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简史学习心得

中国金融简史学习心得

通过对中国金融简史一个学期的学习,对于从商朝到现代金融体制改革的我国的金融发展有了一个系统的了解。

中国是产生货币较早的国家,在商代和西周时期就有了金属铸币。从考古发掘和文献记载的资料看,商、西周时期人们在交换过程中主要使用实物货币和金属称量货币。当时的实物货币有贝壳、龟甲、粮食、布匹等,金属称量货币主要是铜。

中国曾经长期领先于西方,但近代中国全方位落后于西方。中国什么时候开始落后,为什么落后,史学界众说纷纭。其中有代表性的观点是英国学者伊懋可的“14世纪转折论”:传统中国在14世纪之前技术水平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远远领先于欧洲,但在14世纪开始出现了转折点。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发生改变,技术水平开始陷于停滞;不断增加的人口压力消耗了大部分农业剩余,用于发展技术的农业剩余变得相当小,因此,尽管中国传统农业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但无力在手工业技术上形成突破,陷于伊氏所谓的“高水平均衡陷阱”之中不能自拔,开始落后于欧洲。并且金融危机对中国来说并不陌生,不仅因

唯一的例外可能要算长期存在于民间的钱庄和盛行于19世纪的山西票号。特别是票号,虽然它们算不上现代意义的银行,但到19世纪后半叶它们的分号已扩展到北京、上海、广州、汉口等城市。因此,从票号的覆盖面看,它们已达到可以产生影响众多人民生活的金融危机的水平。只是就金融规模而言,由于票号以异地汇票为主业,不是吸收存款并同时放贷,所以它们导致金融危机的潜力有限。钱庄则更是互不联网,彼此独立地发源于各地并服务于当地经济,即使有些地方的钱庄发生问题,也不至于星火燎原,导致全社会的危机。当整个中国社会处于自然经济状态、金融化程度极低的时候,金融危机的种子确实不多。 在金融理论中,我们通常把货币看成一种最简单的证券,其作用是储存价值、帮助价值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之间的转换,所以它能产生的金融危机也最为简单。但是,随着现代银行、股票、债券、期货、期权等更为复杂的证券市场来到现代社会,潜在金融危机的规模和广度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质变。

在晚清中国涉足股票之后的头100年里,金融危机频频发生。我们还得看清金融证券交易的本质。不管是银行,还是证券,其交易的内容是具有充分流动性、甚至是匿名非定向发行的金融契约,它们的契约性质从本质上决定了对法治、对信息环境等制度架构的高度依赖性,使金融交易比任何实物商品市场更依赖法治。实物商品的有形、有色、有味本身可帮助大大减少其交易风险,而金融契约交易又恰恰不具备这些天然特征,这使金融交易市场往往蕴含着巨大的经济风险。

首先,我们看到在1872年开始引进现代股份有限公司并让其股票公开交易的时候,那时的清朝政府体系谈不上有什么制约行政权力的宪政,也没有独立于行政和皇权的司法,更没有西方意义上的非人格化的独立第三方契约执行机制,像

法治

当然,在1911年中华民国成立后,虽然在立法、司法与行政的架构设计上具备了应有的框架,但在执行上由于军阀割据和内战的原因,其实际效果则大打折扣。因此,1921年的

南京政府成立后,当时的宪政架构有了实质性进展,司法也相对更独立,在契约的执行上也越来越公正可靠。但是,政府从那时开始大举持股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农业银行,并创办中央银行,追求并实现了国家对银行体系和其它金融市场的垄断支配权,让南京政府利用这些垄断金融资源为当时的军工与民用国有企业服务,为国家的军政开支服务。具体而言,一方面银行变成了政府的提钱机,另一方面政府控制的债券销售体系为国家提供了大量低息债券融资,使政府的负债大大超出其支付能力。因此,1932与1936年的金融危机跟1883和1921年的金融危机有着本质差别,头两次应该说是在支持证券交易的制度架构不到位的情况下证券市场本身必然会产生泡沫,也会出现泡沫破裂危机。但是,1932和1936年的危机更多是发生在政府公债、银行和货币信用上,是由于国家作为股东控制金融体系并利用这种控制权给自己做大量低息贷款所致。

