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历次代表大会的基本情况

中国共产党历次代表大会的基本情况

06月29日 10:52

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召开时间:1921年7月23日——7月31日

召开地点:上海、嘉兴

出席人数:13人

代表党员人数:53人

大会中心议题:

讨论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的问题,会议确定党的名称是“中国共产党”,并规定党的奋斗目标是:以无产阶级的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废除私有制,直止消灭阶级差别;采取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家所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归社会所有。

大会通过议案:《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等。

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召开时间:1922年7月16日——23日

召开地点:上海

出席人数:12人

代表党员人数:195人

大会中心议题:

大会讨论了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情况和当前的革命任务,并发表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宣言,宣言阐明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动力和对象,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党的最低纲领,即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主要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然后进一步创造条件,以实现党的最高纲领:“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

大会通过议案: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大会宣言》等9个决议案。

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召开时间:1923年6月12日——20日

召开地点:广州

出席人数:30余人

代表党员人数:420人

大会中心议题:

大会讨论了全体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的问题。会议接受共产国际关于同国民党合作的主张,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会议明确规定,在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时,党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并强调,拥护工人农民的自身利益是我们不能一刻遗忘的。

大会通过议案:

《中国共产党党纲草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大会宣言》、《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组织法》、《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修正章程》、《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农民问题决议案》等。

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召开时间:1925年1月11日——22日

召开地点:上海

出席人数:20人

代表党员人数:994人

大会中心议题:

大会讨论了如何加强党对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的领导,以及在宣传工作、组织工作和群众工作方面如何准备迎接大革命的高潮。大会对中国革命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提出了中国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进一步分析中国社会各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政治态度,提出了工农联盟问题;并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内容作了更加完整的规定,不仅提出了反对国际帝国主义、反对军阀政治的革命任务,而且把“反对封建的经济关系”作

为中国革命的内容。

大会通过决议案: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大会宣言》、《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修正章程》等11个决议案。

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召开时间:1927年4月27日——5月9日

召开地点:武汉

出席人数:82人

代表党员人数:57967人

大会中心议题:

确定党在紧急时期的任务。大会接受了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第七次扩大会议提出的关于中国问题的决议案。大会批评陈独秀犯了忽略同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右倾错误,但没有提出切合当时实际的纠正右倾错误的办法。虽然大会通过了斥责机会主义的决议和实行土地改革的决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但是,对于当时夺取革命领导权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未作出切合实际的回答。

大会通过决议案:《中国共产党第五次代表大会宣言》、《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决案》、《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议决案》、《土地问题议决案》等7个决议案。

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召开时间:1928年6月18日——7月11日

召开地点:莫斯科

出席人数:142人

代表党员人数:4万余人

大会中心议题:

大会总结大革命失败以来的经验教训,制定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路线和政策。大会指出中国的社会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现在阶段底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当前的政治形势是处在两个革命高潮之间,党的总任务不是进攻,而是争取群众,准备暴动。大会制定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实行土地革命、建立工农民主专政的革命纲领,并批判了“左”、右倾机会主义特别是“左倾”盲动主义的错误。

大会通过决议案:

《中国共产党党章》、《政治议决案》、《土地问题议决案》、《农民运动决议案》、《苏维埃政权的组织问题决议案》、《职工运动决议案》等18个文件。

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召开时间:1945年4月23日——6月11日

召开地点:延安

出席人数:正式代表547人,候补代表208人

代表党员人数:121万人

大会中心议题:大会系统地总结24年来党领导中国革命的经验,深刻地论述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理论,指出党的路线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大会总结了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和党的建设的经验,深刻地论述了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以及党的三大作风——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密切联系群众与自我批评。大会通过的新党章规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

大会通过决议案:《对于政治报告的决议案》、《关于军事问题的决议案》、《中国共产党党章》、《关于以“七大”名义召开中国革命死难烈士追悼大会的决定》。

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召开时间:1956年9月15日——27日

召开地点:北京

出席人数:正式代表1026人,候补代表107人

代表党员人数:1073万人

大会中心议题:

总结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的经验,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的中国而奋斗。大会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我们还必须为解放台湾、为彻底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最后消灭剥削制度和继续肃清反革命残余势力而斗争,但是国内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满足人民的经济文化需要;虽

然还有阶级斗争,还要加强人民民主专政,但其根本任务已经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大会坚持了既反对保守又反对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制定了一系列重要的经济政策。

大会通过决议案:《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中国共产党章程》、《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

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召开时间:1969年4月1日——24日

召开地点:北京

出席人数:1512人

代表党员人数:2200万人

大会中心议题:

这次大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大会的政治报告把“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观点概括为所谓“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使这些错误理论和实践合法化。

大会通过决议案:《在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国共产党章程》。

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召开时间:1973年8月24日——28日

召开地点:北京

出席人数:1249人

代表党员人数:2800万人

大会中心议题:

大会声讨了林彪反党集团的罪行,一致拥护永远开除林彪的党籍,永远开除林彪反党集团主要成员的党籍,撤销其党内外一切职务。大会继续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错误理论,预言“党内两条路线斗争将长期存在”,并错误地肯定“九大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都是正确的”。

大会通过决议案:《在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国共产党章程》。

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召开时间:1977年8月12日——18日

召开地点:北京

出席人数:1510人

代表党员人数:3500多万人

大会中心议题:

大会总结了同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斗争,宣告历时10年的“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重申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是新时期党的根本任务。这次大会没有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政策和口号,反而加以肯定,因而这次会议未能完成从理论和党的指导方针上拨乱反正的任务。

大会通过的决议案:《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关于修改党的章程报告的决议》、《中国共产党章程》。

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召开时间:1982年9月1日——11日

召开地点:北京

出席人数:代表1545人,候补代表145人

代表党员人数:3900多万人

大会中心议题:

大会总结了拨乱反正的经验,制定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正确纲领,制定了新的完善的党章。邓小平在开幕词中提出了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大会提出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大会确定:从1980年到本世纪末的20年,我国经济建设总的奋斗目标是,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国工农业的年总产值翻两番,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大会还规定了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即农业、能源、交通以及教育和科学技术。大会还提出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

大会通过决议案:《关于十一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关于 中国共产党章程 的决议》、《关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

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召开时间:1987年10月25日——11月1日

召开地点:北京

出席人数:正式代表1936人,特邀代表61人

代表党员人数:4600余万人

大会中心议题:

大会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大会阐明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大会规定了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关于经济体制改革,大会提出要加快建立和培育社会主义市场体系,逐步建立起有计划商品经济新体制的基本框架。大会指出政治体制改革的近期目标,是建立有利于提高效率、增强活力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的领导体制。

大会通过决议案:《关于十二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部分条文修正案 的决议》、《关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

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召开时间:1992年10月12日——18日

召开地点:北京

出席人数:1989人,特邀代表46人

代表党员人数:5100万人

大会中心议题:

大会回顾改革开放14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实践,对于党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一系列战略决策作出了郑重的结论,称这14年来的实践为“一场新的革命”。大会第一次郑重地提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概念,并科学地论述和评价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把这一理论的主要内容归纳为九个方面,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确立了这一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大会还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大会通过决议案:《关于十三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

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召开时间:1997年9月12日——18日

召开地点:北京

出席人数:2048人,特邀代表60人

代表党员人数:5800万人

大会中心议题: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大会提出了旗帜问题,认为旗帜问题至关重要。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不动摇。大会指出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大会在党章中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大会围绕建立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第一次系统地、完整地提出并论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制定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大会认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该多样化,股份制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所用,并确立了“调整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大会提出要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大会通过决议案:《关于十四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 的决议》、《关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高远戎)

中国共产党历次代表大会的基本情况

06月29日 10:52

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召开时间:1921年7月23日——7月31日

召开地点:上海、嘉兴

出席人数:13人

代表党员人数:53人

大会中心议题:

讨论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的问题,会议确定党的名称是“中国共产党”,并规定党的奋斗目标是:以无产阶级的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废除私有制,直止消灭阶级差别;采取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家所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归社会所有。

大会通过议案:《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等。

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召开时间:1922年7月16日——23日

召开地点:上海

出席人数:12人

代表党员人数:195人

大会中心议题:

大会讨论了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情况和当前的革命任务,并发表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宣言,宣言阐明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动力和对象,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党的最低纲领,即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主要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然后进一步创造条件,以实现党的最高纲领:“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

大会通过议案: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大会宣言》等9个决议案。

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召开时间:1923年6月12日——20日

召开地点:广州

出席人数:30余人

代表党员人数:420人

大会中心议题:

大会讨论了全体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的问题。会议接受共产国际关于同国民党合作的主张,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会议明确规定,在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时,党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并强调,拥护工人农民的自身利益是我们不能一刻遗忘的。

大会通过议案:

《中国共产党党纲草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大会宣言》、《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组织法》、《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修正章程》、《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农民问题决议案》等。

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召开时间:1925年1月11日——22日

召开地点:上海

出席人数:20人

代表党员人数:994人

大会中心议题:

大会讨论了如何加强党对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的领导,以及在宣传工作、组织工作和群众工作方面如何准备迎接大革命的高潮。大会对中国革命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提出了中国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进一步分析中国社会各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政治态度,提出了工农联盟问题;并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内容作了更加完整的规定,不仅提出了反对国际帝国主义、反对军阀政治的革命任务,而且把“反对封建的经济关系”作

为中国革命的内容。

大会通过决议案: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大会宣言》、《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修正章程》等11个决议案。

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召开时间:1927年4月27日——5月9日

召开地点:武汉

出席人数:82人

代表党员人数:57967人

大会中心议题:

确定党在紧急时期的任务。大会接受了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第七次扩大会议提出的关于中国问题的决议案。大会批评陈独秀犯了忽略同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右倾错误,但没有提出切合当时实际的纠正右倾错误的办法。虽然大会通过了斥责机会主义的决议和实行土地改革的决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但是,对于当时夺取革命领导权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未作出切合实际的回答。

大会通过决议案:《中国共产党第五次代表大会宣言》、《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决案》、《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议决案》、《土地问题议决案》等7个决议案。

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召开时间:1928年6月18日——7月11日

召开地点:莫斯科

出席人数:142人

代表党员人数:4万余人

大会中心议题:

大会总结大革命失败以来的经验教训,制定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路线和政策。大会指出中国的社会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现在阶段底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当前的政治形势是处在两个革命高潮之间,党的总任务不是进攻,而是争取群众,准备暴动。大会制定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实行土地革命、建立工农民主专政的革命纲领,并批判了“左”、右倾机会主义特别是“左倾”盲动主义的错误。

大会通过决议案:

《中国共产党党章》、《政治议决案》、《土地问题议决案》、《农民运动决议案》、《苏维埃政权的组织问题决议案》、《职工运动决议案》等18个文件。

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召开时间:1945年4月23日——6月11日

召开地点:延安

出席人数:正式代表547人,候补代表208人

代表党员人数:121万人

大会中心议题:大会系统地总结24年来党领导中国革命的经验,深刻地论述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理论,指出党的路线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大会总结了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和党的建设的经验,深刻地论述了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以及党的三大作风——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密切联系群众与自我批评。大会通过的新党章规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

大会通过决议案:《对于政治报告的决议案》、《关于军事问题的决议案》、《中国共产党党章》、《关于以“七大”名义召开中国革命死难烈士追悼大会的决定》。

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召开时间:1956年9月15日——27日

召开地点:北京

出席人数:正式代表1026人,候补代表107人

代表党员人数:1073万人

大会中心议题:

总结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的经验,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的中国而奋斗。大会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我们还必须为解放台湾、为彻底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最后消灭剥削制度和继续肃清反革命残余势力而斗争,但是国内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满足人民的经济文化需要;虽

然还有阶级斗争,还要加强人民民主专政,但其根本任务已经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大会坚持了既反对保守又反对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制定了一系列重要的经济政策。

大会通过决议案:《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中国共产党章程》、《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

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召开时间:1969年4月1日——24日

召开地点:北京

出席人数:1512人

代表党员人数:2200万人

大会中心议题:

这次大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大会的政治报告把“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观点概括为所谓“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使这些错误理论和实践合法化。

大会通过决议案:《在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国共产党章程》。

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召开时间:1973年8月24日——28日

召开地点:北京

出席人数:1249人

代表党员人数:2800万人

大会中心议题:

大会声讨了林彪反党集团的罪行,一致拥护永远开除林彪的党籍,永远开除林彪反党集团主要成员的党籍,撤销其党内外一切职务。大会继续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错误理论,预言“党内两条路线斗争将长期存在”,并错误地肯定“九大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都是正确的”。

大会通过决议案:《在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国共产党章程》。

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召开时间:1977年8月12日——18日

召开地点:北京

出席人数:1510人

代表党员人数:3500多万人

大会中心议题:

大会总结了同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斗争,宣告历时10年的“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重申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是新时期党的根本任务。这次大会没有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政策和口号,反而加以肯定,因而这次会议未能完成从理论和党的指导方针上拨乱反正的任务。

大会通过的决议案:《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关于修改党的章程报告的决议》、《中国共产党章程》。

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召开时间:1982年9月1日——11日

召开地点:北京

出席人数:代表1545人,候补代表145人

代表党员人数:3900多万人

大会中心议题:

大会总结了拨乱反正的经验,制定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正确纲领,制定了新的完善的党章。邓小平在开幕词中提出了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大会提出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大会确定:从1980年到本世纪末的20年,我国经济建设总的奋斗目标是,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国工农业的年总产值翻两番,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大会还规定了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即农业、能源、交通以及教育和科学技术。大会还提出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

