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第一章随堂练

九年级化学第一章随堂练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

1. 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苹果腐烂 B.湿衣晾干 C.石蜡熔化 D.辣椒剁碎

2. 下列现象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盛放石灰水的试剂内壁上出现一层白色固体

B. 敞口放置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有白色固体析出

C. 浓硫酸溅到白纸上,白纸变黑

D. 建筑工地上生石灰长时间露天放置

3.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NaHCO 3治疗胃酸过多 B.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

C. 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D.用指示剂测定溶液的酸碱性

4. 如图所示的四个装置图及其使用方法的说明中,错误的一项是( )

A. 用排空气法收集CO 2,则CO 2从b 管通入 B.用排空气法收集O 2,则O 2从a 管通入 C.除去空气中的CO 2,则空气从a 管通入 D.用排水法收集O 2,则O 2从b 管通入

5. 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的反应前后,发生改变的是( )

A. 分子种类 B.原子种类 C.元素种类 D.原子数目

6. 学习和研究化学,有许多重要方法.下列方法中所举示例错误的是( ) 选项

A

B

C

D 方法 实验法 归纳法 分类法 对比法 示例 用新配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检验葡萄糖 水、二氧化碳是分子构成的,归纳出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根据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用等体积的水和空气进行压缩,得出气体与液体微粒间的空隙不同

A.A B.B C.C D.D

获取更多资料请加口袋课堂QQ 群:162624171

7. 我们在打开饮料瓶时可看到瓶口冒出大量泡沫,哪冒出的气体是不是二氧化碳呢?有同学提出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猜想假设 B.设计实验 C.收集证据 D.得出结论

8. 认识和遵循自然界中元素循环或物质循环的规律,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自然界中存在着许多循环现象,如:①碳循环②氧循环③水的天然循环,上述循环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一定不需要原子重新组合就能实现的是( )

A. ①② B.②③ C.③ D.①③

9. 如图甲、乙两个装置均可通过胶头滴管向锥形瓶中

滴加某种液体,达到使气球鼓起的目的,锥形瓶和胶

头滴管中放入的物质都对应正确的是( )

序号

A

B

C

D 装置名称 甲 乙 甲 乙 甲 乙 甲

乙 锥形瓶内物质 HCl 气体 Cu 固体 CaCO 3 NaOH 固体 CO 2气体 锌粒 NH 4NO 3固体 NaCl 固体 胶头滴管中物质 NaOH 溶液 稀硫酸 稀盐酸 H 2O Ca (OH )2溶液 稀硫酸 H 2O H 2O

A.A B.B C.C D.D

10. 下列“家庭小实验”能成功的是( )

①用铅笔芯的粉末使锁的开启变灵活

②在煤炉上放一盆水来防止煤气中毒

③用盐酸、澄清石灰水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

④用食醋和纯碱作用,生成的气体使燃着的蜡烛熄灭

⑤用食醋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

A. ①③④⑤ B.①③ C.②③④ D.②③④⑤

二、填空题 (本大题共2小题,共10.0分)

11. 现有下列各种仪器,请根据它们的用途,选择相应的仪器,将它们的序号字母填在相应位置.

A .试管 B .烧杯 C .坩埚钳 D .漏斗 E .胶头滴管

(1)在做镁条燃烧实验时,用于夹持镁条的仪器是 ______ ;

(2)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______ ;

(3)溶解较多量的固体用到的容器是 ______ ;

获取更多资料请加口袋课堂QQ 群:162624171

(4)取用少量液体药品的仪器是 ______ ;

(5)向酒精灯内添加酒精是 ______ .

12. 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请用图中仪器的名称按要求填空:

(1)用于夹持试管的仪器是 ______ ;

(2)取用粉末状药品时一般选用 ______ ;

(3)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 ______ ;

(4)常用于给物质加热的仪器是 ______ ;

(5)既可用作反应容器又能直接受热的是 ______ ;

(6)加热时放在石棉网上,用作配制溶液和较大量液体反应的容器 ______ . (7)用于收集和贮存气体的是 ______ .

