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工作知识

农业农村工作知识辅导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提出的背景

2006年2月14日上午,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在中央党校开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开班仪式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

(一)我国已经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实力

近几年来,我国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科学发展观来调整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逐步地推动由农业向工业提供积累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这样一个转变,而不是靠在农业内部来解决问题。近年来,我们已经进入了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阶段,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工农关系已经到了一个转折点,我国已经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实力。2004年,中央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实行“两减免、三补贴”的政策,使农民从减免农业税、免征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和种粮直接补贴、购买良种补贴、购买大型农机具补贴中,直接受惠达451亿元。200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继续加大“两减免、三补贴”的力度,政策直接给予农民的实惠比2004年又增加251.4亿元。整个国民经济的收入分配结构发生着重大的转变,“新农村建设”就是实现这一转变的途径之一。

(二)城乡差距扩大威胁可持续发展

城乡差距扩大主要表现在:

1.收入差距扩大。目前,反映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最主要指标分别是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2006年全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759元,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3587元。2007年我国城镇居民年平均纯收入和农民年平均纯收入分别为13785元和4140元。从这两个指标来看,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已经相当大了。

2.社会福利差距扩大。目前,城市居民享受的住房补贴、物价补贴等各种补贴,以及各种社会保险如医疗保险、失业保险、最低收入保障等,是绝大多数农民都享受不到的。

3.财产拥有差距扩大。从1995年到2002年,城镇居民人均财产总额从13698元上升到46133元,农村居民人均财产总额从11427元上升到12938元。城镇居民拥有比农村居民高得多的房产价值、金融资产和耐用消费品价值,其相对差距分别为5.3倍、7.5倍和4.2倍。

4.生活水平差距扩大。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最终导致城乡生活水平差距的扩大。2007年城镇居民的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9997元,而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只有3223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水平是农民人均消费水平的31倍。

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导致消费水平差距的扩大,这将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城乡社会保障的差距也不利于社会的稳定,这些都将会威胁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进程。我们必须在推进城市化建设的同时,注重城乡的统筹发展。

由此可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经势在必行。

(三)拉动内需战略

当今,投资和外贸的带动力越来越大,内需则严重不足,农村市场不断萎缩。既然现有的内部城镇市场和外部国际市场都不大可能化解产能过剩的问题,那么就必须开辟规模较城镇市场要大得多的农村市场,以带动疲软的内需。

(四)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

多年来,我国将自身发展与向国外学习经验相结合,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国外经验为韩国的“新村运动”。20 世纪60 年代,韩国政府推行优先发展工业的战略,使韩国工业在10 年间得到了迅猛发展,人均GDP 从85 美元提升到275 美元。但是,农村发展却停滞不前。1970年4月,当时的韩国总统朴正熙发起了“新村运动”,其宗旨是“勤勉、自助、合作”,其目标是“摆脱贫困,走向富裕”。“新村运动”的工作内容主要有五个方面,即基础设施投入增加、福利、环境改善、精神启发和城市与工厂建设。韩国“新村运动”的最大特点是政府引导、政策推动和精神激励。这项运动最初在农村推行,后来扩展到城市、工厂和学校,工作内容也由单纯的管理改革扩展到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诸方面,成为一场席卷韩国的全方位的社会改革运动。历时30 余年的新村运动,对促进韩国现代化和城乡协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使韩国的综合国力和国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二是使城乡居民收入同步提高;三是使城乡资源得到了有效配置。韩国的“新村运动”在推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和区域平衡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得到了联合国有关组织的关注和肯定,更加得到发展中国家的重视。我国提出的新农村建设中就借鉴了韩国“新村运动”的有益经验。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理论内涵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期“三农”工作的总题目、总思路、总抓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缩小城乡差距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历史任务,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做出的重大决策,是一项不但惠及亿万农民,而且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是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必须担负和完成的一项重要使命。对此,我们应当有明确而又深刻的认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上来,上下一心、步调一致地为之努力奋斗。

(一)生产发展、生活宽裕

1.提高农民自身素质

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要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对于广阔的农村来说,虽然每年都有一大批懂技术、有知识的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下基层,但也只是杯水车薪。因此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科技人才匮乏的问题,还应立足于农村,立足于农民,抓好农民技能培训工作,要努力建设一个“县市有文化馆,乡镇有文化站,村里有文化室”的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另外,农业部决定从2005年起用10年左右的时间组织实施农村培养“百万中专生计划”,即为农村培养100万名具有中专学历的从事种植、养殖、加工等农业活动的人才。