跟民国时期相比,今天的中国仍然缺乏对权力的实质性制约,签约执行、金融交易者的权益保护以及司法独立也都是有待解决的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又需要宪政改革。尽管权力缺乏实质性制约,中国经济又以国有企业为主,金融体系比历史上的任何时期都更加由国家垄断,而且绝大多数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是国家的。特别是,在更加发达的交通网络和信息流通网络的支持下,银行体系所控制的金融资源达到39万多亿,保险业控制的金融资源为1万6千多亿。在政府控制的金融资源规模上升到如此之高的同时,权力在金融资源的配置中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道德风险被放到最大。在这种背景下,金融危机的潜在破坏性相对于1930年代的中国不但没被缩小,反而被扩大。人们只能期待制止呆坏账产生的制度架构。

除了推进制约行政权力、保障司法独立的宪政改革外,当下至少可从另外两方面着手,以降低金融危机的出现概率。第一是将国有银行以及其他国有金融民营化,至少是鼓励民间金融的发展。根据上面所说,这样做至少能缩小不受制约的权力所能产生的呆坏账规模,降低金融危机的程度,同时让司法和市场监督机构更能独立地运作。

其次是进一步放开新闻媒体对金融机构的监督报道。新闻媒体的自由追踪报道可以把问题在发生的初期就曝光,迫使当事人立即解决,化解潜在的危机。相反,如果不允许媒体自由报道,使当初细小的问题也能发展积累成金融危机。以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为例,当年新闻最不自由的印度尼西亚、韩国和泰国的金融危机最严重,事后发现的呆坏账比例最高,其经济和社会受到危机的冲击也最大。相比之下,新闻历来更自由的菲律宾、新加坡、台湾则基本没发生危机,基本没受到亚洲金融危机太多的冲击。因此,自由的新闻媒体能降低金融危机的概率。

对于刚刚过去的经济危机,我们应该思考历史结合现实,找到我们国家经济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经济体制所存在的缺陷,学习其他国家先进的金融思想而又不照搬硬套,找寻到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道路,避免出现我国经济体制内部的不完善而导致新一轮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重创的内部危机。

另外面对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我们需要在金融发展历史的学习中学会变通,大胆开创新的道路,通过不断的变革与完善,发展中国的现代金融完成中国金融业由大到强的升华。

中国金融简史学习心得

通过对中国金融简史一个学期的学习,对于从商朝到现代金融体制改革的我国的金融发展有了一个系统的了解。

中国是产生货币较早的国家,在商代和西周时期就有了金属铸币。从考古发掘和文献记载的资料看,商、西周时期人们在交换过程中主要使用实物货币和金属称量货币。当时的实物货币有贝壳、龟甲、粮食、布匹等,金属称量货币主要是铜。

中国曾经长期领先于西方,但近代中国全方位落后于西方。中国什么时候开始落后,为什么落后,史学界众说纷纭。其中有代表性的观点是英国学者伊懋可的“14世纪转折论”:传统中国在14世纪之前技术水平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远远领先于欧洲,但在14世纪开始出现了转折点。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发生改变,技术水平开始陷于停滞;不断增加的人口压力消耗了大部分农业剩余,用于发展技术的农业剩余变得相当小,因此,尽管中国传统农业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但无力在手工业技术上形成突破,陷于伊氏所谓的“高水平均衡陷阱”之中不能自拔,开始落后于欧洲。并且金融危机对中国来说并不陌生,不仅因

唯一的例外可能要算长期存在于民间的钱庄和盛行于19世纪的山西票号。特别是票号,虽然它们算不上现代意义的银行,但到19世纪后半叶它们的分号已扩展到北京、上海、广州、汉口等城市。因此,从票号的覆盖面看,它们已达到可以产生影响众多人民生活的金融危机的水平。只是就金融规模而言,由于票号以异地汇票为主业,不是吸收存款并同时放贷,所以它们导致金融危机的潜力有限。钱庄则更是互不联网,彼此独立地发源于各地并服务于当地经济,即使有些地方的钱庄发生问题,也不至于星火燎原,导致全社会的危机。当整个中国社会处于自然经济状态、金融化程度极低的时候,金融危机的种子确实不多。 在金融理论中,我们通常把货币看成一种最简单的证券,其作用是储存价值、帮助价值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之间的转换,所以它能产生的金融危机也最为简单。但是,随着现代银行、股票、债券、期货、期权等更为复杂的证券市场来到现代社会,潜在金融危机的规模和广度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质变。