九年级化学第一章随堂练

答案和解析

【答案】

1.A 2.B 3.B 4.A 5.A 6.B 7.B 8.C 9.C 10.A

11.C ;A ;B ;E ;D

12. 试管夹;药匙;胶头滴管;酒精灯;试管;烧杯;集气瓶

【解析】

1. 解:A 、苹果腐烂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 、湿衣晾干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 、石蜡熔化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 、辣椒剁碎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A .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2. 解:A 、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上出现一层白色固体,是因为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 、敞口放置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有白色固体析出,是因为水分蒸发,溶剂减少,食盐结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 、浓硫酸溅到白纸上,白纸变黑,是因为浓硫酸具有脱水作用,吸收了白纸中的水分,使其碳化,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 、生石灰是氧化钙,氧化钙长时间露天放置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B .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获取更多资料请加口袋课堂QQ 群:162624171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3. 解:A 、NaHCO 3治疗胃酸过多,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B 、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升华吸热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

C 、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D 、用指示剂测定溶液的酸碱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B .

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

4. 解:A 、用排空气法收集CO 2,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则CO 2从a 管通入,不能从b 管通入;

B 、用排空气法收集O 2,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则O 2从a 管通入正确; C 、除去空气中的CO 2,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则空气从a 管通入正确; D 、用排水法收集O 2,则O 2应该从b 管通入,这样可以把水彻底的排出,否则会导致氧气从b 跑出,不能收集到氧气;

故选A

用排空气法收集CO 2,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则CO 2从a 管通入;用排空气法收集O 2,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则O 2从a 管通入正确;除去空气中的CO 2,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则空气从a 管通入正确;用排水法收集O 2,则O 2从b 管通入,因为氧气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

本考点考查了常见气体的收集方法,气体的收集方法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有时还要考虑气体是否与水或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还要记忆气体的三种收集方法,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5. 解: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的反应前后,是因为氧化汞分子分裂成了汞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氧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氧分子,大量的氧分子聚集成氧气,汞原子直接聚集成金属汞.

A 、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的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故选项正确. B 、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的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故选项错误. C 、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的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选项错误. D 、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的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故选项错误. 故选:A .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 解:A 、含有醛基的物质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共热时,能产生红色沉淀;故A 正确;

B 、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故B 错误;

C 、根据组成纯净物的元素的种类,有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C 正确;

D 、用等体积的水和空气进行压缩,空气比水容易被压缩,得出气体的间隔大,液体的间隔小,故D 正确.

获取更多资料请加口袋课堂QQ 群:162624171

A 、根据含有醛基的物质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共热时产生红色沉淀分析; B 、根据构成物质的微粒进行分析;

C 、根据纯净物的分类分析;

D 、根据分子的性质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了研究和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明确基本化学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7. 解:根据题意,有同学提出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在猜想假设、设计实验、收集证据、得出结论等基本环节中,应属设计实验的环节.

故选:B .

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科学探究方法,是研究初中化学问题的重要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 解:①碳循环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需要原子重新组合,②氧循环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需要原子重新组合,③水的天然循环过程中水分子本身不变,故不需要原子的重新组合.

故选C .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发生的是化学变化,不需要原子重新组合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据此解答.

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反应的实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9. 解:A 、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氯化氢气体,瓶内的压强变小,气球能够膨胀起来;铜和稀硫酸不能反应,气球不能够膨胀起来,故选项错误;

B 、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瓶内的压强变大,气球不会膨胀;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瓶内的压强变大,气球会膨胀起来,故选项错误; C 、氢氧化钙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气体,瓶内的压强变小,气球能够膨胀起来;锌和稀硫酸反应能生成氢气,瓶内的压强变大,气球能够膨胀起来,故选项正确; D 、硝酸铵溶于水,瓶内温度降低,压强变小,气球能够膨胀起来;氯化钠溶于水无明显现象,不会导致瓶内的压强改变,气球不能膨胀起来,故选项错误.

