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草鲜美正宜居-居住区绿化设计探索

芳草鲜美正宜居—居住区绿化设计探索

摘 要:本文以深圳市龙岗体育新城安置小区景观为例,介绍了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原则和适宜在华南地区生长的常见园林植物,提出居住小区植物景观设计要点,对居住区的植物设计的原则、目标、方法等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与研究,得出居住区要达到舒适、宜居、生态的景观效果,与植物的科学配置、优化设计关系良多。

关键词:居住区;植物;生态;景观

植物配置是居住区环境建设中的必要一环,这不仅表现在植物对改善生态环境的巨大作用,更表现在其对于美化生活空间所带来的巨大精神价值。近年来,追求生态、自然回归的居住环境成为风潮,“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优美的园林绿化环境已成为住宅小区最基本的要素,并且直接关系到小区的整体水平及质量,不同小区在植物配置上体现独特的风格,体现自然界植物物种的多样性,树种力求丰富,又不要杂乱无章,好的种植设计可以成为小区的明显地物标。然而,如何更好地设计和展现居住区内植物景观,能更有效、更实际地满足居民的生活功能,能最大限度地改善生态环境,能以最佳的状态愉悦人的精神,则需要对植物的配置原则、方法等做出系统地分析。

1 项目概况

体育新城是深圳市申办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基础性工程,也是龙岗区高标准建设龙城西区的标志性工程。深圳市体育新城安置小区位于龙岗区体育新城北区,规划北通道与黄阁翠苑交叉口东南侧。北侧为城市主干道清林西路,西临规划快速北通道,东临体育新城规划南北向道路,交通出行便利。便利的交通、较为齐全的城市配套以及良好的发展前景使得项目的地理位置条件相当优越。整个项目占地面积100652.31m2,总建筑面积413825.73m2,绿化率达到了30.3%,水体景观面积约4987m2,小区外围隔离绿化带面积约6410m2。 。

小区从规划设计定位开始就确定了要以建设绿色小区、提供舒适健康的人居环境为目标,以低成本技术手段实现小区健康、生态的运营模式,要达到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对于这样一个标志性的重点项目,设计师在着手开始软景设计时,先仔细研究了本项目业已确定的规划、建筑定位以及现有和新建的景观风格,结合设计主题来确定植物景观设计的概念,选取合适的植物做出大的设计框架,然后,在遵循总的植物设计原则前提下,对项目进行植物分区设计,得出次主题,造就每个组团区域步移景移的美丽景色。

图1 景观总平面图

2 居住区植物设计原则

2.1多样性原则

主题和思路整理清晰,接下来就是具体的植物配置设计,结合设计概念及景观空间关系进行空间布置,尤其注意处理公共景观空间到小空间的尺度关系,控制收放、对大体的疏密变化做统一的考虑。

应充分考虑科学搭配。即考虑不同层次的林木的生长习性,高低采光线,并形成乔、灌、地被、草的多层次,常绿与落叶树种相结合的多样绿化景观。科学地配植各种植物有利于发挥植物的特性,构成生态美景。理想的植物配置应该是 :

(1)乔灌花草有着丰富的类型搭配:乔木——草本型、灌木——草本型、乔木——灌木——草本型、乔木——灌木型、藤本型等,在居住区绿化中这些类型的搭配几乎都能用到。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绿地服务对象的需求和应达到的功能要求进行植物设计,例如棚架下采用藤本植物遮荫,活动广场采用高大乔木遮荫,以观赏为主的绿地可采用灌木——草本型或乔灌草搭配型。 (2)配植乔、灌木时,选择树种要有乡土性、针对性,种植树种应考虑植物生态群落景观的稳定性、长远性、美观性。树种选择在生态原则的基础上,力求变化,创造优美的林冠线和林缘线;配植大乔木时,要有足够的株行距,为求得相对稳定的植物生态群落结构打下基础,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3)居住区是居民一年四季生活、憩息的环境,植物配置应该有四季的季相变化,使之同居民春夏秋冬的生活规律同步——植物配植亦应体现这一点,在选择植物的时候,应考虑季相变化,同时考虑植物的叶、花、果在不同季节的变化,同时也应该注重其层次的搭配和背景。

