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因工程简介
人因工程的起源
人因工程起源于欧洲,目前欧美各国之人因工程在工业界或军事上之应用已相当普遍。各大型企业如电话公司、计算机公司、汽车公司等等均设置人因工程部门。欧美各国早在1950年代即先后成立人因工程学会,推动人因工程之研究与应用。近年来,日本、东南亚、南非共和国、中国大陆也已成立人因工程学会。 开始了的相关研究与应用。
人因工程概述:
人因工程学是一门新兴的正在迅速发展的交叉学科,涉及多种学科,如:生理学、心理学、解剖学、管理学、工程学、系统科学、劳动科学、安全科学、环境科学等,应用领域十分广阔。因此,在本学科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各学科、各领域、各国家的学者给出了不同的定义,至今仍未统一。常见的名称有: 人类工效学、因工程学、人机工程学。而各国大多数学者所认同的是国际人类工效学学会的定义:“人类工效学是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各种因素;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在工作中、家庭生活中和闲暇时怎样统一考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的学科。”因此,人类工效学主要研究人的工作优化问题。是在讨论人员、环境与机具间之关系,系探讨人们在工作与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物品以及所身处的环境,在其设计时所应考虑的人性因素,包含人类或人员特征、限制、预期与行为等因素;从而设计适合人类运用之设备与工作环境。也可以说人因工程的目标旨在纠正科技之应用,期望促进工程技术与人类共生关系的发展。
这门学科是以人为核心因素,运用心理学、生理学、解剖学、人体测量学等人体科学知识于工程技术设计和作业管理,特别是安全设计和安全管理。以人为本,着眼于提高人的工作绩效,防止人的失误,在尽可能使系统中人员安全、舒适的条件下,统一考虑人—机器—环境系统总体性能的优化。统一考虑人—机器—环境系统总体性能的优化意味着,既要使机器的设计符合人的生理、心理特点,有利于人“安全、高效、舒适”,即“机宜人”,也要考虑通过培训和管理使人适应机器,即“人适机”。片面强调某一方面都不符合人因工程学原则。 人因工程的研究方向与重点:
一、人体测计
1. 静态与动态人体测计数据库之建立与维护
2.3D 人体模型之构建
3. 人体测计与产品、系统设计应用与推广
二、生物力学
1. 人体力学数据库,标准模式之建立
2. 人工物料搬运标准以及力学模式之建立
3. 工作姿势的生物力学分析
4. 腰背护具之研发
三、工作生理
1. 工作生理能力与生理负荷之测量与标准
2. 体适能数据库与推广教育
四、人机系统
1. 行动秘书与车内信息系统之接口设计
2. 抬头显示与控制装置之设计特色
3. 中文计算机界面设计之人因标准
4. 自动化系统之工作设计
5. 人员与计算机接口问题研究
6. 自动化系统之功能配置
7. 多媒体与虚拟实境之人因问题
五、人员绩效与可靠度
1. 人为失误与意外事故之行为模式
2. 人员可靠度评量
3. 人员绩效数据库与模式之建立
4. 心智工作负荷之测量与标准
5. 影响工作绩效的因素之探讨
6. 系统紧急操作程序之研究
六、人类讯息处理与决策行为
1. 故障侦测与诊断行为之探讨
2. 问题解决行为理论在自动化系统讯息显示设计之应用
3. 信息系统知识库设计之人因标准
4. 心智模型之理论与应用
5. 人类决策行为理论在决策支持系统之应用
6. 数据库之人机接口研究
七、安全与卫生
1. 肌肉骨骼系统职业伤害的成因与防范对策
2. 重体力的与心智的工作负荷之安全问题
3. 工厂安全设计规划的人因考虑
4. 交通号志与道路配置之人因评键与安全设计
5. 公共工程安全管理策略之探讨
6. 数据库之人机接口研究
7. 个人防护用具之设计
八、产品与环境设计
1. 人因工程应用在产品设计上的问题之探讨
2. 机器工具的人因设计与标准
3. 消费产品的人因设计与标准
4. 公共及居住空间之合理化与人性化设计
5. 车站航空站设施与标志之人因设计
6. 视障者使用产品之设计
7. 新科技产品之适应分析
8. 无障碍环境标准建立与评估准则
九、视觉与色彩
1. 本土之色彩与认知模式
2. 中文字体视觉与辨识行为研究
人因工程未来的发展趋势:
人因工程发展与科技之发展有密切关系,人因工程越来越多应用在航天系统、通讯、计算机系统、产品与环境设计、工业与公共安全、自动化系统中之工作设计等。
另一方面人因工程逐渐由微观人因工程发展到宏观人因工程,即由传统工作面之各种研究推展到生活面的问题,如居住空间的舒适度、大众运输工具的效率、公共建筑的功能配置等。越来越与社会密切相关,以此来提升人们工作与生活的质量。