故选C .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甲装置要使气球鼓起,需是瓶内的压强变小,乙装置要使气球鼓起,则是瓶内压强变大,据此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性质以及反应后导致压强变化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进行.要求同学们熟练掌握物质的性质,以便灵活应用.

10. 解:①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石墨,石墨具有滑腻感,用铅笔芯的粉末使锁的开启变得灵活,能达到目的,正确;

②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在煤炉上放一盆水不能防止煤气中毒,错误;

③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用盐酸、石灰水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含有碳酸盐,能达到目的,正确;

④纯碱能醋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能使蜡烛熄灭,正确; ⑤水垢的成分是难溶性的碳酸钙、氢氧化镁等,可以和酸反应变成可溶性的物质,再用水冲洗,故用食醋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正确;

故选A .

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石墨,石墨具有滑腻感;碳酸盐遇酸产生气体,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生成的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难溶于水.

本题考查了碳的化合物的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要求同学们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储备,以便灵活应用,解题的关键是了解相关物质的性质,属基础性知识

获取更多资料请加口袋课堂QQ 群:162624171

11. 解:(1)在做镁条燃烧实验时,用于夹持镁条的仪器是坩埚钳;

(2)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试管;

(3)烧杯可用于溶解较多量的固体;

(4)胶头滴管可用于取用少量液体药品;

(5)向酒精灯内添加酒精是漏斗.

故答案为:(1)C ;(2)A ;(3)B ;(4)E ;(5)D .

根据常见化学仪器的名称、用途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名称、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2. 解:(1)在给试管内的物质加热时,要用试管夹夹持试管;

(2)药匙用于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

(3)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

(4)常用于给物质加热的仪器是酒精灯;

(5)试管常用做①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②也可用做收集少量气体的容器③或用于装置成小型气体的发生器,可直接受热;

(6)加热时要放在石棉网上,防止受热不均炸裂,并可用作配制溶液和较大量液体反应的仪器是烧杯;

(7)用来收集和贮存少量气体时需用集气瓶;

故答案为:(1)试管夹;(2)药匙;(3)胶头滴管;(4)酒精灯;(5)试管;(6)烧杯;(7)集气瓶.

根据常见仪器的作用和用途来回答本题,要熟记它们的名称.

仪器的名称和用途,以及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是实验考查的基本内容,也是考查热点之一.

获取更多资料请加口袋课堂QQ 群:162624171

九年级化学第一章随堂练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

1. 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苹果腐烂 B.湿衣晾干 C.石蜡熔化 D.辣椒剁碎

2. 下列现象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盛放石灰水的试剂内壁上出现一层白色固体

B. 敞口放置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有白色固体析出

C. 浓硫酸溅到白纸上,白纸变黑

D. 建筑工地上生石灰长时间露天放置

3.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NaHCO 3治疗胃酸过多 B.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

C. 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D.用指示剂测定溶液的酸碱性

4. 如图所示的四个装置图及其使用方法的说明中,错误的一项是( )

A. 用排空气法收集CO 2,则CO 2从b 管通入 B.用排空气法收集O 2,则O 2从a 管通入 C.除去空气中的CO 2,则空气从a 管通入 D.用排水法收集O 2,则O 2从b 管通入

5. 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的反应前后,发生改变的是( )

A. 分子种类 B.原子种类 C.元素种类 D.原子数目

6. 学习和研究化学,有许多重要方法.下列方法中所举示例错误的是( ) 选项

A

B

C

D 方法 实验法 归纳法 分类法 对比法 示例 用新配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检验葡萄糖 水、二氧化碳是分子构成的,归纳出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根据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用等体积的水和空气进行压缩,得出气体与液体微粒间的空隙不同

A.A B.B C.C D.D

获取更多资料请加口袋课堂QQ 群:162624171

7. 我们在打开饮料瓶时可看到瓶口冒出大量泡沫,哪冒出的气体是不是二氧化碳呢?有同学提出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猜想假设 B.设计实验 C.收集证据 D.得出结论

8. 认识和遵循自然界中元素循环或物质循环的规律,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自然界中存在着许多循环现象,如:①碳循环②氧循环③水的天然循环,上述循环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一定不需要原子重新组合就能实现的是( )