此外,还应考虑到外观流线和对软景的修饰等。

2.2 因地制宜,塑造多变景观

研究人在不同空间场所中的心理体验与感受的变化,从多方面着手,绿化不仅要在同空间平面化,还要结合“林荫型” 的立体化模式,利用墙壁种植攀缘植物,可以弱化建筑形体生硬的几何线条,使这部分空间增加美化、彩化效果。多种手法和元素的使用,形成疏密、明暗、动静的对比,创造出丰富的植物空间层次。

3 噪声与植物配置分析

居住区通常为安静的社区,但是如果社区临街、靠马路,受周围环境噪声的影响,就会对居住环境造成影响,所以噪音也是一种环境污染,而且已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公害。合理地进行植物配置,能有效地减轻这种社会公害。因为植物具有降低噪音的作用。

一般认为,分枝低、树冠低的乔木比分枝高、树冠高的乔木减低噪音的作用大;树冠密,叶面大的吸音效能强。城市住宅区,用一排茂密的灌木,其后再种一排高大乔木来隔离马路上的汽车噪声,占地不多且隔音效果好。

树上的叶子不能吸收声音,因为机器振动和交通车辆发生的声音其波长恰恰与叶子所能透过的声音的波长相同。而真正能起到消声作用的却是树林下的叶层。同时,粗大的树干和茂密的树枝,消散了声音,然后使部分声音沿着树枝和树干传导到地下被吸收掉。

4 居住区功能分区绿化分析与方法

居住区绿化种植设计根据不同的功能区特点,科学地选择不同的绿化树种及种植形式。根据不同的功能将小区划分为四个绿化区域:绿化功能分区图如图2所示。

图2 绿化功能分区图

4.1 屋顶花园绿化

植物选择应优先选用既有绿化效果又能改善环境的植物品种。屋顶绿地的植物选择应具有以下特性:适应种植土浅薄、少肥的花灌木,能忍受干旱、潮湿积水、夏季高热风、冬季露地过冬的品种;抗屋顶大风的品种;能抵抗空气污染并能吸收污染的品种;容易移植成活、耐修剪、生长较慢、较底的养护管理要求品种。本案选择如;佛肚竹、苏铁、含笑、栀子花、九里香、罗汉松、山茶、龟背竹、佛甲草等,既能形成美观的屋面效果又可达到环保、节能的目的。

4.2 外围隔离带绿化

根据深圳特有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选择最能反映热带风光的植物。作为道路旁的隔离带绿化树种还要求:冠大荫浓、叶面系数大、主干笔直、抗逆性强、根系较发达、树资好、粗生易于管理且对环境污染少的常绿植物。如:小叶榕、扁桃、阴香、银桦、台湾相思、蓝花楹、桃花心木、美丽异木棉、四季桂、海南红豆、红花羊蹄甲、火焰木、凤凰木、白玉兰等。形成小区的绿色屏障,能起到遮阴、降温增湿、减噪滞尘的作用,还能改善了整个小区的空气和环境质量。

4.3 水体生态景观绿化

人工湿地是深圳市体育新城安置小区景观设计的一大亮点,位于小区的中心位置,水体面积近5000m2是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利用水及水生植物达到蓄水,保持原生态的循环系统,为各类微生物及动物提供自然的生存空间。

人工湿地的水体及植物有助空气的净化和流通;还有延伸视线、扩大空间的作用。水生植物可以吸附水中的营养物质及其他元素,增加水体中的氧气含量,抑制有害藻类大量繁殖,遏制底泥营养盐向水中的再释放,以利于水体的生态平衡。近年来兴起的人工湿地系统,在净化城市水体方面表现突出,正是水生植物生态价值的最好体现,人工湿地景观已成为城市中极富自然情趣的景观。

4.4 建筑间休闲区绿化

建筑周边选择符合建筑空间尺度的、耐阴或中性的植物,如:散尾葵、海桐、海芋、棕竹、龟背竹、红背桂、苏铁、文殊兰等。调节了建筑间的微气候,又营造了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在建筑适当的位置可以配置蔓性攀援植物,软化,建筑生硬的轮廓,并与小区绿化融为一体,会创造出多种生动的装饰效果。