在晚清中国涉足股票之后的头100年里,金融危机频频发生。我们还得看清金融证券交易的本质。不管是银行,还是证券,其交易的内容是具有充分流动性、甚至是匿名非定向发行的金融契约,它们的契约性质从本质上决定了对法治、对信息环境等制度架构的高度依赖性,使金融交易比任何实物商品市场更依赖法治。实物商品的有形、有色、有味本身可帮助大大减少其交易风险,而金融契约交易又恰恰不具备这些天然特征,这使金融交易市场往往蕴含着巨大的经济风险。

首先,我们看到在1872年开始引进现代股份有限公司并让其股票公开交易的时候,那时的清朝政府体系谈不上有什么制约行政权力的宪政,也没有独立于行政和皇权的司法,更没有西方意义上的非人格化的独立第三方契约执行机制,像

法治

当然,在1911年中华民国成立后,虽然在立法、司法与行政的架构设计上具备了应有的框架,但在执行上由于军阀割据和内战的原因,其实际效果则大打折扣。因此,1921年的

南京政府成立后,当时的宪政架构有了实质性进展,司法也相对更独立,在契约的执行上也越来越公正可靠。但是,政府从那时开始大举持股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农业银行,并创办中央银行,追求并实现了国家对银行体系和其它金融市场的垄断支配权,让南京政府利用这些垄断金融资源为当时的军工与民用国有企业服务,为国家的军政开支服务。具体而言,一方面银行变成了政府的提钱机,另一方面政府控制的债券销售体系为国家提供了大量低息债券融资,使政府的负债大大超出其支付能力。因此,1932与1936年的金融危机跟1883和1921年的金融危机有着本质差别,头两次应该说是在支持证券交易的制度架构不到位的情况下证券市场本身必然会产生泡沫,也会出现泡沫破裂危机。但是,1932和1936年的危机更多是发生在政府公债、银行和货币信用上,是由于国家作为股东控制金融体系并利用这种控制权给自己做大量低息贷款所致。

跟民国时期相比,今天的中国仍然缺乏对权力的实质性制约,签约执行、金融交易者的权益保护以及司法独立也都是有待解决的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又需要宪政改革。尽管权力缺乏实质性制约,中国经济又以国有企业为主,金融体系比历史上的任何时期都更加由国家垄断,而且绝大多数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是国家的。特别是,在更加发达的交通网络和信息流通网络的支持下,银行体系所控制的金融资源达到39万多亿,保险业控制的金融资源为1万6千多亿。在政府控制的金融资源规模上升到如此之高的同时,权力在金融资源的配置中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道德风险被放到最大。在这种背景下,金融危机的潜在破坏性相对于1930年代的中国不但没被缩小,反而被扩大。人们只能期待制止呆坏账产生的制度架构。

除了推进制约行政权力、保障司法独立的宪政改革外,当下至少可从另外两方面着手,以降低金融危机的出现概率。第一是将国有银行以及其他国有金融民营化,至少是鼓励民间金融的发展。根据上面所说,这样做至少能缩小不受制约的权力所能产生的呆坏账规模,降低金融危机的程度,同时让司法和市场监督机构更能独立地运作。

其次是进一步放开新闻媒体对金融机构的监督报道。新闻媒体的自由追踪报道可以把问题在发生的初期就曝光,迫使当事人立即解决,化解潜在的危机。相反,如果不允许媒体自由报道,使当初细小的问题也能发展积累成金融危机。以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为例,当年新闻最不自由的印度尼西亚、韩国和泰国的金融危机最严重,事后发现的呆坏账比例最高,其经济和社会受到危机的冲击也最大。相比之下,新闻历来更自由的菲律宾、新加坡、台湾则基本没发生危机,基本没受到亚洲金融危机太多的冲击。因此,自由的新闻媒体能降低金融危机的概率。

