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
一、常用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名录 (一)重要语言文字法规政策名录 (二)常用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名录 二、常用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 (一)普通话水平测试与等级标准 (二)规范汉字与不规范汉字 (三)汉语拼音用法 (四)标点符号用法
(五)出版物上的数字用法
(六)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2012版) (七)方言可以使用的情形
(八)繁体字、异体字可以使用的情形
(九)语言文字工作宣传标语与宣传画(参考)
(十)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测查问答问卷(样卷)
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收字6196 个。印刷通用汉字的的标准。
《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收字7000个。是我们使用新型印刷体和新字形的规范性字法标准,也是淘汰异体字、使用简体字的新的补充性标准。
《简化字总表》实收简化字2235个,是使用简体字的标准。
《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1977年曾推出过《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但遭到不少人的反对。1986年“二简字”被停止使用。 《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共列出1865字,从中选出810个作为正体,淘汰了1055个异体字。 “异体字”是与“正体字”相对的概念。音义和使用功能相同而字形不同于正体字的汉字。是汉字的冗余,有必要限制其使用。
《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 规定了普通话书面语中异形词的推荐使用词形。给出了338组异形词的推荐使用词形。
《标点符号用法》对汉语书面语中的常见的标点符号用法进行了规定和说明,推动汉语书面语言的规范化。
《汉语拼音方案》汉语拼音方案是给汉字注音和拼写普通话语音的方案。 中国对外书报文件和出国护照中的汉语人名地名一律用汉语拼音字母书写。
实行汉语拼音的目的:一是给汉字注音;二是推广普通话;三是进行拼音文字的试验工作。 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是关于异读词读音规范的最新的法定标准,是我们规范异读字读音的主要依据。
《通用规范汉字表》收字8300个。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配套规范, 是现代记录汉语的通用规范字集。
已于2011年8月17日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但未予公布。 工具书
《新华字典》迄今最有影响、最权威的一部小型汉语字典。第十一版已于2011年7月出版发行。
《现代汉语词典》中国首部权威的现代汉语规范型词典,至2012年先后共发行六版; 2012年6月出版的 第6版收 词 6.9万条。 常用语言文字规范化内容
一)普通话水平测试与等级标准 ●普通话水平测试:
口试。机测。三级六等。最高等级为一级甲等。 ●要求:
公务员,三级甲等以上。
教师,二级乙等 以上;语文教师二级甲等以上。
市级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一级乙等以上;影视话剧演员一级乙等以上。
公共服务行业的播音员、话务员、导游员、解说员等特定岗位人员二级乙等以上。 (二)规范汉字与不规范汉字 ●规范汉字,指经过整理简化并由国家以字表形式正式公布的简化字和未被整理简化的传承字。
●不规范汉字,包括已被简化的繁体字、已经被废除的异体字、已经被废弃的二简字,和乱造的不规范的简体字与错别字。
●《简化字总表》中所收的简化字为规范字,对照的繁体字为不规范字。
《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中所收的正体字为规范字,相对的异体字为不规范字。 《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中所收的新字形为规范字形,相对的旧字形为不规范字形。 ●国家机关的名称牌、印章、公文、会标、电子屏幕、门户网站等应当使用规范汉字。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在教学、会议、宣传和其他集体活动中应当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用语用字。
●影视屏幕上的字幕及其他公示性文字,应当使用规范汉字。
●汉语文出版的报纸、期刊、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数字出版物等出版物的印刷体报头(名)、刊名、封面、内文等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
●公共服务行业的名称牌、指示牌、标志牌、公文、印章、票据、报表、说明书、电子屏幕、宣传材料等,应当使用规范汉字。
●公共场所和设施用字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应当规范完整,缺损时应当及时修复或拆除。
●企业名称、商品名称以及在境内销售的商品的包装、标志、说明等应当以规范汉字为基本用字。
●公共场所用字,地名标示牌、建筑物及其它设施面向共众的用字,在广告中不得使用错别字、繁体字、异体字等不规范汉字和篡改成语的谐音字。 (三)汉语拼音常用知识
●《汉语拼音方案》确定了音节的拼写规则。
《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在《汉语拼音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规定词的拼写规范。 ●以词为拼写单位,并适当考虑语音、语义等因素,同时考虑词形长短适度。 ●各类名称牌、指示牌、标志牌、招牌、标语(牌)、广告牌等牌匾不得单独使用汉语拼音;对规范汉字加注汉语拼音的,应当加注在汉字的下方。
●广告中不得单独使用汉语拼音。广告中如需使用汉语拼音时,应当正确、规范,并与规范汉字同时使用。