2.加大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

有些农村地区资源特别丰富,农民的致富愿望也很强烈,但由于基础设施薄弱,特别是交通不便利,阻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要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解决农村公路建设等问题。这不但对提高农民收入,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大有好处,而且还能改善干群关系,同时也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农村”的建设。这与“送物资扶贫”相比,更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的贫困问题,影响也更加深远,更能彻底杜绝困扰政府多年的“扶就不贫,不扶就贫”的痼疾。

农业农村工作知识辅导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提出的背景

2006年2月14日上午,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在中央党校开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开班仪式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

(一)我国已经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实力

近几年来,我国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科学发展观来调整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逐步地推动由农业向工业提供积累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这样一个转变,而不是靠在农业内部来解决问题。近年来,我们已经进入了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阶段,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工农关系已经到了一个转折点,我国已经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实力。2004年,中央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实行“两减免、三补贴”的政策,使农民从减免农业税、免征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和种粮直接补贴、购买良种补贴、购买大型农机具补贴中,直接受惠达451亿元。200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继续加大“两减免、三补贴”的力度,政策直接给予农民的实惠比2004年又增加251.4亿元。整个国民经济的收入分配结构发生着重大的转变,“新农村建设”就是实现这一转变的途径之一。

(二)城乡差距扩大威胁可持续发展

城乡差距扩大主要表现在:

1.收入差距扩大。目前,反映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最主要指标分别是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2006年全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759元,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3587元。2007年我国城镇居民年平均纯收入和农民年平均纯收入分别为13785元和4140元。从这两个指标来看,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已经相当大了。

2.社会福利差距扩大。目前,城市居民享受的住房补贴、物价补贴等各种补贴,以及各种社会保险如医疗保险、失业保险、最低收入保障等,是绝大多数农民都享受不到的。

3.财产拥有差距扩大。从1995年到2002年,城镇居民人均财产总额从13698元上升到46133元,农村居民人均财产总额从11427元上升到12938元。城镇居民拥有比农村居民高得多的房产价值、金融资产和耐用消费品价值,其相对差距分别为5.3倍、7.5倍和4.2倍。

4.生活水平差距扩大。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最终导致城乡生活水平差距的扩大。2007年城镇居民的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9997元,而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只有3223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水平是农民人均消费水平的31倍。

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导致消费水平差距的扩大,这将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城乡社会保障的差距也不利于社会的稳定,这些都将会威胁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进程。我们必须在推进城市化建设的同时,注重城乡的统筹发展。

由此可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经势在必行。

(三)拉动内需战略

当今,投资和外贸的带动力越来越大,内需则严重不足,农村市场不断萎缩。既然现有的内部城镇市场和外部国际市场都不大可能化解产能过剩的问题,那么就必须开辟规模较城镇市场要大得多的农村市场,以带动疲软的内需。

(四)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

多年来,我国将自身发展与向国外学习经验相结合,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国外经验为韩国的“新村运动”。20 世纪60 年代,韩国政府推行优先发展工业的战略,使韩国工业在10 年间得到了迅猛发展,人均GDP 从85 美元提升到275 美元。但是,农村发展却停滞不前。1970年4月,当时的韩国总统朴正熙发起了“新村运动”,其宗旨是“勤勉、自助、合作”,其目标是“摆脱贫困,走向富裕”。“新村运动”的工作内容主要有五个方面,即基础设施投入增加、福利、环境改善、精神启发和城市与工厂建设。韩国“新村运动”的最大特点是政府引导、政策推动和精神激励。这项运动最初在农村推行,后来扩展到城市、工厂和学校,工作内容也由单纯的管理改革扩展到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诸方面,成为一场席卷韩国的全方位的社会改革运动。历时30 余年的新村运动,对促进韩国现代化和城乡协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使韩国的综合国力和国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二是使城乡居民收入同步提高;三是使城乡资源得到了有效配置。韩国的“新村运动”在推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和区域平衡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得到了联合国有关组织的关注和肯定,更加得到发展中国家的重视。我国提出的新农村建设中就借鉴了韩国“新村运动”的有益经验。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理论内涵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期“三农”工作的总题目、总思路、总抓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缩小城乡差距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历史任务,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做出的重大决策,是一项不但惠及亿万农民,而且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是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必须担负和完成的一项重要使命。对此,我们应当有明确而又深刻的认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上来,上下一心、步调一致地为之努力奋斗。

