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结束技能例说

课堂教学结束技能例说

结束,是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的终端,是师生间在一堂课中情感共鸣的最后一个音符。结束技能是指教学将要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与技能进行及时地总结、巩固、扩展、延伸与迁移的教学活动方式。它通过归纳总结、领悟主题、实践活动、转化升华和设置悬念等方式,对所学知识和技能及时地进行系统巩固运用,使新知识有效地纳入学生的认知结构。其心理学任务是使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取得课虽尽而趣无穷的教学效果。

一、运用课堂教学结束技能的作用

结束,被人们称为结束的艺术,是因为一个巧妙合理的结束方式,能使学生对全课的教学内容获得明晰的印象,或开拓学生视野,引起联想和思索,产生画龙点睛、巩固知识、启迪智慧的结果。好的结束方式正像高妙的琴师,一曲虽终却余音绕梁,不绝于耳。正如袁微子先生所说:“成功的结尾教学,不仅能体现教师的技巧,而且学生会主题更明,意味犹存,情趣还生。”课堂教学结束方法设计得好,能发挥一下几方面的作用:

(一)、形成知识网络,巩固所学知识。在全课结束的时候,教师通过强调重要事实、概念和规律,概括比较相关的知识,形成知识网络,使学生对所学的新知识更加清晰、明确、系统。

(二)、总结教学内容,埋下教学伏笔。在全课结束时。教师可对所学知识内容进行概括总结,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完整的印象。其次还可以围绕单元教学目标向学生提出有关问题,为讲授以后

的新课题创设教学情境,埋下伏笔,诱发学生继续学习的积极性。

(三)、总结思维过程,促进智能发展。在全课结束时,教师运用巧妙的结束方法,既能引导学生总结自己学习本课时内容的思维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又能促进学生智能的不断发展。

(四)、领悟内容主题,进行思想教育。在全课结束时,教师可通过精要的总结或揭示本质的提问,使学生领悟到所学内容主题的情感基调或知识核心。做到情与理,前因与后果的融合。并能激励学生将这些体验和知识转化为指导学生思想行为的准则,达到对学生进行个性陶冶,品德培养或唯物主义教育的目的。

(五)、巩固所学知识,强化学习技能。在全课结束时,教师可通过设计一些口头或书面的练习思考题、实际操作或评价活动等,可以训练学生的行为技能,从而达到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巩固和运用。

二、设计课堂教学结束方法的原则

(一)、总结性原则

这条原则要求教师对讲授的新知识要做到及时总结和复习巩固。心理学研究表明,记忆是一个不断巩固的过程,要完成这个过程,需要对所学知识及时归纳,概括总结,使学生获得规律的东些,以加深理解和记忆。如在教学《詹天佑》一课结束时可以设计这样的结束方式:

师:同学们,詹天佑有这样一段名言:“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祖国富强,不受外辱,是以立于地球之上。”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伟大壮举,实现了自己的诺言,有力地回击了帝国主义,他不

愧为一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他为我国铁路修筑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取得了反帝斗争的伟大胜利。敬爱的周总理称他为:“中国人的光荣”。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用自豪的语气齐颂:“詹天佑——中国人的光荣”。

生齐颂:“詹天佑——中国人的光荣”。

这种设计采用借鉴总结方式结束教学,不仅可以更深刻地对课文思想内容进行总结,而且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二)、针对性原则

这条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结束时的总结要紧扣教学目标,抓住教学重点,针对学生实际。使所做的总结有利于学生回忆、检索和运用。

(三)、系统性原则

这条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结束时应概括本课的知识结构,深化重要事实、概念和规律,使之经过加工而形成系统的、有效的知识网络,帮助学生把零散的、孤立的知识进行归纳,使学生了解概念、规律的来龙去脉。

(四)、实践性原则

这条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结束时要安排恰当的学生实践活动,如练习、问答、对话、小结和实验等,从而实现技能的转化。

(五)、迁移性原则

这条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结束时,要引导学生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通过联系实际或创设情境,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迁移教学,使其形成灵活的学习技巧和能力。

(六)、刺激性原则

这条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结束时,设计一些比较有兴趣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中既加深对所学的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又保持积极的学习兴趣。

三、设计课堂教学结束方法的类型

(一)、总结结束法。即在课堂活动结束时,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方法的基础上,教师运用准确简炼的语言,提纲挈领地归纳课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色的方法。这种方法能使学生对课文的认识更加明确,印象更加深刻,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拼音“ɑ”的结束时这样设计:

教师: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学了“ɑ”的哪几点知识?