●韵母ㄦ写成er,用做韵尾的时候写成r。例如:“儿童”拼作ertong,“花儿”拼作huɑr,“快点儿”拼作kuài diǎnr。
●ɑ,o,e开头的音节连接在其它音节后面的时候,如果音节的界限发生混淆,用隔音符号(')隔开,例如pi'ɑo(皮袄)
●句首第一个字母大写,以词为单位分写。
Tā zài dàjiē shàng mànman de zǒu.(他在大街上慢慢地走。) ●专有名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
Běijīng(北京) Guāngmíng Rìbào(光明日报) ●移行要按音节分开,在没有写完的地方加上短横。 guāng-míng(光明)不能移作“gu-ngmíng”
●标调声调一律标原调,不标变调。 yī jià(一架) bù duì(不对)
●地名中的数词一般用拼音书写。 五指山 Wǔzhǐ Shān
●地名中的代码和街巷名称中的序数词用阿拉伯数字书写。 1203高地 1203 Gāodì三环路 3 Huánlù
●四言成语可以分为两个双音节来念的,中间加短横。 cãngchū-bùqióng(层出不穷)
●正式的汉语人名由姓和名两个部分组成。姓和名分
写 , 姓在前,名在后,姓名之间用空格分开。复姓连写。 姓和名的开头字母大写。
Mǎ Běnzhāi 马本斋 Sīmǎ Xiànɡnán 司马相南
●由双姓组合(并列姓氏)作为姓氏部分,双姓中间加连接号,每个姓氏开头字母大写。例如:
Liú-Yánɡ Fān 刘杨帆 Zhânɡ-Lǐ Shùfānɡ 郑李树芳
●公民护照上的人名,可以把姓和名的所有字母全部大写,双姓之间可以不加连接号,声调符号、隔音符号可以省略。
Wú Xīnɡ’ēn 拼写为:WU XINGEN 吴兴恩
●三音节以内不能分出姓和名的汉语人名,包括历史上已经专名化的称呼,以及笔名、艺名、法名、神名、帝王年号等,连写,开头字母大写。 Bāoɡōnɡ 包公(专称) Nãzhɑ 哪吒(神仙名)
●根据技术处理的特殊需要,必要的场合(如公民护照、对外文件和书刊等),大写宁母Ü可以用YU代替。例如:
Lǚ Hãpínɡ 拼写为:LYU HEPING 吕和平 (四)标点符号用法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
▲常用的标点符号有16种,分点号和标号两大类。
▲点号的作用在于点断,主要表示说话时的停顿和语气。有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7种。
▲标号的作用在于标明,主要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常用的标号有9种,即: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和专名号。
▲书名号的形式为双书名号"《》"和单书名号"〈〉"。书名号里边还要用书名号时,外面一层用双书名号,里边一层用单书名号。例如:《〈中国工人〉发刊词》发表于1940年2月7日。
▲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和冒号不出现在一行之首。引号、括号、书名号的前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末,后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首。 (五)出版物上的数字用法
要求使用阿拉伯数字的情况:
●统计表中的数值,如正负整数、小数、百分比、分数、比例等,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 示例: 48 -125.03 34.05% 63%~68% 1/4 1:500
●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
示例: 20世纪80年代 公元前440年 1994年10月1日
●时、分、秒
示例: 15时40分(下午3点40分) 14时12分36秒
注:必要时,可采用每日24小时计时制,时、分、秒的分隔符为冒号“:”。 示例: 04:00(4时) 15:40(15时40分) 14:12:36(14时12分36秒) ●物理量量值必须用阿拉伯数字,并正确使用法定计量单位。 示例: 8736.80km(8 736.80千米)
100kg~150kg(100千克~150千克) 12.5m2(12.5平方米) 外形尺寸是400mm×200mm×300mm(400毫米×200毫米×300毫米) 34℃~39℃(34摄氏度~39摄氏度)
●非物理量一般情况下也应使用阿拉伯数字。
示例1: 45天 48岁 11个月 45.6万元 290亿英镑 1 480人 550名
示例2:截至1984年9月,我国高等学校有新闻系6个,新闻专业7个,新闻班1个,新闻教育专职教员274人,在校学生1561人。
●如果文中出现一组具有统计和比较意义的数字,一般用阿拉伯数字。如果其中既有精确数字,也有用“多”“余”等表示的约数时,为保持局部体例上的一致,其约数也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
示例:该省从机动财力中拿出1 900万元,调拨钢材3 000多吨、水泥2万多吨、柴油1 400吨,用于农田水利建设。
●部队番号、文件编号、证件号码和其他序号,用阿拉伯数字。序数词即使是多位数也不能分节。
示例:84062部队 国家标准 GB 2312-80 国内统一刊号 CN11-1399 21/22次特别快车 HP-3000型电子计算机 97号汽油 维生素B12
●引文标注中版次、卷次、页码,除古籍应与所据版本一致外, 一般均使用阿拉伯数字。 示例:列宁:《新生的中国》,见《列宁全集》,中文2版, 第22卷,20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要求使用汉字的情况: ●中国干支纪年和夏历月日
示例:丙寅年十月十五日 腊月二十三日 正月初五 八月十五中秋节
●中国清代和清代以前的历史纪年、各民族的非公历纪年。这类纪年不应与公历月日混用,并应采用阿拉伯数字括注公历。 示例:秦文公四十四年(公元前722年) 太平天国庚申十年九月二十四日(清咸丰十年九月二十日, 公元1860年11月2日) 藏历阳木龙年八月二十六日(1964年10月1日) 日本庆应三年(1867年)
●含有月日简称表示事件、节日和其他意义的词组
如果涉及一月、十一月、十二月,应用间隔号“•”将表示月和日的数字隔开,并外加引号,避免歧义。涉及其他月份时,不用间隔号,是否使用引号,视事件的知名度而定。 示例1:“一•二八”事变(1月28日) “一二•九”运动(12月9日) “一•一七”批示(1月17日) “一一•一O”案件(11月10日)
示例2:五四运动 五卅运动 七七事变 五一国际劳动节 “五二O”声明 “九一三”事件
