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全全讲道德经[第十八讲]道德经第六十六章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

静闻道

《曹全全讲道德经》为曹全全老师原创

欢迎个人及公众号转载

诵读国学经典,传承国学能量

开经偈

阴阳五行精气神

博古通今天地人

周公吐哺善若水

慈航济世度众生

《道德经》第六十六章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译文源于网络,仅供参考,与讲义无关]

江海所以能够成为百川河流所汇往的地方,乃是由于它善于处在低下的地方,所以能够成为百川之王。因此,圣人要领导人民,必须用言辞对人民表示谦下,要想领导人民,必须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他们的后面。所以,有道的圣人虽然地位居于人民之上,而人民并不感到负担沉重;居于人民之前,而人民并不感到受害。天下的人民都乐意推戴而不感到厌倦。因为他不与人民相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和他相争。

今天先说一下,为什么说要背,或者读。是这样的道理,生活当中,先通一个道理,然后还得去实践。在学校的时候,老师讲课的时候也是如此,听明白了吗?听明白了。回去不做作业,别说长大以后,考试的时候,基本就都还给老师了。

所以为什么要去背,这个背,其实就是一个整理的过程。整个背下来之后,再去体验背的时候,会发现一个现象。背的时候,很多工作上的事情,学习上的事情就都出来了。刚开始背的时候,你得想后面那句是什么,背熟以后,你不用想下句了,就会想工作和生活上的事情。你说了,我得专心专意的去背,做不到,准保会想以前的那些事,我怎么会想以前那些事呢?因为以前那些事就是自己的一个障碍。

咱举个例子,比方说今天是12月11号,有人定了说了双12买东西,当你有想双12买东西这个心,障碍就有了。这时候工作当中,想到双12的时候就会挡一下你,想到双12就会挡一下你。

这是什么?就是“意”,意念的意,同意了,这事我同意了,这事我过意不去,都是意,所以这意很关键。

双12这个东西,广告打出来告诉你什么?就告诉你双12很便宜,给你一个“意”,先让你脑里先种下这个意,很便宜。从广告出来到后来开始实行这个计划的时候,中间你肯定已经做了很多工作了,你会去搜买什么东西比较好,买什么东西比较便宜,别人要买什么东西,然后别人怎么介绍这个东西怎么好,你也要去买这个东西,这就是广告的一个作用。

广告最开始作用,就是先给人把“意”打出去,这意打的越稳越准越快,他的感觉越不一样。经常打,加上口碑宣传,那么很多人就能过“意”的去。但凡只要这“意”一过,他肯定就会成为消费者。

这“意”是什么呢?这“意”最开始,就是精气神的“精”。

举个例子,比如说这一天想很多事的时候,我们经常会说一句话,哎呀,太耗费精力了。为什么耗费精力呢?是因为你还没有做足准备你要去做什么事情。往往很多时候这样的人被其他的一些人去批评,你看你做事三心二意。其实呢,返回来去说的话,他还有能力可以想这么多事情,一旦精力充足以后,他的爆发力其实是最强的。

易学讲阴阳两面,正反两个都是有道理的。那么好,那么这时候需要老师了,老师给他去整理,或者一些长辈给他去整理这些三心二意的东西,让他变成一心一意。

这个时候开始又成什么了?成“气”了。做事,要发生这“气”。之前咱们讲过,“辛苦了,辛苦了”,每回我讲完课,大家说老师辛苦了。不辛苦,不辛苦,马上说。我也累呀,为什么不辛苦呢?辛,它在天干里面是辛,在身体里代表肺,你说辛苦的时候,我在想这个肺非常苦。其实我们在做事的时候,本身就要发动这个肺,对吧?肺就已经很辛苦了,的确辛苦,只不过我从心里认同这件事我做的非常开心,它也就认可了,把它都当做一个生命体去对待,它也就不辛苦了。

形成这个“气”的时候,最后要达到什么状态?耗神了,气就好比做这事我得和多少人去对碰,最后终于找到一条通畅的一条道。之后就要耗神了,得耗神把这事专心弄好。你看有这么多人帮我,是不是就耗神了?这和我们有精力做这事这是两回事,那是没有人帮。有人帮的时候就耗神了,哎呀,这么累呢。

