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数学中考史上十大难题

解析数学中考史上十大难题

原题:25. 已知△ABC ,分别以AB 、BC 、CA 为边向外作等边△ABD 、等边△BCE 、等边△ACF 。

(1) 如图1,当△ABC 是等边三角形时,请你写出满足图中条件,四个成立的结论;

(2) 如图2,当△ABC 中只有∠ACB=60°时,请你证明S △ABC 与S △ABD 的和等于S △BCE 与S △ACF 的和。

题目简要分析:这道题目之所以才位例第10为完全是因为第一问太简单了。对于第二问在我们平时教学过程中很少遇见面积等的问题,尤其是面对这种面积和等的问题,不仅缺少一些直接的定理去支持这些结论,且缺少一些必要的手段和方法去证明,平时练习也相对少一些,故本题第二问得分率很低。关于第二问本文提供3种解法,仅供参考。

解法一:

解题思路:观察AF ∥BC ,在△ABC 中利用平行四边形构造一个三角形面积等于S △ACF ,证明余下部分面积等于S △BCE 即可(很容易能观察出△DAM ≌△BAC ≌△EMC ,剩余部分DBEM 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平分面积)

解:(1)AB=CE,AC=BE,AF=BE,S △ABC=S△ABD 等等

(2)过A 作AM ∥FC 交BC 于M ,连结DM 、EM 。

∵∠ACB=60°,∠CAF=60°, ∴∠ACB=∠CAF

∴AF ∥MC

∴四边形AMCF 是平行四边形. 又∵FA=FC,

∴四边形AMCF 是菱形.

∴AC=CM=AM,且∠MAC=60°,且S △MAC= S△ACF

在△BAC 与△EMC 中,

CA=CM,∠ACB=∠MCE ,CB=CE, ∴△BAC ≌△EMC.

∴AB=ME

又∵AB=DB

∴DB=ME

又∵∠DAM=∠DAB+∠BAM ,

∠BAC=∠CAM+∠BAM 且∠DAB=∠CAM=60°

∴∠DAM=∠BAC ,

在△DAM 与△BAC 中,

AD=AB, ∠DAM=∠BAC,AM=AC ∴△DAM ≌△BAC

∴DM=BC

又∵BC=BE

∴DM=BE

∴四边形DBEM 是平行四边形 ∴S △BDM= S△BEM

由上所述∴△DAM ≌△EMC

∴S △DAM= S△EMC

∴S △BDM+ S△DAM+ S△MAC= S △BEM+ S△EMC+ S△ACF

即S △ABC+S△ABD=S△BCE+S△ACF

所用知识点:图形的分割能力,平行四边形面积,旋转,全等

本题需要有类比的思想,面积和等于面积和,证明方法可类似于线段和等于线段和。可先证明部分相等,再证明剩余部分相等。

解法二:

解题思路:观察AF ∥BC ,AC ∥BE 利用平行线间等积去转换S △ACF . 和 S △BCE 转换后能够发现较明显的图形旋转。

连结BF ,DC ,AE

∵∠DAC=∠DAB+∠BAC,

∠BAF=∠CAF+∠BAC, 且

∠DAB=∠CAF=60°

∴∠DAC=∠BAF

在△DAC 与△BAF 中

AD=AB, ∠DAC=∠BAF ,AC=AF ∴△DAC ≌△BAF

∴S △DAC= S△BAF

又∵∠ACB=60°,∠CAF=60°, ∴∠ACB=∠CAF

∴AF ∥BC

∴S △BAF= S△ACF

∴S △DAC= S△ACF

同理可证:S △DBC= S△CBE

∵∠DBC=∠DBA+∠ABC,

∠EBA=∠CBE+∠ABC, 且∠DBA =∠CBE=60°

∴∠DBC =∠EBA

在△DBC 与△ABE 中

BD=AB, ∠DBC =∠EBA,BC=BE ∴△DBC ≌△ABE

∴S △DBC= S△ABE

又∵∠ACB=60°,∠CBE=60°,

∴∠ACB=∠CBE

∴AC ∥BE

∴S △ABE= S△CBE

∴S △DBC = S△CBE

∴S △DAC+ S△DBC= S△ACF+ S △CBE

即S △ABC+S△ABD=S△BCE+S△ACF

所用知识点:图形的分割能力,旋转,全等,平行线间三角形等积转换

请注意:平行线间三角形等积转换是分割图形很重要的思想

解法三:

解题思路:由结论可知分别是4个三角形面积和,设两边AC 、BC 长度,利用夹角是特殊角可算出第三边AB 长度,利用都是等边三角形,用边长强行表示出各三角形面积,余下就是代数整理过程。

解:过点A 作AG ⊥BC 交BC 于点G ,过点C 作CH ⊥AF 交于点H, 设在△ABC 中,BC=a,AC=b,

所用知识点:三角函数计算,三角形面积计算(尤其是对等边三角形面积结论要很熟悉哦),建议各位同学能记忆等边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S= a2(a 为边长,在选择和填空题方面可直接应用,比较方面)

由本题我们可以联想到:

2005年本题出现后,旋转一个古老的专题又再一次在以后的考试中活跃起来,关于面积转换和分割在近几年考试和练习中也越来越多。现针对于旋转和面积转换分割问题列举出一些常规试题。

(一)旋转

1.2009年石景山区数学二模第25题

如图①,四边形ABCD 中,AB =CB ,∠ABC =60°,∠ADC =120°,请你猜想线段DA 、DC 之和与线段BD 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2)如图②,四边形ABCD 中,AB =BC ,∠ABC =60°,若点P 为四边形ABCD 内一点,且∠APD =120°,请你猜想线段PA 、PD 、PC 之和与线段BD 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解题思路:第一问是一个典型的截长补短或者旋转的题目。连接AC 就能构造等边三角形,就能旋转。第二问,多条线段关系,一定先利用各种条件尽量转化为三条线段,再求解。发现第二问条件类似于第一问,关键条件120°位置转变,可以利用第一问结论去构造图形,转换PA+PD为一条线段。

解:(1)如图①,延长CD 至E ,使DE =DA .连结AC ,

∵∠ADC =120°

∴∠ADE=60°

∴△EAD 是等边三角形.

∵∠BAD=∠BAC+∠CAD

∠CAE=∠DAE+∠CAD ∠BAC=∠DAE=60°

∴∠BAD=∠CAE

∴在△BAD 和△CAE 中

BA=AC, ∠BAD=∠CAE,AD=AE ∴△BAD ≌△CAE .

∴BD=CE= DE+CD=AD+CD

(2)如图②,在四边形ABCD 外侧作正三角形AB' D ,连结 B'C ,AC

∵四边形AB' DP符合(1)中条件, ∴B' P=AP +PD

∵∠BAD=∠BAC+∠CAD

∠CA B'=∠DAB' +∠CAD ∠BAC=∠DAB' =60° ∴∠BAD=∠CA B'

在△ADB 和△A B'C中

AB=AC, ∠BAD=∠CAB' ,AD= A B' △ADB ≌△A B'C

B'C =DB

(i)若满足题中条件的点P 在 B'C 上, 则 B'C =PB' +PC .

∴ B'C=AP +PD +PC

∴BD =PA +PD +PC

(ii)若满足题中条件的点P 不在 B'C 上, ∵ B'C<PB +PC

∴ B'C<AP +PD +PC

∴BD <PA +PD +PC

综上,BD ≤PA +PD +PC 。

所用知识点:旋转,截长补短,构造前一问图形,三角形三边关系,全等。

请注意:在几何问题中第二问常常用到第一问的结论。要善于去构造第一问的图形或结论去帮助解决较难的第二问。

2. 如图1,若△ABC 和△ADE 为等边三角形,M ,N 分别EB ,CD 的中点,易证:CD=BE,△AMN 是等边三角形。

(1)当把△ADE 绕A 点旋转到图2的位置时,CD=BE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2)当△ADE 绕A 点旋转到图3的位置时,△AMN 是否还是等边三角形?若是,请给出证明,并求出当AB=2AD时,△ADE 与△ABC 及△AMN 的面积之比;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解题思路:本题是典型的旋转题目,条件中有较多等边三角形,伴随等边三角形的旋转,图中各点连线构成的三角形也在旋转,通过全等后,注意利用全等结论“边等”和“角等”的转换,本题应该可以轻松破解。

所用知识点:旋转,勾股定理,相似比与面积比关系

请注意:全等后的结论一定要多利用,多与之前已有的条件相结合,尤其是角,这样方面我们去导角,从而进行下一次的转换

3. 如图1,在正方形ABCD 中,E 是AB 上一点,F 是AD 延长线上一点,且DF =BE .