●定型的词、词组、成语、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词语中作为语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
示例:一律 一方面 十滴水 三叶虫 星期五 四氧化三铁 八国联军 二○九师 二万五千里长征 四书五经 五四运动 九三学社 同盟 路易十六 十月革命 “八五”计划 五省一市 五局三胜制 二八年华 零岁教育 白发三千丈 七上八下 不管三七二十一 相差十万八千里 第一书记 第三季度 第四方面军 十三届四中全会
●非物理量的整数一至十,如果不是出现在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组数字中,可以用汉字,但要照顾到上下文,求得局部体例上的一致。
示例1:一个人 三本书 四种产品 六条意见 读了十遍 五个百分点
示例2:截至1984年9月,我国高等学校有新闻系6个,新闻专业7个,新闻班1个,新闻教育专职教员274人,在校学生1561人
●相邻的两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概数,必须使用汉字,连用的两个数字之间不得用顿号"、"隔开。
示例:二三米 一两个小时 三五天 三四个月 十三四吨 一 二十个 四十五六岁 七八十种 二三百架次 一千七八百元 五六万套
●带有“几”字的数字表示约数,必须使用汉字。
示例:几千年 十几天 一百几十次 几十万分之一
●用“多”“余”“左右”“上下”“约”等表示的约数一般用汉字。
示例:这个协会举行全国性评奖十余次,获奖作品有一千多件。协会吸收了约三千名会员,其中三分之二是有成就的中青年。另外,在三十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还设有分会。
●竖排文章中的数字
提倡横排。如文中多处涉及物理量,更应横排。竖排文字中涉及的数字除必须保留的阿拉伯数字外,应一律用汉字。 其它注意事项:
●年份不用简写。如:1990年不应简作“九○年”或“90年”。
●引文著录、行文注释、表格、索引、年表等,年月日的标记,如:1994年9月30日和1994年10月1日可分别写作1994-09-30 和1994-10-01 ,仍读作1994年9月30日、1994年10月1日。年月日之间使用半字线“-”。当月和日是个位数时,在十位上加“0”。
●一个用阿拉伯数字书写的数值应避免断开移行。
●阿拉伯数字书写的数值在表示数值的范围时,使用浪纹式连接号“~”。 示例:150千米~200千米 -36℃~-8℃ 2 500元~3 000元 竖排文章中必须保留的阿拉伯数字,以及外文字母 和符号均按顺时针方向转90度。
(六)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2012版) (六)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2012版)
(六)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2012版) ■标题
一般用2号小标宋体字,编排于红色分隔线下空二行位置,分一行或多行居中排布;回行时,要做到词意完整,排列对称,长短适宜,间距恰当,标题排列应当使用梯形或菱形。
■主送机关
编排于标题下空一行位置,居左顶格,回行时仍顶格,最后一个机关名称后标全角冒号。 ■正文
公文首页必须显示正文。一般用3号仿宋体字,编排于主送机关名称下一行,每个自然段左空二字,回行顶格。文中结构层次序数依次可以用“一、”“(一)”“1.”“(1)”标注;一般第一层用黑体字、第二层用楷体字、第三层和第四层用仿宋体字标注。
■附件说明
如有附件,在正文下空一行左空二字编排“附件”二字,后标全角冒号和附件名称。如有多个附件,使用阿拉伯数字标注附件顺序号(如“附件:1. XXXXX”);附件名称后不加标点符号。附件名称较长需回行时,应当与上一行附件名称的首字对齐。 ■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和印章 ◆加盖印章的公文
成文日期一般右空四字编排,印章用红色,不得出现空白印章。
单一机关行文时,一般在成文日期之上、以成文日期为准居中编排发文机关署名,印章端正、居中下压发文机关署名和成文日期,使发文机关署名和成文日期居印章中心偏下位置,印章顶端应当上距正文(或附件说明)一行之内。
◆不加盖印章的公文
单一机关行文时,在正文(或附件说明)下空一行右空二字编排发文机关署名,在发文机关署名下一行编排成文日期,首字比发文机关署名首字右移二字,如成文日期长于发文机关署名,应当使成文日期右空二字编排,并相应增加发文机关署名右空字数。
◆加盖签发人签名章的公文
单一机关制发的公文加盖签发人签名章时,在正文(或附件说明)下空二行右空四字加盖签发人签名章,签名章左空二字标注签发人职务,以签名章为准上下居中排布。在签发人签名章下空一行右空四字编排成文日期。 ◆成文日期中的数字
用阿拉伯数字将年、月、日标全,年份应标全称,月、日不编虚位(即1不编为01)。
◆特殊情况说明
当公文排版后所剩空白处不能容下印章或签发人签名章、成文日期时,可以采取调整行距、字距的措施解决。
◆附注
如有附注,居左空二字加圆括号编排在成文日期下一行。 七)方言可以使用的情形
1.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执行公务时确需使用的;
2.经国务院广播电视部门或省级广播电视部门批准的播音用语; 3.戏曲、影视等艺术形式中需要使用的; 4.出版、教学、研究中确需使用的。 (八)繁体字、异体字可以使用的情形
有下列情形的,可以保留或者使用繁体字、异体字: 1.风景名胜、文物古迹;
2.历史名人、革命先烈的手迹; 3.姓氏中的异体字;
4.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 5.题词和招牌的手书字; 6.已注册的商标用字;
7.出版、教学、研究中需要使用的; 8.涉及港澳台与华侨事务需要使用的; 9.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的特殊情况。 ●老字号牌匾、手书招牌使用繁体字和异体字的,应当在适当位置设置使用规范汉字的副牌 11.普及普通话,公务员要带头。
12.普通话——您出行的第一张名片。 13.人人学讲普通话,个个争当文明人。
14.普通话与素质同在,与形象同伴,与文明同行。 15.沟通——从普通话开始。
16.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用文明语,做文明人。 17.爱国旗、唱国歌,说普通话、写规范字。
18.普通话是校园语言。
19.说好普通话,沟通你我他;使用规范字,方便千万家。 20.中华民族大团结,同心同德同语言。 21.树立国民新形象,人人都讲普通话。
