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似箭,转眼间高一生活已临近尾声,期末考试的脚步已渐渐逼近,回想一年来与学生相处的点点滴滴,让我对班主任工作和他的角色有了全新的认识,内心深处陡升一种莫名的依恋感。我想我已经融入其中了,只是想不起来什么时候开始的了。
记得开学的第一天,我们班主任抓阄确认班级,然后领学生入班,交代一些高中生活常规,调动新生为梦想努力拼搏的激情,看到他们一双双新奇而又疑惑的眼神,我知道那既有对我这个年轻班主任工作胜任能力的担忧,又有年龄差距小容易沟通便于交流的欣喜。看着这一教室满满的学生,我的心情格外的紧张,一百一十多个孩子呀!我知道我的身上肩负着家长的期望,领导的信任。这对于刚刚大学毕业仅一年教龄的我来说,对班级的管理无疑是个空白,但有那么多资深教师的支持,再加上领导的鼓励,我还是对自己充满信心的。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哪!班级人数多,成绩及品行修养差别大,且大部分来自农村,绝大部分又是留守儿童,不便与家长沟通,管理的难度可想而知。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根据本班情况制定出了一系列的班规班纪,在有意引导下,学生很快适应了高中快节奏的生活。但很快我就发现有个学生很特别,他学习态度很消极,而且很孤僻,发现这些之后及时找他谈话,刚开始交流很困难,很不配合,为此我很疑惑,可又无法与家长取得联系,后来他终于肯坦诚的与我交流了,也许是我的真诚与耐心感动了他。原来是与他父亲有矛盾,在他心中积怨很深,他是逆反心在报复他,让他父亲对他上高中的期望落空,多么幼稚多么单纯的想法,以消耗自己的青春年华为代价来抗议父亲的独断专行不尊重自己选择的做法。几经周折终于化解了他们之间的矛盾。此事让我感慨万千。。。。。。这仅仅是个开始。。。。。。
一步步走来,渗透了酸甜苦辣,品尽了个中滋味,投入了我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但现在回味起来,心中溢满了无语言表幸福、快乐和自豪,可以这么说不管怎么辛苦我都一路走了来,那些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赢得了信任、尊重、友谊。。。。。。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欣慰的呢?
-----------------------------------------、
班主任工作就是带领全班学生,将学生个体行为融入班级集体行为,产生并升华为集体意志,建立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为了使学生们形成较强的道德感和荣誉感,使他们的爱心更经常的表现出来,我们必须结合班级各个阶段的实际,有计划有目的地解决一个个具体的问题,经过长期的实践,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班级文化建设目标。
按照这个思路,我们全体师生一道自班级成立之初就同心同德,共同努力,解决了一个个问题,到目前为止,基本实现了预定的目标。现在回顾起来,我们主要围绕建立良好的班级文化做了以下几件事:
首先,带领学生布置好班级的“硬环境”。在本班,以班委会为主体,我们本着公平、公开、公正性的出发点,将班级生活中的“硬环境”作了一些布置。
1.在“班级外表”上做文章
“班级外表”包括班级中人和物的清洁和整齐。我们以教室内外卫生的打扫和保持为突破口,重点关注学生自身的外表形象的规范教育。我们委派专人监督检查同学们的衣着打扮等事务,不定期抽查学生在教室和宿舍的物品(包括桌椅等)的安全和规范,并侧重于落实或整改。
除此以外,我们结合“英语月”、“艺术月”等活动,用自己的手装扮自己的“班级家园”。墙上的张贴画由学生自己画,教室的黑板报由学生自己办,教室的挂饰由学生自己设计制作,物品的摆放由学生自己讨论决定,力求规范且别具一格。这样,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体现出了本班文化建设的特色。
2.充分发挥出监督机构的作用
在讨论、设计、布局班级“硬环境”的每一个环节中,不免有一些不遵守规则的学生捣乱,因此,监督机制渗透到每一个环节中是很有必要的。我们在班委会中临时设立了“督导小组”,由班长牵头开展工作,直接接替班委会负责。对于违反既定规则的学生,班委会和督导小组商议后给予一定的处罚,通常是一些公益性的“体力活”。这样,确保了每项工作的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
其次,指导学生完善班级的“软环境”。
还是在集思广益和民主集中的前提下,通过议题提出与论证,提案的拟订与修改,决议的形成与实施等步骤,我们主要做好了以下几件事。
1. 建设好学习生活的纪律保障和秩序保障。