A. ①② B.②③ C.③ D.①③

9. 如图甲、乙两个装置均可通过胶头滴管向锥形瓶中

滴加某种液体,达到使气球鼓起的目的,锥形瓶和胶

头滴管中放入的物质都对应正确的是( )

序号

A

B

C

D 装置名称 甲 乙 甲 乙 甲 乙 甲

乙 锥形瓶内物质 HCl 气体 Cu 固体 CaCO 3 NaOH 固体 CO 2气体 锌粒 NH 4NO 3固体 NaCl 固体 胶头滴管中物质 NaOH 溶液 稀硫酸 稀盐酸 H 2O Ca (OH )2溶液 稀硫酸 H 2O H 2O

A.A B.B C.C D.D

10. 下列“家庭小实验”能成功的是( )

①用铅笔芯的粉末使锁的开启变灵活

②在煤炉上放一盆水来防止煤气中毒

③用盐酸、澄清石灰水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

④用食醋和纯碱作用,生成的气体使燃着的蜡烛熄灭

⑤用食醋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

A. ①③④⑤ B.①③ C.②③④ D.②③④⑤

二、填空题 (本大题共2小题,共10.0分)

11. 现有下列各种仪器,请根据它们的用途,选择相应的仪器,将它们的序号字母填在相应位置.

A .试管 B .烧杯 C .坩埚钳 D .漏斗 E .胶头滴管

(1)在做镁条燃烧实验时,用于夹持镁条的仪器是 ______ ;

(2)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______ ;

(3)溶解较多量的固体用到的容器是 ______ ;

获取更多资料请加口袋课堂QQ 群:162624171

(4)取用少量液体药品的仪器是 ______ ;

(5)向酒精灯内添加酒精是 ______ .

12. 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请用图中仪器的名称按要求填空:

(1)用于夹持试管的仪器是 ______ ;

(2)取用粉末状药品时一般选用 ______ ;

(3)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 ______ ;

(4)常用于给物质加热的仪器是 ______ ;

(5)既可用作反应容器又能直接受热的是 ______ ;

(6)加热时放在石棉网上,用作配制溶液和较大量液体反应的容器 ______ . (7)用于收集和贮存气体的是 ______ .

九年级化学第一章随堂练

答案和解析

【答案】

1.A 2.B 3.B 4.A 5.A 6.B 7.B 8.C 9.C 10.A

11.C ;A ;B ;E ;D

12. 试管夹;药匙;胶头滴管;酒精灯;试管;烧杯;集气瓶

【解析】

1. 解:A 、苹果腐烂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 、湿衣晾干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 、石蜡熔化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 、辣椒剁碎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A .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2. 解:A 、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上出现一层白色固体,是因为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 、敞口放置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有白色固体析出,是因为水分蒸发,溶剂减少,食盐结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 、浓硫酸溅到白纸上,白纸变黑,是因为浓硫酸具有脱水作用,吸收了白纸中的水分,使其碳化,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 、生石灰是氧化钙,氧化钙长时间露天放置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B .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获取更多资料请加口袋课堂QQ 群:162624171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3. 解:A 、NaHCO 3治疗胃酸过多,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B 、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升华吸热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

C 、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D 、用指示剂测定溶液的酸碱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B .

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

4. 解:A 、用排空气法收集CO 2,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则CO 2从a 管通入,不能从b 管通入;

B 、用排空气法收集O 2,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则O 2从a 管通入正确; C 、除去空气中的CO 2,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则空气从a 管通入正确; D 、用排水法收集O 2,则O 2应该从b 管通入,这样可以把水彻底的排出,否则会导致氧气从b 跑出,不能收集到氧气;

故选A

用排空气法收集CO 2,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则CO 2从a 管通入;用排空气法收集O 2,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则O 2从a 管通入正确;除去空气中的CO 2,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则空气从a 管通入正确;用排水法收集O 2,则O 2从b 管通入,因为氧气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

本考点考查了常见气体的收集方法,气体的收集方法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有时还要考虑气体是否与水或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还要记忆气体的三种收集方法,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5. 解: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的反应前后,是因为氧化汞分子分裂成了汞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氧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氧分子,大量的氧分子聚集成氧气,汞原子直接聚集成金属汞.