22.大力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共塑城市文明新形象。 23.大力推广普通话,创设投资好环境。 24.服务用好普通话,真情沟通千万家。 25.学好说好普通话,方便文明又高雅。 26.学好说好普通话,利国利民利大家。
27.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范社会用语用字。28.人人学讲普通话,文明进步奔小康 29.人人都讲普通话,五湖四海胜一家。 30.华夏普及普通话,民族团结兴中华。 31.南腔北调陌路人,普通话亲一家人。 32.学好说好普通话,广结朋友走天下。 33.服务说好普通话,情暖顾客心欢畅。 34.方言土语难通话,心心相融普通话。 35.你我都讲普通话,情如手足胜一家。 36.推广普及普通话,靠你靠我靠大家。 37.人人都讲普通话,处处盛开文明花。 38.大力普及普通话,架设人间交际桥。 39.全国普及普通话,世界刮目看中华。 40.面向现代化,推广普通话。
41.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构建和谐语言生活。 42.规范语言文字,促进社会和谐。
43.普通话与青春携手,文明语同时尚并肩。 44.构建和谐语言生活,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45.说普通话,迎四方宾客;用规范字,显华夏文明。 46.规范社会用语用字,提升市民素养和城市文明新形象。 47.实现顺畅交流,构建和谐社会。 48.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
(十)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测查问答问卷(样卷) 1、机关工作人员问卷(样卷) 2、(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问卷(样卷) 3、大学生问卷(样卷) 4、师范生问卷(样卷) 5、中学生问卷(样卷)
6、高年级小学生问卷(样卷)
7、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录入人员问卷(样卷) 8、编辑、记者、校对、录入人员问卷(样卷) 9、公共服务行业工作人员问卷(样卷) 10、广告、牌匾制作人员问卷(样卷)
机关工作人员问卷(样卷)
所在机关: 性别: 年龄: 职称:
一、 用 √ 或 × 判断下列词语的注音是否正确 提供tígòng( ) 即使jìshǐ( ) 档次dàngcì( ) 虎跑Hǔpáo( ) 复杂fǔzá( ) 台州Táizhōu( ) 庆祝qìnzhù( ) 丽水Líshuǐ( ) 酝酿yùnliàng( ) 乐清Yuèqīng( ) 二、 用√或×判断下列词语的用字是否规范
布署( ) 巨州市( ) 按装( ) 兰天( ) 再接再厉( ) 予备( ) 师付( ) 家俱( ) 人才( ) 滥芋充数( ) 三、 用 √ 或 × 判断正误
1. 人事部与教育部、国家语委联合发文要求1964年以后出生的公务员普通话水平达到三级甲等以上。( )
2.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国家机关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公务用语用字。( ) 3. 推广普通话是要求人们在任何场合都必须说普通话。( ) 4. 按音序排列,"吴"应排列在"文"的前面。( ) 5. 按笔画排列,"东"应排列在"正"的后面。( ) 6. 农历纪年应该用阿拉伯数字书写。( ) 四、 选择填空
1.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从( )起施行。
A. 2000年10月31日 B. 2001年1月1日 C. 2002年1月1日 2. 普通话是我国的( )。
A. 国家通用语言 B. 官方语言 C. 民族共同语 3. 机关公文应当使用( )。
A. 简化汉字 B. 规范汉字 C. "第二批简化汉字" D. 正体汉字 4. 印章用字规范,指不能出现( )。
A. 繁体字和异体字 B. 错别字 C. 二简字 D. 字形不规范的字 5. "2004年"的汉字写法应该是( )。
A. 二OO四年 B. 二○○四年 C. 二零零四年 五、 问答
1. 你所在机关由哪位领导分管语言文字工作? 2. 你所在机关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哪些要求?
2013年新建小学语言文字测试卷
姓名: 性别:男/女 年龄: 任科学科: 得分:
一、用√或×判断下列词语的注音是否正确: 余弦yúxuán( ) 字帖zìtiè( ) 天台Tiāntāi( ) 豆芽儿dòuyá„er( ) 氛围fènwéi( ) 平凡pínfán 按捺ànnài( ) 粘贴zhāntiē( ) 肖像xiàoxiàng( ) ( )逮捕dàibǔ ( )
二、用 √ 或 × 判断下列词语的用字是否规范
诵扬( ) 按装( ) 兰球( ) 坐标( ) 再接再厉( ) 了望( ) 糊涂( ) 家具( ) 化装品( ) 滥芋充数( ) 三、用√或×判断正误:
1、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
2、普通话有25个声母。( )
3、异体字是字形不同但字音,字义完全相同的字。( )
4、"前后,先后"的"后"有对应的繁体字。"太后,皇后"的"后"没有对应繁体字。( ) 四、选择填空: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从( )1月1日起施行。 A. 2000年 B. 2001年 C. 2002年 2、 我国的国家通用文字是( )。
A. 汉字 B. 规范汉字 C. 通用汉字 D. 标准汉字 3、《汉语拼音方案》是拼写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的( )。 A. 教学规范 B. 行业技术标准 C. 国际标准 4、"万"字的笔画顺序是( )。 A. 横,撇,横折钩 B. 横,横折钩,撇 5、不规范汉字指的是( )。(可多选) A. 繁体字 B. 异体字 C. "二简字"
D. 错字 E. 别字 F. 印刷旧字形字
五、给下面的话标注汉语拼音(要求声韵、声调、分词连写、标点、大小写字母正确): 普通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语言。 六、问答
1. 您是否为适龄参加测试教师?您的测试成绩?
2. 您所在学校对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哪些要求?