5居住区空间分区绿化分析

5.1小区主要道路植物配置分析

(1)环境心理学考虑

道路是整个环境意象的框架。居住区道路应该特征明确,贯通顺达,具有强烈的引导性和方向感,向人们暗示前方别有洞天。居住区中的道路可以利用植物逐渐形成统一的空间序列并能够围绕和连接不同的功能场地,居民可以沿着两侧植物暗示的道路行进,

(2)植物配置考虑

居住区道路两侧应栽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以减少交通造成的尘土、噪音及有害气体,有利于沿街住宅室内保持安静和卫生。行道树选择耍求:选择枝冠水平伸展的乔木起到遮阳降温的作用。以速生阔叶树为先导,以常绿乔木为主导,在空间比较宽敞的位置,片植乔木、灌木和植物色带。

5.2 地面生态停车场植物配置分析

(1)环境心理学考虑

居住区的地面停车场多以透气透水的植草砖进行铺设,减少全封闭的混凝土地面,既可种草,又可停车,草与树木产生较强的生态互补作用和平衡作用,增加绿容积量。

(2)植物配置考虑

本案停车采用立体生态景观设计的手法,停车场采用嵌草铺装,在何隔5个车位之间设计种植池,树池下种植灌木和攀爬植物,停车场另一侧种植遮荫乔木,冠大荫浓,这样,整个停车场掩映在绿树之中。

5.3 组团休闲空间植物配置分析

组团花园通过人车分流和住宅组团的围合,形成一个个相对独立、安全的小型绿化休闲空间。绿化系统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建筑主体与环境空间得以有机融合、谐调共生。

(1)环境心理学考虑

在居住区里,人们总是希望减少环境刺激,保护“个人空间”及“人际距离”的不受侵犯。一些布局合理的绿色屏障或是分散排列的树就可以提供私密,在植物营造的静谧空间中,人们可以读书、静坐、交谈、私语。因此,尽量将人性广场化整为零,分置于绿色组团中,适应小区的休闲、交往功能。

(2)植物配置考虑

通过植物配置来软化具有较高程度视觉、噪音、运动等特征的周围环境,尤其要选择保健类的植物,不栽植会引起程度较高激动或兴奋的植物。栽植不同的树种以形成四季色彩的变化,吸引昆虫。 种植应考虑建筑物朝向。南面的植物喜光,栽植不宜过密,夏季遮荫但不挡风,冬季能让阳光通过,以落叶阔叶树为主。北面植物耐阴,冬季挡风。西面种植高大阔叶乔木,对夏季降温有明显效果。在近窗处不宜种植高大灌木。

5.4 水体周边植物配置分析

(1)环境心理学考虑

居住区水景是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显著改善微气候和环境质量。水体、植物及倒影相映成趣,形成独特自然的湿地景观,满足人回归自然和亲近自然的愿望。水生植物景观能够给人一种清新、舒畅的感觉,它不仅可以观叶、品姿、赏花,还能欣赏映照在水中的倒影,令人浮想联翩。

(2)植物配置考虑

在植物配置上,应考虑到植物物种的多样性和因地制宜,尽量采用本地植物,它适应性强,成活率高。在物种搭配上要满足生态要求,做到对水体污染物处理的功能能够互相补充,又要注意主次分明,高低错落,其形态、叶色、花色等搭配协调,以取得优美的景观构图。根据水由深到浅,依次种植挺水植物、浮叶植物和沉水植物,既符合各种水生植物的特性,又满足审美的需要。

6结语

综上所述,居住区的环境绿化,以充分发挥植物特性的功能为目标,组织层次丰富的植物群落,形成季相各异的植物景观,融合生态理念以达到合理的、丰

富多彩的空间序列,满足人们在居住区生活中的各种需求。走“可持续性发展”之路,维护生态平衡,营造绿色生态住宅将是人类必然选择。在住宅建设和使用过程中,有效利用自然资源和高效节能材料,使建筑物的资源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限度,使人类的居住环境能体现出空间环境、生态环境、文化环境、景观环境、社交环境、健身环境等多重环境的整合效应,从而让人居环境品质更加舒适、优美、洁净,让人类的明天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风景园林设计资料集-园林植物种植设计》——分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园林设计会编著[D]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12月第一版