A 、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的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故选项正确. B 、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的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故选项错误. C 、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的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选项错误. D 、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的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故选项错误. 故选:A .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 解:A 、含有醛基的物质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共热时,能产生红色沉淀;故A 正确;

B 、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故B 错误;

C 、根据组成纯净物的元素的种类,有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C 正确;

D 、用等体积的水和空气进行压缩,空气比水容易被压缩,得出气体的间隔大,液体的间隔小,故D 正确.

获取更多资料请加口袋课堂QQ 群:162624171

A 、根据含有醛基的物质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共热时产生红色沉淀分析; B 、根据构成物质的微粒进行分析;

C 、根据纯净物的分类分析;

D 、根据分子的性质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了研究和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明确基本化学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7. 解:根据题意,有同学提出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在猜想假设、设计实验、收集证据、得出结论等基本环节中,应属设计实验的环节.

故选:B .

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科学探究方法,是研究初中化学问题的重要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 解:①碳循环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需要原子重新组合,②氧循环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需要原子重新组合,③水的天然循环过程中水分子本身不变,故不需要原子的重新组合.

故选C .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发生的是化学变化,不需要原子重新组合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据此解答.

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反应的实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9. 解:A 、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氯化氢气体,瓶内的压强变小,气球能够膨胀起来;铜和稀硫酸不能反应,气球不能够膨胀起来,故选项错误;

B 、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瓶内的压强变大,气球不会膨胀;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瓶内的压强变大,气球会膨胀起来,故选项错误; C 、氢氧化钙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气体,瓶内的压强变小,气球能够膨胀起来;锌和稀硫酸反应能生成氢气,瓶内的压强变大,气球能够膨胀起来,故选项正确; D 、硝酸铵溶于水,瓶内温度降低,压强变小,气球能够膨胀起来;氯化钠溶于水无明显现象,不会导致瓶内的压强改变,气球不能膨胀起来,故选项错误.

故选C .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甲装置要使气球鼓起,需是瓶内的压强变小,乙装置要使气球鼓起,则是瓶内压强变大,据此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性质以及反应后导致压强变化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进行.要求同学们熟练掌握物质的性质,以便灵活应用.

10. 解:①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石墨,石墨具有滑腻感,用铅笔芯的粉末使锁的开启变得灵活,能达到目的,正确;

②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在煤炉上放一盆水不能防止煤气中毒,错误;

③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用盐酸、石灰水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含有碳酸盐,能达到目的,正确;

④纯碱能醋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能使蜡烛熄灭,正确; ⑤水垢的成分是难溶性的碳酸钙、氢氧化镁等,可以和酸反应变成可溶性的物质,再用水冲洗,故用食醋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正确;

故选A .

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石墨,石墨具有滑腻感;碳酸盐遇酸产生气体,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生成的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难溶于水.

本题考查了碳的化合物的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要求同学们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储备,以便灵活应用,解题的关键是了解相关物质的性质,属基础性知识

获取更多资料请加口袋课堂QQ 群:162624171

11. 解:(1)在做镁条燃烧实验时,用于夹持镁条的仪器是坩埚钳;

(2)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试管;

(3)烧杯可用于溶解较多量的固体;

(4)胶头滴管可用于取用少量液体药品;

(5)向酒精灯内添加酒精是漏斗.

故答案为:(1)C ;(2)A ;(3)B ;(4)E ;(5)D .

根据常见化学仪器的名称、用途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名称、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2. 解:(1)在给试管内的物质加热时,要用试管夹夹持试管;

(2)药匙用于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

(3)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

(4)常用于给物质加热的仪器是酒精灯;

(5)试管常用做①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②也可用做收集少量气体的容器③或用于装置成小型气体的发生器,可直接受热;

(6)加热时要放在石棉网上,防止受热不均炸裂,并可用作配制溶液和较大量液体反应的仪器是烧杯;

(7)用来收集和贮存少量气体时需用集气瓶;

故答案为:(1)试管夹;(2)药匙;(3)胶头滴管;(4)酒精灯;(5)试管;(6)烧杯;(7)集气瓶.