生:……

教师:同学们说得好。这节课我们学会了“ɑ”的发音。学了“ɑ”的三点知识:一是发音的口型,发“ɑ”音的时候嘴要张大;二是学了“ɑ”的声调,“ɑ”有四声——“āáǎà”;三是学了“ɑ”的写法,ɑ写在四线格的中格,两笔写成。

(二)、质疑结束法。即在课堂教学活动结束时,让学生结合课文提出自己在学习中还没有弄懂的问题,由学生讨论或教师讲解,从而解决学习中的疑难。这种方法能准确掌握反馈信息,及时查漏补缺,使教学工作不留后遗症。还能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大理石街》结束时这样设计:

师:同学们,《大理石街》这篇课文已经学完了,还有哪些问题不懂,可以提出来。

生①:什么叫“溪山烟雨”?

生②:作者为什么写想象中的础石街?

生③:有些事物本来就美,不需要人们去创造,怎么能说“美是人们在劳动中创造出来”的呢?

师:同学们提出了三个问题,提得好,我们学习就是要这样,前面两个问题请同学们在小组中讨论,我相信大家能解决。

(小组讨论,结束后几名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提出的第三个问题,老师作这样的解答:同学们提的问题主要是那些自然美的事物,而作者在这里是排除了这个方面后,对人的劳动赞美,是说许许多多美的事物必须经过人的辛勤劳动才能创造出来的。

(三)、延伸结束法。即在课堂教学结束时,教师利用教学的某些契机,把课尾作为联系课内外的纽带,把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的方法。这种方法推动第二课堂的开展,能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于会影响到日后学生职业的选择,决定他们的终身事业。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猎人海力布》结束时这样设计:

生:老师,文中的鸟儿怎么知道“今天晚上,这里的大山崩塌,大地要被洪水淹没” 呢?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的确,大自然中,许多的动物都有这种能

力。比如,下雨前,蚯蚓滚沙,蚂蝗浮到水面上来。然而,他们为什么知道呢?同学们可以抽时间,课外阅读《十万个为什么》一类的科普书籍。但是,自然界的奥秘还很多很多,我希望有志于这方面的同学长大后进一步探索生物世界的奥秘,为人类做出贡献。

(四)、悬念结束法。即在课堂教学结束时,教师结合课文内容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但不作答复,造成悬念,人学生根据内容去展开合理的想象,推想课文中人物和事件的新发展,新结局,并将其写成一篇文章的方法。这种方法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以此课之尾为彼课之头,使整个教学过程联系起来,新旧知识衔接起来。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结束时这样设计: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知道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悲惨命运的原因。那么,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来到我们这个社会主义国度,我们的国家将会怎样对待她?我们的同学将会怎样关心她呢?这些问题请同学们认真思考一下,明天的作文课我们来解决这些问题。

(五)、复述结束法。即对教材中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在教师的教学活动结束时,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通过板书或提纲进行复述。这种方法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能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结束时这样设计:

师:今天,我们学完了《我的战友邱少云》这篇课文,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根据老师的板书,把课文复述一遍。

附:板书设计。

(六)、鉴赏结束法。即教师在教学活动结束时,组织学生对课文或某些片断进行品味赏析,根据课文中语言的描述去再造想象的方法。这种方法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获得深刻的感受,获得思想情感上的陶冶和艺术鉴赏上的愉悦。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结束时这样设计:

师:同学们,《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课文学完了。现在请同学们看看课文,一边想象课文所描述的场面和情景,一边带着感情把课文朗读一遍。读的时候,注意读出那种悲痛、怀念的感情。(生:感情朗读课文)

