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车内空气污染现状.危害及对策探讨

第2期               环境研究与监测综述(65~68)

             2009

年6月

当前我国车内空气污染现状、危害及对策探讨

万 东 崔永峰

(甘肃省环境监测中心,甘肃 兰州 730000)

摘要:作者对汽车内的空气污染现状、危害等进行了综述,根据国外汽车厂商对车内空气污染防治的经验,提出了我国改进汽车内空气污染的办法及措施.关键词:车内空气污染;现状;危害;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X73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G)09041(2009)02-0065-04

  根据国外一项研究测试发现,由于车内空气污染,大约有65%的驾驶者驾车时会出现头晕、困倦、咳嗽等现象,导致驾驶者感到压抑、烦躁、注意力无法集中的症状。这些症状统称为驾车综合症。由驾车综合症所引发的交通事故远比长时间疲劳驾驶、酒后驾驶引发的事故发生率要高得多。如果长期呆在这种受污染的车内空气环境中,对人的呼吸道系统有很大危害,容易使人引发支气管炎、鼻炎、肺炎等,甚至会导致肺癌等疾病,而这些污染对儿童和妇女的影响更大。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已明确将车内空气污染与高血压、艾滋病等共同列为人类健康的10大威胁。当前,随着我国的大城市进入汽车增长的高峰时期,城市中的有车族越来越多,仅以北京市为例,目前已拥有各类机动车350万辆,而且还在以每天1000辆的速度递增。对汽车的大量需求促进了近年来我国汽车工业崛起,但在引进生产线的同时,很少有人对环保问题给予重视。

2002年3月北京的卢先生从某汽车贸易有限公司购买了一辆美国产道奇公羊5-2L汽车,双方订立了购车合同。同年8月份,卢先生驾车时发觉气味刺鼻难忍,头顶也开始小片脱发。经过检测,卢先生车内空气的甲醛含量超出了正常值26倍多。卢先生同对方协商无效后,将该汽贸公司告到法院。北京朝阳区人民法院经过审理,依法判决被告汽车经销商返还卢先生购车价款、车辆购置费、养路损失费、保险损失费共计751456元整。这是国内首例车内环境污染案件。

收校日期:2009-02-23

作者简介:万 东(1971-),助工,现从事大气环境监测工作.

由中国科协工程学会联合会汽车环境专业委员

会主办的“中国首次汽内环境污染情况调查活动”,其调查结果显示:被检测的842辆汽车中,有93.82%的车内环境,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情况。车内首要污染物质为甲苯,其次为二甲苯、苯、甲醛和总挥发有机物(TVOC)。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室内空气监测中心曾对200辆汽车进行检测,结果发现,若参照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有近九成的汽车都存在车内空气甲醛或苯含量超标问题,而且大部分车辆甲醛超标都在五六倍以上,其中新车车内的空气质量最差,甲醛超标在10倍以上。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曾随机抽检了使用不足半年的新车,结果是70%的汽车室内有害气体的浓度超过标准规定的限值,最高的超标达10倍以上。广州中科环境检测中心对2000辆汽车进行检测后,发现有92.5%的车辆存在车内空气质量问题。哈尔滨市质检所环境检测中心,随机抽检了50辆使用不足半年的新车。其中,甲醛超标的有16辆,总挥发有机化合物(TVOC)超标的有30辆,超标严重的超过标准限值的10倍。浙江省消协提取了待销售的10个品牌的新家用车,委托杭州市疾病控制预防中心进行了甲醛、苯、甲苯、二甲苯四项检测,结果有7个品牌的新车超标。另外,又公开征集了20辆运行半年以内且无自行改装的在用车,经检测有11辆车的甲醛指标超标,9辆车的总挥发有机化合物(TVOC)超标。上述抽样检测结果表明,车内空气质量状况令人堪忧,汽车内部空间环境污染对驾乘者健康造成的危害程度,令人触目惊心,的确到了非关注不可的地步。那么造成汽车内空气污染的原因有哪些呢?

66

环境研究与监测                    第22卷

1 车内空气污染分类1.1 化学性污染1.1.1 车辆本身

由于目前在我国尚未制定车内空气质量的标准,家庭汽车市场需求的旺盛使得很多汽车下了生产线就直接进入市场,车内的零部件和黏接剂(如:车上使用的座椅、海绵、塑料件、橡胶件、复合织物、装饰材料、保温材料、油漆涂料、黏合剂)等中所含有害物质没有得到充足释放,直接造成车内的空气污染。而且,零部件和材料的制造商,为追求更好的表面效果、更柔软的材质,都是通过加入添加剂、助剂、有机溶剂等,使原材料改性才得以实现的。这些材料在使用过程中,会随温度和时间的变化,不断向车内释放有机化合物如:甲醛、甲苯、苯、二甲苯和总挥发性有机物等。1.1.2 汽车内饰