对于刚刚过去的经济危机,我们应该思考历史结合现实,找到我们国家经济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经济体制所存在的缺陷,学习其他国家先进的金融思想而又不照搬硬套,找寻到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道路,避免出现我国经济体制内部的不完善而导致新一轮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重创的内部危机。

另外面对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我们需要在金融发展历史的学习中学会变通,大胆开创新的道路,通过不断的变革与完善,发展中国的现代金融完成中国金融业由大到强的升华。


相关内容

  • [中国哲学简史]读书心得
  • <中国哲学简史>读书心得 生科12 120414306 任逸飞 哲学是什么?这是每一位学习哲学的人都必须解答的问题.自人类的文明形成之后,有一部分人就在思考着关于人.关于社会.关于自然的问题,但其本质上还是回归到我们每一个人在自身发展中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所应该采取的态度.我们称这一部分人 ...

  • 延伸阅读:信托起源及中国信托业简史
  • 一.信托起源 信托业历史悠久,经历了一个从一般民事信托到民事信托制度,再到现代金融信托的漫长的历史过程.信托是在商品经济的基础上产生的,信托的起源与私有财产有关.自从私有财产制度出现以后,对私有财产的占有和维护就成为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财产的所有者不仅在活着的时候占有它.维护它,并且还关心其去世后对 ...

  • 研究生课程班学习总结
  • 总结一:金融学在职研究生课程班开学试听总结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在职研究生课程班20班开学典礼顺利召开,为了让更多"门外汉"深入了解金融学在职研究生班究竟如何,小编亲自试听了王国刚教授为大家讲授的第一堂课.下面是开学典礼的相关情况. 学员踊跃提问,教授回答专业 与以往授课不同 ...

  • 读[时间简史]心得体会--读后感-感想
  • 读<时间简史>有感 13通信1班 张扬雪 <时间简史>这是一本包含了非常多文字的书,连作者自己都说,这是一本很长很长的书,长到几乎要把整个时间都包含进去.然而,时间又是根本没有始终的,它不可能被任何空间所包含.所以,时间的无始无终也就成了书的作者霍金教授在整本书结束的时候要表 ...

  • 自动化的概念和发展简史
  • 本文由半溪明月贡献 ppt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2 自动化的概念和发展简史 1 基本概念 自动化, 自动化,是指机器或装置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按 规定的程序或指令自动地进行操作或运行. 规定的程序或指令自动地进行操作或运行. 自动控制是关于受控 ...

  • 2015年福建师范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升本春季招生
  • 2015年福建师范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升本春季招生 所属学校:福建师范大学 专业层次:专升本 招生批次:2015年春季招生 专业分制:83学分 学制(年):2.5-6 所属分类:管理类 相关标签:公共事业 专业介绍: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本专业有广泛人文.社会科学基本知识,扎实的教育学科.心理学科基 ...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5年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 2015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专业目录 单位名称: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单位代码:10031 培养单位:跨文化研究院 邮政编码:100024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南里1号 电话:(010)65778347 参考书目: 622美学原理: <美学原理新编>,杨辛.甘霖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 ...

  • [经济杂谈]两千字的华尔街简史(1787-2007)
  • 作者:裴明宪 提交日期:2007-5-1 22:43:00 曼哈顿岛南端本来有一段小墙,是分隔最早的荷兰殖民地与印第安人的界限.这道墙只存在了十几年,到17世纪后期就已经湮没无闻.在原先的墙基上建起了窄窄的街道,名为"华尔街"(Wall Street). 十八世纪后期,华尔街靠近 ...

  • 钱 货币发展简史(教案)
  • 10 钱 [课文解读] 这是一篇社科论说文.作者通过介绍货币的发展简史,透彻地说明了人类的经济活动--贸易与金钱的关系,展望了钱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同时指出人们在享受金钱所带来的种种好处的同时,能否有效地避免"钱灾",将是人们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 以"钱"为线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