(七)、练习结束法。即在教学活动结束时,教师抓住教材中的关键性问题和主要训练任务,精心设计背诵、仿写、思考、造句等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这种方法既能巩固所学知识,促使技能的形成,又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能及时给教师提供教学反馈信息。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结束时这样设计:

师:《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学完了。昨天,老师要求同学们回去观察各种小动物,现在请同学们回忆昨天的观察情况,仿照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说、写一段话。(抽学生口述)

师:小结。(略)请同学们将自己刚才说的这段话修改后,抄写在作文本上。

(八)、传道结束法。即在课堂教学活动结束时,教师从课文实际出发,发掘思想教育因素,深化思想教育。这种结束方法不是进行空洞的说教,而是体现语文教学的遇道于文,文道结合原则,使学生以文悟道,动情达理。如一位教师教学《手术台就是阵地》结束时这样设计:

师:《手术台就是阵地》这篇课文我们学完了。同学们,请想一想,白求恩大夫为什么能在万分紧急的情况下,十分镇定地给伤员做手术?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生:……

师:同学们说得好。这是因为白求恩大夫具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格,所以他能在万分紧急的情况下,不考虑个人安危,十分镇定地给伤员做手术。白求恩大夫的事迹和精神告诉我们,只有具备了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品德的人,才能受到人们的尊重,社会的欢迎。

(九)、表演结束法。即在课堂教学活动结束时,教师组织学生或角色朗读,或将语文课文内容编成文艺节目的形式进行表演的办法。这种方法既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会摇尾巴的狼》结束时这样设计:

师:这节课,我们学完了《会摇尾巴的狼》这篇课文。剩下的时间,我们采取角色朗读的方式,把可课文读一遍。谁来读狼说的部分?谁来读羊说的部分?(指定学生)好,其余的同学集体朗读课文中叙述部分的文字。

生:角色朗读。

(十)、迁移结束法。即课堂教学结束时,教师以教材知识为出发点,启发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用于时间或其他方面的方法。这种方法既能使学生把知识学得扎实灵活,又能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从而形成创造思维能力。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蛇与庄稼》结束时这样设计:

师:今天我们学完了《蛇与庄稼》这篇课文。这篇课文着重谈了事物之间的联系,有简单的联系,也有复杂的联系。在我们的生活中,这种联系处处存在。请同学们各举出三种复杂联系的例子。

生:在作业本上举例。

师:抽学生举例,总结。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束类型的选择,受着多种因素的制约。如教材与所承担的教学任务;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学习心里特征;教师自身的教学风格及教学手段的运用能力等。这些教学因素要使其协调统一,才能设计出最佳的教学结束方式。

课堂教学结束技能例说

结束,是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的终端,是师生间在一堂课中情感共鸣的最后一个音符。结束技能是指教学将要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与技能进行及时地总结、巩固、扩展、延伸与迁移的教学活动方式。它通过归纳总结、领悟主题、实践活动、转化升华和设置悬念等方式,对所学知识和技能及时地进行系统巩固运用,使新知识有效地纳入学生的认知结构。其心理学任务是使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取得课虽尽而趣无穷的教学效果。

一、运用课堂教学结束技能的作用

结束,被人们称为结束的艺术,是因为一个巧妙合理的结束方式,能使学生对全课的教学内容获得明晰的印象,或开拓学生视野,引起联想和思索,产生画龙点睛、巩固知识、启迪智慧的结果。好的结束方式正像高妙的琴师,一曲虽终却余音绕梁,不绝于耳。正如袁微子先生所说:“成功的结尾教学,不仅能体现教师的技巧,而且学生会主题更明,意味犹存,情趣还生。”课堂教学结束方法设计得好,能发挥一下几方面的作用:

(一)、形成知识网络,巩固所学知识。在全课结束的时候,教师通过强调重要事实、概念和规律,概括比较相关的知识,形成知识网络,使学生对所学的新知识更加清晰、明确、系统。

(二)、总结教学内容,埋下教学伏笔。在全课结束时。教师可对所学知识内容进行概括总结,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完整的印象。其次还可以围绕单元教学目标向学生提出有关问题,为讲授以后