多数消费者买车后都要进行车内装饰,有的经销商也将买车送装饰作为优惠条件,导致一些含有有害物质的座套垫、胶黏剂进入车内,不同程度地造成车内空气污染,威胁到人体健康。这些装饰物、内饰材质等比较容易挥发甲醛和苯,有刺激性气味。因此只要车内有面料、内饰和胶水等内饰材料,就会存在空气污染。

1.2 车辆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污染1.2.1 发动机污染

汽车发动机产生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以及挥发出的汽油气味,均会使车内空气质量下降。1.2.2 空调污染

由于使用空调而进入车内的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大气污染物,另外车用空调蒸发器若长时间不进行清洗护理,蒸发器会积储异味,空调的冷凝管

内会附着大量污垢,从而滋生霉菌及各类细菌,所产生的胺、烟碱、细菌等有害物质通过空调出风口进入车内,弥漫在车内狭小的空间里,导致车内空气质量

差甚至缺氧从而可能诱发多种疾病。1.2.3 高温污染

夏日高温暴晒,加剧了车内有毒气体的散发,据监测如果汽车在阳光下暴晒1.5h以上,车内的有毒污染物就会成倍增多,有害气体的浓度会增加5~20倍。

2 车内空气污染的危害

车内空气污染物中的甲醛、甲苯、苯、二甲苯和总挥发性有机物等有毒气体和细菌、螨虫、病毒及发动机产生的一氧化碳、汽油等复合空气污染异味会使人在不知不觉中中毒。其危害为:

(1)短期内感觉难闻,呼吸不畅,出现头痛、恶心、乏力、脱发、失眠、记忆力下降等临床症状;(2)长期接触则可能对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等人体多系统、多脏器、多组织、多细胞、多基因造成影响或损害,如出现辣眼睛、流泪、咳嗽、胸闷及皮肤刺激症状等疾病;

(3)甲醛及苯系物等有强致癌作用,引起白血病,免疫力低下等严重疾病;

(4)车内狭小的空间会为呼吸类病毒创造交叉感染机会,尤其对老人、儿童和孕妇的危害更大。3 消除和减轻汽车内空气污染的方法

3.1 从源头杜绝污染

在国家强制性标准没有正式出台之前,汽车厂家应该本着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从材料和零配件采购源头控制住污染源

第2期           万 东,等:当前我国车内空气污染现状、危害及对策探讨

67

  (1)从车身材料的源头抓起,首选绿色环保商品。治标不如治本,造成车内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是内装饰、塑料件、座椅材料、保温材料、喷涂材料以及黏合剂、助剂等。所以,在筛选和采购这些挥发性较强的材料时,应首先考虑环保对有害物质释放量的要求。

(2)利用挥发性有机物释放的时间特性,对预制的装饰件和座椅等进行“时效”处理。由图1可以看出,甲醛释放浓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明显下降。尤其是最初100d之内,浓度的变化曲线最为明显,放置100d后约降低50%。而图2中所示的甲苯释

放浓度,随着时间的推移下降幅度更大,放置100d后浓度可下降80%。

(3)根据挥发性有机物释放的温度特性,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温控措施。图3和图4分别为甲醛和甲苯的温度特性曲线。其中,若甲醛浓度在常温(20℃)状态下测得的结果为1h,则室内温度提高到40℃后,浓度便会陡升到3,一下提高了200%。同样,若甲苯浓度在常温状态(20℃)下测得的结果为1h,则室内温度提高到40℃后,浓度也会陡升到2以上,大约提高了120

%。

  根据上述挥发性有机物的温度特性,在防止阳光照射、绝热密封、温度控制、空气调节等方面,采取

一些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甲醛、甲苯等的大量释放。

(4)车身设计充分考虑室内外空气循环效果,通过适量的新风导入降低车内空气污染。由图5和图6可以看出,充分通风可以使甲醛和甲苯的浓度迅速下降甚至接近零。

(5)采用先进的空气净化与过滤技术,改善车内

空气质量。这里推荐如下几种方案:

方案一:在空气循环过滤系统中采用先进的“光

触媒”技术,也称光催化氧化反应技术。其基本净化原理是:以纳米TiO2半导体材料为主的催化剂材料,在特定波长紫外光的照射下,发生氧化还原能力,产生游离电子及空穴,和有极强氧化作用的氢氧自由基,氧化分解各种有机化合物和无机物。甲醛、苯、氨气、氮氧化合物等有害物质,被氢氧自由基氧化还原成二氧化碳和水。此外,光触媒还能将空气

