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XXXXXXXXX
项目概况
枣子湾41号位于重庆市南岸区南滨路社会主义学院北侧,是南滨路建业岗别墅群(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的一栋别墅,属于重庆开埠时期的建筑。抗战时期重庆作为陪都时,建业岗别墅群是外国使领馆所在地,其中有意大利使馆,比利时使馆,美国使馆等等。枣子湾41号在陪都时期曾作为中国银行国际部办公地,现在房屋产权属南岸区房管局,2009年7月建业岗别墅群被重庆市文物委员会作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以枣子湾41号现存建筑为主体,并包括建筑周边环境(包括枣子湾41号加建部分,周边同时期建筑,后来新建建筑,周边社区道路及植被铺地情况)
第一章 现场勘察与评估
一.历史沿革
1937年11月20日,南京国民政府发布《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地处西南一隅的山城重庆代替南京成为中国战时的首都,历时8年5个半月,直到1946年5月5日还都南京。在此期间,国民政府于1940年9月6日颁布《国民政府令》明定重庆作为永久陪都。抗战八年,重庆在大部分时间内是全民抗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军事指挥中心。1942年后进一步成为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远东战区指挥中心,为中国民族独立和世界和平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具有举足轻重的贡献。抗战期间随着国民政府西迁,大批优秀的建筑师、技术人员迁至重庆,他们从事陪都建设,也开展建筑技术教育,揭开了重庆现代城市建设的新篇章。八年时间,留下了大批具有时代特色与独特风格的抗战陪都建筑,国民政府办公楼、官员别墅、名人旧居相继而建,抗战胜利纪功碑、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大礼堂、中苏文化协会旧址、国民政府行政院、抗建堂、蒋介石官邸旧址、跳伞塔、史迪威纪念馆、各国大使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等众多建筑密集地分布在城市的每个角落,并延伸至各个区县,分别纪录和见证了山城特殊时期的风雨苍茫。
1891年,中西部的第一个海关验关处便设立于南岸的狮子山下,陪都时期中国海关总署仍设在海狮路70号。重庆开埠以后,这里曾经遍布外国洋行,在此经营出口贸易、航运,使重庆成为上海、天津、汉口后的第四大洋货销售中心。在晚清时期,英、美、法、德、日等列强在重庆修建兵营、使领馆和租界,也在南滨路留下了历史的痕迹,如法国水兵营、美国水师俱乐部、日本租界等。抗战陪都时期,美国、英国、比利时、法国等国曾在此设大使馆或公使馆。
长江大桥到南滨路,经上新街到黄桷垭,再到南山植物园,10余公里沿线集中了众多使馆和外国驻华机构遗迹,在日军大轰炸时,这一带成了重庆市民的避难所。本课题的研究设计对象就是其中一个片区—--枣子湾片区。该片区中的使馆和住宅建筑是重庆近代历史的重要见证,但在历经了100多年的时间洗礼后,现在许多建筑的结构和外观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
本组测绘的历史建筑为枣子湾41号,在民国时期属于当时的重庆富商汤子敬的房产,后转给一位航运老板,抗战时期作为中国银行国际部办公地点,内战后由房屋产权管理银行接管,分配于银行职工当宿舍。中国银行于1939年10月迁至重庆,董事长为名仕孔祥熙。1945年10月迁回上海,中国银行重庆分行成立于1915年,在曹家港挂牌。
