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埋线治疗顽固性高血压46例 - 中医研究

  中医研究 2008年1月 第21卷 第1期 TC M Res . January 2008Vol . 21No . 1

  ・55・

止痛、祛风散寒、行气活血。因此采用按摩配合手法

牵引治疗该病, 可增强肝肾功能, 使筋骨强壮、关节滑利而起到矫正关节畸形、增宽关节间隙和增强关节周围软组织张力和弹性的作用, 从而达到消除症状, 恢复关节功能的作用, 且疗效显著。

对于病程较长, 已出现膝关节肥大、强直、畸形的较重患者, 按摩操作时, 应在膝下垫枕, 可减少痛苦, 便于操作。此类患者膝关节肥大、强直、畸形, 虽不易完全纠正, 但通过按摩治疗可消除疼痛症状, 延长行走距离, 恢复部分功能, 提高生活质量。在操作仰卧位⑦和俯卧位③时其量应以患者能耐受为度, 切忌力度过大、过猛, 以免造成新的损伤, 从而保证疗效。

文章编号:1001-6910(2008) 01-0055-02

在治疗过程中, 应嘱患者加强预防和保护意识, 注意膝关节的保暖, 进行合理适量的功能锻炼, 增强膝关节的抵抗力, 以防复发。

参考文献:

[1]刘云鹏, 刘沂. 骨与关节损伤和疾病的诊断分类及功能

评定标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0. 2202221.

[2]郑筱萸.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

药科技出版社, 2002. 3492353.

[3]石学敏. 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4. 46,

50, 51, 66, 76, 97.

收稿日期:2007210224

(编辑 侯勇谋)

・针灸经络・

, , , 任中万

, 河南郑州450004)

关键词:顽固性高血压 穴位埋线中图分类号:R24611  文献标志码:B

  顽固性高血压占高血压患者的10%~18%, 临床治疗较为棘手。2006201—2007210, 我们采用穴位埋线配合口服西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病46例, 取得了较好疗效, 总结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

86例病人均为我院门诊或住院患者, 将其随机

命门、三阴交; 心脉瘀阻型, 配膈俞、血海; 肝阳上亢型, 配太冲、曲池; 痰湿中阻型, 配脾俞、丰隆。操作方法:先将穴位用0. 2%安尔碘以穴位中心点半径3c m 向外3次绕圈擦拭, 将1~1. 5c m 长已消毒0号的羊肠线装入9号一次性无菌埋线针(由北京

科苑达技术开发公司生产) , 垂直刺入穴内1~2c m (视病人胖瘦程度) , 待病人有得气感后, 推进针芯, 退出针头, 将肠线埋入, 针孔局部置以消毒干棉球按压或直接用创可贴贴敷局部, 10d 1次。西药服用方法同对照组。

对照组:口服降血压西药。心痛定10mg, 卡托普利片15mg, , 1d 3次。

两组均以10d 为1个疗程, 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舒张压下降≥10mmHg 并降至正常或下降20mmHg 以上。有效:舒张压下降虽未达10mmHg, 但降至正常或下降10~19mmHg (收缩性高血压收缩压下降>30mmHg ) 。无效:未达以上标准者。5 结 果

见表1。两组对比, 经卡方检验, χ=53. 26,

P

2

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 男26例, 女性20例; 年龄

平均(56. 2±3. 5) 岁; 肝肾阴虚型8例, 心脉瘀阻型13例, 肝阳上亢型16例, 痰湿中阻型9例。对照组40例, 男25例, 女性15例; 年龄平均(53. 2±6. 5)

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 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 具有可比性。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止指南》(2005年修订版) 中有关顽固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经体格检查、心电图检查、B 超检查、CT 检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排除继发的顽固性高血压。3 治疗方法

[1]

治疗组:穴位埋线配合口服降血压西药。取穴:主穴选取双侧心俞、肝俞、肾俞、血压点(在第6、第7颈椎棘突之间, 旁开2c m ) 。加减:肝肾阴虚型, 配

・56・  中医研究 2008年1月 第21卷 第1期 TC M Res . January 2008Vol . 21No . 1

  

表1 两组疗效对比 (例)