[2]《小区规划景观设计-(韩)建筑世界》——(株)Han集团编著.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10月第一版

[3] 陈有民 园林树木学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0年9月第一版

芳草鲜美正宜居—居住区绿化设计探索

摘 要:本文以深圳市龙岗体育新城安置小区景观为例,介绍了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原则和适宜在华南地区生长的常见园林植物,提出居住小区植物景观设计要点,对居住区的植物设计的原则、目标、方法等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与研究,得出居住区要达到舒适、宜居、生态的景观效果,与植物的科学配置、优化设计关系良多。

关键词:居住区;植物;生态;景观

植物配置是居住区环境建设中的必要一环,这不仅表现在植物对改善生态环境的巨大作用,更表现在其对于美化生活空间所带来的巨大精神价值。近年来,追求生态、自然回归的居住环境成为风潮,“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优美的园林绿化环境已成为住宅小区最基本的要素,并且直接关系到小区的整体水平及质量,不同小区在植物配置上体现独特的风格,体现自然界植物物种的多样性,树种力求丰富,又不要杂乱无章,好的种植设计可以成为小区的明显地物标。然而,如何更好地设计和展现居住区内植物景观,能更有效、更实际地满足居民的生活功能,能最大限度地改善生态环境,能以最佳的状态愉悦人的精神,则需要对植物的配置原则、方法等做出系统地分析。

1 项目概况

体育新城是深圳市申办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基础性工程,也是龙岗区高标准建设龙城西区的标志性工程。深圳市体育新城安置小区位于龙岗区体育新城北区,规划北通道与黄阁翠苑交叉口东南侧。北侧为城市主干道清林西路,西临规划快速北通道,东临体育新城规划南北向道路,交通出行便利。便利的交通、较为齐全的城市配套以及良好的发展前景使得项目的地理位置条件相当优越。整个项目占地面积100652.31m2,总建筑面积413825.73m2,绿化率达到了30.3%,水体景观面积约4987m2,小区外围隔离绿化带面积约6410m2。 。

小区从规划设计定位开始就确定了要以建设绿色小区、提供舒适健康的人居环境为目标,以低成本技术手段实现小区健康、生态的运营模式,要达到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对于这样一个标志性的重点项目,设计师在着手开始软景设计时,先仔细研究了本项目业已确定的规划、建筑定位以及现有和新建的景观风格,结合设计主题来确定植物景观设计的概念,选取合适的植物做出大的设计框架,然后,在遵循总的植物设计原则前提下,对项目进行植物分区设计,得出次主题,造就每个组团区域步移景移的美丽景色。

图1 景观总平面图

2 居住区植物设计原则

2.1多样性原则

主题和思路整理清晰,接下来就是具体的植物配置设计,结合设计概念及景观空间关系进行空间布置,尤其注意处理公共景观空间到小空间的尺度关系,控制收放、对大体的疏密变化做统一的考虑。

应充分考虑科学搭配。即考虑不同层次的林木的生长习性,高低采光线,并形成乔、灌、地被、草的多层次,常绿与落叶树种相结合的多样绿化景观。科学地配植各种植物有利于发挥植物的特性,构成生态美景。理想的植物配置应该是 :

(1)乔灌花草有着丰富的类型搭配:乔木——草本型、灌木——草本型、乔木——灌木——草本型、乔木——灌木型、藤本型等,在居住区绿化中这些类型的搭配几乎都能用到。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绿地服务对象的需求和应达到的功能要求进行植物设计,例如棚架下采用藤本植物遮荫,活动广场采用高大乔木遮荫,以观赏为主的绿地可采用灌木——草本型或乔灌草搭配型。 (2)配植乔、灌木时,选择树种要有乡土性、针对性,种植树种应考虑植物生态群落景观的稳定性、长远性、美观性。树种选择在生态原则的基础上,力求变化,创造优美的林冠线和林缘线;配植大乔木时,要有足够的株行距,为求得相对稳定的植物生态群落结构打下基础,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3)居住区是居民一年四季生活、憩息的环境,植物配置应该有四季的季相变化,使之同居民春夏秋冬的生活规律同步——植物配植亦应体现这一点,在选择植物的时候,应考虑季相变化,同时考虑植物的叶、花、果在不同季节的变化,同时也应该注重其层次的搭配和背景。

