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在课外

  摘 要: 本文首先谈到当前影响师生关系的原因,从新课程教学提倡师生互动的背景,强调教学要重视情感交流,教师应认识到课堂中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教学的促进作用,最后通过一些用课外途径改善师生关系的案例表明和谐教学的重要性。  关键词: 新师生关系 课外途径 和谐教学  一、当前师生关系不够和谐  1.教师方面的原因。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统的教师讲究师道尊严,总是居高临下地教导学生。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我调查了解了我所能接触到的教师,几乎所有的教师都在不同程度上受这种传统的“容器”观的束缚。  2.体制方面的原因。  现行的评价机制对文凭和各种证书的“偏爱”,使得教师们不断地把时间花在进修、培训、发表论文上。除了上课,我们的学生平时几乎见不到非班主任教师。为了避免责任事故,几乎所有学校都不敢组织学生开展如春游、郊游、爬山、游泳等有利于师生互动的活动。  3.社会环境的原因。  现在的家长越来越挑剔,一些过于溺爱孩子的家长给他们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很多老师在接受调查时说,过去家长都非常信任老师,放心地把孩子交给老师来教育和管理。现在很多家长有自己的一套教育理念,对老师的教育方法不以为然。孩子没有做作业,他认为无所谓;孩子与同学发生纠纷,他总认为自家孩子对。只要处理结果不偏向他,一些过于敏感的家长就会指责老师不公平,恶言相向甚至人身伤害,让老师们“战战兢兢”。  我们的教育改革困难重重、停滞不前,其原因就是类似这样的许多因素羁绊着我们的行动。  二、新课程教学要求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出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明确提出。建设和谐社会,其中也包括学校的和谐教育。事实上,苏联当代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早就提出了和谐教育的一些想法。目前,新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强调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的联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而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发展教育的基础。教师能否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学生能否全面、主动地发展,最终完成学习任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关系是否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使其产生积极的学习心态,提高学习成绩,而且更有利于教师开展教育工作,轻松愉快地实现教育目标。  教育学家赞可夫曾经说过:“就教育工作的效果来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看师生的关系如何。”可见落实新课程改革的首要前提就是大力调整师生关系,没有师生关系的根本性变化,新课程理念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落实,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是顺利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根本保证。我们必须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有意识地对师生关系进行调整,建立符合时代要求,适应教育教学需要的新型师生关系。  三、亲密的师生关系能有效促进课堂教学  在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们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只有在心理上与学生拉近,学生的聪明才智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因此,教师在课堂要善于营造和谐的研讨氛围,要让学生知道课堂上的每个人都是一个平等的学习者。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人际关系和谐融洽、当人的心情处于愉快轻松状态时,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学习潜力可以得到更大发挥。教师对学生的热情关怀是学生对学科形成积极态度的一个重要因素,会使学生获得学习的自信心。师生关系和谐融洽,能够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充满自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的智慧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教育教学工作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良好的师生关系,还可以减少学生心理疾患、减轻学生各种心理负担。由此可见,良好情感不但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助推剂,更是学生心灵世界的支撑点。  四、用课外途径改善师生关系示例  要了解孩子的内心活动,单凭上课是不够的。只有依靠教育者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道德修养,与学生有足够多的交流才能做到这一点。而有的时候,还需要老师和学生有共同的生活经历,才能更全面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针对教师工作特点,我总结出这样一些与学生沟通的时间和方法:  1.