,首先就要创一流管理,实现管理跨越,现代科学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在加强基础管理和专业管理的基础上,强化综合管理,因此,创建一流企业管理,在战略上要整体优化。只有实施企业管理整体优化,才能实现管理跨越。这也是“科学管理工程”推进到创一流
阶段的新的内涵。
2.4.1一个适应,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管理,必须把企业放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按照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和电力生产的特殊规律,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机制,适应电力市场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2.4.2二个更新,实现管理跨越首先要在思想观念上有一个质的飞跃。必须更新观念,一要充分认识到管理也是生产力,二要做好迎接21世纪知识经济挑战。
2.4.3三个取向,要按照国家电力公司“公司化改组,商业化运营,法制化管理”的改革取向,规范运作。
2.4.4四个接轨,财务管理与国际接轨;可靠性管理与国际接轨;质量保证体系引入1SO一9000与国际接轨;环境保护1SO一14000与国际接轨。
2.4.5五个跨越
2.4.5.1企业管理由计划经济模式下,以完成计划任务为目标的管理转向研究市场,针对企业内外环境,突出全局性的企业战略决策,全面作好经营战略、人才战略、科技战略、质量战略、资本战略、营销战略。实行科学、民主决策,走安全、质量、科技、效益型企业管理之路。
2.4.5.2 改革旧的计划经济模式下的管理体系,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适应公司制经营模式的现代科学管理体系。
2.4.5.3设备检修管理改变,‘预防为主,计划检修”旧的管理方式,从质量管理入手,以点检定修制为切人点,实行状态管理预知检修,达到ISO9002认证标准,运行管理变分散控制方式为集中控制,从标准化入手,以提高人员综合素质为切入点,实行全面优化管理,指标在线分析与控制,达到低耗高产。
2.4.5.4加速M1S信息系统的建设,达到实用化要求,以适应本企业管理的需要和电力市场运作的需要。
2.4.5.5大力开展、推广和应用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依靠科技进步,全面实现现代化管理。
3 管理手段
3.1行政手段:运用行政权力,依靠行政指挥系统,进行纵向和横向的组织、计划、指挥、协调和控制。
3.2经济手段:运用工资、奖金、经济惩罚、经济规律、进行利益调整,激励、惩戒、协调经济利益。
3.3法律手段:运用国家颁布的适用于企业的各种法律、法规及其实施细则约束企业内部的各种行为,划清合法与违法的界限,按法律程序执法,以法治厂。
3.4制度手段:运用各类标准或规章约束协调企业内部的各种行为,它是法律手段的具体化和补充,是对管理秩序、工作秩序、行为方法的规范。
3.5教育手段:运用技术知识教育、政治理论教育、思想政治工作、宣传舆论工作、文化娱乐活动,社会的、家庭的多种形式的教育手段,影响人的行为,协调人际关系。
3.6民主手段:运用群众的民主监督、民主管理、民主评议等沟通人际关系、协调相互行为。
3.7科学手段:运用行为科学,现代化管理方法和计算机管理技术等科学管理手段,协调企业内部的各种关系,把科学技术引入管理,全面理解科技进步。
3.8组织手段:通过科学合理的组织机构和机构改革及必要的组织措施,协调各组织机构之间的关系,落实各项管理和工作业务。
4 管理基础工作
4.1管理基础工作是实现管理目标和管理职能,提供依据资料,共同准则和前提条件等的管理工作,是反映本厂的综合素质和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基础。
4.2管理基础工作的内容
4.2.1以责任制为核心的规章制度:责任制包括岗位责任制,经济责任制,技术责任制,设备责任制等。
4.2.2标准化管理:是以制定和贯彻标准为主要内容的有组织的活动过程。
4.2.3计量管理:是企业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对计量技术采取计划、组织、监督、控制、奖惩等各项措施保证的总和。
4.2.4定额管理:是指企业各类技术、经济定额的制定、执行和管理。企业在一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为合理利用人力、物力、财力所规定的消耗标准,占用标准等。
4.2.5信息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决策、计划、控制所必需的资料数据的收集、处理、传递、贮存等管理工作。包括数据信息管理,文字信息管理,档案管理,
电子计算机管理。
4.2.6职工教育:根据不同岗位,不同工种,不同对象,有计划有步骤分期分批地组织起来,进行政治、文化、技术、经济、管理等方面的全员培训,提高企业职工的文化、技术、管理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包括全员培训和现场培训,继续深造教育。
4.2.7 班组建设:班组是企业直接组织职工完成生产任务的基本单位,是两个文明建设的第一线,是企业管理的基础。班组的任务是根据企业经营目标和计划,安全、文明、优质、高效地全面完成生产工作任务。
5 电力行业传统管理
对行之有效的传统管理方法,在巩固、完善、提高的基础上,向科学管理和现代化管理方向发展。
5.1生产技术管理
5.1.1建立健全责任制
5.1.1.1建立健全生产副厂长领导下的生产指挥系统,建立生产的正常秩序,每天早上召开发生产调度令,每月下达计划任务书等。
5.1.1.2建立生产技术人员责任制,明确各级技术人员的职责。
5.1.1.3建立各级生产人员责任制和经济责任制,明确各台设备的负责人和每个人员的责任和权限。
5.1.2技术管理工作
5.1.2.1一项资料:要求图纸正确、齐全,有人管理,使用方便。
5.1.2.2二个计划:反事故措施计划,技术措施计划。
5.1.2.3三种规程:运行规程、检修规程、安全规程。
5.1.2.4四项监督:化学监督、电气绝缘和电气仪表监督、热控监督、金属监督压力容器监督)。
5.1.2.5五项制度:交接班制度、巡回检查制度、设备缺隐管理制度、操作票制度、工作票制度。
5.1.3班组管理和经济核算。
5.1.3.1制订全厂的经济考核指标,主要是发电量、煤耗率、厂用电率、可靠性管理指标等。
5.1.3.2班组建立安全员、培训员、考勤员、宣传员、核算员。
5.1.3.3建立培训制度,开展现场培训。
5.1.3.4在运行人员中,开展背画系统图、考问讲解、反事故演习等。
5.1.3.5在检修人员中,开展练基本功,短期钳工培训班,焊工培训班,高压阀门检修培训班,电工培训班等。
5.2经营管理(即三基工作:基层建设、基础工作、基本功)
5.2.1基层建设:建立基层领导核心,对职工进行“敬业、爱岗”教育,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培训养过硬的工艺作风,带出一支优秀的“四有”职工队伍。
5.2.2基础工作
5.2.2.1一套计划:即生产计划、设备检修计划、反事故措施和技术措施计划、劳动工资计划、物资供应计划、财务计划、成本计划、国家计划指标,建立月度计划任务书制度。
5.2.2.2二种分析:即综合分析,每季一次;专题分析,按管理职能每月一次。
5.2.2.3三级核算:实行模拟市场核算机制,厂级核算是全面的、系统的,起着主导的作用;部级核算是中间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有条件地逐步走向市场;班组核算是群众性的核算,是基础。
5.2.2.4四项资料:即生产管理资料、财务会计管理资料、劳动工资管理资料、物资供应管理资料。
5.2.2.5五大制度:即计划管理制度、财务会计制度、劳动工资管理制度、物资管理制度、供用电管理制度。
5.2.2.6六类定额:即消耗定额、储备定额、劳动定额、资金定额、管理费用定额、设备利用定额。
5.2.3基本功:即做好岗位本职工作应当具有的基本工艺和技能。
5.2.3.1运行工人的“三熟三能”
“三熟”:熟悉设备构造、性能、系统布臵和工作原理;熟悉操作和故障处理方法;熟悉本岗位有关规章制度。
“三能”:能分析运行情况;能及时发现故障和排除故障;能掌握一般维修技能。
5.2.3.2检修工人的“三熟三能”
“三熟”:熟悉设备的构造、性能、系统布臵和工作原理;熟悉检修施工工艺,质量标准和运行知识;熟悉本岗位有关的规章制度。
“三能”:能修好设备、排除故障;能掌握一般钳工工艺、电工工艺等的常用材料性能;能看图纸和画简单的加工图。
6 国家经委提出的推广十八种现代化管理项目。
即现代管理十八法,各部门和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选用。
6.1系统工程
6.2经济责任制
6.3市场调查与预测
6.4企业决策
6.5全面计划管理
6.6滚动计划
6.7线性规划
6.8网络计划技术
6.9成组技术
