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测试题(4)[试题][答案]

七年级下册历史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唐太宗说“治安之本,唯在得人。为政之要,唯在得人.”以下哪一名臣不属于他统治时期

A姚崇 B长孙无忌 C房玄龄 D杜如晦 2、右图是唐朝时期使用的农具——筒车,它的功能是 A纺织 B鼓风 C灌溉 D垦荒 3、《资治通鉴》评价此人:“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竟为之用”。 当代史学家郭沫若评价此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该皇帝是 A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4、杜甫写到“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这段盛世出现在谁统治时期 A唐高祖 B唐太宗 C唐高宗 D唐玄宗

5、童谣“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说出了察举制(通过推荐考察选拔人才)的害处,通过“分科举人”考试来选拔人才开始于: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6、白居易27岁考中进士,在长安大雁塔下题诗:“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欣喜之情溢于言表。白居易能够雁塔题名,下列哪一项他没有经历

A熟读儒家经典 B报名参加分科考试 C参加州府的初试 D参加在省城的“省试” 7、小李清明节到云南大理旅游,看到了大理崇圣寺三塔(如右图),唐朝时在云南大理建立政权的少数民族是 A吐蕃 B南诏 C回纥 D回鹘

8、7世纪,建造了布达拉宫,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首领是 A松赞干布 B尺带珠丹 C皮罗阁 D阿倍仲麻吕 9、《西游记》讲述了唐僧到西天取经的故事,唐僧的原形是 A鉴真

B玄奘 C僧一行

D怀素

10、中国人在世界常被称为“唐人”你推测下列叙述的原因中最有可能的是 A中国人是唐朝人的后代

B中国的对外交通特别发达

C

唐朝在世界享有较高的威望

D唐朝时中国开始对外交往 11、下图能反映北宋时少数民族并立状况的是 A 12、“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岳飞率“岳家军”抗击的敌人是 A辽 B契丹 C西夏 D金

13、宋代我省何地是著名水稻产区?

A南京 B苏州 C湖州 D徐州

14、小丽在博物馆看到了泉州出土的南宋古船,他推测出的历史信息中不正确的是

A宋代商业十分繁荣 B船只对外贸易应由市舶司管理 C宋代造船技术高超 D宋代南方赋税收入已超过北方 15、今西藏地区正式纳入中央版图开始于 A隋朝 B唐朝 C元朝 D清朝

16、右图是闻名遐迩的《清明上河图》局部,该画卷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城市生活的面貌,以下关于当时社会生活描述错误的是: A北宋都城东京人口超100万,商业繁荣

B北宋百姓热爱生活,穿红着绿,骑驴坐轿游玩的人在大街上络绎不绝。 C大街上闻不到汽车尾气味,却有一丝驴屎牛屎的气息。 D画中驮炭的毛驴反映了京城已经以煤为燃料 17、宋代徐州人的主食最有可能是 A鱼类 B肉类 C米饭 D面食 18、“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这首《天堂》充分表达了蒙古歌手腾格尔对自己家乡的赞美。在我国历史上,蒙古族曾经建立了一个疆域空前辽阔的大元王朝,其建立者是

A唐太宗 B成吉思汗 C 忽必烈 D朱元璋 19、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不包括

A丞相制的废除 B军机处的设立 C厂卫制度的设立 D大兴文字狱 20、下列哪项关于八股取士的说法不正确

A以明清两朝为盛 B采用八股文的形式写作

C考试题目取材广泛,涉及诸子百家 D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文化发展

21、2012年4月16日,中国国海军“郑和号”开始环球航行,将访问11国,以弘扬郑和精神,共建“和谐海洋”。以下关于郑和远航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目的是为了加强海外贸易 B首航于15世纪初

C加强了与亚欧各国的联系 D郑和共六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22、《明朝那些事》中写到:“秉烛苦读之时,少年戚继光挥笔写下了一首千古名作,以及他一生的理想: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下列哪项不是戚继光事迹

A 奉命到浙东抗倭 B在登州九战九捷 C扫平了广东、福建的倭寇 D组建戚家军 23、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应是