现如今枣子湾41号产权属于南岸区房管局,原有约8户人家共同居住于此,现二层和三层的住户已搬走,只剩下一层两户人家,且都为租户,经济状况不甚良好。2009年建业岗别墅群列为重庆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二.建筑价值评估
1.历史价值
枣子湾41号别墅为民国时期建筑,距今已有近百年时间,曾作为重庆富商汤子敬居住的别墅,后又用作中国银行国际部办公地点,这对研究民国时期居住建筑的发展以及抗战时期中国银行的发展史实有着重要的历史价
值。
2.艺术价值
枣子湾41号别墅的屋顶天窗和屋面是在重庆极为少见的北欧斯坎迪纳维亚半岛的建筑风格,屋顶坡度较大,整体建筑呈条状,入口部分二层挑出阁楼形成一层入口灰空间,这样的风格形态在建业岗别墅群中别具一格,反映着重庆开埠时期将国外风格和巴渝本地建筑风格相结合的历史,反映着特定的文化内涵,有着极高的文化艺术价值。
3.社会价值
枣子湾41号曾为中国银行国际部旧址,董事长为当时的名仕孔祥熙,中国银行于1939年10月迁至重庆, 1945年10月迁回上海。中国银行发展的历史浓缩着中国从清末到民国从民国到抗战从抗战到新中国的中国金融业
的发展史,枣子湾41号对研究陪都时期的中国银行发展史有着重要的社会价值。
4.科学价值
暂无
三.建筑真实性和完整性评价
1. 真实性与完整性评估
枣子湾41号除屋顶的瓦片已不存在(被现代建筑材料铁皮代替),整体结构保存完整,围护结构基本为原有构建,建筑的真实性保存基本完好。
枣子湾41号的周边一栋同时期的历史建筑也基本保护完好,两栋建筑围合的室外空间布局也基本尊重原貌,并无大的改动,反映了当时的空间组合特征。
2.历史建筑空间格局
历史建筑主体建筑整体保存完好,只有在主入口附近违规加建了两栋一层耳楼,还有在东侧加建了一层砖瓦房。使整个建筑外立面支离破碎,内部空间格局混乱,大量的窗洞改为门洞,而原有的门被封死,从而使原本一体的历史建筑被人为划分为多个独立的单元(独立出入口)而分别出租。建筑二层平面整体保存完好,只有在少许地方有新加建的门。
三层阁楼位置吊顶有所破损,重新用木料做了加固处理,使局部建筑空间高度偏低,难以利用。而平面保存比较完好,空间格局未受太大的改造和变化。
三.建筑保存现状评估(材料、工艺、风格 … )
(1)建业岗别墅群的建设活动缺乏系统的规划和有效的控制管理,文物建筑内外加建现象比较混乱,对建业岗的整体建筑环境有所破坏。
(2)整个建业岗别墅群的卫生环境较差,没有集中的垃圾处理系统,垃圾乱扔乱放。影响景观环境。
(3)文物建筑周边的排水系统大多已经损坏,排水不畅加快了文物建筑的损坏速度。
* 建筑主要病因分析
(1)年久失修
枣子湾41号近些年来的维修措施主要是检修补漏,基本上都没有采取全面修缮的措施。
(2)人为的拆除改建
枣子湾41号的屋顶瓦片已经被人为的拆除干净,用铁皮屋面替换,一层的南面出入口外皆有加建,有两扇窗改为门。内部屋顶已用吊顶封住,看不到原貌。
(3)火灾隐患
枣子湾41号内的供电线路已经老化,楼板屋架皆为木构,存在一定的火灾隐患。
(4)基础设施缺乏
枣子湾41号外部的排水沟已经损坏,排水不畅是引起建筑基础返潮而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卫生间等卫生设施缺乏,居住的卫生条件不良。
(5)房屋的日常使用围护差
枣子湾41号的二楼和三层阁楼的住户已经搬走,也没有进行日常性维护,屋内会存在生物损坏。
* 文物保存环境评估结论
建业岗别墅群处于南滨路社会主义学院北侧的居民区内,位置偏僻,是一个比较没有活力的社区,居民大多是出租户,由于宣传与保护力度不够,居住在此的居民皆不知此为文物建筑,社区内的卫生环境不良,没有集中的垃圾处理,景观环境不良。
枣子湾41号改造为抗战博物馆时,需结合周边同时期建筑,拆除不必要的后加建建筑,整合周边环境,改善卫生条件,整合排水系统。
四.建筑破损现状评估
*建筑现状评估表
五.