的新课题创设教学情境,埋下伏笔,诱发学生继续学习的积极性。

(三)、总结思维过程,促进智能发展。在全课结束时,教师运用巧妙的结束方法,既能引导学生总结自己学习本课时内容的思维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又能促进学生智能的不断发展。

(四)、领悟内容主题,进行思想教育。在全课结束时,教师可通过精要的总结或揭示本质的提问,使学生领悟到所学内容主题的情感基调或知识核心。做到情与理,前因与后果的融合。并能激励学生将这些体验和知识转化为指导学生思想行为的准则,达到对学生进行个性陶冶,品德培养或唯物主义教育的目的。

(五)、巩固所学知识,强化学习技能。在全课结束时,教师可通过设计一些口头或书面的练习思考题、实际操作或评价活动等,可以训练学生的行为技能,从而达到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巩固和运用。

二、设计课堂教学结束方法的原则

(一)、总结性原则

这条原则要求教师对讲授的新知识要做到及时总结和复习巩固。心理学研究表明,记忆是一个不断巩固的过程,要完成这个过程,需要对所学知识及时归纳,概括总结,使学生获得规律的东些,以加深理解和记忆。如在教学《詹天佑》一课结束时可以设计这样的结束方式:

师:同学们,詹天佑有这样一段名言:“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祖国富强,不受外辱,是以立于地球之上。”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伟大壮举,实现了自己的诺言,有力地回击了帝国主义,他不

愧为一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他为我国铁路修筑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取得了反帝斗争的伟大胜利。敬爱的周总理称他为:“中国人的光荣”。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用自豪的语气齐颂:“詹天佑——中国人的光荣”。

生齐颂:“詹天佑——中国人的光荣”。

这种设计采用借鉴总结方式结束教学,不仅可以更深刻地对课文思想内容进行总结,而且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二)、针对性原则

这条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结束时的总结要紧扣教学目标,抓住教学重点,针对学生实际。使所做的总结有利于学生回忆、检索和运用。

(三)、系统性原则

这条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结束时应概括本课的知识结构,深化重要事实、概念和规律,使之经过加工而形成系统的、有效的知识网络,帮助学生把零散的、孤立的知识进行归纳,使学生了解概念、规律的来龙去脉。

(四)、实践性原则

这条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结束时要安排恰当的学生实践活动,如练习、问答、对话、小结和实验等,从而实现技能的转化。

(五)、迁移性原则

这条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结束时,要引导学生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通过联系实际或创设情境,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迁移教学,使其形成灵活的学习技巧和能力。

(六)、刺激性原则

这条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结束时,设计一些比较有兴趣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中既加深对所学的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又保持积极的学习兴趣。

三、设计课堂教学结束方法的类型

(一)、总结结束法。即在课堂活动结束时,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方法的基础上,教师运用准确简炼的语言,提纲挈领地归纳课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色的方法。这种方法能使学生对课文的认识更加明确,印象更加深刻,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拼音“ɑ”的结束时这样设计:

教师: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学了“ɑ”的哪几点知识?

生:……

教师:同学们说得好。这节课我们学会了“ɑ”的发音。学了“ɑ”的三点知识:一是发音的口型,发“ɑ”音的时候嘴要张大;二是学了“ɑ”的声调,“ɑ”有四声——“āáǎà”;三是学了“ɑ”的写法,ɑ写在四线格的中格,两笔写成。

(二)、质疑结束法。即在课堂教学活动结束时,让学生结合课文提出自己在学习中还没有弄懂的问题,由学生讨论或教师讲解,从而解决学习中的疑难。这种方法能准确掌握反馈信息,及时查漏补缺,使教学工作不留后遗症。还能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大理石街》结束时这样设计:

师:同学们,《大理石街》这篇课文已经学完了,还有哪些问题不懂,可以提出来。

生①:什么叫“溪山烟雨”?

生②:作者为什么写想象中的础石街?

生③:有些事物本来就美,不需要人们去创造,怎么能说“美是人们在劳动中创造出来”的呢?