(1)求证:CE =CF ;

(2)在图1中,若G 在AD 上,且∠GCE =45°,则GE =BE +GD 成立吗?为什么?

(3)运用(1)(2)解答中所积累的经验和知识,完成下题:

如图2,在直角梯形ABCD 中,AD ∥BC (BC >AD ),∠B =90°,AB =BC =12,E 是AB 上一点,且∠DCE =45°,BE =4,求DE 的长.

解题思路:(1)典型SAS 全等

(2)利用第一问结论,转化条件后,再用一次全等

(3) 利用(1)(2)中结论,构造图1,利用线段长度放在RT △中计算

所用知识点:旋转,勾股定理

本题相对前两题较简单,但是前两题中所用到的,“多利用前面问题的结论,多构造前面问题图形”“全等后的结论的利用,与已知条件相结合”在这道题目中都有所展现。

(二)平行线间等积转化

如图ABCD 为平行四边形,EF 平行AC ,如果△ADE 的面积为4平方厘米,求△CDF 的面积。

解题思路:明显△ADE 与△CDF 不全等,故不考虑全等证明。图中有多组平行线,可以构造平行线间三角形等积转化

提示:S △ADE =S△AEC =S△AFC =S△DFC =4平方厘米

(解法二:分别以AE,DC 为底强行构造出S △ADE 和S △DFC 的表达式,利用相似去计算表达式相等,同学们可自行完成)

(三) 操作能力平分面积

(1)(08年西城一模)如图:梯形纸片ABCD ,AD ∥BC , ,设AD=a,BC=b

请你设计两种方法,只需用剪刀剪一次就将梯形纸片ABCD 分割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画出设计的图形并简要说明理由。

解题思路:①直接构造梯形面积一半S=1/4(a+b)h ,利用高h 不变,构造底=1/2(a+b)的三角形; ②将梯形转化为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利用过平行四边形对称中心的直线平分平行四边形面积,从而平分梯形面积。

解:方法一:如图①,取BM=(a+b)/2,连接AM .AM 把梯形纸片ABCD 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 方法二(如图②):1. 取DC 的中点G ,过G 作EF ∥AB ,交BC 于点F ,交AD 的延长线于点E . 2. 连接AF ,BE ,相交于点O .

3. 过O 任作直线MN ,分别与AD ,BC 相交于点N 、M ,沿MN 剪一刀即把梯形纸片ABCD 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

(2). 已知四边形ABCD ,在AD 上求一点P ,使BP 平分四边形ABCD 的面积(四边形ABCD 是任意的)

解题思路:因为在AD 上找一点,可以将四边形ABCD 转化为面积以AD 所在直线为底的面积相等的三角形,通过中线平分三角形面积,从而平分四边形面积。

解:如图

1). 连结BD ,过C 作CE ∥BD 交AD 的延长线于E 2). 连结BE ,则四边形ABCD 的面积等于三角形ABE 的面积 3). 取AE 的中点P ,连结BP 即可。(中线平分三角形的面积) 后语:

1. 关于旋转问题,永远是初三考试中常考问题,在这类问题中常有很明显的条件出现,比如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正方形等等,需要同学做题时常观察,要心细。这类题目的解法相对较单一,只要能观察出旋转后续全等转换等应该不是难事。

2. 纵观现今的中考真题或各区初三期末考试或者是一二模考试,对面积的问题考察的越来越频繁,考察的方向越来越多样化,题目出得越来越“活”,需要自己动手操作的题目越来越多。这类题目常常需要注意整体面积不变去构造边长或图形的旋转,翻折等,还要善于构造平行线,利用等积去转换问题。 3. 再难的题目不管是处于22、23、24或25题,请注意这些题目的第一问或者前两问往往都比较简单或者难度一般,但是这些问题里面往往提示或者暗示了后续问题的一个思考方向。要学会善于利用他们去解决问题。