组 别

治疗组对照组

n

显效

345

有效

522

无效

713

总有效率/%

84. 867. 5

4640

6 讨 论

高及心脑肾重要器官供血失衡而引起的自身反馈性

调节是机体的一种代偿效应, 这种不尽完善代偿效应遗留有血压升高的病理现象。治疗的目的不应单纯谋求血压的下降, 而必须谋求心、脑、肾血液供应的恢复正常, 故应因势利导, 全面地谋求血流供应关系的平衡以及扶持机体的自稳调节功能应是辨证论治的最终目的。在高血压患者中存在着许多自稳调节的紊乱和各种平衡失常, 如微循环障碍、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免疫功能紊乱。通过经络调节能显示其治疗优势。采用针灸辨证选穴进行埋线治疗能调节人体的神经及血管, 刺激腺体的分泌, 旺盛细胞的新陈代谢, 改善心、脑、肾血流的供求不平衡, 促进心、

[3]

脑、肾病理改变的恢复, 进一步稳定血压。

经过临床观察, 本疗法疗效确切, 并可减轻患者长期服药之痛苦及其副作用, 且简便易行、病人乐于接受, 。但对穴位埋线治疗。

].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年修订版)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41242.

[2]贺俊民, 陈忠和, 韦贵康, 等. 刺激兔颈交感神经节及椎

高血压属于祖国医学“眩晕”、“头痛”、“中风”等范畴, 多责之于肝肾阴虚、心脉瘀阻、阴虚阳亢或

脾失健运, 痰湿中阻。西医则认为本病属于中枢神经系统及内分泌体液调节功能紊乱所致的全身性慢性血管性疾病, 易造成心、脑、肾等脏器的损害。穴位埋线疗法是将羊肠线固定在穴位里, 起到长时间刺激穴位的目的, 较之普通的针刺疗法效果更加显著和持久。通过穴位刺激, 使阴阳平衡, 中枢神经系统和内分泌体液调节功能紊乱得以恢复, 周身动脉血管痉挛得以解除, 血压恢复正常。

针刺心俞可活血化瘀, 改善心脏功能, 减轻外周阻力; 血压点为经外奇穴, 对应于颈椎交感神经节,

[2]

近年研究认为通过对其刺激, 不是因为兴奋了舒血管运动中枢, 活动, , 压降低; 辅以肝俞、, 之功、, ; 心脉瘀阻配合膈俞、血海, 以活血化瘀; 肝阳上亢者, 配合太冲、曲池以平肝潜阳; 痰湿中阻者, 配合脾俞、丰隆以健脾除湿祛痰。穴位埋线辨证配穴遵循了中医的辨证思想, “谨守病机, 各司其属, 疏其气血, 令其调达, 而致和平”, 而达降压之目的。现代研究显示:调节经络失衡是针灸治疗高血压的关键。从中医学科学的整体观念出发, 血压升

文章编号:1001-6910(2008) 01-0056-03

动脉对血压影响的实验观察[J ].中国骨伤, 2000, 13

(3) :1442146.

[3]郭兰. 西药结合平衡针疗法治疗老年高血压36例[J ].

针灸临床杂志, 1996, 12(3) :28.

收稿日期:2007212214

(编辑 侯勇谋)

・医史文献・

王孟英纠误医案中舌诊作用的分析3

罗大中, 梁 嵘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诊断系, 北京100029)

摘要 在纠正前医误诊误治的医案中, 王氏刻意记录了大量“热证”的舌象, 力倡以舌诊作为辨别“寒证”与“热证”的主要诊断方法之一, 并于临床中舌脉并参, 在某些脉象未能真实反映病情的状况下, 以舌诊准确地作出判断; 同时王氏还将舌诊作为评价病情转归与预后的重要指标, 拓宽了舌诊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医学家 王孟英 温病 舌诊 医案中图分类号:R241125  文献标志码:A

为温病四大家之一, 医疗活动遍及江南。王氏在临证中尤重察舌验苔, 并以此为据辨别疑似之证, 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更可贵的是, 王氏医案中保留了大量前医误治的记录, 为研究晚清江南医疗的真实状况提供了极好的资料。王孟英一生著述甚丰, 其《归砚录》、《回春录》、《仁术志》等书内的医案互有重复, 故我们选择陆士谔所辑的《王孟英医案》作为研究对象, 该书记载了前医误治的医案