课堂间见缝插针式的几分钟。  上课早几分钟来,下课迟几分钟走。我想这点是每个教师都很容易做到的。提早几分钟到课室,不但能减少学生课间追打吵闹等事情的发生,还能及时帮助学生纠正前次作业存在的问题。现在因为大多数的教师都在县城住,下了课大多急着往家里赶,没多少时间在校,除了上课外学生很少能见到老师。上课前能提前进入教室,学生见到老师,首先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感情,当你在为某位同学解答问题时,其他同学也会来围观,在老师分析解释某个疑问时,就会你一句他一句地争论,在争论中问题解决了,学生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若能坚持提前进入教室,学生只要看到老师来了,就会拿来他不会做的题目来问你,或跟你聊聊天,久而久之,会有较多的学生喜欢上你教的课,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提前进课室还能发现学生的异常情况。四月份时有一次我提早上到课室,看见2班的陈群燕同学在教室呕吐,我马上和几个学生一起带她到校医处医治,当正式上课铃响起我和这几个同学也刚回到教室,喊上课时,学生们“老师好”喊的特别响亮。迟几分钟走,不是要教师拖堂,而是让学生在下了课也能及时拿当节课没听懂的问题向老师请教。没有学生问问题的时候也可以主动和学生聊聊天,说谁谁,你今天好像有点精神不太集中哟,那个谁谁,你今天比昨天好多了。学生在这种聊天式的情境中不会受到伤害,却能感受到老师对他(她)的关注,因而教育效果会出奇的好。   2.课外活动时候的谈心。  从不与学生谈心的教师,怎么可能与学生沟通呢?又怎么可能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呢?和学生谈心,课堂前后的几分钟时间不够,场合也不适合。从我们学校课程设置来看,课外活动时间是最恰当不过了,老师和学生都不用上课,时间也有四十五分钟。谈心的形式应该是多样化的,可以是让学生反映近段时间学习和生活情况,也可以和学生谈班里未来发展和设想,和不同情况的学生要找不同的话题,并尽量和更多的学生谈心,如果每个学生都感觉你每天都在关注和关心他,好学生会更努力维护班集体,后进学生犯事的念头也就少了。  3.第二课堂、课外活动、各类竞赛的共同参与。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深入,班级课外活动的开展得到领导高度重视,已经形成了课外活动体系,如我们学校根据场地和需要,课外分别开设了体育特长班和物理课外兴趣小组、动漫设计小组等。下午的课外活动还开放学校图书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有趣的课外活动。而作为物理课外兴趣小组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我深切体会到,当你和你的小组成员在共同探讨如何配合课堂教学,组织学生努力完成课本上的小制作和小实验的内容,学生在动手制作和实验时,会把你当做共同参与者对你进行咨询,而作文指导老师的你也会不自觉地参与到他们的活动中,整个过程学生都在积极思考用心操作,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物理的兴趣,又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在物理竞赛集训小组的活动中,学生只是把老师当做水平较高的哥哥、姐姐来和你一起共同地学习,有时当对你的解答方式产生疑问时,他(她)会大胆地把他(她)的解题思路说出来,两相一比较,确实是学生的方式更好些,而老师的解答方式更累赘些,这时要进行大大的表扬和鼓励,这时你会喜获一份更和谐的师生情谊。我们学校的课外活动形式多样,各学科的教师都应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增加与学生接触的时间,跟学生有更亲密的接触,在书本外有更多的知识进行师生探讨和学习。这样学生就不会把你当成陌生的高高在上的老师,而是把你当成和蔼可亲的哥哥姐姐或叔叔阿姨,把你看做是无话不谈的朋友,这样你会赢得学生的尊敬,学生喜欢与你交流了,他们才会喜欢学习你讲授的课程,你的课堂教学质量才会有更快的提高。韩愈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老师固然在专业知识上比学生精深,但在知识的广度上可能还有所不及。所以老师在某些方面不如学生是正常的,在各种活动和竞赛中与学生共同参与,能增进师生感情,要明白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  4.平时运动的参与。  很多老师和学生都有晨练或下午时去锻炼的习惯,老师如果能够把时间和线路稍作调整,让平时的运动和自己的学生一起,也是拉近师生距离的一种途径。我住的地方前面就是学校的乒乓球场,偶尔我也去打打乒乓球,因水平不高,和学生打的时候也常败下阵来,但我不会显示出老师高高在上的样子,所以在上课时,几个平时和我一起打球的学生听课显得特认真。  5.家访,和学生家长成为朋友。  我所说的家访,并不是学生有问题时才去,这样家长和学生都会有抵触情绪。路边的偶遇可以小聊一会,上下班的路上有时间也可以聊三五分钟。比如包老师,在和学生吴凡家长在讨论写作时,成为了好朋友,对吴凡的教育就在他们的交流中潜移默化,正如杜甫诗中所说的:润物细无声。  教师要尽可能地挤出时间和学生在一起。早晨与学生亲热地相互问好,与学生一起打扫班级和环境区的卫生,与学生一起做广播操。课间与学生一起聊天、一起谈心、一起娱乐。放学时到教室与学生道别,如能同路,与学生一起回家。  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的核心问题。无论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转变,最终都要依靠师生互动与交往来达到目的。我们广大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与时俱进,利用好课内课外时间,努力建设既有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的交流、知识资源与见解的共享,又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相长,民主平等的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和谐师生关系。