新建小学语言文字宣传图片
常用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
一、常用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名录 (一)重要语言文字法规政策名录 (二)常用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名录 二、常用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 (一)普通话水平测试与等级标准 (二)规范汉字与不规范汉字 (三)汉语拼音用法 (四)标点符号用法
(五)出版物上的数字用法
(六)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2012版) (七)方言可以使用的情形
(八)繁体字、异体字可以使用的情形
(九)语言文字工作宣传标语与宣传画(参考)
(十)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测查问答问卷(样卷)
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收字6196 个。印刷通用汉字的的标准。
《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收字7000个。是我们使用新型印刷体和新字形的规范性字法标准,也是淘汰异体字、使用简体字的新的补充性标准。
《简化字总表》实收简化字2235个,是使用简体字的标准。
《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1977年曾推出过《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但遭到不少人的反对。1986年“二简字”被停止使用。 《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共列出1865字,从中选出810个作为正体,淘汰了1055个异体字。 “异体字”是与“正体字”相对的概念。音义和使用功能相同而字形不同于正体字的汉字。是汉字的冗余,有必要限制其使用。
《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 规定了普通话书面语中异形词的推荐使用词形。给出了338组异形词的推荐使用词形。
《标点符号用法》对汉语书面语中的常见的标点符号用法进行了规定和说明,推动汉语书面语言的规范化。
《汉语拼音方案》汉语拼音方案是给汉字注音和拼写普通话语音的方案。 中国对外书报文件和出国护照中的汉语人名地名一律用汉语拼音字母书写。
实行汉语拼音的目的:一是给汉字注音;二是推广普通话;三是进行拼音文字的试验工作。 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是关于异读词读音规范的最新的法定标准,是我们规范异读字读音的主要依据。
《通用规范汉字表》收字8300个。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配套规范, 是现代记录汉语的通用规范字集。
已于2011年8月17日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但未予公布。 工具书
《新华字典》迄今最有影响、最权威的一部小型汉语字典。第十一版已于2011年7月出版发行。
《现代汉语词典》中国首部权威的现代汉语规范型词典,至2012年先后共发行六版; 2012年6月出版的 第6版收 词 6.9万条。 常用语言文字规范化内容
一)普通话水平测试与等级标准 ●普通话水平测试:
口试。机测。三级六等。最高等级为一级甲等。 ●要求:
公务员,三级甲等以上。
教师,二级乙等 以上;语文教师二级甲等以上。
市级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一级乙等以上;影视话剧演员一级乙等以上。
公共服务行业的播音员、话务员、导游员、解说员等特定岗位人员二级乙等以上。 (二)规范汉字与不规范汉字 ●规范汉字,指经过整理简化并由国家以字表形式正式公布的简化字和未被整理简化的传承字。
●不规范汉字,包括已被简化的繁体字、已经被废除的异体字、已经被废弃的二简字,和乱造的不规范的简体字与错别字。
●《简化字总表》中所收的简化字为规范字,对照的繁体字为不规范字。
《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中所收的正体字为规范字,相对的异体字为不规范字。 《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中所收的新字形为规范字形,相对的旧字形为不规范字形。 ●国家机关的名称牌、印章、公文、会标、电子屏幕、门户网站等应当使用规范汉字。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在教学、会议、宣传和其他集体活动中应当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用语用字。
●影视屏幕上的字幕及其他公示性文字,应当使用规范汉字。
●汉语文出版的报纸、期刊、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数字出版物等出版物的印刷体报头(名)、刊名、封面、内文等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
●公共服务行业的名称牌、指示牌、标志牌、公文、印章、票据、报表、说明书、电子屏幕、宣传材料等,应当使用规范汉字。
●公共场所和设施用字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应当规范完整,缺损时应当及时修复或拆除。
●企业名称、商品名称以及在境内销售的商品的包装、标志、说明等应当以规范汉字为基本用字。
●公共场所用字,地名标示牌、建筑物及其它设施面向共众的用字,在广告中不得使用错别字、繁体字、异体字等不规范汉字和篡改成语的谐音字。 (三)汉语拼音常用知识
●《汉语拼音方案》确定了音节的拼写规则。
《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在《汉语拼音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规定词的拼写规范。 ●以词为拼写单位,并适当考虑语音、语义等因素,同时考虑词形长短适度。 ●各类名称牌、指示牌、标志牌、招牌、标语(牌)、广告牌等牌匾不得单独使用汉语拼音;对规范汉字加注汉语拼音的,应当加注在汉字的下方。
●广告中不得单独使用汉语拼音。广告中如需使用汉语拼音时,应当正确、规范,并与规范汉字同时使用。