中的氧变成负氧离子,使车内的空气质量充分改善。

方案二:在车内空气循环系统中加装活性炭过滤网。利用吸附性能超群的活性炭,处理含有甲苯、二甲苯、苯等苯类、酚类、酯类、醇类、醛类等有机气体及恶臭气体。其中,采用高分子黏结材料将优质粉状活性碳载附于菱形网状基材上,制成的菱形活性炭空气净化过滤网,具有材料薄、风阻小、吸附能力较强和成本较低等优点,比较适合在车用空调上使用。

方案三:在车内空气循环系统中加装电气石过滤网。电气石是一种结构特殊的极性结晶体,自身能发电,并永久释放空气负离子和远红外线,所以称其为电气石。电气石过滤网利用电气石与空气中水分子接触后,持续地释放负离子的特点,高效消除空气中的有害阳离子和自由基,并通过人体对负离子的吸收调整离子平衡。这种过滤材料,具有轻薄、透气、拆装、清洗方便和自动释放负离子等优点,也适合在车用空调上安装。

3.2 提高防范意识,加强自我保护

面对当前车内空气污染的严峻形势,有车族应提高防范意识,加强自我保护,从以下方面加强注意:

(1)在选购新车时,除价格、性能、外形、配置等外,也最好留心一下车内的气味。注意选择无污染装饰材料,对新车或新装饰后的汽车,要注意通风换气,尽快使车内有害气体释放出来,必要时,到检测部门进行检查。

(2)在进入汽车后的短时间内,应该打开车窗或开启外循环通风设施,引进新鲜空气,避免二氧化碳超标。严忌在封闭车窗、车门状况下,长时间行车,更不能在封闭的车内睡眠或长时间休息。牢记在车外空气质量好的时间和道路,保持车内外的通风。

(3)尽量少使用香水或者除臭剂,以免造成二次污染;另外在夏冬季使用车载空调时,应将空调设为外循环模式,不要长时间使用空调并密闭车窗,合理地减少空调的使用,在开启空调和暖风时,使用车内外空气交流模式,尽量避免长时间使用车内自循环模式。

(4)遇到堵车严重的时段或尾随尾气排放可能超标车辆行驶时,应当把空调、暖风开关暂时调到车内自循环模式,开窗行驶的车辆应暂时关闭车窗。待道路空气改善时,及时恢复车内外的空气交流。驾驶员都习惯根据速度要求经常换挡,为了健康行车,况,养成适时地关闭和开启内外通风模式的习惯。

(5)不在车内吸烟,如果吸烟了,要保证通风良好。

(6)在车身冷的时候灌满油箱,以减少挥发。不要超量灌油,拧紧油箱盖,避免油的泄漏。

(7)车轮调整平行,保持轮胎充气压力合适。不需要时,移走车顶行李架,拿出不必要的东西,以减少车的负载。

(8)定期更换空气过滤器和清理油路,修补车子的漏洞。

4 国外汽车内污染治理现状

车内污染在西方国家也是一个非常受关注的问题,国外目前虽然没有车内空气质量标准,但是各厂家在原材料和零配件的采购、使用过程中,有严格的环保标准,从源头上控制了空气污染物的来源。例如:日本汽车厂就有企业内部规定,从原材料环节控制车内异味的产生,在新车定型时还有专人针对“车内味道”进行感官评判。欧盟制定了《有关化学品注册评估授权与限制制度》,对汽车相关材料做了部分规定。德国环保机构与汽车制造公司协调制定了车内环境空气污染控制的条例,使得车内各种有害气体含量有了限制,奥迪公司也有专门的“车内气味评测小组”,对进入车内的每一种材料都要进行严格的气味监控。美国甚至把室内和车内污染作为人类健康的五大危害之一。

另外,一些国家在制定了相关技术标准的同时,还在防治方面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国外解决这类问题主要通过两种办法:一是制定车内污染的健康标准。生产企业一旦违反标准,将受到处罚。例如澳大利亚已经把车内环境列为室内环境,在制定健康标准时,把车内环境和办公室、教室等并列;二是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清除车内污染。日本作为一个汽车大国,一直非常重视车内污染问题。日本汽车制造商丰田公司推出了一款“除菌离子发生器”,用来消除车内细菌和浮游物,并清除异味,在日本很受欢迎。此外,日本还通过“光触媒”的技术清洁车内空气,主要是对有害气体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将其转化为无害的水和二氧化碳。凡是使用“光触媒”进行处理后的车辆,在5a内不必再做任何消毒工作,因此,虽然这一技术成本较高,但在日本也广为应用。2002年9月开始,欧盟出资477万欧元启动了“清洁车厢工程”项目,该项目计划总耗时36个月,