此外,还应考虑到外观流线和对软景的修饰等。

2.2 因地制宜,塑造多变景观

研究人在不同空间场所中的心理体验与感受的变化,从多方面着手,绿化不仅要在同空间平面化,还要结合“林荫型” 的立体化模式,利用墙壁种植攀缘植物,可以弱化建筑形体生硬的几何线条,使这部分空间增加美化、彩化效果。多种手法和元素的使用,形成疏密、明暗、动静的对比,创造出丰富的植物空间层次。

3 噪声与植物配置分析

居住区通常为安静的社区,但是如果社区临街、靠马路,受周围环境噪声的影响,就会对居住环境造成影响,所以噪音也是一种环境污染,而且已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公害。合理地进行植物配置,能有效地减轻这种社会公害。因为植物具有降低噪音的作用。

一般认为,分枝低、树冠低的乔木比分枝高、树冠高的乔木减低噪音的作用大;树冠密,叶面大的吸音效能强。城市住宅区,用一排茂密的灌木,其后再种一排高大乔木来隔离马路上的汽车噪声,占地不多且隔音效果好。

树上的叶子不能吸收声音,因为机器振动和交通车辆发生的声音其波长恰恰与叶子所能透过的声音的波长相同。而真正能起到消声作用的却是树林下的叶层。同时,粗大的树干和茂密的树枝,消散了声音,然后使部分声音沿着树枝和树干传导到地下被吸收掉。

4 居住区功能分区绿化分析与方法

居住区绿化种植设计根据不同的功能区特点,科学地选择不同的绿化树种及种植形式。根据不同的功能将小区划分为四个绿化区域:绿化功能分区图如图2所示。

图2 绿化功能分区图

4.1 屋顶花园绿化

植物选择应优先选用既有绿化效果又能改善环境的植物品种。屋顶绿地的植物选择应具有以下特性:适应种植土浅薄、少肥的花灌木,能忍受干旱、潮湿积水、夏季高热风、冬季露地过冬的品种;抗屋顶大风的品种;能抵抗空气污染并能吸收污染的品种;容易移植成活、耐修剪、生长较慢、较底的养护管理要求品种。本案选择如;佛肚竹、苏铁、含笑、栀子花、九里香、罗汉松、山茶、龟背竹、佛甲草等,既能形成美观的屋面效果又可达到环保、节能的目的。

4.2 外围隔离带绿化

根据深圳特有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选择最能反映热带风光的植物。作为道路旁的隔离带绿化树种还要求:冠大荫浓、叶面系数大、主干笔直、抗逆性强、根系较发达、树资好、粗生易于管理且对环境污染少的常绿植物。如:小叶榕、扁桃、阴香、银桦、台湾相思、蓝花楹、桃花心木、美丽异木棉、四季桂、海南红豆、红花羊蹄甲、火焰木、凤凰木、白玉兰等。形成小区的绿色屏障,能起到遮阴、降温增湿、减噪滞尘的作用,还能改善了整个小区的空气和环境质量。

4.3 水体生态景观绿化

人工湿地是深圳市体育新城安置小区景观设计的一大亮点,位于小区的中心位置,水体面积近5000m2是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利用水及水生植物达到蓄水,保持原生态的循环系统,为各类微生物及动物提供自然的生存空间。

人工湿地的水体及植物有助空气的净化和流通;还有延伸视线、扩大空间的作用。水生植物可以吸附水中的营养物质及其他元素,增加水体中的氧气含量,抑制有害藻类大量繁殖,遏制底泥营养盐向水中的再释放,以利于水体的生态平衡。近年来兴起的人工湿地系统,在净化城市水体方面表现突出,正是水生植物生态价值的最好体现,人工湿地景观已成为城市中极富自然情趣的景观。