6.10看板管理
6.11ABC管理法
6.12价值工程
6.13全面质量管理
6.14优选法(正交试验法)
6.15全员设备管理
6.16全面经济核算
6.17量、本、利分析
6.18电脑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电子计算机辅助企业管理)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厂标准化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行政部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编写人:肖化群
初 审:程卫东
复 审:李文学
批 准:郑祥云
本标准由厂标准化委员会负责解释。
华能汕头电厂企业标准
规 章 制 度 管 理 标 准
QG/HNSTDC-01-01·03-2000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华能汕头电厂规章制度的管理职能、管理内容与要求、检查与考核。
本标准适用于华能汕头电厂现场规程及生产、经营、行政等方面的制度、规定等(以下简称规章制度)的管理。
2 术语
2.1 规程
是标准的一种形式。它是对工艺、操作、安装、检验、安全、管理等具体技术要求和实施程序的统一规定,是指导职工进行生产技术等活动的规范和准则。
2.2 规定
是处理某种事项制定的办法。
2.3 规则
是对某一事项制定的规定。
2.4 条例
是国家机关制定批准的,规定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某种事项或者规定某一机关的组织、职权等项的法律文件。
2.5 制度
是要求职工共同遵守的按一定程序办事的规程。
2.6 办法
是对某些具体事务、单一事项进行处理,加以解决所规定的方法。
2.7 标准
是对生产、行政等方面长期重复性的事务和概念所作的统一规定。
2.8 程序
是按时间的前后、事物的规律、规章制度的规定、工作标准依次安排的工作步骤。
2.9 章程
是政党、团体对本组织的性质、宗旨等内部事务和活动规则做出的明文规定。
2.10 规章制度
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学校对行政管理、生产操作、学习和生活等方面制定的各种规则、章程和制度的总称。
3 管理职能
3.1 行政部是全厂规章制度的综合管理部门,其职责是:
3.1.1 负责组织有关部门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
3.1.2 负责全厂各种规章制度的分类编号。
3.1.3 负责主办或会签、颁发及废止有关规章制度的文件。
3.1.4 负责协调各种规章制度之间的相互衔接关系,确保规章制度在体系及内容上不断完善。
3.1.5 负责编制规章制度年度修编计划,并组织实施。
3.1.6 有权代表厂部解释有关规章制度。
3.2 有关职能部门是本专业规章制度的具体归口管理部门,其主要职责是:
3.2.1负责组织实施厂有关规章制度修编计划。
3.2.2负责审核有关本专业的规章制度及会审、会签其它部门有关规章制度。
3.2.3 负责草拟颁发或废止有关规章制度的文件。
3.2.4 有权监督所属部门及职工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的情况。
3.3 规章制度由行政部负责印制、发放、归档。
4 管理内容与要求
4.1 规章制度的制定或修编
4.1.1 现场设备运行、检修的每项工作,都应有相应的规程制度,使每个生产工作人员有章可循。新增设备及重大设备改造等项目,都应在试运前制定相应的规程或措施,并组织人员学习或考试,否则不应投入运行。
4.1.1.1 规程制度修订时,应广泛收集和研究有关材料,进行必要的分析和论证,凡是修订规程制度必须符合国家及专业技术标准的要求,符合现场实际,便于学习和执行。
4.1.1.2所有规程制度的编写,应做到“符合实际、指导生产”,达到“有章可
循,有据可查”的目的,应根据生产的发展、设备的完善和管理水平的提高,随时补充修订。
4.1.1.3 编写或修订规程要语句精练,措辞得当,简明易懂。
4.1.1.4 现场规程制度应在每年10月-11月份,根据一年实际执行情况,由策划部及有关部门组织全面检查,并做出必要的修改补充意见,上报分管厂长批准后执行。每三年进行一次复查,视情况分别予以确认、修编或废止。
4.1.1.5 编制或修编规程制度的依据
a. 电力工业技术管理法规、部颁典型规程及上级有关部门指示、通知等; b. 制造厂家的设备资料;
c. 本厂及兄弟单位的经验;
d. 上级有关事故通报、本厂及外厂的事故教训;
e. 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f. 有关人员对规程制度的正确意见和建议;
g. 规程制度在执行中发现的问题。
4.1.2 管理制度的编制或修编
4.1.2.1管理制度(包括规定、办法等)在编制修订前应广泛收集上级有关的法令、法规、政策、条例等资料,结合本厂实际进行分析研究,做到上级规定在本厂制度具体化。
4.1.2.2编制或修编的管理制度,应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令、法律等,符合本厂实际,简化、合理、便于执行。
4.1.2.3全厂管理制度定期修编工作由行政部负责组织,归口职能部门负责修编的具体工作。
4.1.2.4为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的需要,补充和完善的制度,由归口职能部门负责提出并编制,报行政部备案,以便再版时修编。
4.1.2.5管理制度每年10月份进行一次审查,第2-3年进行一次复查,分别予以确认、修订或废止。对不适应的制度和内容应及时修改和补充,原已有制度,在执行中若发现不够完善或部分条文需作修改时,按修改部分予以颁发,不得将原合理的制度废止。若重新修编原有制度,由归口职能部门提出,经批准后执行,同时须将原制度予以废止,不得同时存在两个及以上同类型制度,以免造成执行困难。
4.2规章制度编写格式要求
4.2.1 规程的层次与划分。
4.2.1.1 规程应按内容分成若干层次进行叙述。层次的序号应采用阿拉伯数码书写,层次之间加园点,园点加上两个数码之间的右下角。
4.2.1.2 第一层次为“章”,这是规程的基本划分单元,“章”的序号自始自终连续编写。“章”以下统称为“条”,“条”的序号只在所属“章”的范围内连续编写。例如第一章的第一条可写为第1.1条(或写成1.1),依次类推但一般不宜超过四节。
4.2.1.3 如果“章”“条”较多,为了层次清晰,叙述方便,可以组合若干“章”为一篇,篇的编号使用中文大写数字,如第一篇、第二篇。
4.2.2 规程条文的排列格式
4.2.2.1 “章”一般没有标题,特别是章数较多,印刷页码超过15页需编目次时,“章”必须有标题。在无须编制目次的情况下,各章也可以不设标题。
4.2.2.2 “条”可有标题也可没有标题,但在同一章内有否标题,原则上应一致。
4.2.2.3 当规程中的内容适合于分行并列并且顺序号已达四位叙述时,其编号可用小写英文字母右下角加园点,例如a. b. c.顺序表示。
4.2.2.4 “章”“条”的编写顺序号应左起顶格书写,有标题时,在顺序号后空一个字的位臵再写具体内容,具体内容前不加顺序号时,其每段的第一行均左起空两个字的位臵后再写内容,自第二行起,以下各行均左起顶格书写。
4.2.2.5 设篇时,每一篇一般均有标题。
4.2.3 制度编写的层次及划分:
管理制度的层次划分及排列格式原则上按4.2.1、4.2.2条内容执行,但书写章、条除采用上述办法外,也可用中文一、二、三或阿拉伯数字,但同一制度应统一。
4.3 规章制度的审批与颁布。
4.3.1 生产规程制度的审批与颁布。
4.3.1.1 生产规程、制度的修编应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写出初稿。由修编部门组织技术熟练,书写表达能力较强的生产工人、技术人员和部门领导人员参加,采用集中讨论、审核,最后由修编部门主任进行初审。
4.3.1.2 将初审稿送交策划部,由工程技术人员及部门负责人进行复审。
4.3.1.3 将复审稿送交分管副厂长进行审定批准后颁布执行。
4.3.2 其他管理制度的审批和颁布
管理制度经有关职能部门修编起草后,可采用相关部门会签,集体讨论,最后经分管厂领导审阅厂长批准后颁布执行。
一般专业性的管理制度,可由有关部门或人员进行修编起草,部门领导审核审定,由分管该项工作的厂领导审核厂长批准后颁布执行。对涉及面较广、政策性较强的管理制度,可召集有关部门或专业人员会议进行讨论审核,由分管厂领导审定,最后由厂长审阅批准后颁布执行。
4.4 规章制度的印刷及发放
4.4.1 规程及管理制度必须经过审批后方可交付印刷,印刷件的幅面格式应符合标准要求,采用A4 图幅或787mm×1092规格纸张的16开(190mm×260mm),幅面允许偏差为±1mm,图样表格不易缩小时,其幅面允许按翻开方向二分之一的倍数延伸。
4.4.2 印刷采用字号及字体参照GB 1.2-88的有关规定执行。
4.4.3 所有规程制度的发放应编号有序,由行政部负责管理,承办部门具体发放。
4.4.4 人员调离本厂时,应及时收回所有规程制度,外单位索取规程制度时,由行政部按有关规定办理。
