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太阳]教案1

教材分析:这篇通讯记叙了一位中国女画家经过执著努力来到南极,战胜了生理和自然条件造成的困难,为中国南极长城站建设出力并为之作画立传的经过,表现了南极考察队员为祖国、为事业艰苦卓绝的奋斗情景,赞颂了我国科学工作者的民族气概和非凡胆略。

学情分析:首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熟悉课文内容,进而体会语言的准确和凝练,感受人物形象的生动和感人,最终达到了解通讯特点的目的。

教学目标:1.了解通讯的特点。

2.体会准确凝练的语言,感受生动的人物形象。

3.培养学生的事业心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通讯的特点。

2.体会准确凝练的语言,感受生动的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一、释题:“三个太阳”,自然界有几个太阳?课文为什么说有三个太阳?(讲述“三个太阳”的来历:取自女画家为中国南极长城站所画壁画的内容)

二、认识南极大陆。

学生交流对南极大陆的了解。(最孤立的大陆、最寒冷的大陆、风最大的大陆、最高的大陆、最干燥的大陆、河流最少的大陆……)

三、在南极的生活如何?

(海浪、冰山、雪原、暴风雪:极其恶劣、艰苦)

1985年l月24日,“向阳红10号”迎风破浪,从西经69度15分的地方“载着中华健儿第一次驶入南极圈,厨房里还特别加餐,来庆祝这一难忘的时刻。晚上6点,正当队员们准备开怀畅饮时,大海也来助兴,冲天的大浪猛扑过来,船体顷刻之间就像是发生了可怕的地震似的.上下颠簸,左右摇摆,一时间,饭菜飞舞,酒瓶翻滚,桌椅倒地,人仰马翻,南大洋以此独特的方式,欢迎远道而来的中国客人。一顿丰盛的晚餐吃不到嘴里,却都沾到了身上。大家在地上滚来滑去,哄笑着,挣扎着,一面把沾在身上的酒菜抓起来塞进嘴里。

1月26日,风浪愈加猛烈,风速达每秒34米,风力达12级。大海激烈地翻腾着,怪叫着,扬起冲天的浪花,劈头盖脸地向船上猛扑。这时,这艘万吨级的巨轮,就像是一叶轻舟,一会儿被冲上高高的浪峰,一会儿被摔进深深的波谷,船尾的推进器和船舵不时地露出水面,空转起来,发出可怕的吼声,像是在喊着“救命”似的。更加严重的是,狂风巨浪不断地冲击着船舷,使航向根本无法控制,一旦船体倾斜,来不及校正,就有可能被涌浪掀翻,造成船毁人亡的灾难。在这紧急关头,在这生死面前,主管船员和考察队员们,临危不惧,英勇奋战,团结合作,沉着稳健,与暴风抗争,与恶浪周旋,船长果敢地采取了最佳方案,使船只顶着涌浪逆风而行,避免了船体倾覆的危险。经过一十几小时的艰苦拼搏,终于走出了险境,转危为安。

四、课文介绍南极生活都是通过女画家的活动来表现的,那课文要表现的主要人物是女画家吗?(不是。是要表现南极科学考察队员的群体形象,颂扬南极考察队员为祖国、为事业忘我工作的热情、艰苦卓绝、不怕牺牲的团队精神和他们的民族气概、非凡胆略。)

五、分析人物形象。

1、研讨课文第二部分第8一12自然段。

①“心里却裹着一团火”的意思是什么?

②“我们大家都应该是画家,每人添一笔,把长城站画得更美丽!”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③“给他一架飞机他都敢拆”这一句反映了测绘工程师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④这些南极人身上有什么共同点?

⑤你认为文中所指的“南极精神”是一种什么精神?

(①内心充满了一种对科学事业的热情。

②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为长城站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把长城站建设得更美丽。

③富有大胆探索科学的精神。

④热爱南极、献身南极的精神。

⑤探索自然,献身科学的崇高精神,为祖国、为事业而团结拼搏的奉献精神。)

教材分析:这篇通讯记叙了一位中国女画家经过执著努力来到南极,战胜了生理和自然条件造成的困难,为中国南极长城站建设出力并为之作画立传的经过,表现了南极考察队员为祖国、为事业艰苦卓绝的奋斗情景,赞颂了我国科学工作者的民族气概和非凡胆略。

学情分析:首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熟悉课文内容,进而体会语言的准确和凝练,感受人物形象的生动和感人,最终达到了解通讯特点的目的。

教学目标:1.了解通讯的特点。

2.体会准确凝练的语言,感受生动的人物形象。

3.培养学生的事业心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通讯的特点。

2.体会准确凝练的语言,感受生动的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一、释题:“三个太阳”,自然界有几个太阳?课文为什么说有三个太阳?(讲述“三个太阳”的来历:取自女画家为中国南极长城站所画壁画的内容)

二、认识南极大陆。

学生交流对南极大陆的了解。(最孤立的大陆、最寒冷的大陆、风最大的大陆、最高的大陆、最干燥的大陆、河流最少的大陆……)

三、在南极的生活如何?

