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不甘寂寞再出狂言 易中天于丹解读深浅

华讯网 >  财经频道 >  时事聚焦

易中天不甘寂寞再出狂言 易中天于丹解读深浅

http://finance.591hx.com  2010年05月17日 12:59:00

近日,由于受到一家媒体邀请作讲座,在准备时顺便在网上查了一下于丹在百家讲坛的讲座,由于我一直很少看电视,对于于丹和易中天等先生的百家讲坛,并不曾完整地听过。最近在网上看了于丹教授两场讲座,不禁感慨于于丹评书联播般流畅而书面化的口语。后来在搜索中又无意中看到《百家讲坛》的一期特别节目:柴静采访于丹,易中天先生也被邀请到场作为特别嘉宾。

谈到对于丹的评价,易中天先生说于丹的《论语心得》讲得很深,就像高度的美酒,听众需要一定的水平才能品味,而主持人柴静则提出:很多观众认为于丹讲的很浅。于是,易中天先生、于丹女士、柴静主持三人对“深”、“浅”问题展开讨论,讨论的具体内容我记不清了,但是感觉问题没有说清。

我个人认为,于丹的《论语心得》、《庄子心得》除了其口才与美女教授的品牌形象,最主要的内容是借古代圣贤之名,以断章取义(无贬义)的方式融入现代人心灵感受,其最主要的价值在于给人以启发。

因此,对于“深”、“浅”问题要从受众感到的“启发”角度入手分析。

就一次讲座或文章的内容而言,什么叫“深”?什么叫“浅”?

能够一眼看到底,无论多深,都是浅的。能够通过大家一目了然的现象,揭示出大家恍然大悟的本质,才叫做深。真正的“深”,不是让人看不懂,而是能让人从现象背后看到本质,从本质当中找出规律,从规律当中预见趋势,最终让人或恍然大悟、或茅塞顿开、或心悦诚服、或目瞪口呆、或喟然长叹、或于我心有凄凄焉,能达到如此之效果,可谓之深。

这就牵扯到一个层次问题。因为所谓的深浅,不是指垂直距离的远近,而是指穿透层次的多少。没有层次,垂直落差再大,也只是浅浅的一层。就像“窄胡同里赶小猪——直来直去”,胡同再“深”,也是浅的,因为一眼就看到的东西往往只是现象,不是本质。

例如,麦当劳的本质和赢利模式是什么?如果你认为麦当劳是快餐业,靠卖汉堡挣钱,那就大错特错了。麦当劳的老总经常咬牙切齿地提醒自己的员工:“切记,我们麦当劳不是餐饮业,我们是娱乐业。”这就是“错层思维”。

“错层思维”的好处就在于它能不断往下“错”,错开的层面越多,达到的本质越深。如果我们沿着“错层思维”再往下“错”一层,就会发现,麦当劳更深层的本质和盈利模式是“娱乐业”背后的“房地产业”——麦当劳卓越的选址能力和主打“娱乐”的品牌效应能迅速在当地建立起一个人潮涌动的“麦当劳商圈”,不断拉动该区域房地产的持续升值,然后再水涨船高地不断上调加盟商的房租。这就是麦当劳成为“史上最牛房地产公司”的秘密。只有不断“错层”才能发现,麦当劳表面上看起来是卖汉堡的快餐业,其实,它的第二层是卖欢乐的娱乐业,更深一层则是房地产业。这才是发现行业本质的真正诀窍所在。

不能穿透,就谈不上深。因为深的本质就在于能穿透的层次的多少。一般来讲,穿透的层次越多,达到的深度就越深。

我们说,一个故事、一则寓言之所以能在世间流传、妇孺皆知、老幼咸宜,那么它一定会包含着人类精神中某些本质的、共同的东西。这些东西绝不仅仅是童话的情节和寓意,而是某些隐含在童话中不易被人发觉,但是在潜意识中与人们的精神或心理底层的东西有共鸣的地方。

(http://finance.591hx.com/article/2010-05-17/0000053885s.shtml)

华讯网 >  财经频道 >  时事聚焦

易中天不甘寂寞再出狂言 易中天于丹解读深浅

http://finance.591hx.com  2010年05月17日 12:59:00

近日,由于受到一家媒体邀请作讲座,在准备时顺便在网上查了一下于丹在百家讲坛的讲座,由于我一直很少看电视,对于于丹和易中天等先生的百家讲坛,并不曾完整地听过。最近在网上看了于丹教授两场讲座,不禁感慨于于丹评书联播般流畅而书面化的口语。后来在搜索中又无意中看到《百家讲坛》的一期特别节目:柴静采访于丹,易中天先生也被邀请到场作为特别嘉宾。

谈到对于丹的评价,易中天先生说于丹的《论语心得》讲得很深,就像高度的美酒,听众需要一定的水平才能品味,而主持人柴静则提出:很多观众认为于丹讲的很浅。于是,易中天先生、于丹女士、柴静主持三人对“深”、“浅”问题展开讨论,讨论的具体内容我记不清了,但是感觉问题没有说清。

我个人认为,于丹的《论语心得》、《庄子心得》除了其口才与美女教授的品牌形象,最主要的内容是借古代圣贤之名,以断章取义(无贬义)的方式融入现代人心灵感受,其最主要的价值在于给人以启发。

因此,对于“深”、“浅”问题要从受众感到的“启发”角度入手分析。

就一次讲座或文章的内容而言,什么叫“深”?什么叫“浅”?