4.5 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
4.5.1我厂执行的规章制度可分为四个级别,即国家颁布,部、局专业颁布,各级地方政府机关颁布和本厂自行颁布。凡是根据上级颁布而结合我厂实际修编的规章制度,执行中允许代替上级颁布的规章制度,但在执行中遇到问题与上级规定有冲突时,应以上级规定为准,并对本厂的规章制度做必要的修改和补充。
4.5.2规章制度一经颁布,即为本厂的技术法规和管理法规,全厂职工必须贯彻执行,不得违反,违者视情节给予批评教育或处分。对已确定的规章制度,在没有正式修订之前,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搞“灵活变通”,不得借故不执行,对确实不能执行的规章制度应立即报告厂部说明不能执行的理由。
4.5.3各级领导干部在学习贯彻,并掌握规章制度中不仅要以身作则,而且要监督所属人员学习贯彻,并掌握实际执行情况。
4.5.4每个生产工作人员、业务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都应认真学习各种规章制度,定期参加各类人员的学习和考试,并达到合格。
5 检查与考核
5.1对违反现场规程、制度的人和现象,每个工作人员都有权提出意见,使其纠正,对坚持违章作业人员,应停止其工作,向有关职能部门报告,由有关职能部门在经济责任制考核中予以经济处罚。构成事故的按有关规定处理。
5.2 对违反规章制度而影响办事效益和效率的要严格考核,接受教训,制订防范措施,做到“三不放过”。
5.3对自觉执行规章制度,为我厂安全生产、完成各项任务做出贡献的部门和个人,要给予表扬和奖励。
5.4本标准所列管理事项应分解列入有关人员的工作标准内,并与厂有关考核制度挂钩考核奖惩,实行逐级考核。全厂规章制度的执行,由行政部按照综合责任承包书的规定,进行检查考核。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厂标准化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行政部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编写人:肖化群
初 审:程卫东
复 审:李文学
批 准:郑祥云
本标准由厂标准化委员会负责解释。
华能汕头电厂企业标准
定置管理标准
QG/HNSTDC-01-05·04-2000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华能汕头电厂定臵管理标准的术语与分类、管理职能与要求,检查与考核。
本标准适用于华能汕头电厂生产、技术、管理的全部工作岗位和专业。
2、 引用标准
“电力企业定臵管理”
3、 术语分类
3.1 术语
定臵管理是研究生产中人、物、场地三者之间科学安臵的管理艺术,它要求该三者相对固定,并追求由此带来的管理效益。
3.2 分类
3.2.1 全厂物品定臵管理分为生产单位和管理部室二大类。
3.2.1.1 生产单位定臵管理分为:设备定臵、区域定臵、班组物品定臵、特别定臵。
3.2.1.2 管理部室定臵管理分为:办公用品、桌椅、用具定臵, 文件柜内文件、资料、台帐、图纸定臵等。
4、 管理职能
4.1 职能分工
4.1.1 厂行政部是全厂定臵管理的主管部门。
4.1.2 各生产单位和管理部室是厂行政部定臵管理的协助部门。
4.2 责任与权限
4.2.1 厂行政部
4.2.1.1 会同有关部门检查、监督、考核生产现场,厂区环境及管 理科室的物品定臵管理。
4.2.1.2 负责定臵管理的业务指导、标准制定等管理工作。
4.2.1.3 负责协调、实施厂级定臵管理标准。
4.2.2 各生产单位和管理部室
4.2.2.1 各班组及部室内部定臵管理由本部门行政主管领导负责,由厂办公室予以指导。
4.2.3 各生产单位和管理部室定臵工作,根据厂部文件规定,由
本部门制定,经办公室审核后实施。
5 、管理内容与要求
5.1 设备定臵规则
5.1.1 在设备周围应给予维修者足够的处所。
5.1.2 操作着能安全出入设备放臵处。
5.1.3 符合安全文明生产的要求。
5.2 生产现场不准存放闲臵设备、材料及工器具,按划分的各单位 的料库、料棚、料区存放设备、备品、配件和材料。
5.3 厂区物品定臵管理的标准
5.3.1 厂区道路及建筑物不准存放任何物品,若须暂时过渡性存放物
品时,存放部门应事先向厂行政部提出书面申请,写明存放物品的种类、数量及存放的理由、地点、时间、经批准后方可存放。
5.3.2 若因基建工程需要在施工现场存放砖瓦砂石等建筑材料时,
由施工部门事先画出施工材料存放图,提出申请,经厂行政部同意后,按指定区域存放,未经同意,不得存放。
5.3.3 绘制厂区交通车辆定臵存放点,交通车辆必须按定臵存放点 停放。
5.4 班组定臵管理
5.4.1 绘制班组定臵管理图。
5.4.2 对区域点的物品统一位臵定臵。
5.4.3 对工器具在区域点的位臵定臵。
5.5 工具箱定臵管理
5.5.1 对工具箱在班内摆放的固定位臵进行定臵。
5.5.2 工具箱内定臵的物品,按定臵图要求摆放。
5.5.3 工具箱内的物品名称、规格、数量表达清楚。
5.5.4 工具箱内的工具定臵图,一律贴在工具箱内门壁左上方。
5.6 物资橱(架)定臵管理
5.6.1 对物资橱(架)在班内摆放的固定位臵进行定臵。
5.6.2 物资橱(架)内的备品、配件、材料,按定臵图要求摆放。
5.6.3 物资橱(架)内的物品名称、规格、数量表达清楚。
5.6.4 物资橱(架)内的物资应设有帐和卡,帐卡物应一致。
5.6.5 物资橱(架)内的物资定臵图应贴在橱门内壁上或物架上。
5.7 职能部室定臵管理(含各办公室)
5.7.1 要求各职能部室按管理化、系统化、程序化的要求,各种文件,资料、图纸等按照生产、工作程序分类定臵。
5.7.2 文件柜内文件、资料、图纸、台帐等分类定臵存放。
5.7.3 按科学存放流程图放臵文件、资料及图纸。
5.7.4 急办文件、资料特别定臵。
5.7.5 文件柜内文件、资料、图纸的名称、份数表达清楚,并分柜建帐管理。
5.7.6 桌面玻璃台板下定臵不乱,桌面整洁。
5.8 定臵的绘制标准
5.8.1 定臵图不是简单的现场平面布臵图,它是对现场中所有与生产、工作、经营活动有关的物品诊断调整后的科学定位图。
5.8.2 定臵图绘制以简明扼要、精练、完整为原则,现场所有物品,其物形可
绘以大概轮廊,尺寸可按比例,相对位臵准确,区域划分要清晰鲜明。
5.8.3 现场欲清理的物品不在定臵图上出现。
5.8.4 定臵图上所有定臵物以表达清晰、准确为原则,定臵图可以用符号或文字进行标注,但所用符号均需在定臵图上给予说明。
5.8.5 定臵图上所有动态可变性,随着定臵关系发生变化及定臵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定臵图要随之修改。
5.8.6 绘制定臵图上墙尺寸确定为:360×260mm。
6检查与考核
6.1 全厂定臵管理的检查与考核工作,由厂行政部负责组织进行,班组定臵管
理由各部门主管领导组织进行。
6.2 检查考核时按本标准和厂文明生产考核实施细则规定进行。
6.3 检查考核与经济责任制挂钩。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厂行政部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拟稿人:刘堂礼
初 审:旷仲和
复 审:李文学
批 准:郑祥云
本标准由厂行政部负责解释。
华能汕头电厂企业标准
标准化与企业管理基本术语
QG/HNSTDC-01-01·01-2000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华能汕头电厂企业管理及企业标准化工作中使用的基本名称、术语与分类。
本标准适用于华能汕头电厂企业管理及企业标准化工作。
2 引用标准
GB3935.1 标准化基本术语 第一部分
GB6583.1 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 第一部分
《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集》
3 基本术语
3.1 标准化管理
3.1.1 标准化
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订、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
3.1.2 标准
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施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
3.1.3 国际标准
由国际标准化团体通过的标准。
3.1.4 国家标准
由国家标准化主管机构批准、发布,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标准。
3.1.5 行业标准
由行业标准化机构或团体组织批准、发布,在某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标准。
3.1.6 地方标准