整个建业岗别墅群保存的完整性较好,因多数建筑都是砖石结构,所以多数建筑的结构构件都保存完整,没有遭到破坏。枣子湾41号保存了较好的原真性。建筑一层周边的加建现象严重,原有一层的两个窗被该为门。屋内的主体楼梯尚可使用,主体结构保存完整,屋顶木构架保存完整,只是屋顶的瓦片已尽失,代之以铁皮。
枣子湾41号建筑形态特殊,可识别性强,建筑承载的历史意义和社会意义大,建筑的主体保存完整,结构保存良好,很适合改造为抗战博物馆。
1. 现阶段建业岗别墅群为南滨路的社区居民居住,使得这些文物建筑隐藏在一片居民区中,没有得到开发。
2. 以前建业岗别墅群文物保护的重视程度还不够,没有足够的测绘资料,且宣传力度不够,居住在此地的居民很多都不知道这些是文物建筑。
3. 展示空间不足,建业岗别墅群内都是比较局促的居住空间,没有展示空间,交通还不够便利,使得旅游开发存在一定的难度。
第二章 历史建筑保护修复设计
一.测绘及修复的依据和法律
1. 国家法规文件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要求》(国家文物局2007年10月28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77号)。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审批办法》(文物办发[2003]87号2004年 8月2日)
《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2002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七十四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
《房屋白蚁预防技术规程》(JGJ\T245-2011 )
2. 地方法规文件
重庆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办法(2005年)
《重庆市文物保护管理办法》(1982年12月23日)
《重庆市城乡规划条例》(2009年9月25日重庆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
3. 国际遗产保护相关文件
《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1964年在威尼斯通过)
《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1972年在巴黎通过)
《关于保护景观和遗产风貌与特征的建议》(1962年在巴黎通过) 《国际文化旅游宪章》(ICOMOS墨西哥 1999年)
二. 保护修复原则
1. 最少干预原则
尽力减少对文物本体的干预,保存文物本体的真实性,保护重要的文物历史信息,保护文物本体及其环境的完整性。
2. 可识别原则
尊重文物建筑发展变迁的规律,以保护文物原真性为前提,注意修复设计与历史遗存构件的协调与区别,提高文物原真性价值。
3. 科学规划原则
以科学发展观和动态规划观制定文物保护规划,保护文物安全,改善文物生存环境。
4. 可持续性原则
文物保护规划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利用建业岗别墅群的文物及环境优势,协调文化旅游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使建业岗别墅群的保护建设持续健康发展。
三. 保护修复设计内容与措施
1.拆除临时搭建建筑,恢复建筑原始空间格局
修复设计图上对拆除临时搭建建筑物进行了详细的标注,拆除后期改建建筑物墙体、临时搭建构件时,应采取措施,杜绝对文物本体的损伤和破坏。
2.石作构件的修复
石柱、石柱础、石斗板墙等石作构件主要残损类型为风化和生物侵蚀致使表面发生酥化剥落和产生黑色污渍。修复时应着力清洗构件表面污渍,清除和杀灭苔藓等微生物,并在表面采取加固措施,防止构件进一步风化,起到保护石质构件的作用。
3.台基、地面的修复