人因工程简介
人因工程的起源
人因工程起源于欧洲,目前欧美各国之人因工程在工业界或军事上之应用已相当普遍。各大型企业如电话公司、计算机公司、汽车公司等等均设置人因工程部门。欧美各国早在1950年代即先后成立人因工程学会,推动人因工程之研究与应用。近年来,日本、东南亚、南非共和国、中国大陆也已成立人因工程学会。 开始了的相关研究与应用。
人因工程概述:
人因工程学是一门新兴的正在迅速发展的交叉学科,涉及多种学科,如:生理学、心理学、解剖学、管理学、工程学、系统科学、劳动科学、安全科学、环境科学等,应用领域十分广阔。因此,在本学科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各学科、各领域、各国家的学者给出了不同的定义,至今仍未统一。常见的名称有: 人类工效学、因工程学、人机工程学。而各国大多数学者所认同的是国际人类工效学学会的定义:“人类工效学是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各种因素;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在工作中、家庭生活中和闲暇时怎样统一考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的学科。”因此,人类工效学主要研究人的工作优化问题。是在讨论人员、环境与机具间之关系,系探讨人们在工作与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物品以及所身处的环境,在其设计时所应考虑的人性因素,包含人类或人员特征、限制、预期与行为等因素;从而设计适合人类运用之设备与工作环境。也可以说人因工程的目标旨在纠正科技之应用,期望促进工程技术与人类共生关系的发展。
这门学科是以人为核心因素,运用心理学、生理学、解剖学、人体测量学等人体科学知识于工程技术设计和作业管理,特别是安全设计和安全管理。以人为本,着眼于提高人的工作绩效,防止人的失误,在尽可能使系统中人员安全、舒适的条件下,统一考虑人—机器—环境系统总体性能的优化。统一考虑人—机器—环境系统总体性能的优化意味着,既要使机器的设计符合人的生理、心理特点,有利于人“安全、高效、舒适”,即“机宜人”,也要考虑通过培训和管理使人适应机器,即“人适机”。片面强调某一方面都不符合人因工程学原则。 人因工程的研究方向与重点:
一、人体测计
1. 静态与动态人体测计数据库之建立与维护
2.3D 人体模型之构建
3. 人体测计与产品、系统设计应用与推广
二、生物力学
1. 人体力学数据库,标准模式之建立
2. 人工物料搬运标准以及力学模式之建立
3. 工作姿势的生物力学分析
4. 腰背护具之研发
三、工作生理
1. 工作生理能力与生理负荷之测量与标准
2. 体适能数据库与推广教育
四、人机系统
1. 行动秘书与车内信息系统之接口设计
2. 抬头显示与控制装置之设计特色
3. 中文计算机界面设计之人因标准
4. 自动化系统之工作设计
5. 人员与计算机接口问题研究
6. 自动化系统之功能配置
7. 多媒体与虚拟实境之人因问题
五、人员绩效与可靠度
1. 人为失误与意外事故之行为模式
2. 人员可靠度评量
3. 人员绩效数据库与模式之建立
4. 心智工作负荷之测量与标准
5. 影响工作绩效的因素之探讨
6. 系统紧急操作程序之研究
六、人类讯息处理与决策行为
1. 故障侦测与诊断行为之探讨
2. 问题解决行为理论在自动化系统讯息显示设计之应用
3. 信息系统知识库设计之人因标准
4. 心智模型之理论与应用
5. 人类决策行为理论在决策支持系统之应用
6. 数据库之人机接口研究
七、安全与卫生
1. 肌肉骨骼系统职业伤害的成因与防范对策
2. 重体力的与心智的工作负荷之安全问题
3. 工厂安全设计规划的人因考虑
4. 交通号志与道路配置之人因评键与安全设计
5. 公共工程安全管理策略之探讨
6. 数据库之人机接口研究
7. 个人防护用具之设计
八、产品与环境设计
1. 人因工程应用在产品设计上的问题之探讨
2. 机器工具的人因设计与标准
3. 消费产品的人因设计与标准
4. 公共及居住空间之合理化与人性化设计
5. 车站航空站设施与标志之人因设计
6. 视障者使用产品之设计
7. 新科技产品之适应分析
8. 无障碍环境标准建立与评估准则
九、视觉与色彩
1. 本土之色彩与认知模式
2. 中文字体视觉与辨识行为研究
人因工程未来的发展趋势:
人因工程发展与科技之发展有密切关系,人因工程越来越多应用在航天系统、通讯、计算机系统、产品与环境设计、工业与公共安全、自动化系统中之工作设计等。
另一方面人因工程逐渐由微观人因工程发展到宏观人因工程,即由传统工作面之各种研究推展到生活面的问题,如居住空间的舒适度、大众运输工具的效率、公共建筑的功能配置等。越来越与社会密切相关,以此来提升人们工作与生活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