大会通过决议案:《关于十一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关于 中国共产党章程 的决议》、《关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

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召开时间:1987年10月25日——11月1日

召开地点:北京

出席人数:正式代表1936人,特邀代表61人

代表党员人数:4600余万人

大会中心议题:

大会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大会阐明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大会规定了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关于经济体制改革,大会提出要加快建立和培育社会主义市场体系,逐步建立起有计划商品经济新体制的基本框架。大会指出政治体制改革的近期目标,是建立有利于提高效率、增强活力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的领导体制。

大会通过决议案:《关于十二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部分条文修正案 的决议》、《关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

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召开时间:1992年10月12日——18日

召开地点:北京

出席人数:1989人,特邀代表46人

代表党员人数:5100万人

大会中心议题:

大会回顾改革开放14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实践,对于党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一系列战略决策作出了郑重的结论,称这14年来的实践为“一场新的革命”。大会第一次郑重地提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概念,并科学地论述和评价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把这一理论的主要内容归纳为九个方面,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确立了这一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大会还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大会通过决议案:《关于十三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

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召开时间:1997年9月12日——18日

召开地点:北京

出席人数:2048人,特邀代表60人

代表党员人数:5800万人

大会中心议题: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大会提出了旗帜问题,认为旗帜问题至关重要。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不动摇。大会指出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大会在党章中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大会围绕建立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第一次系统地、完整地提出并论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制定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大会认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该多样化,股份制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所用,并确立了“调整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大会提出要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大会通过决议案:《关于十四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 的决议》、《关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高远戎)


相关内容

  • 历届历次全国人大会议党代表大会的时间及内容
  • 历届历次全国人大会议党代表大会的 时间及内容历届两会数据库 http://www.people.com.cn/item/lianghui/zlhb/zlhb.htm历届全国人大历次会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 5 年:全国人大每年举行一次会议,时间在每年的第一季度,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召集.中华 人民共 ...

  • 中国共产党历次党章修改的启示
  • 作者:张晓燕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01年05期 [中图分类号]D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801(2001)01-0068-06 党章的修改是指一定的机构通过一定的程序对现行党章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修正和改动,使党章的规定更加科学和规范,能够适应发展和变化了的情况 ...

  • 中国共产党历次代表大会召开时间
  • 中国共产党历次代表大会召开时间,地点及中央政治局常委照片 2010-03-22 22:50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 年 7 月 23-31 日,先在上海,后移 至浙江嘉兴南湖,中央局书记:陈独秀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22 年 7 月 16-23 日,上海,中央执行 委员会 ...

  • 通过党章的修订看党内民主科学化的变化过程
  • JOURNALOFTHEPARTYSCHOOLOFC.P.C.QINGDAO MUNICIPALCOMMITTEE 20126No.6,2012 通过党章的修订看党内民主 科学化的变化过程 * 周福振 ()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南昌330003 [摘 要]政党也不例外.<中国共产党章程>是党 ...

  • 中国共产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简介及意义
  • 中国共产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简介 党的一大: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党的二大: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1922年,中共二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 ...

  • 历次党章修改记录党的历史进程
  •  2012 年 11 月 14 日 13:15 来源:中国青年网 历次党章修改记录党的历史进程 原标题 ["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写入党章] 新华社-中国网事:大会认为,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把这 方面内容写入党章,有利于全党更加深刻地认 ...

  • 党的基本知识简明读本
  • 党的基本知识简明读本 作者:本书编写组 ISNB:978-7-5150-0097-8 出版社: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5 开本:16开 定价:38元 内容介绍: 本书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介绍党的历史基本知识,按照时间顺序划分为四个阶段(1919-1937年.1937-1949 年. ...

  • 历次党章修改:记录党的历史进程
  • 历次党章修改:记录党的历史进程 次数 时间 概述 内容 1921年7月23日,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告了完全新型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南的.统一的中国工人阶级政党的诞生.一大制定了具有党章性质的党纲,确 实际上的第一部党章,宣告了中 一大纲领 1921年 国共产党的诞生. 级的政权" ...

  • 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述评(上)
  • [摘 要] 迄今为止,我们党已经召开了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党的这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怎样召开的?会议的时间和地点.会议的议程和议题各有什么特点?会议的代表和代表的党员情况是怎样的?开会的方式有哪些类型?会议上的讲话有哪些形式?特邀哪些人参加?让什么人列席?会议上奏唱哪些乐曲和歌曲?大会选举是怎样进行 ...

  • 近现代史历次重要会议总结
  • 中国近现代史历次重要会议总结 1.中共一大 1921年7月(上海):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党诞生的标志) 2.中共二大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中共二大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3. 中共三大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