解析数学中考史上十大难题

原题:25. 已知△ABC ,分别以AB 、BC 、CA 为边向外作等边△ABD 、等边△BCE 、等边△ACF 。

(1) 如图1,当△ABC 是等边三角形时,请你写出满足图中条件,四个成立的结论;

(2) 如图2,当△ABC 中只有∠ACB=60°时,请你证明S △ABC 与S △ABD 的和等于S △BCE 与S △ACF 的和。

题目简要分析:这道题目之所以才位例第10为完全是因为第一问太简单了。对于第二问在我们平时教学过程中很少遇见面积等的问题,尤其是面对这种面积和等的问题,不仅缺少一些直接的定理去支持这些结论,且缺少一些必要的手段和方法去证明,平时练习也相对少一些,故本题第二问得分率很低。关于第二问本文提供3种解法,仅供参考。

解法一:

解题思路:观察AF ∥BC ,在△ABC 中利用平行四边形构造一个三角形面积等于S △ACF ,证明余下部分面积等于S △BCE 即可(很容易能观察出△DAM ≌△BAC ≌△EMC ,剩余部分DBEM 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平分面积)

解:(1)AB=CE,AC=BE,AF=BE,S △ABC=S△ABD 等等

(2)过A 作AM ∥FC 交BC 于M ,连结DM 、EM 。

∵∠ACB=60°,∠CAF=60°, ∴∠ACB=∠CAF

∴AF ∥MC

∴四边形AMCF 是平行四边形. 又∵FA=FC,

∴四边形AMCF 是菱形.

∴AC=CM=AM,且∠MAC=60°,且S △MAC= S△ACF

在△BAC 与△EMC 中,

CA=CM,∠ACB=∠MCE ,CB=CE, ∴△BAC ≌△EMC.

∴AB=ME

又∵AB=DB

∴DB=ME

又∵∠DAM=∠DAB+∠BAM ,

∠BAC=∠CAM+∠BAM 且∠DAB=∠CAM=60°

∴∠DAM=∠BAC ,

在△DAM 与△BAC 中,

AD=AB, ∠DAM=∠BAC,AM=AC ∴△DAM ≌△BAC

∴DM=BC

又∵BC=BE

∴DM=BE

∴四边形DBEM 是平行四边形 ∴S △BDM= S△BEM

由上所述∴△DAM ≌△EMC

∴S △DAM= S△EMC

∴S △BDM+ S△DAM+ S△MAC= S △BEM+ S△EMC+ S△ACF

即S △ABC+S△ABD=S△BCE+S△ACF

所用知识点:图形的分割能力,平行四边形面积,旋转,全等

本题需要有类比的思想,面积和等于面积和,证明方法可类似于线段和等于线段和。可先证明部分相等,再证明剩余部分相等。

解法二:

解题思路:观察AF ∥BC ,AC ∥BE 利用平行线间等积去转换S △ACF . 和 S △BCE 转换后能够发现较明显的图形旋转。

连结BF ,DC ,AE

∵∠DAC=∠DAB+∠BAC,

∠BAF=∠CAF+∠BAC, 且

∠DAB=∠CAF=60°

∴∠DAC=∠BAF

在△DAC 与△BAF 中

AD=AB, ∠DAC=∠BAF ,AC=AF ∴△DAC ≌△BAF

∴S △DAC= S△BAF

又∵∠ACB=60°,∠CAF=60°, ∴∠ACB=∠CAF

∴AF ∥BC

∴S △BAF= S△ACF

∴S △DAC= S△ACF

同理可证:S △DBC= S△CBE

∵∠DBC=∠DBA+∠ABC,

∠EBA=∠CBE+∠ABC, 且∠DBA =∠CBE=60°

∴∠DBC =∠EBA

在△DBC 与△ABE 中

BD=AB, ∠DBC =∠EBA,BC=BE ∴△DBC ≌△ABE

∴S △DBC= S△ABE

又∵∠ACB=60°,∠CBE=60°,

∴∠ACB=∠CBE

∴AC ∥BE

∴S △ABE= S△CBE

∴S △DBC = S△CBE

∴S △DAC+ S△DBC= S△ACF+ S △CBE

即S △ABC+S△ABD=S△BCE+S△ACF

所用知识点:图形的分割能力,旋转,全等,平行线间三角形等积转换

请注意:平行线间三角形等积转换是分割图形很重要的思想

解法三:

解题思路:由结论可知分别是4个三角形面积和,设两边AC 、BC 长度,利用夹角是特殊角可算出第三边AB 长度,利用都是等边三角形,用边长强行表示出各三角形面积,余下就是代数整理过程。

解:过点A 作AG ⊥BC 交BC 于点G ,过点C 作CH ⊥AF 交于点H, 设在△ABC 中,BC=a,AC=b,

所用知识点:三角函数计算,三角形面积计算(尤其是对等边三角形面积结论要很熟悉哦),建议各位同学能记忆等边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S= a2(a 为边长,在选择和填空题方面可直接应用,比较方面)

由本题我们可以联想到:

2005年本题出现后,旋转一个古老的专题又再一次在以后的考试中活跃起来,关于面积转换和分割在近几年考试和练习中也越来越多。现针对于旋转和面积转换分割问题列举出一些常规试题。

(一)旋转

1.2009年石景山区数学二模第25题

如图①,四边形ABCD 中,AB =CB ,∠ABC =60°,∠ADC =120°,请你猜想线段DA 、DC 之和与线段BD 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2)如图②,四边形ABCD 中,AB =BC ,∠ABC =60°,若点P 为四边形ABCD 内一点,且∠APD =120°,请你猜想线段PA 、PD 、PC 之和与线段BD 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解题思路:第一问是一个典型的截长补短或者旋转的题目。连接AC 就能构造等边三角形,就能旋转。第二问,多条线段关系,一定先利用各种条件尽量转化为三条线段,再求解。发现第二问条件类似于第一问,关键条件120°位置转变,可以利用第一问结论去构造图形,转换PA+PD为一条线段。

解:(1)如图①,延长CD 至E ,使DE =DA .连结AC ,

∵∠ADC =120°

∴∠ADE=60°

∴△EAD 是等边三角形.

∵∠BAD=∠BAC+∠CAD

∠CAE=∠DAE+∠CAD ∠BAC=∠DAE=60°

∴∠BAD=∠CAE

∴在△BAD 和△CAE 中

BA=AC, ∠BAD=∠CAE,AD=AE ∴△BAD ≌△CAE .

∴BD=CE= DE+CD=AD+CD

(2)如图②,在四边形ABCD 外侧作正三角形AB' D ,连结 B'C ,AC

∵四边形AB' DP符合(1)中条件, ∴B' P=AP +PD

∵∠BAD=∠BAC+∠CAD

∠CA B'=∠DAB' +∠CAD ∠BAC=∠DAB' =60° ∴∠BAD=∠CA B'

在△ADB 和△A B'C中

AB=AC, ∠BAD=∠CAB' ,AD= A B' △ADB ≌△A B'C

B'C =DB

(i)若满足题中条件的点P 在 B'C 上, 则 B'C =PB' +PC .

∴ B'C=AP +PD +PC

∴BD =PA +PD +PC

(ii)若满足题中条件的点P 不在 B'C 上, ∵ B'C<PB +PC

∴ B'C<AP +PD +PC

∴BD <PA +PD +PC

综上,BD ≤PA +PD +PC 。

所用知识点:旋转,截长补短,构造前一问图形,三角形三边关系,全等。

请注意:在几何问题中第二问常常用到第一问的结论。要善于去构造第一问的图形或结论去帮助解决较难的第二问。

2. 如图1,若△ABC 和△ADE 为等边三角形,M ,N 分别EB ,CD 的中点,易证:CD=BE,△AMN 是等边三角形。

(1)当把△ADE 绕A 点旋转到图2的位置时,CD=BE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2)当△ADE 绕A 点旋转到图3的位置时,△AMN 是否还是等边三角形?若是,请给出证明,并求出当AB=2AD时,△ADE 与△ABC 及△AMN 的面积之比;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解题思路:本题是典型的旋转题目,条件中有较多等边三角形,伴随等边三角形的旋转,图中各点连线构成的三角形也在旋转,通过全等后,注意利用全等结论“边等”和“角等”的转换,本题应该可以轻松破解。