由地方(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主管机构组织批准、发布,在某地区
范围内统一的标准。
3.1.7 企业标准
由企(事)业批准、发布的标准。
3.1.8 基础标准
在一定范围内作为其他标准的基础并普遍使用,具有广泛指导意义的标准。
3.1.9 技术标准
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所制订的标准。
3.1.10 管理标准
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管理事项所制订的标准。
3.1.11 工作标准
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工作事项所制订的标准。即以人或人群工作(或作业)为对象,对工作的内容范围与行为的方法质量所做的统一规定。
3.1.12 企业标准体系
在企业标准化活动范围内,各类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有机整体。
3.1.13 规范
对设计、施工、制造、校验等技术事项所做的一系列统一规定。它是标准的一种形式。
3.1.14 规程
对工艺、操作、安装、检定、安全、管理等具体技术要求和实施程序所做的统一规定。它是标准的一种形式。
3.1.15 规格
同一品种或同一型式的产品按尺寸、重量、功率或其他有关参数划分的类别。
3.1.16 代号
指经有关方面批准,用来表示事物或概念的字母、文字、数字、标志、符号、颜色或它们的组合。
注:用来表示技术经济信息分类方面的数字、字母称为代码。
3.1.17 型号
用字母、数字等表示产品型式、规格的一种符号。
3.2 综合管理
3.2.1 管理
是根据事物客观规律,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职能作用于管理对象使之适应于外部环境,以达到预定目的的人类活动。
3.2.2 企业管理
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合理组织企业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
3.2.3 科学管理
按事物本身的发生、发展及其消亡的规律去实施管理。
3.2.4 现代化管理
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和高度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对社会(包括企业)活动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监督和调节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是科学管理发展的新阶段。
3.2.5 管理职能
指管理的功能与作用。管理的基本职能有计划与预测、组织与指挥、监督与控制、挖潜与创新等。
3.2.5.1 计划职能
是决定企业目标和规定实现目标的途径方法的管理活动,是管理的首要职能。它为组织职能提供目的和要求,为控制职能提供目标和标准,它包括分析和预测企业未来的情况变化,制定企业目标,拟定实现目标的方案、编制计划,检查总结计划的实施情况。
3.2.5.2 组织职能
为有效地实现企业目标,对人们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合理分工和协调,合理地配合和使用企业资源,正确地处理人们的相互关系的管理活动。
3.2.5.3 控制职能
接受企业内外的有关信息,按照规定的目标和标准,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检查和监督,以实现原定目标的管理活动。
3.2.6 系统工程
以系统为对象,从系统整体出发,用最合理、最经济、最有效的组织管理方法和技术,最优地达到系统目的、方法和技术的总称。
3.2.7 系统管理
用系统工程的思想、方法、程序对已建成并投入运行的系统,以系统的输入、处理到输出及反馈的全过程实施动态的全面的最优管理。
3.2.8 决策
为确定行动目标、方针、策略,而提出行动计划,制订对策的重要活动。
3.2.9 参谋
为指导者或机构所指定的任务提出调查、研究、论证活动。
3.2.10 责任制度
规定企业中每个成员在自己岗位上应该承担的任务和责任,以及相应的权力。
3.2.11 企业经济责任制
是我国社会主义工业企业的一种新型的生产经营管理制度,它以提高全社会的经济效益为目的,实行责、权、利紧密结合,并正确处理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之间利益关系的经营管理制度。
企业经济责任制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明确企业对国家承担的经济责任制;另一个是企业内部实行层层落实到人的经济责任制。这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3.3 质量管理
3.3.1 质量
产品过程或服务满足规定或潜在要求(或需要)的特征和特性总和。
3.3.2 质量方针
由最高管理者正式颁布的总质量宗旨和目标。
3.3.3 质量保证
为使人们确信某一产品、过程或服务质量能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所必需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全部活动。
3.3.4 质量控制
为保持某一产品、过程或服务质量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和活动。
3.3.5 质量管理
为确定和达到质量要求所必需的职能和活动的管理。
3.3.6 质量监督
为保证满足质量要求,由用户或第三方对程序法、条件、产品、过程和服务进行连续评价,并按规定或合同要求对记录进行分析。
3.3.7 质量检验
指检查和验证产品或服务质量是否符合相应标准或有关规定的活动。
3.3.8 质量审核
由具备一定资格且与被审核部门的工作无责任的人员,为确定质量活动是否遵守了计划安排,以及结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所做的系统、独立的检查和评定。质量审核一般指对产品、过程、服务、体系和要素等方面进行的审核。
3.3.9 控制点
为保证工序处于受控状态,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的条件下,在产品的制造过程中,需要重点控制的质量特性、关键部件或薄弱环节。
3.3.10 质量体系
为实施质量管理所需的组织机构、程序、过程和资源等构成的有机整体。
3.3.11 全面质量管理(简称TQC)
企业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综合运用一套质量管理体系、手段和方法所进行的系统管理活动。组织企业全体职工和各有关部门参加,综合运用现代化科学和管理技术成果控制影响质量全过程的各种因素,以经济地研制、生产和提供用户满意的产品和服务为目的。全面质量管理是综合性的管理,是对全员、全过程、全面质量的管理。
3.3.12 QC小组
质量管理小组又叫QC小组,在生产(工作)现场的职工根据企业生产经营方针以质量为目的,自愿组织起来进行质量管理活动的小组。
3.3.13 质量管理工作循环(PDCA)
按照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四个阶段的顺序不断循环进行质量管理的一种方法。PDCA循环在转动过程,不是原地转动,而是每转一圈就前进一步,螺旋式上升。
3.3.14 4M1E
指影响产品质量的五大因素。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很多,概括起来有以下五
个方面:
a) 人的因素(Man): 包括技术水平、思想状态、疲劳状态等。
b) 设备因素(Machine): 包括设备精度、维修保养状态等。
c) 方法因素(Method):包括工作方法、工艺方法、测量方法等。 d) 材料因素(Material): 包括形状、性能等。
e) 环境因素(Environment): 包括温度、湿度、噪音等。
3.3.15 质量管理点
在一定时期内,一定条件下,为控制一定质量目标,对于生产以及工作中的主要问题或薄弱环节,需要特别注意监督(H)、控制的重点(W),它要求集中力量,采取措施,严格规范,使用各种有效手段、工具和方法,加强管理,正确建立管理点,突出质量关键,是工序质量的保证。
3.4 生产管理
企业生产活动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监督工作的总称。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生产管理是指以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的过程为对象的管理,即对企业生产技术准备、原材料投入、工艺加工直至产品或劳务完工的具体活动过程为对象的管理。广义的生产管理指对企业全部生产活动进行综合性、系统性的管理。