[1]

  王孟英是晚清道光咸丰年间著名医学家, 被誉

  中医研究 2008年1月 第21卷 第1期 TC M Res . January 2008Vol . 21No . 1

  ・55・

止痛、祛风散寒、行气活血。因此采用按摩配合手法

牵引治疗该病, 可增强肝肾功能, 使筋骨强壮、关节滑利而起到矫正关节畸形、增宽关节间隙和增强关节周围软组织张力和弹性的作用, 从而达到消除症状, 恢复关节功能的作用, 且疗效显著。

对于病程较长, 已出现膝关节肥大、强直、畸形的较重患者, 按摩操作时, 应在膝下垫枕, 可减少痛苦, 便于操作。此类患者膝关节肥大、强直、畸形, 虽不易完全纠正, 但通过按摩治疗可消除疼痛症状, 延长行走距离, 恢复部分功能, 提高生活质量。在操作仰卧位⑦和俯卧位③时其量应以患者能耐受为度, 切忌力度过大、过猛, 以免造成新的损伤, 从而保证疗效。

文章编号:1001-6910(2008) 01-0055-02

在治疗过程中, 应嘱患者加强预防和保护意识, 注意膝关节的保暖, 进行合理适量的功能锻炼, 增强膝关节的抵抗力, 以防复发。

参考文献:

[1]刘云鹏, 刘沂. 骨与关节损伤和疾病的诊断分类及功能

评定标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0. 2202221.

[2]郑筱萸.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

药科技出版社, 2002. 3492353.

[3]石学敏. 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4. 46,

50, 51, 66, 76, 97.

收稿日期:2007210224

(编辑 侯勇谋)

・针灸经络・

, , , 任中万

, 河南郑州450004)

关键词:顽固性高血压 穴位埋线中图分类号:R24611  文献标志码:B

  顽固性高血压占高血压患者的10%~18%, 临床治疗较为棘手。2006201—2007210, 我们采用穴位埋线配合口服西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病46例, 取得了较好疗效, 总结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

86例病人均为我院门诊或住院患者, 将其随机

命门、三阴交; 心脉瘀阻型, 配膈俞、血海; 肝阳上亢型, 配太冲、曲池; 痰湿中阻型, 配脾俞、丰隆。操作方法:先将穴位用0. 2%安尔碘以穴位中心点半径3c m 向外3次绕圈擦拭, 将1~1. 5c m 长已消毒0号的羊肠线装入9号一次性无菌埋线针(由北京

科苑达技术开发公司生产) , 垂直刺入穴内1~2c m (视病人胖瘦程度) , 待病人有得气感后, 推进针芯, 退出针头, 将肠线埋入, 针孔局部置以消毒干棉球按压或直接用创可贴贴敷局部, 10d 1次。西药服用方法同对照组。

对照组:口服降血压西药。心痛定10mg, 卡托普利片15mg, , 1d 3次。

两组均以10d 为1个疗程, 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舒张压下降≥10mmHg 并降至正常或下降20mmHg 以上。有效:舒张压下降虽未达10mmHg, 但降至正常或下降10~19mmHg (收缩性高血压收缩压下降>30mmHg ) 。无效:未达以上标准者。5 结 果

见表1。两组对比, 经卡方检验, χ=53. 26,

P

2

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 男26例, 女性20例; 年龄

平均(56. 2±3. 5) 岁; 肝肾阴虚型8例, 心脉瘀阻型13例, 肝阳上亢型16例, 痰湿中阻型9例。对照组40例, 男25例, 女性15例; 年龄平均(53. 2±6. 5)

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 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 具有可比性。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止指南》(2005年修订版) 中有关顽固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经体格检查、心电图检查、B 超检查、CT 检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排除继发的顽固性高血压。3 治疗方法

[1]

