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科进士的"非诚勿扰"

  新科进士的“非诚勿扰”   文/李志刚   在古代,除了“三月三”、元宵节这样属于普通老百姓的相亲节外,还有一个十分高端的相亲节,那就是“同年大会”,即“新科状元”相亲节,不过这个所谓的高端“相亲节”,是专门为古代权贵们挑选女婿而设立的。   唐朝时,每逢朝廷举办科举考试,全国秀才们奔赴长安。发榜那天,参加应试的秀才都挤着去看榜,凡中了进士的,便凑钱一起到当时长安城景致最好的曲江池畔,举行“同年”大会。唐代进士非常难考,报名应试数十万人,最后录取的进士却不过几百人,考上的就显得特别“金贵”,于是,就在新科进士举行“同年”大会这天,城里权贵家的待嫁美女便倾城出动,涌向曲江寻找意中人。如果相中了,就告诉有权有钱的父母安排去提亲,而且大多是当即举行婚礼。不仅王公勋贵这样,甚至作为一国之君的皇帝,也加入其中,当然皇帝手里有特权,可以在借“赐宴新科进士”之机,为自己的女儿挑选驸马。不过,公主挑选的一般都是状元郎。   但是,每年新科“进士”少,而皇帝、王公贵族以及富豪家里未嫁的女儿特别多,面对如此“僧多肉少”、“供需矛盾突出”的局面,京城一些有权有势的人,在皇帝挑选完后(没人有胆量跟皇帝挑女婿),干脆直接命令家丁们去抢女婿,有的甚至由此还引发群体性斗殴。   北宋首都开封就发生一起,不过不是斗殴,而是“抢错”了,咋回事呢?进士发榜那天,一个叫曾文斌(新科进士)的小伙子正在看榜,突然被十多名壮汉架起来,并簇拥至兵部尚书之家。被架起来的曾文斌既不拒绝,也不喊叫,而是欣然前往。到了部长家,曾文斌才被放下来,不多时,一位着高官袍服的人来到青年面前,问道:“我只有一个女儿,长得并不丑陋,愿意嫁与公子为妻,不知可否?”曾文斌听完后,不急不忙地深深鞠了一躬,说道:“我出身寒微,如能高攀,固然是件幸事,要不您等我回家和妻子商量一下再说,怎么样?”围观众人见状哄堂大笑,随即散去。   由于在“同年大会”相亲节,大多数单身新科进士大多都会被皇帝或权贵们选为女婿,于是,在古代“金榜题名”和“洞房花烛”总是密不可分,而且自唐朝以来延续了一千多年。   “淑女”“美女”有区别   文/赵子海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很多人会把“窈窕淑女”理解成为身材苗条的女子,这多少有点狭隘。在古代,人们评价女子,讲究“美心为窈,美状为窕”。所以“窈窕淑女”不仅仅指的是貌美,更重要的是心美。只有内外兼修,达到内在美和外在美的和谐统一,才能成为君子的好配偶。   按照这种标准,当得起窈窕淑女的人当真是少之又少。“淑女”是美女的升级版。“淑”讲究的是内在修养和美丽容貌的和谐统一,既要美貌更需道德和智慧,因此淑女要知礼仪,明退进……不少美女慨叹:“红颜弹指老,刹那芳华。”因此宁愿做美女,也不愿做需要学习才能做成的淑女。所以就有美女不知道抗日战争历经多少年,就有美女不知道《满江红》是何人所写之类的事情发生,也就见怪不怪了。   所以说,淑女的智慧,也绝不是美女可以比得上的!   “媒人”的由来   文/王晓梅   “媒人”即婚姻介绍人。“媒人”之称源于如下传说:远古时候,有两个距离很远的村庄,一个叫东山庄,一个叫西山庄。东山庄有个聪明的小伙子叫赵景;西山庄有位贤惠的姑娘叫阿彩。有一年,这两人经一位好心的老汉搭桥,成了亲。婚后,小两口相亲相爱。后来小两口想找那位老汉报答他,可是老汉不知去向。于是小夫妻想出一个办法:用米粉为老汉塑了一尊像,把它放在供台上,可又怕被人家看到后说笑,所以就把那米粉人藏到柜里。过了好长一段时间,一天,小夫妻又思念起那位好心的老汉,于是就把那米粉人拿出来,谁知米粉人发了霉,小夫妻俩叹惜地呼出“霉人”两字。从此,人们便把为青年男女牵红线的人称为“霉人”,而后,因“霉”字不雅,又改为媒人。