3.4.1 工序管理
使工序保持稳定并达到质量要求的活动。工序管理是通过控制操作人员和检验人员,机器设备和刀夹量具、原材料和半成品、工艺方法和检测方法,通过运用工序能力分析、控制图、排列图、因果图等科学方法,通过严格工艺纪律和执行有效的规章制度,来保证工序达到稳定状态和质量要求。
3.4.2 生产调度
以生产作业计划为依据,监督、控制、组织生产作业计划实现的手段。
3.4.3 网络技术
各种网络计划方法的总称。这些方法的共同特点是运用网络模型及网络分析技术对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活动(工序或作业)的监督及所需资料进行计划、协调、平衡、优化及控制。
3.4.4 定额管理
企业在一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为合理利用人力、物力、财力所定的消耗标准、占用标准等。它主要包括:劳动定额、物资资料消耗定额、物资储备定额、流动资金定额、管理费用定额等。定额的编制依据是科学的组织生产的手段,也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工具。
3.4.5 生产能力
指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企业参与生产的固定资产,在劳动力配备合理、物资供应充分、设备正常运转条件下,所生产一定种类、一定质量的产品的最大数量。
3.4.6 物资管理
对企业管理过程中所需要各种物资的订购、储备、使用等进行的计划、组织和控制。
3.4.7 ABC分析法
又称巴雷特分析法。根据事物在技术或经验方面的主要特征,进行分类排队,分清重点和一般,从而有区别的确定,管理方式的一种分析方法。它把被分析对象分成 A、B、C、三类,所以称为A、B、C分析,对起决定性的影响的A类事物进行重点管理。
3.5 计划管理
企业的计划管理任务是根据总公司、广东电网的统一计划要求,结合本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条件,把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科学地组织起来,有计划地、协调地进行生产,以保证安全经济、均衡地完成国家任务。
3.5.1 目标管理
让企业管理人员和工人亲自参加工作目标制定,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工作目标管理制度。制度适用于对各级管理人员的管理,故被称为“管理中的管理”。
3.5.2 数理统计
以概率论为基础,研究随机事件数量变化基本规律的科学,是数学的一门分科,其主要内容包括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相关分析、试验设计和非参数统计等。
3.5.3 5W1H
5W1H 是PDCA工作法的阶段中第四步,制定措施计划的办法和内容。它包括
Why计划的必要性;what目标; where执行的地点;when实施阶段;who谁负责执行;how采用什么方法。
3.6 安全管理
是企业为了保证安全生产和在生产工作中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进行的思想、组织、制度、设备、措施等一切组织工作的总称。
3.7 科技管理
对企业的技术进步、新产品开发、工程技术活动的组织和管理工作的总称。科技管理的目的是按照科学技术的规律性,建立科学的工作程序,有计划地、合理地使用企业的技术力量和资源,把新的科技成果尽快地转换为现实的生产力,以推动科学技术工作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3.8 劳动人事管理
企业有关劳动和人事方面的领导、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等一系列管理工作的总称。其内容除了正确执行国家有关人事的方针、政策、法令和规定外,主要包括劳动力管理、劳动报酬和劳动福利管理、劳动保险管理、劳动计划和统计管理等。
3.9 财务管理
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合理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它是一项以资金活动为对象利用价值形式进行综合性管理工作,它包括固定资金管理、流动资金管理、成本管理、销售收入和企业纯收入管理、专项资金管理等。
3.9.1 资金管理
企业资金的筹集、使用、收入和分配的预测、计划、控制、分析和考核等管理工作。加强企业资金的管理,有利于保证企业再生产资金的需要,提高资金的利用效果,加速资金周转。
3.9.2 固定资金
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固定资产的价值。是体现企业的生产规模和生产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
3.9.3 流动资金
在企业经营活动中,供周转使用的、随产、供、销过程进行的一次全部转移价值的资金。它是用于垫支劳动对象和支付其它生产费用的资金。
3.9.4 专项资金
企业在生产经营以外的,从特定来源形式,供一定专门用途使用的资金。它的特点是:按照国家规定的特定渠道取得,并用于指定用途,它不参加企业生产经营资金的周转。
3.9.5 固定资产
指生产领域中,可供长期使用的劳动资料。包括在劳动过程中,把劳动者的活动传导到劳动对象上去的传导物,如机器设备等。以及虽不直接参加劳动过程,但却为生产进行必需具备的或保证生产得以顺利进行的其他物质条件,如房屋、建筑物、运输工具等。
3.9.6 量-本-利分析
量、本、利分析,是数量(产量、销售量、工作量)—成本—利润分析的简称,又称损益平衡分析,保本分析和利量分析等,是对业务量、成本、利润相互间的内在联系所进行的分析。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构成了量-本-利分析的基础。在未考虑销售税金的情况下,本、量、利三者的关系表现为: 销售利润=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或销售利润=销售数量×(单位售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量-本-利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 盈亏临界点分析、影响利润的各种因素分析、不同生产方式盈利对比分析和实现目标利润应采取的措施。
3.9.7 成本管理
对成本进行的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考核和采取降低措施等管理工作。它是涉及企业各部门的一次综合性管理工作。
3.9.8 固定成本
也称固定费用。它的总额在一定期间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随产量的增减而变动的成本。
3.9.9 价值分析
分析产品功能和成本间的关系,力求以最低的产品寿命周期成本实现成本产品必要功能的有组织的活动。
4 管理的分类
4.1按管理的属性分有两种
4.1.1 管理的自然属性;
4.1.2 管理的社会属性;
4.2 按管理的职能分三种:
4.2.1 计划职能
4.2.2 组织职能
4.2.3 控制职能
4.3 按管理内容分有七种:
4.3.1 组织领导
4.3.2 计划管理
4.3.3 生产管理
4.3.4 科技管理
4.3.5 劳动人事管理
4.3.6 财务管理
4.3.7 思想政治工作
4.4 按管理的功能,管理分为如下几种:
4.4.1 运行管理
4.4.2 设备管理
4.4.3 安全环保管理
4.4.4 计划与统计管理
4.4.5科技管理
4.4.6 技术监督管理
4.4.7 能源管理
4.4.8 计量管理
4.4.9 信息管理
4.4.10 管理基础管理
4.4.11 标准化管理
4.4.12 全面质量管理
4.4.13 方针目标管理
4.4.14 财务管理
4.4.15物资管理
4.4.16 企业组织管理
4.4.17 定额管理
4.4.18 审计与法规管理
4.4.19 档案管理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厂标准化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行政部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编写人:肖化群
初 审:程卫东
复 审:李文学
批 准:郑祥云
本标准由厂标准化委员会负责解释。
华能汕头电厂企业标准
管理方法统筹规定
QG/HNSTDC-01-01·02-2000
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华能汕头电厂统筹实施国家推广的现代化管理方法和上级机关要求的管理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华能汕头电厂管理方法的基本统筹模式。