  摘 要: 本文首先谈到当前影响师生关系的原因,从新课程教学提倡师生互动的背景,强调教学要重视情感交流,教师应认识到课堂中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教学的促进作用,最后通过一些用课外途径改善师生关系的案例表明和谐教学的重要性。  关键词: 新师生关系 课外途径 和谐教学  一、当前师生关系不够和谐  1.教师方面的原因。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统的教师讲究师道尊严,总是居高临下地教导学生。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我调查了解了我所能接触到的教师,几乎所有的教师都在不同程度上受这种传统的“容器”观的束缚。  2.体制方面的原因。  现行的评价机制对文凭和各种证书的“偏爱”,使得教师们不断地把时间花在进修、培训、发表论文上。除了上课,我们的学生平时几乎见不到非班主任教师。为了避免责任事故,几乎所有学校都不敢组织学生开展如春游、郊游、爬山、游泳等有利于师生互动的活动。  3.社会环境的原因。  现在的家长越来越挑剔,一些过于溺爱孩子的家长给他们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很多老师在接受调查时说,过去家长都非常信任老师,放心地把孩子交给老师来教育和管理。现在很多家长有自己的一套教育理念,对老师的教育方法不以为然。孩子没有做作业,他认为无所谓;孩子与同学发生纠纷,他总认为自家孩子对。只要处理结果不偏向他,一些过于敏感的家长就会指责老师不公平,恶言相向甚至人身伤害,让老师们“战战兢兢”。  我们的教育改革困难重重、停滞不前,其原因就是类似这样的许多因素羁绊着我们的行动。  二、新课程教学要求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出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明确提出。建设和谐社会,其中也包括学校的和谐教育。事实上,苏联当代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早就提出了和谐教育的一些想法。目前,新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强调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的联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而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发展教育的基础。教师能否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学生能否全面、主动地发展,最终完成学习任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关系是否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使其产生积极的学习心态,提高学习成绩,而且更有利于教师开展教育工作,轻松愉快地实现教育目标。  教育学家赞可夫曾经说过:“就教育工作的效果来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看师生的关系如何。”可见落实新课程改革的首要前提就是大力调整师生关系,没有师生关系的根本性变化,新课程理念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落实,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是顺利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根本保证。我们必须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有意识地对师生关系进行调整,建立符合时代要求,适应教育教学需要的新型师生关系。  三、亲密的师生关系能有效促进课堂教学  在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们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只有在心理上与学生拉近,学生的聪明才智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因此,教师在课堂要善于营造和谐的研讨氛围,要让学生知道课堂上的每个人都是一个平等的学习者。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人际关系和谐融洽、当人的心情处于愉快轻松状态时,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学习潜力可以得到更大发挥。教师对学生的热情关怀是学生对学科形成积极态度的一个重要因素,会使学生获得学习的自信心。师生关系和谐融洽,能够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充满自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的智慧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教育教学工作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良好的师生关系,还可以减少学生心理疾患、减轻学生各种心理负担。由此可见,良好情感不但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助推剂,更是学生心灵世界的支撑点。  四、用课外途径改善师生关系示例  要了解孩子的内心活动,单凭上课是不够的。只有依靠教育者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道德修养,与学生有足够多的交流才能做到这一点。而有的时候,还需要老师和学生有共同的生活经历,才能更全面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针对教师工作特点,我总结出这样一些与学生沟通的时间和方法:  1.课堂间见缝插针式的几分钟。  