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原子结构的模型教案1

1.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与修正(第1课时)

“原子核式结构发现”的课堂教学中,尝试用“特殊—一般”的归纳式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充分利用“角色效应”,让每一位学生都扮演小科学家,在假想让时光倒退100年的前提下,一起作原子世界的科学探索,努力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l)了解a粒子散射实验和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

(2)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科学思维方法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教学重点]

a粒子散射实验原理及原子核式结构的建立。

[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师生共同讨论

[教具准备]

高亮度液晶投影仪、实物展示台、多媒体、鸡蛋1只、盛水烧杯1只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出示一只鸡蛋并设问:假如你以前从来没有吃过鸡蛋,甚至没有见过鸡蛋,你想知道蛋壳里面是什么,有什么办法吗?

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把它打碎!

又问:如果你不想打破它但又想知道这里面是什么,有什么办法呢?

学生议论,提出实验方案:透视、摇晃、称量„„等等

演示实验:将鸡蛋放入清水中。

实验现象:这只鸡蛋漂浮在水面上

学生讨论:提出各种各样的猜想、假设

演示实验:得出鸡蛋里面是空的

归纳得出: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索时常用的思维方法:即观察物理现象——建立理想模型——理论实验验证。

(注1:用1只鸡蛋作为课题的引入,一是寓意原子的核式结构;二是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们对第一个问题会不介意,对第二个问题觉得有点棘手。但为了能展现他们的聪明才智,个个开动脑筋争先恐后地发言。当他们看到鸡蛋漂浮在水面上时,他们感到惊讶,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猜测,此时教学气氛十分活跃。创设具有感染力的物理情境,能激活课堂教学气氛,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第三是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索的方法。)

二、新课教学

(l)电子的发现

简单介绍汤姆生发现电子的过程。

提问:①不同物质都能发射电子,这说明了什么?②电子的发现有何意义?

让学生讨论并回答。

(2)汤姆生原子模型

根据原子是电中性的、电子是带负电的事实,让学生讨论、猜测原子的结构投影展示学生提出的原子结构方案,并介绍汤姆生原子模型。

课件演示:汤姆生原子模型(如图1所示,说明:球体表示带正电荷的物质,黑色球形小粒子表示电

子)。

①原子是球体;

②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球内;

③电子却像枣糕里的枣子那样镶嵌在原子里面。

(3)a粒子散射实验

介绍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用a粒子来探测原子结构.

介绍a粒子散射实验装置;课件演示a粒子散射实验现象。

现象: ①绝大部分a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

②少数a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

③极少数。粒子偏转角超过90度,有的甚至被弹回,偏转角几乎达到180度。

让学生进一步讨论、猜测原子的结构,投影展示学生提出的原子结构方案.

(注3:根据已有现象作进一步的猜测,让学生体会科学家在探索未知世界时所遇到的重重困难。学会分析研究,大胆设想。)

(4)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学说

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做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里绕着核旋转。

课件演示:原子的核式结构(如图4所示,说明:中心黑色的大粒子表示原子核,黑色的小粒子表示高速运动着的电子,曲线是其运动轨道)

(5)原子核的电荷和大小

①原子核带正电,由a粒子散射实验可以测得所带的正电荷的量。

②原子核大小:原子核半径是原子半径的万分之一,其体积是原子体积的万亿分之一,集中了几乎全

3部的质量,密度约为1016kg/m。

形象比喻:若把电子运动的范围比做一个大型的运动场的话,那么原子核就象在运动场内的一粒芝麻.

(6)介绍卢瑟福生平事迹

[根据课前的布置,要求收集有关卢瑟福的资料,让学生代表上讲台介绍卢瑟福生平事迹(本文略),并展示画面。]

(注4:以物理学家们的成长历程、卓越贡献为素材,让学生们多了解物理学家的高尚的人格、拼搏进取的精神和取得的科学成就,从中获得成功启示和力量,增强学生的情感迁移,促使学生自觉地把科学伟人作为自己的学习楷模,发奋学好物理这门学科。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课外自己去收集卢瑟福的业绩,在课上互为补充热烈发言。)

思考:学习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已知氦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你能建立一个氦原子的模型吗?(用图表示)

典型例题分析:

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构成一切物质粒子 B.用化学方法不能再分的粒子

C.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 D.原子可以构成分子

分析:物质可能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原子不是构成一切物质的粒子;物质由哪种粒子保持其化学性质,关键是看该物质是由哪种粒子构成,由分子构成的,保持该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就是分子,由原子构成的,保持该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就是原子。故选B、D。