能够一眼看到底,无论多深,都是浅的。能够通过大家一目了然的现象,揭示出大家恍然大悟的本质,才叫做深。真正的“深”,不是让人看不懂,而是能让人从现象背后看到本质,从本质当中找出规律,从规律当中预见趋势,最终让人或恍然大悟、或茅塞顿开、或心悦诚服、或目瞪口呆、或喟然长叹、或于我心有凄凄焉,能达到如此之效果,可谓之深。

这就牵扯到一个层次问题。因为所谓的深浅,不是指垂直距离的远近,而是指穿透层次的多少。没有层次,垂直落差再大,也只是浅浅的一层。就像“窄胡同里赶小猪——直来直去”,胡同再“深”,也是浅的,因为一眼就看到的东西往往只是现象,不是本质。

例如,麦当劳的本质和赢利模式是什么?如果你认为麦当劳是快餐业,靠卖汉堡挣钱,那就大错特错了。麦当劳的老总经常咬牙切齿地提醒自己的员工:“切记,我们麦当劳不是餐饮业,我们是娱乐业。”这就是“错层思维”。

“错层思维”的好处就在于它能不断往下“错”,错开的层面越多,达到的本质越深。如果我们沿着“错层思维”再往下“错”一层,就会发现,麦当劳更深层的本质和盈利模式是“娱乐业”背后的“房地产业”——麦当劳卓越的选址能力和主打“娱乐”的品牌效应能迅速在当地建立起一个人潮涌动的“麦当劳商圈”,不断拉动该区域房地产的持续升值,然后再水涨船高地不断上调加盟商的房租。这就是麦当劳成为“史上最牛房地产公司”的秘密。只有不断“错层”才能发现,麦当劳表面上看起来是卖汉堡的快餐业,其实,它的第二层是卖欢乐的娱乐业,更深一层则是房地产业。这才是发现行业本质的真正诀窍所在。

不能穿透,就谈不上深。因为深的本质就在于能穿透的层次的多少。一般来讲,穿透的层次越多,达到的深度就越深。

我们说,一个故事、一则寓言之所以能在世间流传、妇孺皆知、老幼咸宜,那么它一定会包含着人类精神中某些本质的、共同的东西。这些东西绝不仅仅是童话的情节和寓意,而是某些隐含在童话中不易被人发觉,但是在潜意识中与人们的精神或心理底层的东西有共鸣的地方。

(http://finance.591hx.com/article/2010-05-17/0000053885s.shtml)


相关内容

  • 漫画中的历史
  • 漫画中的历史 学者张海鹏先生在梳理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线索时,提出了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沉沦"与"上升"说.他认为近代以来帝国主义的侵略与晚清政府的腐败 无能使中国社会逐渐"沉沦"下去,这个深渊的"底"就在20世纪的头20 ...

  • 浅论李白诗的狂歌痛饮
  • 解读李白的诗歌必先剖析李白的性格.价值观和人生阅历.联系李白其人以及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揣摩诗歌主题和艺术手法是鉴赏李诗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把握李白,不妨从下面三个方面观察: 1.教育.李白天资聪颖,少年时代广泛涉猎,研读儒家经典和古代文史名著,遍览诸子百家之书,学富五车.广博的知识和开阔的视野使得他 ...

  •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 [阅读导航] 李白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个极富传奇色彩的旷世奇才.他的诗给人一种独一无二的感觉,既能真切地表达感情,又不失与生俱来的豪迈洒脱,让人无法忘怀.好一个李白啊!由不得想穿越时空一睹他的风采――在重岩叠嶂之上,他一袭白衣,把酒望月,高咏着"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他 ...

  • 品读中国阅读答案
  • 记者:<汉代风云人物>的人物出场次序的安排有什么说法吗?为什么是从晁错开讲?单是因为当时正在热播的电视剧<汉武大帝>,这样比较好切入吗? 易:讲座中人物的出场次序是没有特意去安排的,因为"汉代风云人物"不是一个事先通盘策划的节目,至于从哪说起完全是偶然的, ...

  • 挑灯闲品[梦玉轩]
  • 1.案头有<梦玉轩诗词选>一册,王惠玲女史所赠.酒席筵前,曾诺闲暇点评.谁知这一闲便是数月.凡文债,不催讨总是要拖欠的.惠玲当然没有催讨,但时不时转发些微信,或许含有提醒的意思吧?我想,我又不是什么诗词名家,惠玲想我对她的作品平章月旦,那是瞧得起,再若搪塞,就有点不识抬举了.至于水准高低 ...

  • 关于帝国的缺失言说
  • January 22,2007 关于帝国的缺失言说--<帝国的终结>读后 关于帝国的缺失言说 --<帝国的终结>读后 未之园 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帝国历史的古老国度.[1]在面对帝国的历史时,人们常常经历着复杂的心路历程:一方面人们为帝国曾长期雄踞人类文明的最前列而感到自豪, ...

  • 苏轼外任或谪居时期的疏狂心态
  • 苏轼外任或谪居时期的疏狂心态 阅读苏轼,发现他常常自称疏狂或疏.狂.如全部苏词中,疏字24见,其中自况者 次 [1]:狂字14见,自况10次[2]:疏狂合用次,均为夫子自道:<满庭芳>"我自疏狂异趣,君何事,奔走尘凡":<满庭芳>"且趁闲身未老, ...

  • 古代女子的代称
  • 古代女子的代称: 古代女子的代称: 碧玉: "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古乐府<碧玉歌> ) "西施漫道浣春纱,碧玉今日斗丽华."(万楚<王日观妓> ) "碧玉",原形容女子的容貌,后用以称小户人家有姿色的女子. ...

  • 民国文化名人作文素材
  • [素材一] 陈寅恪--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 陈寅恪海外留学 18 年,既未获得学士学位,也没有可以炫耀的博士桂冠,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名闻遐迩的学者.他享有"盖世奇才"的美誉,精通近20个国家的语言,在语言学.史学.佛学等多领域都有极 高的造诣."文革"时成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