①郑成功收复台湾 ②戚继光抗倭 ③雅克萨之战 A ①②③ B ②①③ C ②③① D ③②① 24、“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戚继光抗倭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雅克萨之战 D.平定噶尔丹叛乱

25、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方法是理清历史发展的线索,以下朝代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隋、唐、五代十国、元、宋、明、清 B 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 C 隋、唐、宋、五代十国、元、明、清 D 隋、五代十国、唐、宋、元、明、清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 其中26题16分,27题11分,28题11分,29题12分 共50分。)

26、材料一:“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沁园春雪》毛泽东。(16分)

材料二: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唐太宗 (1)结合材料一,写出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的名字。(3分)

(2)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以上三人的功绩。(6分)

(3)根据材料二,写出唐太宗对少数民族执行了怎样的民族政策?(1分)采取了哪些有效的治理方法?(2分)他被少数民族尊奉为什么?(1分)

(4)康熙帝也是千古一帝,他在对我国东南边疆的治理和抗击外国侵略方面各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

(5)写出元朝时我国形成的一个新民族。(1分)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君臣礼仪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外在表现。

图1 (汉)坐而论道 图2 (宋)站议时政 图3 (清)跪受笔录

材料二:就历史经验论,任何一制度,绝不能有利而无弊。任何一制度,亦绝不能历久而不变。——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 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怎样的演变趋势?(2分)

(2) “天上神仙府,地上宰相家”,丞相位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对皇帝威胁最大,丞相

制是被谁废除的?(1分)

(3)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三省是哪三省?(3分)

(4) 元朝为了控制全国广大地区首创了什么制度?(1分)

(5) 内阁的设置和军机处“跪受笔录”分别是哪个皇帝的创制?(2分)

(6) 结合材料二你认为皇帝专权有什么利弊?(2分)

28、国家的强盛离不开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繁荣离不开人民的安居乐业、辛勤劳动。随着社会的渐趋和平与经济的发展,我国历史上出现过一些令人津津乐道的“盛世”。(11分)

(1)你认为盛世有哪些指标?(2分)

(2)请写出隋唐时期出现的三个“盛世”(3分)

(3)从夏商到秦汉时期,我国经济重心一直在北方,是什么原因使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2分)

(4)南宋诗人陆游在一篇文章中说:“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故都”指哪里,是今何处?(2分)国家财政收入依靠“东南财赋”说明了什么?(2分)

29、材料一:孙中山先生说过:“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搠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去的。”

材料二:一方面,这一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杀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2分) (1)“穷流搠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去的。”英国从中国学去的是什么考试制度?(2分)

(2)这种考试的基本特征是什么?(2分)

(3)这种考试制度表明我国选官制度有了怎样的转变?(2分)有何影响?(2分)

(4)明清时期,这种考试制度有何转变?(2)

(5)结合材料二,你认为当今的中国考试制度有何优点和不足?(2分)

2011-2012撷秀中学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试题参考答案

(2)李世民:协助建立唐朝,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2分) 赵匡胤:建立北宋,结束了唐末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2分) 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汗国。(2分) (3)恩威并施(1分),和亲、册封、赏赐、武力(2分)(答出两点即可得分)天可汗(1分)

(4)设台湾府(1分),雅克萨之战,(1分)(答《尼布楚条约》也可给分) (5)回族(1分) 27、(1)君权(或皇帝权力,中央集权)逐渐加强(2分) (2)朱元璋(或明太祖)(1分) (3)尚书省(1分)、中书省(1分)、门下省(1分) (4)行省制度(1分) (5)明成祖(或朱棣)(1分)雍正帝(1分)

(6)利: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稳定、巩固。(1分) 弊:扼杀了民主性、创造性,阻碍了文化发展、形成了恐怖统治。(1分)(根据答题情况,酌情扣分,以增加区分度) 28、(1)经济发展、政治清明、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两点即可得2分) (2)开皇之治(1分),贞观之治(1分),开元盛世(1分)

(3)北民南迁;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的自然和政治环境;南方统治者重视。(答出两点即可得2分) (4)东京(1分)、开封(1分)、国家经济重心南移;南宋时,南方已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2分) 29、(1)科举制度(2分) (2)分科考试,择优录取。(2分)