2 管理思想
2.1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思想领先;生产为本,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抓基础,创一流”的治厂方针,弘扬“敬业多奉献,爱厂创一流”的企业精神,以“三高一创”(高质量、高效益、高效率,创一流)为准则,大力推进“三大工程,建设(文明行为工程、科学管理工程、凝聚力工程),创建社会主义一流电力企业。
2.2根据电力行业深化改革和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需要,全面落实“市场导向,立足竞争;管改结合,集约增效;降低成本,效益优先”企业创一流的指导思想,优化企业管理,构筑科学管理体系,实现管理跨越;培育一流职工队伍,追赶知识经济浪潮;规范组织机构,减人增效,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市场为导向,实施商业化运营,提高经济效益,使我厂成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型电力企业,在创建社会主义一流火力发电厂的基础上与国际先进管理水平接轨。
2.3在高起点上创建一流企业,必须从三个方面起步实现管理跨越:从传统的计划经济管理向市场经济管理跨越;从封闭的、粗放型的经营向开放的、集约的经营跨越;从古典的科学管理向现代知识经济的管理跨越,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与国际接轨。
2.4科学管理是振兴企业的必由之道人!一流企业,首先就要创一流管理,实现管理跨越,现代科学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在加强基础管理和专业管理的基础上,强化综合管理,因此,创建一流企业管理,在战略上要整体优化。只有实施企业管理整体优化,才能实现管理跨越。这也是“科学管理工程”推进到创一流
阶段的新的内涵。
2.4.1一个适应,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管理,必须把企业放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按照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和电力生产的特殊规律,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机制,适应电力市场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2.4.2二个更新,实现管理跨越首先要在思想观念上有一个质的飞跃。必须更新观念,一要充分认识到管理也是生产力,二要做好迎接21世纪知识经济挑战。
2.4.3三个取向,要按照国家电力公司“公司化改组,商业化运营,法制化管理”的改革取向,规范运作。
2.4.4四个接轨,财务管理与国际接轨;可靠性管理与国际接轨;质量保证体系引入1SO一9000与国际接轨;环境保护1SO一14000与国际接轨。
2.4.5五个跨越
2.4.5.1企业管理由计划经济模式下,以完成计划任务为目标的管理转向研究市场,针对企业内外环境,突出全局性的企业战略决策,全面作好经营战略、人才战略、科技战略、质量战略、资本战略、营销战略。实行科学、民主决策,走安全、质量、科技、效益型企业管理之路。
2.4.5.2 改革旧的计划经济模式下的管理体系,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适应公司制经营模式的现代科学管理体系。
2.4.5.3设备检修管理改变,‘预防为主,计划检修”旧的管理方式,从质量管理入手,以点检定修制为切人点,实行状态管理预知检修,达到ISO9002认证标准,运行管理变分散控制方式为集中控制,从标准化入手,以提高人员综合素质为切入点,实行全面优化管理,指标在线分析与控制,达到低耗高产。
2.4.5.4加速M1S信息系统的建设,达到实用化要求,以适应本企业管理的需要和电力市场运作的需要。
2.4.5.5大力开展、推广和应用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依靠科技进步,全面实现现代化管理。
3 管理手段
3.1行政手段:运用行政权力,依靠行政指挥系统,进行纵向和横向的组织、计划、指挥、协调和控制。
3.2经济手段:运用工资、奖金、经济惩罚、经济规律、进行利益调整,激励、惩戒、协调经济利益。
3.3法律手段:运用国家颁布的适用于企业的各种法律、法规及其实施细则约束企业内部的各种行为,划清合法与违法的界限,按法律程序执法,以法治厂。
3.4制度手段:运用各类标准或规章约束协调企业内部的各种行为,它是法律手段的具体化和补充,是对管理秩序、工作秩序、行为方法的规范。
3.5教育手段:运用技术知识教育、政治理论教育、思想政治工作、宣传舆论工作、文化娱乐活动,社会的、家庭的多种形式的教育手段,影响人的行为,协调人际关系。
3.6民主手段:运用群众的民主监督、民主管理、民主评议等沟通人际关系、协调相互行为。
3.7科学手段:运用行为科学,现代化管理方法和计算机管理技术等科学管理手段,协调企业内部的各种关系,把科学技术引入管理,全面理解科技进步。
3.8组织手段:通过科学合理的组织机构和机构改革及必要的组织措施,协调各组织机构之间的关系,落实各项管理和工作业务。
4 管理基础工作
4.1管理基础工作是实现管理目标和管理职能,提供依据资料,共同准则和前提条件等的管理工作,是反映本厂的综合素质和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基础。
4.2管理基础工作的内容
4.2.1以责任制为核心的规章制度:责任制包括岗位责任制,经济责任制,技术责任制,设备责任制等。
4.2.2标准化管理:是以制定和贯彻标准为主要内容的有组织的活动过程。
4.2.3计量管理:是企业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对计量技术采取计划、组织、监督、控制、奖惩等各项措施保证的总和。
4.2.4定额管理:是指企业各类技术、经济定额的制定、执行和管理。企业在一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为合理利用人力、物力、财力所规定的消耗标准,占用标准等。
4.2.5信息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决策、计划、控制所必需的资料数据的收集、处理、传递、贮存等管理工作。包括数据信息管理,文字信息管理,档案管理,
电子计算机管理。
4.2.6职工教育:根据不同岗位,不同工种,不同对象,有计划有步骤分期分批地组织起来,进行政治、文化、技术、经济、管理等方面的全员培训,提高企业职工的文化、技术、管理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包括全员培训和现场培训,继续深造教育。
4.2.7 班组建设:班组是企业直接组织职工完成生产任务的基本单位,是两个文明建设的第一线,是企业管理的基础。班组的任务是根据企业经营目标和计划,安全、文明、优质、高效地全面完成生产工作任务。
5 电力行业传统管理
对行之有效的传统管理方法,在巩固、完善、提高的基础上,向科学管理和现代化管理方向发展。
5.1生产技术管理
5.1.1建立健全责任制
5.1.1.1建立健全生产副厂长领导下的生产指挥系统,建立生产的正常秩序,每天早上召开发生产调度令,每月下达计划任务书等。
5.1.1.2建立生产技术人员责任制,明确各级技术人员的职责。
5.1.1.3建立各级生产人员责任制和经济责任制,明确各台设备的负责人和每个人员的责任和权限。
5.1.2技术管理工作
5.1.2.1一项资料:要求图纸正确、齐全,有人管理,使用方便。
5.1.2.2二个计划:反事故措施计划,技术措施计划。
5.1.2.3三种规程:运行规程、检修规程、安全规程。
5.1.2.4四项监督:化学监督、电气绝缘和电气仪表监督、热控监督、金属监督压力容器监督)。
5.1.2.5五项制度:交接班制度、巡回检查制度、设备缺隐管理制度、操作票制度、工作票制度。
5.1.3班组管理和经济核算。
5.1.3.1制订全厂的经济考核指标,主要是发电量、煤耗率、厂用电率、可靠性管理指标等。
5.1.3.2班组建立安全员、培训员、考勤员、宣传员、核算员。
5.1.3.3建立培训制度,开展现场培训。
5.1.3.4在运行人员中,开展背画系统图、考问讲解、反事故演习等。
5.1.3.5在检修人员中,开展练基本功,短期钳工培训班,焊工培训班,高压阀门检修培训班,电工培训班等。
5.2经营管理(即三基工作:基层建设、基础工作、基本功)
5.2.1基层建设:建立基层领导核心,对职工进行“敬业、爱岗”教育,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培训养过硬的工艺作风,带出一支优秀的“四有”职工队伍。
5.2.2基础工作
5.2.2.1一套计划:即生产计划、设备检修计划、反事故措施和技术措施计划、劳动工资计划、物资供应计划、财务计划、成本计划、国家计划指标,建立月度计划任务书制度。