地面修复时,首先应清除地面多年堆积的沉积物,漏出原有的地面材质,对铺砌保持完整的地面应在原状的基础上进行加固;对原有地面损坏较大的,应进行翻修,将原有铺地材料集中使用,补齐不足部分的铺地材料,补充材料应与原铺装材料相同或相近的质地优良的石材;对铺砌材料完全损毁的地面应彻底剔除后期改建的水泥地面,并参照相邻部分的材料规格及材质进行复原。
4.屋面修复
由于该建筑屋面瓦破坏殆尽,需要进行全面替换性的修复,修复过程中应最大限度的保护原有木瓦构件,添补不足的构件。增加望板和苫背,加强防水性能,木构椽条采取加固措施,以满足增加荷载后的强度要
附件二:建筑修缮做法一览表
XXXXXXXXXXXXX
项目概况
枣子湾41号位于重庆市南岸区南滨路社会主义学院北侧,是南滨路建业岗别墅群(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的一栋别墅,属于重庆开埠时期的建筑。抗战时期重庆作为陪都时,建业岗别墅群是外国使领馆所在地,其中有意大利使馆,比利时使馆,美国使馆等等。枣子湾41号在陪都时期曾作为中国银行国际部办公地,现在房屋产权属南岸区房管局,2009年7月建业岗别墅群被重庆市文物委员会作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以枣子湾41号现存建筑为主体,并包括建筑周边环境(包括枣子湾41号加建部分,周边同时期建筑,后来新建建筑,周边社区道路及植被铺地情况)
第一章 现场勘察与评估
一.历史沿革
1937年11月20日,南京国民政府发布《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地处西南一隅的山城重庆代替南京成为中国战时的首都,历时8年5个半月,直到1946年5月5日还都南京。在此期间,国民政府于1940年9月6日颁布《国民政府令》明定重庆作为永久陪都。抗战八年,重庆在大部分时间内是全民抗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军事指挥中心。1942年后进一步成为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远东战区指挥中心,为中国民族独立和世界和平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具有举足轻重的贡献。抗战期间随着国民政府西迁,大批优秀的建筑师、技术人员迁至重庆,他们从事陪都建设,也开展建筑技术教育,揭开了重庆现代城市建设的新篇章。八年时间,留下了大批具有时代特色与独特风格的抗战陪都建筑,国民政府办公楼、官员别墅、名人旧居相继而建,抗战胜利纪功碑、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大礼堂、中苏文化协会旧址、国民政府行政院、抗建堂、蒋介石官邸旧址、跳伞塔、史迪威纪念馆、各国大使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等众多建筑密集地分布在城市的每个角落,并延伸至各个区县,分别纪录和见证了山城特殊时期的风雨苍茫。
1891年,中西部的第一个海关验关处便设立于南岸的狮子山下,陪都时期中国海关总署仍设在海狮路70号。重庆开埠以后,这里曾经遍布外国洋行,在此经营出口贸易、航运,使重庆成为上海、天津、汉口后的第四大洋货销售中心。在晚清时期,英、美、法、德、日等列强在重庆修建兵营、使领馆和租界,也在南滨路留下了历史的痕迹,如法国水兵营、美国水师俱乐部、日本租界等。抗战陪都时期,美国、英国、比利时、法国等国曾在此设大使馆或公使馆。
长江大桥到南滨路,经上新街到黄桷垭,再到南山植物园,10余公里沿线集中了众多使馆和外国驻华机构遗迹,在日军大轰炸时,这一带成了重庆市民的避难所。本课题的研究设计对象就是其中一个片区—--枣子湾片区。该片区中的使馆和住宅建筑是重庆近代历史的重要见证,但在历经了100多年的时间洗礼后,现在许多建筑的结构和外观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