(3)由推荐考察转变为考试为主(2分)影响:通过公开、公平的考试一批有真才实学的人进入各级政权,促进了政权的稳定,促进了教育的发展,文学的繁荣,在我国沿用1300多年,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答出两点即得可2分) (4)转变为八股取士(2分)

(5)优点:在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有利于公开、公平、的选拔人才

不足:对考核实践能力,创造性重视不够,考试形式有些单一。(从正反面考虑,表达流畅,思想新颖得2分,根据答题情况,酌情扣分,以增加区分度。)

七年级下册历史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唐太宗说“治安之本,唯在得人。为政之要,唯在得人.”以下哪一名臣不属于他统治时期

A姚崇 B长孙无忌 C房玄龄 D杜如晦 2、右图是唐朝时期使用的农具——筒车,它的功能是 A纺织 B鼓风 C灌溉 D垦荒 3、《资治通鉴》评价此人:“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竟为之用”。 当代史学家郭沫若评价此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该皇帝是 A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4、杜甫写到“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这段盛世出现在谁统治时期 A唐高祖 B唐太宗 C唐高宗 D唐玄宗

5、童谣“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说出了察举制(通过推荐考察选拔人才)的害处,通过“分科举人”考试来选拔人才开始于: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6、白居易27岁考中进士,在长安大雁塔下题诗:“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欣喜之情溢于言表。白居易能够雁塔题名,下列哪一项他没有经历

A熟读儒家经典 B报名参加分科考试 C参加州府的初试 D参加在省城的“省试” 7、小李清明节到云南大理旅游,看到了大理崇圣寺三塔(如右图),唐朝时在云南大理建立政权的少数民族是 A吐蕃 B南诏 C回纥 D回鹘

8、7世纪,建造了布达拉宫,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首领是 A松赞干布 B尺带珠丹 C皮罗阁 D阿倍仲麻吕 9、《西游记》讲述了唐僧到西天取经的故事,唐僧的原形是 A鉴真

B玄奘 C僧一行

D怀素

10、中国人在世界常被称为“唐人”你推测下列叙述的原因中最有可能的是 A中国人是唐朝人的后代

B中国的对外交通特别发达

C

唐朝在世界享有较高的威望

D唐朝时中国开始对外交往 11、下图能反映北宋时少数民族并立状况的是 A 12、“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岳飞率“岳家军”抗击的敌人是 A辽 B契丹 C西夏 D金

13、宋代我省何地是著名水稻产区?

A南京 B苏州 C湖州 D徐州

14、小丽在博物馆看到了泉州出土的南宋古船,他推测出的历史信息中不正确的是

A宋代商业十分繁荣 B船只对外贸易应由市舶司管理 C宋代造船技术高超 D宋代南方赋税收入已超过北方 15、今西藏地区正式纳入中央版图开始于 A隋朝 B唐朝 C元朝 D清朝

16、右图是闻名遐迩的《清明上河图》局部,该画卷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城市生活的面貌,以下关于当时社会生活描述错误的是: A北宋都城东京人口超100万,商业繁荣

B北宋百姓热爱生活,穿红着绿,骑驴坐轿游玩的人在大街上络绎不绝。 C大街上闻不到汽车尾气味,却有一丝驴屎牛屎的气息。 D画中驮炭的毛驴反映了京城已经以煤为燃料 17、宋代徐州人的主食最有可能是 A鱼类 B肉类 C米饭 D面食 18、“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这首《天堂》充分表达了蒙古歌手腾格尔对自己家乡的赞美。在我国历史上,蒙古族曾经建立了一个疆域空前辽阔的大元王朝,其建立者是

A唐太宗 B成吉思汗 C 忽必烈 D朱元璋 19、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不包括

A丞相制的废除 B军机处的设立 C厂卫制度的设立 D大兴文字狱 20、下列哪项关于八股取士的说法不正确

A以明清两朝为盛 B采用八股文的形式写作

C考试题目取材广泛,涉及诸子百家 D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文化发展

21、2012年4月16日,中国国海军“郑和号”开始环球航行,将访问11国,以弘扬郑和精神,共建“和谐海洋”。以下关于郑和远航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目的是为了加强海外贸易 B首航于15世纪初