这个时候经常会出现什么呢?高血压,耗神嘛,血压高都是放不下来的一个状态。睡眠不好的时候,大部分会出现高血压,所以经常劳累,睡眠不好,会出现。

返回来讲,我们可以去想,你是因为什么而得这个血压高了?我们都说了起点就是终点,终点就是起点。有时候这人其实是很奇怪的一个事情,《道德经》后面也会给大家去讲到,就是有些事情当你直接发现问题的根源,并且你说对了,这问题就解决了。

借一部电影,有一部动画片,那两个姐妹,到最后的时候,妹妹跟姐姐说句对不起,当时那事就是我做的,姐姐就要这一句话,我就要你这一句话,剩下的我都不要,然后她们俩就和好了。当这个人出现了任何一个问题的时候,只要是和他能对碰的那个人,说出来这个问题最原始的那个点是什么的时候,这问题就都解决了。

其实很多奇迹真的发生,他都不知道怎么就好了,是因为什么?因为那个原点找到了。而原点找着的根本原因就是,你要去放下自己为对方去想一下这个事。因为对方是因为这个事,然后他有了这个不太舒服的这个念。当他有了的时候,即使另外一个人他过的生活有多好,永远到他最根本的点上会遇到障碍。因为什么?因为有另外一个人,他有念在那儿挡着。除非是你整个明白,整个这个道的一个理,他才能去通开,否则的话很难去通开。

精气神,耗完神以后会怎么样?一开始帮大家的是内部人,帮完以后,他耗神想怎么去做好,就要和外部人去接触。和外部人接触的时候,就要又回到起点,还得去打交道。然后呢这儿说说,那儿说说,路演吧,回来还要去耗费这个精力。也就是说内部修的是修精气神,外部修的是修的神气精,正好也是阴阳调和。

我们发现当内部人支持自己,你只要外在一工作的时候,就要去耗神,所以要先把这个道理先明白了,这是人的一个很正常的一个事情。

神只要有了之后,神特别足的时候,一般来讲最好别打扰他,不明白道理的,但凡打扰它了,准得去打架。当你集中精力想一件事的时候,如果旁边有人总在你身边。想和你说什么事,马上这架就打起来了,为什么?气已经出来了。但是返回来再去想,他从旁边给你说这个话,其实是给你解决问题,怎么解决问题了?把你从神的状态调成了气,外面这些事太累,不想了,你的精力就恢复了。

家里和外边是一个平衡的一个状态,外面是耗神的,回来时候,另外一个人是给自己补充这个气的。但是他是从神上把气降下来,毕竟是有位置的,不明白道理的俩人必然就打起来。当你明白这道理的时候,两个人这精就同时都下来了,也就是说俩人在外面都会有神的状态,回来两个人对冲,都是气的状态,然后就往下沉非常舒服,就变成精的状态了。明白这个道理,整个你的家里和外边都能常好。其实就是精气神,就三件事。

看一下第66章,“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单纯看完这章之后大家有什么感觉?

网上解释,稍微有一些国学功底的读几遍都明白,江海所以能成为一切河流的领袖,是由于善于处在河流的下游,就是“善下之”,所以能成为一切河流的领袖。想处在人民的上面,必须言辞上要对人民要下来,想处在人民之前就必须站在人民后面,所以圣人处在人民上面而人民不感到负担,处在人民前面,而人民不感觉到障碍,所以天下人民喜欢推崇他,而不厌弃他,因为他不跟人争,所以天下就没有人能争的过他。

返回来去说,当有一些成绩的时候,我们在人们面前去有所展示,展示的过程,对还是不对呢?不展示,这东西没有实践,如果没有实践,很难往前进。展示的话,可能又让人们生出来一种羡慕嫉妒恨。那你说到底是要展示还是不展示呢?

《道德经》整个讲的一个事,自己去创造出来一条属于自己的一条道。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道。你甭管展示还是不展示都对。有的人展示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不会做展示了,为什么呢?因为他说通了,原来他展示的时候是希望别人认可。假设说这个展示也是这个经络的话,那么他展示完之后,展示展示展到一定程度不展示了,其实那条经络也就通了。

人之所以在去做事的时候他还会生气,原因是以前有相应的一个事给自己挡上了,你有一个评断标准,所以你才会生气。这个评断标准怎么来的?就是以前曾经自己遇上什么事,遇上什么困难或是让自己觉得委曲那个事,自己不希望这个事再发生,所以过不去了。那你要过去怎么办呢?