4.4 建筑间休闲区绿化

建筑周边选择符合建筑空间尺度的、耐阴或中性的植物,如:散尾葵、海桐、海芋、棕竹、龟背竹、红背桂、苏铁、文殊兰等。调节了建筑间的微气候,又营造了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在建筑适当的位置可以配置蔓性攀援植物,软化,建筑生硬的轮廓,并与小区绿化融为一体,会创造出多种生动的装饰效果。

5居住区空间分区绿化分析

5.1小区主要道路植物配置分析

(1)环境心理学考虑

道路是整个环境意象的框架。居住区道路应该特征明确,贯通顺达,具有强烈的引导性和方向感,向人们暗示前方别有洞天。居住区中的道路可以利用植物逐渐形成统一的空间序列并能够围绕和连接不同的功能场地,居民可以沿着两侧植物暗示的道路行进,

(2)植物配置考虑

居住区道路两侧应栽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以减少交通造成的尘土、噪音及有害气体,有利于沿街住宅室内保持安静和卫生。行道树选择耍求:选择枝冠水平伸展的乔木起到遮阳降温的作用。以速生阔叶树为先导,以常绿乔木为主导,在空间比较宽敞的位置,片植乔木、灌木和植物色带。

5.2 地面生态停车场植物配置分析

(1)环境心理学考虑

居住区的地面停车场多以透气透水的植草砖进行铺设,减少全封闭的混凝土地面,既可种草,又可停车,草与树木产生较强的生态互补作用和平衡作用,增加绿容积量。

(2)植物配置考虑

本案停车采用立体生态景观设计的手法,停车场采用嵌草铺装,在何隔5个车位之间设计种植池,树池下种植灌木和攀爬植物,停车场另一侧种植遮荫乔木,冠大荫浓,这样,整个停车场掩映在绿树之中。

5.3 组团休闲空间植物配置分析

组团花园通过人车分流和住宅组团的围合,形成一个个相对独立、安全的小型绿化休闲空间。绿化系统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建筑主体与环境空间得以有机融合、谐调共生。

(1)环境心理学考虑

在居住区里,人们总是希望减少环境刺激,保护“个人空间”及“人际距离”的不受侵犯。一些布局合理的绿色屏障或是分散排列的树就可以提供私密,在植物营造的静谧空间中,人们可以读书、静坐、交谈、私语。因此,尽量将人性广场化整为零,分置于绿色组团中,适应小区的休闲、交往功能。

(2)植物配置考虑

通过植物配置来软化具有较高程度视觉、噪音、运动等特征的周围环境,尤其要选择保健类的植物,不栽植会引起程度较高激动或兴奋的植物。栽植不同的树种以形成四季色彩的变化,吸引昆虫。 种植应考虑建筑物朝向。南面的植物喜光,栽植不宜过密,夏季遮荫但不挡风,冬季能让阳光通过,以落叶阔叶树为主。北面植物耐阴,冬季挡风。西面种植高大阔叶乔木,对夏季降温有明显效果。在近窗处不宜种植高大灌木。

5.4 水体周边植物配置分析

(1)环境心理学考虑

居住区水景是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显著改善微气候和环境质量。水体、植物及倒影相映成趣,形成独特自然的湿地景观,满足人回归自然和亲近自然的愿望。水生植物景观能够给人一种清新、舒畅的感觉,它不仅可以观叶、品姿、赏花,还能欣赏映照在水中的倒影,令人浮想联翩。

(2)植物配置考虑

在植物配置上,应考虑到植物物种的多样性和因地制宜,尽量采用本地植物,它适应性强,成活率高。在物种搭配上要满足生态要求,做到对水体污染物处理的功能能够互相补充,又要注意主次分明,高低错落,其形态、叶色、花色等搭配协调,以取得优美的景观构图。根据水由深到浅,依次种植挺水植物、浮叶植物和沉水植物,既符合各种水生植物的特性,又满足审美的需要。

6结语

综上所述,居住区的环境绿化,以充分发挥植物特性的功能为目标,组织层次丰富的植物群落,形成季相各异的植物景观,融合生态理念以达到合理的、丰

富多彩的空间序列,满足人们在居住区生活中的各种需求。走“可持续性发展”之路,维护生态平衡,营造绿色生态住宅将是人类必然选择。在住宅建设和使用过程中,有效利用自然资源和高效节能材料,使建筑物的资源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限度,使人类的居住环境能体现出空间环境、生态环境、文化环境、景观环境、社交环境、健身环境等多重环境的整合效应,从而让人居环境品质更加舒适、优美、洁净,让人类的明天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风景园林设计资料集-园林植物种植设计》——分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园林设计会编著[D]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12月第一版