在本班,从班徽、班旗、班训到文明公约,卫生公约,安全公约的制定,无不凝聚了全体师生的汗水和智慧。从最初的观察他人的作品或经验开始,到最终创造自己的作品或经验为止,师生们都是本着营造一个有秩序、有纪律保障的班级环境的观点来积极参与的。在这些大家自定义的条条框框的约束下,学生们的自制力和自觉性也渐渐培养起来了。
2. 分阶段确定班级文化的主题,利用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加以巩固,强化并升华。
对于刚刚踏入高中校门的新生,我们把高一上学期的班级文化主题定为“端正、团结”。围绕这个主题,我把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作为工作的重点,把这个主题与“三操三餐两寝,课堂、自习、集会活动、交往”等几个方面紧密地结合起来,目的在于迅速地建立规范的教学秩序。
到高一下学期,“积极、上进”被确立为班级文化的主题,目的在于强化养成教育的同时,培养良好的学习风气。此时理想教育、榜样教育结合行为教育就是我工作的重点。理想教育烘托出“上进”的文化氛围,行为教育围绕“积极”做文章。
到了现在,集体生活比较正常的氛围形成了,但学生心态上的自私、狭隘以及追新猎奇等逐渐凸显出来,成为影响班级文化建设的绊脚石。此时情感教育,即在人格、意志、品质、健康心态、情感的培养就迫在眉睫了,所以班主任工作方向也相应转到关注个体的情商培养上,此时我们的班级文化主题为“坚强、热情、乐观、塌实、勤奋”。
最后,弱势群体的转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关键。
弱势群体是指其行为、学习成绩或者两者都比较差的学生群体。这些学生在精神上和心理上倍感孤独和自卑,也因为如此,他们可能对班级文化建设前进的步伐形成障碍。因此,建设充满活力的、朝气蓬勃的班级文化,这些弱势群体无疑是需要解决的难点和重点。在这方面,我们用一个“爱”字来转化他们。
1.深入细致地调查、观察和了解这些弱势群体。从他们的家庭状况、生理和心理状况到行为状况、学习状况,加以调查分析,制定出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育方案
2.重视人格教育,实施“赏识教育”。放大他们的长处和优点,使其重拾信心。重视情感教育,教育其他非弱势群体的学生营造良好的周边环境。
3.创设不同的场景和任务,放手让这些学生去做、去发挥。
我们班级文化建设,在“摸着石头过河”的历程中,良好的效果已逐渐展现出来,这更加坚定了我们的信心和勇气。在高中阶段的后半程里,我们更需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实践,逐步的完善。
光阴似箭,转眼间高一生活已临近尾声,期末考试的脚步已渐渐逼近,回想一年来与学生相处的点点滴滴,让我对班主任工作和他的角色有了全新的认识,内心深处陡升一种莫名的依恋感。我想我已经融入其中了,只是想不起来什么时候开始的了。
记得开学的第一天,我们班主任抓阄确认班级,然后领学生入班,交代一些高中生活常规,调动新生为梦想努力拼搏的激情,看到他们一双双新奇而又疑惑的眼神,我知道那既有对我这个年轻班主任工作胜任能力的担忧,又有年龄差距小容易沟通便于交流的欣喜。看着这一教室满满的学生,我的心情格外的紧张,一百一十多个孩子呀!我知道我的身上肩负着家长的期望,领导的信任。这对于刚刚大学毕业仅一年教龄的我来说,对班级的管理无疑是个空白,但有那么多资深教师的支持,再加上领导的鼓励,我还是对自己充满信心的。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哪!班级人数多,成绩及品行修养差别大,且大部分来自农村,绝大部分又是留守儿童,不便与家长沟通,管理的难度可想而知。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根据本班情况制定出了一系列的班规班纪,在有意引导下,学生很快适应了高中快节奏的生活。但很快我就发现有个学生很特别,他学习态度很消极,而且很孤僻,发现这些之后及时找他谈话,刚开始交流很困难,很不配合,为此我很疑惑,可又无法与家长取得联系,后来他终于肯坦诚的与我交流了,也许是我的真诚与耐心感动了他。原来是与他父亲有矛盾,在他心中积怨很深,他是逆反心在报复他,让他父亲对他上高中的期望落空,多么幼稚多么单纯的想法,以消耗自己的青春年华为代价来抗议父亲的独断专行不尊重自己选择的做法。几经周折终于化解了他们之间的矛盾。此事让我感慨万千。。。。。。这仅仅是个开始。。。。。。
一步步走来,渗透了酸甜苦辣,品尽了个中滋味,投入了我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但现在回味起来,心中溢满了无语言表幸福、快乐和自豪,可以这么说不管怎么辛苦我都一路走了来,那些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赢得了信任、尊重、友谊。。。。。。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欣慰的呢?