那你要是想要过去怎么办呢?看第一句话,“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你只有下来,你说我下不来,我生气我怎么能下来呢?我们可以自己加个意,这个意是什么呢?但凡不能马上下来的,就说明精气神三个不能完全连通。

你想想如果能完全连通的话,就跟水杯似的上下都是通了的。跟漏斗似的,只有上面是那么大,底下这么细,肯定漏就慢,我们就可以以这个为考量。当你还不能很快去降下那个气的时候,就说明你那个口还没张的很大,还没开开,但你还得下来,那这时怎么才能下来呢?这时就要靠时间的流逝,漏斗嘛,靠时间流逝。

而时间的流逝需要怎么办?找人倾诉,不好下来,为什么?因为对方也会有一个意挡着他。一时可能不容易自己去下来,所以怎么办呢?最好的办法是读书。

读书是有时间概念的,读书的时候只要一读进去,这时间一过去,这气就下去了,也不知道怎么就下来了。读什么书呢?读自己经常读的书,你拿过来自己没有抗拒的书,哪怕是《三字经》都行。读一本自己经常去读的书,然后这本书反复看,反复看,然后呢,但凡一心烦的时候你就想到这本书,这本书其实就给你去承担了。

看你自己自信心有多大,你自己对这本书自信心非常大,大到一个什么程度?大到但凡我遇上了任何的精神上不舒服的地方,我只要一读这本书我就能舒服了,这时候你自己的道就出来了。

后边可以带来给别人带来什么?就是当别人遇上不舒服的时候,你把这本书给他看。你说了:“你读这本书,这本书会让你在生气的时候舒服。”他即使没读过,第一遍读他读完也能舒服。

他都没读过,我读这么多遍,为什么说他读完也舒服呢?因为当他按照你的到来去做的时候,他就走进了你的道。他走进你的道的时候,你认为这本书舒服的时候,他读这本书也就舒服了。这是一个道,就是你悟出来的,可以让你舒服的一个道。

当然了,你说了我不把这本书给别人,我就自己来去读,那么这时候你的道不宽,是可以有的,但是不宽。也就是当你遇上更多的事的时候,这本书可能不够用,其实不是这本书不够用,而是知道这本书有用的人,比较少。马路车多的时候才会选择把马路拓宽,你就一辆车那你就自己开,开上去调头回来再开回来,反正这条道是通的,它是通的,通开就行,但它不宽。

这时候就要有一个信心了,就是我行,他行吗?想一下,我们工作往往都是自己把自己摆在特别重要的一个位置,什么事都自己去做,不把这信任感给别人。我做,我做才能行,你做不是你不行,而是我不放心。

这个状态的话,就像这一章说的,你一直是处在人民的上面,一直处在人民的前面,你不给人机会,从自己内在来讲是我不信任他。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是自己还没有完全的一个认可自己的一个过程。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紧张、害怕这种,是因为自己在事业上的道还没有找出来。

比如。你人脉特别广,你就让他们做去,反正关键点把控好就可以了。这个经络,几个穴位,就这几个点,这线肯定按这个连的。这个线怎么去做那是他做的事,你把那几个点做好就可以。

所以说“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告诉你什么呢?把气往下沉,沉到下丹田,当底下气非常充盈的时候,外面的气,可能它进来的慢,但是绝对是进来的,你都是能够包容的。

同样的做事也是如此,当你非常接地气,不管遇到什么事情,你都能包容。这时候,外面能进行包容,家里边自然就能包容了。很多人是在外面为了某些事业委屈了自己,回到家,气就得跟家里人释放了,谁叫你是我家里人呢?就是这状态。

“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那“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我要在你上面,我怎么用下边的语言来去跟你交流和沟通?我们用具体例子理解。你是领导,把员工哄好。很简单。

这样去做的时候,员工会生出一种心理,你得用我,你就得这样去做。但员工也明白,只要这个月业务不行,领导说来来来,小张咱晚上来吃个饭,他就明白了,这个领导就是要他出业绩了。所以说呢相互之间都有了。

所以说呢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情况呢?其实就是一个文化的不统一。如果这个企业文化也都去做这么一件事,都在去说比方说《易经》这本书,都在去讲这个,或者都在讲《道德经》或者讲其他书,这个企业文化它就是这个文化,那遇上所有事情大家心都是一个心。

那么说了这时候“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意思是什么意思呢?注意看,我们去看一下,有一句话叫隔辈亲?为什么叫隔辈亲?因为没有冲突关系。刚才说了从神这儿降到气,再降到精,俩人一对碰必然得打架,必须得打架,因为俩人有冲突关系。上下级、父母和孩子是这样的了关系。祖辈和孙辈很难打起来。