)

进行生物化学反应,最后形成一种类似于腐植质的物质,可以作为肥料或土壤改良剂。堆肥法是一种古老的城市生活废弃物处理技术,在城市生活废弃物的处理中所占比例很小,它主要用于有机固体废物的处理。堆肥处理工艺可分为土法堆肥(既长形料堆)和机械堆肥(即反应器或槽)。长形料堆占地面积大,且易散发恶臭,但可通过人工通风或经常翻转使堆肥物料充分混合,防止恶臭产生。机械堆肥采用与分选、粉碎、精制工艺相结合,在产品质量和环境要求上都优于土法堆肥。堆肥处理方式有好氧和厌氧两种,以好氧居多。

堆肥法是城市垃圾处理成本最为低廉和垃圾资源化处理的技术措施之一,它在消纳城市垃圾的同时还能产生出很好的土壤改良剂,起到腐植源和向植物提供各种基本微量元素的作用,并减少化肥使用量。堆肥主要用于公园、运动场的建设和公路的养护;如台湾的垃圾公园,英国利物浦的国际花园,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环城绿化带都是在垃圾堆上建立而成的。堆肥还用于园艺栽培和农田建设,森林和树木的养护;填埋场等废场地的再开拓,生物气体控制的过滤物料。

堆肥市场潜力的预测是堆肥处理垃圾可行性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步。目前,由于受市场因素影响而使堆肥生产规模受到限制,此外还存在肥料质量

不太理想、占地面积大、生产周期长、工厂化生产困难、产生渗出液、恶臭和沼气等缺点;而且堆肥中重金属含量较高,使得农作物不宜施用,这些因素都制约着堆肥生产规模的发展。如果在堆肥过程中注重培养优化菌种群落,采用有效的垃圾分选技术和发酵技术,注重解决堆肥生产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开发新的受市场欢迎的肥料,堆肥技术将得到更快的发展。3.结束语

我国生活垃圾的特性决定了很难有一种垃圾处理技术能对其进行有效的处理,必须采取多种技术对其进行综合处理才能达到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卫生填埋、焚烧、堆肥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在坚持因地制宜、技术可行、设备可靠、适度规模、资源利用和综合治理的原则下,采用三种主要方法适当组合,便能取得更大的环境效益。

(上接第68页)

  项目的目标是:研究出一种有效的、可以量化的车内空气质量检测管理系统,从而为驾驶员和乘客的健康提供保障。“清洁车厢工程”的几个具体目标是:定义车内空气健康、舒适和安全的标准;开发捕捉车内微颗粒悬浮物的技术;探索初级的分解空气污染物的方法;开发车内空气质量提示系统。这些技术将首先考虑在轿车上使用,随后将在卡车和公共汽车上推广。欧洲共有8大机构参与其中,包括

大学、工业联合组织、研究中心和汽车制造商。但因为各方面的原因,目前这个项目仅仅完成了第一阶段的研究。

但是随着世界各国对汽车车内污染的关注,以及科技日新月异的突飞猛进,汽车车内空气净化设备不断更新,汽车车内污染已经不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顽疾。相信在未来的几年中,汽车车内污染问题将得到普遍关注并获得较大改变。

第2期               环境研究与监测综述(65~68)

             2009

年6月

当前我国车内空气污染现状、危害及对策探讨

万 东 崔永峰

(甘肃省环境监测中心,甘肃 兰州 730000)

摘要:作者对汽车内的空气污染现状、危害等进行了综述,根据国外汽车厂商对车内空气污染防治的经验,提出了我国改进汽车内空气污染的办法及措施.关键词:车内空气污染;现状;危害;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X73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G)09041(2009)02-0065-04

  根据国外一项研究测试发现,由于车内空气污染,大约有65%的驾驶者驾车时会出现头晕、困倦、咳嗽等现象,导致驾驶者感到压抑、烦躁、注意力无法集中的症状。这些症状统称为驾车综合症。由驾车综合症所引发的交通事故远比长时间疲劳驾驶、酒后驾驶引发的事故发生率要高得多。如果长期呆在这种受污染的车内空气环境中,对人的呼吸道系统有很大危害,容易使人引发支气管炎、鼻炎、肺炎等,甚至会导致肺癌等疾病,而这些污染对儿童和妇女的影响更大。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已明确将车内空气污染与高血压、艾滋病等共同列为人类健康的10大威胁。当前,随着我国的大城市进入汽车增长的高峰时期,城市中的有车族越来越多,仅以北京市为例,目前已拥有各类机动车350万辆,而且还在以每天1000辆的速度递增。对汽车的大量需求促进了近年来我国汽车工业崛起,但在引进生产线的同时,很少有人对环保问题给予重视。