(海浪、冰山、雪原、暴风雪:极其恶劣、艰苦)

1985年l月24日,“向阳红10号”迎风破浪,从西经69度15分的地方“载着中华健儿第一次驶入南极圈,厨房里还特别加餐,来庆祝这一难忘的时刻。晚上6点,正当队员们准备开怀畅饮时,大海也来助兴,冲天的大浪猛扑过来,船体顷刻之间就像是发生了可怕的地震似的.上下颠簸,左右摇摆,一时间,饭菜飞舞,酒瓶翻滚,桌椅倒地,人仰马翻,南大洋以此独特的方式,欢迎远道而来的中国客人。一顿丰盛的晚餐吃不到嘴里,却都沾到了身上。大家在地上滚来滑去,哄笑着,挣扎着,一面把沾在身上的酒菜抓起来塞进嘴里。

1月26日,风浪愈加猛烈,风速达每秒34米,风力达12级。大海激烈地翻腾着,怪叫着,扬起冲天的浪花,劈头盖脸地向船上猛扑。这时,这艘万吨级的巨轮,就像是一叶轻舟,一会儿被冲上高高的浪峰,一会儿被摔进深深的波谷,船尾的推进器和船舵不时地露出水面,空转起来,发出可怕的吼声,像是在喊着“救命”似的。更加严重的是,狂风巨浪不断地冲击着船舷,使航向根本无法控制,一旦船体倾斜,来不及校正,就有可能被涌浪掀翻,造成船毁人亡的灾难。在这紧急关头,在这生死面前,主管船员和考察队员们,临危不惧,英勇奋战,团结合作,沉着稳健,与暴风抗争,与恶浪周旋,船长果敢地采取了最佳方案,使船只顶着涌浪逆风而行,避免了船体倾覆的危险。经过一十几小时的艰苦拼搏,终于走出了险境,转危为安。

四、课文介绍南极生活都是通过女画家的活动来表现的,那课文要表现的主要人物是女画家吗?(不是。是要表现南极科学考察队员的群体形象,颂扬南极考察队员为祖国、为事业忘我工作的热情、艰苦卓绝、不怕牺牲的团队精神和他们的民族气概、非凡胆略。)

五、分析人物形象。

1、研讨课文第二部分第8一12自然段。

①“心里却裹着一团火”的意思是什么?

②“我们大家都应该是画家,每人添一笔,把长城站画得更美丽!”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③“给他一架飞机他都敢拆”这一句反映了测绘工程师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④这些南极人身上有什么共同点?

⑤你认为文中所指的“南极精神”是一种什么精神?

(①内心充满了一种对科学事业的热情。

②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为长城站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把长城站建设得更美丽。

③富有大胆探索科学的精神。

④热爱南极、献身南极的精神。

⑤探索自然,献身科学的崇高精神,为祖国、为事业而团结拼搏的奉献精神。)


相关内容

  • 优质课教案[三个太阳]
  • <三个太阳>优质课教案 <三个太阳>教学设计 邓州市元庄二初中 王光海 一. 教学目的 1. 能认识女画家感悟南极精神的心路历程,深刻体会南极精神. 2. 学会品味.感悟课文的语言,体会其中的妙处. 二. 教学重点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认识女画家感悟&qu ...

  • [三个太阳]公开课教案
  • <三个太阳>(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这是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信息传播"首篇,这是一篇以表现一位向往南极的女画家和我国南极考察队员的生活为内容,以歌颂"南极精神"为主题的通讯."南极精神"的内涵为南极考察队员为祖国.为科 ...

  • 六年级科学[日食和月食]教案设计
  • <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日食和月食本是月球公转时出现的两种特殊的自然现象.但在遥远的古代,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人们无法解释这些自然现象.本课就是引导学生在分析现象的基础上,用科学的方法来认识这两种现象的形成,从而揭开宇宙奥秘的乐趣,养成科学的看问题,想问题的良好习惯,保持和发展对 ...

  • 公开课教案大气的受热过程
  • 肥东圣泉中学公开课教案时间:2011 年 11 月 7 日 授课人:刘磊 地点: 课题:大气的受热过程 课标分析:大气受热过程核心结论"地面是低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应阐明 以下内容重点: (1) 太阳辐射能是地球大气最主要的能量来源: (2) 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的过程: ( ...

  • 人类认识的宇宙教案
  •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宇宙的概念和宇宙的特点. 2.了解宇宙的主要组成物质.天体及其类型. 3.了解天体系统的结构,以及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 4.理解地球上存在生物的原因. 二.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分析教材,使学生具有归纳整理知识.提取重点和找出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自学能力. 2.通过 ...

  • 当太阳降落教案 文档
  • <当太阳降落>教案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当太阳降落> 2.用自制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3.用简单的非洲舞蹈动作表演歌曲 目的要求: 1.能熟练地演唱歌曲<当太阳降落>,并能准确表现歌曲的音乐风格. 2.通过欣赏舞蹈学打非洲鼓和学做舞蹈动作,了解非洲音乐,了解非洲 ...

  • 日食和月食教案,反思,说课
  • 4.日食和月食 罗朝富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日食和月食是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2.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地球处于月影中时,因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形成日食.而月食则是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 过程与方法: 1.运用模拟实验的方 ...

  • [大气环境--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传统教学教案
  •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 大气环境--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教案 学 校: 年级及班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第十一周星期三第9节 上课题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地理1 必修 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7年5月第2版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三 ...

  • 2014年秋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7课 海上日出教案 语文S版
  • 海上日出 一.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范围""一刹那"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文中重点句的含义.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精神,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 4.学习按照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 二.学习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