●韵母ㄦ写成er,用做韵尾的时候写成r。例如:“儿童”拼作ertong,“花儿”拼作huɑr,“快点儿”拼作kuài diǎnr。
●ɑ,o,e开头的音节连接在其它音节后面的时候,如果音节的界限发生混淆,用隔音符号(')隔开,例如pi'ɑo(皮袄)
●句首第一个字母大写,以词为单位分写。
Tā zài dàjiē shàng mànman de zǒu.(他在大街上慢慢地走。) ●专有名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
Běijīng(北京) Guāngmíng Rìbào(光明日报) ●移行要按音节分开,在没有写完的地方加上短横。 guāng-míng(光明)不能移作“gu-ngmíng”
●标调声调一律标原调,不标变调。 yī jià(一架) bù duì(不对)
●地名中的数词一般用拼音书写。 五指山 Wǔzhǐ Shān
●地名中的代码和街巷名称中的序数词用阿拉伯数字书写。 1203高地 1203 Gāodì三环路 3 Huánlù
●四言成语可以分为两个双音节来念的,中间加短横。 cãngchū-bùqióng(层出不穷)
●正式的汉语人名由姓和名两个部分组成。姓和名分
写 , 姓在前,名在后,姓名之间用空格分开。复姓连写。 姓和名的开头字母大写。
Mǎ Běnzhāi 马本斋 Sīmǎ Xiànɡnán 司马相南
●由双姓组合(并列姓氏)作为姓氏部分,双姓中间加连接号,每个姓氏开头字母大写。例如:
Liú-Yánɡ Fān 刘杨帆 Zhânɡ-Lǐ Shùfānɡ 郑李树芳
●公民护照上的人名,可以把姓和名的所有字母全部大写,双姓之间可以不加连接号,声调符号、隔音符号可以省略。
Wú Xīnɡ’ēn 拼写为:WU XINGEN 吴兴恩
●三音节以内不能分出姓和名的汉语人名,包括历史上已经专名化的称呼,以及笔名、艺名、法名、神名、帝王年号等,连写,开头字母大写。 Bāoɡōnɡ 包公(专称) Nãzhɑ 哪吒(神仙名)
●根据技术处理的特殊需要,必要的场合(如公民护照、对外文件和书刊等),大写宁母Ü可以用YU代替。例如:
Lǚ Hãpínɡ 拼写为:LYU HEPING 吕和平 (四)标点符号用法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
▲常用的标点符号有16种,分点号和标号两大类。
▲点号的作用在于点断,主要表示说话时的停顿和语气。有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7种。
▲标号的作用在于标明,主要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常用的标号有9种,即: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和专名号。
▲书名号的形式为双书名号"《》"和单书名号"〈〉"。书名号里边还要用书名号时,外面一层用双书名号,里边一层用单书名号。例如:《〈中国工人〉发刊词》发表于1940年2月7日。
▲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和冒号不出现在一行之首。引号、括号、书名号的前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末,后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首。 (五)出版物上的数字用法
要求使用阿拉伯数字的情况:
●统计表中的数值,如正负整数、小数、百分比、分数、比例等,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 示例: 48 -125.03 34.05% 63%~68% 1/4 1:500
●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
示例: 20世纪80年代 公元前440年 1994年10月1日
●时、分、秒
示例: 15时40分(下午3点40分) 14时12分36秒
注:必要时,可采用每日24小时计时制,时、分、秒的分隔符为冒号“:”。 示例: 04:00(4时) 15:40(15时40分) 14:12:36(14时12分36秒) ●物理量量值必须用阿拉伯数字,并正确使用法定计量单位。 示例: 8736.80km(8 736.80千米)
100kg~150kg(100千克~150千克) 12.5m2(12.5平方米) 外形尺寸是400mm×200mm×300mm(400毫米×200毫米×300毫米) 34℃~39℃(34摄氏度~39摄氏度)
●非物理量一般情况下也应使用阿拉伯数字。
示例1: 45天 48岁 11个月 45.6万元 290亿英镑 1 480人 550名
示例2:截至1984年9月,我国高等学校有新闻系6个,新闻专业7个,新闻班1个,新闻教育专职教员274人,在校学生1561人。
●如果文中出现一组具有统计和比较意义的数字,一般用阿拉伯数字。如果其中既有精确数字,也有用“多”“余”等表示的约数时,为保持局部体例上的一致,其约数也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
示例:该省从机动财力中拿出1 900万元,调拨钢材3 000多吨、水泥2万多吨、柴油1 400吨,用于农田水利建设。
●部队番号、文件编号、证件号码和其他序号,用阿拉伯数字。序数词即使是多位数也不能分节。
示例:84062部队 国家标准 GB 2312-80 国内统一刊号 CN11-1399 21/22次特别快车 HP-3000型电子计算机 97号汽油 维生素B12
●引文标注中版次、卷次、页码,除古籍应与所据版本一致外, 一般均使用阿拉伯数字。 示例:列宁:《新生的中国》,见《列宁全集》,中文2版, 第22卷,20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要求使用汉字的情况: ●中国干支纪年和夏历月日
示例:丙寅年十月十五日 腊月二十三日 正月初五 八月十五中秋节
●中国清代和清代以前的历史纪年、各民族的非公历纪年。这类纪年不应与公历月日混用,并应采用阿拉伯数字括注公历。 示例:秦文公四十四年(公元前722年) 太平天国庚申十年九月二十四日(清咸丰十年九月二十日, 公元1860年11月2日) 藏历阳木龙年八月二十六日(1964年10月1日) 日本庆应三年(1867年)
●含有月日简称表示事件、节日和其他意义的词组
如果涉及一月、十一月、十二月,应用间隔号“•”将表示月和日的数字隔开,并外加引号,避免歧义。涉及其他月份时,不用间隔号,是否使用引号,视事件的知名度而定。 示例1:“一•二八”事变(1月28日) “一二•九”运动(12月9日) “一•一七”批示(1月17日) “一一•一O”案件(11月10日)
示例2:五四运动 五卅运动 七七事变 五一国际劳动节 “五二O”声明 “九一三”事件