-----------------------------------------、
班主任工作就是带领全班学生,将学生个体行为融入班级集体行为,产生并升华为集体意志,建立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为了使学生们形成较强的道德感和荣誉感,使他们的爱心更经常的表现出来,我们必须结合班级各个阶段的实际,有计划有目的地解决一个个具体的问题,经过长期的实践,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班级文化建设目标。
按照这个思路,我们全体师生一道自班级成立之初就同心同德,共同努力,解决了一个个问题,到目前为止,基本实现了预定的目标。现在回顾起来,我们主要围绕建立良好的班级文化做了以下几件事:
首先,带领学生布置好班级的“硬环境”。在本班,以班委会为主体,我们本着公平、公开、公正性的出发点,将班级生活中的“硬环境”作了一些布置。
1.在“班级外表”上做文章
“班级外表”包括班级中人和物的清洁和整齐。我们以教室内外卫生的打扫和保持为突破口,重点关注学生自身的外表形象的规范教育。我们委派专人监督检查同学们的衣着打扮等事务,不定期抽查学生在教室和宿舍的物品(包括桌椅等)的安全和规范,并侧重于落实或整改。
除此以外,我们结合“英语月”、“艺术月”等活动,用自己的手装扮自己的“班级家园”。墙上的张贴画由学生自己画,教室的黑板报由学生自己办,教室的挂饰由学生自己设计制作,物品的摆放由学生自己讨论决定,力求规范且别具一格。这样,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体现出了本班文化建设的特色。
2.充分发挥出监督机构的作用
在讨论、设计、布局班级“硬环境”的每一个环节中,不免有一些不遵守规则的学生捣乱,因此,监督机制渗透到每一个环节中是很有必要的。我们在班委会中临时设立了“督导小组”,由班长牵头开展工作,直接接替班委会负责。对于违反既定规则的学生,班委会和督导小组商议后给予一定的处罚,通常是一些公益性的“体力活”。这样,确保了每项工作的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
其次,指导学生完善班级的“软环境”。
还是在集思广益和民主集中的前提下,通过议题提出与论证,提案的拟订与修改,决议的形成与实施等步骤,我们主要做好了以下几件事。
1. 建设好学习生活的纪律保障和秩序保障。
在本班,从班徽、班旗、班训到文明公约,卫生公约,安全公约的制定,无不凝聚了全体师生的汗水和智慧。从最初的观察他人的作品或经验开始,到最终创造自己的作品或经验为止,师生们都是本着营造一个有秩序、有纪律保障的班级环境的观点来积极参与的。在这些大家自定义的条条框框的约束下,学生们的自制力和自觉性也渐渐培养起来了。
2. 分阶段确定班级文化的主题,利用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加以巩固,强化并升华。
对于刚刚踏入高中校门的新生,我们把高一上学期的班级文化主题定为“端正、团结”。围绕这个主题,我把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作为工作的重点,把这个主题与“三操三餐两寝,课堂、自习、集会活动、交往”等几个方面紧密地结合起来,目的在于迅速地建立规范的教学秩序。
到高一下学期,“积极、上进”被确立为班级文化的主题,目的在于强化养成教育的同时,培养良好的学习风气。此时理想教育、榜样教育结合行为教育就是我工作的重点。理想教育烘托出“上进”的文化氛围,行为教育围绕“积极”做文章。
到了现在,集体生活比较正常的氛围形成了,但学生心态上的自私、狭隘以及追新猎奇等逐渐凸显出来,成为影响班级文化建设的绊脚石。此时情感教育,即在人格、意志、品质、健康心态、情感的培养就迫在眉睫了,所以班主任工作方向也相应转到关注个体的情商培养上,此时我们的班级文化主题为“坚强、热情、乐观、塌实、勤奋”。
最后,弱势群体的转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关键。
弱势群体是指其行为、学习成绩或者两者都比较差的学生群体。这些学生在精神上和心理上倍感孤独和自卑,也因为如此,他们可能对班级文化建设前进的步伐形成障碍。因此,建设充满活力的、朝气蓬勃的班级文化,这些弱势群体无疑是需要解决的难点和重点。在这方面,我们用一个“爱”字来转化他们。
1.深入细致地调查、观察和了解这些弱势群体。从他们的家庭状况、生理和心理状况到行为状况、学习状况,加以调查分析,制定出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育方案
2.重视人格教育,实施“赏识教育”。放大他们的长处和优点,使其重拾信心。重视情感教育,教育其他非弱势群体的学生营造良好的周边环境。
3.创设不同的场景和任务,放手让这些学生去做、去发挥。
我们班级文化建设,在“摸着石头过河”的历程中,良好的效果已逐渐展现出来,这更加坚定了我们的信心和勇气。在高中阶段的后半程里,我们更需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实践,逐步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