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教学设计

《城市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注意按照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进行分析)

(一)知识与能力

1.理解城市化的含义以及衡量的重要标志;

2.正确认识城市化对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的积极作用;

3.掌握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

4.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归纳出城市化的含义,并理解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2.能够利用曲线图分析世界城市化进程中不同阶段的特点,且能够结合案例分析归纳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差异;

3.通过上网查阅和调查身边的农民工,了解他们进城的动力;

4.通过对我国改革开放前后南京市的人口数量、用地面积等调查,分析我国城市化的特点;

5.要求学生周日到市区走一走、看一看、问一问,了解一下南京市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而产生的主要问题;

6.小组讨论:给南京市政府提出建设南京市的一些合理化建议。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农民工的调查,培养学生对农民工的正确认识;

2.通过对城市问题的学习,培养学生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3.讨论并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也增强了学生关心和爱护环境及参与治理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并逐步完整了解可持续发展观的涵义。

教学重点:

1.城市化的概念、主要标志及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

2.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

教学难点:

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环节的实施过程很清楚地再现。)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情景创设

从化1994年撤县设市时县城的人口不足6万到现在中心城区人口达到13万人,市区的面积由原来的5KM到现在的12KM。

由此可以看出,城市化包括人口城市化和地域城市化两方面。

从学生的身边实例入手,引导学生明确城市化就在身边。

读图思考

1.展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图片:观察哪些城市的等级升级了,哪些是新增加的城市。(结论:城市化伴随着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从而,得出城市化的三个标志和衡量指标。)

2.展示城乡人口迁移的驱动力示意图:城市哪些条件吸引乡村人口(拉力),乡村哪些条件使人口流向城市(推力)?

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和从图表资料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提升

结论:

人口由乡村流向城市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不平衡。这是国内人口迁移的方式之一。 训练学生归纳和总结的能力,加强与已学知识的联系。

拓展提升

明确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联系。认识城市化对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的积极作用。

让学生明确城市化与其它社会要素的相互影响。

图表分析

世界城市化的时间差异:读“城市化进程示意”图,指导学生读取每个阶段的城市化水平的起止数值,观察曲线的倾斜程度,列表城市化进程中各阶段的特点。

掌握读坐标图的方法,并能通过运用列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相似的知识进行比较

实例验证

案例:英国的城市化进程。阅读材料并归纳英国的城市化进程的阶段,图解英国的城市化进程。

从一般规律到个案的演绎式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规律的理解。

方法指导 22

世界城市化的空间差异:读“几个国家的城市化过程”的曲线图,对照“城市化进程”示意图,

对比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随时间的发展阶段。

再一次运用读坐标图的方法和通过列表对比分析来比较相似知识的学习方法。

知识应用

1.读“几个国家的城市化过程”的曲线图,结合刚学到的知识,指导学生分析不同国家的城市化随时间的发展阶段。

培养学生分析资料、运用实例说明地理问题的能力知识应用

2.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图表资料的判读分析,明确我国城市化的发展情况。

运用城市化的基础知识解释我国城市化过程中的变化情况。

图表点拨

城市是人类对自然环境改造最强烈的地区。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的地域日益扩大,环境也相应受到影响。读“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图,从地形、气候、水文、生态等自然地理要素归纳城市化对地理环境(或者四大圈层)的影响。

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有机结合,把人地关系的学习主线贯穿其中。

问题讨论

城市是人类对环境影响最深刻、最集中的区域,也是环境污染可能最严重的区域。 结合生活体验,讨论:城市化给环境可能带来的污染和缓解城市化给地理环境带来压力(“城市病”)采取的措施。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来考虑问题。

活动参与

面对城市化给地理环境带来的压力,人们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对三种不同的城市绿地系统模式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从优秀的城市绿地系统合肥市环城公园的案例中得出城市景观应尽可能与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最终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结论。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分析和总结能力。

课堂总结:

城市化主要是由时间进程带来城市空间的变化。在这一进程中,会对地理环境带来影响。我们要正视这些影响,以建设生态城市为目标,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明确本节所学的主要内容,最终上升到人地关系的理解。

板书设计:

(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第三节 城市化

(一)什么是城市化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城市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注意按照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进行分析)

(一)知识与能力

1.理解城市化的含义以及衡量的重要标志;

2.正确认识城市化对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的积极作用;

3.掌握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

4.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归纳出城市化的含义,并理解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2.能够利用曲线图分析世界城市化进程中不同阶段的特点,且能够结合案例分析归纳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差异;

3.通过上网查阅和调查身边的农民工,了解他们进城的动力;

4.通过对我国改革开放前后南京市的人口数量、用地面积等调查,分析我国城市化的特点;

5.要求学生周日到市区走一走、看一看、问一问,了解一下南京市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而产生的主要问题;

6.小组讨论:给南京市政府提出建设南京市的一些合理化建议。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农民工的调查,培养学生对农民工的正确认识;

2.通过对城市问题的学习,培养学生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3.讨论并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也增强了学生关心和爱护环境及参与治理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并逐步完整了解可持续发展观的涵义。

教学重点:

1.城市化的概念、主要标志及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

2.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

教学难点:

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环节的实施过程很清楚地再现。)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情景创设

从化1994年撤县设市时县城的人口不足6万到现在中心城区人口达到13万人,市区的面积由原来的5KM到现在的12KM。

由此可以看出,城市化包括人口城市化和地域城市化两方面。

从学生的身边实例入手,引导学生明确城市化就在身边。

读图思考

1.展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图片:观察哪些城市的等级升级了,哪些是新增加的城市。(结论:城市化伴随着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从而,得出城市化的三个标志和衡量指标。)

2.展示城乡人口迁移的驱动力示意图:城市哪些条件吸引乡村人口(拉力),乡村哪些条件使人口流向城市(推力)?