所用知识点:旋转,勾股定理,相似比与面积比关系

请注意:全等后的结论一定要多利用,多与之前已有的条件相结合,尤其是角,这样方面我们去导角,从而进行下一次的转换

3. 如图1,在正方形ABCD 中,E 是AB 上一点,F 是AD 延长线上一点,且DF =BE .

(1)求证:CE =CF ;

(2)在图1中,若G 在AD 上,且∠GCE =45°,则GE =BE +GD 成立吗?为什么?

(3)运用(1)(2)解答中所积累的经验和知识,完成下题:

如图2,在直角梯形ABCD 中,AD ∥BC (BC >AD ),∠B =90°,AB =BC =12,E 是AB 上一点,且∠DCE =45°,BE =4,求DE 的长.

解题思路:(1)典型SAS 全等

(2)利用第一问结论,转化条件后,再用一次全等

(3) 利用(1)(2)中结论,构造图1,利用线段长度放在RT △中计算

所用知识点:旋转,勾股定理

本题相对前两题较简单,但是前两题中所用到的,“多利用前面问题的结论,多构造前面问题图形”“全等后的结论的利用,与已知条件相结合”在这道题目中都有所展现。

(二)平行线间等积转化

如图ABCD 为平行四边形,EF 平行AC ,如果△ADE 的面积为4平方厘米,求△CDF 的面积。

解题思路:明显△ADE 与△CDF 不全等,故不考虑全等证明。图中有多组平行线,可以构造平行线间三角形等积转化

提示:S △ADE =S△AEC =S△AFC =S△DFC =4平方厘米

(解法二:分别以AE,DC 为底强行构造出S △ADE 和S △DFC 的表达式,利用相似去计算表达式相等,同学们可自行完成)

(三) 操作能力平分面积

(1)(08年西城一模)如图:梯形纸片ABCD ,AD ∥BC , ,设AD=a,BC=b

请你设计两种方法,只需用剪刀剪一次就将梯形纸片ABCD 分割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画出设计的图形并简要说明理由。

解题思路:①直接构造梯形面积一半S=1/4(a+b)h ,利用高h 不变,构造底=1/2(a+b)的三角形; ②将梯形转化为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利用过平行四边形对称中心的直线平分平行四边形面积,从而平分梯形面积。

解:方法一:如图①,取BM=(a+b)/2,连接AM .AM 把梯形纸片ABCD 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 方法二(如图②):1. 取DC 的中点G ,过G 作EF ∥AB ,交BC 于点F ,交AD 的延长线于点E . 2. 连接AF ,BE ,相交于点O .

3. 过O 任作直线MN ,分别与AD ,BC 相交于点N 、M ,沿MN 剪一刀即把梯形纸片ABCD 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

(2). 已知四边形ABCD ,在AD 上求一点P ,使BP 平分四边形ABCD 的面积(四边形ABCD 是任意的)

解题思路:因为在AD 上找一点,可以将四边形ABCD 转化为面积以AD 所在直线为底的面积相等的三角形,通过中线平分三角形面积,从而平分四边形面积。

解:如图

1). 连结BD ,过C 作CE ∥BD 交AD 的延长线于E 2). 连结BE ,则四边形ABCD 的面积等于三角形ABE 的面积 3). 取AE 的中点P ,连结BP 即可。(中线平分三角形的面积) 后语:

1. 关于旋转问题,永远是初三考试中常考问题,在这类问题中常有很明显的条件出现,比如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正方形等等,需要同学做题时常观察,要心细。这类题目的解法相对较单一,只要能观察出旋转后续全等转换等应该不是难事。