上课早几分钟来,下课迟几分钟走。我想这点是每个教师都很容易做到的。提早几分钟到课室,不但能减少学生课间追打吵闹等事情的发生,还能及时帮助学生纠正前次作业存在的问题。现在因为大多数的教师都在县城住,下了课大多急着往家里赶,没多少时间在校,除了上课外学生很少能见到老师。上课前能提前进入教室,学生见到老师,首先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感情,当你在为某位同学解答问题时,其他同学也会来围观,在老师分析解释某个疑问时,就会你一句他一句地争论,在争论中问题解决了,学生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若能坚持提前进入教室,学生只要看到老师来了,就会拿来他不会做的题目来问你,或跟你聊聊天,久而久之,会有较多的学生喜欢上你教的课,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提前进课室还能发现学生的异常情况。四月份时有一次我提早上到课室,看见2班的陈群燕同学在教室呕吐,我马上和几个学生一起带她到校医处医治,当正式上课铃响起我和这几个同学也刚回到教室,喊上课时,学生们“老师好”喊的特别响亮。迟几分钟走,不是要教师拖堂,而是让学生在下了课也能及时拿当节课没听懂的问题向老师请教。没有学生问问题的时候也可以主动和学生聊聊天,说谁谁,你今天好像有点精神不太集中哟,那个谁谁,你今天比昨天好多了。学生在这种聊天式的情境中不会受到伤害,却能感受到老师对他(她)的关注,因而教育效果会出奇的好。   2.课外活动时候的谈心。  从不与学生谈心的教师,怎么可能与学生沟通呢?又怎么可能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呢?和学生谈心,课堂前后的几分钟时间不够,场合也不适合。从我们学校课程设置来看,课外活动时间是最恰当不过了,老师和学生都不用上课,时间也有四十五分钟。谈心的形式应该是多样化的,可以是让学生反映近段时间学习和生活情况,也可以和学生谈班里未来发展和设想,和不同情况的学生要找不同的话题,并尽量和更多的学生谈心,如果每个学生都感觉你每天都在关注和关心他,好学生会更努力维护班集体,后进学生犯事的念头也就少了。  3.第二课堂、课外活动、各类竞赛的共同参与。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深入,班级课外活动的开展得到领导高度重视,已经形成了课外活动体系,如我们学校根据场地和需要,课外分别开设了体育特长班和物理课外兴趣小组、动漫设计小组等。下午的课外活动还开放学校图书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有趣的课外活动。而作为物理课外兴趣小组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我深切体会到,当你和你的小组成员在共同探讨如何配合课堂教学,组织学生努力完成课本上的小制作和小实验的内容,学生在动手制作和实验时,会把你当做共同参与者对你进行咨询,而作文指导老师的你也会不自觉地参与到他们的活动中,整个过程学生都在积极思考用心操作,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物理的兴趣,又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在物理竞赛集训小组的活动中,学生只是把老师当做水平较高的哥哥、姐姐来和你一起共同地学习,有时当对你的解答方式产生疑问时,他(她)会大胆地把他(她)的解题思路说出来,两相一比较,确实是学生的方式更好些,而老师的解答方式更累赘些,这时要进行大大的表扬和鼓励,这时你会喜获一份更和谐的师生情谊。我们学校的课外活动形式多样,各学科的教师都应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增加与学生接触的时间,跟学生有更亲密的接触,在书本外有更多的知识进行师生探讨和学习。这样学生就不会把你当成陌生的高高在上的老师,而是把你当成和蔼可亲的哥哥姐姐或叔叔阿姨,把你看做是无话不谈的朋友,这样你会赢得学生的尊敬,学生喜欢与你交流了,他们才会喜欢学习你讲授的课程,你的课堂教学质量才会有更快的提高。韩愈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老师固然在专业知识上比学生精深,但在知识的广度上可能还有所不及。所以老师在某些方面不如学生是正常的,在各种活动和竞赛中与学生共同参与,能增进师生感情,要明白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  4.平时运动的参与。  很多老师和学生都有晨练或下午时去锻炼的习惯,老师如果能够把时间和线路稍作调整,让平时的运动和自己的学生一起,也是拉近师生距离的一种途径。我住的地方前面就是学校的乒乓球场,偶尔我也去打打乒乓球,因水平不高,和学生打的时候也常败下阵来,但我不会显示出老师高高在上的样子,所以在上课时,几个平时和我一起打球的学生听课显得特认真。  5.家访,和学生家长成为朋友。  我所说的家访,并不是学生有问题时才去,这样家长和学生都会有抵触情绪。路边的偶遇可以小聊一会,上下班的路上有时间也可以聊三五分钟。比如包老师,在和学生吴凡家长在讨论写作时,成为了好朋友,对吴凡的教育就在他们的交流中潜移默化,正如杜甫诗中所说的:润物细无声。  教师要尽可能地挤出时间和学生在一起。早晨与学生亲热地相互问好,与学生一起打扫班级和环境区的卫生,与学生一起做广播操。课间与学生一起聊天、一起谈心、一起娱乐。放学时到教室与学生道别,如能同路,与学生一起回家。  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的核心问题。无论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转变,最终都要依靠师生互动与交往来达到目的。我们广大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与时俱进,利用好课内课外时间,努力建设既有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的交流、知识资源与见解的共享,又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相长,民主平等的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和谐师生关系。