2002年3月北京的卢先生从某汽车贸易有限公司购买了一辆美国产道奇公羊5-2L汽车,双方订立了购车合同。同年8月份,卢先生驾车时发觉气味刺鼻难忍,头顶也开始小片脱发。经过检测,卢先生车内空气的甲醛含量超出了正常值26倍多。卢先生同对方协商无效后,将该汽贸公司告到法院。北京朝阳区人民法院经过审理,依法判决被告汽车经销商返还卢先生购车价款、车辆购置费、养路损失费、保险损失费共计751456元整。这是国内首例车内环境污染案件。

收校日期:2009-02-23

作者简介:万 东(1971-),助工,现从事大气环境监测工作.

由中国科协工程学会联合会汽车环境专业委员

会主办的“中国首次汽内环境污染情况调查活动”,其调查结果显示:被检测的842辆汽车中,有93.82%的车内环境,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情况。车内首要污染物质为甲苯,其次为二甲苯、苯、甲醛和总挥发有机物(TVOC)。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室内空气监测中心曾对200辆汽车进行检测,结果发现,若参照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有近九成的汽车都存在车内空气甲醛或苯含量超标问题,而且大部分车辆甲醛超标都在五六倍以上,其中新车车内的空气质量最差,甲醛超标在10倍以上。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曾随机抽检了使用不足半年的新车,结果是70%的汽车室内有害气体的浓度超过标准规定的限值,最高的超标达10倍以上。广州中科环境检测中心对2000辆汽车进行检测后,发现有92.5%的车辆存在车内空气质量问题。哈尔滨市质检所环境检测中心,随机抽检了50辆使用不足半年的新车。其中,甲醛超标的有16辆,总挥发有机化合物(TVOC)超标的有30辆,超标严重的超过标准限值的10倍。浙江省消协提取了待销售的10个品牌的新家用车,委托杭州市疾病控制预防中心进行了甲醛、苯、甲苯、二甲苯四项检测,结果有7个品牌的新车超标。另外,又公开征集了20辆运行半年以内且无自行改装的在用车,经检测有11辆车的甲醛指标超标,9辆车的总挥发有机化合物(TVOC)超标。上述抽样检测结果表明,车内空气质量状况令人堪忧,汽车内部空间环境污染对驾乘者健康造成的危害程度,令人触目惊心,的确到了非关注不可的地步。那么造成汽车内空气污染的原因有哪些呢?

66

环境研究与监测                    第22卷

1 车内空气污染分类1.1 化学性污染1.1.1 车辆本身

由于目前在我国尚未制定车内空气质量的标准,家庭汽车市场需求的旺盛使得很多汽车下了生产线就直接进入市场,车内的零部件和黏接剂(如:车上使用的座椅、海绵、塑料件、橡胶件、复合织物、装饰材料、保温材料、油漆涂料、黏合剂)等中所含有害物质没有得到充足释放,直接造成车内的空气污染。而且,零部件和材料的制造商,为追求更好的表面效果、更柔软的材质,都是通过加入添加剂、助剂、有机溶剂等,使原材料改性才得以实现的。这些材料在使用过程中,会随温度和时间的变化,不断向车内释放有机化合物如:甲醛、甲苯、苯、二甲苯和总挥发性有机物等。1.1.2 汽车内饰

多数消费者买车后都要进行车内装饰,有的经销商也将买车送装饰作为优惠条件,导致一些含有有害物质的座套垫、胶黏剂进入车内,不同程度地造成车内空气污染,威胁到人体健康。这些装饰物、内饰材质等比较容易挥发甲醛和苯,有刺激性气味。因此只要车内有面料、内饰和胶水等内饰材料,就会存在空气污染。

1.2 车辆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污染1.2.1 发动机污染

汽车发动机产生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以及挥发出的汽油气味,均会使车内空气质量下降。1.2.2 空调污染

由于使用空调而进入车内的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大气污染物,另外车用空调蒸发器若长时间不进行清洗护理,蒸发器会积储异味,空调的冷凝管

内会附着大量污垢,从而滋生霉菌及各类细菌,所产生的胺、烟碱、细菌等有害物质通过空调出风口进入车内,弥漫在车内狭小的空间里,导致车内空气质量

差甚至缺氧从而可能诱发多种疾病。1.2.3 高温污染

夏日高温暴晒,加剧了车内有毒气体的散发,据监测如果汽车在阳光下暴晒1.5h以上,车内的有毒污染物就会成倍增多,有害气体的浓度会增加5~20倍。

2 车内空气污染的危害

车内空气污染物中的甲醛、甲苯、苯、二甲苯和总挥发性有机物等有毒气体和细菌、螨虫、病毒及发动机产生的一氧化碳、汽油等复合空气污染异味会使人在不知不觉中中毒。其危害为:

(1)短期内感觉难闻,呼吸不畅,出现头痛、恶心、乏力、脱发、失眠、记忆力下降等临床症状;(2)长期接触则可能对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等人体多系统、多脏器、多组织、多细胞、多基因造成影响或损害,如出现辣眼睛、流泪、咳嗽、胸闷及皮肤刺激症状等疾病;

(3)甲醛及苯系物等有强致癌作用,引起白血病,免疫力低下等严重疾病;

(4)车内狭小的空间会为呼吸类病毒创造交叉感染机会,尤其对老人、儿童和孕妇的危害更大。3 消除和减轻汽车内空气污染的方法

3.1 从源头杜绝污染

在国家强制性标准没有正式出台之前,汽车厂家应该本着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从材料和零配件采购源头控制住污染源

第2期           万 东,等:当前我国车内空气污染现状、危害及对策探讨

67

  (1)从车身材料的源头抓起,首选绿色环保商品。治标不如治本,造成车内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是内装饰、塑料件、座椅材料、保温材料、喷涂材料以及黏合剂、助剂等。所以,在筛选和采购这些挥发性较强的材料时,应首先考虑环保对有害物质释放量的要求。

(2)利用挥发性有机物释放的时间特性,对预制的装饰件和座椅等进行“时效”处理。由图1可以看出,甲醛释放浓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明显下降。尤其是最初100d之内,浓度的变化曲线最为明显,放置100d后约降低50%。而图2中所示的甲苯释

放浓度,随着时间的推移下降幅度更大,放置100d后浓度可下降80%。

(3)根据挥发性有机物释放的温度特性,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温控措施。图3和图4分别为甲醛和甲苯的温度特性曲线。其中,若甲醛浓度在常温(20℃)状态下测得的结果为1h,则室内温度提高到40℃后,浓度便会陡升到3,一下提高了200%。同样,若甲苯浓度在常温状态(20℃)下测得的结果为1h,则室内温度提高到40℃后,浓度也会陡升到2以上,大约提高了120

%。

  根据上述挥发性有机物的温度特性,在防止阳光照射、绝热密封、温度控制、空气调节等方面,采取

一些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甲醛、甲苯等的大量释放。

(4)车身设计充分考虑室内外空气循环效果,通过适量的新风导入降低车内空气污染。由图5和图6可以看出,充分通风可以使甲醛和甲苯的浓度迅速下降甚至接近零。

(5)采用先进的空气净化与过滤技术,改善车内

空气质量。这里推荐如下几种方案:

方案一:在空气循环过滤系统中采用先进的“光

触媒”技术,也称光催化氧化反应技术。其基本净化原理是:以纳米TiO2半导体材料为主的催化剂材料,在特定波长紫外光的照射下,发生氧化还原能力,产生游离电子及空穴,和有极强氧化作用的氢氧自由基,氧化分解各种有机化合物和无机物。甲醛、苯、氨气、氮氧化合物等有害物质,被氢氧自由基氧化还原成二氧化碳和水。此外,光触媒还能将空气

中的氧变成负氧离子,使车内的空气质量充分改善。

方案二:在车内空气循环系统中加装活性炭过滤网。利用吸附性能超群的活性炭,处理含有甲苯、二甲苯、苯等苯类、酚类、酯类、醇类、醛类等有机气体及恶臭气体。其中,采用高分子黏结材料将优质粉状活性碳载附于菱形网状基材上,制成的菱形活性炭空气净化过滤网,具有材料薄、风阻小、吸附能力较强和成本较低等优点,比较适合在车用空调上使用。

方案三:在车内空气循环系统中加装电气石过滤网。电气石是一种结构特殊的极性结晶体,自身能发电,并永久释放空气负离子和远红外线,所以称其为电气石。电气石过滤网利用电气石与空气中水分子接触后,持续地释放负离子的特点,高效消除空气中的有害阳离子和自由基,并通过人体对负离子的吸收调整离子平衡。这种过滤材料,具有轻薄、透气、拆装、清洗方便和自动释放负离子等优点,也适合在车用空调上安装。

3.2 提高防范意识,加强自我保护

面对当前车内空气污染的严峻形势,有车族应提高防范意识,加强自我保护,从以下方面加强注意:

(1)在选购新车时,除价格、性能、外形、配置等外,也最好留心一下车内的气味。注意选择无污染装饰材料,对新车或新装饰后的汽车,要注意通风换气,尽快使车内有害气体释放出来,必要时,到检测部门进行检查。