治疗组:穴位埋线配合口服降血压西药。取穴:主穴选取双侧心俞、肝俞、肾俞、血压点(在第6、第7颈椎棘突之间, 旁开2c m ) 。加减:肝肾阴虚型, 配

・56・  中医研究 2008年1月 第21卷 第1期 TC M Res . January 2008Vol . 21No . 1

  

表1 两组疗效对比 (例)

组 别

治疗组对照组

n

显效

345

有效

522

无效

713

总有效率/%

84. 867. 5

4640

6 讨 论

高及心脑肾重要器官供血失衡而引起的自身反馈性

调节是机体的一种代偿效应, 这种不尽完善代偿效应遗留有血压升高的病理现象。治疗的目的不应单纯谋求血压的下降, 而必须谋求心、脑、肾血液供应的恢复正常, 故应因势利导, 全面地谋求血流供应关系的平衡以及扶持机体的自稳调节功能应是辨证论治的最终目的。在高血压患者中存在着许多自稳调节的紊乱和各种平衡失常, 如微循环障碍、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免疫功能紊乱。通过经络调节能显示其治疗优势。采用针灸辨证选穴进行埋线治疗能调节人体的神经及血管, 刺激腺体的分泌, 旺盛细胞的新陈代谢, 改善心、脑、肾血流的供求不平衡, 促进心、

[3]

脑、肾病理改变的恢复, 进一步稳定血压。

经过临床观察, 本疗法疗效确切, 并可减轻患者长期服药之痛苦及其副作用, 且简便易行、病人乐于接受, 。但对穴位埋线治疗。

].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年修订版)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41242.

[2]贺俊民, 陈忠和, 韦贵康, 等. 刺激兔颈交感神经节及椎

高血压属于祖国医学“眩晕”、“头痛”、“中风”等范畴, 多责之于肝肾阴虚、心脉瘀阻、阴虚阳亢或

脾失健运, 痰湿中阻。西医则认为本病属于中枢神经系统及内分泌体液调节功能紊乱所致的全身性慢性血管性疾病, 易造成心、脑、肾等脏器的损害。穴位埋线疗法是将羊肠线固定在穴位里, 起到长时间刺激穴位的目的, 较之普通的针刺疗法效果更加显著和持久。通过穴位刺激, 使阴阳平衡, 中枢神经系统和内分泌体液调节功能紊乱得以恢复, 周身动脉血管痉挛得以解除, 血压恢复正常。

针刺心俞可活血化瘀, 改善心脏功能, 减轻外周阻力; 血压点为经外奇穴, 对应于颈椎交感神经节,

[2]

近年研究认为通过对其刺激, 不是因为兴奋了舒血管运动中枢, 活动, , 压降低; 辅以肝俞、, 之功、, ; 心脉瘀阻配合膈俞、血海, 以活血化瘀; 肝阳上亢者, 配合太冲、曲池以平肝潜阳; 痰湿中阻者, 配合脾俞、丰隆以健脾除湿祛痰。穴位埋线辨证配穴遵循了中医的辨证思想, “谨守病机, 各司其属, 疏其气血, 令其调达, 而致和平”, 而达降压之目的。现代研究显示:调节经络失衡是针灸治疗高血压的关键。从中医学科学的整体观念出发, 血压升

文章编号:1001-6910(2008) 01-0056-03

动脉对血压影响的实验观察[J ].中国骨伤, 2000, 13

(3) :1442146.

[3]郭兰. 西药结合平衡针疗法治疗老年高血压36例[J ].

针灸临床杂志, 1996, 12(3) :28.

收稿日期:2007212214

(编辑 侯勇谋)

・医史文献・

王孟英纠误医案中舌诊作用的分析3

罗大中, 梁 嵘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诊断系, 北京100029)

摘要 在纠正前医误诊误治的医案中, 王氏刻意记录了大量“热证”的舌象, 力倡以舌诊作为辨别“寒证”与“热证”的主要诊断方法之一, 并于临床中舌脉并参, 在某些脉象未能真实反映病情的状况下, 以舌诊准确地作出判断; 同时王氏还将舌诊作为评价病情转归与预后的重要指标, 拓宽了舌诊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医学家 王孟英 温病 舌诊 医案中图分类号:R241125  文献标志码:A