C加强了与亚欧各国的联系 D郑和共六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22、《明朝那些事》中写到:“秉烛苦读之时,少年戚继光挥笔写下了一首千古名作,以及他一生的理想: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下列哪项不是戚继光事迹

A 奉命到浙东抗倭 B在登州九战九捷 C扫平了广东、福建的倭寇 D组建戚家军 23、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应是

①郑成功收复台湾 ②戚继光抗倭 ③雅克萨之战 A ①②③ B ②①③ C ②③① D ③②① 24、“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戚继光抗倭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雅克萨之战 D.平定噶尔丹叛乱

25、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方法是理清历史发展的线索,以下朝代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隋、唐、五代十国、元、宋、明、清 B 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 C 隋、唐、宋、五代十国、元、明、清 D 隋、五代十国、唐、宋、元、明、清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 其中26题16分,27题11分,28题11分,29题12分 共50分。)

26、材料一:“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沁园春雪》毛泽东。(16分)

材料二: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唐太宗 (1)结合材料一,写出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的名字。(3分)

(2)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以上三人的功绩。(6分)

(3)根据材料二,写出唐太宗对少数民族执行了怎样的民族政策?(1分)采取了哪些有效的治理方法?(2分)他被少数民族尊奉为什么?(1分)

(4)康熙帝也是千古一帝,他在对我国东南边疆的治理和抗击外国侵略方面各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

(5)写出元朝时我国形成的一个新民族。(1分)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君臣礼仪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外在表现。

图1 (汉)坐而论道 图2 (宋)站议时政 图3 (清)跪受笔录

材料二:就历史经验论,任何一制度,绝不能有利而无弊。任何一制度,亦绝不能历久而不变。——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 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怎样的演变趋势?(2分)

(2) “天上神仙府,地上宰相家”,丞相位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对皇帝威胁最大,丞相

制是被谁废除的?(1分)

(3)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三省是哪三省?(3分)

(4) 元朝为了控制全国广大地区首创了什么制度?(1分)

(5) 内阁的设置和军机处“跪受笔录”分别是哪个皇帝的创制?(2分)

(6) 结合材料二你认为皇帝专权有什么利弊?(2分)

28、国家的强盛离不开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繁荣离不开人民的安居乐业、辛勤劳动。随着社会的渐趋和平与经济的发展,我国历史上出现过一些令人津津乐道的“盛世”。(11分)

(1)你认为盛世有哪些指标?(2分)

(2)请写出隋唐时期出现的三个“盛世”(3分)

(3)从夏商到秦汉时期,我国经济重心一直在北方,是什么原因使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2分)

(4)南宋诗人陆游在一篇文章中说:“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故都”指哪里,是今何处?(2分)国家财政收入依靠“东南财赋”说明了什么?(2分)

29、材料一:孙中山先生说过:“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搠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去的。”

材料二:一方面,这一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杀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2分) (1)“穷流搠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去的。”英国从中国学去的是什么考试制度?(2分)

(2)这种考试的基本特征是什么?(2分)

(3)这种考试制度表明我国选官制度有了怎样的转变?(2分)有何影响?(2分)

(4)明清时期,这种考试制度有何转变?(2)

(5)结合材料二,你认为当今的中国考试制度有何优点和不足?(2分)

2011-2012撷秀中学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试题参考答案

(2)李世民:协助建立唐朝,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2分) 赵匡胤:建立北宋,结束了唐末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2分) 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汗国。(2分) (3)恩威并施(1分),和亲、册封、赏赐、武力(2分)(答出两点即可得分)天可汗(1分)

(4)设台湾府(1分),雅克萨之战,(1分)(答《尼布楚条约》也可给分) (5)回族(1分) 27、(1)君权(或皇帝权力,中央集权)逐渐加强(2分) (2)朱元璋(或明太祖)(1分) (3)尚书省(1分)、中书省(1分)、门下省(1分) (4)行省制度(1分) (5)明成祖(或朱棣)(1分)雍正帝(1分)