  新科进士的“非诚勿扰”   文/李志刚   在古代,除了“三月三”、元宵节这样属于普通老百姓的相亲节外,还有一个十分高端的相亲节,那就是“同年大会”,即“新科状元”相亲节,不过这个所谓的高端“相亲节”,是专门为古代权贵们挑选女婿而设立的。   唐朝时,每逢朝廷举办科举考试,全国秀才们奔赴长安。发榜那天,参加应试的秀才都挤着去看榜,凡中了进士的,便凑钱一起到当时长安城景致最好的曲江池畔,举行“同年”大会。唐代进士非常难考,报名应试数十万人,最后录取的进士却不过几百人,考上的就显得特别“金贵”,于是,就在新科进士举行“同年”大会这天,城里权贵家的待嫁美女便倾城出动,涌向曲江寻找意中人。如果相中了,就告诉有权有钱的父母安排去提亲,而且大多是当即举行婚礼。不仅王公勋贵这样,甚至作为一国之君的皇帝,也加入其中,当然皇帝手里有特权,可以在借“赐宴新科进士”之机,为自己的女儿挑选驸马。不过,公主挑选的一般都是状元郎。   但是,每年新科“进士”少,而皇帝、王公贵族以及富豪家里未嫁的女儿特别多,面对如此“僧多肉少”、“供需矛盾突出”的局面,京城一些有权有势的人,在皇帝挑选完后(没人有胆量跟皇帝挑女婿),干脆直接命令家丁们去抢女婿,有的甚至由此还引发群体性斗殴。   北宋首都开封就发生一起,不过不是斗殴,而是“抢错”了,咋回事呢?进士发榜那天,一个叫曾文斌(新科进士)的小伙子正在看榜,突然被十多名壮汉架起来,并簇拥至兵部尚书之家。被架起来的曾文斌既不拒绝,也不喊叫,而是欣然前往。到了部长家,曾文斌才被放下来,不多时,一位着高官袍服的人来到青年面前,问道:“我只有一个女儿,长得并不丑陋,愿意嫁与公子为妻,不知可否?”曾文斌听完后,不急不忙地深深鞠了一躬,说道:“我出身寒微,如能高攀,固然是件幸事,要不您等我回家和妻子商量一下再说,怎么样?”围观众人见状哄堂大笑,随即散去。   由于在“同年大会”相亲节,大多数单身新科进士大多都会被皇帝或权贵们选为女婿,于是,在古代“金榜题名”和“洞房花烛”总是密不可分,而且自唐朝以来延续了一千多年。   “淑女”“美女”有区别   文/赵子海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很多人会把“窈窕淑女”理解成为身材苗条的女子,这多少有点狭隘。在古代,人们评价女子,讲究“美心为窈,美状为窕”。所以“窈窕淑女”不仅仅指的是貌美,更重要的是心美。只有内外兼修,达到内在美和外在美的和谐统一,才能成为君子的好配偶。   按照这种标准,当得起窈窕淑女的人当真是少之又少。“淑女”是美女的升级版。“淑”讲究的是内在修养和美丽容貌的和谐统一,既要美貌更需道德和智慧,因此淑女要知礼仪,明退进……不少美女慨叹:“红颜弹指老,刹那芳华。”因此宁愿做美女,也不愿做需要学习才能做成的淑女。所以就有美女不知道抗日战争历经多少年,就有美女不知道《满江红》是何人所写之类的事情发生,也就见怪不怪了。   所以说,淑女的智慧,也绝不是美女可以比得上的!   “媒人”的由来   文/王晓梅   “媒人”即婚姻介绍人。“媒人”之称源于如下传说:远古时候,有两个距离很远的村庄,一个叫东山庄,一个叫西山庄。东山庄有个聪明的小伙子叫赵景;西山庄有位贤惠的姑娘叫阿彩。有一年,这两人经一位好心的老汉搭桥,成了亲。婚后,小两口相亲相爱。后来小两口想找那位老汉报答他,可是老汉不知去向。于是小夫妻想出一个办法:用米粉为老汉塑了一尊像,把它放在供台上,可又怕被人家看到后说笑,所以就把那米粉人藏到柜里。过了好长一段时间,一天,小夫妻又思念起那位好心的老汉,于是就把那米粉人拿出来,谁知米粉人发了霉,小夫妻俩叹惜地呼出“霉人”两字。从此,人们便把为青年男女牵红线的人称为“霉人”,而后,因“霉”字不雅,又改为媒人。