(一)生产发展、生活宽裕

1.提高农民自身素质

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要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对于广阔的农村来说,虽然每年都有一大批懂技术、有知识的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下基层,但也只是杯水车薪。因此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科技人才匮乏的问题,还应立足于农村,立足于农民,抓好农民技能培训工作,要努力建设一个“县市有文化馆,乡镇有文化站,村里有文化室”的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另外,农业部决定从2005年起用10年左右的时间组织实施农村培养“百万中专生计划”,即为农村培养100万名具有中专学历的从事种植、养殖、加工等农业活动的人才。

2.加大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

有些农村地区资源特别丰富,农民的致富愿望也很强烈,但由于基础设施薄弱,特别是交通不便利,阻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要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解决农村公路建设等问题。这不但对提高农民收入,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大有好处,而且还能改善干群关系,同时也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农村”的建设。这与“送物资扶贫”相比,更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的贫困问题,影响也更加深远,更能彻底杜绝困扰政府多年的“扶就不贫,不扶就贫”的痼疾。


相关内容

  • 怎么样写好申报高级会计师专业技术职称总结
  • 怎么样写好申报高级会计师专业技术职称总结如何写申报高级会计师职称的专业技术 一年一度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开始了,怎么样写好专业技术职称总结?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也是伤脑筋的问题,为了让大家顺利通过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特请一位长期从事职称改革工作的同志,谈一谈这个问题。 专业技术工作总结,应该属于总结类的 ...

  • 关于乡镇农业科技传播的影响因素研究
  • 关于乡镇农业信息传播的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 摘要 农业信息传播是指运用传播手段进行农业科技知识和信息的传播.笔者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经过分析得出农民认为影响乡镇农业科技传播的因素,并对传播者.受传者.传播媒介.传播信息等四个传播要素与传播效果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最后,根据本研究的成果,提出一些搞好乡镇农业 ...

  • 农业政策学论文(高延雷)
  • 浅析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研究 青岛农业大学合作社学院 高延雷 指导教师 韩春花 [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同时也是人力资本大国,农村人力资源作为一种基础性资源, 规模巨大,力量雄厚,对农村建设和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搞好农村人力资源建设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村生活的必由之路.本文主要 ...

  • 农业农村知识练习题及答案(村官考试必看)
  • 农业农村知识练习题及答案(一) 1."三农"问题在中国的改革开放伟大进程中一直是"重中之重",中共中央自1982年起至2009年2月1日共发布了11个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了重大部署.最新发布的 ...

  • 盘锦市农村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 摘要 分析了盘锦市农村生态环境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对策,包括制定规划.加大投资.完善体系.加大培训力度.强化管理.加强宣传等内容,以期为改善农村环境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村生态环境:现状:问题:对策:辽宁盘锦 中图分类号 S18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 ...

  • 农民素质培训计划
  •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 就业技能培训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以提高广大农民的思想素质为 重点,用科学理论武装农民群众,加强实践锻炼,提高创新能力,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 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队伍.以广大农民的综合素质为主题,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 ...

  • 论提高农民素质
  • 论提高农民素质 摘 要:本文论述了农民素质的含义,提高农民素质的必要性,分析了我国农民素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我国农民素质的政策和措施.并详细描述了我国如何提高农民的素质,当今社会科学对农民素质的影响及意义,同时阐述了提高农民素质水平是农民增收和农民奔小康的关键. 关键词:农民素质 知识 ...

  • 农业局调研报告
  • 农村实用人才调研报告 按照市农业局的要求,我们对全镇农村实用人才进行了认真的调研,对全镇49个行政村的农村实用人才进行了全面普查和重点调查.现将调研结果汇报如下: 总人口 万人,农村劳动力 万个.土地面积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万亩,山场面积达 平方公里. 一.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基本现状 通过本次普查 ...

  • 农业科技培训心得体会
  • 前言:化解三农困境从而发展地方经济,是作为能够贯彻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农村良性结构、发展农村新型经济的新生力量——大学生村官们责无旁贷、必须承担的工作任务的“重中之重”。通过自身努力和整合各方面有利资源从而实现自我和农村经济社会共同的发展是当代大学生村官们追求实现的目标。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农村创业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