本组测绘的历史建筑为枣子湾41号,在民国时期属于当时的重庆富商汤子敬的房产,后转给一位航运老板,抗战时期作为中国银行国际部办公地点,内战后由房屋产权管理银行接管,分配于银行职工当宿舍。中国银行于1939年10月迁至重庆,董事长为名仕孔祥熙。1945年10月迁回上海,中国银行重庆分行成立于1915年,在曹家港挂牌。
现如今枣子湾41号产权属于南岸区房管局,原有约8户人家共同居住于此,现二层和三层的住户已搬走,只剩下一层两户人家,且都为租户,经济状况不甚良好。2009年建业岗别墅群列为重庆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二.建筑价值评估
1.历史价值
枣子湾41号别墅为民国时期建筑,距今已有近百年时间,曾作为重庆富商汤子敬居住的别墅,后又用作中国银行国际部办公地点,这对研究民国时期居住建筑的发展以及抗战时期中国银行的发展史实有着重要的历史价
值。
2.艺术价值
枣子湾41号别墅的屋顶天窗和屋面是在重庆极为少见的北欧斯坎迪纳维亚半岛的建筑风格,屋顶坡度较大,整体建筑呈条状,入口部分二层挑出阁楼形成一层入口灰空间,这样的风格形态在建业岗别墅群中别具一格,反映着重庆开埠时期将国外风格和巴渝本地建筑风格相结合的历史,反映着特定的文化内涵,有着极高的文化艺术价值。
3.社会价值
枣子湾41号曾为中国银行国际部旧址,董事长为当时的名仕孔祥熙,中国银行于1939年10月迁至重庆, 1945年10月迁回上海。中国银行发展的历史浓缩着中国从清末到民国从民国到抗战从抗战到新中国的中国金融业
的发展史,枣子湾41号对研究陪都时期的中国银行发展史有着重要的社会价值。
4.科学价值
暂无
三.建筑真实性和完整性评价
1. 真实性与完整性评估
枣子湾41号除屋顶的瓦片已不存在(被现代建筑材料铁皮代替),整体结构保存完整,围护结构基本为原有构建,建筑的真实性保存基本完好。
枣子湾41号的周边一栋同时期的历史建筑也基本保护完好,两栋建筑围合的室外空间布局也基本尊重原貌,并无大的改动,反映了当时的空间组合特征。
2.历史建筑空间格局
历史建筑主体建筑整体保存完好,只有在主入口附近违规加建了两栋一层耳楼,还有在东侧加建了一层砖瓦房。使整个建筑外立面支离破碎,内部空间格局混乱,大量的窗洞改为门洞,而原有的门被封死,从而使原本一体的历史建筑被人为划分为多个独立的单元(独立出入口)而分别出租。建筑二层平面整体保存完好,只有在少许地方有新加建的门。
三层阁楼位置吊顶有所破损,重新用木料做了加固处理,使局部建筑空间高度偏低,难以利用。而平面保存比较完好,空间格局未受太大的改造和变化。
三.建筑保存现状评估(材料、工艺、风格 … )
(1)建业岗别墅群的建设活动缺乏系统的规划和有效的控制管理,文物建筑内外加建现象比较混乱,对建业岗的整体建筑环境有所破坏。
(2)整个建业岗别墅群的卫生环境较差,没有集中的垃圾处理系统,垃圾乱扔乱放。影响景观环境。
(3)文物建筑周边的排水系统大多已经损坏,排水不畅加快了文物建筑的损坏速度。
* 建筑主要病因分析
(1)年久失修
枣子湾41号近些年来的维修措施主要是检修补漏,基本上都没有采取全面修缮的措施。
(2)人为的拆除改建
枣子湾41号的屋顶瓦片已经被人为的拆除干净,用铁皮屋面替换,一层的南面出入口外皆有加建,有两扇窗改为门。内部屋顶已用吊顶封住,看不到原貌。
(3)火灾隐患
枣子湾41号内的供电线路已经老化,楼板屋架皆为木构,存在一定的火灾隐患。
(4)基础设施缺乏
枣子湾41号外部的排水沟已经损坏,排水不畅是引起建筑基础返潮而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卫生间等卫生设施缺乏,居住的卫生条件不良。
(5)房屋的日常使用围护差
枣子湾41号的二楼和三层阁楼的住户已经搬走,也没有进行日常性维护,屋内会存在生物损坏。
* 文物保存环境评估结论
建业岗别墅群处于南滨路社会主义学院北侧的居民区内,位置偏僻,是一个比较没有活力的社区,居民大多是出租户,由于宣传与保护力度不够,居住在此的居民皆不知此为文物建筑,社区内的卫生环境不良,没有集中的垃圾处理,景观环境不良。
枣子湾41号改造为抗战博物馆时,需结合周边同时期建筑,拆除不必要的后加建建筑,整合周边环境,改善卫生条件,整合排水系统。
四.建筑破损现状评估
*建筑现状评估表
五.