(6)利: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稳定、巩固。(1分) 弊:扼杀了民主性、创造性,阻碍了文化发展、形成了恐怖统治。(1分)(根据答题情况,酌情扣分,以增加区分度) 28、(1)经济发展、政治清明、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两点即可得2分) (2)开皇之治(1分),贞观之治(1分),开元盛世(1分)

(3)北民南迁;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的自然和政治环境;南方统治者重视。(答出两点即可得2分) (4)东京(1分)、开封(1分)、国家经济重心南移;南宋时,南方已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2分) 29、(1)科举制度(2分) (2)分科考试,择优录取。(2分)

(3)由推荐考察转变为考试为主(2分)影响:通过公开、公平的考试一批有真才实学的人进入各级政权,促进了政权的稳定,促进了教育的发展,文学的繁荣,在我国沿用1300多年,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答出两点即得可2分) (4)转变为八股取士(2分)

(5)优点:在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有利于公开、公平、的选拔人才

不足:对考核实践能力,创造性重视不够,考试形式有些单一。(从正反面考虑,表达流畅,思想新颖得2分,根据答题情况,酌情扣分,以增加区分度。)


相关内容

  • 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
  • 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 一.选择题 1.<武状元苏乞儿>电影曾风靡全国,最早设立武举的是 A.隋炀帝 B.唐玄宗 C.武则天 D.唐太宗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科举制度的相关知识,唐朝时期科举制度得到了完善,武则天为完善科举制作出的贡献是:开创了殿试和武举,所以答案是C ...

  • 鲁教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测试题(包含答案)
  •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班级: 姓名 填空.(47分) 1. 是齐鲁文化的精髓."一山一水一圣人"中的"一山"指的是 ,它被誉为 . 2.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以 . . . "四绝"著称于世.是我国著名的 和 . 年被联合国列入 ...

  • 2014年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测试试卷分析
  •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测试试卷分析 秉烈中学:钱永梅 本学期,七年级历史教学期末考试已结束了,下面对本学期的期末考试试卷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找到教学中的不足,以便为以后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共6页.选择题25小题共计50分,非选择题四大题14小题共计50分. 一.考试 ...

  • 冀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 第二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单元测试题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请将选择题答案填在答题表内.) 1.澶渊之盟是--之间的盟约 A.北宋与西夏 B.北宋与辽 C. 南宋与金 D.南宋与西夏 2.活动课上,老师问同学们,如果你是宋朝人,你们已经懂得哪些科 ...

  •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40分,将正确答案选项符号填入括号内) 1. 左图史实发生于 ( ) A.1917年3月 B.1917年4月 C.1917年7月 D.1917年11月 2. 奥运会火炬境外传递第三站选择在有"革命的城市"之称的圣 彼得堡(彼得格勒)举 ...

  •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试卷大全
  • 1.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资料汇总 2. 六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归类 3. 六年级语文上册各类试题知识点汇总 4.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后习题知识点汇总 5.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6周周练试卷 6.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3周周练试卷 7.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4周周练试卷 8.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

  • (答案)2016年1单元九下
  • 2016年耀华中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 A. 国内战争的破坏 第 共2016年耀华中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 1 页 1 页 (9年级下册第1单元) B. 德国法西斯的进攻 C. 农业集体化的实行 D.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5. 下表反映的是1928-1937年某国工业生产总值的排位情况.据此判断,该国是 A ...

  • 鄂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期中试题及答案
  •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期中试题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36分) 1.在中国古代,以运送丝织品为主要的商路被世人称为"丝绸之路",他被称为 "( )",一座辉煌的"( )",它后来成为古代( )的代 名词. 2.( )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 ...

  • 初中语文教学课件大全
  • [名师风采]高考语文评价目标的形成与展望06-06 [中考作文]中考考前必读范文:不错过那股味道(附点评)06-06 [中考作文]中考考前必读范文:这样的画面,让我流连(附点评)06-06 [中考作文]中考考前必读范文:只是因为那本书(附点评)06-06 [中考作文]中考考前必读范文:美丽的插曲(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