巩固拓展:

(当堂练)

第一课时

1、提出近代原子学说的科学家是 ,发现原子里有电子的科学家是 。

2、原子是 中的最小微粒,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 电的 和核外带 电的电子构成的。

3、原子和分子的根本区别在于( )

(答案:B)

A.质量不同 B.在化学变化中是否可分

C.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 D.分子能保持原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不能

4、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 ),在化学变化中可分的微粒是( )。(答案:A、B)

A.原子 B.分子 C.电子 D.原子核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答案:B、C)

A.原子都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

B.原子和分子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它们都是在不停地运动的

C.原子既可以构成分子,也可以构成物质

D.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发生了变化,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发生了变化

1.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与修正(第1课时)

“原子核式结构发现”的课堂教学中,尝试用“特殊—一般”的归纳式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充分利用“角色效应”,让每一位学生都扮演小科学家,在假想让时光倒退100年的前提下,一起作原子世界的科学探索,努力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l)了解a粒子散射实验和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

(2)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科学思维方法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教学重点]

a粒子散射实验原理及原子核式结构的建立。

[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师生共同讨论

[教具准备]

高亮度液晶投影仪、实物展示台、多媒体、鸡蛋1只、盛水烧杯1只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出示一只鸡蛋并设问:假如你以前从来没有吃过鸡蛋,甚至没有见过鸡蛋,你想知道蛋壳里面是什么,有什么办法吗?

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把它打碎!

又问:如果你不想打破它但又想知道这里面是什么,有什么办法呢?

学生议论,提出实验方案:透视、摇晃、称量„„等等

演示实验:将鸡蛋放入清水中。

实验现象:这只鸡蛋漂浮在水面上

学生讨论:提出各种各样的猜想、假设

演示实验:得出鸡蛋里面是空的

归纳得出: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索时常用的思维方法:即观察物理现象——建立理想模型——理论实验验证。

(注1:用1只鸡蛋作为课题的引入,一是寓意原子的核式结构;二是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们对第一个问题会不介意,对第二个问题觉得有点棘手。但为了能展现他们的聪明才智,个个开动脑筋争先恐后地发言。当他们看到鸡蛋漂浮在水面上时,他们感到惊讶,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猜测,此时教学气氛十分活跃。创设具有感染力的物理情境,能激活课堂教学气氛,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第三是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索的方法。)

二、新课教学

(l)电子的发现

简单介绍汤姆生发现电子的过程。

提问:①不同物质都能发射电子,这说明了什么?②电子的发现有何意义?

让学生讨论并回答。

(2)汤姆生原子模型

根据原子是电中性的、电子是带负电的事实,让学生讨论、猜测原子的结构投影展示学生提出的原子结构方案,并介绍汤姆生原子模型。

课件演示:汤姆生原子模型(如图1所示,说明:球体表示带正电荷的物质,黑色球形小粒子表示电

子)。

①原子是球体;

②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球内;

③电子却像枣糕里的枣子那样镶嵌在原子里面。

(3)a粒子散射实验

介绍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用a粒子来探测原子结构.

介绍a粒子散射实验装置;课件演示a粒子散射实验现象。

现象: ①绝大部分a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

②少数a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

③极少数。粒子偏转角超过90度,有的甚至被弹回,偏转角几乎达到180度。

让学生进一步讨论、猜测原子的结构,投影展示学生提出的原子结构方案.

(注3:根据已有现象作进一步的猜测,让学生体会科学家在探索未知世界时所遇到的重重困难。学会分析研究,大胆设想。)

(4)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学说

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做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里绕着核旋转。

课件演示:原子的核式结构(如图4所示,说明:中心黑色的大粒子表示原子核,黑色的小粒子表示高速运动着的电子,曲线是其运动轨道)

(5)原子核的电荷和大小

①原子核带正电,由a粒子散射实验可以测得所带的正电荷的量。

②原子核大小:原子核半径是原子半径的万分之一,其体积是原子体积的万亿分之一,集中了几乎全

3部的质量,密度约为1016kg/m。

形象比喻:若把电子运动的范围比做一个大型的运动场的话,那么原子核就象在运动场内的一粒芝麻.