整个建业岗别墅群保存的完整性较好,因多数建筑都是砖石结构,所以多数建筑的结构构件都保存完整,没有遭到破坏。枣子湾41号保存了较好的原真性。建筑一层周边的加建现象严重,原有一层的两个窗被该为门。屋内的主体楼梯尚可使用,主体结构保存完整,屋顶木构架保存完整,只是屋顶的瓦片已尽失,代之以铁皮。
枣子湾41号建筑形态特殊,可识别性强,建筑承载的历史意义和社会意义大,建筑的主体保存完整,结构保存良好,很适合改造为抗战博物馆。
1. 现阶段建业岗别墅群为南滨路的社区居民居住,使得这些文物建筑隐藏在一片居民区中,没有得到开发。
2. 以前建业岗别墅群文物保护的重视程度还不够,没有足够的测绘资料,且宣传力度不够,居住在此地的居民很多都不知道这些是文物建筑。
3. 展示空间不足,建业岗别墅群内都是比较局促的居住空间,没有展示空间,交通还不够便利,使得旅游开发存在一定的难度。
第二章 历史建筑保护修复设计
一.测绘及修复的依据和法律
1. 国家法规文件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要求》(国家文物局2007年10月28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77号)。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审批办法》(文物办发[2003]87号2004年 8月2日)
《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2002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七十四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
《房屋白蚁预防技术规程》(JGJ\T245-2011 )
2. 地方法规文件
重庆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办法(2005年)
《重庆市文物保护管理办法》(1982年12月23日)
《重庆市城乡规划条例》(2009年9月25日重庆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
3. 国际遗产保护相关文件
《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1964年在威尼斯通过)
《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1972年在巴黎通过)
《关于保护景观和遗产风貌与特征的建议》(1962年在巴黎通过) 《国际文化旅游宪章》(ICOMOS墨西哥 1999年)
二. 保护修复原则
1. 最少干预原则
尽力减少对文物本体的干预,保存文物本体的真实性,保护重要的文物历史信息,保护文物本体及其环境的完整性。
2. 可识别原则
尊重文物建筑发展变迁的规律,以保护文物原真性为前提,注意修复设计与历史遗存构件的协调与区别,提高文物原真性价值。
3. 科学规划原则
以科学发展观和动态规划观制定文物保护规划,保护文物安全,改善文物生存环境。
4. 可持续性原则
文物保护规划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利用建业岗别墅群的文物及环境优势,协调文化旅游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使建业岗别墅群的保护建设持续健康发展。
三. 保护修复设计内容与措施
1.拆除临时搭建建筑,恢复建筑原始空间格局
修复设计图上对拆除临时搭建建筑物进行了详细的标注,拆除后期改建建筑物墙体、临时搭建构件时,应采取措施,杜绝对文物本体的损伤和破坏。
2.石作构件的修复
石柱、石柱础、石斗板墙等石作构件主要残损类型为风化和生物侵蚀致使表面发生酥化剥落和产生黑色污渍。修复时应着力清洗构件表面污渍,清除和杀灭苔藓等微生物,并在表面采取加固措施,防止构件进一步风化,起到保护石质构件的作用。
3.台基、地面的修复
地面修复时,首先应清除地面多年堆积的沉积物,漏出原有的地面材质,对铺砌保持完整的地面应在原状的基础上进行加固;对原有地面损坏较大的,应进行翻修,将原有铺地材料集中使用,补齐不足部分的铺地材料,补充材料应与原铺装材料相同或相近的质地优良的石材;对铺砌材料完全损毁的地面应彻底剔除后期改建的水泥地面,并参照相邻部分的材料规格及材质进行复原。
4.屋面修复
由于该建筑屋面瓦破坏殆尽,需要进行全面替换性的修复,修复过程中应最大限度的保护原有木瓦构件,添补不足的构件。增加望板和苫背,加强防水性能,木构椽条采取加固措施,以满足增加荷载后的强度要
附件二:建筑修缮做法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