“欲上民,必以言下之。”这个“言下”下到哪儿呢?下到精上边。外面耗神了,比如说我们员工各方面的他耗神了,就不要去聊,比他一级的那个气,得低两级,得落到那精那儿。

精是什么?精凝聚会成气,那精是什么?比方说我们看电视上,电子、电流什么的,来回聚,成为一个球,我们可以想象那种一点一点那就是精。那一点一点是什么?从人来讲的话,那一点点就是对他的关注。

关注到底是什么呢?我们想,当这个人在外面非常非常耗神的时候,如果要把气沉下来,比如说回到家,爱喝茶的给对方沏杯茶,爱喝什么的喝点什么,他得下来,你这么理解,万世万物他得下来,喝了就下来了。气要先流一下,先通一下,先下来,下来之后也不用管。不用管就等着,这杯水,比如说喝两杯水下来,只要这个人上几趟厕所就下来了。《道德经》写了“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这就下来了。先把这个前面几个过程完事之后,俩人再交流就什么事都没有了。先从小事那个做起,小事是什么呢?小事就是每天坚持做这个事。

孩子在特别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回到家了,他本能就会把拖鞋都拿过来,觉得他真好,为什么会觉得他真好呢?因为他做事特别细微,要把特别细微的动作去做好,那就是那个精。

精聚的足够多的时候,精神精神,气就脱掉了。这就是隔辈的问题。“言下之”,还得再下一步。

你要说了:“行了,工作那事别想了,好好玩儿去吧。”准得打起来。你就知道工作,回家也不和我说话,离打架就不远了。还得再下点,再下点是什么状态呢?就是他现在想事,那就让他想。物极就必反了。

精气神的那个神想到极点了,就必然就换成精了,他没有这个神力再去想了,就是精了。这人爱吃点什么,爱喝点什么,像这种情况下就给他备点,让他不要再有精力再为这个事再去想,让他更加集中精力的想他那个事。这边通不开,从另外一边通。

所以才有任督二脉,前面过不去,就从后面过。所以很多老师,当你的能量足够足的时候他用一个手指就能把经络去通开。他通的时候,不是按咱们这个循环去通的。咱们的循环后面往上和,前面往下降,这个循环,过不去的时候,反着来,就通开了。

有的人就需要反着做,他正着就是做不了。正常时间太耗神了,太耗神怎么办呢?那神已经很庞大很充足了,干脆就把神练上去。

曹全全

世界记忆大师终身荣誉称号

特级记忆大师终身荣誉称号

江苏卫视最强大脑第二季捕风捉影挑战者

国际青少儿脑力锦标赛道德监督委员、终身形象代言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拦手门武术第八代传人

中国国学文化研究会副理事长、天津分会会长

北京华夏易理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用高效记忆法记英语单词》作者

《道德经》、《易经》、《黄帝内经》、《论语》、《大学》、《孟子》、《金口决》、《紫微斗数》、《药师经》、《金刚经》、《楞严经》、《法华经》等诵近万遍。

著书函谷关,

闻道海河畔。

太上五千言,

嫣然十方香。

感谢您关注“静闻道”。

诵读国学经典,传承国学能量。

静闻道

《曹全全讲道德经》为曹全全老师原创

欢迎个人及公众号转载

诵读国学经典,传承国学能量

开经偈

阴阳五行精气神

博古通今天地人

周公吐哺善若水

慈航济世度众生

《道德经》第六十六章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译文源于网络,仅供参考,与讲义无关]

江海所以能够成为百川河流所汇往的地方,乃是由于它善于处在低下的地方,所以能够成为百川之王。因此,圣人要领导人民,必须用言辞对人民表示谦下,要想领导人民,必须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他们的后面。所以,有道的圣人虽然地位居于人民之上,而人民并不感到负担沉重;居于人民之前,而人民并不感到受害。天下的人民都乐意推戴而不感到厌倦。因为他不与人民相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和他相争。

今天先说一下,为什么说要背,或者读。是这样的道理,生活当中,先通一个道理,然后还得去实践。在学校的时候,老师讲课的时候也是如此,听明白了吗?听明白了。回去不做作业,别说长大以后,考试的时候,基本就都还给老师了。

所以为什么要去背,这个背,其实就是一个整理的过程。整个背下来之后,再去体验背的时候,会发现一个现象。背的时候,很多工作上的事情,学习上的事情就都出来了。刚开始背的时候,你得想后面那句是什么,背熟以后,你不用想下句了,就会想工作和生活上的事情。你说了,我得专心专意的去背,做不到,准保会想以前的那些事,我怎么会想以前那些事呢?因为以前那些事就是自己的一个障碍。