为温病四大家之一, 医疗活动遍及江南。王氏在临证中尤重察舌验苔, 并以此为据辨别疑似之证, 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更可贵的是, 王氏医案中保留了大量前医误治的记录, 为研究晚清江南医疗的真实状况提供了极好的资料。王孟英一生著述甚丰, 其《归砚录》、《回春录》、《仁术志》等书内的医案互有重复, 故我们选择陆士谔所辑的《王孟英医案》作为研究对象, 该书记载了前医误治的医案

[1]

  王孟英是晚清道光咸丰年间著名医学家, 被誉


相关内容

  • 脾胃肝胆病科的中医护理特色疗法
  • 脾胃肝胆病科的中医护理特色疗法 荷叶中药封包 (一)定义 荷叶中药封包技术是将中药末加辅形剂调匀成糊状,敷于患处的一种治疗方法. 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通经活络等作用.适用于胃脘痛.肝积.腹痛等患者. (二)适应症 胃脘痛.肝积.腹痛.肝着.肝癖.肝癌等. (三)禁忌症 有药物过敏史及封 ...

  • 不同针灸方法在中风后遗症中的临床应用
  • ·432· 中国中医急症2012年3月第21卷第3期JETCM. Mar. 2012,Vol. 21,No.3 ·综述· 不同针灸方法在中风后遗症中的临床应用* 孙云廷1 王淑玲2△ (1.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广兴医院,浙江杭州310007:2. 杭州师范大学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中心,浙江杭州3111 ...

  • 癌性疼痛非药物治疗方法_王兵
  • 第15卷 第4期 2013 年 4 月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Vol. 15 No. 4 Apr .,2013 癌性疼痛非药物治疗方法 王兵,侯炜,赵彪,杜新颖,王苏,孙静宜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北京 10005 ...

  • 中医理论学习
  • 中医护理理论学习资料 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护理部编印 二00八年再版 目 录 中医基础理论 ....................................................................................... 1 1.何谓五行学说 ... ...

  • 坐骨神经痛的穴位治疗
  • 坐骨神经痛是指在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内的疼痛.临床表现为烧灼样或针刺样疼痛自臀部沿大腿后面.小腿后外侧向远端放射,沿坐骨神经径路有明显压痛点,并有阳性直腿高举徵和踝反射的改变等.坐骨神经痛,由多种病因引起,按受损部位可分为根性与干性二种.其中根性多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以腰椎间盘突出最为常见,我们将设 ...

  • 2010年内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及总结优化
  • 内科中医诊疗方案目录 咳嗽(急性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2 中风病(脑梗塞)急性期中医诊疗方案·················7 胃痛(慢性胃炎)中医诊疗方案······················14 附:咳嗽(急性支气管炎).中风病(脑梗塞)急性期. ...

  • 肥胖中医穴位埋线疗法
  • 单纯性肥胖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系因机体在饮食不节.摄食肥甘等因素的作用下,脏腑功能失调,导致水湿.痰浊.瘀热等病理产物壅积体内而致.笔者以健运脾胃.化痰消滞法为治则,选取穴位进行针刺埋线,配合中药内服治疗单纯性肥胖,常能获得较好的疗效 取穴:天枢.中脘.丰隆.水分.大横.带脉.阿是穴(脂肪肥厚处) ...

  • 牵涉痛与内脏关系
  • 234牵涉痛区与皮部的比较研究 广西区人民医院星湖门诊部针灸科(530022) 唐胜修 牵涉痛区与皮部分属不同的理论体系, 牵涉前区属于西医神经系统的范畴, 而皮部属于祖国医学的经络系统, 两者均指体内脏器的生理病理变化在体表的反应区, 临床上两者均能有效地指导诊疗实践.为探讨两者的区别, 笔者从概 ...

  • _千金方_中美容方的组方特色探讨
  • 1578 中国美容医学2007年11月第16卷第11期ChineseJournalofAestheticMedicine.Nov.2007.Vol.16.No.11 配合抗体.巨噬细胞来破坏.分解.液化羊肠线,使之分解为多肽.氨基酸等.羊肠线在体内软化.分解.液化吸收,对穴位产生的生理及生物化学刺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