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和从图表资料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提升

结论:

人口由乡村流向城市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不平衡。这是国内人口迁移的方式之一。 训练学生归纳和总结的能力,加强与已学知识的联系。

拓展提升

明确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联系。认识城市化对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的积极作用。

让学生明确城市化与其它社会要素的相互影响。

图表分析

世界城市化的时间差异:读“城市化进程示意”图,指导学生读取每个阶段的城市化水平的起止数值,观察曲线的倾斜程度,列表城市化进程中各阶段的特点。

掌握读坐标图的方法,并能通过运用列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相似的知识进行比较

实例验证

案例:英国的城市化进程。阅读材料并归纳英国的城市化进程的阶段,图解英国的城市化进程。

从一般规律到个案的演绎式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规律的理解。

方法指导 22

世界城市化的空间差异:读“几个国家的城市化过程”的曲线图,对照“城市化进程”示意图,

对比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随时间的发展阶段。

再一次运用读坐标图的方法和通过列表对比分析来比较相似知识的学习方法。

知识应用

1.读“几个国家的城市化过程”的曲线图,结合刚学到的知识,指导学生分析不同国家的城市化随时间的发展阶段。

培养学生分析资料、运用实例说明地理问题的能力知识应用

2.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图表资料的判读分析,明确我国城市化的发展情况。

运用城市化的基础知识解释我国城市化过程中的变化情况。

图表点拨

城市是人类对自然环境改造最强烈的地区。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的地域日益扩大,环境也相应受到影响。读“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图,从地形、气候、水文、生态等自然地理要素归纳城市化对地理环境(或者四大圈层)的影响。

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有机结合,把人地关系的学习主线贯穿其中。

问题讨论

城市是人类对环境影响最深刻、最集中的区域,也是环境污染可能最严重的区域。 结合生活体验,讨论:城市化给环境可能带来的污染和缓解城市化给地理环境带来压力(“城市病”)采取的措施。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来考虑问题。

活动参与

面对城市化给地理环境带来的压力,人们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对三种不同的城市绿地系统模式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从优秀的城市绿地系统合肥市环城公园的案例中得出城市景观应尽可能与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最终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结论。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分析和总结能力。

课堂总结:

城市化主要是由时间进程带来城市空间的变化。在这一进程中,会对地理环境带来影响。我们要正视这些影响,以建设生态城市为目标,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明确本节所学的主要内容,最终上升到人地关系的理解。

板书设计:

(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第三节 城市化

(一)什么是城市化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相关内容

  • 城市设计面面观
  • 城市设计面面观 ALL-SIDED VIEWS ON URBAN DESIGN 主持人:吕 斌 Mediator: LU Bin 吕斌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城市设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城市规划系主任): 城市设计虽然不是法定 城市规划,但是我认为作为非法定城市规划的城市设计是现代城市空 ...

  • 旧城改造中的城市设计
  • 试论旧城改造中的城市设计 张 文 珺 [摘要] 针对国内一些城市大拆大改."千城一面"的状况,文章强调旧城改造中的城市设计应以旧城规划调整后的功能为依托,在调整用地结构的全过程中塑造城市空间体型环境.特别在旧城改造的实践中,要拓宽对城市设计的认识:城市设计的含义有两个层次,一是塑 ...

  • 郑州市城市设计编制技术导则(评审稿1[1].13)
  • 郑州市城市设计编制暂行规定 (评审稿) 郑州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城乡规划与发展研究中心 2012年1月 前 言 根据郑州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的相关指令和要求,编制组经过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内相关标准,制定了本暂行规定. 暂行规定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总体城市设计的编制要求 ...

  • 湖北省城市设计管理办法
  • 附件: 湖北省城市设计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完善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提升城市空间环境品质和城市建设水平,彰显城市风貌和特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湖北省城乡规划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湖北省行政区域 ...

  • 深度解析│全面加强城市设计:新时期城市设计变革的八大趋势
  •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强城市设计" 2015年12月底,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时隔37年后再次召开,为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进行了全面的顶层设计.值得注意的是,会议明确强调了城市设计工作的重要性,指出'要加强城市设计,提倡城市修补,加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公开性和强制性.要加强对城市的空间 ...

  • 城市规划设计中城市特色的体现
  • 城市规划设计中城市特色的体现 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观念也发生了很大改变.创新及个性存在世界每个角落.每个领域,尤其是存在人们的思想观念里,与众不同的个性化成为21世纪的潮流,城市特色化发展道路也变的日新月异起来.一个城市没有属于自己的城市特色是不完美的,是毫无生机的,是无发展 ...

  • 1991.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如何实施有效的城市设计探讨
  • 1991. 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如何实施有 效的城市设计探讨 宋晓杰 周艳妮 钟华 摘要: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控规)阶段如何实施有效的城市设计是当前国内各城市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首先介绍控规阶段城市设计实施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然后结合当前上海.天津.武汉和成都在控规阶段城市设计实施的经验,分析 ...

  • 城市色彩设计彰显城市魅力
  • 艺术空间作家杂志WriterMagazine2011No.12 城市色彩设计彰显城市魅力 张润东郑艳玲 摘要城市色彩设计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所在,在城市规划中色彩的设计不仅仅是为了给城市确定一个主基 历史的延续,展现着城市的现代文明.调.它更可以成为一个城市文化的载体. 关键词:城市色彩设计城市规划载体 ...

  • [教学设计]城市化
  • 第三节 城市化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世界城市化的进程:理解城市化的含义及主要标志:理解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发展中的差异: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来区别发达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