咱举个例子,比方说今天是12月11号,有人定了说了双12买东西,当你有想双12买东西这个心,障碍就有了。这时候工作当中,想到双12的时候就会挡一下你,想到双12就会挡一下你。

这是什么?就是“意”,意念的意,同意了,这事我同意了,这事我过意不去,都是意,所以这意很关键。

双12这个东西,广告打出来告诉你什么?就告诉你双12很便宜,给你一个“意”,先让你脑里先种下这个意,很便宜。从广告出来到后来开始实行这个计划的时候,中间你肯定已经做了很多工作了,你会去搜买什么东西比较好,买什么东西比较便宜,别人要买什么东西,然后别人怎么介绍这个东西怎么好,你也要去买这个东西,这就是广告的一个作用。

广告最开始作用,就是先给人把“意”打出去,这意打的越稳越准越快,他的感觉越不一样。经常打,加上口碑宣传,那么很多人就能过“意”的去。但凡只要这“意”一过,他肯定就会成为消费者。

这“意”是什么呢?这“意”最开始,就是精气神的“精”。

举个例子,比如说这一天想很多事的时候,我们经常会说一句话,哎呀,太耗费精力了。为什么耗费精力呢?是因为你还没有做足准备你要去做什么事情。往往很多时候这样的人被其他的一些人去批评,你看你做事三心二意。其实呢,返回来去说的话,他还有能力可以想这么多事情,一旦精力充足以后,他的爆发力其实是最强的。

易学讲阴阳两面,正反两个都是有道理的。那么好,那么这时候需要老师了,老师给他去整理,或者一些长辈给他去整理这些三心二意的东西,让他变成一心一意。

这个时候开始又成什么了?成“气”了。做事,要发生这“气”。之前咱们讲过,“辛苦了,辛苦了”,每回我讲完课,大家说老师辛苦了。不辛苦,不辛苦,马上说。我也累呀,为什么不辛苦呢?辛,它在天干里面是辛,在身体里代表肺,你说辛苦的时候,我在想这个肺非常苦。其实我们在做事的时候,本身就要发动这个肺,对吧?肺就已经很辛苦了,的确辛苦,只不过我从心里认同这件事我做的非常开心,它也就认可了,把它都当做一个生命体去对待,它也就不辛苦了。

形成这个“气”的时候,最后要达到什么状态?耗神了,气就好比做这事我得和多少人去对碰,最后终于找到一条通畅的一条道。之后就要耗神了,得耗神把这事专心弄好。你看有这么多人帮我,是不是就耗神了?这和我们有精力做这事这是两回事,那是没有人帮。有人帮的时候就耗神了,哎呀,这么累呢。

这个时候经常会出现什么呢?高血压,耗神嘛,血压高都是放不下来的一个状态。睡眠不好的时候,大部分会出现高血压,所以经常劳累,睡眠不好,会出现。

返回来讲,我们可以去想,你是因为什么而得这个血压高了?我们都说了起点就是终点,终点就是起点。有时候这人其实是很奇怪的一个事情,《道德经》后面也会给大家去讲到,就是有些事情当你直接发现问题的根源,并且你说对了,这问题就解决了。

借一部电影,有一部动画片,那两个姐妹,到最后的时候,妹妹跟姐姐说句对不起,当时那事就是我做的,姐姐就要这一句话,我就要你这一句话,剩下的我都不要,然后她们俩就和好了。当这个人出现了任何一个问题的时候,只要是和他能对碰的那个人,说出来这个问题最原始的那个点是什么的时候,这问题就都解决了。

其实很多奇迹真的发生,他都不知道怎么就好了,是因为什么?因为那个原点找到了。而原点找着的根本原因就是,你要去放下自己为对方去想一下这个事。因为对方是因为这个事,然后他有了这个不太舒服的这个念。当他有了的时候,即使另外一个人他过的生活有多好,永远到他最根本的点上会遇到障碍。因为什么?因为有另外一个人,他有念在那儿挡着。除非是你整个明白,整个这个道的一个理,他才能去通开,否则的话很难去通开。

精气神,耗完神以后会怎么样?一开始帮大家的是内部人,帮完以后,他耗神想怎么去做好,就要和外部人去接触。和外部人接触的时候,就要又回到起点,还得去打交道。然后呢这儿说说,那儿说说,路演吧,回来还要去耗费这个精力。也就是说内部修的是修精气神,外部修的是修的神气精,正好也是阴阳调和。