师:同学们提出了三个问题,提得好,我们学习就是要这样,前面两个问题请同学们在小组中讨论,我相信大家能解决。

(小组讨论,结束后几名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提出的第三个问题,老师作这样的解答:同学们提的问题主要是那些自然美的事物,而作者在这里是排除了这个方面后,对人的劳动赞美,是说许许多多美的事物必须经过人的辛勤劳动才能创造出来的。

(三)、延伸结束法。即在课堂教学结束时,教师利用教学的某些契机,把课尾作为联系课内外的纽带,把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的方法。这种方法推动第二课堂的开展,能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于会影响到日后学生职业的选择,决定他们的终身事业。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猎人海力布》结束时这样设计:

生:老师,文中的鸟儿怎么知道“今天晚上,这里的大山崩塌,大地要被洪水淹没” 呢?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的确,大自然中,许多的动物都有这种能

力。比如,下雨前,蚯蚓滚沙,蚂蝗浮到水面上来。然而,他们为什么知道呢?同学们可以抽时间,课外阅读《十万个为什么》一类的科普书籍。但是,自然界的奥秘还很多很多,我希望有志于这方面的同学长大后进一步探索生物世界的奥秘,为人类做出贡献。

(四)、悬念结束法。即在课堂教学结束时,教师结合课文内容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但不作答复,造成悬念,人学生根据内容去展开合理的想象,推想课文中人物和事件的新发展,新结局,并将其写成一篇文章的方法。这种方法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以此课之尾为彼课之头,使整个教学过程联系起来,新旧知识衔接起来。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结束时这样设计: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知道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悲惨命运的原因。那么,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来到我们这个社会主义国度,我们的国家将会怎样对待她?我们的同学将会怎样关心她呢?这些问题请同学们认真思考一下,明天的作文课我们来解决这些问题。

(五)、复述结束法。即对教材中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在教师的教学活动结束时,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通过板书或提纲进行复述。这种方法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能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结束时这样设计:

师:今天,我们学完了《我的战友邱少云》这篇课文,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根据老师的板书,把课文复述一遍。

附:板书设计。

(六)、鉴赏结束法。即教师在教学活动结束时,组织学生对课文或某些片断进行品味赏析,根据课文中语言的描述去再造想象的方法。这种方法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获得深刻的感受,获得思想情感上的陶冶和艺术鉴赏上的愉悦。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结束时这样设计:

师:同学们,《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课文学完了。现在请同学们看看课文,一边想象课文所描述的场面和情景,一边带着感情把课文朗读一遍。读的时候,注意读出那种悲痛、怀念的感情。(生:感情朗读课文)

(七)、练习结束法。即在教学活动结束时,教师抓住教材中的关键性问题和主要训练任务,精心设计背诵、仿写、思考、造句等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这种方法既能巩固所学知识,促使技能的形成,又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能及时给教师提供教学反馈信息。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结束时这样设计:

师:《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学完了。昨天,老师要求同学们回去观察各种小动物,现在请同学们回忆昨天的观察情况,仿照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说、写一段话。(抽学生口述)

师:小结。(略)请同学们将自己刚才说的这段话修改后,抄写在作文本上。

(八)、传道结束法。即在课堂教学活动结束时,教师从课文实际出发,发掘思想教育因素,深化思想教育。这种结束方法不是进行空洞的说教,而是体现语文教学的遇道于文,文道结合原则,使学生以文悟道,动情达理。如一位教师教学《手术台就是阵地》结束时这样设计:

师:《手术台就是阵地》这篇课文我们学完了。同学们,请想一想,白求恩大夫为什么能在万分紧急的情况下,十分镇定地给伤员做手术?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生:……

师:同学们说得好。这是因为白求恩大夫具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格,所以他能在万分紧急的情况下,不考虑个人安危,十分镇定地给伤员做手术。白求恩大夫的事迹和精神告诉我们,只有具备了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品德的人,才能受到人们的尊重,社会的欢迎。

(九)、表演结束法。即在课堂教学活动结束时,教师组织学生或角色朗读,或将语文课文内容编成文艺节目的形式进行表演的办法。这种方法既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会摇尾巴的狼》结束时这样设计:

师:这节课,我们学完了《会摇尾巴的狼》这篇课文。剩下的时间,我们采取角色朗读的方式,把可课文读一遍。谁来读狼说的部分?谁来读羊说的部分?(指定学生)好,其余的同学集体朗读课文中叙述部分的文字。