(2)在进入汽车后的短时间内,应该打开车窗或开启外循环通风设施,引进新鲜空气,避免二氧化碳超标。严忌在封闭车窗、车门状况下,长时间行车,更不能在封闭的车内睡眠或长时间休息。牢记在车外空气质量好的时间和道路,保持车内外的通风。

(3)尽量少使用香水或者除臭剂,以免造成二次污染;另外在夏冬季使用车载空调时,应将空调设为外循环模式,不要长时间使用空调并密闭车窗,合理地减少空调的使用,在开启空调和暖风时,使用车内外空气交流模式,尽量避免长时间使用车内自循环模式。

(4)遇到堵车严重的时段或尾随尾气排放可能超标车辆行驶时,应当把空调、暖风开关暂时调到车内自循环模式,开窗行驶的车辆应暂时关闭车窗。待道路空气改善时,及时恢复车内外的空气交流。驾驶员都习惯根据速度要求经常换挡,为了健康行车,况,养成适时地关闭和开启内外通风模式的习惯。

(5)不在车内吸烟,如果吸烟了,要保证通风良好。

(6)在车身冷的时候灌满油箱,以减少挥发。不要超量灌油,拧紧油箱盖,避免油的泄漏。

(7)车轮调整平行,保持轮胎充气压力合适。不需要时,移走车顶行李架,拿出不必要的东西,以减少车的负载。

(8)定期更换空气过滤器和清理油路,修补车子的漏洞。

4 国外汽车内污染治理现状

车内污染在西方国家也是一个非常受关注的问题,国外目前虽然没有车内空气质量标准,但是各厂家在原材料和零配件的采购、使用过程中,有严格的环保标准,从源头上控制了空气污染物的来源。例如:日本汽车厂就有企业内部规定,从原材料环节控制车内异味的产生,在新车定型时还有专人针对“车内味道”进行感官评判。欧盟制定了《有关化学品注册评估授权与限制制度》,对汽车相关材料做了部分规定。德国环保机构与汽车制造公司协调制定了车内环境空气污染控制的条例,使得车内各种有害气体含量有了限制,奥迪公司也有专门的“车内气味评测小组”,对进入车内的每一种材料都要进行严格的气味监控。美国甚至把室内和车内污染作为人类健康的五大危害之一。

另外,一些国家在制定了相关技术标准的同时,还在防治方面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国外解决这类问题主要通过两种办法:一是制定车内污染的健康标准。生产企业一旦违反标准,将受到处罚。例如澳大利亚已经把车内环境列为室内环境,在制定健康标准时,把车内环境和办公室、教室等并列;二是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清除车内污染。日本作为一个汽车大国,一直非常重视车内污染问题。日本汽车制造商丰田公司推出了一款“除菌离子发生器”,用来消除车内细菌和浮游物,并清除异味,在日本很受欢迎。此外,日本还通过“光触媒”的技术清洁车内空气,主要是对有害气体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将其转化为无害的水和二氧化碳。凡是使用“光触媒”进行处理后的车辆,在5a内不必再做任何消毒工作,因此,虽然这一技术成本较高,但在日本也广为应用。2002年9月开始,欧盟出资477万欧元启动了“清洁车厢工程”项目,该项目计划总耗时36个月,

)

进行生物化学反应,最后形成一种类似于腐植质的物质,可以作为肥料或土壤改良剂。堆肥法是一种古老的城市生活废弃物处理技术,在城市生活废弃物的处理中所占比例很小,它主要用于有机固体废物的处理。堆肥处理工艺可分为土法堆肥(既长形料堆)和机械堆肥(即反应器或槽)。长形料堆占地面积大,且易散发恶臭,但可通过人工通风或经常翻转使堆肥物料充分混合,防止恶臭产生。机械堆肥采用与分选、粉碎、精制工艺相结合,在产品质量和环境要求上都优于土法堆肥。堆肥处理方式有好氧和厌氧两种,以好氧居多。

堆肥法是城市垃圾处理成本最为低廉和垃圾资源化处理的技术措施之一,它在消纳城市垃圾的同时还能产生出很好的土壤改良剂,起到腐植源和向植物提供各种基本微量元素的作用,并减少化肥使用量。堆肥主要用于公园、运动场的建设和公路的养护;如台湾的垃圾公园,英国利物浦的国际花园,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环城绿化带都是在垃圾堆上建立而成的。堆肥还用于园艺栽培和农田建设,森林和树木的养护;填埋场等废场地的再开拓,生物气体控制的过滤物料。

堆肥市场潜力的预测是堆肥处理垃圾可行性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步。目前,由于受市场因素影响而使堆肥生产规模受到限制,此外还存在肥料质量