5.2.2.2二种分析:即综合分析,每季一次;专题分析,按管理职能每月一次。
5.2.2.3三级核算:实行模拟市场核算机制,厂级核算是全面的、系统的,起着主导的作用;部级核算是中间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有条件地逐步走向市场;班组核算是群众性的核算,是基础。
5.2.2.4四项资料:即生产管理资料、财务会计管理资料、劳动工资管理资料、物资供应管理资料。
5.2.2.5五大制度:即计划管理制度、财务会计制度、劳动工资管理制度、物资管理制度、供用电管理制度。
5.2.2.6六类定额:即消耗定额、储备定额、劳动定额、资金定额、管理费用定额、设备利用定额。
5.2.3基本功:即做好岗位本职工作应当具有的基本工艺和技能。
5.2.3.1运行工人的“三熟三能”
“三熟”:熟悉设备构造、性能、系统布臵和工作原理;熟悉操作和故障处理方法;熟悉本岗位有关规章制度。
“三能”:能分析运行情况;能及时发现故障和排除故障;能掌握一般维修技能。
5.2.3.2检修工人的“三熟三能”
“三熟”:熟悉设备的构造、性能、系统布臵和工作原理;熟悉检修施工工艺,质量标准和运行知识;熟悉本岗位有关的规章制度。
“三能”:能修好设备、排除故障;能掌握一般钳工工艺、电工工艺等的常用材料性能;能看图纸和画简单的加工图。
6 国家经委提出的推广十八种现代化管理项目。
即现代管理十八法,各部门和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选用。
6.1系统工程
6.2经济责任制
6.3市场调查与预测
6.4企业决策
6.5全面计划管理
6.6滚动计划
6.7线性规划
6.8网络计划技术
6.9成组技术
6.10看板管理
6.11ABC管理法
6.12价值工程
6.13全面质量管理
6.14优选法(正交试验法)
6.15全员设备管理
6.16全面经济核算
6.17量、本、利分析
6.18电脑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电子计算机辅助企业管理)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厂标准化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行政部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编写人:肖化群
初 审:程卫东
复 审:李文学
批 准:郑祥云
本标准由厂标准化委员会负责解释。
华能汕头电厂企业标准
规 章 制 度 管 理 标 准
QG/HNSTDC-01-01·03-2000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华能汕头电厂规章制度的管理职能、管理内容与要求、检查与考核。
本标准适用于华能汕头电厂现场规程及生产、经营、行政等方面的制度、规定等(以下简称规章制度)的管理。
2 术语
2.1 规程
是标准的一种形式。它是对工艺、操作、安装、检验、安全、管理等具体技术要求和实施程序的统一规定,是指导职工进行生产技术等活动的规范和准则。
2.2 规定
是处理某种事项制定的办法。
2.3 规则
是对某一事项制定的规定。
2.4 条例
是国家机关制定批准的,规定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某种事项或者规定某一机关的组织、职权等项的法律文件。
2.5 制度
是要求职工共同遵守的按一定程序办事的规程。
2.6 办法
是对某些具体事务、单一事项进行处理,加以解决所规定的方法。
2.7 标准
是对生产、行政等方面长期重复性的事务和概念所作的统一规定。
2.8 程序
是按时间的前后、事物的规律、规章制度的规定、工作标准依次安排的工作步骤。
2.9 章程
是政党、团体对本组织的性质、宗旨等内部事务和活动规则做出的明文规定。
2.10 规章制度
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学校对行政管理、生产操作、学习和生活等方面制定的各种规则、章程和制度的总称。
3 管理职能
3.1 行政部是全厂规章制度的综合管理部门,其职责是:
3.1.1 负责组织有关部门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
3.1.2 负责全厂各种规章制度的分类编号。
3.1.3 负责主办或会签、颁发及废止有关规章制度的文件。
3.1.4 负责协调各种规章制度之间的相互衔接关系,确保规章制度在体系及内容上不断完善。
3.1.5 负责编制规章制度年度修编计划,并组织实施。
3.1.6 有权代表厂部解释有关规章制度。
3.2 有关职能部门是本专业规章制度的具体归口管理部门,其主要职责是:
3.2.1负责组织实施厂有关规章制度修编计划。
3.2.2负责审核有关本专业的规章制度及会审、会签其它部门有关规章制度。
3.2.3 负责草拟颁发或废止有关规章制度的文件。
3.2.4 有权监督所属部门及职工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的情况。
3.3 规章制度由行政部负责印制、发放、归档。
4 管理内容与要求
4.1 规章制度的制定或修编
4.1.1 现场设备运行、检修的每项工作,都应有相应的规程制度,使每个生产工作人员有章可循。新增设备及重大设备改造等项目,都应在试运前制定相应的规程或措施,并组织人员学习或考试,否则不应投入运行。
4.1.1.1 规程制度修订时,应广泛收集和研究有关材料,进行必要的分析和论证,凡是修订规程制度必须符合国家及专业技术标准的要求,符合现场实际,便于学习和执行。
4.1.1.2所有规程制度的编写,应做到“符合实际、指导生产”,达到“有章可
循,有据可查”的目的,应根据生产的发展、设备的完善和管理水平的提高,随时补充修订。
4.1.1.3 编写或修订规程要语句精练,措辞得当,简明易懂。
4.1.1.4 现场规程制度应在每年10月-11月份,根据一年实际执行情况,由策划部及有关部门组织全面检查,并做出必要的修改补充意见,上报分管厂长批准后执行。每三年进行一次复查,视情况分别予以确认、修编或废止。
4.1.1.5 编制或修编规程制度的依据
a. 电力工业技术管理法规、部颁典型规程及上级有关部门指示、通知等; b. 制造厂家的设备资料;
c. 本厂及兄弟单位的经验;
d. 上级有关事故通报、本厂及外厂的事故教训;
e. 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f. 有关人员对规程制度的正确意见和建议;
g. 规程制度在执行中发现的问题。
4.1.2 管理制度的编制或修编
4.1.2.1管理制度(包括规定、办法等)在编制修订前应广泛收集上级有关的法令、法规、政策、条例等资料,结合本厂实际进行分析研究,做到上级规定在本厂制度具体化。
4.1.2.2编制或修编的管理制度,应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令、法律等,符合本厂实际,简化、合理、便于执行。
4.1.2.3全厂管理制度定期修编工作由行政部负责组织,归口职能部门负责修编的具体工作。
4.1.2.4为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的需要,补充和完善的制度,由归口职能部门负责提出并编制,报行政部备案,以便再版时修编。
4.1.2.5管理制度每年10月份进行一次审查,第2-3年进行一次复查,分别予以确认、修订或废止。对不适应的制度和内容应及时修改和补充,原已有制度,在执行中若发现不够完善或部分条文需作修改时,按修改部分予以颁发,不得将原合理的制度废止。若重新修编原有制度,由归口职能部门提出,经批准后执行,同时须将原制度予以废止,不得同时存在两个及以上同类型制度,以免造成执行困难。
4.2规章制度编写格式要求
4.2.1 规程的层次与划分。
4.2.1.1 规程应按内容分成若干层次进行叙述。层次的序号应采用阿拉伯数码书写,层次之间加园点,园点加上两个数码之间的右下角。
4.2.1.2 第一层次为“章”,这是规程的基本划分单元,“章”的序号自始自终连续编写。“章”以下统称为“条”,“条”的序号只在所属“章”的范围内连续编写。例如第一章的第一条可写为第1.1条(或写成1.1),依次类推但一般不宜超过四节。
4.2.1.3 如果“章”“条”较多,为了层次清晰,叙述方便,可以组合若干“章”为一篇,篇的编号使用中文大写数字,如第一篇、第二篇。
4.2.2 规程条文的排列格式
4.2.2.1 “章”一般没有标题,特别是章数较多,印刷页码超过15页需编目次时,“章”必须有标题。在无须编制目次的情况下,各章也可以不设标题。
4.2.2.2 “条”可有标题也可没有标题,但在同一章内有否标题,原则上应一致。
4.2.2.3 当规程中的内容适合于分行并列并且顺序号已达四位叙述时,其编号可用小写英文字母右下角加园点,例如a. b. c.顺序表示。
4.2.2.4 “章”“条”的编写顺序号应左起顶格书写,有标题时,在顺序号后空一个字的位臵再写具体内容,具体内容前不加顺序号时,其每段的第一行均左起空两个字的位臵后再写内容,自第二行起,以下各行均左起顶格书写。
4.2.2.5 设篇时,每一篇一般均有标题。
4.2.3 制度编写的层次及划分:
管理制度的层次划分及排列格式原则上按4.2.1、4.2.2条内容执行,但书写章、条除采用上述办法外,也可用中文一、二、三或阿拉伯数字,但同一制度应统一。
4.3 规章制度的审批与颁布。
4.3.1 生产规程制度的审批与颁布。
4.3.1.1 生产规程、制度的修编应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写出初稿。由修编部门组织技术熟练,书写表达能力较强的生产工人、技术人员和部门领导人员参加,采用集中讨论、审核,最后由修编部门主任进行初审。
4.3.1.2 将初审稿送交策划部,由工程技术人员及部门负责人进行复审。
4.3.1.3 将复审稿送交分管副厂长进行审定批准后颁布执行。
4.3.2 其他管理制度的审批和颁布
管理制度经有关职能部门修编起草后,可采用相关部门会签,集体讨论,最后经分管厂领导审阅厂长批准后颁布执行。
一般专业性的管理制度,可由有关部门或人员进行修编起草,部门领导审核审定,由分管该项工作的厂领导审核厂长批准后颁布执行。对涉及面较广、政策性较强的管理制度,可召集有关部门或专业人员会议进行讨论审核,由分管厂领导审定,最后由厂长审阅批准后颁布执行。
4.4 规章制度的印刷及发放
4.4.1 规程及管理制度必须经过审批后方可交付印刷,印刷件的幅面格式应符合标准要求,采用A4 图幅或787mm×1092规格纸张的16开(190mm×260mm),幅面允许偏差为±1mm,图样表格不易缩小时,其幅面允许按翻开方向二分之一的倍数延伸。
4.4.2 印刷采用字号及字体参照GB 1.2-88的有关规定执行。
4.4.3 所有规程制度的发放应编号有序,由行政部负责管理,承办部门具体发放。
4.4.4 人员调离本厂时,应及时收回所有规程制度,外单位索取规程制度时,由行政部按有关规定办理。
4.5 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
4.5.1我厂执行的规章制度可分为四个级别,即国家颁布,部、局专业颁布,各级地方政府机关颁布和本厂自行颁布。凡是根据上级颁布而结合我厂实际修编的规章制度,执行中允许代替上级颁布的规章制度,但在执行中遇到问题与上级规定有冲突时,应以上级规定为准,并对本厂的规章制度做必要的修改和补充。
4.5.2规章制度一经颁布,即为本厂的技术法规和管理法规,全厂职工必须贯彻执行,不得违反,违者视情节给予批评教育或处分。对已确定的规章制度,在没有正式修订之前,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搞“灵活变通”,不得借故不执行,对确实不能执行的规章制度应立即报告厂部说明不能执行的理由。
4.5.3各级领导干部在学习贯彻,并掌握规章制度中不仅要以身作则,而且要监督所属人员学习贯彻,并掌握实际执行情况。
4.5.4每个生产工作人员、业务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都应认真学习各种规章制度,定期参加各类人员的学习和考试,并达到合格。
5 检查与考核
5.1对违反现场规程、制度的人和现象,每个工作人员都有权提出意见,使其纠正,对坚持违章作业人员,应停止其工作,向有关职能部门报告,由有关职能部门在经济责任制考核中予以经济处罚。构成事故的按有关规定处理。
5.2 对违反规章制度而影响办事效益和效率的要严格考核,接受教训,制订防范措施,做到“三不放过”。
5.3对自觉执行规章制度,为我厂安全生产、完成各项任务做出贡献的部门和个人,要给予表扬和奖励。
5.4本标准所列管理事项应分解列入有关人员的工作标准内,并与厂有关考核制度挂钩考核奖惩,实行逐级考核。全厂规章制度的执行,由行政部按照综合责任承包书的规定,进行检查考核。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厂标准化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行政部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编写人:肖化群
初 审:程卫东
复 审:李文学
批 准:郑祥云
本标准由厂标准化委员会负责解释。
华能汕头电厂企业标准
定置管理标准
QG/HNSTDC-01-05·04-2000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华能汕头电厂定臵管理标准的术语与分类、管理职能与要求,检查与考核。
本标准适用于华能汕头电厂生产、技术、管理的全部工作岗位和专业。
2、 引用标准
“电力企业定臵管理”
3、 术语分类
3.1 术语
定臵管理是研究生产中人、物、场地三者之间科学安臵的管理艺术,它要求该三者相对固定,并追求由此带来的管理效益。
3.2 分类
3.2.1 全厂物品定臵管理分为生产单位和管理部室二大类。
3.2.1.1 生产单位定臵管理分为:设备定臵、区域定臵、班组物品定臵、特别定臵。
3.2.1.2 管理部室定臵管理分为:办公用品、桌椅、用具定臵, 文件柜内文件、资料、台帐、图纸定臵等。
4、 管理职能
4.1 职能分工
4.1.1 厂行政部是全厂定臵管理的主管部门。
4.1.2 各生产单位和管理部室是厂行政部定臵管理的协助部门。
4.2 责任与权限
4.2.1 厂行政部
4.2.1.1 会同有关部门检查、监督、考核生产现场,厂区环境及管 理科室的物品定臵管理。
4.2.1.2 负责定臵管理的业务指导、标准制定等管理工作。
4.2.1.3 负责协调、实施厂级定臵管理标准。
4.2.2 各生产单位和管理部室
4.2.2.1 各班组及部室内部定臵管理由本部门行政主管领导负责,由厂办公室予以指导。
4.2.3 各生产单位和管理部室定臵工作,根据厂部文件规定,由
本部门制定,经办公室审核后实施。
5 、管理内容与要求
5.1 设备定臵规则
5.1.1 在设备周围应给予维修者足够的处所。
5.1.2 操作着能安全出入设备放臵处。
5.1.3 符合安全文明生产的要求。
5.2 生产现场不准存放闲臵设备、材料及工器具,按划分的各单位 的料库、料棚、料区存放设备、备品、配件和材料。
5.3 厂区物品定臵管理的标准
5.3.1 厂区道路及建筑物不准存放任何物品,若须暂时过渡性存放物
品时,存放部门应事先向厂行政部提出书面申请,写明存放物品的种类、数量及存放的理由、地点、时间、经批准后方可存放。
5.3.2 若因基建工程需要在施工现场存放砖瓦砂石等建筑材料时,
由施工部门事先画出施工材料存放图,提出申请,经厂行政部同意后,按指定区域存放,未经同意,不得存放。
5.3.3 绘制厂区交通车辆定臵存放点,交通车辆必须按定臵存放点 停放。
5.4 班组定臵管理
5.4.1 绘制班组定臵管理图。
5.4.2 对区域点的物品统一位臵定臵。
5.4.3 对工器具在区域点的位臵定臵。
5.5 工具箱定臵管理
5.5.1 对工具箱在班内摆放的固定位臵进行定臵。
5.5.2 工具箱内定臵的物品,按定臵图要求摆放。
5.5.3 工具箱内的物品名称、规格、数量表达清楚。
5.5.4 工具箱内的工具定臵图,一律贴在工具箱内门壁左上方。
5.6 物资橱(架)定臵管理
5.6.1 对物资橱(架)在班内摆放的固定位臵进行定臵。
5.6.2 物资橱(架)内的备品、配件、材料,按定臵图要求摆放。
5.6.3 物资橱(架)内的物品名称、规格、数量表达清楚。
5.6.4 物资橱(架)内的物资应设有帐和卡,帐卡物应一致。
5.6.5 物资橱(架)内的物资定臵图应贴在橱门内壁上或物架上。
5.7 职能部室定臵管理(含各办公室)
5.7.1 要求各职能部室按管理化、系统化、程序化的要求,各种文件,资料、图纸等按照生产、工作程序分类定臵。
5.7.2 文件柜内文件、资料、图纸、台帐等分类定臵存放。
5.7.3 按科学存放流程图放臵文件、资料及图纸。
5.7.4 急办文件、资料特别定臵。
5.7.5 文件柜内文件、资料、图纸的名称、份数表达清楚,并分柜建帐管理。
5.7.6 桌面玻璃台板下定臵不乱,桌面整洁。
5.8 定臵的绘制标准
5.8.1 定臵图不是简单的现场平面布臵图,它是对现场中所有与生产、工作、经营活动有关的物品诊断调整后的科学定位图。
5.8.2 定臵图绘制以简明扼要、精练、完整为原则,现场所有物品,其物形可
绘以大概轮廊,尺寸可按比例,相对位臵准确,区域划分要清晰鲜明。
5.8.3 现场欲清理的物品不在定臵图上出现。
5.8.4 定臵图上所有定臵物以表达清晰、准确为原则,定臵图可以用符号或文字进行标注,但所用符号均需在定臵图上给予说明。
5.8.5 定臵图上所有动态可变性,随着定臵关系发生变化及定臵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定臵图要随之修改。
5.8.6 绘制定臵图上墙尺寸确定为:360×260mm。
6检查与考核
6.1 全厂定臵管理的检查与考核工作,由厂行政部负责组织进行,班组定臵管
理由各部门主管领导组织进行。
6.2 检查考核时按本标准和厂文明生产考核实施细则规定进行。
6.3 检查考核与经济责任制挂钩。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厂行政部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拟稿人:刘堂礼
初 审:旷仲和
复 审:李文学
批 准:郑祥云
本标准由厂行政部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