相关内容

  • 厉庄镇山北小学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厉庄镇山北小学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新学期,我校的教学工作将以全县教学质量年活动为契机,深入贯彻落实我校教学质量年活动要求,切实树立教学大纲工作的中心地位,理清思想,创新方法,落实措施,全面实行教学工作的精细化管理,努力提高全校小学教学质量。 二、目标任务 1、 ...

  • 议论文的结构
  • [议论文的总分式.递进式] 议论文的基本套路实际上就是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方式. 总分式结构是先总说后分说,总说提出中心论点,分说部分则横向开拓,分解论点,论证中心. 递进式结构是纵向开拓,步步推进,深化议论. 纵向开拓的思路,就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也就是&quo ...

  • 初中议论文写作
  • 初中议论文写作 论点要正确,还要深刻.在正确.深刻的基础上力求新颖. 袖手于前而疾书于后---求深刻.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求新颖, 议论文的基本模式--启感式. 启是指启示类,感是指感想类.共同特点是先写材料,后发感想. 感想类可以先材料后发感想,也可以边读边感,如文学评论. 根据材 ...

  • 初二家长会语文老师发言稿
  • 尊敬的家长: 晚上好.很高兴有机会与大家面对面地交流,交流你们孩子语文学习的情况. 首先我想说说这次期中考试.本次考试,从分数来说,绝大多数的学生的分数比初一期末考试的分数要低.原因有如下几点:1.增加了课外文言文,占四分,以前只考课内文言文.2.课外说明文考的是高中的训练内容,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 ...

  • 在"理清思路"上做文章,在"体味语言"上下功夫
  • 2014年第11期 语文论坛 Chinese forum [课外语文编辑部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在"理清思路"上做文章,在"体味语言"上下功夫 吴荣翠 (江苏省邳州市新河中学,江苏 邳州 221300) [摘要]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 ...

  • 体育组教学工作总结
  • 体育组教学工作总结 转眼间又一个学期结束了,总结成绩,找出不足,再创佳绩。 一、教学方面: 在教学当中,我们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和三个指示性文件汇编,刻苦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努力上好每一节体育课,使体育教学向着规范化方向发展,加强课堂教学,努力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和积极性,以学生的兴趣点出发,了解 ...

  • 以读学写以读促写
  •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 课程探索 以读学写以读促写 ◆刘文君 (唐山市丰润区第二实验小学 ) :"作文教学要与阅读密切结合."扎实有效.在课文学习中下功夫:泛读,摘抄精美语句:对多要做到读写训练到位,新大纲指出 种表达方式练习运用.体会提高: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 . 善闻 ...

  • 荆老师英语留言汇总
  • Q1: 我认为现在英语学习是否应多掌握口语和听力,避免我们哪个年代的尴尬.我们家长绝大部分没有时间和能力与孩子进行口语交流.谢谢老师严格要求孩子,让他们多说多练 A1: 我们一二年级以听说为主,三年级以后要有写的要求,但是如果一二年级认读的方法不教给孩子,不循序渐进,三年级孩子直接读写就成问题 Q2 ...

  • 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布置有效的课外作业
  • 摘要:小学语文课外作业的有效布置,就是要实现传统语文大抄大背变革,真正把学生从烦琐的.机械的.重复的作业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成为作业主人,而不是被动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作业:布置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8-03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