(6)介绍卢瑟福生平事迹

[根据课前的布置,要求收集有关卢瑟福的资料,让学生代表上讲台介绍卢瑟福生平事迹(本文略),并展示画面。]

(注4:以物理学家们的成长历程、卓越贡献为素材,让学生们多了解物理学家的高尚的人格、拼搏进取的精神和取得的科学成就,从中获得成功启示和力量,增强学生的情感迁移,促使学生自觉地把科学伟人作为自己的学习楷模,发奋学好物理这门学科。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课外自己去收集卢瑟福的业绩,在课上互为补充热烈发言。)

思考:学习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已知氦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你能建立一个氦原子的模型吗?(用图表示)

典型例题分析:

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构成一切物质粒子 B.用化学方法不能再分的粒子

C.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 D.原子可以构成分子

分析:物质可能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原子不是构成一切物质的粒子;物质由哪种粒子保持其化学性质,关键是看该物质是由哪种粒子构成,由分子构成的,保持该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就是分子,由原子构成的,保持该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就是原子。故选B、D。

巩固拓展:

(当堂练)

第一课时

1、提出近代原子学说的科学家是 ,发现原子里有电子的科学家是 。

2、原子是 中的最小微粒,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 电的 和核外带 电的电子构成的。

3、原子和分子的根本区别在于( )

(答案:B)

A.质量不同 B.在化学变化中是否可分

C.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 D.分子能保持原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不能

4、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 ),在化学变化中可分的微粒是( )。(答案:A、B)

A.原子 B.分子 C.电子 D.原子核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答案:B、C)

A.原子都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

B.原子和分子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它们都是在不停地运动的

C.原子既可以构成分子,也可以构成物质

D.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发生了变化,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发生了变化


相关内容

  • 1.3耳和听觉教案
  • 课题:1.3耳和听觉 课时:2 课型:新知识课 教学目标: 1. 了解耳的结构,知道耳的各部分功能,能说出听觉的形成过程 2. 了解乐音的三个特性 3. 认识噪声的危害和防防止噪声的途径 教学重点:耳的结构和听觉的形成 教学难点:听觉的形成 教学方法:讲授法.图表法.实验法.提问法 教学用具:1.结 ...

  • 教学资源管理系统
  • <教学资源管理系统> 需求分析设计说明书 学院: 学号: 姓名: 信息学院研 13级 1043113266 杨 涛 目录 一. 引言 ......................................................... 3 1.1 教学资源管理系统的发展 . ...

  • 实用软件工程方法
  • 实用软件工程 教学大纲 1.1 课程简介 1.1.1 课程名称 中文名:实用软件工程方法 英文名:Introduction to Software Engieering 1.1.2 课程类别 岗位应用技能课程 1.1.3 课程概览 本书为软件工程的初学者介绍一个实用的软件开发框架,它只说明怎样去做软 ...

  •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案
  •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案 浙江科技学院 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 2006年5月 章节目 第一章 控制系统导论(2学时) 主要内容: 1.1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 1.2自动控制系统分类 1.3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1.4自动控制的发展简史 1.5控制系统设计概论 重点: 1. 要求学生了解自动控制系统的基 ...

  • 初三上化学第三单元3.2原子的结构教案(人教版)
  • 第三单元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参考课时:2课时) 1 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① 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 成的. ② 了解原子结构中的一些规律及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 ③ 理解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 ④ 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⑤ 了解离子的形成,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 ...

  •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1---3节教案
  • 初一科学上第一章1-3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额实验了解自然现象并对一些现象作出比较合理的解释: 2.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影响,知道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保护环境.协调人与自然的 关系: 3.了解实验室里的设备: 4.认识实验室里常见的器材及使用方法: 5.了解实验室安全守则: 6.掌握常见基本 ...

  • 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结合教学体会
  • 第一讲:绪论.正投影法基本原理.点的投影 在绪论部分要介绍: 1.机械制图的重要性和学习的困难性,引起学生对该门课程足够的足够重视(从专业基础课入手,让学生了解这门课程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影响到是否能顺利毕业): 2.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体会父母的苦心,让学生减少虚荣心对他 ...

  • 1.3原子结构模型(一)
  • 1.3 原子结构的模型(一) 课型:新授课 主备人:刘晓江 审核:初二科学备课组 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原子的构成.原子结构模型及其在历史上的发展过程. 2.体验建立模型的思想.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科学的分析推理能力及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学法指导]: 探究式教学 ...

  • 打印教案11
  • 第一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1 不等关系 教学目的和要求: 理解不等式的概念,感受生活中存在的不等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对不等式概念的理解 难点:怎样建立量与量之间的不等关系. 从问题中来,到问题中去. 1. 如图1-1,用用根长度均为l㎝的绳子,分别围成一个正方形和圆. ...