相关内容

  • 有关科举制的例题
  • 一.科举制的诞生 1.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以分科举人取代了魏晋以来九品官人的制度. 思考:隋朝为什么要采用科举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 师:科举制创立前(魏晋以来),土族制度和九品中正制是做高官的基本条件.官员大多只能从高门权贵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有真才实学的人 ...

  • 师乎?生乎?留学生教习在京师大学堂进士馆的境遇
  • 作者:韩策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09期 清末新政伊始,清政府厉行改科举.兴学堂.奖游学政策.在施行废八股,改试论.策.经义的科举考试新章之后,清政府又令新进士授京职者入京师大学堂肄业,接受新式学堂的再教育.于是大学堂专设进士馆,而该馆教习则主要是甫自日本游学归来的卒业生.清承明制 ...

  • 古代读书人如何谋生阅读答案
  • 篇一:古代读书人如何谋生阅读答案 做官,教书,当师爷,经商 便於理解 当时社会十分黑暗,人民想过上好的生活,而孔乙己又自恃清高,好吃懒做,而周遭都冷漠无情,所以才会弄到将要讨饭了. 以明清为例的话,读书人谋生是有辱斯文的,我泱泱大国优待读书人,信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想我辈幼时萌童,读书 ...

  • [大清帝国新闻联播]
  • <大清帝国新闻联播>.txt52每个人都一条抛物线,天赋决定其开口,而最高点则需后天的努力.没有秋日落叶的飘零,何来新春绿芽的饿明丽?只有懂得失去,才会重新拥有.<大清帝国新闻联播>[男]:各位观众,晚上好,今天是光绪二十五年十月初六,西历1900年11月6号,距太后六十大寿 ...

  • 苏辙的文气说,,,,
  • 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 三苏祠 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 ...

  • 精精帖翰林院庶吉士
  • 翰林院庶吉士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庶吉士,明清时期翰林院官员,为皇帝近臣,负责起草诏书,有为皇帝讲解经籍等责,是为明内阁辅臣的重要来源之一. 在中国历史上,曾长期存在着一个带有浓厚学术色彩的官署--翰林院(Imperial Academy或Hanlinyuan ).尽管其地位在不同朝代有所波动,但性质 ...

  • "新郎官"原是公务员
  • 如今的"新郎官"是指刚刚结婚的男子,与"新娘"相对应,合起来称为"新人".但在古代,"新郎官"却是指新科进士,类似于现在刚刚录取的"公务员". "郎"在古代是指年轻的男子或者是对男 ...

  • 七年级下册历史月考测试题及答案
  • 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8分) 1."北通涿郡之鱼商, 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此句是指( ) A.隋运河开凿的理由 B.隋运河开凿的作用 C.唐代对外交通发达 D.元代的漕运和海运 2."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 ...

  • "司马光"阅读答案
  •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①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②.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其后京.洛③间画以为图.仁 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年甫冠④,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