[2]《小区规划景观设计-(韩)建筑世界》——(株)Han集团编著.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10月第一版

[3] 陈有民 园林树木学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0年9月第一版


相关内容

  • 芳草鲜美造句
  • 芳草鲜美 基本解释: 鲜美:鲜嫩美丽.芳草鲜嫩美丽. 词语分开解释: 芳草 : 香草.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常比喻忠贞的美德: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 鲜美 : 1.新鲜美好. 2.谓食物的滋味好. 3.借指滋味好的食物.篇二:芳草鲜美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 ...

  • 植物设计说明
  • 植物设计说明 一.别墅区间建筑周围与道路两侧的种植区域. 此区域种植基本集中在各个住宅前,种植风格强调形态错落,乔木.灌木.草花.地被按层次分布. 地被花卉以点缀为主,布置在灌木之前或之间,形成第一层次,修剪球型灌木作高低错落组团为第二层次构成绿色骨架,量较大,花灌木配植少量但形态错落---球型冠与 ...

  • 邻里社区游园的营造
  • 摘 要:作为上海浦东三林片区景观功能提升的重要工程,长青公园的整体改造项目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在尊重三林传统文化.建设和谐邻里社区.提升公共绿地品质的大前提下,提炼传统民俗文化元素,向公众展示一个现代的.人文的.和谐的社区公园新形象,是公园改造设计的初衷.作为对原有长青公园的改造与升级,设计方案 ...

  • iData_国内_宜居城市_概念研究综述_赵勇
  • 总第147期 [文章编号] 1002-2031(2007)10-0076-04 城市问题2007年第10期 国内"宜居城市"概念研究综述 赵 勇 [摘 要] 对国内宜居城市的概念研究进行了描述,并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归纳和总结.认为宜居城市是一个动态.综合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

  • 国家级园林城镇申报材料
  • **镇人民政府 关于国家级园林城镇创建工作 情 况 汇 报 **镇位于渤海莱州湾南畔,小清河入海口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叠加位置,面积306平方公里,总人口5万人,辖22个村,6个居委,是一座河海交汇.滨水相依.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滨海新城. 近年来,**镇抢抓全省" ...

  • 关于住宅小区居住环境的思索
  • 两周调研引发的关于住宅小区居住环境的思索 [摘要]住宅小区是当今城市人民居住和生活的地方:小区的居住环境是衡量一个城市生存发展的关键.本文分析住宅小区居住环境的重要性,还有运用我国古代人们对居住环境的一些理念,论证现今住宅小区环境改善可行性与合理性,并提出改善建议. [关键词]住宅小区:居住环境:现 ...

  • 城市宜居性评价的实证研究
  • [摘要]建设宜居城市的过程,不仅体现着公民参与城市规划的社会性.民主性.现实性与必要性,而且体现着"民治.民有.民享"的理念.现有文献研究大多数以大城市的宜居为案例,缺乏对中小城市进行分析,指导意义也较为缺乏.本文以福建省仙游县县城为例,构建了社区文明度.生活便宜度.环境优美度. ...

  • 西安市老年宜居社区申报表
  • 西安市老年宜居社区申报表 社区名称 社区地址 社区负责人 街道办负责人 鹿苑社区 西安市高陵县盐店巷 联系电话 029-86914716 联系电话 [1**********] 周雅 雒驿莲 社区概况 鹿苑社区位于西安市高陵县,地处县城东方红西路以北,东环路以西,辖区面积 1.5 平方公里,管辖 48 ...

  •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居住模式探讨
  •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居住模式探讨 作者:李小平 来源:<房地产导刊>2014年第05期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城市居住小区的发展历程,分析居住小区的现状规划和现状组织模式及其中存在的不足的基础上,对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居住区规划设计进行了一些探索研究. [关键词]生态宜居:居住区 引言 新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