我们发现当内部人支持自己,你只要外在一工作的时候,就要去耗神,所以要先把这个道理先明白了,这是人的一个很正常的一个事情。

神只要有了之后,神特别足的时候,一般来讲最好别打扰他,不明白道理的,但凡打扰它了,准得去打架。当你集中精力想一件事的时候,如果旁边有人总在你身边。想和你说什么事,马上这架就打起来了,为什么?气已经出来了。但是返回来再去想,他从旁边给你说这个话,其实是给你解决问题,怎么解决问题了?把你从神的状态调成了气,外面这些事太累,不想了,你的精力就恢复了。

家里和外边是一个平衡的一个状态,外面是耗神的,回来时候,另外一个人是给自己补充这个气的。但是他是从神上把气降下来,毕竟是有位置的,不明白道理的俩人必然就打起来。当你明白这道理的时候,两个人这精就同时都下来了,也就是说俩人在外面都会有神的状态,回来两个人对冲,都是气的状态,然后就往下沉非常舒服,就变成精的状态了。明白这个道理,整个你的家里和外边都能常好。其实就是精气神,就三件事。

看一下第66章,“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单纯看完这章之后大家有什么感觉?

网上解释,稍微有一些国学功底的读几遍都明白,江海所以能成为一切河流的领袖,是由于善于处在河流的下游,就是“善下之”,所以能成为一切河流的领袖。想处在人民的上面,必须言辞上要对人民要下来,想处在人民之前就必须站在人民后面,所以圣人处在人民上面而人民不感到负担,处在人民前面,而人民不感觉到障碍,所以天下人民喜欢推崇他,而不厌弃他,因为他不跟人争,所以天下就没有人能争的过他。

返回来去说,当有一些成绩的时候,我们在人们面前去有所展示,展示的过程,对还是不对呢?不展示,这东西没有实践,如果没有实践,很难往前进。展示的话,可能又让人们生出来一种羡慕嫉妒恨。那你说到底是要展示还是不展示呢?

《道德经》整个讲的一个事,自己去创造出来一条属于自己的一条道。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道。你甭管展示还是不展示都对。有的人展示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不会做展示了,为什么呢?因为他说通了,原来他展示的时候是希望别人认可。假设说这个展示也是这个经络的话,那么他展示完之后,展示展示展到一定程度不展示了,其实那条经络也就通了。

人之所以在去做事的时候他还会生气,原因是以前有相应的一个事给自己挡上了,你有一个评断标准,所以你才会生气。这个评断标准怎么来的?就是以前曾经自己遇上什么事,遇上什么困难或是让自己觉得委曲那个事,自己不希望这个事再发生,所以过不去了。那你要过去怎么办呢?

那你要是想要过去怎么办呢?看第一句话,“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你只有下来,你说我下不来,我生气我怎么能下来呢?我们可以自己加个意,这个意是什么呢?但凡不能马上下来的,就说明精气神三个不能完全连通。

你想想如果能完全连通的话,就跟水杯似的上下都是通了的。跟漏斗似的,只有上面是那么大,底下这么细,肯定漏就慢,我们就可以以这个为考量。当你还不能很快去降下那个气的时候,就说明你那个口还没张的很大,还没开开,但你还得下来,那这时怎么才能下来呢?这时就要靠时间的流逝,漏斗嘛,靠时间流逝。

而时间的流逝需要怎么办?找人倾诉,不好下来,为什么?因为对方也会有一个意挡着他。一时可能不容易自己去下来,所以怎么办呢?最好的办法是读书。

读书是有时间概念的,读书的时候只要一读进去,这时间一过去,这气就下去了,也不知道怎么就下来了。读什么书呢?读自己经常读的书,你拿过来自己没有抗拒的书,哪怕是《三字经》都行。读一本自己经常去读的书,然后这本书反复看,反复看,然后呢,但凡一心烦的时候你就想到这本书,这本书其实就给你去承担了。

看你自己自信心有多大,你自己对这本书自信心非常大,大到一个什么程度?大到但凡我遇上了任何的精神上不舒服的地方,我只要一读这本书我就能舒服了,这时候你自己的道就出来了。

后边可以带来给别人带来什么?就是当别人遇上不舒服的时候,你把这本书给他看。你说了:“你读这本书,这本书会让你在生气的时候舒服。”他即使没读过,第一遍读他读完也能舒服。