生:角色朗读。

(十)、迁移结束法。即课堂教学结束时,教师以教材知识为出发点,启发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用于时间或其他方面的方法。这种方法既能使学生把知识学得扎实灵活,又能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从而形成创造思维能力。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蛇与庄稼》结束时这样设计:

师:今天我们学完了《蛇与庄稼》这篇课文。这篇课文着重谈了事物之间的联系,有简单的联系,也有复杂的联系。在我们的生活中,这种联系处处存在。请同学们各举出三种复杂联系的例子。

生:在作业本上举例。

师:抽学生举例,总结。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束类型的选择,受着多种因素的制约。如教材与所承担的教学任务;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学习心里特征;教师自身的教学风格及教学手段的运用能力等。这些教学因素要使其协调统一,才能设计出最佳的教学结束方式。


相关内容

  • 微格教1学
  • 信息工程学院 微格教学实习手册 姓 名: 专 业: 班 级: 学 号: 指导教师: 一.微格教学概述 1.定义 微格教学,又称微型化教学,是一种用于培训准备成为教师的师范生或已是教师的人,使其掌握课堂教学技能的方法. 2.特点 微格教学为师范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训练环境和方法,使日常复杂的课堂教学得以 ...

  • 中学数学教学技能训练教学大纲2013
  • <中学数学教学技能训练>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 <中学数学教学技能训练> 二.课程性质与目标 该课程为教师教育模块中的实训课程,亦是一门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师教育模块专业必修课程,旨在培养师范生在实习前的教学技能.课程通过对数学教学导入与结束.讲解与提问.板书与演示等教学 ...

  • 教学技能分类及评价标准
  • 教学技能分类及评价标准 1,教学语言技能 教学语言技能是指教师传递信息,提供学习指导的语言行为方式,它不独立存在于教学之中,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最基本的行为.教师运用准确,生动,形象,鲜明,优美的语言,既能传情助感,有效地传递教学信息,又能给学生起示范作用. 语言技能构成要素:语音,语速,语调,音量,节 ...

  • 一 语言技能
  • 一 语言技能 (一)概念:语言表达技能是教师在教学信息交流过程中运用语言传播知识.指导学生学习的教学行为方式. (二)语言技能的目的: 1.教学语言技能要保证准确.清晰地传递教学信息,以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三)教学语言的类型: 1 叙述性语言 2 描绘性语言 3 论证性语言 4 启发性语言 5 解 ...

  • 教育教学技能
  • 教育教学技能>试卷 专题四 教学设计技能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 共12分)在每小题列出得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即预期学生身心诸方面发生的变化"是指(B ). A.教 ...

  • 微格教学定
  • 课堂教学基本技能微格训练 --合肥市2009-2010学年度中小学教师"上好课"专题培训 合肥四十五中 李德福 一.微格教学的特点 微格教学就是把复杂的教学过程分解为许多容易掌握的单一教学技能,如导入.应变.提问.媒体使用.学习策略辅导.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等.对每项教学技能进行逐一 ...

  • [教师的教学技能]教案
  • <教师的教学技能>讲义 培训教师: 2014年7月16日上午8:00-12:00 1-4课时 导论 教学技能的习得 一.教学技能的含义 1.对于教学技能历来有种种不同的看法,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教学技能观: (1)活动方式说.(2)行为方式说.(3)结构说.(4)知识说 以上几种看法 ...

  • 关于举行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比赛的通知
  • 关于举行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比赛的通知 各高中.初中.小学.九年一贯制学校及民办学校: 根据江苏省教育厅对"青年教师必须具备的教学技能"要求,以及"2016年徐州市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比赛通过"的规定,为结合我县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实际情况,全面提升青年体育教师 ...

  • 教师教学技能训练教案
  • 绪 论 教学目标:掌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基本结构,尤其是新课程下教师教学技能的新要求,明确学习的基本方法,熟悉常用的参考资料,为本门课程的系统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明确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及方法 教学难点:熟悉学习的内容及其结构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的理论基础 (一)教师专业化的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