不太理想、占地面积大、生产周期长、工厂化生产困难、产生渗出液、恶臭和沼气等缺点;而且堆肥中重金属含量较高,使得农作物不宜施用,这些因素都制约着堆肥生产规模的发展。如果在堆肥过程中注重培养优化菌种群落,采用有效的垃圾分选技术和发酵技术,注重解决堆肥生产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开发新的受市场欢迎的肥料,堆肥技术将得到更快的发展。3.结束语

我国生活垃圾的特性决定了很难有一种垃圾处理技术能对其进行有效的处理,必须采取多种技术对其进行综合处理才能达到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卫生填埋、焚烧、堆肥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在坚持因地制宜、技术可行、设备可靠、适度规模、资源利用和综合治理的原则下,采用三种主要方法适当组合,便能取得更大的环境效益。

(上接第68页)

  项目的目标是:研究出一种有效的、可以量化的车内空气质量检测管理系统,从而为驾驶员和乘客的健康提供保障。“清洁车厢工程”的几个具体目标是:定义车内空气健康、舒适和安全的标准;开发捕捉车内微颗粒悬浮物的技术;探索初级的分解空气污染物的方法;开发车内空气质量提示系统。这些技术将首先考虑在轿车上使用,随后将在卡车和公共汽车上推广。欧洲共有8大机构参与其中,包括

大学、工业联合组织、研究中心和汽车制造商。但因为各方面的原因,目前这个项目仅仅完成了第一阶段的研究。

但是随着世界各国对汽车车内污染的关注,以及科技日新月异的突飞猛进,汽车车内空气净化设备不断更新,汽车车内污染已经不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顽疾。相信在未来的几年中,汽车车内污染问题将得到普遍关注并获得较大改变。


相关内容

  • 农村食品安全
  • 食品质量管理学结课论文 农村食品安全 学生姓名 学 号 所属学院 专 业 班 级 指导教师 塔里木大学教务处制 目 录 1 我国的食品安全现状 .............................................................................. ...

  • 我国绿色食品出口贸易的现状与发展
  •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发展,绿色贸易壁垒已成为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特征.食品作为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传统出口产品之一,首当其冲地受到了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近年来,我国的绿色食品出口贸易正面临着日益增多的绿色贸易壁垒的状况.为了讨论中国绿色食品如何有效的采取一定的对策跨过绿色壁垒,本文从当前 ...

  •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题目
  •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题目 1.经济全球化对中国行政管理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2.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地方政府行政管理模式变革 3.公务员保障机制研究 4.论公职人员的身份保障与廉政建设 5.行政委托研究 6.行政授权立法研究 7.论行政自由裁量权 8.论中介机构与行政部门的脱钩和改制 9.政府行政执法研究 10 ...

  • 食品安全毕业论文题目(542个)
  •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学 院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级 指导教师 毕业教务处制表 毕业 毕业二〇一五年 三月二十 日 毕业 食品安全毕业论文题目 一.论文说明 本团队长期从事论文写作与论文发表服务,擅长案例分析.编程仿真.图表绘制.理论分析等,专科本科论文300起,具体信息联系 ...

  •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对策
  • 摘要:目前食品安全是全社会最为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对我国目前食品安全的基本情况简要的做出了介绍,并对产生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对发达国家的经验应提出借鉴,将食品安全预警预报机制实行建立完善,将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实行制定完善,要实现食品安全标准体系.食品安全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健全,对于检测能力的 ...

  • 化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 化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1. 如何运用化学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态度 2. 化学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3.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化学史教育 4. 如何让化学史走进中学课堂 5. 怎样看待化学家的作用 6. 中国炼丹术为何未发展成为科学化学的成因分析 7. 现代美国化学研究领先地位的确立 ...

  • 关于我国环境质量标准及其应用的有关问题探讨
  • 第21卷第3期江苏环境科技V01.21No.32008年6月JiangsuEnvironmentalScienceandTechnologyJun.2008 关于我国环境质量标准及其应用的有关问题探讨 王光焱 (新沂市环保局,江苏新沂221400) 摘要:重点从我国环境标准的环境质量标准与环境质量基 ...

  • 土壤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及其防治
  •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09年第3期 FoodandNutritioninChina No.03,2009 土壤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及其防治母 张远1'2,樊瑞莉 (1河南科技学院,新乡455005:2浙江省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杭州 51 0055) 摘要: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土壤污染较为严重,采 ...

  • 我国重金属污染事件的管理对策研究_余光辉
  • 2013年第39卷第8期 工业安全与环保 August2013IndustrialSafetyandEnvironmentalProtection ·35· 我国重金属污染事件的管理对策研究* 余光辉 袁开国 李振国 朱佳文 (湖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系 湖南湘潭411201) 摘 要 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