他都没读过,我读这么多遍,为什么说他读完也舒服呢?因为当他按照你的到来去做的时候,他就走进了你的道。他走进你的道的时候,你认为这本书舒服的时候,他读这本书也就舒服了。这是一个道,就是你悟出来的,可以让你舒服的一个道。

当然了,你说了我不把这本书给别人,我就自己来去读,那么这时候你的道不宽,是可以有的,但是不宽。也就是当你遇上更多的事的时候,这本书可能不够用,其实不是这本书不够用,而是知道这本书有用的人,比较少。马路车多的时候才会选择把马路拓宽,你就一辆车那你就自己开,开上去调头回来再开回来,反正这条道是通的,它是通的,通开就行,但它不宽。

这时候就要有一个信心了,就是我行,他行吗?想一下,我们工作往往都是自己把自己摆在特别重要的一个位置,什么事都自己去做,不把这信任感给别人。我做,我做才能行,你做不是你不行,而是我不放心。

这个状态的话,就像这一章说的,你一直是处在人民的上面,一直处在人民的前面,你不给人机会,从自己内在来讲是我不信任他。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是自己还没有完全的一个认可自己的一个过程。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紧张、害怕这种,是因为自己在事业上的道还没有找出来。

比如。你人脉特别广,你就让他们做去,反正关键点把控好就可以了。这个经络,几个穴位,就这几个点,这线肯定按这个连的。这个线怎么去做那是他做的事,你把那几个点做好就可以。

所以说“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告诉你什么呢?把气往下沉,沉到下丹田,当底下气非常充盈的时候,外面的气,可能它进来的慢,但是绝对是进来的,你都是能够包容的。

同样的做事也是如此,当你非常接地气,不管遇到什么事情,你都能包容。这时候,外面能进行包容,家里边自然就能包容了。很多人是在外面为了某些事业委屈了自己,回到家,气就得跟家里人释放了,谁叫你是我家里人呢?就是这状态。

“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那“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我要在你上面,我怎么用下边的语言来去跟你交流和沟通?我们用具体例子理解。你是领导,把员工哄好。很简单。

这样去做的时候,员工会生出一种心理,你得用我,你就得这样去做。但员工也明白,只要这个月业务不行,领导说来来来,小张咱晚上来吃个饭,他就明白了,这个领导就是要他出业绩了。所以说呢相互之间都有了。

所以说呢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情况呢?其实就是一个文化的不统一。如果这个企业文化也都去做这么一件事,都在去说比方说《易经》这本书,都在去讲这个,或者都在讲《道德经》或者讲其他书,这个企业文化它就是这个文化,那遇上所有事情大家心都是一个心。

那么说了这时候“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意思是什么意思呢?注意看,我们去看一下,有一句话叫隔辈亲?为什么叫隔辈亲?因为没有冲突关系。刚才说了从神这儿降到气,再降到精,俩人一对碰必然得打架,必须得打架,因为俩人有冲突关系。上下级、父母和孩子是这样的了关系。祖辈和孙辈很难打起来。

“欲上民,必以言下之。”这个“言下”下到哪儿呢?下到精上边。外面耗神了,比如说我们员工各方面的他耗神了,就不要去聊,比他一级的那个气,得低两级,得落到那精那儿。

精是什么?精凝聚会成气,那精是什么?比方说我们看电视上,电子、电流什么的,来回聚,成为一个球,我们可以想象那种一点一点那就是精。那一点一点是什么?从人来讲的话,那一点点就是对他的关注。

关注到底是什么呢?我们想,当这个人在外面非常非常耗神的时候,如果要把气沉下来,比如说回到家,爱喝茶的给对方沏杯茶,爱喝什么的喝点什么,他得下来,你这么理解,万世万物他得下来,喝了就下来了。气要先流一下,先通一下,先下来,下来之后也不用管。不用管就等着,这杯水,比如说喝两杯水下来,只要这个人上几趟厕所就下来了。《道德经》写了“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这就下来了。先把这个前面几个过程完事之后,俩人再交流就什么事都没有了。先从小事那个做起,小事是什么呢?小事就是每天坚持做这个事。

孩子在特别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回到家了,他本能就会把拖鞋都拿过来,觉得他真好,为什么会觉得他真好呢?因为他做事特别细微,要把特别细微的动作去做好,那就是那个精。