●定型的词、词组、成语、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词语中作为语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
示例:一律 一方面 十滴水 三叶虫 星期五 四氧化三铁 八国联军 二○九师 二万五千里长征 四书五经 五四运动 九三学社 同盟 路易十六 十月革命 “八五”计划 五省一市 五局三胜制 二八年华 零岁教育 白发三千丈 七上八下 不管三七二十一 相差十万八千里 第一书记 第三季度 第四方面军 十三届四中全会
●非物理量的整数一至十,如果不是出现在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组数字中,可以用汉字,但要照顾到上下文,求得局部体例上的一致。
示例1:一个人 三本书 四种产品 六条意见 读了十遍 五个百分点
示例2:截至1984年9月,我国高等学校有新闻系6个,新闻专业7个,新闻班1个,新闻教育专职教员274人,在校学生1561人
●相邻的两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概数,必须使用汉字,连用的两个数字之间不得用顿号"、"隔开。
示例:二三米 一两个小时 三五天 三四个月 十三四吨 一 二十个 四十五六岁 七八十种 二三百架次 一千七八百元 五六万套
●带有“几”字的数字表示约数,必须使用汉字。
示例:几千年 十几天 一百几十次 几十万分之一
●用“多”“余”“左右”“上下”“约”等表示的约数一般用汉字。
示例:这个协会举行全国性评奖十余次,获奖作品有一千多件。协会吸收了约三千名会员,其中三分之二是有成就的中青年。另外,在三十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还设有分会。
●竖排文章中的数字
提倡横排。如文中多处涉及物理量,更应横排。竖排文字中涉及的数字除必须保留的阿拉伯数字外,应一律用汉字。 其它注意事项:
●年份不用简写。如:1990年不应简作“九○年”或“90年”。
●引文著录、行文注释、表格、索引、年表等,年月日的标记,如:1994年9月30日和1994年10月1日可分别写作1994-09-30 和1994-10-01 ,仍读作1994年9月30日、1994年10月1日。年月日之间使用半字线“-”。当月和日是个位数时,在十位上加“0”。
●一个用阿拉伯数字书写的数值应避免断开移行。
●阿拉伯数字书写的数值在表示数值的范围时,使用浪纹式连接号“~”。 示例:150千米~200千米 -36℃~-8℃ 2 500元~3 000元 竖排文章中必须保留的阿拉伯数字,以及外文字母 和符号均按顺时针方向转90度。
(六)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2012版) (六)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2012版)
(六)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2012版) ■标题
一般用2号小标宋体字,编排于红色分隔线下空二行位置,分一行或多行居中排布;回行时,要做到词意完整,排列对称,长短适宜,间距恰当,标题排列应当使用梯形或菱形。
■主送机关
编排于标题下空一行位置,居左顶格,回行时仍顶格,最后一个机关名称后标全角冒号。 ■正文
公文首页必须显示正文。一般用3号仿宋体字,编排于主送机关名称下一行,每个自然段左空二字,回行顶格。文中结构层次序数依次可以用“一、”“(一)”“1.”“(1)”标注;一般第一层用黑体字、第二层用楷体字、第三层和第四层用仿宋体字标注。
■附件说明
如有附件,在正文下空一行左空二字编排“附件”二字,后标全角冒号和附件名称。如有多个附件,使用阿拉伯数字标注附件顺序号(如“附件:1. XXXXX”);附件名称后不加标点符号。附件名称较长需回行时,应当与上一行附件名称的首字对齐。 ■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和印章 ◆加盖印章的公文
成文日期一般右空四字编排,印章用红色,不得出现空白印章。
单一机关行文时,一般在成文日期之上、以成文日期为准居中编排发文机关署名,印章端正、居中下压发文机关署名和成文日期,使发文机关署名和成文日期居印章中心偏下位置,印章顶端应当上距正文(或附件说明)一行之内。
◆不加盖印章的公文
单一机关行文时,在正文(或附件说明)下空一行右空二字编排发文机关署名,在发文机关署名下一行编排成文日期,首字比发文机关署名首字右移二字,如成文日期长于发文机关署名,应当使成文日期右空二字编排,并相应增加发文机关署名右空字数。
◆加盖签发人签名章的公文
单一机关制发的公文加盖签发人签名章时,在正文(或附件说明)下空二行右空四字加盖签发人签名章,签名章左空二字标注签发人职务,以签名章为准上下居中排布。在签发人签名章下空一行右空四字编排成文日期。 ◆成文日期中的数字
用阿拉伯数字将年、月、日标全,年份应标全称,月、日不编虚位(即1不编为01)。
◆特殊情况说明
当公文排版后所剩空白处不能容下印章或签发人签名章、成文日期时,可以采取调整行距、字距的措施解决。
◆附注
如有附注,居左空二字加圆括号编排在成文日期下一行。 七)方言可以使用的情形
1.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执行公务时确需使用的;
2.经国务院广播电视部门或省级广播电视部门批准的播音用语; 3.戏曲、影视等艺术形式中需要使用的; 4.出版、教学、研究中确需使用的。 (八)繁体字、异体字可以使用的情形
有下列情形的,可以保留或者使用繁体字、异体字: 1.风景名胜、文物古迹;
2.历史名人、革命先烈的手迹; 3.姓氏中的异体字;
4.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 5.题词和招牌的手书字; 6.已注册的商标用字;
7.出版、教学、研究中需要使用的; 8.涉及港澳台与华侨事务需要使用的; 9.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的特殊情况。 ●老字号牌匾、手书招牌使用繁体字和异体字的,应当在适当位置设置使用规范汉字的副牌 11.普及普通话,公务员要带头。
12.普通话——您出行的第一张名片。 13.人人学讲普通话,个个争当文明人。
14.普通话与素质同在,与形象同伴,与文明同行。 15.沟通——从普通话开始。
16.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用文明语,做文明人。 17.爱国旗、唱国歌,说普通话、写规范字。
18.普通话是校园语言。
19.说好普通话,沟通你我他;使用规范字,方便千万家。 20.中华民族大团结,同心同德同语言。 21.树立国民新形象,人人都讲普通话。