2. 纵观现今的中考真题或各区初三期末考试或者是一二模考试,对面积的问题考察的越来越频繁,考察的方向越来越多样化,题目出得越来越“活”,需要自己动手操作的题目越来越多。这类题目常常需要注意整体面积不变去构造边长或图形的旋转,翻折等,还要善于构造平行线,利用等积去转换问题。 3. 再难的题目不管是处于22、23、24或25题,请注意这些题目的第一问或者前两问往往都比较简单或者难度一般,但是这些问题里面往往提示或者暗示了后续问题的一个思考方向。要学会善于利用他们去解决问题。


相关内容

  • [中考数学十大核心模块以及分值说明]
  • 1.数与式 内容:实数(数轴..相反数.二次根式):整式(整式运算.因式分解):分式(运算):有效运算的操作规程. 中考地位:体现为概念.计算.表达:在中考试题中大多以容易题或中档题的形式出现. 2.方程与不等式 内容:方程(分式方程.一元二次方程):方程组(三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中 ...

  • 2016年中考数学考场注意事项和应对策略
  • 2016年中考数学考场注意事项和应对策略 中考取得好成绩,首先取决于数学能力,同时也取决于非智力因素,如:临场发挥等.经常能见到一些平时成绩很好的学生由于临场发挥较差,造成中考失败.所以非智力因素对考试的影响,正越来越受到教育人士和学生家长的关注.下面,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谈谈中考应注意事项及应对策略 ...

  • 2016年陕西中考数学试卷分析
  • 2016年陕西中考数学试卷分析 2016年陕西中考数学试卷分析 一.总评: 今年中考数学试题,总体难度稳中有降,考点考察较为全面,重点集中在图形的性质,函数等知识点,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紧跟西安城市发展步伐,引入"望月阁"等具有浓郁时代气息的题目,令人倍感亲切. 二.难度评价: ...

  • 八年级数学2
  • 共 142 篇文章显示摘要每页显示 103050 条 2013届北京市中考数学二轮专题突破复习课件四边形中档解答题. 阅11  转4  评0  公众公开  13-03-31 20:37 几何证明中的几种技巧(教师用) 阅46  转10  评0  公众公开  13-03-29 22:36 二次根式的解 ...

  • 2017中考数学最新经典动点问题-十大题型
  • 1.如图,已知△ABC 中,AB =AC =10厘米,BC =8厘米,点D 为AB 的中点. (1)如果点P 在线段BC 上以3厘米/秒的速度由B 点向C 点运动,同时,点Q 在线段CA 上由C 点向A 点运动. ①若点Q 的运动速度与点P 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秒后,△BPD 与 △CQP 是否全 ...

  • 2011上海中考数学考纲及命题趋势解析
  • 2011上海中考数学考纲及命题趋势解析 2011-04-19 17:09:01 来源:网络资源 通过分值分布了解考题着重点,以便复习更有方向性: 一.代数和几何的比例今年150分内代数约占90分,几何约占60分,比例在6∶4 二.各章节分值情况 1.方程(28分左右)和函数(32分左右)占较大的比重 ...

  • 十大著名的哲学假设
  • 世界上最著名的十大思想实验 思想实验,哲学家或科学家们常常用它来论证一些容易让人感到迷惑的理念或假说,主要用于哲学或理论物理学等较为抽象的学科,因为这类实验往往难以在现实世界中开展.这些实验看似简单,其间却蕴含着很多"剪不断.理还乱"的哲理.它们就像是一顿丰盛的精神盛宴,等待餐客 ...

  • 2016年河北中考数学试卷分析
  • 2016年河北中考数学试卷分析 一. 总体评价 2016 年河北省中考数学试卷是本着<2016 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说 明>的内容,实行闭卷考试,试卷分为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三种题型,共 120 分钟.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占比约为5:4:1,简单题.中等题.较难 ...

  • 新航线国际学校2012年武汉市中考说明
  • 2012年武汉市中考说明 考试变化及备考建议 2012年武汉市中考说明昨日出台,每年的中考说明不仅仅是作为考试的参考,更多的是对中考的定位,题型和考试内容的进一步的精简.今年中考,文化考试共5份试卷(含两份合卷).7门学科,满分为570分.昨日公布的考纲表明,所有学科均实行"网上阅卷&q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