精聚的足够多的时候,精神精神,气就脱掉了。这就是隔辈的问题。“言下之”,还得再下一步。

你要说了:“行了,工作那事别想了,好好玩儿去吧。”准得打起来。你就知道工作,回家也不和我说话,离打架就不远了。还得再下点,再下点是什么状态呢?就是他现在想事,那就让他想。物极就必反了。

精气神的那个神想到极点了,就必然就换成精了,他没有这个神力再去想了,就是精了。这人爱吃点什么,爱喝点什么,像这种情况下就给他备点,让他不要再有精力再为这个事再去想,让他更加集中精力的想他那个事。这边通不开,从另外一边通。

所以才有任督二脉,前面过不去,就从后面过。所以很多老师,当你的能量足够足的时候他用一个手指就能把经络去通开。他通的时候,不是按咱们这个循环去通的。咱们的循环后面往上和,前面往下降,这个循环,过不去的时候,反着来,就通开了。

有的人就需要反着做,他正着就是做不了。正常时间太耗神了,太耗神怎么办呢?那神已经很庞大很充足了,干脆就把神练上去。

曹全全

世界记忆大师终身荣誉称号

特级记忆大师终身荣誉称号

江苏卫视最强大脑第二季捕风捉影挑战者

国际青少儿脑力锦标赛道德监督委员、终身形象代言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拦手门武术第八代传人

中国国学文化研究会副理事长、天津分会会长

北京华夏易理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用高效记忆法记英语单词》作者

《道德经》、《易经》、《黄帝内经》、《论语》、《大学》、《孟子》、《金口决》、《紫微斗数》、《药师经》、《金刚经》、《楞严经》、《法华经》等诵近万遍。

著书函谷关,

闻道海河畔。

太上五千言,

嫣然十方香。

感谢您关注“静闻道”。

诵读国学经典,传承国学能量。


相关内容

  • [道德经]中"谷"字本义及道家文化内涵研究
  • <道德经>中"谷"字本义及道家文化内涵研究 马同学 云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 云南昆明 650500 摘要:"谷"字本义乃是山谷,溪水流走于山谷之中,故而引申出溪水之义.古时之"谷"字与谷物无关,今日"谷"之谷物 ...

  • 75.第六十六章 江海处下百川汇
  • 第六十六章 江海处下百川汇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 ...

  • 黄信阳书道德经 智慧精髓选句   6
  • 51.图难于其昜,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译文]想做难事要从容易处做起:想做大事要从细微处开始.天下的难事,必须从容易处入手:天下的大事,必须从细微处起步. 52.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译文]轻易 ...

  • 上善若水_解读老子的处世哲学与现代意义
  • <传承>2007年第5期 上善若水:解读老子的处世哲学与现代意义 肖 菊 (广西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广西南宁530004) [摘要]<老子>思想博大精深,"上善若水"是老子处世哲学之理想.本文将水之德与处世之道相结合,从"柔弱胜刚强"& ...

  • "不争而善胜":老子的处世哲学
  • 摘 要:作为道家创始人的老子崇尚"无为"思想,而"不争"则成为其终身贯彻的处世哲学.老子以水为载体来阐述自己的道教思想,通过水的以柔克刚.以退为进等"不争"的特性来教导人们正确的处世方法,需要注意的是"不争"并非&quo ...

  • 道德经经典语录
  •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十六章(60)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 ...

  • 干部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 品读海洋,我们更多地领略于海洋的浩瀚渊博.热情奔放,给人们慷慨激昂的感受,而对海洋之所以具有如此高尚品质的内涵领会不多.当前,举国上下正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而遂溪.佛山.江门等地竟然出现了局长杀了副局长和家族内部的灭门惨案,这比社会上一般的凶杀案更令人深思.在我们局系统,争风吃醋,污 ...

  • 处级干部理论学习班心得体会
  • 像海洋一样谦逊--xx年理论学习班心得体会 2007.2.26 xx年春,在处级学习班上,**副书记作了构建和谐机关的动员报告.珠江局长从弘扬海洋文化的角度,提出"胸怀要像海洋一样宽阔,知识要像海洋一样丰富,斗志要像海洋一样激昂"的行业精神供我们讨论.今年处级学习班,我们又在这里 ...

  • 诸子喻山水(练习)
  • 诸子喻山 一.基础知识 1.孔子,名_____,字______,_______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_______学派创始人.<_______>是记录孔子和他学生言行的语录体散文集. 2.老子,即老聃,______时期思想家,_____学派创始人.著作<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