22.大力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共塑城市文明新形象。 23.大力推广普通话,创设投资好环境。 24.服务用好普通话,真情沟通千万家。 25.学好说好普通话,方便文明又高雅。 26.学好说好普通话,利国利民利大家。
27.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范社会用语用字。28.人人学讲普通话,文明进步奔小康 29.人人都讲普通话,五湖四海胜一家。 30.华夏普及普通话,民族团结兴中华。 31.南腔北调陌路人,普通话亲一家人。 32.学好说好普通话,广结朋友走天下。 33.服务说好普通话,情暖顾客心欢畅。 34.方言土语难通话,心心相融普通话。 35.你我都讲普通话,情如手足胜一家。 36.推广普及普通话,靠你靠我靠大家。 37.人人都讲普通话,处处盛开文明花。 38.大力普及普通话,架设人间交际桥。 39.全国普及普通话,世界刮目看中华。 40.面向现代化,推广普通话。
41.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构建和谐语言生活。 42.规范语言文字,促进社会和谐。
43.普通话与青春携手,文明语同时尚并肩。 44.构建和谐语言生活,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45.说普通话,迎四方宾客;用规范字,显华夏文明。 46.规范社会用语用字,提升市民素养和城市文明新形象。 47.实现顺畅交流,构建和谐社会。 48.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
(十)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测查问答问卷(样卷) 1、机关工作人员问卷(样卷) 2、(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问卷(样卷) 3、大学生问卷(样卷) 4、师范生问卷(样卷) 5、中学生问卷(样卷)
6、高年级小学生问卷(样卷)
7、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录入人员问卷(样卷) 8、编辑、记者、校对、录入人员问卷(样卷) 9、公共服务行业工作人员问卷(样卷) 10、广告、牌匾制作人员问卷(样卷)
机关工作人员问卷(样卷)
所在机关: 性别: 年龄: 职称:
一、 用 √ 或 × 判断下列词语的注音是否正确 提供tígòng( ) 即使jìshǐ( ) 档次dàngcì( ) 虎跑Hǔpáo( ) 复杂fǔzá( ) 台州Táizhōu( ) 庆祝qìnzhù( ) 丽水Líshuǐ( ) 酝酿yùnliàng( ) 乐清Yuèqīng( ) 二、 用√或×判断下列词语的用字是否规范
布署( ) 巨州市( ) 按装( ) 兰天( ) 再接再厉( ) 予备( ) 师付( ) 家俱( ) 人才( ) 滥芋充数( ) 三、 用 √ 或 × 判断正误
1. 人事部与教育部、国家语委联合发文要求1964年以后出生的公务员普通话水平达到三级甲等以上。( )
2.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国家机关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公务用语用字。( ) 3. 推广普通话是要求人们在任何场合都必须说普通话。( ) 4. 按音序排列,"吴"应排列在"文"的前面。( ) 5. 按笔画排列,"东"应排列在"正"的后面。( ) 6. 农历纪年应该用阿拉伯数字书写。( ) 四、 选择填空
1.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从( )起施行。
A. 2000年10月31日 B. 2001年1月1日 C. 2002年1月1日 2. 普通话是我国的( )。
A. 国家通用语言 B. 官方语言 C. 民族共同语 3. 机关公文应当使用( )。
A. 简化汉字 B. 规范汉字 C. "第二批简化汉字" D. 正体汉字 4. 印章用字规范,指不能出现( )。
A. 繁体字和异体字 B. 错别字 C. 二简字 D. 字形不规范的字 5. "2004年"的汉字写法应该是( )。
A. 二OO四年 B. 二○○四年 C. 二零零四年 五、 问答
1. 你所在机关由哪位领导分管语言文字工作? 2. 你所在机关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哪些要求?
2013年新建小学语言文字测试卷
姓名: 性别:男/女 年龄: 任科学科: 得分:
一、用√或×判断下列词语的注音是否正确: 余弦yúxuán( ) 字帖zìtiè( ) 天台Tiāntāi( ) 豆芽儿dòuyá„er( ) 氛围fènwéi( ) 平凡pínfán 按捺ànnài( ) 粘贴zhāntiē( ) 肖像xiàoxiàng( ) ( )逮捕dàibǔ ( )
二、用 √ 或 × 判断下列词语的用字是否规范
诵扬( ) 按装( ) 兰球( ) 坐标( ) 再接再厉( ) 了望( ) 糊涂( ) 家具( ) 化装品( ) 滥芋充数( ) 三、用√或×判断正误:
1、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
2、普通话有25个声母。( )
3、异体字是字形不同但字音,字义完全相同的字。( )
4、"前后,先后"的"后"有对应的繁体字。"太后,皇后"的"后"没有对应繁体字。( ) 四、选择填空: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从( )1月1日起施行。 A. 2000年 B. 2001年 C. 2002年 2、 我国的国家通用文字是( )。
A. 汉字 B. 规范汉字 C. 通用汉字 D. 标准汉字 3、《汉语拼音方案》是拼写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的( )。 A. 教学规范 B. 行业技术标准 C. 国际标准 4、"万"字的笔画顺序是( )。 A. 横,撇,横折钩 B. 横,横折钩,撇 5、不规范汉字指的是( )。(可多选) A. 繁体字 B. 异体字 C. "二简字"
D. 错字 E. 别字 F. 印刷旧字形字
五、给下面的话标注汉语拼音(要求声韵、声调、分词连写、标点、大小写字母正确): 普通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语言。 六、问答
1. 您是否为适龄参加测试教师?您的测试成绩?
2. 您所在学校对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哪些要求?
新建小学语言文字宣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