根据常见仪器的作用和用途来回答本题,要熟记它们的名称.

仪器的名称和用途,以及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是实验考查的基本内容,也是考查热点之一.

获取更多资料请加口袋课堂QQ 群:162624171


相关内容

  • 九年级上册化学导学案
  • 九年级上册化学导学案 班 第 组 姓名 年 月 日 九年级上册化学导学案 班 第 组 姓名 年 月 日 九年级上册化学导学案 班 第 组 姓名 年 月 日 九年级上册化学导学案 班 第 组 姓名 年 月 日 九年级上册化学导学案 班 第 组 姓名 年 月 日 九年级上册化学导学案 班 第 组 姓名 ...

  • 材料物理专业培养方案
  • 材料物理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旨在培养学生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广博的材料学基本知识.系统扎实的材料学基础理论.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了解材料学科发展的前沿和科学发展的总体趋势,熟练掌握英语和必要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受到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训练,具有一定的科学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及科技管理的综 ...

  • 初中课程教学视频辅导
  • 初一课程 初一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初一生物上册实验教程(苏教版) 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教程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程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辅导教程 初一语文学习方法讲座 人教版七年级下英语教程 初一语文新课标教程 七年级历史学习方法辅导 七年级英语学习方法视频教程 新目标七年级英语上册视频 人教版七 ...

  • 九年级化学工作计划(共9篇)
  • 篇一:九年级化学教学工作计划 九年级化学教学工作计划 一. 九年级学生基本情况 九年级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感兴趣,有好奇心并敢于一探究竟的阶段,所以教材上各种实验的开展,探究活动的安排,以及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内容.正对他们的胃口.但是现代的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他们喜欢成功的感觉,那会 ...

  • 化学教师工作计划
  • 学年第二学期化学学科教研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以新课程改革为本学期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完成初中化学新课程的实施与评价试验,做好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组织学习工作。 针对我省新高考“3+2方案”,加强高考改革、课程改革、教学改革三者之间关系的研究,确保高中化学必修和选修教学质量都得到提高,争取在今年 ...

  • 九年级语文试卷分析(1)
  • 试卷分析 (2005---2006学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一.总体评价 从整体来看,本次考试内容共分为五大题31小题,题目类型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简答题.计算题.题目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对知识点的检测涵盖面大.在试题的设计中自始至终贯穿了化学学科的特色,突出了 "三维&q ...

  • 大学生化学实验技能大赛策划书
  • 一.大赛目的 为了调动我校大学生对化学和化学实验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培养创新能力,加强学科建设,并为xx年湖南师范大学举行的第二届湖南省化学实验竞赛及xx武汉大学举行的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选拔队员,特举办"中南大学第三届大学生化学实验技能大赛".并为加 ...

  • 高一培养方案
  • 高中一年级学生 天材教育成功培养手册 目 录 一. 高一年级各科目重难点分析 1. 数学上下册知识重难点分析 2. 物理上下册知识重难点分析 3. 英语上下册知识重难点分析 4. 化学.语文重难点分析 二. 高一年级学生学习特点分析 一. 二. 三. 三.高一年级各科目学习方法指导 1. 高一年级数 ...

  • 九年级化学下学期教学计划
  • 九年级化学下学期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我们带着希望和憧憬又迎来了一个新的学期,本学期理化生教研组将继续在"课改"新理念和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学生发展为本,齐心协力,落实好学校制定给我组的各项工作,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质量,规范教学过程.使每位教师在科研的同 ...

  •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计划2013.9
  •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计划 2013.9 一.指导思想 带着希望和憧憬又迎来了一个新的学期,本学期我将继续在"课改"新理念和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学生发展为本,齐心协力,落实好学校制定给我的各项工作,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质量,规范教学过程.在科研的同时提炼自身的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